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论文文献综述)
冯泽源[1](2020)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国家职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国家职能的转变掀起了学术界对国家职能的研究风潮,不同视角的国家理论纷至沓来。这些国家理论绕不开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影响,对马克思国家理论以及国家职能理论表现出肯定、弥补和否定的倾向。因此,如何把握和看待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国家及其职能理论的专着,但是马克思在众多文本中对国家本质、国家职能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科学的国家职能理论。在当代中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方略,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国家职能在当代的继承与发扬,研究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能够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南。综上所述,研究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既是理论的当代回应,又是实践的现实召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主线,论述了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理论渊源、演进过程及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审视和探究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当代价值。本文的主体部分由四个方面构成:第一部分,考察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汲取了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职能思想、德国古典哲学的国家职能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家职能思想还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国家职能思想中的精华,进而凝结出自己的国家职能理论。第二部分,梳理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演进历程。主要包括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第三部分,阐述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从历史的角度具体叙述国家起源以及国家职能起源;从理论的角度详细阐释国家的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和对外职能的三种类型;从逻辑与历史的角度阐述国家职能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趋势。第四部分,论述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当代价值。从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变化;评析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分析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指导。
刘喆[2](2018)在《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及当代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尤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他一直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治哲学的出发点,对如何在和平与发展变革的年代中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由此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民本思想、民主思想、法制思想、国家职能思想、政治改革思想以及廉政思想。民主的核心精神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使人民当家做主才能使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广泛的民主也需要健全的法制,法制对民主的实现发挥着保障作用。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分为国家经济职能即“一个中心”;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国家的制度创新职能即实现改革开放。通过国家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在建立之初并不完善,而且在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上会有较多的不足。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以下目标:首先是要重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其次是要重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解放,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三是要重视民主的弘扬,通过民主制度构建,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在廉政思想建设方面,邓小平同志充分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腐败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并就现代化制度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反腐倡廉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辩证统一的阐释,强调在当前阶段我国进行廉政以及党风党纪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工作。而且也为我国实现党风廉政以及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方法,并提出了过程中应该秉承的基本原则和问题解决的思路等。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为我党实现改革开放,为推动党风党纪塑造,反腐倡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总的来说,以人民为政治的价值核心,共同繁荣为社会主义政治的目标,制度变革为政治的保障,把和平交往作为政治的安全保障。
蒋丽[3](2016)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国家安全观经历了传统国家安全观,传统国家安全观向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过渡以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这三个阶段。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四个统筹”,并将国民安全置于核心位置。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分析法与历史唯物观,发展了现代国家安全理论体系。自我国加入WTO,外资跨国并购势不可挡,并购行业日趋多元化。这些外资跨国并购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单纯投资行为,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屡次触动了国家安全这颗敏感的神经,因此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来探索解决外资跨国并购国家安全法律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我国国家安全的范畴也已囊括了传统国家安全与非传统国家安全,包括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社会安全在内的11种安全。目前,我国法律对外资并购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规制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反垄断审查制度以及外资产业准入制度。其中,外资跨国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是最为直接的规制制度,反垄断审查制度和外资产业准入制度间接起到了保护国家安全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法律规定效力层级过低,国家安全考量规定滞后、不明确,且相关立法还停留在单纯事中审查层面,事前预防与事后重启制度缺位,无法应对外资并购引发的全方位安全风险;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的区分度并不明显,外资产业准入制度与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也缺少有效的衔接。为应对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出现的问题,我国应当坚持平衡原则、树立国家安全理念,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二者出现矛盾冲突时,优先考虑国家安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首先要以立体防御体系为基本框架,构建并购前的磋商制度、并购中的审查制度以及并购后的审查重启制度。其中,磋商是自愿的,是外资并购审查申报前并购当事人自愿与审查机构进行磋商。并购中的审查制度主要包括考量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救济制度。白色、灰色、黑色清单制度用以识别威胁国家安全并购行为。其次,要发挥经营者集中控制制度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和国家安全审查的转化机制,尽快设立专门机构处理国家安全审查问题,在处理结果的协调上实施国家安全审查一票否决制度。
浦永[4](20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国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不断吸收我国古代国家观、近代孙中山国家观等的优秀思想。本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研究,不仅进一步阐述传统国家观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萌芽、形成和发展,同时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国家观的新思想,例如文化安全观、生态文明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观进行比较,从而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优越性和与时俱进性,彰显中国各界领导集体的的政治智慧和立场。本文主要内容写作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是关于国家、国家观概念及其内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概念的分析。第二章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观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列主义关于国家的论述、我国古代国家观和近代孙中山国家观等内容。第三章着重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第四章进一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特质,并通过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观进行比较分析。
崔雪峰[5](2010)在《当代中国政府权威论》文中研究表明论文试图从理论建构与制度设计两个方面研究当代中国政府权威问题。通过对权威、政府权威的理论梳理,探讨政府权威的内涵、生成逻辑,并系统化分析与政府权威相关的概念、当代中国政府权威的特性及其类型划分。然后分析目前中国政府权威在不同政府管理模式中的具体体现。对不同管理模式下政府权威体现的分析不但为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建设提供一些帮助,也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在对政府权威有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之后,文章对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将会以及正在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或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影响政府权威的内、外部制约因素。最后探讨当代中国政府如何加强自身的权威建设,树立权威的政府形象。
尹教霞[6](2008)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职能问题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重大理论问题,系统地考察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及其发展变化无疑会极大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也对现实中的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不断实现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全球化背景下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对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学说的真理性应当在实践中检验,实践的过程也是对一种学说的再认识过程。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相适应的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必须正本清源,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正确认识和不断发展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历史地考察国家职能的演进,结合时代背景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进行现实的再思考。其目的在于系统阐述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同时,能够对国家及其职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文的主体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综合分析。国家职能理论是马克思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理论的内容也决定了国家职能的理论基点。从马克思理性国家观到唯物主义国家观的转变过程,也可以看出国家职能理论的形成轨迹。本文从古希腊和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源头上理清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思想渊源,它们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显着特征:强调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在具有强大行政权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独立性;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职能必然回归社会。第二,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历史发展。国家职能理论在一定意义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根据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列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开始了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践行和深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葛兰西强调了现代国家实施意识形态“领导权”职能的重要性,是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重要补充。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职能理论,他们从各自的历史条件出发使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第三,全球化背景下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从历史角度来看,国家职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家职能不管是重心还是内涵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转移。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席卷整个世界,对民族国家权力和职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全球化不但给民族国家的主权带来了深刻的冲击,而且使国家职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侵蚀。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职能发生了显着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内容和特点,需要我们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本文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历史纵向考察和现实横向思考相结合,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具体的研究马克思的国家职能理论,是此文的微小创新点,以求能对现代国家职能的发展有所裨益。
杨国斌[7](2003)在《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职能观》文中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邓小平重新定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多种职能。在国家的对内职能上他认为经济职能是国家各项职能之首 ,政治职能和思想文化职能可以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政治社会化职能 ,而制度创新职能对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有更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的对外职能上他指出必须突出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两大职能 ,反对霸权主义 ,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杨国斌[8](2003)在《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重新定位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创新、思想文化等多种职能,认为经济职能是国家各项职能之首;政治职能和思想文化职能可以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政治社会化职能,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制度创新职能对实现国家的政治稳定有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认为只有将多种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国家的自主性沿着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才能科学地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和创新之间的关系。
二、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创新之处 |
2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理论渊源 |
2.1 近代社会契约论的国家职能思想 |
2.1.1 洛克的国家职能思想 |
2.1.2 卢梭的国家职能思想 |
2.2 德国古代哲学的国家职能思想 |
2.2.1 康德的国家职能思想 |
2.2.2 费希特的国家职能思想 |
2.2.3 黑格尔的国家职能思想 |
2.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国家职能思想 |
2.3.1 配第的国家职能思想 |
2.3.2 亚当·斯密的国家职能思想 |
2.3.3 大卫·李嘉图的国家职能思想 |
2.4 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职能思想 |
2.4.1 圣西门的国家职能思想 |
2.4.2 傅立叶的国家职能思想 |
2.4.3 欧文的国家职能思想 |
2.4.4 德萨米的国家职能思想 |
3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演进历程 |
3.1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探索阶段 |
3.1.1 《莱茵报》时期的论文对普鲁士国家职能的批判 |
3.1.2 克罗茨纳时期对黑格尔国家职能思想的批判 |
3.2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形成阶段 |
3.2.1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形成 |
3.2.2 《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诞生 |
3.3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发展阶段 |
3.3.1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国家职能理论 |
3.3.2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国家职能理论 |
3.3.3 对东方社会国家职能的揭示 |
3.4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完善阶段 |
3.4.1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思想 |
3.4.2 《法兰西内战》中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职能理论 |
3.4.3 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批判 |
3.4.4 对拉萨尔国家职能的批判 |
3.4.5 对国家起源的关注 |
4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
4.1 国家职能的起源 |
4.1.1 政治统治职能的起源 |
4.1.2 社会管理职能的起源 |
4.1.3 对外职能的起源 |
4.2 国家职能的类型 |
4.2.1 政治职能 |
4.2.2 社会管理职能 |
4.2.3 对外职能 |
4.3 国家职能的历史发展 |
4.3.1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家职能 |
4.3.2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职能 |
4.3.3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职能 |
4.4 未来社会国家职能的趋势 |
4.4.1 国家职能的异化 |
4.4.2 国家政治职能消失,社会管理职能上升 |
4.4.3 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管理职能主体 |
5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当代价值 |
5.1 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变化的锐利武器 |
5.1.1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变化 |
5.1.2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审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变化 |
5.2 评析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工具 |
5.2.1 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概观 |
5.2.2 从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评析新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 |
5.3 指导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指南 |
5.3.1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和内容 |
5.3.2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丰富和发展 |
5.3.3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意义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及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哲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2、动态探寻与静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3、理论文献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二、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
(一)政治哲学概念界定 |
(二)邓小平政治哲学产生的背景 |
1、国内背景 |
2、国外背景 |
(三)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
1、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
2、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
三、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邓小平民本思想 |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2、人民群众主体性发挥是革命与建设事业成功的保障 |
(二)邓小平民主思想 |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
2、对社会主义民主要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
3、根据我国国情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 |
(三)邓小平法制思想 |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 |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
(四)邓小平关于国家职能思想 |
1、国家的对内职能 |
2、国家的对外职能 |
(五)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
1、政党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想 |
2、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 |
3、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的进行 |
(六)邓小平廉政思想 |
1、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
2、廉政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 |
3、廉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
四、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对当前改革的启示 |
(一)启示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改革的前提 |
(二)启示二:紧抓反腐倡廉是改革的保障 |
(三)启示三:民主法制建设是改革的内在要求 |
(四)启示四:改革应充分发挥国家职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4.1 重点 |
1.4.2 难点 |
1.4.3 创新点 |
2 总体国家安全观概述 |
2.1 我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沿革 |
2.1.1 长期坚持传统国家安全观 |
2.1.2 传统国家安全观向非传统国家安全观过渡 |
2.1.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 |
2.2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
2.2.1 国民安全是最核心要素 |
2.2.2 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 |
2.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
2.3.1 马克思主义唯物分析法 |
2.3.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2.3.3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
2.4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2.4.1 理论价值 |
2.4.2 实践意义 |
3 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 |
3.1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问题 |
3.1.1 外资并购现状 |
3.1.2 外资并购引发的国家安全问题 |
3.2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
3.2.1 原因 |
3.2.2 原则与理念 |
4 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
4.1 法律制度现状 |
4.1.1 国家安全的直接规制:初步建成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
4.1.2 国家安全的间接保护:初步建立经营者集中审查和外资产业准入制度 |
4.2 问题 |
4.2.1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自身不完善 |
4.2.2 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的区分度不明显 |
4.2.3 外资产业准入制度与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缺少有效的衔接 |
5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 |
5.1 基本思路 |
5.2 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 |
5.2.1 设立国家安全审查识别制度,实现与外资产业准入制度相衔接 |
5.2.2 构建外资跨国并购国家安全立体防御体系 |
5.2.3 实现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与反垄断审查的良性互动 |
6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写作背景 |
(一)社会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学术背景) |
二、写作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家观的基本内涵 |
第一节 国家 |
一、关于“国家”的分析 |
二、国家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国家观 |
一、国家观的概念分析 |
二、国家观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概述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主要观点 |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消亡的主要观点 |
第二节 列宁的国家观 |
一、列宁关于国家本质的论述 |
二、列宁关于“国家与社会管理相统一”的思想 |
三、列宁的国家利益观 |
第三节 近代孙中山的国家观 |
一、孙中山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
二、孙中山国家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影响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萌芽 |
一、毛泽东国家观的形成 |
二、毛泽东国家利益观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形成 |
一、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理论 |
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发展 |
一、江泽民对邓小平国家观的继承和发展 |
二、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国家观 |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特质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的时代特征 |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时代发展 |
二、国家形式 |
三、国家性质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与资本主义国家观的区别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该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发表 |
(5)当代中国政府权威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一、研究中国政府权威的现实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对权威的字典式解读 |
(二) 西方学者的权威理论 |
(三) 马克思主义者的权威理论 |
(四)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权威及政府权威研究的理论进展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四、论文内容提要 |
(一) 政府权威的内涵及生成逻辑 |
(二) 政府权威的属性与类型 |
(三) 当代中国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政府权威体现 |
(四) 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影响因素 |
(五) 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建设路径选择 |
第一章 政府权威相关概念的系统解析 |
一、对政府权威的理解 |
二、政府权威的生成逻辑 |
(一) 政府权威实施:权威主体的视角 |
(二) 政府权威接受:权威客体的视角 |
三、政府权威相关概念的解析 |
(一) 政府权威与政府权力关系解析 |
(二) 政府权威与权威主义比较分析 |
(三) 政府权威与行政民主化 |
(四) 中央政府权威与地方政府权威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属性及类型 |
一、政府权威的属性 |
(一) 政府权威的合法性 |
(二) 政府权威的有效性 |
(三) 政府权威的有限性 |
(四) 政府权威的民主性 |
(五) 政府权威强制性与感召力的统一 |
二、政府权威的类型 |
(一) 按政府权威的层次划分 |
(二) 按政府过程划分 |
第三章 不同政府管理模式下的政府权威 |
一、服务型政府权威表现 |
(一) 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
(二) 服务型政府模式下政府权威的体现 |
二、责任政府的权威体现 |
(一) 责任政府的含义 |
(二) 责任政府模式下政府权威的体现 |
三、法治政府的权威体现 |
(一) 法治政府的含义 |
(二) 法治政府模式下政府权威的体现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影响因素分析 |
一、政府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
(一) 全球化浪潮对政府权威的冲击 |
(二) 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问题 |
(三) 公民参与期待扩大对政府权威的影响 |
(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府权威的冲击 |
二、政府层面因素分析 |
(一) 政府的特殊属性方面 |
(二) 政府系统"超载"引发政府信任危机 |
(三) 政府公信力不足导致政府信任危机 |
(四) 政府权力运行方面的制约因素 |
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权威建设路径选择 |
一、重塑政府权威理念 |
(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绩效观 |
(二) 法治理念——对法律权威的尊重 |
(三)责任理念——政府权威的一个保障 |
(四) 服务理念——政府权威的支撑 |
二、合法合理限制政府权力 |
(一) 政府职能方面的限制 |
(二) 政府组织结构上的限制 |
(三) 政治上的限制 |
(四) 法律制度上的限制 |
三、系统平衡提升政府能力 |
(一) 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政府法理权威 |
(二) 加强政府信用能力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 |
(三) 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树立政府决策权威 |
(四) 强化政府执行能力,树立政府执行权威 |
四、培育政府权威的社会基础 |
(一) 加强公民教育,培养社会民众对政府的忠诚感和归属感 |
(二) 积极回应公民扩大的参与期待 |
(三) 实现政府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6)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综合分析 |
(一)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形成及理论基点 |
(二)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视角 |
(三)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显着特征 |
(四) 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重大影响 |
二、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历史发展 |
(一) 恩格斯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重要贡献 |
(二) 列宁在实践中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
(三) 葛兰西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补充和深化 |
(四) 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
三、全球化背景下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 |
(一) 国家职能的重心和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
(二)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权力和职能的影响 |
(三) 与时俱进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8)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 冯泽源.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2)
- [2]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及当代启示[D]. 刘喆. 郑州大学, 2018(12)
- [3]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D]. 蒋丽.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观[D]. 浦永.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5)
- [5]当代中国政府权威论[D]. 崔雪峰. 吉林大学, 2010(09)
- [6]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发展研究[D]. 尹教霞.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7]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职能观[J]. 杨国斌.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03)
- [8]论邓小平的国家职能观[J]. 杨国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