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

一、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宋学峰[1](2014)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效果评价研究 ——以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资源逐渐走向枯竭,我国一批大中型矿山企业面临资源开采后续不足和难以保障稳定就业等严峻问题,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成为不得不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危机矿山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随即发布了《全国危机矿山可接替资源找矿计划纲要(2004-2010年)》,并建立资源型危机矿山的救援机制列入了政府政策议程。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实施效果评估(2008-2010)”项目基础上,本文提出一套全面而科学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方法体系,客观评价《纲要》实施所取得资源、社会、经济、技术、理论等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及面临的挑战,提出未来工作部署调整方向及对策。研究成果对我国地质调查类公共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Vague矩阵法对指标体系约简;采用效度系数α的有效性测度法、稳定性系数ρ、贴近度η、冗余度评价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评价;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进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效果总体评价和单项实施效果评价。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研究成果及创新点:(1)建立了一套包括资源、经济、社会、理论、技术和管理六个层面的可部分定量化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既适用于宏观层面效果评价,又适合区域和单项的效果评价。(2)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范围广,既有经济、社会效果评价,又有资源、管理、技术等效果评价。资源、技术和理论效果方面的指标具有独特性。(3)首次使用Vague矩阵理论对评价指标体系约简。(4)对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总体和单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资源效果突出,新增重要矿产的资源量,大幅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经济效果明显,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矿业及相关产业就业,间接提高受益人群收入等。其对“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矿”的实证分析对我国进一步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芦琳娜[2](2013)在《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地质勘查投入机制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地质勘查投入机制与各国的地质工作体制和机制紧密相关,具备一定的国别特征。国内外学界对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的研究成果卓着,但按投入主体、投入成本和投入区域的异质性、且采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为保障国家地质工作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社会持续进步,本文从异质性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地勘投入机制。首先,在主体异质性视角下,讨论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主体选择、资金拉动作用、地质勘查财政投入规模。本文运用CES生产函数测度地质勘查投入的三方即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社会资金的投资效率差异,结果显示,两级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对产出矿业权价款的协同贡献显着,社会资金影响最剧烈,地方财政投入影响其次,中央财政投入起到了较好的资金衔接和分摊风险作用。当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投入、中央财政与社会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与社会资金投入的相对强度的对数平方值变动1个单位,对产出的矿业权价款分别有2.065、1.359、0.178倍的正向长期影响。社会资金购入矿业权价款占所有一级市场出让价款的96.14%,地勘投入对地勘业本身及开采业的社会资金拉动效应明显。运用Hines和G. Catephores提出的投资加速模型测度出行业层面地质勘查财政投资的当期适度规模由上一期的矿业权价款增量、矿业权价款和地勘财政投资额决定。其次,在成本异质性视角下,衡量地勘投入费用。对典型矿种地质勘查投入成本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各矿种的单位储量地勘费用在不同时期时有升降,由客观条件和管理因素导致,为从成本节约角度提高地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依据。再次,在空间异质性视角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测算不同省份的地勘投入效率、增速、强度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的地质勘查投入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特征,西部省份依然是投资重点,地勘资金有逐渐向中部和东部流向偏重的趋势,各地区的地勘投资效率、投入增长态势和投入强度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也显示出中、东部地区的地勘投资潜力和效率有待进一步认知,对未来区域性地质勘查投入优化调整提供政策性建议。

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编写小组[3](2010)在《我国矿山地质工作现状差距及2000年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矿山地质工作是矿山开发(包括矿山设计、建设和开采)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地质及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工作的统称。研究矿山地质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谓之矿山地质学。矿山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较晚,直到20世纪30、40年代才有矿山地质学专业的着作问世。中国是矿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禹贡》、《山海经》等属于世界上记载有关矿产资源

彭觥[4](2010)在《关于矿山地质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评述》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学家J·D·贝尔纳(Bernal.1966)指出,为了促进现代科学发展,要支持科学评论家的职业和活动,赋予他们类似于文艺评论家的职责。因为现代科学已形成为一个多分支多层次的庞杂体系,需要从整体上研究其发展规律。地质科学也已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也需要进行分析评论。这里我们仅就矿山地质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做简要的评述,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彭觥[5](2010)在《论矿山地质学的发展与任务》文中指出1矿山地质学的任务矿山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矿床开发过程中的地质问题及其相关的矿产资源技术经济问题,包括理论与方法,它的研究领域是很广阔的。矿山地质(也称生产地质或采矿地质)是在矿床开发阶段,由矿山企业组织领导,为矿山生产直接服务的地质工作的统称。矿山地质工作既是找矿勘探的继续和深化,是矿床地质研究的最后阶段,又是采掘工作的开端。矿山地质工作是检验和发展矿床理论的重要实践,同时又要经受采掘工程的检验。因

李建华[6](2007)在《地质工作体制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地质工作体制市场化改革虽然进行了已近十年,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滞后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更是严重滞后。商业性矿产勘查进展缓慢,已成为制约矿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运行发展模式已引起广泛关注。本论文初步总结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工作体制变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历史,系统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目标模型的框架。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当前急需大力发展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实际,在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目标模型的框架下,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运行和发展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型。本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将新中国地质工作体制变迁和改革过程划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并对这两个阶段的体制变迁和改革效果进行了评价。(2)我国地质工作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大基本类型。本文对这两类不同经济属性地质工作的职能定位、工作范围、运行机制、队伍组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目标模型的框架以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型。(3)认为我国勘查组织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更好地实现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提出了勘查开发一体化模式及对策。(4)认为我国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矿产勘查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提出了推进我国矿产勘查投融资改革的对策。(5)认为我国矿产勘查组织应该建立“矿产勘查组织盈利235模式”,即两类公司、三种矿产地取得方式和五种基本盈利路径。(6)从政府作为、财政、税收、资本市场、矿业权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地质工作,发展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政策建议。

林吉照,李晓英[7](1994)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黄金矿山地质工作》文中研究指明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黄金矿山地质工作林吉照,李晓英一、矿山地质工作在黄金矿山中的位置黄金矿山地质工作是黄金矿山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它的价值体现更明显,更重要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黄金矿山是以产量为中心,企业的生产条件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国家负责的...

焦光华[8](1988)在《煤田地质勘探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煤田地质勘探是煤炭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工作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煤炭工业的布局、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快煤田地质勘探步伐,对发展煤炭工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煤田地质勘探步伐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努力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经济效益,即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地质成果或资料。长期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地质勘探经济效果重视不够,“靠米吃饭”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以提交优质地质成果和提高经济效果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仍然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这反映在现行的计划统计指标中,就是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给勘探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投、招标工作以及勘探成果的综合评价和对勘探单位进行经济效果考核等带来一系列困难。

陈于恒,孙建明,张和生[9](1988)在《论煤炭工业地质勘探费用的补偿及矿产储量价格的组成》文中提出地质勘探工作的成果至今是无偿使用的,这种现状必须改革,矿产储量应被认为是有价格的。本文讨论了矿产储量计价的四种方式,并根据实际资料用静态和动态方法计算了煤炭储量的价格。

刘路,孙班军,张举刚[10](1987)在《地质经济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科研着作包括正文和案例两部分,正又含“矿床经济评价综述”和“地质经济效果的研究”,案例为10个鞍山式磁铁矿床的经济评价报告。本着作比较全面地评述了国内外有关矿床经济评价的原则、评价参数、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对自然参数、政治经济参数、价格参数和经营参数等评价参数,对年利润,总利润、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等评价指标,对类比法、数理统计法和直接计算法等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10个详勘磁铁矿床地质经济效果的分析研究指出,矿产资源利用率低,大量勘探资金积压;勘探周期长,重复工作多,人、财、物浪费严重;勘探网度过密,高级储量过多,勘探深度过深;钻探工程质量差等是矿床勘探中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要以加强勘探阶段和进行矿山建设之前的可行性研究;按照地质规律、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注意研究合理的勘探深度和网度;推广和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努力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加快地质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为主要途径,方百计提高地质经济效果。反映地质工作过程和结果的指标;反映地质勘探投资效果的指标;反映地质勘探资金积压的指标是评价地质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三个子体系。为了正确评价地质经济效果,结束语中提出如何确定各种矿产的合理储备、地质勘探合理的超前期如何确定等8个需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效果评价研究 ——以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逻辑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逻辑结构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 完成主要工作量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相关研究
    2.2 公共项目评价相关研究
        2.2.1 公共项目的含义及特征
        2.2.2 国内外项目评价的研究现状
    2.3 矿产资源开发投资评价的研究
    2.4 地质勘查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
    2.5 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的研究
        2.5.1 国外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2.5.2 国内公共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2.6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3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概述及理论支持
    3.1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进展
        3.1.1 专项实施背景
        3.1.2 实施进展
    3.2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管理模式
        3.2.1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3.2.2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管理模式
    3.3 理论支持
        3.3.1 专项实施的理论基础
        3.3.2 专项管理的理论基础
        3.3.3 找矿成果评价理论基础
4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4.1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的界定
    4.2 实施效果评价思路
        4.2.1 评价的必要性
        4.2.2 评价目标
        4.2.3 评价原则
        4.2.4 评价方法
    4.3 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4.3.1 指标及内涵
        4.3.2 评价指标体系
    4.4 小结
5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指标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5.2 指标体系的约简
        5.2.1 指标体系的约简方法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约简
    5.3 指标体系的有效性评价
        5.3.1 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测度
        5.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测度
        5.3.3 指标体系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
        5.3.4 评价指标体系稳定性与可靠性检验
        5.3.5 评价指标体系冗余度评价
    5.4 小结
6 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实施找矿效果评价
    6.1 数据来源
    6.2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总体效果评价
        6.2.1 资源效果评价
        6.2.2 经济效果评价
        6.2.3 社会效果评价
        6.2.4 技术创新评价
        6.2.5 理论突破
        6.2.6 管理创新
    6.3 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矿接替资源找矿实施效果评价
        6.3.1 银山铜铅锌矿现状及其项目实施情况
        6.3.2 资源增加效果——区域资源得到保障
        6.3.3 经济产出效果——推动地方经济增长
        6.3.4 社会间接效果——促进社会平稳发展
        6.3.5 技术创新效果
        6.3.6 找矿理论突破
        6.3.7 管理创新效果
        6.3.8 项目实施的经验及建议
    6.4 小结
7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7.1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面临的挑战
    7.2 对策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个人简介

(2)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行业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本文相关概念界定
        1.3.1 地质勘查
        1.3.2 地质勘查投入机制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理论模型构建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外地质勘查投入机制对比
        2.1.2 国内外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研究
        2.1.3 异质性研究及应用领域
        2.1.4 研究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异质性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公共财政理论
        2.2.4 生产要素理论
        2.2.5 投资效率理论
    2.3 本文研究理论体系构建
        2.3.1 地质勘查异质性特征
        2.3.2 地质勘查产品特点
        2.3.3 地质勘查财政投入管理
        2.3.4 地质勘查生产要素投入
        2.3.5 地质勘查投资效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模型设计与数据选取
    3.1 研究模型设计
        3.1.1 各主体地勘投入效率测度
        3.1.2 地勘投入的社会资金拉动效应衡量
        3.1.3 地勘财政投入规模测度
        3.1.4 典型矿种地勘投入成本计算
        3.1.5 地勘投入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3.2 数据选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4.1 主体异质性视角下地质勘查投入效果测算
        4.1.1 三要素 CES 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及共线性诊断
        4.1.2 主成分分析
        4.1.3 对地勘业及开采业的社会资金拉动效应
        4.1.4 地质勘查财政主体投入规模确定
    4.2 成本异质性视角下地质勘查投入成本测算
        4.2.1 典型矿种单位地质勘查投入费用计算
        4.2.2 典型矿种单位地质勘查投入费用分析
    4.3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地质勘查投入特征分析
        4.3.1 各地区地质勘查投入效率比较
        4.3.2 各地区地质勘查投入变化趋势
        4.3.3 地质勘查投入空间集聚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机制创新
    5.1 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机制总体思路
    5.2 主体异质性视角下地质勘查投入主体选择与规模确定
    5.3 成本异质性视角下地质勘查投入成本管理
    5.4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地质勘查投入区域选择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与讨论
    6.2 创新
    6.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地质工作体制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基本假设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我国地质工作体制变迁过程及评价
    2.1 解放前中国地质工作体制
    2.2 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工作体制变迁与特点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地质工作体制改革与评价
    2.4 小结
3 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型
    3.1 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型的内涵
    3.2 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目标模型的国际比较
    3.3 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目标模型的理论解释
    3.4 小结
4 商业性矿产勘查组织运行机制
    4.1 我国传统的矿产勘查组织运行模式分析
    4.2 国外矿产勘查组织运行模式及启示
    4.3 我国矿产勘查组织运行的改革历程及目标模式
    4.4 我国选择“勘查开发一体化模式”的理论解释
    4.5 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模式的实证案例
    4.6 我国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模式的对策
    4.7 小结
5 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
    5.1 我国传统的矿产勘查投融资模式分析
    5.2 国外矿产勘查投融资模式及启示
    5.3 我国矿产勘查投融资机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5.4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的理论解释
    5.5 矿产勘查投融资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
    5.6 推进我国矿产勘查投融资改革的对策
    5.7 小结
6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组织盈利机制
    6.1 我国现行矿产勘查组织盈利模式分析
    6.2 我国应构建的矿产勘查组织盈利模式
    6.3 小结
7 政策建议与创新点
    7.1 政策建议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项目等情况

(9)论煤炭工业地质勘探费用的补偿及矿产储量价格的组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矿产储量的商品性
二、地质勘探费用的计价基础
三、用动态法求煤炭的平均单位勘探费用
四、矿产储量价格问题的讨论
五、结语

四、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效果评价研究 ——以江西德兴银山铜铅锌矿为例[D]. 宋学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9)
  • [2]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研究[D]. 芦琳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3]我国矿山地质工作现状差距及2000年展望[A]. 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编写小组.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 2010
  • [4]关于矿山地质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评述[A]. 彭觥.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 2010
  • [5]论矿山地质学的发展与任务[A]. 彭觥.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下册), 2010
  • [6]地质工作体制及商业性矿产勘查体制改革研究[D]. 李建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 [7]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黄金矿山地质工作[J]. 林吉照,李晓英. 中国黄金经济, 1994(01)
  • [8]煤田地质勘探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 焦光华. 内蒙古煤炭经济, 1988(04)
  • [9]论煤炭工业地质勘探费用的补偿及矿产储量价格的组成[J]. 陈于恒,孙建明,张和生. 中国矿业学院学报, 1988(01)
  • [10]地质经济效果的研究[J]. 刘路,孙班军,张举刚. 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87(02)

标签:;  ;  ;  ;  ;  

如何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