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薏瞿莪棱汤治疗卵巢囊肿4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孙新慧[1](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筛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中药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中医证型。(2)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等。(3)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对其进行进一步筛选,验证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蛋白相互作用的可靠性,探讨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点,从而明确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搜集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研究文献,均从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筛选出用药频率居于前十位的高频药物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分析和评价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现状。(2)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方法对琥珀散中10味中药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选。采用Pubchem、HIT、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化合物进行靶点预测。用DisGeNET、Drugbank、TTD、GSE6364、GSE7305数据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靶点预测。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得到疾病-药物成分共同靶蛋白。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用Cytoscape 3.7.2软件分别绘制中药-成分网络、成分-靶点网络,进一步筛选核心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利用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琥珀散“有效成分-药物靶点-疾病靶点-信号通路”拓扑网络,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主要通路。(3)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进一步筛选,明确靶点与主要化合物单体的结合度,进一步确认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关键的靶点与化合物成分信息,从而明确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1)纳入研究的254篇文献,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中药依次为:当归、莪术、三棱、延胡索、赤芍、桃仁、川芎、丹参、香附、五灵脂;常见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寒凝血瘀等。(2)从琥珀散中筛选出190个化合物成分,起主要作用的化合物成分有(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Stigmasterol)豆固醇、(quercetin)槲皮素、(paeoniflorin)芍药苷、(baicalein)黄芩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联最强的11个核心靶点,主要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白细胞介素6(IL6),AL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EGFR,肿瘤坏死因子(TNF),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SRC),MAPK1,EGF。同时筛选出与琥珀散关键成分相关的主要生物学过程有脂质糖精介导的信号通路、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正向调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神经元凋亡过程负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分化等,主要信号通路有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酶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FoxO)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琥珀散的成分-靶点、成分-子宫内膜异位症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共同表达网络,发现琥珀散可能通过抗黏附、侵袭、种植等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琥珀散中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与受体蛋白的最低结合能大部分大于蛋白自身的小分子配体与受体蛋白的最低结合能,验证了靶点蛋白受体及配体选择的合理性。槲皮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黄芩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及槲皮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结合能最好。结论(1)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检索现代文献,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进行筛选,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中药依次为:当归、莪术、三棱、延胡索、赤芍、桃仁、川芎、丹参、香附、五灵脂。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寒凝血瘀等。目前关于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初具规模,研究总体质量偏低。(2)从多角度探索了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β-谷甾醇、豆固醇、槲皮素、芍药苷和黄芩素为本方发挥作用的主要代表性成分。AKT1、TP53、IL6、ALB、VEGFA、MAPK3、EGFR、TNF、SRC、MAPK1、EGF是发挥作用的1 1个重要核心靶点。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琥珀散发挥作用最重要的通路。(3)槲皮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黄芩素与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因子及槲皮素与肿瘤坏死因子的结合能最好,为其后续的实验研究及新药开发提供了方向。
谢云祥[2](2021)在《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建立离体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ctopic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 EESCs)模型,从细胞分子学及蛋白组学层面探讨“平冲降逆方”对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Ⅳ胶原酶消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组织、筛网过滤组织消化液、离心分离法、细胞传代等方法对EMS异位间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以在体外建立人EMS异位间质细胞模型。分别予中药方剂“平冲降逆方”药液(以下简称ZY)、生理盐水(NS)lml/100g连续给SD级大鼠每天2次灌胃,给药14天后提取含药血清。将异位间质细胞分别予以含10%FBS(空白血清组)、含10%NS血清、含5%ZY血清、含10%ZY血清、含15%ZY血清培养24h、48h、72h,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测定穿过的细胞数量观察迁移、侵袭情况;用ZY组对照NS组培养离体EESCs细胞做TMT技术的蛋白组学分析,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并找出与迁移、侵袭有显着关联性的差异蛋白,对其可能的关键作用靶点进行探讨分析。结果:1.成功分离、培养了EMS异位间质细胞,完成了体外细胞模型的构建。2.比较EMS异位间质细胞经过5种不同处理方式处理24h、48h、72h后迁移侵袭能力发现,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中药组EMS异位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数均少于FBS组与NS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其中各时间段含5%中药血清组细胞迁移侵袭数少于含10%和15%的中药血清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而含10%和15%的中药血清组没有显着差异(P>0.05)。经中药血清处理细胞迁移侵袭数48h多于24h,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而48h和72h没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平冲降逆方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有抑制作用,抑制迁移、侵袭的最佳时间为48h,最佳浓度为10%。3.通过TMT技术,对获得的肽段进行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检索,在human中共鉴定到蛋白质5048个。其中,ZY组vs NS组具有显着差异的蛋白中,上调差异表达蛋白质有3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质9个。结论:1.“平冲降逆方”含药血清的成功制备及体外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模型的建立,为“平冲降逆方”干预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2.平冲降逆方对离体培养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行为有抑制作用。3.平冲降逆方对离体培养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迁移、侵袭的抑制可能与蛋白FER和TRIP13有关,并且可能是通过其调节粘附、EMT而起作用,其具体关连还需今后进行蛋白验证和做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探讨,从而为平冲降逆方治疗EMS作用机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
谢宝珍[3](2020)在《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传承研究方法,阐述导师刘雁峰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的病机认识及立论依据,总结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方思路、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2通过临床研究,围绕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异位囊肿的大小、女性激素水平以及CA-125水平这5个主要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调取2010年01月至2019年09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80例患者,1172诊次。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出104例患者,共207诊次。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软件进行中药物频数及药物组合频数统计、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挖掘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用药、药物组合及药物属性,并将挖掘结果整理成文稿形式交由导师审阅。结合半结构化专家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邀请导师围绕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立法依据、组方思路、用药配伍及加减规律进行探讨。根据访谈的内容,补充完善挖掘的结果。2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刘雁峰教授门诊的内异症患者共4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筛选,共纳入24例。给予温肾暖肝散结方中药口服治疗12周,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片姜黄等。采用自身对照的观察方法,以0、4、8、12周为观察时间点,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症状量表及中医证候积分,并在治疗前后检测卵泡期女性激素6项、CA-125及月经干净后3-5天测量并计算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共6个项目。从缓解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缩小病灶、调节激素水平以及降低CA-125共5个方面评价温肾暖肝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于“人机结合”方法的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1)数据挖掘本研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207张处方进行药物统计,共得162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3394次。通过中药频数统计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导师治疗内异症的核心药物包括:乌药、肉桂、葫芦巴、小茴香、红藤、元胡、没药、姜黄、郁金、丹参、巴戟天、忍冬藤、吴茱萸等。通过药物组合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包括:“乌药-吴茱萸”、“小茴香-肉桂”、“元胡-郁金”、“没药-姜黄”、“丹参-鳖甲”、“红藤-忍冬藤”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温补肾阳、暖肝行气及活血散结三个治疗方向的药物类群。其中,温补肾阳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葫芦巴、元胡、肉桂、小茴香、乌药、没药、姜黄等;暖肝行气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巴戟天、郁金、吴茱萸等;活血散结类群中的药物组成包括丹参、鳖甲、茯苓。通过药物属性分析得出导师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平为主,味多辛、甘,主入肾、肝、脾经;药物功效以活血止痛、行气止痛及温通经脉为主。(2)专家采访通过半结构化的专家访谈,刘雁峰教授阐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为“肾阳虚损,寒滞肝脉,瘀结成症”,该病的关键病位在肾、肝。基于对病机的认识,导师提出温肾暖肝散结法作为内异症的治疗法则,以温肾暖肝为主,兼以活血散结,强调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导师的组方思路亦以该法为指导,方从法出,自拟“温肾暖肝散结方”,方药组成包括:乌药、吴茱萸、肉桂、小茴香、元胡、郁金、没药、姜黄、红藤、忍冬藤等。导师用药平和,一药多用,注重药物间同类相须、异类相使及相反相成的配伍特点。2温肾暖肝散结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1)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VAS疗效判定,治疗12周后,治愈4人,显效6人,有效5人,无效9人,总有效率为62.50%,治愈率为16.67%。VAS评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P<0.001)。(2)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的CMSS总体评分、症状发生频率及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该量表的结构条目,将该量表分为消化道症状、情绪症状、躯体症状及头面部症状进行分析。①消化道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消化道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及治疗12周的消化道相关症状的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消化道相关症状的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消化道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P<0.001)。②情绪相关症状随服药周期的延长,情绪相关症状的发作频率及程度均逐渐下降。其中,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4);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情绪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03,P<0.001)。③躯体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躯体相关症状总体评分、频率评分及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头面部相关症状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总体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17,P=0.004);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头面部症状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5,P=0.001)。(3)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12周后,显效3人,显效率为12.50%,有效12人,有效率为50%,总有效率为62.50%。中医证候积分随服药周期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患者的阳虚寒凝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4)卵巢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治疗前后异位囊肿最大横截面积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180,P=0.859)。(5)女性激素6项治疗前后E2、P、PRL、FSH、LH及T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CA-125治疗前后血清CA-12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052,P=0.959)。结论1刘雁峰教授对内异症的病机、病位有独到的认识,运用温阳散寒法以治病之本,活血消症法以治病之标。导师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制方严谨,方证相应,随证加减。临证时,导师讲究用药平和,顾护阴血,并注重一药多用,配伍巧妙。2“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法在总结导师学术经验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定性的专家访谈方法能较好地补充并完善定量的挖掘的数据资料,使研究结果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导师的学术观点。3温肾暖肝散结方能有效缓解内异症相关性痛经及其伴随症状,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改善阳虚寒凝血瘀证候,疗效持久且稳定。另外,温肾暖肝散结方在控制病灶大小的同时,并未抑制患者的卵巢内分泌功能。
关心怡[4](2020)在《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VAS评分、痛经疗效、生存质量调査表(EHP-30)评分、血清CA125水平及妇科盆腔检査的变化,初步探讨颊针治疗内异症痛经的基本处方,客观评价颊针疗法治疗内异症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治疗内异症痛经开辟新的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出颊针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操作规范。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内异症痛经患者进行三个月经周期的颊针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患者3个月经周期追踪其痛经情况。治疗前后分别指导患者完成痛经VAS评分和EHP-30量表、检测血清CA125的水平以及门诊完成妇科盆腔检查,研究者根据患者痛经VAS评分的前后变化评估其治疗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治疗前后各项研究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颊针疗法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共47例,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评估其痛经疗效,治愈2例,显效9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显效率23.4%,总有效率80.9%;随访三个月经周期,治愈1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显效率55.3%,总有效率93.6%,说明颊针疗法能有效改善内异症患者痛经症状,并且能发挥远期的治疗效果。2.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痛经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个月经周期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效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能有效降低内异症痛经评分,远期效果明显。3.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对血清CA125影响不明显,不排除研究样本量偏少引起。4.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评估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情况,其疼痛控制、日常生活、情绪影响、社会支持、自身形象、工作看法、子女关系、性生活史、医药行业、治疗感受和不孕看法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内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5.颊针疗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后,患者的妇科盆腔检查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颊针疗法可有效改善内异症痛经患者的盆腔状况。结论:经三个月经周期的颊针疗法治疗,内异症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VAS疼痛评分较前下降,且颊针疗法具有远期治疗效果,随访三个月发现其仍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和降低疼痛评分。另外,颊针疗法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盆腔状况中亦可发挥积极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颊针疗法治疗后对内异症痛经患者血清CA125作用不明显,不排除与此次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少相关。
王迪,成秀梅,方惠敏,李新华,任艳青,芦剑峰[5](2020)在《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论证寒凝血瘀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证候和病机,以及论述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和机理的研究,将近些年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进行综述。
陈狄麟(Chan Dick Lun)[6](2019)在《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配合META分析以及用药规律分析,全面地评价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在科研设计、实施过程、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现状和存有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水平、文献质量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及纳入标准以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传统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试验使用随机对照设计的方案,如使用抛硬币或以计算机产生随机号的方法,或试验提及“随机分组”等字样;(2)治疗效果标准采用总有效率、子宫与子宫肌瘤体积的检测、性激素变化等作为疗效指标,并有统一的疗效标准;(3)试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子宫肌瘤的患者;(4)研究干预措施:以中药制剂(单味药、中成药、汤剂等))与西药组、其他中药或中成药、安慰剂或空白组等对比,以及中药配合特定治法与单用其治法的对比的文献,给药途径不受限制。2.检索策略透过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MEDLINE、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检索文献。检索年限范围定为2004-2018。以主题词为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中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子宫肌瘤;干预措施的主题词:中医,中药,中成药;研究方案设计的中文主题词为:“随机”,“空白”,“对照”;英文主题词的主要条件为:“fibromyoma uteri”,“uterine leiomyoma”,“uterus myoma”;干预措施的英文主题词为:“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dicine complementary”;研 究 方 案 设 计 的 英 文 主 题 词 为:“randomize”,“placebo”,“control”。3.方法学评价遵循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ME)方法的原则,制订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系统评价表》,由两位评价人员阅读全文,并按照统一的评价表独立对所有研究试验进行评阅。若双方存在分歧,则两位评价者再深入研究或邀请第三方辅助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Jadad评分量表对文献作出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部分的质量评分。每部分的积分根据标准订为0-2分,总积分为0-7分。1-3视为低质量研究,4-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同时,对文献的一般情况、随机方法、盲法的运用、分配隐藏、组间均衡性、不良反应、失访、统计学方法、结论推导等方面作出描述性的分析。4.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创建数据库,并录入和管理有关数据。Meta分析利用Cochrane平台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协助完成系统评价的分析计算过程。如果分析指标是二分变量,则应将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RR)用作合并统计量;如果有必要分析数值变量,则采用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为合并统计量。对各实验结果作出异质性检验,如果存有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表达。反之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表达。结果:通过搜索各个数据库,最初获得原始856篇文献,剔除重复文献212篇,留下644篇,在阅览了题目及摘要后,剔除其他疾病21篇,留下623篇,仔细阅读全文后,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后纳入126篇,均为中文文献。近年来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量呈增加的趋势,在纳入的126篇文献当中,有56篇文献(44.4%)发表于2016至2018年之间。基金支持有2篇(1.6%),无一篇多中心研究者。文献中38篇(30.2%)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没有作出具体描述;84篇(66.7%)提及“随机”等字眼,未对其方法作出详细描述。只有一篇论文(0.8%)采用双盲法。本研究中的118篇文献(93.7%)的组间均衡性好。有37篇(29.4%)报告了每组不良反应的例数和症状,并作出统计学检验。仅得3篇(2.4%)文章提到失访。35篇(27.8%)提供了实际的检测统计量与P值范围;有90篇文献(71.4%)只给出P值的范围。126篇文献中,有40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可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降低血性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使用米非司酮。桂枝茯苓胶囊结合米非司酮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不大。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治疗本病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雌孕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在不良反应上宫瘤清胶囊结合米非司酮低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棱甲消症汤在总疗效和缩减肌瘤体积方面优胜于桂枝茯苓胶囊。本研究亦分析了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对药物药类、四性、五味及归经的的分析,可以得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药类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方面以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常用中药包括桃仁、赤芍、茯苓、三棱、当归、莪术、桂枝、柴胡、丹皮和牡蛎。结论:1.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在总疗效,缩减肌瘤体积,降低血激素水平方面优胜于西药,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用药倾向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药性寒凉药多于平性药及温热药,归经以肝、心、脾为主;3.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将来在中药治疗肌瘤的研究中,应提高科研方法学质量。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高,会削减其论证的力度,本系统评价仍未能够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立下确切的定论。展望未来学者要追求更高质量的研究,从而提高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推广中药在现今医学领域的发展。
匡宇[7](2019)在《三棱的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药三棱属于黑三棱科植物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黑三棱内部的干燥块茎,其药材味道偏苦、药性温良,主归肝、脾二经,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的功效,在医学领域中常常将该药物用在妇科痛经、心脏麻痹性疼痛、胃部胀痛等治疗中。三棱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苯丙素类以及挥发油类等,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被认为是三棱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在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方面均有显着效果,在三棱破血行气的功效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纯化工艺进行考察,确定三棱总黄酮的制备工艺,再通过液质联用初步推测其中所含化合物结构,并对三棱的70%乙醇提取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药效提供物质基础。实验分为四部分,叙述如下:第一部分,以芦丁作为对照品绘制三棱总黄酮测定标准曲线,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回收率均良好。以三棱提取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对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三棱药材打粉粒度、料液比进行单因素考察,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采用40目药材粗粉,70%乙醇用量为药材8倍量,提取2次,每次1.5h。根据验证实验得知该工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现性。第二部分,采取大孔树脂对三棱总黄酮进行纯化,以三棱总黄酮上柱后得率为指标,从7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选取了最适合三棱总黄酮纯化的型号,再对径高比、上样浓度、上样pH值、上样流速、洗脱液体积、洗脱液浓度、洗脱液流速分别进行单因素考察,最后使用design-expert软件,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选择上样pH值、洗脱液浓度、洗脱液流速三个对指标影响最大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得到三棱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最优方案为2*50cm的玻璃柱子,以大孔树脂HP20按柱径高比1:7湿法装柱,采用50mL0.4g/mL、pH=4.8的三棱提取液以0.5BV/h的速度上样,完全吸附后用蒸馏水洗脱至流出液接近无色,再以100mL72%乙醇以2.0BV/h的速度进行洗脱。将总黄酮纯度由原液的4.25%提高到40.83%(RSD=2.56%,n=3),总黄酮收率为72.34%(RSD=1.77%,n=3),与模型预测值73.99%的相对误差为2.13%。第三部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液相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从三棱的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个17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分析结合化学反应等手段,鉴定了其中的1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l,3-O-二阿魏酰基甘油(1)、1-O-阿魏酰基-3-O-P-香豆酰基甘油(2)、阿魏酸(3)、对羟基桂皮酸(4)、香草酸(5)、阿魏酸(6)5-羟甲基糠醛(7)、β-谷甾醇棕榈酸酯(8)、胡萝卜苷棕榈酸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芒柄花素(12)、芦丁(13)、山奈酚(14)、丁二酸(15)、6,7,10-三羟基-8-十八稀酸(16)、α-棕榈酸单甘油酯(17)。第四部分,通过液质联用对三棱的水提物进行分析,根据HPLC图谱选取峰形最好的8个区间做液质联用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初步推测其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为:2-辛醇、戊酸乙酯、4-甲氧基-3-甲基-6-[(e)-1-甲基-1-丙烯基]-2H-吡喃-2-酮、铃兰醛、二羟基丙酮、对苯二甲酸、十五内酯、丁二酸。
吴静[8](2019)在《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瞻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为评估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其意在为该患者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使用前瞻性、单组、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筛选了自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同时又不满足排除脱落标准54例的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史资料,连续口服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6个月,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的卵巢异位囊肿平均直径、血清CA125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最后使用SPSS23.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在卵巢异位囊肿大小、血清CA125水平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方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与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分别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卵巢异位囊肿平均减少(1.20±0.30)cm,囊肿治疗有效率为74.07%;血清CA125水平下降了(6.99±5.76)U/ml;中医证候评分下降了(4.85±3.88)分,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51.85%;治疗6个月经周期后,卵巢异位囊肿平均减少(1.60±0.29)cm,囊肿治疗有效率为90.74%;血清CA125水平下降了(15.01±6.83)U/ml;中医证候评分下降了(8.93±3.06)分,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6.30%。结论: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对痰瘀互结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临床疗效,其能缩小卵巢异位囊肿,降低血清CA125水平、改善中医证候,且无不良反应。
刘佳倩[9](2019)在《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传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采用中医药知识显性化与智能处理系统对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结合面对面访谈,总结梳理司徒仪教授辨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有利于名医经验的传承与发扬。方法筛选和收集2007年-2018年12月31日广东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门诊病历,共543份病历资料,运用由广东省中医院大数据团队研发的中医药知识显性化与智能处理系统,对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挖掘,以司徒仪教授的个人意见为主要参考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面对面访谈,总结归纳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结果1.通过统计分析543份病历资料得出,症状以“痛经、经色暗红夹血块、肛门坠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为主。证型主要以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为主。此次统计共16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数≥200的中药有9味,根据中药使用频数从高至低依次排列为:白芍、桑寄生、赤芍、丹参、枳壳、莪术、三棱、茯苓、郁金;中药四气多为温、平、微寒性;中药五味多为苦、甘、辛味;中药归经主要以肝、脾、肾经为主;中药功效主要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阳药、理气药、补气药为主。结合中药知识地图、网络聚类、频数分析、频繁项集及关联规则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的统计结果,以及司徒仪教授的临床经验等综合考虑,可得出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常用的药物10味,常用药对16对,核心方1个。2.结合数据挖掘结果和面对面访谈梳理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遣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三大部分,分别为司徒仪教授的学术渊源、司徒仪教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学术思想。司徒仪教授认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主要病因病机为血瘀,多种因素均可致瘀,需综合考虑分析;其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治病求本,治瘀为要”、“辨清虚实,调周论治”、“衷中参西,个体治疗”、“内外调治,协同增效”等4方面。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与访谈梳理总结出符合司徒仪教授临床实践的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理论,有助于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与发扬。2.数据挖掘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冯娅茹,张文婷,李二文,刘雯雪,梅雪,罗隽,杨冉冉,马志强,林瑞超[10](2017)在《三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为临床常用药材,近年来关注度一直较高。三棱中主要含挥发油、苯丙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临床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从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3个方面对三棱近10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今后三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二、薏瞿莪棱汤治疗卵巢囊肿4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薏瞿莪棱汤治疗卵巢囊肿4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研究二 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分析 |
4 讨论与总结 |
研究三 基于分子对接的琥珀散作用机制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符号标注 |
引言 |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 |
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内异症的诊断 |
1.2 发病机制 |
1.3 西医治疗进展 |
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的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实验部分 |
1 实验材料 |
1.1 动物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中药 |
2 试验方法 |
2.1 标本来源 |
2.2 离体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提取、培养及鉴定 |
2.3 大鼠药物血清的制备 |
2.4 Trasnswell测定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迁移的影响 |
2.5 Trasnswell测定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侵袭的影响 |
2.6 蛋白质定量和差异性分析 |
2.7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子宫内膜异位间质细胞离体模型的构建 |
3.2 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迁移的影响 |
3.3 平冲降逆方对异位间质细胞的侵袭的影响 |
3.4 蛋白质定量和差异性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平冲降逆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探讨 |
1.1 “冲气上逆,瘀血阻络”是EMS核心病机 |
1.2 治疗原则 |
1.3 方药理论分析 |
2 体外建立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模型的必要性 |
3 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 |
3.1 TRIP13与细胞迁移、侵袭关系 |
3.2 FER与细胞迁移、侵袭的关系 |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3)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诊断 |
3 临床病理分型 |
4 临床分期 |
5 治疗策略与方法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概况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引言 |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结合”的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资料 |
3.1 数据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数据清洗与筛选 |
4.2 数据导入与核对 |
4.3 中药处方数据规范化处理 |
4.4 数据挖掘与分析 |
4.5 专家访谈 |
4.6 研究流程图 |
5 研究结果 |
5.1 数据录入情况 |
5.2 药物频次分析 |
5.3 药物组合频次分析 |
5.4 药物四气统计 |
5.5 药物五味统计 |
5.6 药物归经统计 |
5.7 药物功效统计 |
5.8 关联规则分析 |
5.9 聚类分析 |
5.10 复杂网络分析 |
5.11 专家访谈 |
6 讨论 |
6.1 导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立论依据 |
6.2 温肾暖肝散结方的组方思路及配伍规律 |
6.3 用药特点 |
6.4 “人机结合”在学术经验传承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7 小结 |
第三部分 刘雁峰教授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资料 |
3.1 研究对象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标准 |
3.6 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处理 |
3.7 中止试验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治疗药物 |
4.2 疗程及观察时间 |
4.3 合并用药记录 |
4.4 观察指标 |
4.5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
4.6 统计分析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纳入病例情况 |
5.2 一般情况 |
5.3 治疗结果 |
5.4 不良反应记录情况 |
6 讨论 |
6.1 立法依据及方药分析 |
6.2 疗效分析 |
7 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 |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4)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原因及机制 |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 |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三节 颊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
一、颊针疗法的概述 |
二、颊针疗法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实施方案 |
四、数据处理 |
五、研究流程图 |
六、伦理审查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研究结果 |
三、不良反应 |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
一、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理论研究及穴位分析 |
二、VAS评分和痛经疗效分析 |
三、血清CA125水平分析 |
四、生存质量分析 |
五、盆腔状态评估 |
六、颊针疗法应用前景 |
七、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寒凝血瘀证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证型 |
1.1 理论依据 |
1.2 临床依据 |
1.3 妇科寒凝血淤证的物质基础 |
2 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进展 |
2.1 温经汤及其加减 |
2.2 少腹逐瘀汤 |
2.3 当归四逆汤 |
2.4 其他方 |
2.5 自拟方 |
3 中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机理研究 |
3.1 改善血供 |
3.2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3.3 平衡免疫反应 |
3.4 纠正乏氧 |
3.5 调节生殖-内分泌 |
3.6 镇痛 |
3.7 修复氧化应激损伤 |
3.8 促进细胞凋亡 |
3.9 调节肌体代谢 |
4 结语和展望 |
(6)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
1.1 概述 |
1.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
1.2.1 病因病机 |
1.2.2 中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治则治法 |
1.2.3 子宫肌瘤的中医药治疗 |
1.3 现代西医学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 |
1.3.1 子宫肌瘤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2 宫肌瘤的西医治疗 |
1.4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
1.4.1 循证医学与系统评价 |
1.4.2 系统评价的定义 |
1.4.3 近年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 |
1.4.4 本研究展开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
1.5 小结 |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系统评价 |
2.1 研究对象 |
2.1.1 文献检索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2 《评价表》的内容 |
2.2.3 文献质量评价 |
2.3 研究结果 |
2.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
2.3.2 纳入研究文献中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2.3.3 疗效评价标准 |
2.3.4 科研方案设计的质量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确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3.1.2 制定检索策略与筛选文献 |
3.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3.1.4 资料提取 |
3.1.5 统计分析(进行META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文献情况 |
3.2.2 不同中药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
3.2.3 不同中药或中药结合米非司酮与独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
3.2.4 不同中药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
4.1 文献一般情况 |
4.2 辨证分型、经典方剂、用药频数分析 |
4.2.1 辨证分型 |
4.2.2 经典方剂频数分析 |
4.2.3 用药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其临床意义及研究不足 |
5.1.1 合并的META分析结果 |
5.1.2 本研究META分析的不足 |
5.2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
5.2.1 活血化瘀为主 |
5.2.2 治疗子宫肌瘤须同时注重补虚 |
5.2.3 重视热邪、气滞、水湿 |
5.2.4 肝、心、脾、肾同治 |
5.3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
5.3.1 文献的一般情况 |
5.3.2 样本含量的估算 |
5.3.3 方法学质量 |
5.3.4 随机化 |
5.3.5 盲法的运用 |
5.3.6 分配隐藏 |
5.3.7 组间均衡性 |
5.3.8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
5.3.9 疗效判定指标与疗效标准 |
5.3.10 不良反应报告及失访 |
5.3.11 统计方法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7)三棱的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选题目的和立题依据 |
2 三棱总黄酮的药理作用 |
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三棱总黄酮的测定 |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1.3 测定波长的选择 |
2.1.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5 精密度试验 |
2.1.6 稳定性试验 |
2.1.7 重复性实验 |
2.1.8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2 三棱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单因素实验 |
2.2.1 乙醇浓度单因素考察 |
2.2.2 三棱样品粒度单因素考察 |
2.2.3 提取时间单因素考察 |
2.2.4 提取液料比单因素考察 |
2.3 正交实验分析 |
2.4 验证实验 |
3 实验结果 |
第三章 三棱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三棱总黄酮的提取 |
2.2 大孔树脂型号考察 |
2.3 大孔吸附树脂泄露曲线的考察 |
2.4 三棱总黄酮纯化工艺优化单因素实验 |
2.4.1 树脂径高比的条件考察 |
2.4.2 上样浓度的考察 |
2.4.3 上样流速的考察 |
2.4.4 上样pH值 |
2.4.5 洗脱体积的考察 |
2.4.6 洗脱液流速的考察 |
2.4.7 洗脱液浓度的考察 |
2.5 三棱总黄酮纯化工艺响应面试验 |
2.5.1 design-expert设计 |
2.5.2 模型建立与显着性分析 |
2.5.3 验证试验 |
3 实验结果 |
第四章 三棱的化学成分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三棱的提取与分离 |
2.1.1 石油醚部位的分离 |
2.1.2 氯仿部位的分离 |
2.1.3 乙酸乙酯部位的分离 |
2.1.4 正丁醇部位的分离 |
2.2 化合物的鉴定 |
3 实验结果 |
第五章 液质联用分析三棱水提物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 测定波长的确定 |
2.3 色谱条件 |
2.4 飞行时间质谱条件 |
3 实验结果 |
3.1 HPLC图谱 |
3.2 质谱结果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
1 总结 |
1.1 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1.2 三棱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
1.3 三棱的化学成分研究 |
1.4 液质联用分析三棱水提物 |
2 讨论 |
2.1 三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
2.2 三棱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
2.3 三棱的化学成分研究 |
2.4 液质联用分析三棱水提物 |
2.5 本课题的创新点 |
2.6 本课题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参与专利 |
致谢 |
附图 |
(8)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图 |
1.6 不良事件 |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1 一般情况 |
2.2 疗效观察指标 |
3 结果分析 |
4 脱落率及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方药分析 |
5.3 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证的疗效分析 |
5.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历 |
(9)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
1.1.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述 |
1.1.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
1.1.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西医治疗 |
1.2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
1.2.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论述 |
1.2.2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 |
1.2.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 |
1.3 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研究现状 |
1.3.1 数据挖掘的研究概况 |
1.3.2 数据挖掘在名医经验中的应用 |
第二章 司徒仪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用药规律的研究 |
2.1 司徒仪教授简介 |
2.2 数据挖掘 |
2.2.1 研究资料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2.4 分析与讨论 |
2.3 名医访谈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技术路线 |
2.4 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总结 |
2.4.1 司徒仪教授学术渊源 |
2.4.2 司徒仪教授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因病机的认识 |
2.4.3 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主要学术思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三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本草考证 |
2 化学成分 |
2.1 挥发油类 |
2.2 苯丙素类 |
2.3 黄酮类 |
2.4 生物碱类 |
2.5 有机酸类 |
2.6 蒽醌类 |
2.7 甾体类 |
2.8 其他类 |
3 药理作用 |
3.1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
3.1.1 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
3.1.2 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
3.1.3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3.1.4 对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 |
3.2 抗炎、镇痛作用 |
3.3 抗肿瘤作用 |
3.4 抗氧化作用 |
3.5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卵巢囊肿 |
3.6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
3.7 抗肝、肠、肺纤维化 |
3.8 对肾脏疾病的治疗作用 |
4 结语与展望 |
四、薏瞿莪棱汤治疗卵巢囊肿4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琥珀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D]. 孙新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平冲降逆方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迁移、侵袭机制的探究[D]. 谢云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刘雁峰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总结及临床疗效观察[D]. 谢宝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颊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D]. 关心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中医药治疗妇科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概况与进展[J]. 王迪,成秀梅,方惠敏,李新华,任艳青,芦剑峰.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01)
- [6]近1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质量及临床疗效系统评价[D]. 陈狄麟(Chan Dick L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三棱的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及化学成分研究[D]. 匡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平冲化瘀通络化痰方治疗痰瘀互结型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前瞻性研究[D]. 吴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司徒仪教授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学术思想传承[D]. 刘佳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三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冯娅茹,张文婷,李二文,刘雯雪,梅雪,罗隽,杨冉冉,马志强,林瑞超. 中草药, 2017(22)
标签:子宫内膜异位症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痛经的原因论文; 卵巢囊肿的症状论文;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