一、亨廷顿论“文化冲突”和“穆斯林战争”时代(论文文献综述)
周启荣[1](2017)在《当代世界文化危机、回归传统与中国的儒学复兴运动》文中认为21世纪无疑是全球史新一章的开始,而揭开这一章序幕的是两个影响全球的历史事件:第一个是"中国的崛起",第二个是"西方文明的回落"。这两个事件同样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回归传统"运动。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都要求回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两者所要回归的"传统"差异甚大。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运动的对象是历史人文主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与价值。西方希望"去世俗化",要求回到独一神道主义的宗教传统。本文旨在分析在全球的文化危机中,中国与西方如何重新回到建构的"传统"中找寻应对时代危机的方法,通过两个过程的比较来探讨当代儒学复兴的全球史意义。中国能够成功地回归儒家传统将为世界提供一个稳定的磐石。
王晓飞[2](2012)在《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民族主义理论所关注的主要是民族国家的建设,然而,随着民族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主义的理论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民族主义并不总是和暴力、政治冲突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民族主义被人们所误解。因此,更好地理解民族主义,不管是对理论的发展还是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都有着较大的益处。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民族主义理论,试图结合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念,来重新诠释民族主义的内涵以及意义。民族主义虽然为传统的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合法性,但是,在当今世界,民族主义意识受到了超国家、次国家的认同意识的挑战,如欧盟的建立。这必将会对多民族国家背景下的民族主义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则试图对民族主义进行自由主义的辩护。显然,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一方面它不同于保守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开放、温和的民族主义理论。另一方面,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本身也有自己的理论架构,而不只是与非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观念相区别的概念。本文主要对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试图对其做出系统的论述。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开始,主要考查了民族主义理论起源,考察了研究民族主义的两种主要的理论范式,并且分析了他们对于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影响,并从历史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讨论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包括它的民族观、对民族认同的看法,并且进一步分析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主要原则,实际上也是对这一理论特征的论述。第四部分探讨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一个较为核心的问题,即这一理论对于文化观念的看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理论价值,以及试图通过一些案例探讨了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这一理论对文化观念的把握,以及存在的缺陷。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主要是总结在当代视野下的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现实价值,以及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事务方面有可能的裨益。
吴填[3](2008)在《城市媒体对少数族群报道的现状研究 ——以南京市《新华日报》为例》文中提出大众传媒作为城市的社会现象,自城市社会学诞生以来一直是社会学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而另一方面,族群关系的和谐与否,已是长久以来一直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论题。作为主流文化的媒体与作为文化弱势地位的少数族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依存又相互隔离的微妙关系,但此领域的研究却一度成为学科交叉点上的一段空白。由此,作为媒体最为发达的东部城市之一的南京地区,其媒体对于其内部散杂居住的少数族群所进行的关注与报道现状,被纳入了笔者的研究视野。本文以城市主流媒体对于少数族群的报道状况作为研究对象,以东部城市江苏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报纸——《新华日报》为例,进行实地调查搜集资料,试图真实展现城市主流媒体针对少数族群所进行的报道现状如何,以及少数族群目前对于主流媒体有怎样的全方位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社会学的视角进行资料解读,剖析了媒体报道与少数族群需求之间的差异,进而延伸阐述了媒体在报道少数族群方面的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与问题,以及潜藏于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即多种因素下的共同作用。本文认为,当今东部城市媒体对于少数族群的关注状态不能够满足族群以及社会的需求,媒体功能亦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需要扭转局面使媒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其后,文章以功能分析理论作为分析视角,分别从社会整合与社会冲突两种社会过程出发,对于媒体在少数族群报道中的功能发挥进行了重构,从微观到宏观进行全方位的再造,尝试重构其应有的功能模型。总之,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的媒体研究以及少数族群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尚前宏[4](2004)在《传统与非传统:十年国际关系的两种解读——兼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文中指出近十年来,传统的安全威胁与非传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非传统威胁的影响日益上升;相应地,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非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难决高下,非传统理论似将占据上风。根据近十年来的国际大事进行检测,也许可以较客观地评判以“文明冲突论”为代表的非传统理论的现实有效程度,也许还可以评判传统理论在目前“非传统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张毓熙[5](2003)在《2002年西亚非洲中文论文题录(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应云[6](2003)在《冲突与融合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解读与伦理浅析》文中研究表明今天的人类,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的世界格局之中。全球化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解读全球化现象不能仅局限于经济活动层面,还要探讨它在人类文化精神和伦理价值方面引起的深刻变化。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这种价值在全球化背景下集中表现为民族价值和全球价值。本文分析了“文明冲突论”的理论误区和伦理偏颇,讨论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价值冲突和辩证关系,指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本质和伦理缺失,探询了全球伦理及其人类尝试文化价值共享的可能性限度,揭示了中国儒家文化作为民族标识和价值载体的时代意义,主张在国际文化领域建立公正合理的伦理新秩序。 在对待全球化的价值态度方面,本文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矛盾,全球化既有价值冲突,又有文化融合,中国应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努力展现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依据和生命活力。
殷叙彝[7](2002)在《亨廷顿论“文化冲突”和“穆斯林战争”时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亨廷顿是美国着名政治学家 ,着述甚多 ,最为着名的是他于 1992年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据说 ,这篇文章在 3年里引起的争论超过了该刊 4 0年中所发表的任何文章 ,也超过了作者所撰写的其他任何文章。 1996年 ,他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 ,试图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该书出版后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被译成 32种文字。 2 0 0 2年 9月 ,德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血腥的伊斯兰边界”的记者访谈 ,亨廷顿在谈话中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了“9·11”事件 ,并论述了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争夺等因素在冷战后世界各种冲突中的作用。现将访谈内容介绍如下。
何星亮[8](2002)在《略论社会-文化冲突的几个问题》文中提出冲突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自有史以来,各种类型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主要就冲突的性质、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条件、冲突的功能、冲突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和冲突与社会-文化结构的关系,介绍西方学者的有关理论,并略作分析和说明,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王缉思[9](1995)在《“文明冲突”论战评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评述了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所引起的反响。第一,亨廷顿认为以宗教和精神信仰为核心的内容的“文明”是影响冷战后世界政治的最重要因素,引起了关于文明与国际政治互动关系的争论。第二,亨廷顿说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差异将导致重大冲突,在中国学者中引发了有关中西文化能否融合的讨论。第三,在对亨廷顿的回应中,学者就伊斯兰文明的当代发展趋势和作用提出了不同现点。第四,美国国内的种族和文化矛盾是亨廷顿理论的重要出发点。第五,作者对亨廷顿观点的政策含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亨廷顿论“文化冲突”和“穆斯林战争”时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亨廷顿论“文化冲突”和“穆斯林战争”时代(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世界文化危机、回归传统与中国的儒学复兴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球史视野中的文化危机与“回归传统” |
二中国崛起、文化断层与儒学复兴 |
三西方文化危机:欧美宗教右翼的兴起与“去世俗化” (desecularization) |
四西方与中国回归传统运动的比较 |
五儒家“战略文化”与全球回归传统 |
六结论 |
(2)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起源与发展 |
一、 “现代主义的”的民族理论 |
二、 “族群—象征主义”的民族理论 |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起源背景 |
一、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历史背景 |
二、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理论背景 |
第三章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内涵、特征及其理论价值 |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 |
一、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民族观 |
二、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民族与国家认同 |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特征 |
一、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正义观 |
二、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自由观 |
三、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民主观 |
第四章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对文化观念的阐释 |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与文化权利 |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悖论 |
一、 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现实困境 |
二、 文化论的局限性 |
第五章 当代背景下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城市媒体对少数族群报道的现状研究 ——以南京市《新华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价值 |
1.5 几点说明 |
第二章 理论准备 |
2.1 主要概念辨析界定 |
2.1.1 “少数族群”概念回顾与界定 |
2.1.2 从“媒介”到“大众传播媒介” |
2.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2.1 理论奠基:媒介功能研究回顾 |
2.2.2 实证调查:相关研究方法回顾 |
2.3 功能主义理论回溯 |
2.3.1 形构秩序 |
2.3.2 解构冲突 |
2.3.3 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实证资料 |
3.1 媒介报道少数族群的定量分析 |
3.1.1 研究方法 |
3.1.2 统计结果呈现 |
3.2 媒介报道少数族群的定性分析 |
3.2.1 官方话语:政府政策及实施状况 |
3.2.2 族群视角:民风民俗与文化魅力 |
3.3.3 族群互动:族际互动与融洽沟通 |
3.3 少数族群对媒介的全方位诉求 |
3.3.1 基本生存适应:汇聚具体城市信息 |
3.3.2 内部文化传承:保存族群集体记忆 |
3.3.3 外部沟通联系:建立族群良好互动 |
第四章 资料解读 |
4.1 差异分析:低关注状态与话语需求 |
4.1.1 媒介关注度加剧边缘化 |
4.1.2 边缘地位急需话语表达 |
4.2 影响分析:各层面的负面影响体现 |
4.2.1 微观:个体社会化欠缺 |
4.2.2 中观:文化断裂与歪曲 |
4.2.3 宏观:结构僵化而单一 |
4.3 原因分析:多种因素合力作用效应 |
4.3.1 媒体经济效益考量 |
4.3.2 纵向历史事件遗留 |
4.3.3 横向世界形势预警 |
4.3.4 多方力量共同作用 |
第五章 功能重整 |
5.1 社会整合过程中体现结构搭建 |
5.1.1 微观层面:族群个体社会化 |
5.1.2 中观层面:文化继承与传播 |
5.1.3 宏观层面:社会监视与协调 |
5.2 社会冲突过程中展现互动化解 |
5.2.1 表达冲突:真实展现边缘化 |
5.2.2 突破隔阂:消除陌生与误解 |
5.2.3 提供平台:冲突的集中化解 |
5.3 前景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冲突与融合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解读与伦理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质疑“文明冲突论” |
1 、 从乔治.凯南到塞缪尔.亨廷顿 |
2 、 “文明冲突论”的理论误区 |
3 、 文明因素与国际关系 |
第二章 全球化现象的文化分析 |
1 、 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思想及其方法论 |
2 、 当代全球化发展的文化解读 |
3 、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价值关系 |
第三章 西方文化霸权的伦理缺失 |
1 、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本质 |
2 、 美国文化中的扩张主题 |
3 、 关于“文化帝国主义” |
第四章 全球伦理与人类文化道德危机 |
1 、 全球伦理的文化主题 |
2 、 全球伦理的可能视阈 |
第五章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的价值定位 |
1 、 全球化中的文化认同问题 |
2 、 中国文化的价值生命力 |
3 、 树立健康的文化心态 |
4 、 综合创新中国先进文化 |
第六章 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 |
1 、 文化价值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2 、 倡导国际间的文明对话 |
3 、 构筑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亨廷顿论“文化冲突”和“穆斯林战争”时代(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世界文化危机、回归传统与中国的儒学复兴运动[J]. 周启荣. 文化发展论丛, 2017(01)
- [2]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若干问题研究[D]. 王晓飞. 华东政法大学, 2012(12)
- [3]城市媒体对少数族群报道的现状研究 ——以南京市《新华日报》为例[D]. 吴填.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4]传统与非传统:十年国际关系的两种解读——兼评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J]. 尚前宏. 东南亚研究, 2004(04)
- [5]2002年西亚非洲中文论文题录(三)[J]. 张毓熙. 西亚非洲, 2003(03)
- [6]冲突与融合 ——关于全球化的文化解读与伦理浅析[D]. 赵应云. 湖南师范大学, 2003(01)
- [7]亨廷顿论“文化冲突”和“穆斯林战争”时代[J]. 殷叙彝.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2(06)
- [8]略论社会-文化冲突的几个问题[A]. 何星亮. 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总第28期)
- [9]“文明冲突”论战评述[J]. 王缉思. 太平洋学报, 1995(01)
标签:亨廷顿论文;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论文; 文化冲突论文; 中国民族主义论文; 炎黄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