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序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文献综述)
王佩佩[1](2020)在《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多种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辅助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甄别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治疗癌性腹水的优势品种。2研究方法2.1传统Meta分析以主题词“癌性腹水”、“中药注射液”、“随机”等及其相关自由词制定文献检索表达式,全方位检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且使用灰色文献检索、引文检索等,收集所有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RCT研究。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最终纳入的RCT文献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文献信息、结局指标等数据资料,运用Stata 16.0软件及RevMan5.3进行卡方检验及汇总效应量,并根据研究特征预先设置亚组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回归分析。2.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检索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所有研究(含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的直接比较),纳入符合基本假设的RCT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假设检验,评估其迭代收敛性,基于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R软件gemtc包、WinBUGS及Stata 16.0软件对各RCT结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网状证据图及贡献图,计算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在各结局指标的排序概率及累计概率,进一步统计曲线下面积,预测不同中药注射液在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排序的可能性。3研究结果3.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35项,共计癌性腹水患者2490例,对照组1224例,治疗组1266例,涉及9种中药注射液。低偏倚风险≥3的研究约占2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腹腔灌注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汇总的效应量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临床总有效率OR=3.38(95%CI[2.79,4.09]),Z=12.57(p<0.00001)、KPS 评分改善率 OR=3.58(95%CI[2.73,4.69]),Z=9.22(p<0.00001)、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8,0.47]),Z=7.50(p<0.00001)、恶心呕吐事件发生率 OR=0.33(95%CI[0.26,0.42]),Z=8.92(p<0.00001)、肝肾功能受损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0,0.64]),Z=3.40(p=0.0007)、发热事件发生率 OR=0.42(95%CI[0.26,0.70]),Z=3.40(p=0.0007)、腹痛事件发生率OR=0.52(95%CI[0.21,1.31]),Z=1.39(p=0.16)。除在降低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结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癌性腹水原发灶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原发灶引起的相关腹水均具有明显疗效,各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肝癌组、卵巢癌组不同亚组之间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异质性(p=0.90)。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亚组分析提示:与单纯DDP灌注相比,艾迪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艾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莱特注射液+DDP灌注组、榄香烯注射液+DDP灌注组、复方苦参注射液+DDP灌注组、猪苓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香菇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DP灌注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DDP灌注组9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不同中药注射液的亚组间无明显异质性(p=0.93)。与单纯DDP灌注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对该结局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经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的不同、疗程及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样本量等多因素对本研究结果影响较小。以临床有效率为例Egger法检验提示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3.2不同中药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符合同质性假设的定量分析研究31项,共涉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8种中药注射液分别联合DDP腹腔灌注及单纯DDP腹腔灌注9种干预措施,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DDP+榄香烯(70.8%)>DDP+复方苦参(67.8%)>DDP+康莱特(65.9%)>DDP+鸦胆子油乳(58.6%)>DDP+猪苓多糖(57.1%)>DDP+艾迪(48.4%)>DDP+香菇多糖(41.7%)>DDP+康艾(39.2%)>DDP(0.5%);②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DDP+猪苓多糖(75.7%)>DDP+艾迪(59.8%)>DDP+康莱特(56%)>DDP+鸦胆子油乳(54.2%)>DDP+复方苦参(53%)>DDP+香菇多糖(50.9%)>DDP(0.5%);③在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89.6%)>DDP+鸦胆子油乳(57.6%)>DDP+复方苦参(57.5%)>DDP+猪苓多糖(57.5%)>DDP+康莱特(55.7%)>DDP+香菇多糖(47%)>DDP+榄香烯(46.9%)>DDP+康艾(28.9%)>DDP(9.4%);③在降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75.2%)>DDP+榄香烯(66%)>DDP+复方苦参(58.5%)>DDP+康莱特(58.1%)>DDP+猪苓多糖(57.3%)>DDP+鸦胆子油乳(56.7%)>DDP+康艾(48%)>DDP+香菇多糖(24.3%)>DDP(5.9%);④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数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同时降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占相对优势。且与康艾注射液+DDP相比,艾迪注射液+DDP(OR=0.19,95%CI[0.04,0.78])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两两间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提示不同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小样本发表偏倚。4研究结论与单纯DDP腹腔灌注治疗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可显着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不同原发灶相关腹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疗效。同时可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榄香烯注射液在提高近期疗效方面可能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对优势可能性较大,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综合优势。
张芷毓,秦叔逵[2](2017)在《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199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发表的有关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Juni 4条质量评价标准和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纳入符合要求的RCT,并对其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0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初步检索相关研究文献730篇,共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RCT 22项,合计12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榄香烯乳联合常规化疗组(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1.42,95%CI:1.251.60,P<0.01)和生活质量改善率(RR=2.08,95%CI:1.762.47,P<0.01)均显着高于单纯化疗组(对照组);联合组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但是发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而胸腔内给药后两组胸痛发生率分别为29.79%和2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7,95%CI:0.961.96,P=0.08)。Juni质量评价标准显示,纳入的RCT质量评价仅为B级或C级,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价均为中级;但漏斗图显示纳入的RCT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能够显着地协同增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减轻了大剂量单药灌注化疗引发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和耐受性好,因此,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一种优选方案。但是,鉴于受到当时医学科学发展和研究水平的局限性,纳入的RCT质量不高,本Meta分析的结论尚需进一步证明,建议开展大样本的、高质量的RCT和/或真实世界研究(RWS),以获得更充分的、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以支持。
贾春丽,杨颖,李志鹏,张瑞丽,刘丹,杨志芳,包永星[3](2017)在《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IL-2(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比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8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独用顺铂。不良反应中IL-2联合顺铂发热发生率高于单独应用顺铂,而胸痛、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存质量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独用顺铂,仅发热发生率较单用顺铂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但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孙永苹,汪成琼,陈玲,李娜娜,姚新生,肖政[4](2017)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BM)、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维普(VIP)、万方、ISI、Pub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采用Cochrane协作网RCT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1)纳入34个RCT,2 0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纳入研究质量一般;(2)与单独使用顺铂比较,Meta分析合并相对危险度(RR)值:ORR[RR=1.45,95%CI(1.361.54),P<0.01]及发热[RR=2.37,95%CI(1.533.66),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减少症[RR=0.81,95%CI(0.611.07),P=0.14];骨髓抑制[RR=0.83,95%CI(0.621.11),P=0.21]及胸痛[RR=1.04,95%CI(0.841.29),P=0.69]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IL-2联合顺铂能显着改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近期疗效,但存发热等不良反应,纳入研究质量一般。
叶晶琳[5](2016)在《恶性腹水的中医学术源流及中医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恶性腹水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药以其毒副作用小、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从古至今,历代医家在治疗腹水方面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对恶性腹水的中医学术源流进行分析总结;且现代中医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报道缺乏系统研究。导师左明焕教授长期从事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恶性腹水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有独特的认识。目的:笔者通过论述古代医家治疗腹水的历史源流,回顾和研究不同阶段的特点,总结各时期对该病认识的继承发展及独到之处;并且系统总结了近10年现代中医对恶性腹水的研究趋势、病因病机和辨证用药,指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总结导师临床经验,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对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的治理机制颇有意义。方法:1、目前多将腹水归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笔者主要从“鼓胀”这一病名出发,其次参考“水证”“恶心”“呕吐”等中兼有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的文献记载,分别对各时期的主要论着及医家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与特点;重点对有代表性的着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其中涉及了腹水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预后等多个方面。对历代与腹水尤其是可能与恶性腹水相关的文献进行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总结。2、以“癌性腹水”、“恶性腹水”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国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恶性腹水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对现代中医治疗恶性腹水的治疗趋势和因机证治进行系统总结。结果:1、古代医家对腹水因机证治的认识可以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①奠基时期:先秦、汉晋南北朝时期,《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后世恶性腹水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奠定了大量的理论基础;②继承与发展时期:隋唐、宋金元时期,补充了大量治疗腹水的方药,金元四大家在继承《内经》理论上有所发展,并从火热、脾虚方面提出腹水的证治;③丰富与完善时期:明清、民国时期,这一阶段医家更深入认识到症瘕积聚与腹水的相关性,中医外治的方药较前有了巨大的飞跃。古代医家多以全身辨证为主,并予口服汤药治疗。2、近10年现代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文献共纳入101篇,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报道文献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为常用。101篇文献共报道病例6584例:其中97篇文献的临床资料中有性别报道,共6348例,其中男性3385例,女性2963例,男女性别比1.14:1;原发病以肝癌、胃癌、妇科肿瘤、结直肠癌最为常见。3、在病因病机上,现代中医在古代医家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恶性腹水的病机多为全身虚证,可表现为气虚、阳虚或阴虚,局部水裹、气结、血瘀、癌毒是其病理因素,其中癌毒传舍是恶性腹水发生的主要病因=。4、在治疗方面,目前临床上以局部辨证、局部外治法为主,其中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应用最为广泛;口服药则以健脾利水为大法,兼有行气利水、活血化瘀;外敷药以泻下利水为主,佐以补益药,攻补兼施,寓补于攻。5、导师将《内经》理论与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认为湿毒是恶性腹水治疗的关键点,且湿毒又有阴阳之分。根据腹水性质的差异,将恶性腹水分为热性腹水和寒性腹水,分别辨证为湿热毒证和寒湿毒证,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中药外敷获得了良好疗效。结论:1、古代医家多以全身辨证为主,并予口服汤药全身治疗;古代中医外科治疗腹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趋于没落。2、近10年文献统计中,本病男性比例稍多于女性;原发病以肝癌、胃癌、妇科肿瘤、结直肠癌最为常见。3、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未来中医药治疗恶性腹水的主流方向。4、现代中医认为,恶性腹水的病机多为全身虚证,可表现为气虚、阳虚或阴虚,局部水裹、气结、血瘀、癌毒是其病理因素,其中癌毒传舍是恶性腹水发生的主要病因。5、恶性腹水患者往往全身与局部辨证不一致,临床上辨证时应全身与局部辨证分开,重视局部辨证。6、在治疗方面,现代中医临床上以局部外治法为主,其中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应用最为广泛。7、导师认为,湿毒是恶性腹水发生的主要病机,且湿毒又有阴毒和阳毒之分,将恶性腹水分为热性腹水和寒性腹水,治疗时根据症状特征辨证治之。
李朋朋,邝先奎,董文杰,孙艳燕,李洁瑶,王丽萍[6](2014)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9例,2组均应用DP方案化疗2个周期。注射化疗药物7d后经B超证实胸腔积液排净或胸腔积液引流量<50mL/d时,观察组经胸腔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照组经胸腔灌注白细胞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结束后6周评价2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69.0%)(P<0.05);观察组发热及胸痛发生率分别为43.2%和48.6%,对照组分别为为24.1%和2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胸腔灌注联合D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张芷毓(Chang Chihyu)[7](2013)在《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恶性浆膜腔积液(Malignant serous effusions,MSE)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干扰呼吸、循环以及消化功能,往往严重地影响抗肿瘤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部份患者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生存期短。有文献报道,恶性积液确诊后,平均存活期为(3.1±0.5)个月,6个月病死率为84%。在临床上有些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十分棘手,尽管目前局部治疗的方法较多,如利尿、浆膜腔穿刺放液或引流、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等疗效常不尽人意、复发率高且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榄香烯(Elemene)是从温莪术中提取的具有抗癌活性的倍半萜烯化合物,为现代中药制剂。该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生存受益和抗转移复发方面与化疗比较有明显优势,并具有高效安全的双向性,可以增强疗效,联合用药既可有效增加疗效,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反应。并可用于介入、腔内化疗及癌性胸、腹水、心包积液的治疗。经循征医学系统评价证实安全有效的广谱靶向抗肿瘤植物药[3]。现阶段单药应用榄香烯或联合化疗对恶性胸、腹、心包腔积液治疗均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报道。但由于肿瘤的特殊性,迄今尚未见到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结果,亦未见这种增效减毒作用的循证医学证据。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指导原则,本研究收集1996~2012年间已发表的榄香烯乳注射液(Elemene Emulsion Injection)单药与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进行方法学质量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客观评估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及治疗上的优势与不足,并基于GRADE系统作出证据水平分级及推荐等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R)榄香烯乳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并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适用性,为临床实践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证据。方法1.纳入研究文献1.1.系统检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平台和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1996~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献。1.2制定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方法进行检索:#1榄香烯、#2治疗、#3疗效、#4积液、#5胸水、#6腹水、#7:#1AND#4、#8:#1AND#5、#9:#1AND#6。1.3确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的研究目标为在榄香烯治疗上或联合化疗药物对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观察其治疗获益。排除重复发表、未设立对照组的研究和动物实验,并排除无法判断疗效综述、经验总结、理论探讨、个案报道等类型的研究,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本研究只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1.4干预措施:①榄香烯乳(大连金港制药有限公司制品-国药准字H10960114)vs.化疗药;②榄香烯乳+化疗药vs.化疗药。对照组使用和治疗组相同的常规化疗(药物种类不限)。2组患者采取腔内积液置管闭式引流,然后作腔内注药,同时辅以止吐及其他对症处理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及利多卡因等。2.判效结局指标2.1疗效评定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标准评价:分为CR、PR、SD、NC4组,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2.2生活质量评价指数(quality of life,QOL):采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标准,分为好转、稳定、恶化。2.3安全性评价: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副反应分级标准。3.文献质量评价3.1严格评价各个相关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按照Juni等对随机对照试验的4条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价,质量等级为A级;B级;C级;3.2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中RCT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3.3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循证医学(EBM)证据质量进行评价。4..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在严格质量评价后,对收集的各相关研究进行结局测量指标的数据提取,采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a.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根据异质性结果选用进一步的系统评价方法。b.统计合并效应量(加权合并以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表示),计算效应尺度及95%的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统计推断。c.图示(森林图)单个试验的结果和合并后的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以P<0.01表示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d.敏感性分析:测试各个临床试验的疗效结果经Meta整合之后,所得出总体的关于干预的疗效结果,如果各临床试验结果之间差异很大,异质性测试显示有显着性差异,则排除某纳入研究,重新进行Meta分析,其结果与未排除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检验个别研究结论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d.采用“倒漏斗图”或通过“失安全数”的计算了解潜在的发表偏倚。e.结果解释、作出结论及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31篇中文文献,共纳入1763名患者,其中治疗组903例,对照组860例。治疗组的联合用药或对照组化疗药物以顺铂、金葡素、卡铂、5-FU、IL-2等为主进行治疗。各研究纳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条件和基础治疗一致。1.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Meta分析纳入的17篇文献,对榄香烯乳单药治疗与单用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并能获得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967例入组。其中仅1篇文献能提供1年生存率。纳入文献研究质量均为C级。1.1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1.1.1对纳入分析的17项研究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榄香烯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化疗组RR=1.03,95%CI:(0.93~1.14),P=0.6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对纳入的17项研究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CR+PR)的Meta分析,两组有效率为84.31%vs.63.44%,RR=1.32,95%CI(1.22,1.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揭示榄香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化疗组。1.2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对纳入4项研究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组生质存量改善率为69.52%vs.35.23%,RR=1.97,95%CI(1.48,2.64),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榄香烯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化疗组。1.3生存率的Meta分析对纳入1项研究1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2组1年生存率分别60.00%,31.03%,RR=1.93,95%CI(1.04,3.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榄香烯合并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化疗组。1.4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17项研究分为6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主要为胸痛、腹痛、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臀功能损害等。1.4.1对纳入14项研究胸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胸痛发生率为29.41%vs.8.97%,RR=2.62,95%CI(1.28,5.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引起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1.4.2对纳入2项研究腹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8.45%vs.2.73%,RR=3.15,95%CI(0.69,14.42),P=0.14。显示注射榄香烯组与化疗组,两组间腹痛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对纳入10项研究发热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21.15%vs.4.64%,RR=3.32,95%CI(1.24,8.84),P<0.05。注射榄香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发热发生率高于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对纳入15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6.26%vs.40.52%,RR=0.20,95%CI(0.10,0.3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1.4.5对纳入14项研究骨髓抑制反应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0.24%vs.20.66%,RR=0.08,95%CI(0.04,0.17),P<0.01。显示榄香烯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对纳入9项研究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0.33%vs.8.44%,RR=0.17,95%CI(0.07,0.4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组肝、肾功能损害低于化疗组。2.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药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Meta分析纳入的14篇文献,是对化疗同时加用榄香烯治疗与单用化疗治疗进行对比,并能获得近期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的随机对照试验。796例入组。其中无1篇文献能提供生存率数据。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仅1篇为B级,其馀皆为C级。2.1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2.1.1对纳入分析的14项研究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综合结果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RR=0.98,95%CI:(0.79-1.22),P=0.86]。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对纳入的14项研究近期疗效的总有效率(CR+PR)的Meta分析,两组有效率为82.52%vs.58.85%,RR=1.41,95%CI(1.19,1.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揭示榄香烯可以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治疗的临床疗效。2.2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对纳入4项研究的Kamofsky评分改善率比较,两组生质存量改善率为65.80vs.33.33%,RR=2.06,95%CI(1.40,3.04),P<0.01。说明榄香烯联合化疗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2.3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14项研究分为5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主要为胸痛、发热、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2.3.1对纳入7项研究胸痛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胸痛发生率为28.70%vs.19.41%,RR=3.15,95%CI(0.81,12.24),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引起胸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2对纳入5项研究发热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39.39%vs.17.28%,RR=3.71,95%CI(0.80,17.1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与单纯化疗组引起发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3.3对纳入8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35.39%vs.53.36%,RR=0.66,95%CI(0.54,0.81),P<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注射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2.3.4对纳入4项研究骨髓抑制反应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13.79%vs.50.00%,RR=0.24,95%CI(0.08,0.76),P<0.05。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对纳入3项研究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发生率为4.65%vs.10.11%,RR=0.49,95%CI(0.17,1.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示榄香烯与化疗药物联合组和单纯化疗组肝、肾功能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榄香烯乳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具有明显的优势。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CR+PR)、生活质量(KPS)、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榄香烯乳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热和局部胸痛,同时对症处理可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该药避免了应用顺铂等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增加了疗效。两者联合治疗比单一应用更能有效地控制浆膜腔积液,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显示出明显的治疗作用。经本研究Meta分析提示榄香烯乳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化疗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属于二次证据,其重要性按级别划分属于一级证据,临床参考价值最大。纳入研究分析的原始文献的异质性明显影响较大,基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为C及GRADE系统的证据质量为2B,可能存在部份偏倚等局限性,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周琴[8](2012)在《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近年来恶性胸腹水不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生存期。虽然目前中西医方面针对癌性胸腹水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能够在患者良好耐受的基础上有效抑制胸腹水的治疗方法较少有报道。笔者通过总结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同时结合本课题组成员关于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作用的多项临床观察,总结得出华蟾素注射液为“性寒、有毒”之品,主要包含蟾毒内酯类和吲哚生物碱类两大类活性成分,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及收缩血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从“湿”、“热毒”二者分步治疗的角度,将其运用于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中具有中西医理论依据。因此,为系统观察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笔者在导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了本前瞻性、开放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病历均来自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部确诊恶性胸腹水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剔除及终止标准,最终纳入30例患者,其中恶性胸水14名,恶性腹水16名,血性胸腹水16例,非血性14例,均为中大量胸腹水,平均年龄(62.03±14.82)岁,治疗前KSP平均值(44.67±7.76),胸腹水局部症状积分均值(10.4±2.97),主要病种为肺癌、卵巢癌、消化系统肿瘤。所有纳入患者均行胸腔或者腹腔穿刺置管术,在尽量排尽胸腹水后,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安徽金蟾生化有限公司生产:5ml/支)40ml+生理盐水500ml通过胸腹腔PICC引流管缓慢注入后夹闭,嘱患者每隔10分钟翻身1次,共4次,以促进药物的均匀吸收,每周给予药物灌注3次,每两周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随访1月,给予评价。比较用药前后胸腹水的量、颜色及局部相关症状的变化,记录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红细胞浓度水平变化。观察用药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最后对观察结果及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①胸腹水量的疗效评价:全部患者30例,完全缓解1例(3.33%),显效6例(20%)有效7例(23.33%),无效16例(53.33%),总有效率46.67%(14/30);②胸腹水局部相关症状疗效评价:自身前后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1),说明治疗前后患者胸腹水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全身体力状况(KSP评分)疗效评价:自身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性(P>0.05),说明治疗前后患者全身体力状况未见改善;④胸腹水红细胞水平影响评价(胸腹水颜色评价):30例纳入患者中血性胸腹腔积液患者16名,胸水11例,腹水5例,一半患者治疗后RBC下降超过50%,其中12名患者治疗后胸腹水红色明显变浅,占75%(12/16),5名血性腹水患者中2名由暗红色血性转为淡黄色,另3名颜色明显变浅,血性腹水颜色改善率100%;⑤胸腹水肿瘤标记物水平影响评价:治疗前30例患者中27例胸腹水中主要TM升高,治疗后70.38%(19/27)其TM明显下降,其中胸水为75%(9/12),腹水66.67%(10/15);⑥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60%(18/30)患者出现疼痛,6.67%(2/30)出现腹泻,10%(3/30)出现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未出现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等其他不良反应,同时以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控制胸腹水量的疗效和降低胸腹水中RBC的疗效间存在正向相关。[研究结论]①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可显着降低血性胸腹腔水中的红细胞浓度,尤其是血性腹水,且该作用可能主要与华蟾素注射液中吲哚生物碱类相关;②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可显着降低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的水平,且该作用可能主要与华蟾素注射液中蟾毒内酯类相关;③恶性胸腹水局部辨证多属“湿热、毒证”,而华蟾素注射液为“性寒、有毒”之品,以“性寒、有毒”的华蟾素胸腹腔灌注治疗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可明显改善局部的“热毒证”,因此进一步应以“利湿、化湿”为重点,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的恶性胸腹水的治疗为从“清热、解毒”过渡至“化湿、解毒”的序贯治疗;④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恶性胸腹水的生长,但总有效率相对较低。为进一步提高华蟾素抑制胸腹水生长能力,西医方面可在安全范围内增加用药剂量或者对其主要抗肿瘤成分提取纯化以增加抗肿瘤成分浓度,中医方面,治疗后期局部辨证多转为“寒湿、毒证”,因此治疗在继续“以毒攻毒”的基础上转用“温化水湿”的治疗,如对华蟾素加热炮制以将其药性转为“性温、有毒”之品,或使用热灌注、P53灌注等治疗;⑤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能有效改善恶性胸腹水的局部压迫症状,但作为一种局部治疗,对原本KSP平均值为(44.67±7.76)的患者的全身状态无明显改善作用,旦恶性胸腹水急性症状得到缓解后应该开始联合全身治疗;⑥华蟾素局部灌注治疗不良反应小,患者可良好耐受。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与控制胸腹水量的疗效以及降低胸腹水中红细胞水平的疗效间可能存在正向相关。
张长明[9](2012)在《胶体32P与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癌性胸水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研究单独胶体32P、p53基因治疗及胶体32P联合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探索一种较佳的治疗手段。方法65例确诊为肺癌,经病理及胸水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并发单侧癌性胸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部病例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尽量彻底引流后,A组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胶体32p-磷酸铬(胶体32P)治疗,B组单用胶体32P,C组单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对没有完全缓解的患者,继续前述治疗,治疗两次后评价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CR+PR)为81.8%(18/22),B组总有效率(CR+PR)为52.4%(11/21),C组总有效率(CR+PR)为40.9%(9/22)。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x2=0.57,P>0.05);B、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x2分别为4.24和7.77,P均<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气胸及复张后肺水肿等并发症。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自限性发热、恶心呕吐,均属于Ⅰ~Ⅱ级,经观察或对症处理后恢复良好,无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或中断治疗。结论:单独使用胶体32P或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疗效有限;胶体32p与p53基因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肺癌胸腔积液,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岳顺,周磊磊,秦晓冰[10](2009)在《经导管持续闭式引流联合大剂量IL-2和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PDD)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5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用美国FORNIT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和闭式引流胸水,后给予胸腔内注药,A组(n=24例)胸腔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B组(n=21例)胸腔灌注单用顺铂。白细胞介素-2每次注入400万u,顺铂每次注入60 mg,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周,1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单用顺铂组52.5%(P<0.05),毒副反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胸腔置管引流并灌注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二、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序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序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癌性腹水的进展 |
1 概述 |
2 病理机制 |
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内治法 |
3 外治法 |
4 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疗法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方案 |
3.1 技术路线图 |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文献来源与检索 |
3.4 文献筛选 |
3.5 资料提取 |
3.6 质量评价 |
3.7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文献检索策略及结果 |
4.2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4.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4.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5 传统Meta分析结果 |
4.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总体研究结果概述 |
5.2 腹腔灌注疗法 |
5.3 中药注射液结果分析 |
5.4 总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
附录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 |
附录3 WHO癌性腹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附录4 CBM数据库检索策略及步骤 |
附录5 贝叶斯MCMC模型有效率代码 |
附录6 不同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1.1 试验设计 |
1.1.2 研究对象 |
1.1.3 干预措施 |
1.1.4 结局指标 |
1.2检索策略 |
1.3 排除标准 |
1.4 质量评价 |
1.4.1 文献质量评价 |
1.4.2 偏倚风险评估 |
1.4.3 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 |
1.5 数据提取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RCT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1 文献质量评价 |
2.2.2 偏倚风险评估 |
2.2.3 证据质量及推荐强度 |
2.3 Meta分析结果 |
2.3.1 ORR |
2.3.2 Qo L |
2.3.3 不良反应 |
2.3.3. 1 胸痛 |
2.3.3. 2 发热 |
2.3.3. 3 胃肠道反应 |
2.3.3. 4 骨髓抑制 |
2.3.3. 5 肝、肾功能损害 |
2.4 敏感性分析 |
2.5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3)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文献评价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 |
2.2 Meta分析结果 |
2.2.1 有效率 |
2.2.2 完全缓解率 |
2.2.3 生活质量改善 |
2.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2.4. 1 发热发生率 |
2.2.4. 2 胸痛发生率 |
2.2.4. 3 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
2.2.4. 4 骨髓抑制发生率 |
3 讨论 |
(4)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方法 |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2.3 资料提取 |
1.3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检索与筛选结果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方法质量特征 |
2.4近期疗效评价 |
2.5 安全性评价 |
2.6 发表偏移及异质性分析 |
3 讨论 |
(5)恶性腹水的中医学术源流及中医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水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 |
2 恶性腹水抗血管生成的治疗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及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病因病机 |
2 恶性腹水的辨证论治 |
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腹水的古代文献研究 |
1.1 先秦时期对腹水的认识 |
1.2 汉晋南北朝时期对腹水的认识 |
1.3 隋唐时期 |
1.4 宋金元时期 |
1.5 明代对腹水的认识 |
1.6 清代及民国对腹水的认识 |
1.7 分析讨论 |
2 恶性腹水的现代文献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4 导师经验总结 |
2.5 典型病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6)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7)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份 文献回顾 |
综述一 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中西医研究及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与药理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榄香烯乳注射液的循证医学证据---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资料与方法 |
1. 技术路线图 |
2. 系统评价(system review,SR)技术路线图 |
3. 检索策略 |
4. 文献纳入标准 |
5. 文献排除标准 |
6. 判效结局指标 |
四、研究方法 |
1.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
1.1 评价方法 |
1.2 各研究评价标准 |
1.3 偏倚风险评估 |
1.4 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 |
1.5 循证医学(EBM)证据质量评价 |
2.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
2.1 Meta分析 |
2.2 偏倚的测量 |
2.3 解释系统评价结果 |
结果 |
一、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收集情况 |
2. 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 |
3. Meta分析结果 |
4. 漏斗图及结果分析 |
二、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收集情况 |
2. 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 |
3. Meta分析结果 |
4. 敏感性分析 |
5. 亚组分析 |
6. 漏斗图及结果分析 |
第三部份 讨论 |
1. 文献质量分析 |
2. 关于发表性偏倚 |
3. 疗效分析 |
4. 安全性分析 |
5. 局限性分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腔积液研究进展 |
1、恶性腹腔积液中医病因病机 |
2、恶性腹腔积液西医形成机制 |
3、恶性腹水中医治疗进展 |
3.1 引流腹水 |
3.2 腹腔内抗肿瘤中药灌注 |
3.3 中药口服 |
3.4 中药外敷 |
4、恶性腹腔积液西医治疗进展 |
4.1 腹水引流 |
4.2 腹腔-静脉分流术 |
4.3 全身化疗 |
4.4 腹腔内灌注化疗 |
4.5 生物免疫制剂 |
4.6 热疗 |
4.7 放射性粒子 |
综述二 恶性胸腔积液研究进展 |
1、祖国医学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病机认识 |
2、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形成机制 |
3、恶性胸腔积液的中医治疗进展 |
3.1 抗肿瘤中药胸腔灌注 |
3.2 汤药口服 |
3.3 中药外敷 |
4、恶性胸腔积液的西医治疗进展 |
4.1 全身化疗 |
4.2 胸水引流 |
4.3 胸膜固定术 |
4.4 热灌注治疗 |
4.5 电视胸腔镜治疗 |
4.6 放射治疗 |
4.7 胸腔化疗药灌注 |
4.8 生物免疫制剂胸腔灌注 |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1、古文记载及现代研究对干蟾的认识及应用 |
2、华蟾素注射液的现代研究 |
2.1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组分 |
2.2 华蟾素注射液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
2.3 华蟾素注射液不同用药途径的抗肿瘤临床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恶性胸腹腔积液中医局部辨证标准 |
1.3 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标准 |
1.4 病例的纳入标准 |
1.5 治疗前恶性胸腹腔积液的初步定量标准 |
1.6 病例的排除标准 |
1.7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及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方案设计 |
2.2 试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标准 |
临床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结果 |
2.1 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对恶性胸腹水量变化的近期疗效评价 |
2.2 治疗前后KSP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 |
2.3 恶性胸腹水中RBC水平变化(n)的疗效评价 |
2.4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n)的疗效评价 |
2.5 不良反应及其与疗效间的相关性 |
第三部分 分析及讨论 |
1、研究结果分析 |
1.1 治疗期间胸腹水量变化 |
1.2 治疗期间肉眼血性胸腹水患者胸腹水中红细胞水平变化 |
1.3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 |
1.4 KPS评分状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
1.5 不良反应 |
2、中医理论对恶性胸腹腔积液治疗的指导 |
3、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可能机制 |
3.1 中医方面 |
3.2 西医方面 |
4、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1 临床思维的创新 |
4.2 评价方法的创新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胶体32P与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经导管持续闭式引流联合大剂量IL-2和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病例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疗效评定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生活质量变化 |
二、胸水改善情况 |
三、毒副反应 |
讨 论 |
四、白细胞介素-2和顺铂序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D]. 王佩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榄香烯乳注射液联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张芷毓,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09)
- [3]IL-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 贾春丽,杨颖,李志鹏,张瑞丽,刘丹,杨志芳,包永星. 海南医学, 2017(05)
- [4]白细胞介素2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孙永苹,汪成琼,陈玲,李娜娜,姚新生,肖政. 重庆医学, 2017(01)
- [5]恶性腹水的中医学术源流及中医治疗研究[D]. 叶晶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 李朋朋,邝先奎,董文杰,孙艳燕,李洁瑶,王丽萍.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03)
- [7]榄香烯乳注射液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D]. 张芷毓(Chang Chihyu).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8]华蟾素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周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9]胶体32P与p53基因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 张长明. 青岛大学, 2012(09)
- [10]经导管持续闭式引流联合大剂量IL-2和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 岳顺,周磊磊,秦晓冰. 临床肺科杂志,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