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全身播散性结核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龙,吴小英,许红梅[1](2020)在《23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临床特点、免疫学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患儿。其中,男18例,女5例,均在接种后6个月内出现播散性卡介菌病。对其临床资料及免疫学特征进行分析,并随访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儿中,慢性肉芽肿病16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例,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1例;23例均发生肺部播散,3例发生肝脏播散,1例发生腹腔播散,1例发生左侧股骨播散,1例发生颅内播散。16例慢性肉芽肿病患儿的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均异常;1例X连锁高IgM综合征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IgM水平明显升高,伴补体C3水平下降;2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淋巴细胞分类检测提示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明显降低,伴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23例患儿中,死亡6例,病死率为26.1%;17例存活患儿随访1.0~2.8年,处于间断住院治疗中。结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起病较早,慢性肉芽肿病在此类患儿中较为常见;此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需明确免疫缺陷病的类型并尽早行针对性治疗。
蒋蔓,刘家松,李卓[2](2020)在《接种卡介苗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并死亡1例》文中指出1 病例资料患儿,男,2011年12月15日1时30分出生,足月剖宫产,体重4.0 kg,外观发育无异常。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无遗传病、结核病等传染病接触史。出生当日下午接生医院依据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为其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10010702,有效日期:20120114)0.1 ml,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出院时未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其他异常情况。2012年4月19日患儿因"左腋下肿块伴红肿2
陈柠,孙琳,申阿东,何秋水[3](2020)在《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卡介苗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菌疫苗。虽然卡介苗被认为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但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是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虽然卡介苗相关感染的发病率低,但预后较差,严重者可致死。因此,加强对卡介苗接种后发生相关感染的认识,特别是对其发病原因的研究,有助于为卡介苗接种和临床疾病的救治提供帮助。
周娜[4](2020)在《儿童卡介苗病58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卡介苗病的临床特点、免疫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58例卡介苗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卡介苗病患儿中男36例(62.1%),女22例(37.9%)。其中局部卡介苗病1例(1.7%),区域性卡介苗病45例(77.5%),远处卡介苗病4例(6.8%),播散性卡介苗病8例(13.8%)。病变累及卡介苗接种同侧腋窝淋巴结55例(94.8%),肺部9例(15.5%),远处淋巴结6例(10.3%),脾脏4例(6.9%),肝脏3例(5.2%),皮下3例(5.2%),中枢神经系统1例(1.7%),骨1例(1.7%)。46例局部/区域性卡介苗病患儿中,9例(19.6%)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其中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3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3例,孟德尔遗传易感分枝杆菌病(mendelian susceptibility to mycobacterial disease,MSMD)1例,高IgM综合征(hyper immunoglobulin M syndrome,HIGM)1例,高IgE综合征(hyper 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HIES)1例;12例远处/播散性卡介苗病患儿中8例(66.7%)有PID,其中CGD 4例,SCID 4例。随访到32例局部/区域性卡介苗病患儿,其中22例痊愈,7例好转,3例死亡;随访到的9例远处/播散性卡介苗病患儿中,8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住院的卡介苗病患儿中,以区域性卡介苗病最为常见,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卡介苗接种同侧腋下淋巴结,最常受累的远处部位是肺。卡介苗病患病率与患儿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卡介苗病患者中最常见的PID是CGD和SCID。
王文坪[5](2020)在《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缺陷患儿(包含继发性免疫缺陷组36例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组52例)与非免疫缺陷患儿(对照组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原发性免疫缺陷组中,33例(63.5%)发病年龄在0到1岁之间,男性患儿45例(86.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继发性免疫缺陷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上无明显差异(P>0.05)。2.继发性免疫缺陷组基础疾病中肾病综合征9例(25.0%)、白血病8例(22.2%)、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16.7%)。原发性免疫缺陷组基础疾病中慢性肉芽肿病31例(59.6%),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1例(21.2%)。3.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组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组中,合并除发热外的其他结核中毒症状的病例分别为12例(36.1%)、17例(32.7%),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胸部CT粟粒影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组有5例(25.0%),高于对照组(P<0.05),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组与对照组中无显着差异(P>0.05)。5.腋窝淋巴结病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组有38例(73.1%),发病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核菌素试验在继发性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组阳性病例分别是16例(47.1%)、19例(48.7%),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γ-干扰素试验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组阳性病例3例(6.2%),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组与对照组中无显着差异(P>0.05)。7.在继发性与原发性免疫缺陷组中胸部CT肺叶受累≥3叶的病例分别为13例(65.0%)、33例(91.7%),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缺陷患儿多器官受累共55例(继发性免疫缺陷组8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组47例),占比6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中表现为潜伏结核感染(36.1%)和活动性结核病(63.9%),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人中以卡介苗病(90.4%)为主,2例(3.8%)同时合并结核病。结论:1.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患儿发病年龄较小,男性为主。2.继发性免疫缺陷组基础疾病以肾病综合征、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组以慢性肉芽肿病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为主。3.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4.胸部CT粟粒样改变更容易出现在继发性免疫缺陷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儿。原发性免疫缺陷患儿更容易合并腋窝淋巴结病变。5.结核菌素试验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免疫缺陷患儿中阳性率较低,对高度怀疑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缺陷患儿应考虑到假阴性的可能。6.免疫缺陷患儿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较免疫正常患儿更容易出现双肺多肺叶病变及多器官受累。7.继发性免疫缺陷患儿无论有无临床表现均应常规筛查是否存在结核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患儿除需警惕卡介苗病外,还需筛查结核病。
梁素桃,朱晨宇,李智英,李素萍[6](2019)在《疑似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卡介苗是一种用人工定向变异或从自然界中筛选所获得的毒力高度减弱的病原微生物(即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出,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1]。其接种不良反应常见有脓肿、溃疡、瘢痕、局部淋巴结大[2],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骨髓炎、过敏性休克等。接种后出现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的病例较为罕见,据有关报道,其发生率占接种儿童的0.06/百万~1.56/百万,致死
白庆瑞,胡家瑜,刘捷宸,吴琳琳,孙晓冬[7](2019)在《上海市2007-2017年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上海市2007-2017年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vaccine,BCG)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BCG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7年接种BCG后发生的AEFI,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2017年上海市共报告发生BCG AEFI 289例,总报告发生率为12. 20/10万剂,报告发生率从2011年的26. 37/万剂下降到2017年的7. 43/10万剂。在所有AEFI中,一般反应27例(1. 14/10万剂)、异常反应258例(10. 89/10万剂)、偶合症4例(0. 17/10万剂)。在异常反应中,BCG淋巴结炎211例(81. 78%,8. 91/10万剂),全身播散性BCG感染5例(1. 94%,0. 21/10万剂)。共报告重症不良反应8例,其中3例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结论上海市2007-2017年BCG AEFI报告发生率有下降趋势,异常反应以BCG淋巴结炎为主,BCG安全性在预期范围内。
杨洁,张曙冬,张欧,聂文莎[8](2016)在《播散性卡介苗病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播散性卡介苗病的临床特点、化验室资料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及文献报道的41例播散性卡介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儿中男28例,女15例,播散首先发生在接种部位同侧腋窝淋巴结,肺播散43例,肝、脾播散15例,皮肤播散11例,骨及骨髓播散7例,肾和肾上腺播散4例,颅内播散5例。其中5例诊断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2例诊断高Ig M综合征;1例诊断高Ig E综合征;16例慢性肉芽肿,其中5例基因检测存在CYBB基因突变;3例存在IL-12/IFN-γ通路缺陷。43例中死亡18例,病情迁延11例,慢性好转及病情稳定12例,失访2例。结论:播散性卡介苗病多存在原发免疫缺陷病,对此类患者应尽量行特殊免疫检查。此类疾病患儿多预后不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万春阁[9](2015)在《1例免疫缺陷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菌感染患者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接种卡介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对出现的1例卡介苗接种后引起的异常反应患者进行调查,并分析异常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本例患儿属免疫功能缺陷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菌感染。结论全身播散性卡介菌感染难以预防,应加强患者追踪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死亡患者出现。
王全,夏雯,赵德育[10](2014)在《干扰素–γ受体1缺陷病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干扰素–γ受体1(IFN–γR1)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方法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IFN–γR1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女,19个月,于生后18个月接种卡介苗,1~2周后全身出现皮疹,近1个月来皮疹退而复现,反复发作。查体可触及右腋下一肿块,大小3 cm×3 cm,突出皮面,质韧,活动度差。胸部B超示右腋下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腹部B超示胰头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轻度肿大;胸X线片示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双肺纹理增多。初步诊断为(1)支气管炎;(2)卡介苗接种反应;(3)败血症?。入院后分别给予利福平+异烟肼抗结核治疗,并先后给予拉氧头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罗培南、夫西地酸、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等抗感染、抗炎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出院后继续利福平+异烟肼抗结核治疗3个月,腋下淋巴结缩小至不可触及,停药后腋下淋巴结反复肿大,卡介苗接种6个月后发生骨结核,髋关节及左膝CT提示:双髋关节积液,左股骨远端及左胫骨近端骨破坏。基因检测发现患儿存在IFN–γR1基因纯合子突变,突变位点为c.114135del(p.E38fsX54),其父亲、母亲均为杂合子突变。文献报道的99例IFN–γR1缺陷病,95%的病例均出现播散性结核病,其中卡介苗接种后出现播散性结核病者60例。结论 IFN–γR1缺陷病极其罕见。临床上出现播散性结核感染或局灶性/多灶性骨结核感染,特别是在卡介苗接种后,应考虑IFN–γR1缺陷病可能,并尽早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二、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全身播散性结核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全身播散性结核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23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
一、资料收集 |
1.研究对象: |
2.纳入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临床特征 |
二、并发其他部位感染情况 |
三、免疫学特征 |
四、治疗及转归 |
讨论 |
(2)接种卡介苗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并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3)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论文提纲范文)
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PID) |
二、孟德尔遗传易感分枝杆菌病 |
三、HIV感染 |
四、疫苗因素 |
五、其他原因 |
六、总结 |
(4)儿童卡介苗病5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2 结果 |
2.1 局部/区域性卡介苗病 |
2.2 远处/播散性卡介苗病 |
3 讨论 |
3.1 卡介苗病概述 |
3.2 卡介苗病危险因素 |
3.3 卡介苗病临床表现 |
3.4 卡介苗病诊断 |
3.5 卡介苗病治疗 |
3.6 卡介苗病预后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儿童卡介苗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的文章 |
(5)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基础疾病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 |
2.3 临床症状 |
2.4 胸部影像学 |
2.5 胸内及腋窝淋巴结病变 |
2.6 结核相关检查 |
2.7 多器官受累 |
3 讨论 |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免疫缺陷患儿分枝杆菌感染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论文 |
(6)疑似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资料 |
1.1 病史 |
1.2 入院体格检查 |
1.3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 |
1.4 治疗经过 |
2 讨论 |
(7)上海市2007-2017年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AEFI资料收集 |
1.1研究数据范围 |
1.2 AEFI报告范围 |
1.3 AEFI调查诊断和鉴定 |
1.4数据质量控制 |
2预防接种资料收集 |
3分析方法 |
结果 |
1 BCG AEFI |
2 BCG不良反应 |
2.1反应类型 |
2.2生产企业 |
2.3其他特征 |
3重症不良反应 |
讨论 |
(8)播散性卡介苗病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9)1例免疫缺陷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菌感染患者的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接种卡介苗后发生全身播散性结核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23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播散性卡介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 王振龙,吴小英,许红梅. 中国防痨杂志, 2020(10)
- [2]接种卡介苗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并死亡1例[J]. 蒋蔓,刘家松,李卓.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20(08)
- [3]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J]. 陈柠,孙琳,申阿东,何秋水. 中国防痨杂志, 2020(08)
- [4]儿童卡介苗病58例临床分析[D]. 周娜.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免疫缺陷患儿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D]. 王文坪.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疑似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及文献复习[J]. 梁素桃,朱晨宇,李智英,李素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11)
- [7]上海市2007-2017年卡介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白庆瑞,胡家瑜,刘捷宸,吴琳琳,孙晓冬.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9(01)
- [8]播散性卡介苗病2例并文献复习[J]. 杨洁,张曙冬,张欧,聂文莎. 中国医学创新, 2016(07)
- [9]1例免疫缺陷导致全身播散性卡介菌感染患者的调查报告[J]. 万春阁. 医学动物防制, 2015(11)
- [10]干扰素–γ受体1缺陷病一例并文献复习[J]. 王全,夏雯,赵德育. 中华儿科杂志,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