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飘香的茶都 奋进的安溪(论文文献综述)
柯思远[1](2019)在《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游客对旅游过程的体验性、文化性、创新性的需求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正在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旅游过渡。茶文化创意旅游作为文化创意体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游客的追捧。安溪是闻名遐迩的铁观音原产地,拥有优质的茶叶资源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在发展茶文化创意旅游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文化创意旅游、茶文化创意旅游的研究文献,对茶文化、茶文化旅游、创意农业旅游、茶文化创意、茶文化创意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梳理基础理论和分析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SWOT分析法、RMP分析法和IPA分析法,获取他们在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行为、偏好特征以及整体印象评价等,了解影响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关键因素,进而分析出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政策支持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项目参与度低、创意项目少,旅游产品特色不强、宣传力度不够,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并得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毛华美[2](2016)在《安溪县祥华乡新寨村美丽乡村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各地积极开展,优秀经验与成功案例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为落后地区开展乡村建设、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重要启迪。而在历史政策和发展条件限制影响下,安溪的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是当务之急。近年来,从上至下的各级政府都积极引导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泉州市和安溪县分别出台了市县两级的《美丽乡村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本文以此大环境为契机,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解读,以安溪县祥华乡新寨村为例,开展了“美丽乡村”规划研究。立足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深度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以改善人居条件、提升生活品质、优化产业结构、恢复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为切入点,探索一种以人为本、以生态为优,以村居发展为进的规划模式。根据新寨村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了规划建设“新寨美丽乡村社区”、“茶叶新合作生产区”、“乡村民俗文化展示区”和“现代茶庄园区”四大分区的发展策略,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强调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辅以生态保护的设计理念;在农业生产规划上,提出了优化茶叶生产,拓宽农产品类型的发展思路;在文化传承角度,结合当地民俗景观保护,拓展了乡村发展的新途径;在产业结构调整谋划中,依托当地优势,提出了农业生产、休闲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三者优势互补,相互提携的“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在对新寨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设计中,总结了目前乡村发展的一些现状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廖琪[3](2010)在《茶道无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子浩荡榕江,蜿蜿蜒蜒地从大北山的深处羞羞答答地汇流而出,向东奔泻八十余里,仿佛为了喘一喘气,歇一歇脚,便在那块叫潮汕平原的心脏处绕了个方圆近千米的大弯,然后再急匆匆地直奔大海而去。这块被大江三面环绕的淤积地,便是今日的香城镇。由香城向南七
黄苏建,黄青,汪平[4](2009)在《追寻文明之脉 引领心灵之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海西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这为福建省深度开发海峡旅游文化资源指明了方向。福建独特的自然环境对区域文化?
宋培[5](2008)在《茶香与人和 ——对北京JS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人类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的调查对象为一家生产并销售有机茶叶的家族企业。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向来属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家族企业作为企业团队中特殊的一员在经济学界引起了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经济学之外的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对家族企业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人类学在最近几年也有学者开始关注家族企业,但是也尚未接触到这类从事农副产品销售的家族企业,本文则尝试着从人类学视角对有机茶叶以及它背后所蕴涵的生态农业理念进行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大多数经济学者对家族企业的研究都基于家族企业的利弊观出发,从组织基础、产权结构、领导制度、治理原则、继承模式等方面对家族企业进行分析与研究,运用的也大多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然而本文的研究将跳出这种思考模式,重点分析企业经营模式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包括宗族文化、社会资本、文化产品等。该茶叶企业尽管在成员组成上明显具有家族企业的特点,但在其经营特色上却没有多少家族特色。它在茶叶生产、销售上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在这条产业链上进行了适当的延伸,这表现在既有传统的、柜台式的茶叶销售,又有以茶为依托、主营茶餐饮的茶楼,还有茶疗性质的足疗保健中心以及范围更加广泛的有机食品开发。企业在开发成功的经营销售模式的基础上,还运用了一些文化因素将企业销售的茶叶这种农副产品上升到文化产品的高度,比如企业在其所拥有的茶叶大卖场中专门腾出空间用以展示中华茶文化,从而在卖场布局上巧妙地形成了销售茶叶与展示茶文化的双重格局;茶楼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餐馆,它还是公司茶叶的次销售地,因为它通过举办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帮助企业扩大知名度,从而间接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在茶楼的装帧上,公司还借鉴了茶叶生产基地乡村民居的建筑风格,并融入了当地宗族文化的因素,巧妙地利用虚拟宗族的手法将企业领导与公司茶叶产地有名的世家大族联系起来,不仅将产品的产区与销区紧密联系了起来,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茶叶这种农副产品提升到了文化产品的高度。另外,企业员工所拥有的不同形式的社会文化资本也是企业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此加以恰当利用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手段和策略。笔者试图通过以上分析说明,私营企业的经营方式是灵活多变的,它们往往能够开拓出新型的盈利模式。JS公司从经济利益出发,将文化活动融入到产品的销售行为中去,并且做到并行不悖,从而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完成了弘扬中华茶文化这样崇高的使命。不过,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如忽视对员工的关怀,企业软实力不强等。
刘文镇,杨开胜,沈芳[6](2005)在《千年茶文化 今朝发新枝——福建安溪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叶产业蓬勃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凤城展新貌,茶园谱华章。年终岁首,笔者来到铁观音的故乡福建安溪县,安溪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正抓住“安溪铁观音获原产地域保护”这一有利契机, 大力发展茶经济,安溪县新一轮经济腾飞已扬起风帆。
二、飘香的茶都 奋进的安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飘香的茶都 奋进的安溪(论文提纲范文)
(1)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
1.1.2 文化创意旅游发展迅速 |
1.1.3 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媒介 |
1.1.4 安溪茶文化旅游底蕴深厚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问卷调查法 |
1.3.2 文献综述法 |
1.3.3 RMP分析法 |
1.3.4 IPA分析法 |
1.3.5 SWOT分析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研究评述与基础理论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1.1 国内外文创旅游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外茶文化创意旅游研究现状 |
2.1.3 研究评述 |
2.2 茶文化创意旅游相关概念界定 |
2.2.1 茶文化 |
2.2.2 茶文化旅游 |
2.2.3 创意农业旅游 |
2.2.4 茶文化创意 |
2.2.5 茶文化创意旅游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2.3.1 体验经济理论 |
2.3.2 RMP(昂普)分析理论 |
2.3.3 产业融合理论 |
2.3.4 游客满意度理论 |
第3章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与SWOT分析 |
3.1 安溪县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概况 |
3.1.1 安溪县概况 |
3.1.2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现状 |
3.1.3 安溪县茶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
3.2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的RMP分析 |
3.2.1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资源分析 |
3.2.2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市场分析 |
3.2.3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分析 |
3.3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
3.3.1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内部优势 |
3.3.2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内部劣势 |
3.3.3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外部机遇 |
3.3.4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外部威胁 |
第4章 安溪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4.1 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选择 |
4.1.1 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的分析 |
4.1.2 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评价体系的构建 |
4.2 研究设计 |
4.2.1 问卷设计 |
4.2.2 调研实施 |
4.3 IPA分析 |
4.3.1 信度分析 |
4.3.2 基本信息分析 |
4.3.3 重要性分析 |
4.3.4 满意度分析 |
4.3.5 IPA分析 |
4.4 基于IPA模型矩阵图的现状分析 |
4.4.1 茶文化创意旅游项目现状分析 |
4.4.2 可进入性现状分析 |
4.4.3 旅游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
4.4.4 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分析 |
第5章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提升策略 |
5.1 持续提升策略 |
5.1.1 保护生态环境,营造舒适茶旅环境 |
5.1.2 注重科学规划,夯实顶层规划设计 |
5.2 重点改进策略 |
5.2.1 拓展丰富茶文化创意游乐项目内容 |
5.2.2 策划旅游事件类茶文化创新旅游产品 |
5.2.3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创意类茶农民宿 |
5.2.4 扩大安溪县茶艺馆的文化品味和内涵 |
5.2.5 利用新媒体塑造茶文化创意旅游品牌 |
5.3 适当发展策略 |
5.3.1 着力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智慧化水平 |
5.4 人才培养策略 |
5.4.1 深化与安溪院校的沟通联络 |
5.4.2 加强人才培养满足人才需求 |
5.4.3 “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流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调查问卷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B 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满意度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安溪县祥华乡新寨村美丽乡村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实地考察法 |
1.4.3 SWOT分析法 |
1.4.4 功能区划法 |
1.5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5.1 国外研究情况 |
1.5.2 国内研究情况 |
2 规划区现状调研与分析 |
2.1 自然条件 |
2.1.1 区位条件 |
2.1.2 气候条件 |
2.2 生态条件 |
2.2.1 水生态 |
2.2.2 土地资源和水土保持 |
2.2.3 林业绿化 |
2.2.4 污染治理 |
2.2.5 生态安全 |
2.3 人居环境 |
2.3.1 农村人口集聚 |
2.3.2 农居建筑情况 |
2.3.3 基础设施 |
2.4 经济发展 |
2.5 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
2.5.1 茶叶生产文化 |
2.5.2 民俗文化 |
2.5.3 周边旅游资源 |
3 规划要素总结 |
3.1 “硬件”要素总结 |
3.1.1 农脉要素 |
3.1.2 林脉要素 |
3.1.3 水脉资源 |
3.1.4 地脉资源 |
3.1.5 文脉资源 |
3.2 社会要素总结 |
3.2.1 区域知名度 |
3.2.2 资源开发度 |
3.2.3 建设重视度 |
4 规划的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
4.1 指导思想 |
4.2 规划原则 |
4.3 规划目标 |
4.3.1 总体目标 |
4.3.2 具体目标 |
4.4 规划定位 |
5 功能布局与规划建设内容 |
5.1 功能布局 |
5.1.1 功能分区原则 |
5.1.2 功能区分方案 |
5.2 规划建设内容 |
5.2.1 新寨美丽乡村社区 |
5.2.2 茶叶新合作生产区 |
5.2.3 乡村民俗文化展示区 |
5.2.4 现代茶庄园区 |
6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6.1 投资估算 |
6.1.1 项目建设投入 |
6.1.2 资金来源 |
6.2 效益分析 |
6.2.1 经济效益 |
6.2.2 社会效益 |
6.2.3 生态效益 |
7 运作模式分析 |
7.1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
7.2 重视社会投资效益 |
7.3 引进市场运作机制 |
7.4 打造明星产业模式 |
7.5 巩固农民主体地位 |
8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
8.1 政策建议 |
8.1.1 重视发展农业产业 |
8.1.2 重视建设人才队伍 |
8.1.3 重视三产融合提升 |
8.1.4 重视打造乡村品牌 |
8.1.5 重视规范管理机制 |
8.1.6 重视保障生态环境 |
8.2 保障措施 |
8.2.1 资金保障 |
8.2.2 政策保障 |
8.2.3 技术保障 |
9 结语 |
9.1 本文的主要成果 |
9.2 研究展望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茶香与人和 ——对北京JS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人类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源起 |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过程和调查方法 |
第四节 相关研究动态 |
一、农学方面对有机茶的研究 |
二、茶叶经济管理学 |
三、家族企业研究 |
四、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 |
五、与宗族相关的理论 |
第二章 社区背景 |
第一节、马连道茶城 |
一、茶城概述 |
二、社区环境 |
第二节、公司概况 |
一、组织结构 |
二、企业管理 |
三、员工组成 |
第三章 茶叶产业链及其延伸 |
第一节、茶叶产业链 |
第二节、产品体系 |
一、有机茶 |
二、无公害茶 |
三、其他茶叶 |
四、茶具及茶枕 |
五、其他产品 |
第三节、产业链的延伸 |
一、茶楼及茶膳 |
二、艺术团 |
三、茶疗 |
四、有机食品开发 |
第四节、以茶叶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 |
第四章 茶叶销区的空间安排 |
第一节 卖场的空间布局 |
一、卖场的外观与夜景 |
二、销展结合的卖场格局 |
三、视觉效应 |
第五章 地方特色的茶楼 |
第一节 茶楼的空间格局 |
一、多功能大厅 |
二、包间区 |
三、公共空间OR私人空间? |
(一) 从茶馆到茶楼 |
(二) 公共场所的私人活动 |
(三) 物理空间与人际关系 |
第二节、以茶为媒的文化活动 |
一、中国首届茶与健康高层论坛 |
二、2008奥运主题的活动 |
第六章 茶叶产区与销区的链接 |
第一节、地方文化的展现 |
一、再现乡村复古风 |
二、展现茶乡文化之意 |
第二节、来自茶叶产地的菜肴 |
一、招牌菜 |
二、地方菜肴 |
三、自制豆腐和自酿米酒 |
四、本土化与市场化的经营策略 |
五、菜单中折射出的消费差异 |
第三节、茶楼里的宗族展示 |
一、俞源村与俞氏宗族 |
二、茶楼里的俞氏宗族 |
三、从农副产品到文化产品 |
第七章 思考与启发 |
第一节、企业成功的秘诀 |
第二节、企业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企业努力的方向 |
(一)、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
(二)、提升企业软实力——立顿茶的启发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访谈资料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飘香的茶都 奋进的安溪(论文参考文献)
- [1]安溪县茶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研究[D]. 柯思远. 华侨大学, 2019(01)
- [2]安溪县祥华乡新寨村美丽乡村规划研究[D]. 毛华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3]茶道无道[J]. 廖琪. 长篇小说选刊, 2010(03)
- [4]追寻文明之脉 引领心灵之旅[N]. 黄苏建,黄青,汪平. 中国旅游报, 2009
- [5]茶香与人和 ——对北京JS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人类学调查[D]. 宋培. 中央民族大学, 2008(08)
- [6]千年茶文化 今朝发新枝——福建安溪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叶产业蓬勃发展[J]. 刘文镇,杨开胜,沈芳. 中国质量与品牌,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