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尾寒羊肥羔快速育肥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张晗[1](2018)在《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羊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小尾寒羊断奶羔羊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营养消化代谢以及羊肉品质的影响,为今后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提供技术指导。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体重15kg左右,3月龄的断乳羔羊48只,公母各半。每12只为一组,按性别随机分为4组。公母各选一组进行手术去势作为试验组,未去势组为对照组。各组日粮营养水平一致,通过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肉品质测定,研究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生长性能和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⑴小尾寒羊公羔对照组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高于试验组,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试验组(P<0.05)。母羔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去势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但前者有高于后者的趋势;⑵小尾寒羊羔羊各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氮消化率及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净蛋白利用率虽无显着差异(P>0.05),但前者有高于后者的趋势;⑶在两个不同的屠宰时期(6月龄和8月龄),小尾寒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屠宰率、胴体净肉率、肉骨比、脏器重、瘤胃重等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8月龄屠宰时公羔试验组屠宰率和母羔试验组胴体净肉率均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同时,试验组相比对照组而言,肝脏和小肠重量均有增加的趋势;⑷不同屠宰时期的小尾寒羊羔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蛋白、灰分含量和pH、肉色评分等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8月龄屠宰的母羔试验组蒸煮损失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⑸不同屠宰时期的小尾寒羊羔羊试验组和对照组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6月龄屠宰的公羔试验组中亚油酸、二十一碳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三碳酸、二十四碳酸和DHA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8月龄屠宰的公羔试验组中亚油酸、二十一碳酸、二十三碳酸、二十四碳酸和DHA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母羔不同屠宰时期试验组和对照组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基本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小尾寒羊羔羊3月龄去势,影响了其生长性能,不利于羔羊的育肥,但改善了公羔的羊肉品质。
王怀军[2](2014)在《农牧交错区适度规模饲养小尾寒羊及其育肥技术》文中提出农牧交错区,是指以农业经营为主和以牧业经营为主的生产单位交错分布的地区。农牧交错区特点为农业和畜牧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易产生农牧业之间的矛盾。饲养小尾寒羊既是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项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贫工作的最稳妥工程。基于此,作者从种公羊、繁殖母羊及肥羔生产三个方面对小尾寒羊的饲养和育肥技术给出自己的见解。
常仲乐[3](2014)在《优质肥羔生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我国肉羊生产特别是绵羊肥羔生产发展较快,但与世界养羊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影响绵羊肥羔生产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和技术措施,为发展我国优质肉羊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一、品种与杂交组合利用不同种群杂交产生的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优于其亲本群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常庆玲,敦伟涛,孙洪新,陈晓勇,田树军[4](2012)在《小尾寒羊与培育绵羊肉品质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是比较培育绵羊品种和地方绵羊品种(小尾寒羊)的肥羔肉品质间是否存在差异,以肉色、大理石花纹、PH1、PH2、系水力(失水率)、熟肉率、嫩度(剪切力)作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培育羊和小尾寒羊肥羔肉的肉色、大理石花纹和嫩度(剪切力)显着好于小尾寒羊(P<0.05),PH1、PH2和熟肉率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培育羊肥羔肉的系水力显着低于小尾寒羊P<0.05。所以培育绵羊有比小尾寒羊更好的肉用品质。
吴江平,赵楠,王刚[5](2012)在《石嘴山市肉羊育肥技术方向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前石嘴山市有75.6万只滩寒杂交繁殖母羊,其中具有多胎性能的繁殖母羊51万只,在此基础上引进杜伯种公羊进行杂交改良,同时采用羔羊早期断奶、母羊早龄配种及母羊同期发情新技术,使石嘴山市年生产出栏肉羊及羔羊110~120万只。金福来、雨润等企业是石嘴山市畜牧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清真牛羊肉制品以其宁夏独有的优势产品进入北京、上海市场及中东穆斯林国家,发展前景看好。
腾克[6](2012)在《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选用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巴美肉羊(父本)与小尾寒羊(母本)杂交后代巴寒F,及巴美肉羊,按不同月龄(4、6、8、12月龄)与小尾寒羊和当地苏尼特羔羊进行比较(对照组)。定期采用相关的国标方法系统测定各试验组的体型特征、胴体性状及胴体等级分割肉质量等产肉性能指标。通过理化检验的方法对肌肉品质、氨基酸组成和矿物质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应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月龄各试验组中各性状指标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巴美肉羊的胸围、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巴寒F1的胸围、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巴美肉羊和巴寒F1显示前躯和躯干的发育状况突出。巴美肉羊和巴寒F1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育肥期日增重极显着高于苏尼特羔羊(P<0.01),高于小尾寒羊(P>0.05)。其中,巴美肉羊的净肉重显着(8月龄,P<0.05),极显着(12月龄,P<0.01)高于小尾寒羊。8月龄时,巴美肉羊和巴寒F1的日增重达到最大。巴美肉羊和巴寒F1的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优于对照组,其中,6月龄巴寒F1极显着高于对照组,说明巴寒F1具有早期生长优势。随着月龄的增加,巴美肉羊和巴寒Fl的屠宰性能突出,以12月龄巴美肉羊的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巴寒F1的屠宰率极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说明巴美肉羊和巴寒F1在12月龄具有较好的产肉潜力。巴美肉羊和巴寒F1的胴体等级分割肉显着或极显着大于苏尼特羔羊(P<0.05或P<0.01)。6月龄时,巴寒F1的腰肉和腹下肉突出。随着月龄的增长,巴美肉羊的腰肉、肋肉和腹下肉具有明显优势,体现胸部肌肉丰满,肉用体型明显。各试验组中pH值、失水率、熟肉率和剪切力差异不显着(P>0.05)。巴寒F1的粗蛋白均大于其他试验组,其中4月龄时差异显着(P<0.05),巴寒F1的粗脂肪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组。巴美肉羊的必须氨基酸、组氨酸、缬氨酸含量显着大于小尾寒羊(P<0.05),苯丙氨酸极显着大于小尾寒羊(P<0.01),显着大于苏尼特羔羊(P<0.05)。各试验组中矿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巴美肉羊和巴寒F1的铁、铜、钙和矿物质总量均大于对照组。
李红燕,陈幻喜,季建莉[7](2011)在《小尾寒羊杂交利用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小尾寒羊是我国的一个优良畜种,分布广泛。自身存在缺点可以通过杂交进行改良,杂交后还可培育出更适合生产需要的品种。本文总结了长期以来小尾寒羊杂交效果的研究状况,分别从杂交后对增重、体尺、产肉性能、裘皮品质、繁殖性能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小尾寒羊杂交途径的建议。
李海英[8](2011)在《添喂赖氨酸对30~240日龄肉用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添喂赖氨酸对肉用羔羊消化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取16只30日龄平均体重为6.13±0.65Kg的无角陶赛特与小尾杂交F1代公羔,根据体重分为4组,在30~75、76-120和121-240日龄分别喂以日粮1、2和3,以研究添喂不同水平赖氨酸对羔羊采食、消化、代谢、体增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二选取无角陶赛特与小尾杂交F1代母羔8只,根据体重分为2组,在40日龄安装永久性皱胃瘘管,在60-80、81-120和121-240日龄分别喂以日粮1、2和3,在日粮1、2和3中分别添喂赖氨酸1.2%、0.8%和0.4%,研究添喂赖氨酸对60-240日龄羔羊前胃消化、到达皱胃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一,最佳添喂量时30-75、76-120和121-240日龄羔羊干物质自由采食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4.10%(p<0.01)、37.70%(p<0.01)和30.29%(p<0.01),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2.70%(p<0.01)、11.35%(p<0.05)和34.94%(p<0.01),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8.23%(p<0.05)、11.06%(p<0.05)和29.63%(p<0.01),氮保留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7.13%(p<0.01)、8.81%(p<0.05)和22.37%(p<0.01),氮保留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37%(p<0.05)、40.37%(p<0.05)和39.72%‘(p<0.05)。30~240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23.25%(p<0.01)。最佳添喂量时240日龄羔羊的胴体重、胴体净肉重、瘦肉重和肥肉重分别比对照增加34.72%(p<0.01)、37.41%(p<0.01)、42.98%(p<0.01)和21.96%(p>0.05)。本试验表明,添喂未经处理的赖氨酸可显着促进240日龄以内羔羊的生长;30~75、76-120、121-240三个日龄阶段羔羊日粮赖氨酸的最适含量分别为2.2%、1.5%和0.7%。在试验二,羔羊在60-80、81-120和121~240三个日龄阶段,干物质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57%(p>0.05)、19.38%(p<0.01)和16.29%(p<0.01),日增重分别提高17.34%(p<0.05)、21.30%(p<0.01)和17.76%(p<0.05);前胃干物质消化量分别提高了20.81%(p>0.05)、35.64%(p<0.05)和19.97%(p<0.05),前胃有机物消化量分别提高了17.18%(p>0.05)、31.05%(p<0.05)和17.72%(p<0.05),前胃的纤维素消化量分别增加了26.98%(p<0.04)、50.06%(p<0.01)和29.20%,(p<0.05),半纤维素的消化量分别提高了21.38%(p>0.05)、53.05%(p<0.01)和19.53%(p<0.05)。到达皱胃的干物质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7.01%(p>0.05)、11.59%(p<0.01)和10.65%(p<0.01),有机物的量分别增加了8.48%(p>0.05)、13.01%(p<0.01)和12.14%(p<0.05),到达皱胃的粗蛋白量分别增加了11.13%(p>0.05)、21.73%(p<0.01)和12.4%(p<0.01),其中微生物蛋白量分别增加了13.46%(p<0.05)、26.85%(p<0.01)和15.08%(p<0.05)。到达皱胃的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9.22%(p<0.01)、35.52%(p<0.01)和28.27%(p<0.05),赖氨酸分别增加43.77%(p<0.01)、37.25%(p<0.01)和34.38%(p<0.05),总必需氨基酸分别增加49.21%(p<0.01)、34.40%(p<0.01)和28.11%(p<0.05),到达皱胃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27.48%(p<0.01)、47.87%(p<0.05)和11.68%(p>0.05),游离赖氨酸分别增加81.50%(p<0.01)、46.99%(p<0.05)和72.40%(p<0.05),游离总必需氨基酸分别增加139.87%(p<0.01)、57.76%(p<0.05)和16.13%(p>0.05)。由本研究表明,添喂未经处理的赖氨酸可显着促进240日龄以内羔羊的生长,提高采食量、提高前胃营养物质的消化量、增加到达皱胃的粗蛋白量、微生物蛋白量、氨基酸的消化吸收量、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30-80、81-120、121-240三个日龄阶段羔羊日粮赖氨酸的最适含量分别为2.2%、1.5%和0.7%。
徐建峰[9](2009)在《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生长发育性状研究及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集约化肉羊生产方式已成为我国农区养羊业生产发展的主流。目前,舍饲养羊投入高,并缺少专门化的舍饲肉羊品种。因此,通过级进杂交,选育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好的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以适应舍饲养羊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本研究以德国美利奴、无角陶赛特、波德代、小尾寒羊作为试验动物,共设5个杂交组合,分别为德国美利奴×小尾寒羊(德寒),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陶寒)、波德代×小尾寒羊(波寒)、小尾寒羊×德国美利奴(寒德)、德国美利奴×德寒(杂交二代),测定了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和3~6月龄育肥性能;同时利用PCR-SSCP技术,筛选与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SNPs位点,为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1杂交后代的羔羊初生重、各阶段日增重、育肥期经济效益都优于小尾寒羊。2杂交二代与杂交一代相比,羔羊初生重大,增重明显;不同月龄胸围和管围,都有明显的提高,表现在胸部变宽,体躯紧凑,肉用体型明显。3杂交二代舍饲性好,生产性能优良,育肥期经济效益显着,可以作为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体进行选育。4 GH基因第四外显子发生1处点突变,第三内含子发生6处点突变。两个多态位点,生长发育快、肉用体型明显的绵羊群体与小尾寒羊相比,基因型分布存在较大差异。5 GH基因第四外显子,基因型效应对绵羊不同月龄的体重及体尺都有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BB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优于AA和AB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特别是3月龄断奶重,以BB基因型最高,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四外显子可以作为与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位点之一。
王金文[10](2008)在《对优质肥羔生产支撑技术和相关条件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国绵羊肥羔生产发展较快,但与世界养羊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突出表现是良种产业化程度不高,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屠宰率不高,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差。引进的
二、小尾寒羊肥羔快速育肥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尾寒羊肥羔快速育肥法(论文提纲范文)
(1)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羊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影响羔羊生长性能的因素 |
1.2 国内外羔羊去势育肥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羔羊去势育肥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羔羊去势育肥研究进展 |
1.3 羔羊去势方法 |
1.3.1 去势钳去势法 |
1.3.2 结扎法 |
1.3.3 化学去势法 |
1.3.4 激素免疫法 |
1.3.5 手术刀切法 |
1.4 羊肉品质研究概况 |
1.4.1 肉色 |
1.4.2 pH |
1.4.3 系水力 |
1.4.4 剪切力 |
1.4.5 肌内脂肪 |
1.4.6 粗蛋白与粗灰分 |
1.4.7 氨基酸与脂肪酸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1.2 试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
2.1.3 试验仪器及材料 |
2.1.4 试验设计 |
2.1.5 试验羊日粮营养成分及组成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羊处理 |
2.2.2 饲养管理 |
2.2.3 消化代谢试验 |
2.2.4 屠宰试验 |
2.3 测定指标 |
2.3.1 生产性能计算 |
2.3.2 营养物质及消化率计算 |
2.3.3 屠宰性能计算 |
2.4 测定方法 |
2.5 试验数据处理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消化率的影响 |
3.2.1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能量消化代谢的影响 |
3.2.2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4 去势对小尾寒羊羊肉品质的影响 |
3.4.1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肉品成分的影响 |
3.4.2 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
3.4.3 去势对小尾寒羊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去势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去势对小尾寒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2.1 去势对小尾寒羊能量消化代谢的影响 |
4.2.2 去势对小尾寒羊其他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2.3 去势对小尾寒羊氮消化代谢的影响 |
4.3 去势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4 去势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详细摘要 |
(2)农牧交错区适度规模饲养小尾寒羊及其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公羊的饲养 |
1.1 非配种期公羊的饲养 |
1.2 配种期种公羊的饲养 |
2 繁殖母羊的饲养 |
2.1 配种前和妊娠前期母羊的饲养 |
2.2 妊娠后期母羊的饲养 |
2.3 哺乳母羊的喂养 |
3 积极发展肥羔生产 |
3.1 直接利用小尾寒羊羔羊育肥 |
3.2 利用杂交羔羊育肥 |
3.3 羔羊早期断奶 |
3.4 配方饲养 |
3.5 适度屠宰 |
(3)优质肥羔生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品种与杂交组合 |
(一)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二) 对增重和饲料报酬的影响 |
(三) 对育肥效果的影响 |
(四) 对产肉性能的影响 |
(五) 对肉品质的影响 |
二、断奶时间与体重 |
三、年龄与性别 |
(一) 年龄 |
(二) 性别 |
四、公羔与羯羔 |
五、育肥方式与方法 |
(一) 放牧育肥 |
(二) 舍饲育肥 |
(三) 混合育肥 |
(四) 放牧与舍饲育肥比较 |
六、料型与加工方法 |
(一) 液体型 |
(二) 精料型 |
(三) 粗料型 |
(四) 粗精混合型 |
(五) 饲料不同加工方法比较 |
七、养殖环境与调控 |
(一) 空气质量 |
(二) 温度与湿度 |
(三) 光照 |
(四) 风 |
八、健康养殖与保障条件 |
(一) 圈舍环境 |
(二) 饮水与饲料 |
(5)石嘴山市肉羊育肥技术方向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尾寒羊改良与生产现状 |
1.1 历年纯种小尾寒羊繁殖情况 |
1.2 小尾寒羊改良当地绵羊的效果 |
1.2.1 适应性强适应粗放的饲养管理, 饲养条件低于纯种小尾寒羊, 并能适应圈舍饲养。 |
1.2.2 通过杂交改良, 提高了当地绵羊的生产能力 |
2 全市绵羊生产及饲养状况 |
3 对我市发展肉羊生产基地建设的建议 |
4 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4.1 羔羊早期断奶 |
4.2 早龄配种 |
4.3 同期发情 |
4.4 对纯种繁殖群的管理办法 |
4.5 肉用绵羊品种引种试验 |
5 效益分析 |
(6)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外肉羊产业的发展趋势与现状 |
1.1.1 国外肉羊产业的发展趋势 |
1.1.2. 国外肉羊产业发展特点 |
1.1.3 国外肉羊产业优良品种 |
1.1.4 国外肉羊生产新技术 |
1.2 国内肉羊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国内肉羊产业的发展趋势 |
1.2.2 国内肉羊发展现状 |
1.2.3 国内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 |
1.2.4 针对我国肉羊生产的解决方案 |
1.2.5 内蒙古巴彦淖尔肉羊产业及巴美肉羊简介 |
1.3 影响肉羊产肉性能和肉品品质的因素 |
1.3.1 遗传因素对产肉性能和肉品品质的影响 |
1.3.2 年龄因素对产肉性能和肉品品质的影响 |
1.3.3 性别因素对产肉性能和肉品品质的影响 |
1.3.4 饲养因素对产肉性能和肉品品质的影响 |
1.4 肉品品质的研究 |
1.4.1 pH值 |
1.4.2 系水力 |
1.4.3 肉色 |
1.4.4 嫩度 |
1.4.5 营养成分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试样羊的选择 |
2.1.2 试验地点的选择 |
2.1.3 仪器和设备 |
2.1.4 试验药品 |
2.2 试验方法 |
2.2.1 宰前活重及体尺的测量 |
2.2.2 产肉性能的测定 |
2.2.3 胴体等级分割肉的测定 |
2.3 肉品品质的测定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肌肉常规理化指标的测定 |
2.3.2.1 pH值的测定 |
2.3.2.2 熟肉率的测定 |
2.3.2.3 失水率的测定 |
2.3.2.4 色译的测定 |
2.3.2.5 剪切力的测定 |
2.3.3 肌肉中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
2.3.4 氨基酸的测定 |
2.3.5 矿物质的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羔羊增重指标的影响 |
3.2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体尺的影响 |
3.2.1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体尺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体尺指数的影响 |
3.3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屠宰性能指标的影响 |
3.3.1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胴体重和净肉重的影响 |
3.3.2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眼肌面积的影响 |
3.3.3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的影响 |
3.3.4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队骨重、肉骨比和骨率的影响 |
3.4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胴体等级分割肉的影响 |
3.5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肉品品质的影响 |
3.5.1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常规理化指标的影响 |
3.5.2 不同月龄各试验组对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
3.5.3 各试验组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
3.5.4 各试验组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
4 结论 |
4.1 产肉性能 |
4.2 肉品品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小尾寒羊杂交利用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杂交目的 |
3 杂交利用途径及方式 |
4 杂交效果 |
4.1 对增重的影响 |
4.2 对体尺的影响 |
4.3 对产肉性能的影响 |
4.4 对裘皮品质的影响 |
4.5 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
4.6 饲料转化率 |
5 小结 |
(8)添喂赖氨酸对30~240日龄肉用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反刍幼畜的营养与代谢 |
1.1 反刍幼畜的生长 |
1.1.1 反刍幼畜体重的变化 |
1.1.2 反刍幼畜体成份的变化 |
1.1.3 反刍幼畜采食量与食性的变化 |
1.1.4 影响反刍幼畜生长发育的因素 |
1.2 反刍幼畜氮的消化与代谢 |
1.2.1 成年动物瘤胃氮的消化与代谢 |
1.2.2 氨基酸的保护 |
1.2.3 反刍幼畜氮的消化与代谢 |
1.2.4 反刍幼畜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需要 |
1.3 反刍幼畜对糖和脂肪的消化与代谢 |
1.3.1 反刍幼畜对淀粉的消化 |
1.3.2 反刍幼畜对纤维素类物质的消化 |
1.3.3 反刍幼畜对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
1.3.4 反刍幼畜生长的能量需要 |
1.4 反刍幼畜瘤胃消化代谢功能的发育 |
1.4.1 反刍幼畜前胃消化功能的发育 |
1.4.2 反刍幼畜瘤胃微生物的变化 |
1.4.3 日粮对瘤胃消化代谢功能发育的影响 |
1.4.4 瘤胃消化代谢功能发育对幼畜营养的影响 |
1.5 反刍幼畜的饲养与管理 |
1.5.1 反刍幼畜的断奶 |
1.5.2 反刍幼畜的代乳粉 |
1.5.3 多羔哺乳 |
1.5.4 反刍幼畜的分阶段饲养 |
1.5.5 常见反刍幼畜的疾病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 |
2.2 试验设计 |
2.3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2.4 样品的收集、保存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
2.5 屠宰试验 |
2.6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7 数据计算 |
第3章 结果 |
3.1 试验: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羔消化代谢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
3.1.1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自由采食量的影响 |
3.1.2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体增重的影响 |
3.1.3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1.4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日粮消化量的影响 |
3.1.5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氮、钙和磷代谢的影响 |
3.1.6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2 试验二:添喂赖氨酸对到达羔羊皱胃营养物质的影响 |
3.2.1 食糜收集期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自由采食量的影响 |
3.2.2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体增重的影响 |
3.2.3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前胃干物质、有机物、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消化量的影响 |
3.2.4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到达皱胃养分的影响 |
3.2.5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到达皱胃的氨基酸的影响 |
3.2.6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到达皱胃的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
3.2.7 添喂赖氨酸对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羔羊到达皱胃的赖氨酸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羔羊消化代谢和生长的基本规律 |
4.2 添喂赖氨酸对羔羊营养的作用 |
4.2.1 添喂赖氨酸对羔羊采食与消化的作用 |
4.2.2 添喂赖氨酸对羔羊氮、钙、磷保留和体增重的作用 |
4.2.3 添喂赖氨酸对羔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2.4 添喂赖氨酸对羔羊前胃消化的影响 |
4.2.5 添喂赖氨酸对到达皱胃氨基酸的影响 |
4.3 添喂赖氨酸对羔羊营养作用的机理 |
4.4 对本试验中研究方法的评价 |
4.4.1 皱胃食糜流量的估测 |
4.4.2 微生物蛋白的估算 |
4.4.3 皱胃食糜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5章 结论与待研究的问题 |
5.1 结论 |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生长发育性状研究及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SUMMARY |
目录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国内外肉羊的生产现状 |
1.1 国外肉羊的生产现状 |
1.2 我国肉羊的生产现状 |
1.3 发展我国肉羊产业的主要措施 |
1.3.1 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
1.3.2 大力发展肥羔肉生产 |
1.3.3 羔羊早期断奶的应用 |
1.3.4 应用现代繁殖新技术提高繁殖力 |
1.3.5 加强繁育和生产体系建设 |
1.3.6 建立现代化肉羊小区、推广圈养新技术 |
1.4 杂交改良方法 |
1.4.1 级进杂交 |
1.4.2 育成杂交 |
1.4.3 导入杂交 |
1.4.4 经济杂交 |
1.4.5 边缘杂交 |
2 我国引入的国外肉羊品种及应用效果 |
2.1 引进的国外优良肉羊品种 |
2.1.1 萨福克羊 |
2.1.2 德国美利奴羊 |
2.1.3 无角陶赛特羊 |
2.1.4 波德代羊 |
2.2 小尾寒羊 |
2.3 应用效果 |
3 影响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主要因素 |
3.1 品种 |
3.2 性别 |
3.3 饲养管理因素 |
3.4 与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几个主效基因 |
3.4.1 双肌臀基因(Callipyge,CLPG) |
3.4.2 肌肉抑制素基因(Myostatin,MSTN) |
3.4.3 生长激素基因(Growth hormone gene,GH) |
4 单核苷酸多态性 |
4.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
4.2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
5 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 |
5.1 亲缘关系的分析 |
5.2 基因图谱的构建 |
5.3 数量性状主基因的的定位 |
5.4 杂种优势的研究 |
6 羊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
7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 |
8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发育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简介 |
1.2 试验羔羊的选择和分组 |
1.3 饲养管理 |
1.4 精料补充料组成和配制 |
1.5 测定项目 |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体重比较 |
2.2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体尺比较 |
2.3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日增重分析 |
2.4 育肥期经济效益分析 |
3 分析与讨论 |
3.1 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发育比较 |
3.2 不同阶段的日增重分析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GH基因多态性分析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及血样的采集 |
1.2 引物设计 |
1.3 数据分析软件 |
2 试验方法 |
2.1 绵羊基因组DNA的提取 |
2.2 DNA浓度与纯度的检验 |
2.3 PCR扩增 |
2.3.1 PCR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 |
2.4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
2.5 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
3 多态位点遗传学统计分析方法 |
3.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3.2 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模型 |
4 结果 |
4.1 PCR扩增结果 |
4.2 SSCP检测结果 |
4.3 序列分析 |
5 遗传多态性分析 |
5.1 不同多态位点GH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5.2 GH基因多态性与绵羊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5.2.1 品种和基因型效应对绵羊体重的影响 |
5.2.2 GH-1位点多态性与各月龄体重的相关性 |
5.2.3 GH-1位点多态性与各月龄体尺的相关性 |
6 讨论 |
6.1 两个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 |
6.2 GH-1位点遗传多态性与绵羊生产性状的关系 |
7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附件一 GH-1位点BB基因型测序图 |
附件二 GH-1位点AA基因型测序图 |
附件三 GH-3位点DD基因型测序 |
附件四 GH-3位点CC基因型测序图 |
附件五 主要溶液及试剂配制 |
四、小尾寒羊肥羔快速育肥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去势对小尾寒羊羔羊育肥期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羊肉品质的影响[D]. 赵张晗. 河北农业大学, 2018(12)
- [2]农牧交错区适度规模饲养小尾寒羊及其育肥技术[J]. 王怀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14(07)
- [3]优质肥羔生产技术[J]. 常仲乐. 北方牧业, 2014(12)
- [4]小尾寒羊与培育绵羊肉品质比较研究[A]. 常庆玲,敦伟涛,孙洪新,陈晓勇,田树军. 2012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 2012
- [5]石嘴山市肉羊育肥技术方向及对策[J]. 吴江平,赵楠,王刚. 当代畜牧, 2012(07)
- [6]巴美肉羊与小尾寒羊杂交后代产肉性能及羊肉品质的研究[D]. 腾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7]小尾寒羊杂交利用研究现状[J]. 李红燕,陈幻喜,季建莉. 中国畜禽种业, 2011(12)
- [8]添喂赖氨酸对30~240日龄肉用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D]. 李海英. 新疆农业大学, 2011(06)
- [9]舍饲型肉毛兼用绵羊新类群生长发育性状研究及GH基因遗传效应分析[D]. 徐建峰.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6)
- [10]对优质肥羔生产支撑技术和相关条件的探讨[A]. 王金文. 《2008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