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英文缩写(N前缀)

汽车维修英文缩写(N前缀)

一、汽车维修英语缩略语(N字头)(论文文献综述)

宋凯月[1](2020)在《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汉语新词语自出现以来,国内学界对其研究不断,本学术论文以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文章中出现的“近三年”均指2014-2016年,后文对此不再说明)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汉语新词语的监测理念,即“新词语的监测,监测的不只是语言,还有社会生活的实态。”1,本学术论文从语言学本身和社会学两个角度对汉语新词语展开研究。本学术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借助语言学研究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汉语新词语,同时为汉语新词语的监测提供参考;二是针对社会知晓度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汉语新词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并提出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建议。论文正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汉语新词语的特征。首先,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语言面貌,从新词语反映的领域分布和社会热点两个层面展开,结合部分例词详细说明。其次,介绍汉语新词语的总体特征,从词语长度、结构方式等方面展开。最后,介绍汉语新词语与修辞手法的关系。第二部分从社会学角度展开社会知晓度调查,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首先,介绍本次的社会知晓度调查,包括问卷设计、可信度检验、问卷收发情况、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从目标词语不分群、分群角度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对目标词语知晓度和使用态度的影响。继而采用定量定性的方法研究样本知晓汉语新词语的途径、对汉语新词语的态度。第三部分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规范。首先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规范意义,其次提出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原则,最后,结合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提出汉语新词语的规范建议。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刘晓波[3](2019)在《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事物和概念缘何得名?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的?语言是如何约定俗成的?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追问的脚步,称名研究是哲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称名是指赋予某一“所指”或“事物”以某种语言符号形式。词语称名生成过程是指为场景中的客观事物创造词语符号的过程,既包括认知过程也包括社会过程。研究词语称名生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一片如何凝结成一点”的过程,对于了解大脑运作机制和语言的本质、语言管理与规范、词典编撰、对外汉语教学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聚焦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过程,通过理论模式的构建和实证分析的双重模式探索汉语词语称名的规律。本研究工作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过程的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从造词研究、译名研究、新词研究、称名研究几个方面梳理了相关研究,从而明确本研究的切入点和定位。论文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集中于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基于认知语言学、语义学和心理学理论建构了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认知过程模式—“两化六段论”。研究认为词语称名从无到有经历了“概念化”和“词化”两个阶段的认知加工过程。“概念化”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加工过程,“词化”是对概念化的符号表征过程。“概念化”阶段细分为三个具体阶段:属性感知、认知识解、认知联想;词化”阶段也细分为三个具体阶段:语义结构、称名结构、语素赋予。本研究借鉴述谓结构理论,提出语义结构的构建就是论元结构化过程。17种“论元”以谓词为中心,组合成不同的论元结构,完成了词语称名语义结构的构建,把概念化的结果“一片”变成了“一些点”的组合。词语称名的空间局限性要求称名结构对语义结构进一步概括与抽象,从论元结构中包含的谓词、施事、受事、与事、对象、工具、方式、时间、场所、材料中择取1-3个组成称名结构,最终实现对客观事物的“一片”到称名的“一点”的抽象与概括。最后为称名结构中的“点”来赋予语素,实现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完成整个称名过程并最终获得一个词语称名。在词语称名生成的认知加工过程中,称名者为保障言语交际顺利进行遵守一定的称名原则。本研究提出三条称名原则:明晰性、经济性、表达力。做为称名行为的主体,其称名行为亦受到认知方式、语言系统、历史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两化六段论”词语生成认知过程模式把已有的研究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符合逻辑的新的理论模式,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研究分析的框架。基于宏观社会语言学理论,本研究建立了词语称名生成社会过程中的约定俗成模式—“社会协商模式”。通过对词语称名在社会上获得接纳、约定俗成的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三种社会协商模式:威权模式、精英模式、草根模式,并以古今具体的文献史料来证实。这三种社会协商模式完整地涵盖了词语称名从个体言语行为成为社会语言行为的过程,为语言规划和语言管理提供了路径参考。应用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认知过程模式—“两化六段论”,对现代汉语中的职业称名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调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职业分类大典》中的职业称名,并对每一个词语进行了词语类型、称名结构、联想类型、释义的标注,建立了一个含有423个词语的小型语料库。通过对语料库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职业称名中出现的13种语义要素中,按照其数量多少的排序是“施事”、“动作谓词”、“受事”,这表明最重要的语义要素是谓词和域内论元,因为缺省原则,“动作谓词”排在“施事”之后。此外,在职业称名中,共出现45种称名结构,每一种称名结构的数量多少与对明晰性、经济性原则的遵守成正比:占比最大的称名结构其经济性和明晰性程度最高;占比较小的称名结构其经济性和明晰性程度要么单项很低要么双项均很低;经济性和明晰性程度中等的称名结构的占比也居于中间位置。研究还表明大部分词语都是形态语义新词,说明这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词语类型,产生途径一般是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知加工,少数源于认知联想。形态新词数量很少,且均为通过对已有词语的缩略产生,没有一例新造字。语义新词数量也很少,产生途径多源于各种认知联想,本研究中的语义新词之所以能够再次承担新义,是因为它们原来承担的语义项目较少,语义新词不是职业称名的主流词语类型。此处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字典编撰、语言规范提供学理参考。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获得的研究结果,阐述了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是对将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理论上有助于加深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在语言研究上有助于拓宽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范围,加强语言学不同分支的综合,在实践上可以为语言规范、词典编撰、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学理参考。本研究还可以揭示大脑的运作机制,为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贡献语言学科的力量。

潘海莉[4](2019)在《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文化变迁研究 ——以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的沙毕纳尔为主要考察对象,以该乡的呼吉尔特村、库热村、巴合勒克村(多勒肯村)为田野调查点。从民族学的视角出发,以文化变迁、社会记忆和族群认同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将他们的历史迁徙轨迹进行详细的梳理,力图清晰的还原其历史过程。重点考察这一群体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变迁过程,尝试分析其发生变迁的轨迹、原因等,最终完成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民族志的写作。希望本研究能为其他与之类似的群体,在研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地处伊犁腹地的特克斯县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境内,保存了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生活、艺术、生计方式、藏传佛教、民间信仰等内容的文化形态。本研究首先厘清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过程,力图呈现其详细的发展轨迹。在其历史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最大程度的还原其各历史节点的文化镜像。最终,本研究通过对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文化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文化变迁作为一种绝对存在的文化状态,是文化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动态过程。独特的文化无疑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据,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与周围的民族或其他外来文化接触,出现文化涵化现象。在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四苏木沙毕纳尔的传统文化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人们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文化进行传承或改变。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一、在笔者之前学术界尚无人对此群体进行综合性研究,因此本研究有助于学者了解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这一群体;二、纵观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民族都面临着如何在现代化浪潮中生存,并与其他民族在文化互动过程中保存自我,达到共同繁荣的问题。本研究中展现出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在现代化转换中面临的挑战,传统民族文化如何应对现代化、全球化的冲击。可以启发我们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文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一条生存之路。

姜楠[5](2017)在《近十年(2006-2015)汉语表人新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表人新词语是现代汉语新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当下多元人群的一种客观反映。近年来,伴随着大量表人类新词语不断涌现,逐渐形成了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表人新词语是指由表人的词素构成的新词语,或不含表人词素但其语义指向对象为人的新词语。表人新词语具有表人性、称谓性、多样性、族聚性、修辞性、新颖性的性质。表人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来源领域广泛,主要是来源于时政领域、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生活领域、反腐领域、环保领域以及网络社交领域。根据对近十年以来的汉语表人新词语的考察,表人新词语的音节形式主要是以三音节为主,其次是双音节和四音节;从组合形式角度来看,表人新词语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偏正复合式、附加式、联合式、动宾式、单纯词以及ABB这种特殊形式;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表人新词语的语义内涵主要传达了人物性别、人物形象、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与人相关的语义信息。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表人新词语的语义变异形式多样,语义色彩鲜明,情感态度强烈。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表人新词语的产生是语言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机制主要包括语言的类推仿拟机制、隐喻转喻机制、动态平衡机制以及语言的经济原则,外部机制主要包括社会发展变化、社会的多元文化、语言接触、新的传播媒介以及使用者的语用心理。与此同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表人新词语具有符合语言经济原则、指称对象形象直观、反映了当下人们复杂的语用情感的语用价值。

孙丹丹[6](2015)在《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语运动的开展,我国进入现代辞书出版时期。自此以来,我国现代汉语知识辞书发展走过了百年历程,出版了汉语知识辞书11080多部。如果加上汉语语文辞书和外语辞书,已达2万多部。从出版规模看,我们可以算得上辞书大国了。然而,我国还不是辞书强国。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及文化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辞书强国梦”。因此关于汉语辞书编纂出版问题和发展对策的研究越来越迫切。为了探讨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对策,需要回顾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现代化演进过程,总结我国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并藉此分析我国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汉语知识辞书研究的意义,知识辞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主要阐述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现状、理论材料以及研究方法。第三章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在引进国内外主要的知识辞书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参照已有辞书理论和知识辞书信息库中的知识辞书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现代汉语知识辞书简约分类体系。第四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简介。我们把进入现代出版时期的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起步期(1912-1948),转折期(1949-1977),繁荣期(1978-2000),新世纪(2001-2012)。第五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辞书内部世界、语言世界、辞书外部世界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六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我国知识辞书经历了由起步期草创既成、随着建国后辞书出版政策的变化而转折、逐步走向繁荣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的进步都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再向前推进的。汉语知识辞书理念由朦胧到清晰、类型从无到有、品种由少到多、理论由粗浅到成熟、体例由略到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第七章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探索。本文主要从学术界、出版社、教育机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蔡雨玲[7](2015)在《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的不同,海峡两岸在彼此隔绝的六十多年间,语言及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差异。台湾和大陆实现了两岸三通,开始频繁的接触往来,两岸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交流不便的问题愈发明显。海峡两岸语言上的差异以词汇表现得最为突出,从词形和词义的关系上考察,两岸词汇差异可分为同形异义词、同实异名词及两岸各自特有词汇。其中同形异义词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最容易造成交流障碍。本文简要回顾了与海峡两岸词汇相关的研究,选取并分析了八本台湾和大陆出版的词语对照辞书,对两岸词汇差异研究现状作了简要的评析。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两岸较具代表性的几本辞典,以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为研究对象,选取出常用的同形异义词254条,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词表,并结合两岸的语料库资料,考察词语实际的使用情形。本文对两岸同形异义词的类型进行较为细致的研究,并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分析了两岸词汇同形异义的原因。此外,还对两岸词汇融和与互动现状作了简要的叙述,并为两岸的汉语合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高琳娜[8](2013)在《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语言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人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或者偏重某一方法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造词法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一章先对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行文中所用的语料来源做以说明,接着对相关研究做历时的综述,并对其中几家有影响力的造词法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中可以看出造词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的结构、造词法的分类等问题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造词法的认定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造词法所研究的不仅仅是语言本体结构上的分类,它重点涉及的是造词理据问题。一个新词的创制是语言本体和语言主体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本体侧重的是形式,语言主体侧重的是认知,两者侧重不同,共同起作用来创造新词。第二章首先统计了五年汉语新词语的数量,分析逐年增多的原因,一是新生事物产生速度快,二是人们根据需要自觉创造新词语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其次对2006-2010这五年汉语新词语的词长做了统计,将之与1991-1994年汉语新词语的词长作对比,用数字直观反映出变化,即由过去双音节词占优势发展为三音节词占据首位,就语言内部来说这是词汇化、类推机制的推动,而究其根源则是为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再者从内外两个方面对汉语新词语造词材料的来源进行了分析说明,其中他源材料的数量增多,且使用频率高。总体说来无论是整体数量的变化、词长的变化或者是造词材料来源的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特征的反映;换句话来说,新词语以坚实明晰的形式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风貌和人们思维认知方式的新特点。第三章穷尽性地统计了这五年的2232个汉语新词语的造词方法,认为汉语新词语的造词手段主要体现为六种类型:缩合造词、类推置换造词、借用造词、修辞造词、语音造词和说明法造词。又重点指出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命名都要经过一定的心理感知和联想,所以造词方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六种分类,重要的是人的主观心理认知因素在起作用,通过接近联想、或相似联想、或对比联想这三种联想方式创造新词语,而心理认知具体到六种造词手段上表现为,前三种是接近联想在起作用,后三种则是相似联想作用的结果,本章具体围绕2006-2010年这五年的新词语展开分析讨论,分析近五年汉语新词语的造词方法、理据、特点。第四章结合第三章的造词法统计分析,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影响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大类,其中民族文化、时代文化、社会热点、语言趋向、语言的浅显转化都对汉语新词语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推动力,而人们崇尚简约、标新立异、思想开放的观念,以及认知主体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感情偏好的注入,则是新词语之所以产生的主观因素。

蔡惠敏(Chinda Sae Chuo)[9](2013)在《汉泰经贸词语互译研究 ——以《泰汉—汉泰经贸词典》补正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泰两国从1975年建立外交关系,至今已经有38年。而201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即将建成,中国和泰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有关汉泰经贸方面的辞书将显得更为重要。但是,有关汉泰经贸方面的辞书却寥寥无几,双语词典作为沟通工具,无论是对翻译或对学习都有着重大意义。目前,中国市场上最权威的汉泰和泰汉经贸辞书只有《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本论文以《泰汉-汉泰经贸词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书进行全面研究,梳理常见的翻译错误,逐条进行辨析、一一订正其错误,希望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全文正文共四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绪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汉泰经贸词语互译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泰汉-汉泰经贸词典》。第三部分介绍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经贸词语汉泰互译概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汉泰经贸词汇概论,首先阐述经贸词汇的定义和经贸词汇的特点,然后再介绍汉语经贸词汇的类别和泰语经贸词汇的类别;其次分析汉泰语经贸词汇的异同,指出汉泰语经贸词汇主要的相异之处:汉语经贸词汇中的外来词意译较多,而泰语经贸词汇中的外来词音译较多。最后收录并翻译了近些年新产生的汉泰经贸词汇,分为汉语经贸新词语和泰语经贸新词语,对《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未收录的新词语进行翻译。通过泰国皇家学术院编写的《泰语新词语词典》挑选出新词语,翻译成汉语并举例说明。第二部分介绍经贸词汇汉泰互译的方法。分别为经贸词汇汉泰互译、汉泰经贸专有名词和数量词的互译,并提出经贸词汇汉泰互译存在的常见问题,如:死译、硬译,译文不简约,解释性翻译,外来词翻译不当,释文不规范等。第三章《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汉译泰偏误类型及分析。本章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泰汉-汉泰经贸词典》进行逐条辨析、订正其错误,进行错误分类,归纳出九个错误类型,并举例分析每一类的汉译泰经贸词汇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分为九部分,第一部分翻译错误。第二部分笔误别字。第三部分误加空格。第四部分排序错误。第五部分体例不一。第六部分欠全面性。第七部分重复赘译。第八部分不当收而收。第九部分词语漏收。第四章《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泰译汉偏误类型及分析。本章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泰汉-汉泰经贸词典》进行逐条辨析、订正其错误,进行错误分类,归纳出九个错误类型,并举例分析每一类的泰译汉经贸词汇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分为九部分,第一部分翻译错误。第二部分笔误别字。第三部分误加空格。第四部分排序错误。第五部分体例不一。第六部分欠全面性。第七部分重复赘译。第八部分不当收而收。第九部分词语漏收。论文最后是余论。阐述加强语言知识和经贸知识的修养,以及为总结误译及原因,并提出经贸词典编纂的建议与对策。之后为四个附录,分别是“汉泰英经贸词汇译表”,“泰汉英经贸词汇译表”,“《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汉译泰订误表”,“《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泰译汉订误表”。通过对《泰汉-汉泰经贸词典》的逐条校勘,进行错误分析,并予以补正。笔者希望能够对今后双语辞书的编纂,特别是汉泰双语辞书的编纂,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由于辞书的词条数量大,加之个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在研究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错误或研究不够深入的地方,笔者在此表示歉意,希望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陈艳[10](2013)在《俄汉术语词典编纂分析 ——以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双方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需求日益迫切。因此,编纂出高质量的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势在必行。本文接受了俄罗斯术语专家的思想,把术语学看作术语词典编纂的一个理论基础。在吸收专科词典学和双语词典学精髓的同时,引进了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理论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的众多影响因素以及相应对策。此外还阐述了做好词典编纂的前期规划(如设定词典的编纂目的、任务、读者群、词典编纂的蓝本选择以及资料来源等)、处理好词典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强调最新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后期工作使用的重要意义,指出这些问题的妥善解决是编纂出高质量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的必要保障。

二、汽车维修英语缩略语(N字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汽车维修英语缩略语(N字头)(论文提纲范文)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1.研究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汉语新词语
        2.词汇学的研究
        3.修辞学的研究
        4.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定量定性研究法
        2.文献资料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四)语料来源
一、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本体研究
    (一)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语言面貌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领域分布特征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词汇总体特征
        3.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修辞特征
    (二)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原因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
        2.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原因
二、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
    (一)调查问卷相关情况说明
        1.问卷设计
        2.问卷可信度分析
        3.问卷收发情况
        4.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目标词语不分群分析
        2.目标词语分群分析
        3.调查对象知晓汉语新词语的途径分析
        4.调查对象对汉语新词语的态度分析
三、汉语新词语的规范
    (一)规范汉语新词语的意义
        1.便利人们的生活
        2.丰富汉语词汇
        3.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原则
    (三)规范汉语新词语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三年部分汉语新词语社会知晓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
附录三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结构类型分布表
附录四 :近三年网络类新词语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问题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术语解析
    §1.7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称名研究
        §2.1.1 国外古代与现代哲学蕴含的称名学思想
        §2.1.2 国外现代称名研究
    §2.2 中国的称名研究
        §2.2.1 中国古代哲学的称名学思想
        §2.2.2 中国古代语言称名实践
        §2.2.3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称名研究
第三章 现代汉语词语称名认知过程模式——两化六段式
    §3.1 属性感知阶段
    §3.2 认知识解阶段
    §3.3 认知联想阶段
    §3.4 语义结构阶段
    §3.5 称名结构阶段
    §3.6 语素赋予阶段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词语称名原则及影响因素
    §4.1 称名潜势
    §4.2 称名降维
    §4.3 称名原则
        §4.3.1 明晰性原则
        §4.3.2 经济性原则
        §4.3.3 表达力原则
    §4.4 影响因素
        §4.4.1 认知方式的影响
        §4.4.2 语言系统的影响
        §4.4.3 社会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的社会协商模式
    §5.1 威权模式
    §5.2 精英模式
    §5.3 草根模式
第六章 实证研究:现代汉语职业称名研究
    §6.1 研究内容
    §6.2 研究对象
    §6.3 研究方法
    §6.4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6.4.1 现代汉语职业称名词语中论元角色及谓词类型研究
        §6.4.2 现代汉语职业称名词语称名结构类型研究
        §6.4.3 现代汉语职业称名词语类型研究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内容总结
    §7.2 研究的创新性
    §7.3 研究不足之处
    §7.4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现代汉语职业称名语料库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文化变迁研究 ——以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一)沙毕纳尔
        (二)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三)关于文中“西蒙古”、“卫拉特”、“厄鲁特”的使用说明
    三、研究现状概述
        (一)文献
        (二)国内沙毕纳尔研究状况
        (三)文化变迁专题研究综述
    四、田野点的选择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走进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
    第一节 地缘空间与生态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行政区划
        三、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人文环境
        一、人口情况
        二、主要族群及分布概况
        三、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章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之历史沿革
    第一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之起源
        一、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先民
        二、藏传佛教传入后沙毕纳尔的出现
    第二节 “卫拉特大库伦”时期的沙毕纳尔
        一、卫拉特大库伦繁荣期的沙毕纳尔
        二、卫拉特大库伦衰落期的沙毕纳尔
    第三节 东归祖国后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一、飘落异域的沙毕纳尔
        二、同土尔扈特一道东返故土
        三、短暂的休养生息
        四、陷入动乱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一、1911-1944 年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二、三区革命时期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一、新中国初期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二、国家困难时期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
第三章 历史情境下的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社会组织
    第一节 蒙古社会的封建领主制与社会集团
        一、早期蒙古社会封建领主制时期
        二、蒙古帝国建立后的社会组织
        三、明清时期的社会组织
    第二节 卫拉特蒙古的社会组织
        一、主要的社会组织
        二、特有的社会组织
    第三节 管理沙毕纳尔的组织
        一、寺院的鄂托克组织
        二、寺院的学部组织——扎仓
        三、寺领集团——集赛
    第四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社会组织演变
        一、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早期的社会组织
        二、盟旗制度实施后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社会组织
    第五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中的氏族
        一、镶白、正红、镶红、正蓝苏木中的氏族
        二、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氏族特点
        三、社会组织的变迁反映出游牧民族社会组织的特点
第四章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多元化的生计方式
    第一节 不同时期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生存环境
        一、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先民的生存环境
        二、留居伏尔加河畔时的生存环境
    第二节 不同时期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生计方式
        一、传统的生计方式
        二、现代多元化的生计方式
    第三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生计方式变迁的影响
        一、从游牧走向定居
        二、草场确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三、轻商思想的转变
        四、生计方式反映出身份的变迁
第五章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生活文化的演变
    第一节 衣食住行娱乐方式的演变
        一、穿在身上的艺术
        二、民居变化的表现
        三、丰富的饮食文化
        四、出行和娱乐方式
    第二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家庭文化变迁
        一、家庭结构与婚姻形式的变化
        二、生命的最后一程
        三、独特的禁忌文化
        四、多彩的节日文化
    第三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艺术文化
        一、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及流传
        二、民间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三、民歌悠扬传唱不息
        四、传统手工艺术——沙毕纳尔马鞍
    第四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宗教文化
        一、宗教信仰历程
        二、当地群众的信仰现状
        三、宗教和神职人员的功能
        四、当地藏传佛教现状呈现的特点和原因
第六章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教育
    第一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语言文字
        一、交际的工具——语言
        二、文明的标志——文字
    第二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文化教育历程
        一、早期的传统教育
        二、新疆蒙古官学的出现
        三、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学校教育历程
    第三节 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现代学校教育
        一、当地学校教育中的双语教育
        二、当地学校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结论
    一、关于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文化变迁的几点思考
        (一)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的文化变迁轨迹
        (二)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三)国家力量的介入
        (四)影响文化变迁的其他因素
    二、传统文化的滞后现象与保护措施
        (一)传统文化中的滞后现象
        (二)传统文化的衰落和保护
    三、族群认同之源——历史记忆
    四、民族文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近十年(2006-2015)汉语表人新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国内研究概况
        1.关于新词语的研究概况
        2.关于表人新词语的研究概况
    (三)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1.研究方法
        2.语料来源
一、表人新词语的性质及其来源考察
    (一)表人新词语的性质
        1.表人新词语的界定
        2.表人新词语的特点
    (二)表人新词语的来源领域
        1.来源于时政领域
        2.来源于经济领域
        3.来源于科技领域
        4.来源于文化领域
        5.来源于教育领域
        6.来源于网络社交领域
        7.来源于生活领域
        8.来源于反腐领域
        9.来源于环保领域
二、表人新词语的表里探究
    (一)形式考察
        1.音节结构
        2.组合形式
    (二)语义考察
        1.语义内涵
        2.语义变异
        3.语义色彩
三、表人新词语的衍生机制
    (一)内部机制
        1.类推仿拟机制
        2.隐喻转喻机制
        3.经济原则
        4.语言平衡机制
    (二)外部机制
        1.语言接触的推动
        2.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3.社会多元文化的作用
        4.新的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
        5.使用者的语用心理因素
四、表人新词语的语用价值
    (一)符合语言经济原则
    (二)指称对象形象直观
    (三)反映了当下人们复杂的语用情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6)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1.1 小辞书 大民生
        1.1.2 辞书出版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建设
        1.1.3 辞书出版是一个国家话语权的体现
        1.1.4 辞书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1.1.5 辞书出版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1.1 建立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1.2.1.2 总结经验 找出规律
        1.2.1.3 分析知识辞书出版的影响因素
        1.2.1.4 探讨知识辞书发展对策
        1.2.2 研究思路
        1.2.2.1 理论驱动
        1.2.2.2 摸清家底
        1.2.2.3 找出问题
        1.2.2.4 提出对策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
    2.1 知识辞书系列化
        2.1.1 知识辞书系列化
        2.1.2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内容
    2.2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状况
        2.2.1 知识辞书系列化理论的研究
        2.2.2 知识辞书系列化状况的研究
        2.2.2.1 辞书系列化现状的研究
        2.2.2.2 辞书系列化历史的研究
        2.2.3 知识辞书系列化建设的研究
    2.3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理论和材料
        2.3.1 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理论原则
        2.3.1.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3.1.2 系统观
        2.3.1.3 辞书类型学理论
        2.3.2 汉语知识辞书系列化研究的材料
第3章 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3.1 国外主要的辞书分类学说
    3.2 国内主要的辞书分类学说
    3.3 汉语知识辞书类型体系
        3.3.1 普及型与学术型知识辞书
        3.3.2 大型、中型、小型知识辞书
        3.3.3 单科、多科、百科、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3.3.4 单语、双语、多语知识辞书
第4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简介
    4.1 汉语知识辞书起步期
        4.1.1 单科知识辞书
        4.1.2 多科知识辞书
        4.1.3 百科知识辞书
        4.1.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2 汉语知识辞书的转折期
        4.2.1 单科知识辞书
        4.2.2 多科知识辞书
        4.2.3 百科知识辞书
        4.2.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3 汉语知识辞书的繁荣期
        4.3.1 单科知识辞书
        4.3.2 多科知识辞书
        4.3.3 百科知识辞书
        4.3.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4.4 汉语知识辞书的新世纪
        4.4.1 单科知识辞书
        4.4.2 多科知识辞书
        4.4.3 百科知识辞书
        4.4.4 专题、专名知识辞书
第5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影响因素
    5.1 辞书内部世界
        5.1.1 辞书研究影响知识辞书编纂出版
        5.1.2 知识辞书类型理论影响辞书的策划与编纂出版
        5.1.3 知识辞书编纂理念影响知识辞书编纂出版
    5.2 语言世界
        5.2.1 汉语汉字类型特征影响汉语知识辞书类型和结构
        5.2.2 语文文字发展的影响
        5.2.3 语言文字研究的影响
    5.3 辞书外部世界
        5.3.1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
        5.3.2 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政策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3 国家辞书出版政策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4 政治因素影响知识辞书出版
        5.3.5 政治家对辞书出版的影响
        5.3.6 出版社的意志
        5.3.7 读者需求影响
        5.3.8 辞书编纂出版人才影响辞书出版
        5.3.9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辞书出版发展
第6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规律
    6.1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意识增强
        6.1.1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理念不断提高
        6.1.2 汉语知识辞书出版规划意识不断增强
    6.2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渐趋繁荣
        6.2.1 汉语知识辞书出版数量增多
        6.2.2 汉语知识辞书品种类型增多
        6.2.3 汉语知识辞书体例结构由粗略到详细
        6.2.4 汉语知识辞书分众化趋势明显
第7章 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的发展探索
    7.1 学术界有所作为
        7.1.1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问题
        7.1.2 正确处理理论借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7.1.3 加强汉语知识辞书理论创新
        7.1.4 加强辞书评论工作
    7.2 出版社有所作为
        7.2.1 加强资源建设和技术革新
        7.2.2 重视辞书用户调查
    7.3 教育机构有所作为
        7.3.1 加强辞书用户教育
        7.3.2 加快培养辞书学专业人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同形异义词的界定
    0.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0.3 研究现状
    0.4 语料来源
    0.5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一章 海峡两岸词语对照资料述评
    1.1 大陆出版的对照词典
    1.2 台湾出版的对照资料
    1.3 关于《全球华语词典》和《全球华语新词语词典》
    1.4 现有两岸词语对照资料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的差异
    2.1 词义完全不同
    2.2 词义范围交叉
    2.3 感情色彩义不同
    2.4 小结
第三章 两岸同形异义词的成因
    3.1 内部原因
    3.2 外部原因
    3.3 小结
第四章 两岸同形异义词的融合及其启示
    4.1 两岸同形异义词的融合
    4.2 对两岸词语互动现象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两岸同形异义词总词表
附录2. 两岸词义完全不同的词汇对照表
附录3. 部分义项存在差异的词汇对照表
后记

(8)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3.1 语料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4 造词法研究综述
        1.4.1 造词法研究简史
        1.4.2 造词法研究的主要体系归述
        1.4.3 研究中出现的命名分歧
        1.4.4 小结
    1.5 汉语造词框架的重建
第二章 近五年汉语新词语的概况及造词材料
    2.1 近五年汉语新词语的概况
        2.1.1 五年汉语新词语数量的定量统计与分析
        2.1.2 五年汉语新词语词长的定量统计与分析
        2.1.3 汉语新词语与“共变”关系
    2.2 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材料的来源
        2.2.1 来源于语言内部的新词语造词材料
        2.2.2 来源于语言外部的新词语造词材料
第三章 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方法的定量统计分析
    3.1 缩合法造词
        3.1.1 合称造词
        3.1.2 提取省略
        3.1.3 数词略语
        3.1.4 字母缩写
        3.1.5 综合缩略
    3.2 类推置换法造词
        3.2.1 类推以类词缀为特征
        3.2.2 类推以实词为特征
        3.2.3 类推置换造词法的特点
    3.3 借用造词法
        3.3.1 借自方言
        3.3.2 借自外来语
        3.3.3 借用字形表意造词
        3.3.4 借用数字造词
    3.4 修辞造词
        3.4.1 比喻造词
        3.4.2 比拟造词
        3.4.3 借代造词
        3.4.4 夸张造词
        3.4.5 仿词造词
        3.4.6 描摹造词
        3.4.7 移就造词
        3.4.8 曲语造词
    3.5 语音造词
        3.5.1 摹音造词
        3.5.2 谐音造词
        3.5.3 叠音造词
    3.6 说明法造词
        3.6.1 人物姓名造词
        3.6.2 地理位置造词
        3.6.3 功能用途造词
        3.6.4 属性来源造词
        3.6.5 职业身份造词
    3.7 造词法小结
第四章 影响造词的主客观因素
    4.1 客观因素
        4.1.1 民族文化
        4.1.2 时代文化
        4.1.3 社会热点话题
        4.1.4 语言趋向
        4.1.5 潜显转化
    4.2 主观因素
        4.2.1 崇尚简约,言简意赅
        4.2.2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4.2.3 思想开放,雅俗共赏
        4.2.4 认知主体自身的经验
        4.2.5 认知主体感情偏好的注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汉泰经贸词语互译研究 ——以《泰汉—汉泰经贸词典》补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汉泰经贸词语互译研究的重要性
    二、汉泰经贸词语互译词典《泰汉-汉泰经贸词典》简介
    三、本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经贸词语汉泰互译概论
    第一节 汉泰经贸词汇概论
        一、经贸词汇概说
        二、汉泰语经贸词汇的异同
        三、近些年新产生的汉泰经贸词汇
    第二节 经贸词汇汉泰互译的方法
        一、经贸词汇汉泰互译方法概论
        二、汉泰经贸专有名词和数量词的互译
        三、经贸词汇汉泰互译存在的常见问题
第三章 《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汉译泰偏误类型及分析
    第一节 翻译错误
    第二节 笔误别字
    第三节 误加空格
    第四节 排序错误
    第五节 体例不一
    第六节 欠全面性
    第七节 重复赘译
    第八节 不当收而收
    第九节 词语漏收
第四章 《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泰译汉偏误类型及分析
    第一节 翻译错误
    第二节 笔误别字
    第三节 误加空格
    第四节 排序错误
    第五节 体例不一
    第六节 欠全面性
    第七节 重复赘译
    第八节 不当收而收
    第九节 词语漏收
余论
附录一:汉泰英经贸词汇译表
附录二:泰汉英经贸词汇译表
附录三:《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汉译泰订误表
附录四:《泰汉-汉泰经贸词典》泰译汉订误表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俄汉术语词典编纂分析 ——以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Резюме
绪论
1 术语词典与专科词典
    1.1 术语词典
        1.1.1 术语词典定义及相关理论
        1.1.2 术语词典与术语词典编纂学
    1.2 专科词典
        1.2.1 专科词典的定义及相关问题
        1.2.2 专科词典与专科词典学
        1.2.3 我国俄汉专科词典编纂实践经验
    本章小结
2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的影响因素
    2.1 研究必要性
    2.2 从计算机学科发展角度看
        2.2.1 计算机学科对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的影响
        2.2.2 影响及对策
    2.3 术语学对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的影响
        2.3.1 俄语计算机术语构成特点的影响
        2.3.2 俄语计算机术语语义特点的影响
        2.3.2.1 同义现象对词条及参见系统的影响
        2.3.2.2 多义现象对词条排列的影响
        2.3.2.3 同音异义现象对词条释义的影响
    2.4 双语词典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对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的影响
    本章小结
3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其他相关问题
    3.1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前期规划
    3.2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处理
        3.2.1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宏观结构的处理
        3.2.2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微观结构的处理
    3.3 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编纂的技术运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汽车维修英语缩略语(N字头)(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三年汉语新词语探究及社会知晓度分析[D]. 宋凯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现代汉语词语称名生成过程研究[D]. 刘晓波. 吉林大学, 2019(02)
  • [4]特克斯四苏木沙毕纳尔文化变迁研究 ——以呼吉尔特蒙古民族乡为例[D]. 潘海莉. 兰州大学, 2019(08)
  • [5]近十年(2006-2015)汉语表人新词语研究[D]. 姜楠. 渤海大学, 2017(08)
  • [6]汉语知识辞书编纂出版分析研究[D]. 孙丹丹. 鲁东大学, 2015(07)
  • [7]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D]. 蔡雨玲.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8]近五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研究[D]. 高琳娜. 河南师范大学, 2013(S2)
  • [9]汉泰经贸词语互译研究 ——以《泰汉—汉泰经贸词典》补正为例[D]. 蔡惠敏(Chinda Sae Chuo). 西南大学, 2013(02)
  • [10]俄汉术语词典编纂分析 ——以俄汉计算机术语词典为例[D]. 陈艳. 黑龙江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汽车维修英文缩写(N前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