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

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

一、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宋伟[1](2021)在《西藏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藏鸡作为西藏高原特有的家禽,受到高海拔,低气压和低温的影响,藏鸡不仅可以长久生存,还能不受环境影响,而且可以为高原牧民带来新鲜的肉制品和蛋制品,丰富了藏民的生活所需,因此藏鸡养殖业迅速发展,不注意卫生消毒的管理模式,以及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导致养殖时出现的问题也愈来愈多,藏鸡长久以来受到各类致病性病原的侵害感染,给高原藏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探究沙门氏菌在藏鸡中的流行情况以及高原地区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本试验对从拉萨市和林芝市养殖场通过直肠拭子法采集到的55份藏鸡粪便拭子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利用细菌的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细菌通用基因和特异性基因鉴定进行确定;之后利用血清学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并利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再通过药敏试验和PCR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试验结果:1.采集到的55份藏鸡粪便直肠拭子样品中共分离出8株沙门氏菌菌株,检出率为14.50%(8/55);林芝采集鸡粪样品25份,检出5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0.00%(5/25);拉萨采集样品30份,检出3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0.00%(3/30),说明沙门氏菌在两地藏鸡群中存在一定的流行情况。通过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3株,占分离菌株的37.50%(3/8);鼠伤寒沙门氏菌2株,占分离菌株的25.00%(2/8);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以及圣保罗沙门氏菌各1株,均占分离菌株的12.50%(1/8)。可以发现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本次分离的藏鸡源沙门氏菌中的优势血清型。55份藏鸡粪便直肠拭子样品中共分离出8株沙门氏菌,将扩增出特异性基因Stn,测序经NCBI比对,再利用MEGA7.0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Stn-L1(林芝1号分离株)序列与埃及鸡源和山羊源沙门氏菌(MN537806.1、MK695165.1)在同一分支;Stn-L2(林芝2号分离株)序列与中国台湾人源沙门氏菌(CP045518.1)在同一分支。结果表明分离株可能存在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可能性。2.本次从西藏地区藏鸡粪便拭子样品中分离出的8株沙门氏菌,共检测沙门氏菌毒力基因14种,各株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数量在3~4个之间,且同一地区分离到的菌株的毒力基因分布基本相同。毒力基因sopB的检出率为100.00%(8/8),sseL、orfL、rhuM、prfA、spvC和arvA的检出率均为0.00%(0/8),sopE、orgA和ttrB出现在大多数分离株中,结果表明这次试验的沙门氏菌分离株可能具备顺利侵入宿主巨噬细胞并稳定增殖和扩散的能力。3.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株沙门分离株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的耐药率达到100.00%(8/8),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87.50%(7/8),对氯霉素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的耐药率达到87.50%(7/8);同时多重耐药结果显示所检沙门氏菌株耐6种抗生素的比例最高,达37.50%(3/8),其次耐9种抗生素的比例达25.00%(2/8),耐5、7、8种抗生素比例各为12.50%(1/8),多重耐药表明,所检菌株均已产生多重耐药,每株被检菌株至少对5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株沙门分离株中耐四环素类抗生素基因(tetB)、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blaCMY)检出率100.00%(8/8),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blaTEM)检出率87.50%(7/8),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blaCTX)检出率75.00%(6/8),检出率100.00%(7/8),耐氯霉素类(floR)、耐喹诺酮类(parE)、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adA2)基因检出率均为87.50%(7/8),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试验结果显示,8株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西藏两地采样所在的藏鸡养殖场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当地防疫部门的注意。本次对西藏部分地区藏鸡源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之后进一步研究了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布情况。为以后西藏地区对藏鸡源沙门氏菌的防控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后续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徐慧[2](2020)在《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青藏高原承载着1800多万人,年产生活垃圾400万t以上。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生活垃圾的产量及填埋场建设运行的数量日益增多,填埋场作为目前该区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设施,已经遍布高原。当前,由于填埋场设施设备建设不健全,运行管理过程不规范,填埋场运行和稳定化时间长,二次污染日益凸显,导致填埋场环境风险逐渐增加。鉴于青藏高原寒旱低氧,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并且是我国及东南亚多条主要江河的源头区,被称为“亚洲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以及填埋场的污染现状,构建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对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按照潜在风险源-污染物迁移途径-潜在风险受体的全过程分析,社会-经济-技术的多角度考虑,以专家问卷调查、层次分析为研究方法,构建了青藏高原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并开展案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青藏高原填埋场附近地下水已受到硝酸盐(PI=1.87)、氟化物(PI=1.12)、重金属Pb(PI=1.14)的轻微污染;附近地表水主要受到TN(PI=1.12),TP(PI=1.4)的轻微污染;附近土壤受高背景As的影响明显,其中Hg的地积累指数偏高(1<Igeo≤3)。(2)构建了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按高(Ⅰ,7<P≤10)、较高(Ⅱ,4.5<P≤7)、中等(Ⅲ,2<P≤4.5)、较低(Ⅳ,1<P≤2)、低(Ⅴ,0<P≤1)5个等级划分,并对各指标进行了量化分级。评价体系中,准则层1包括潜在风险源(权重为58.2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权重为29.4%)、潜在风险受体(权重为12.33%);准则层2中潜在风险源包括填埋场特征(权重为35.79%)、填埋场管理(权重为22.49%);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包括水-土中的迁移(权重为16.07%)、大气中的迁移(权重为8.41%)、迁移距离(4.92%);潜在风险受体包括生态系统(权重为8.99%)、人类社会(3.34%),以及指标层中的16个指标。(3)评价指标权重受专家职业类别、从业地域、从业经验影响明显。职业类别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更重视潜在风险源、行政管理专家更重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企业固废技术专家更重视潜在风险受体;从业地域上:西藏地区专家更关注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从业经验上:资深专家更关注潜在风险源。最终确定以资深专家的指标权重为评价依据。(4)评价了LS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其环境风险指数为:5.71,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由于入场垃圾特性其它类(包含有害垃圾)组分偏高、填埋场设施设备维护较差、填埋场管理不规范导致。(5)提出强化监管力度,提升填埋场管理水平;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入场;提升填埋场市场化运行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增强技术人员能力,制定详细的管理规范等风险防范措施。

郭小芳,潘成梅,张俊勋,次旦,胡志伟[3](2019)在《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文中研究表明为监测和评价拉萨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了解拉萨市冬季室外空气细菌和真菌多样性,通过自然沉降法于2016年冬季对拉萨市城关区6个功能区12个样点微生物进行了采集,并对获得的菌株进行了纯化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细菌总丰度平均值为160 CFU/m3,真菌总丰度平均值为190 CFU/m3;商业区微生物总丰度明显高于文教区,商业区细菌总丰度明显高于文教区和交通区;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细菌分属于6个属12个种,Bacillus为优势属;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真菌分属于16个属20个种,优势属为Penicillium、Aspergillus、Alternaria和Cladosporium;城关区冬季空气细菌种数、细菌总丰度与真菌种数、真菌属数、真菌总丰度以及真菌H′间呈显着正相关。总体而言,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微生物质量良好。

张小乖[4](2018)在《百亿到225万亿的水资源公共投资 ——中国智能水网战略论》文中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管理,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生机活力保护的重点。水,也是文明之根。水危机治理,是增强我国环境承载力、扩大经济与人口规模容量的重中之重,也是西部治理现代的牛鼻子。追求务实、科学、本土适应性、可操作性,是中国智能水网解决方案的公共管理研究原则。水危机治理中的南水北调西线研究数个主流方案中,对经济、生态、工程、政府管理进行综合性跨界探索较少,统一把建设资金来源、具体线路、工程管理与配套社会治理等进行论述的,也不多见,难以迎合政府治理的现实需求,智能水网有意开辟这样一种研究思路。本文试图以政府管理视角看水资源管理,研究钱从何处来、效益如何、工程走向、行政风险及预防策略等具体问题,有助于推动公共工程向实践迈进。并藉此探索我国公共政策、公共工程特有的决策逻辑,证明相比西方政府管理的“票决”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管理思维,更科学合理、更高效。国家智能水网是一个集交通、国防、耕地、经济等于一体的高端公共工程,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科技的进步,经济实力及工程实力的增强,跨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各主流水系的智能水网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西北地区,水是异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关乎群众生命健康、民生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跨地区公共资源使用、财政及公共投资、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国防外交等重要议题。同时,超大型水资源工程的智能化管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多中心协同治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的必然选择。水危机应对,还需以我国特有的行政及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为政策环境和现实载体,摸清我国国家战略及地方发展战略与我国水资源布局的特殊关系。本文曾试图仅进行战略统筹研究,但战略因子剖析和学科学理深度的要求,终惹累牍之嫌。但研究结论较乐观,智能水网建设,能新增两大新经济带、五条交通干线,激活四百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地区的工农业活力,理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量约225万亿元,初始政府投资仅需数百亿,值得深入。本文也一直力图弥合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间在水危机治理上的分歧,是风险治理、危机治理、多元协同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治理等公共管理新动向的应用探索。

陈显赫[5](2017)在《2007-2016年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鼠疫疫源县不断增加,动物鼠疫疫情呈现升高趋势。截至2016年我国共发现并确定十二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是目前鼠疫疫情最重的疫源地。目的:描述2007-2016年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的三间分布特征,分析鼠疫疫情和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及调整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16年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内鼠疫病例和鼠疫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分布于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和四川省5个省(区)。鼠疫监测资料的获取方法包括从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下载的数据和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鼠疫增刊中获取的数据资料。分析的数据包括人间鼠疫病例数据和动物间鼠疫监测数据,其中动物间鼠疫监测数据包括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媒介昆虫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检验数据,鼠疫疫情按照鼠疫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判定。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分析为应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描述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和动物鼠疫流行分布规律,统计学分析为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鼠疫疫情和各监测指标的相关性。应用的软件包括,用Microsoft EXCEL2003进行数据整理,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鼠疫病例分布情况:2007—2016年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疫情分布在甘肃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青海省的4省(区)的肃北县,玉门市、阿克塞县、朗县,理塘县、祁连县、兴海县7县,共发生人间疫情11起,发病23人,死亡12人;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0.5:1;年龄以3145岁的青壮年为主(60.87%),职业以牧民为主(65.22%),传染源主要为肺鼠疫病人(52.17%);分型主要为原发性肺鼠疫(65.22%)。2.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监测情况:动物鼠疫监测路线法共调查样方1651477.09hm2,捕获獭124129只,平均獭密度为0.08只/hm2;小型鼠调查共布放鼠夹486668夹次,捕获鼠类11286只,捕获率为2.32%;鼠体蚤染蚤率平均为39.51%,蚤指数为1.78;洞干蚤染蚤率为3.87%,蚤指数为0.09;动物细菌学检验阳性率为1.44%;媒介细菌学检验阳性率0.52%,血清学检验阳性率为0.75%。3.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分布情况:分布于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及新疆自治区5省(区)的72个县。动物细菌学阳性材料主要分布在甘肃省(41.45%)和西藏自治区(43.54%);媒介细菌学阳性材料分布在甘肃省(93.33%)和新疆自治区(6.67%);血清学阳性材料分布在甘肃省(48.51%)、西藏自治区(30.60%)、青海省(10.55%)、四川省(10.02%)和新疆自治区(0.32%)。4.相关性分析结果:细菌学检验阳性率和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染蚤率,洞干蚤蚤指数线性相关性检验,得出P>0.05;血清学阳性率和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染蚤率,洞干蚤蚤指数线性相关性检验,得出P>0.05。结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疫情呈散发,偶有暴发的态势;动物疫情每年都有发生,疫源地正处于活跃期。鼠疫疫情与监测指标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余光明,徐建中,任贾文[6](2012)在《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之一,但其对气候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地理单元的独立性和特殊性,该地区气溶胶特征和行为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回顾了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的历史和分析监测方法,从气溶胶的基本特性、气候效应、环境效应三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的成果,并对该地区研究的前景有所展望.

张颖,王仙园,周娟[7](2011)在《不同地区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战备消毒包在漳州、重庆和拉萨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时限及细菌来源。方法准备双层棉布手术敷料包、器械包、敷料器械混合包,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后分别存放在自然环境战备仓库储存箱内,分别于灭菌后不同时限点随机取3种规格消毒包各3个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战备仓库空气、储存箱进行取样培养,并进行细菌同源性分析。结果灭菌消毒包储存时限漳州地区24d、重庆地区40d、拉萨地区91d;三地区战备消毒包、仓库空气和储存箱优势菌属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和球菌:消毒包内培养出的细菌与空气、储存箱分离出来的同种菌种不同菌株之间的16SrRNA-23SrRNA转录间隔区和ITS位置互换(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相似性漳州地区为98%~99%、重庆地区为97%~100%、拉萨地区为99%~100%。结论不同地区战备消毒包的储存环境对其储存时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战备消毒包内细菌来源于空气。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何代平,杨志焕,叶峰,石泉贵,林秀来,宋俊,李楠,何蓉城,孙克勤,刘安[8](2010)在《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高原寒区平战时环境下枪弹伤后伤道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将30头小型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分别于伤后不同时相点观察伤道入口感染情况,并取伤道入口内1.0cm深处组织进行细菌学和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 (1)高原两组伤道污染细菌的总量较平原组少一个数量级。(2)PP组伤后细菌复活定植的时间在伤后0~3h;GP和GZ组在伤后6~12h完成复活定植。(3)PP组伤道细菌数从6h的105繁殖到12h的107,用了6h;而GP组伤道细菌从24h的105繁殖到48h才达到107,用了24h。(4)GP和GZ组伤道污染菌的总内毒素水平显着低于PP组。(5)PP组引起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5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在伤后6~12h;GP组枪弹伤伤口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为107cfu/g湿组织,感染时限为48~72h;GZ组枪弹伤感染的临界细菌数量为106cfu/g湿组织,伤道组织感染时限为伤后24~36h。结论 (1)高原枪弹伤伤道细菌污染较平原地区轻;(2)高原细菌的复活定植时间较平原地区晚3~9h;(3)高原伤道内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平原地区慢;(4)高原伤道污染菌的内毒素毒力显着较平原地区低;(5)高原感染时限延迟,引起感染的细菌临界数量提高,依次为GP>GZ>PP。

王仙园,周娟,张颖,李素芝[9](2009)在《内陆和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战备消毒包在内陆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时限及细菌的来源。方法准备双层棉布手术敷料包、器械包、敷料器械混合包,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后分别存放在自然环境战备仓库储存箱内,每个箱内放置3种类型消毒包各3个,分别于灭菌后不同时间,每次每组随机取3种规格消毒包各3个进行细菌培养;同时对战备仓库空气、储存箱进行取样培养并进行细菌同源性研究。结果重庆地区无菌包在灭菌后40 d内均无细菌生长,49 d两个无菌包培养结果为阳性;拉萨地区106 d开放组4个消毒包培养阳性,密闭组培养为阴性;122 d开放组6个、密闭组1个消毒包培养阳性;战备仓库空气和储存箱内优势菌属均为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结论不同海拔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的储存时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密切相关;战备消毒包内细菌来源于空气;规范消毒操作规程,尽可能控制环境诸多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可能延长战备消毒包有效储存时限。

张颖[10](2009)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战伤救治需要大量的急救消毒包,如各种手术包、胸腔引流包等,供随时外出执行急救任务时使用,通常备用存放在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在军队各级医院均有大量储备,是医疗战备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研究战备消毒包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期限,可以为不同地区军队医疗单位提供消毒物品在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效储存时限的信息及战备物品管理的新思路,有助于各医疗单位采取合理、有效的战备物品消毒灭菌及管理措施,从而减少战备消毒物品损耗和人力、物力浪费。方法1.战备消毒包准备、灭菌、存放: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双层棉布包装的三种类型战备消毒包进行清洗、打包、灭菌,灭菌方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同时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证实灭菌效果;将灭菌包放入自然环境中战备仓库的储存箱内,高原地区设开放组和密闭组储存箱。2.储存环境监测:每日监测战备仓库内温湿度、人员流动数及天气状况。3.取样培养: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设置不同时相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对战备消毒包进行取样培养;在战备消毒包灭菌当天及每次消毒包取样前,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平板暴露法”及“物品和环境表面采样方法”,分别对战备消毒包储存环境空气、储存箱进行取样培养。4.细菌鉴定:根据细菌形态、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及VITEK细菌鉴定系统鉴定战备消毒包、空气、储存箱细菌。5.同源性实验研究:根据战备消毒包内细菌筛选战备仓库空气、储存箱内同种细菌不同菌株,提取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对16SrRNA-23SrRNA ITS区间序列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回收测序,测得的基因序列用ClustalW2进行多序列比对。结果1.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内陆地区战备消毒包存放在非密闭自然环境中,储存时限为40d。高原地区开放组战备消毒包在自然环境中储存时限为91d,密闭组为106d。2.战备仓库室内外环境监测结果内陆地区49d实验周期中,35d为晴天;仓库室温约为24℃~27℃,相对湿度约为50%~75%,平均每日人员流动数为6人。高原地区122d实验周期中,106d为晴天;室内温度约为-12℃~15.8℃,相对湿度约为10%~46.9%,平均每日人员流动数为22人。3.细菌学监测结果内陆地区战备消毒包内共培养出3种细菌,分别为藤黄微球菌、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和腊样芽孢杆菌;战备仓库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约为465.8cfu/m3,优势菌种分别为藤黄微球菌、腊样芽孢杆菌、棒状杆菌和科氏葡萄球菌解脲亚种;储存箱内的细菌菌落总数约为1.22cfu/cm2,优势菌种分别为真菌、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原地区开放组战备消毒包内共培养出4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密闭组细菌为蜡样芽孢杆菌;战备仓库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约为365cfu/m3,优势菌种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木糖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环状芽孢杆菌;战备仓库开放组储存箱细菌菌落总数约为7.54cfu/cm2,优势菌种分别为腊样芽孢杆菌、栗褐芽孢杆菌、木糖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人葡萄球菌和环状芽孢杆菌,密闭组约为3.42cfu/cm2,优势菌种分别为腊样芽孢杆菌、人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环状芽孢杆菌。4.同源性实验结果内陆地区战备消毒包内菌株与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16SrRNA– 23SrRNA 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8%~99%,与储存箱约为97%~99%;空气与储存箱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的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100%。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内菌株与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16SrRNA- 23SrRNA 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100%,与储存箱约为99%~100%;空气与储存箱同种细菌不同菌株之间的ITS序列相似性约为99%。结论1.战备消毒包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时限具有地区性差异,内陆地区非密闭自然环境中的储存时限为40d;高原地区开放组储存时限达到91d,密闭组为106d,均长于《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时限。2.战备消毒包的储存环境因素对其储存时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当战备消毒包存放于自然环境中时,这种影响作用更为明显。3.战备消毒包内细菌来源于空气。通过ITS-PCR同源性实验,证实了内陆地区、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内菌株与战备仓库空气同种细菌不同菌株均为同源序列。4.针对性管理策略是战备消毒包达到有效储存时限的重要保证,为战备消毒物品管理提供新思路。

二、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西藏藏鸡养殖概述
    1.2 沙门氏菌研究进展
        1.2.1 沙门氏菌概述
        1.2.2 沙门氏菌生物学特性
        1.2.3 沙门氏菌毒力因子
        1.2.4 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1.3 沙门氏菌病研究进展
        1.3.1 鸡沙门氏菌病概述
        1.3.2 沙门氏菌病的诊断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西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血清型分型
    2.1 试验试剂与设备
        2.1.1 病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无菌平皿的准备
        2.2.2 缓冲蛋白胨水(BPW)的制备
        2.2.3 MRSV半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2.2.4 营养肉汤的制备
        2.2.5 SS培养基的制备
        2.2.6 三糖铁培养基的制备
        2.2.7 MRSV半固体培养基细菌的接种和挑菌
        2.2.8 细菌的划线培养
        2.2.9 细菌纯培养
        2.2.10 革兰氏染色
        2.2.11 显微镜镜检:
        2.2.12 生化鉴定-三糖铁实验鉴定
        2.2.13 接种与培养
        2.2.14 纯培养
        2.2.15 染色与镜检
        2.2.16 生化鉴定
        2.2.17 DNA提取
        2.2.18 16SrDNA基因与Stn特异性基因的PCR扩增试验
        2.2.19 血清型鉴定
    2.3 试验结果
        2.3.1 细菌的培养及染色镜检
        2.3.2 生化鉴定结果
        2.3.3 16SrDNA基因和Stn特异性基因扩增结果
        2.3.4 基于Stn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
        2.3.5 血清型鉴定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藏鸡沙门氏菌的毒力基因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DNA的提取
        3.2.2 毒力基因PCR引物的设计
        3.2.3 PCR扩增目的基因
        3.2.4 PCR产物凝胶电泳
    3.3 试验结果
        3.3.1 毒力岛等基因的扩增与测序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藏鸡源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检测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药敏试验
        4.2.2 耐药基因检测
    4.3 试验结果
        4.3.1 药敏试验结果
        4.3.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填埋场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
        1.3.1 环境风险识别
        1.3.2 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确定
        1.3.3 层次分析法
        1.3.4 Yaahp软件
        1.3.5 权重计算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2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区域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地质
        2.1.5 社会经济
    2.2 研究区生活垃圾产生与处理处置
        2.2.1 生活垃圾产生
        2.2.2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2.3 研究区填埋场现状调查与评价
        2.3.1 地理位置
        2.3.2 调查评价
        2.3.3 评价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3.1 层次指标体系的构建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思路
        3.1.3 指标筛选与确定
    3.2 层次指标量化
        3.2.1 量化原则
        3.2.2 量化等级
        3.2.3 量化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 问卷设计与调研对象选择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研对象选择
    4.2 群决策分析
        4.2.1 权重结果
        4.2.2 权重分析
    4.3 权重确定
    4.4 环境风险指数
    4.5 小结
第5章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应用
    5.1 现场调研
        5.1.1 调查内容
        5.1.2 风险调查
    5.2 环境风险评价
    5.3 风险管控措施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附录A 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B 专家问卷调查对象统计

(3)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空气微生物的采集和培养
    1.2 微生物的分子鉴定
    1.3 空气理化因子测定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样点概况
    2.2 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细菌多样性分析
        2.2.1 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细菌分布状况
        2.2.2 拉萨城关区不同样点冬季室外空气细菌多样性指数
        2.2.3 拉萨城关区不同功能区冬季室外空气细菌多样性指数差异分析
        2.2.4 拉萨城关区冬季空气细菌与风速CCA排序图
    2.3 拉萨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分析
        2.3.1 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真菌分布状况
        2.3.2 拉萨城关区不同样点冬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指数
        2.3.3 拉萨城关区不同功能区冬季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指数差异分析
        2.3.4 拉萨城关区冬季空气真菌与风速PCA排序图
    2.4 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微生物数量及空气清洁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3.1 拉萨市城关区冬季空气细菌分布状况与其他城市比较
    3.2 拉萨市空气真菌种类与其他城市比较
    3.2 紫外线与空气微生物分布状况的关系
    3.3 风速及植被类型对室外空气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4)百亿到225万亿的水资源公共投资 ——中国智能水网战略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论文逻辑架构
    (五) 论文创新与不足
二、中国水资源的地理、历史、经济战略研究
    (一) 中国水资源地理现状分析
    (二) 中国水危机的历史演义
    (三) 当代水危机与经济战略、缺水估算
三、中国智能水网综合治理方案
    (一) 总体概述——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学与公共物品外部性
    (二) 智能水网的具体政策与工程治理研究
        1. 昆藏高铁与饮水安全网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
        (1) 国家安全饮水网工程——论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失灵
        (2) 昆藏高铁——从市场的本质看华盛顿共识
        2. 黄青航道与红藏线——东西部均衡发展与绝对稀缺资源配置
        (1) 黄青航道工程——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战略资源短缺观
        (2) 红藏大动脉——财政转移支付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3. 新黄河回黄工程——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
        (1) 阿尔金山水闸——论政府的政治稳定职能
        (2) 古丝路大运河——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 蒙北1200治沙干渠——内蒙与雁北地区的水权与环境治理
        (4) 北疆渠——新疆北部水资源管理和以水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学
        (5) 南疆渠——水资源与新疆南部盆地的战略定位
        (6) 甘陕川青补充型工程——丘陵地区的生态治理
        4. 阿兰线工程——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学与中国式国防经济学
        (1) 阿尔金山市建立及复垦工程——西北战备物资支点与科研基地
        (2) 阿兰公路、铁路——生态经济的宏观思辨
        5. 高原植被保护水廊——论特殊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 安多水电站工程——淡水资源与藏北生态安全保障
        (2) 南水工程(日申铁路)——内外流区的高海拔生态补给
        (3) 西坝工程——阿里地区的发展战略
        6. 藏北高原淡水资源网络建设与生态修复——论政府的社会职能
        (1) 可可西里湖淡化扩容工程
        (2) 通天河引水修复工程
        7. 沪喀高铁与嘉汉水道——政府宏观经济调节职能的再思考
    (三) 本章小结
四、公共融资与成本收益分析
    (一) 基于决策科学理性的超长期公共工程宏观财经分析
    (二) 概算与融资策略分析
        1. 工程概算——公共工程的成本控制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衍生金融市场的公共融资功能
        3. PPP模式融资
        3. 央地财政资金和政府债券
    (三) 本量利分析
    (四) 本章小结
五、智能水网工程的综合治理研究
    (一) 智能水网与南水北调西线
    (二) 智能水网的生态涵养工程
    (三) 国家智能水网管理信息系统
    (四) 智能水网的行政区划与合作治理思考
        1. 中央生态与安全直辖区——论西部治理中的政府政治职能
        (1) 国防重镇——阿尔金山市
        (2) 科技中心——鲸鱼湖镇
        (3) 行政中心——格尔木
        (4) 金融中心——苏干湖
        (5) 文化中心——楼兰
        (6) 经济中心——日月山
        2. 亚洲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共同体
    (五) 本章小结
六、智能水网的社会价值分析
    (一) 农业收益
    (二) 金融科技与物贸发展战略
    (三) 第二三产业产值
    (四) 人口供养力
    (五) 国内生产总值驱动力
七、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2007-2016年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鼠疫流行史及现状
        1.1.1 世界鼠疫流行史
        1.1.2 中国鼠疫流行史
        1.1.3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史
    1.2 鼠疫自然疫源地
        1.2.1 世界鼠疫自然疫源地
        1.2.2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
        1.2.3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1.3 鼠疫病原、宿主及媒介
        1.3.1 鼠疫病原体
        1.3.2 鼠疫宿主动物
        1.3.3 鼠疫媒介昆虫
        1.3.4 鼠疫媒介蚤与宿主的关系
    1.4 鼠疫病原检验
        1.4.1 鼠疫细菌学检验
        1.4.2 鼠疫血清学检验
    1.5 鼠疫的监测
        1.5.1 基本概念
        1.5.2 鼠疫监测的目的
        1.5.3 鼠疫监测的组织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描述性研究
        2.2.2 统计分析方法
        2.2.3 鼠疫监测方法
        2.2.4 鼠疫实验室检验方法及诊断标准
第3章 结果
    3.1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人间鼠疫监测情况
        3.1.1 人间鼠疫病例年分布情况
        3.1.2 人间鼠疫病例人群分布情况
        3.1.3 人间鼠疫病例地区分布情况
        3.1.4 人间鼠疫病例传染源
        3.1.5 人间鼠疫病例临床分型
    3.2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监测情况
        3.2.1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
        3.2.2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媒介昆虫监测情况
        3.2.3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分布情况
    3.3 鼠疫疫情与鼠疫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
        3.3.1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细菌学阳性材料与鼠疫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
        3.3.2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血清学检验和鼠疫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4.1.1 地区性分布
        4.1.2 季节性分布
        4.1.3 人群分布
        4.1.4 疫源面积不断扩大
        4.1.5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特征
    4.2 2009 年人间肺鼠疫暴发
    4.3 鼠疫发生与监测数据无线性相关原因
    4.4 鼠疫疫情发生的环境影响因素
        4.4.1 气候对鼠疫菌的影响
        4.4.2 气温、降水主要气候因素对人间鼠疫发生的影响
        4.4.3 气候因素对动物鼠疫的影响
        4.4.4 土地环境因素对鼠疫的影响
        4.4.5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4.4.6 其它土地因素对鼠疫的影响
    4.5 鼠疫远距离传播的风险
        4.5.1 旅游业发展带来的鼠疫传播风险
        4.5.2 西部大开发对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发生的影响
    4.6 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防治建议
        4.6.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4.6.2 做好鼠疫监测、风险评估工作
        4.6.3 强化组织机构职责
        4.6.4 藏系绵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个人成果
后记和致谢

(6)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青藏高原气溶胶研究的历史和方法
2 青藏高原气溶胶基本特性研究进展
    2.1 青藏高原气溶胶物理性质研究
    2.2 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性质研究
    2.3 青藏高原气溶胶化学性质研究
3 青藏高原气溶胶气候效应的研究
4 青藏高原气溶胶环境效应的研究
5 讨论与展望

(7)不同地区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清洗、打包、灭菌、存放
        1.2.2 取样、培养
        1.2.2.1 消毒包
        1.2.2.2 空气及储存箱
        1.2.3 战备消毒包内细菌同源性研究
2 结果
    2.1 消毒包细菌学监测结果
    2.2 空气、储存箱细菌学监测结果 (表1, 2)
    2.3 室内外环境监测结果 (表3)
    2.4 细菌同源性研究结果
3 讨论

(8)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1.2 致伤情况
    1.3 检测指标
        1.3.1 伤道大体观察
        1.3.2 取材
    1.4 内毒素检测
    1.5 伤道细菌数量测定[2]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伤道组织感染情况的肉眼观察
    2.2
        2.2.1 GZ组伤道软组织感染特点
        2.2.2 GP组伤道软组织感染特点
        2.2.3 PP组伤道软组织感染特点
    2.3 伤道组织中内毒素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高原枪弹伤后伤道细菌污染较平原地区轻
    3.2 高原枪弹伤后伤道细菌的定植时间较平原地区晚
    3.3 高原伤道内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平原地区慢
    3.4 高原伤道污染菌的内毒素毒力较平原地区低
    3.5

(9)内陆和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消毒包
    1.2 方法
        1.2.1 分组
        1.2.2 清洗、打包、灭菌、存放
        1.2.3 取样、培养
        1.2.4 战备消毒包内细菌同源性研究
2 结 果
    2.1 细菌学监测结果
    2.2 两个地区优势细菌种类分布
    2.3 室内外环境监测结果
    2.4 细菌同源性研究结果
3 讨 论

(10)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内陆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内细菌同源性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图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压力蒸汽灭菌包保存时限及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研究生学习期间撰写论文

四、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D]. 宋伟. 西藏大学, 2021(12)
  • [2]青藏高原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徐慧.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3]拉萨市城关区冬季室外空气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J]. 郭小芳,潘成梅,张俊勋,次旦,胡志伟. 高原科学研究, 2019(01)
  • [4]百亿到225万亿的水资源公共投资 ——中国智能水网战略论[D]. 张小乖.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4)
  • [5]2007-2016年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特征分析[D]. 陈显赫. 吉林大学, 2017(04)
  • [6]青藏高原大气气溶胶研究进展[J]. 余光明,徐建中,任贾文. 冰川冻土, 2012(03)
  • [7]不同地区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J]. 张颖,王仙园,周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11(22)
  • [8]高原寒区战时环境猪肢体枪弹伤伤道感染的特点[J]. 殷作明,李素芝,胡德耀,何代平,杨志焕,叶峰,石泉贵,林秀来,宋俊,李楠,何蓉城,孙克勤,刘安. 西南国防医药, 2010(10)
  • [9]内陆和高原地区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试验研究[J]. 王仙园,周娟,张颖,李素芝.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23)
  • [10]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中战备消毒包储存时限的实验研究[D]. 张颖. 第三军医大学, 2009(06)

标签:;  ;  

高原拉萨环境日不同时间空气细菌学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