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宠儿:复合保温砌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诺[1](2020)在《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众创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实现我国“中国梦”的宏伟目标,2014年国家提出了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理念,鼓励各界双创文化的发展,推动解决就业和创新发展的难题,在政府的倡导下全国各地出现了众创空间发展的浪潮,侧重众创空间和工业建筑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较多。但是经过几年发展,社群文化和社区经济逐渐成为市场追捧的宠儿,市场上出现了众创空间头部品牌聚集的现象,当前的众创空间承载主体逐渐被办公建筑替代,内部功能空间也发生了变化,实践的先行却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增量建筑开发逐渐放缓,存量建筑资源再生利用逐渐受到各方的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针对既有建筑再生的利好政策。在上述研究背景下,选取城市中已闲置或废弃的既有办公建筑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提出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众创空间设计策略,并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旧办公楼的再生改造进行设计实践。首先,整理国内外建筑再生学、既有办公建筑再生和众创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分别总结众创空间的起源、概念、特征、类型和不同建筑空间的联系,以及既有办公建筑的发展历程、办公空间的演变与模式概况、现存问题和解决策略,提出既有办公建筑再生为众创空间的八种研究价值。其次,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调研问卷和随机专访的手段分别对北京市、上海市的既有办公建筑再生与众创空间运营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归纳分析既有办公建筑的再生现状和众创空间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图表等形式提炼出当前众创空间的功能变化、功能类别、功能配比和租用人的使用评价,以及不同类别的既有办公建筑再生实践的现状问题、特点和再生方式,为再生为众创空间的设计策略提供实践依据。最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既有办公建筑进行再生前的评估和诊断,总结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和空间适宜性的三种再生设计策略。以设计策略指导设计实践,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践设计的飞跃,为今后同类的既有办公建筑再生设计项目提供参考作用。通过对既有办公建筑再生为众创空间实践设计的论证研究,望推动城市更新下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良性发展,为既有办公建筑再生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众创空间的普及增砖添瓦。
耿飞,李宁,桂敬能,林平,葛运亭,李进[2](2015)在《石膏基复合轻质材料制备及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煅烧石膏为基材,掺入普通硅酸盐水泥、石灰、粉煤灰、矿粉等胶凝材料,优选玻化微珠、蛭石等轻集料以及自制的改性激活剂,制备石膏基复合轻质材料;经过大量试验分析,确定了石膏基复合轻质材料的配比范围,测试了力学强度、耐水性和抗冻性等性能,探讨了改性激活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石膏基复合轻质材料综合性能优良,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材料领域。
宋军龙[3](2014)在《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外墙外保温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质量问题。随着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对建筑节能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的质量通病和建筑75%节能指标的实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1)对国内、国外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优缺点分析。(2)通过对工程中建筑物的选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系统构造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等对外墙外保温系统通病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热稳定理论、广义Hooke定律进行公式推导,总结提出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时应遵循技术路线。(3)根据国内外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应用现状、技术路线和ANSYS对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应力和变形分布的分析,总结提出了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思路,并设计了WD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核心构件);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预制化生产及要点进行说明。(4)首先,对由WD外墙外保温系统参与的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体系(简称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施工工艺的流程及控制要点、竣工验收进行更加合理的补充;然后,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热工性能、风荷载、地震作用、防火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ANSYS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X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PU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EPS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剖面各层材料节点温度和热流量进行分析,验证WD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能够与技术路线、设计思路相吻合。(5)对采用WD保温系统、EPS、XPS、聚氨酯保温系统作为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核心构件的一体化模拟工程,结合PKPM节能权衡计算书,验证一体化工程能否满足75%的节能指标,并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
牛伟[4](2013)在《自保温免拆水泥复合模板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在剪力墙工程施工中,传统施工工艺复杂繁琐、人员劳动量大、施工周期长,直接影响施工成本,增加工程造价;同时,传统型模板多采用木材、竹材和钢材等材料,因重复使用率低的原因使这些材料严重消耗,从而使自然资源被严重开采,导致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论文提出由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单模板与保温材料叠合而成的保温复合模板,作为永久性建筑模板,浇筑混凝土后形成夹芯式复合剪力墙。该复合剪力墙不仅具有自保温功能,还可以避免保温层直接接触明火从而降低火灾风险。同时,此复合剪力墙正常使用的关键是不同材料结合面应具有可靠的粘结性能,以确保保温复合模板与后浇混凝土能够协同工作。论文主要包括保温复合模板各叠合层的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和夹芯复合剪力墙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两部分。在保温复合模板各叠合层的界面粘结性能试验中,通过采用不同保温材料、不同种类混凝土及不同材料界面连接方式的相互组合,共设计了13组试件;通过推出试验,对不同工况下夹芯式复合试件各界面的抗剪粘结性能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界面连接方式、不同保温材料和不同混凝土类型对试件整体抗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使用建议;综合考虑,选用一种合适的保温材料和一组合理的粘结方式用于自带保温层复合剪力墙。在自带保温层复合剪力墙的工作性能试验中,通过采用不同模板类型和不同宽厚比相互组合,加上试验对比需要的普通剪力墙试件,共设计了5榀“一”字形的剪力墙试件;通过竖向和水平向的双向静力加载试验,对复合剪力墙的承载能力、保温复合模板与混凝土间协同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对保温复合模板的界面粘结性能、受力性能、变形性能和破坏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证明了此类夹芯式自保温复合剪力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该研究成果为自保温免拆水泥复合模板进一步应用于实际工程提供了依据。
张妮[5](2012)在《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相变动力学研究及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储热技术的出现,正逐渐改善全球能源利用的现状,尤其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引起了全世界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如何制备出新型相变储热材料,如何了解其相变动力学特征,如何提高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将对储热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于建筑节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文选取了相变石蜡(RT28)、十八烷(OC)和正十二醇(AL)为相变材料,膨胀珍珠岩为载体,以毛细吸附法制备三种膨胀珍珠岩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采用吸附饱和度分析、扫描电镜(SEM)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表征了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膨胀珍珠岩对三种有机相变材料的最大吸附饱和度均为40wt%,且均具有较好的封装效果,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纯相变材料相差不大,其相变潜热值与基于相变材料质量百分含量的计算值相当。在相变动力学研究中,以40wt%RT28/EG-PCM、40wt%OC/EP-PCM及40wt%LA/EP-PCM为研究对象,通过Kissinger方程和Ozawa方程估算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通过Coats-Redfern积分方程和Ozawa方程外推处理后,得出结论:三种材料的机理函数分别符合Mampel Power法则(幂函数法则)、Mample单行法则(一级)和Avrami-Erofeev方程,其机理函数的积分方程分别为G(α)=α3/2、G (α)=-ln(1-α)和G(α)=[-ln(1-α)]2/3。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将已制备好的RT28/EP-PCMs与水泥和水按一定体积比掺混制备复合相变储热砂浆,再通过标准试模(70.7×70.7×70.7mm3)和自制试模(10×100×100mm3)制备出复合相变储热水泥块和水泥板。当RT28含量达到40wt%时,制得的复合水泥板的表观密度、7天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与普通膨胀珍珠岩水泥板相比约分别升高37.2%、40%和35.2%,均可达到建筑应用的标准。将制备好的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组合成封闭立方体空间,尺寸为100×100×100mm3,壁厚10mm,在氙灯模拟太阳光辐射的实验条件下,测试立方体各测试点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研究复合水泥板的节能效果,分别进行了A组和B组测试。在相同的外界辐射条件下,随着RT28含量的增加,立方体上板外壁与立方体内部的最大温差逐渐增大,当RT28含量为40wt%,A组和B组对应的最大温差分别为25.231℃和18.717℃。因此,在普通建筑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相变材料可对室温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减小室内温度的波动,并且相变材料的含量越高,温度调节的效果越明显,节能效果越好。
陈伟[6](2011)在《海富山水文园项目策划及开发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经过30年的发展,房地产的开发与建设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而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从国外的房地产发展经验来看,还是从国内的行业现状来看,项目的策划与开发战略研究,对于降低项目投资风险、保障行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与实用价值。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房产项目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房地产市场发展逐渐成熟的表现。项目的策划与战略研究涉及项目立项前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策略的制订、项目结束后的管理规划等,其对于项目的开发能否达到开发目标及如何开发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个房产项目进行研究与分析,对于其它项目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哈尔滨房地产市场需求供给等实际情况的分析,以海富山水文园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分析,系统分析了目前房地产市场现状、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等因素对该项目开发的影响,并进行项目的SWOT分析,对该项目的效益进行分析预测。本文还对项目的主题定位、功能定位、产品定位、客群定位、价格定位进行分析,从而制定了项目的开发策略。通过运用住宅小区项目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解决典型项目分析策划阶段存在的具体实际问题,使该项研究对于住宅小区项目策划与开发策略的制定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市场宠儿:复合保温砌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场宠儿:复合保温砌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众创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鼓励双创发展的政策背景 |
1.1.2 既有建筑再生政策的背景 |
1.1.3 信息技术变革的背景 |
1.1.4 社群文化和社区经济的背景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既有办公建筑 |
1.4.2 再生 |
1.4.3 众创空间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1 关于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研究 |
1.5.2 关于众创空间设计的研究 |
1.5.3 小结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研究路线 |
第二章 众创空间和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基础研究 |
2.1 建筑再生学相关研究 |
2.1.1 建筑再生理论发展概述 |
2.1.2 既有建筑再生类别 |
2.2 众创空间的相关研究 |
2.2.1 众创空间的概念和特征 |
2.2.2 众创空间的类型 |
2.2.3 众创空间与其他建筑空间的联系 |
2.3 既有办公建筑相关研究 |
2.3.1 既有办公建筑发展概况 |
2.3.2 既有办公建筑现状问题和解决策略 |
2.3.3 办公空间的演变概况 |
2.3.4 办公空间模式研究 |
2.3.5 既有办公建筑再生为众创空间的价值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现状调研实践研究 |
3.1 既有办公建筑现状调研 |
3.1.1 调研对象 |
3.1.2 调研内容和方法 |
3.2 .历史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2.1 历史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2.2 历史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2.3 历史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3 工业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3.1 工业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3.2 工业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3.3 工业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4 园区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4.1 园区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4.2 园区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4.3 园区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5 政务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5.1 政务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5.2 政务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5.3 政务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6 公寓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6.1 公寓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6.2 公寓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6.3 公寓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7 商业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7.1 商业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7.2 商业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7.3 商业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8 总部办公建筑再生现状分析 |
3.8.1 总部办公建筑特点与再生 |
3.8.2 总部办公建筑再生实践案例分析 |
3.8.3 总部办公建筑再生特点总结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众创空间使用现状调研实践研究 |
4.1 众创空间现状调研 |
4.1.1 调研对象 |
4.1.2 调研内容 |
4.2 众创空间内部功能现状研究 |
4.2.1 众创空间的功能变化 |
4.2.2 众创空间的功能种类 |
4.2.3 众创空间的功能配比 |
4.3 众创空间使用人反馈评价 |
4.3.1 使用人基本信息 |
4.3.2 使用人外部空间感受 |
4.3.3 使用人日常工作状态 |
4.3.4 使用人内部空间使用感受 |
4.3.5 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众创空间设计的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策略研究 |
5.1 既有办公建筑再生设计评估 |
5.1.1 既有办公建筑再生事前调研 |
5.1.2 既有办公建筑再生评估 |
5.2 既有办公建筑外部空间再生策略 |
5.2.1 外部场地与交通空间设计 |
5.2.2 建筑材料选配设计 |
5.2.3 既有办公建筑形体与界面再生设计 |
5.3 既有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再生策略 |
5.3.1 既有办公建筑结构构造再生策略 |
5.3.2 内部功能再生操作策略 |
5.3.3 内部空间再生策略 |
5.4 既有办公建筑的空间适宜性再生策略 |
5.4.1 改善内部空间采光策略 |
5.4.2 改善内部空间通风与除湿策略 |
5.4.3 改善内部空间隔声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既有办公建筑再生为众创空间的设计实践 |
6.1 项目概况和现状分析 |
6.1.1 项目背景 |
6.1.2 基地区位和场地环境 |
6.1.3 内蒙古自治区旧教育厅办公建筑现状 |
6.1.4 单体办公建筑现状问题 |
6.2 既有旧教育厅办公建筑再生设计分析 |
6.2.1 旧教育厅办公建筑再生设计理念 |
6.2.2 场地再生设计 |
6.3 建筑再生设计 |
6.3.1 外部形体设计 |
6.3.2 内部功能再生设计 |
6.3.3 适宜性空间环境营造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关于众创办公空间使用反馈问卷 |
附录B 毕业设计图纸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4.1 问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分析 |
2.1 粘贴式保温板外保温系统分析 |
2.1.1 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2.1.2 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2.1.3 硬质聚氨酯外墙外保温系统 |
2.1.4 EPS现浇外墙外保温系统分析 |
2.2 粘贴外墙保温板外保温系统和现浇EPS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对比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设计机理的研究 |
3.1 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1 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因素 |
3.1.2 材料因素 |
3.1.3 系统构造设计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的影响 |
3.1.4 施工因素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影响 |
3.2 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设计机理的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核心-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 |
4.1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 |
4.1.1 WD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选择 |
4.1.2 自保温砌块的选择 |
4.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思路 |
4.2.1 WD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思路简介 |
4.2.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设计思路依据 |
4.3 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 |
4.4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应遵循的原则 |
4.4.1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局部节点构造处理 |
4.4.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
4.5 WD外墙外保温系统(外模板)的标准化生产 |
4.5.1 生产设备 |
4.5.2 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操作要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施工工艺、工程验收及效果分析 |
5.1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的施工工艺 |
5.1.1 施工准备 |
5.1.2 施工要点 |
5.2 WD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的工程验收 |
5.3 采用ANSYS对WD和传统的XPS、EPS、PU外墙外保温系统剖面的节点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进行比较分析 |
5.3.1 稳态热分析的基础知识 |
5.3.2 模型的建立 |
5.3.3 对WD和传统的XPS、EPS、PU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剖面节点温度和热流量分析 |
5.4 WD外墙外模板的热工性能分析 |
5.5 WD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分析 |
5.5.1 风荷载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作用分析 |
5.5.2 地震作用对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作用分析 |
5.6 工业化程度高、防火性能好和经济合理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工程75%节能指标分析 |
6.1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工程 |
6.1.1 拟建建筑物的基本概况 |
6.1.2 采用不同保温材料的维护结构构造及热物性参数 |
6.1.3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的计算 |
6.2 建筑节能75%指标对应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指标的计算过程 |
6.2.1 计算依据 |
6.2.2 采用75%建筑节能指标时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参照值的计算 |
6.3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工程中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分析 |
6.3.1 不同围护结构耗热量与建筑物节能75%耗热量指标的比较 |
6.3.2 最优保温系统的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4)自保温免拆水泥复合模板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模板工程的发展概况 |
1.2 永久性模板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状况 |
1.2.1 永久性模板的研究意义 |
1.2.2 国内外永久性模板的发展状况 |
1.2.3 永久性模板未来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研究方向的引出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自保温免拆水泥复合模板各叠合层的界面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
2.1 常用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及选用 |
2.1.1 保温材料的社会环境 |
2.1.2 保温材料的研究现状 |
2.1.3 保温材料的选用 |
2.2 试验概况 |
2.3 试验方案 |
2.3.1 试件设计 |
2.3.2 材料及界面粘结方式 |
2.3.3 测试方案 |
2.4 试件制备 |
2.4.1 试件混凝土配合比 |
2.4.2 试件的浇筑 |
2.4.3 试件的养护 |
2.4.4 试件的材料性能试验 |
2.5 试验现象与分析 |
2.5.1 界面Ⅱ的不同关联方式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2.5.2 界面Ⅰ的不同关联方式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2.5.3 保温材料不同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2.5.4 混凝土种类不同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3 自带保温层复合剪力墙的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
3.1 试件设计 |
3.2 试件制备 |
3.2.1 自保温免拆水泥复合模板的制备 |
3.2.2 自带保温层复合剪力墙的制备 |
3.2.3 试件的材料性能试验 |
3.3 试验加载及测试方案 |
3.3.1 试验装置介绍 |
3.3.2 试验加载方案 |
3.3.3 测试方案 |
3.4 试验现象与分析 |
3.4.1 试验过程及试验现象 |
3.4.2 复合剪力墙与保温复合模板的破坏方式 |
3.4.3 试验数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相变动力学研究及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相变材料 |
1.2.1 相变材料的概述 |
1.2.2 相变材料的分类 |
1.2.2.1 按相变温度分类 |
1.2.2.2 按化学组成分类 |
1.2.2.3 按相变的形态变化分类 |
1.2.2.4 按微观的相变过程分类 |
1.2.2.5 按相变热力学机制分类 |
1.2.2.6 按相变动力学机制分类 |
1.2.3 相变材料的选取标准 |
1.3 复合相变材料 |
1.3.1 复合相变材料的概述 |
1.3.2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2.1 溶胶凝胶法 |
1.3.2.2 毛细吸附法 |
1.3.2.3 微胶囊法 |
1.3.2.4 纳米胶囊法 |
1.3.2.5 插层复合法 |
1.3.2.6 加热共熔法 |
1.3.3 复合相变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膨胀珍珠岩 |
1.4.1 珍珠岩的成因 |
1.4.2 珍珠岩的分布 |
1.4.3 珍珠岩的分类 |
1.4.4 膨胀珍珠岩的制备 |
1.4.5 膨胀珍珠岩的研究现状 |
1.5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 |
1.5.1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概况 |
1.5.2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制备 |
1.5.3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的研究现状 |
1.5.3.1 国内研究现状 |
1.5.3.2 国外研究现状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2.3 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2.2.4 性能表征 |
2.2.4.1 扫描电镜(SEM)分析 |
2.2.4.2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2.2.4.3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相变石蜡/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
2.3.1.1 RT28/EP-PCMs 的吸附饱和度分析 |
2.3.1.2 RT28/EP-PCMs 的 SEM 分析 |
2.3.1.3 RT28/EP-PCM 的 XRD 分析 |
2.3.1.4 RT28/EP-PCMs 的 DSC 分析 |
2.3.2 十八烷/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
2.3.2.1 OC/EP-PCMs 的吸附饱和度分析 |
2.3.2.2 OC/EP-PCMs 的 SEM 分析 |
2.3.2.3 OC/EP-PCM 的 XRD 分析 |
2.3.2.4 OC/EP-PCMs 的 DSC 分析 |
2.3.3 正十二醇/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
2.3.3.1 LA/EP-PCMs 的吸附饱和度分析 |
2.3.3.2 LA/EP-PCMs 的 SEM 分析 |
2.3.3.3 LA/EP-PCM 的 XRD 分析 |
2.3.3.4 LA/EP-PCMs 的 DSC 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合相变材料动力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器材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热分析动力学概论 |
3.3.1.1 热分析动力学基本方程 |
3.3.1.2 几种常见的动力学分析法 |
3.3.2 RT28/EP-PCMs 相变动力学 |
3.3.2.1 RT28/EP-PCMs 的 DSC 分析 |
3.3.2.2 RT28/EP-PCMs 的相变动力学参数 |
3.3.2.3 RT28/EP-PCMs 的相变机理函数推断 |
3.3.4 OC/EP-PCMs 的相变动力学 |
3.3.4.1 OC/EP-PCMs 的 DSC 分析 |
3.3.4.2 OC/EP-PCMs 的动力学参数分析 |
3.3.4.3 OC/EP-PCMs 的相变机理函数推断 |
3.3.5 LA/EP-PCMs 的相变动力学 |
3.3.5.1 LA/EP-PCMs 的 DSC 分析 |
3.3.5.2 LA/EP-PCMs 的动力学参数分析 |
3.3.5.3 LA/EP-PCMs 的相变机理函数推断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复合相变材料应用于建筑节能的初步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2.3 标准复合相变储热水泥块的制备 |
4.2.4 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的制备 |
4.2.5 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块的结构性能测试 |
4.2.5.1 表观密度测试 |
4.2.5.2 抗压强度测试 |
4.2.5.3 导热系数测试 |
4.2.6 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的节能性能测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的表观密度分析 |
4.3.2 复合相变储热水泥块的抗压强度分析 |
4.3.3 复合相变储热水泥板的导热系数分析 |
4.3.4 复合储热水泥板的节能效果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海富山水文园项目策划及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海富山水文园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
2.1 哈尔滨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 |
2.1.1 哈尔滨市房地产供给分析 |
2.1.2 哈尔滨市房地产价格分析 |
2.1.3 哈尔滨市房地产发展趋势分析 |
2.2 海富山水文园市场潜在需求分析及预测 |
2.3 项目概况及特点分析 |
2.4 项目选址及土地利用 |
2.4.1 项目选址 |
2.4.2 土地利用 |
2.5 项目与相关政策关系 |
2.5.1 拟建项目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
2.5.2 拟建项目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关系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海富山水文园项目效益分析 |
3.1 项目地块分析 |
3.1.1 区域位置分析 |
3.1.2 地块位置分析 |
3.1.3 环境关系分析 |
3.2 项目 SWOT 分析 |
3.2.1 优势 |
3.2.2 劣势 |
3.2.3 机会 |
3.2.4 威胁 |
3.3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
3.3.1 技术经济指标 |
3.3.2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
3.4 成本预测 |
3.5 项目目标利润分析 |
3.5.1 销售收入估算 |
3.5.2 开发成本估算 |
3.5.3 税金及利润 |
3.5.4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3.6 项目风险评价分析 |
3.6.1 市场风险分析 |
3.6.2 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
3.6.3 金融财务风险分析 |
3.6.4 社会效益分析及环境评价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富山水文园项目开发策略研究 |
4.1 项目主题定位 |
4.2 项目产品定位 |
4.2.1 总体布局 |
4.2.2 总体规划及房型设计 |
4.2.3 交通组织 |
4.2.4 景观及绿化设计 |
4.2.5 节电、节水及节能 |
4.3 项目开发进度分析 |
4.4 项目定价策略 |
4.4.1 定价分析 |
4.4.2 定价方法 |
4.4.3 价格调整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市场宠儿:复合保温砌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既有办公建筑再生的众创空间设计研究[D]. 刘诺.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0(02)
- [2]石膏基复合轻质材料制备及性能试验研究[A]. 耿飞,李宁,桂敬能,林平,葛运亭,李进. 2015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第六届年会暨第十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及展览会论文集, 2015
- [3]WD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设计研究[D]. 宋军龙. 山东建筑大学, 2014(03)
- [4]自保温免拆水泥复合模板的试验研究[D]. 牛伟. 北方工业大学, 2013(10)
- [5]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制备、相变动力学研究及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D]. 张妮.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2)
- [6]海富山水文园项目策划及开发策略研究[D]. 陈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