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WIN98版使用体会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叶秋洁[1](2021)在《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及实施,以教育部实施的“一标多本”方针为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科书已审核通过,并进入部分省区使用。依据新课标,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比较法对四版新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从框架结构、案例编写、活动设计、图像设计方面分析四版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对比各自特色及不足,意在为教科书优化、使用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四版教科书编写存在以下特点:第一,都体现新课标理念,呈现不同编写体例,对新课标内容和顺序进行优化、调整,教科书知识宽而浅,学科逻辑较合理,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路径,完善地球科学知识,突出地理实践力素养。第二,案例选择具有时代性,注重案例的导入功能,但部分案例功能缺乏挖掘。第三,活动数量多,类型多样,活动设计新颖,直接指向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第四,图像类型丰富多样,图像与课文系统、作业系统有机结合,图像时代感强,但地图、示意图、漫画的数量偏少,地理景观图占比大,部分教科书图像质量偏低、图像内容不严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四版教科书各具特色。在框架结构方面,人教版章节数量较多,每章内容容量较小,章节顺序基本与新课标主题顺序一致,在章末设置“本章要点”和“问题研究”栏目,颇具特色;湘教版在节内引入“对话”栏目,独具匠心;中图版采取双系列(课文系列+探究系列)编写方式,突出探究性,设计新颖;鲁教版从圈层结构角度出发编排地理要素内容,在章末设计“单元活动”,侧重地理技能培养。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内容,鲁教版将此部分内容放在“单元活动”中呈现,人教版和中图版集中编排在一节内容中,湘教版则分散编排。在课文内容编排思路上看,人教版、中图版和鲁教版按照“行星地球—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灾害”顺序编排课程内容,由远及近、层次清晰,湘教版则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编排在对应的自然地理要素中,在“自然地理要素”编排上,人教版以“大气—水—地貌—植被—土壤”的逻辑编排,每一要素都以前一要素为基础,遵循地理要素的演化规律,该编排逻辑较其他三版更优。在案例编写方面,人教版专门设计“案例”栏目,且部分案例能作为正文主干;湘教版使用大量案例,注重设计活动式案例,探究性较强;中图版设计“案例研究”专题,案例素材充足,但部分案例功能缺乏挖掘;鲁教版案例数量较少,素材简单,案例功能缺乏挖掘。在学生活动设计方面,人教版活动提供充足的素材,活动开放性较强,且设置“问题研究”活动专题;湘教版活动设计注重“递进性”,活动整体布局,促进地理素养螺旋式提升;中图版活动设计侧重“系列性”,“课题”贯穿整章内容,活动跨越的时间尺度长;鲁教版注重设计“单元活动”,侧重地理技能的培养,该板块重视“低起点”,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但其操作表达类活动占比大,难度较高,与学生认知逻辑不符。在图像设计方面,人教版引入思路导图,图幅较大,易于阅读,但部分图像有失严谨性,湘教版和中图版均引入概念图,湘教版图像设计较精美,中图版图像数量多,图幅较大,在地图中标注比例尺,鲁教版图像图幅偏小,图像色彩设计欠佳,清晰度有待加强。总体来看,人教版框架结构最优,人教版和湘教版案例设计、活动设计优于中图版和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图像设计优于人教版和鲁教版。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教科书编写、教学提供几点建议,在教科书编写方面:合理划分章节容量、优化案例编写方式、平衡图像类型比例及加强图像设计;在教学方面:把握好必修一与选择性必修一的关系、处理好活动栏目的主次关系、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培育地理实践力。
吴童[2](2021)在《“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角函数概念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教学重难点,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类型,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作为三角函数知识体系的核心,是继续学习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式、具体函数型的图象、性质的重要基础。而高中阶段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困难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学生不理解为何这样定义三角函数,不理解这一定义与初中已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不理解学习这个定义以后有何用处等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困难,必须透彻分析教材与教法,重新审视以往的三角函数课堂教学。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1.三角函数概念的认识与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国内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的新一批高中数学教材以及部分人教版旧教材中的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内容,厘清教材中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介绍思路和描述细节并对其进行评述讨论,并且分析参考了少数国外三角学教材中的内容,总结出了一些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的整体思路,规范这一概念的教学流程,以供其他参考者在教学或研究中直接使用。2.教学设计及实验研究。在对大量教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中发现的三角函数教学中的所存在的问题,以概念域理论为基础,形成一份新的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并在实际课堂中进行实施。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授课的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学生通过这一设计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后对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以说明这一新设计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另外,通过与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作为课堂实施者的教师对三角函数新授课的一些看法。通过上述研究,总结得出以下几条任意角三角函数授课建议:(1)课堂教学未必要按照教材中的编排和内容进行;(2)从实际情境引入教学,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3)建议不要从锐角三角函数引入,待学完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后再提出与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关系;(4)尽可能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对三角函数线的介绍,通过几何直观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5)借助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的使用,便于进行动态演示,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宋佳[3](2021)在《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教科书是国家教育发展质量与水平的直观反映,是教授课程、传播知识、承载教学理念的重要文本。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既受传统文化熏陶又有国际视野,其基础教育成果显着,香港学生自1995年以来参加TIMSS与PISA测试成绩优异。因此研究大陆与香港数学教科书的异同,通过交流与碰撞,对两地数学教科书的编写、数学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作用。本研究以两地课程指导文件为基准,以两地现行高中数学教科书——大陆人教版《数学A版(2019)》与香港牛津版《New Century Mathematics(Second Press)2014》为研究对象。在集合与逻辑、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四领域中,分别从内容分布、广度与深度、呈现方式及数学文化等五维度进行比较研究。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首先统计了两版教科书在章、节和页数的内容分布情况,两版教科书的知识点数量及其呈现方式,用模型方法分别计算出内容广度与深度,再选取重点知识进行个案分析。其次,从教科书整体、章和节三层次对二者的编写体例与栏目设置进行比较。再次,从内容分布、主题分类、栏目设置、运用形式及表达方式等六个维度比较两版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最后,利用SPSS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内容分布:两版教科书的内容分布趋势均可用“大杂居,小聚居”来形容,即四个领域交叉分布于每本书,但在一本书中属于同一领域的章节是顺次编排的。2.人教版整体内容的相对广度与相对深度均大于牛津版,即人教版“广而深”,牛津版“窄而浅”。3.呈现方式:人教版注重例题分析功能、问题链驱动教学、强调数学核心素养、倡导探索课外信息技术软件、通过思维导图训练梳理能力。牛津版强调例题示范功能、善用反例教学、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利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通过表格整理渗透对比思维与归纳能力。4.数学文化:数学文化总量,牛津版远多于人教版。两版数学文化在主题分类与栏目设置的分布趋势类似。人教版对数学文化的整体运用水平高于牛津版。两版对数学文化的表达形式相似,均以文字表述为主。两版教科书各具鲜明的编写特色。人教版: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2.注重数学史的融入。3.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与建模能力。牛津版:1.分册可拆卸,便于弹性使用教科书。2.兼顾差异性,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3.培养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终身学习意识。4.重视应用,渗透STEM教育思想。5.重视反例及归纳思想在教学中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对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提出如下建议:1.优化教科书的自学便利性,渗透终身学习理念。2.加强教科书的系统设计,注重学段衔接。3.弹性设置课程,灵活使用教科书。4.突出栏目设置的多样化与针对性,兼顾学生差异。5.提高数学教科书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6.加强国民教育,开拓国际视野。
马诗蕙[4](2020)在《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选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部编本与苏教版的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古诗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体裁,它的篇目编选在各版语文教材编选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部编本教材中入选的古诗词篇目为着眼点,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将它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它们在编写理念、编选内容、助读系统等方面的异同,致力于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对教师素养提出新要求,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更具有针对性、更贴合新教材和时代发展的高效化教学。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语。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分析部编本编写理念的变化,首先以课程标准为着眼点,分析两版教材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异同点,凸显部编本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越性。继而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强调建立这个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通过古诗词文本具体分析“立德树人”思想在教材和教学实践中的体现。最后强调部编本所体现的“语文核心素养”知识架构,体现了从“语文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变化。总之,部编本教材在编写理念上有层次的深入和内容的创新。第二章主要分析部编本编选内容的变化,从编选方式、编选篇目、编选主题三方进行比较,具体通过表格来呈现两版教科书编选内容的差异。与苏教版教材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编选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并采用了全新的“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编选模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区分了课内外古诗词教授模式的不同。在篇目上增加主题类型和冷门作者作品,各主题分布均匀,各学段篇目安排合理,遵循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第三章主要分析部编本助读系统的变化,从预习相关、讲授相关、课外相关三方进行比较,主要通过教材助读系统的差异,体现部编本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育人价值取向。部编本的助读系统语言简洁,目标清晰,体现了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相结合的理念。同时,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课外练习的设置上,更关注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部编本助读系统与其灵活的编选理念,丰富的编选内容交相呼应,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四章立足实践,分别从学生、教材、教师三方面分析问题,并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出部编本教材对于教师素养的新要求。结合本文前三章中论述的内容可知,新教材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把握人文主义和语文素养的双线结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求教师具备配合教材阅读体系,因地制宜,关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能力。最后,基于部编本强大的助读系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回归教材,合理利用教材的助读系统进行教学,创造出更为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
熊茜[5](2020)在《基于新课标高一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鲁科版为例》文中提出教材是学校教育的象征,是承载权威知识、反映学科内容、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纲一本”的课程理念变为“一标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始涌现。2017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2017版新课标为指导,新的不同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也随之出版。目前教师大多只使用单一版本教材,对高中化学的教学可能会出现盲点和存在局限性。若能对高中化学各版本教材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则可为广大一线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新课标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019年出版的高一化学教材(人教版和鲁科版)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梳理国内外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比较研究两版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3)比较研究两版本教材的呈现方式;(4)以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为例,对两版本教材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5)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对广大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教材使用参考建议。对上述两种教材的综合比较研究后认为:两版本教材都贯彻了新课标的指导要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1)就知识结构体系而言,两版本教材都对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叙述最多;鲁科版对于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知识涉及较少;两版本教材主题2、3和4的核心内容整体编排大致相同,但“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的设计思路不同,人教版“先总后分”将物质划分的更细致;而鲁科版则“先方法后运用”,更重视方法的学习和掌握。(2)就呈现方式而言,两版本教材的栏目和图片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材编写要求。综合来看,人教版的习题和助读系统更符合新课标的设计原则。(3)从主题3为例的比较研究来看,两版本教材都适当选用了具有各具特色的素材,与整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但两版本对化学概念的表述需要互相借鉴进行进一步优化;在实验篇方面,人教版侧重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而鲁科版更重视方法的指导。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在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应多参考各种版本教材,注重化学知识的融合,明确各栏目的意义以便灵活使用栏目,揭示图片蕴含的隐藏知识,密切关注教材的配套习题。
唐文斐[6](2020)在《新课标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称为新课标),作为最新版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它适应了当下时代的发展和需求,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给予了高中音乐教学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因此,以新课标为研究背景,调查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就显得十分必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称为西北师大附中)是区域高中教学的一个缩影,它以质量为本、主动求变、不断创新,培养出省内高考文、理科状元。对于以文化课招生为主的甘肃省省级重点高中,西北师大附中的音乐教学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笔者在西北师大附中教育实习期间,对新课标下音乐教学情况进行细致调研,通过对学校音乐教学情况的观察与课堂教学实践,发现西北师大附中在新课标运用上既有长足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笔者就其长足和不足之处分别给予发展建议和改善措施,以期待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更好地发展。本文共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新课标概述。论述新课标的概念以及新课标的变化,从新课标的本体解析高中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问题。第二章: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从音乐教学基本情况、学生调查问卷、音乐教师访谈三方面展开论述,研究分析西北师大附中目前音乐教学的现状。第三章:新课标下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的优势。根据现状调查结果论述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的优势,并从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教师自身的努力展开分析。第四章:新课标下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建议。论述西北师大附中新课标实施中的长足和不足,并对音乐教学给出发展建议和改善措施。
倪小静[7](2020)在《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两版本为例》文中提出党中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十八大和十九大两次会议上都提出要普及高中教育。而教育是“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高考评价体系中,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立德树人设计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人教版A版教材相继出版,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与之相关教材的研究比比皆是,而教师教学用书作为与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一起编辑、审定和出版使用,对它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在仅有的比较研究中,研究的学科大多以语文和历史等社会性学科为主;在版本比较上,大多是横向维度的比较,多以美版与人教版或人教版与苏教版、沪教版和鲁教版为研究对象;在比较维度上,没有形成统一量化的评价标准,几乎都是泛泛的比较。基于此,本研究以人教版A版教师教学用书两版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教师教学用书的评价标准,量化后对两版本进行文本分析。本研究以人教版A版教师教学用书2019版(以下简称“19版”)和2007版(以下简称“07版”)为研究对象,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分别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2003版)》)。结合《课标(2017版)》和全面深化改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定以下研究内容:(1)构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评价标准;(2)依据评价标准,比较两版本在基本功能、指导功能、评价功能、辅助功能和表征功能上的异同。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已有相关教师教学用书文献的研究维度,对其进行分类;由评价标准制定的需要,采用问卷法对2019年参加“国培计划”的69名骨干教师先后两次进行调查。第一次是为了解骨干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的需求,为教师教学用书评价标准的构建提供依据;随后,将初步确定的评价标准,对人教版A版教材编者和专家进行访谈,给出修改意见;第二次,是对已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问卷调查,量化后形成最终评价标准;最后,依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对两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基于以上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本功能上看,在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上,两版本差异不明显;19版教师教学用书在“总体设计”中,增加了“本章编写思考”,主要是对本章地位和学习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在学情分析上,19版教师教学用书对学生已有认知和可能产生的障碍分析地更为具体;(2)从指导功能上看,两版本在“课时建议”和“实用性”上差异不显着,但在“教学指导”、“数学文化”等方面19版更为突出;(3)从辅助功能上来看,19版教师教学用书增加了“评价建议”一栏,并且从“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但对于教师成长反思,两版本教师教学用书都没有细致呈现;(4)从辅助功能上看,19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将“教学设计案例”和“习题解答”作为单独板块,增加了“单元教学设计”;并对“相关配套资源”进行说明;而07版中“教学设计”和“习题解答”都是在每节课程之后,便于教师查看,但较为零散;(5)从表征功能上看,19版教师教学用书使用蓝白相间的图文结合,较为生动,而07版是灰黑相间,较为朴素;19版栏目设置更为丰富,内容编排更符合学生认知。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教师教学用书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考虑学生认知基础;丰富栏目形式,及时更新现有内容;增加多种评价方式,关注教与学评价;合理版面设计,增加电子资源和提出多种教师专业发展建议,全面提升教师素养的建议。
徐霭昕[8](2020)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实施策略》文中指出《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题研究成果中都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将一个概念集成到该主题的教学中。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立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内容含义: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想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同时这几个方面也是设计阅读课目标的指导。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和课程指导,而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就是散文,就中国文化传统来说,诗、文是中国古代用来实现教化的两种形式,诗以言志,文以传言。受其影响,散文教育具有其必要性。而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研究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推进散文教学的前提,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散文的学习认知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探索研究,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实现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终极目标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散文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策略,为高中散文阅读教学提供建议。本文基于在人教版教材的使用中,散文教学已经按照核心素养培养进行语文教学指导和实施,针对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调查,对大理市某中学中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和听课跟踪,经过整理,发现散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三个不足之处:散文教学目标模式化、散文教学目标设计深度不足和确立教学目标时把语文课变成语法知识课。因此针对以上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策略,教学目标设计要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为核心、以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要求为框架和以散文选文为基础,在教学目标实施策略中,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实施策略提出的依据是:一是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指引,二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三是语文教学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然后提出教学目标实施策略有四个:一是构建实践环境,二是加强学生自主思考的氛围,三是灵活布置课后作业,四是使用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
邹明迪[9](2020)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文中认为数学文化在教育界热度高涨的原因在于其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在初等数学教育中,关于数学文化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以教材、课堂教学等为载体,教学过程的进行又主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新加坡作为发达国家,其国力发展与国民文化教育分不开,其数学教育在国际测试中连续位居前列,故受到国际广泛关注,并且与中国都地处东亚,均受东亚文化熏陶,文化历史相似。鉴于此,本论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新加坡教育出版社三版不同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借鉴他人研究框架来研究三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分布的异同点,同时还从数学美侧面对案例中数学原理内容所体现的数学美表现形式做出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整体上,三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占比多数在习题栏目,占比均超过60%,而其他栏目中数学文化的占比较少。在非正文和引入栏目占比总和中,人教版(30.29%)和浙教版(27.42%)均高于新加坡DM版(14.10%),而在例题和习题栏目占比总和中,新加坡DM版(85.89%)高于国内人教版(69.71%)和浙教版(72.59%)。总的来说,在栏目分布上,三版教材的数学文化内容都不均匀。(2)数学文化的数量最多的是新加坡DM版(1779处),其次是浙教版(518处)和人教版(449处)。在三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数量都是最多的,接着依次是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史、数学与人文艺术,三版教材都不够注重人文艺术的内容。(3)在课程内容分类中,国内两版教材之间在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的占比接近,新加坡DM版在数与代数(57.28%)、统计与概率(28.61%)这两部分占比均高于人教版(57.28%和22.27%)、浙教版(54.83%和23.98%),相反地,在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部分却比国内两版都低。(4)三版教材中数学史的运用方式集中在附加式和顺应式,复制式次之,点缀式最少。从整体上看,三版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的四个运用方式占比不均衡,均以附加式为主,均高于51%,也体现教材中数学史与数学知识之间大部分是分离的,附加的方式还会导致部分数学史的作用被弱化,容易被遗忘使用。其他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中,三版教材可分离型部分的占比均高于49.89%,反映了教材中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结合度较低。(5)三个版本教材关于三个案例的数学原理内容中包含的简洁美和统一美的内容最多,人教版(64处)、浙教版(49处)、新加坡DM版(63处),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容相比较少,人教版(均是9处)、浙教版(8处和6处)、新加坡DM版(均是7处)。且三个案例中的数学原理内容多数集中在定义、性质、定理中,对于公理、公式、法则上的分布很少。基于文章的结论,给出以下建议:首先,在编写教材时三个版本的教材需综合优缺点,尽可能均衡数学文化在划分栏目中的分布。其次在三版教材中“数学与现实生活”数量突出的情形下,建议三版教材都需要适当增设“数学史”、“数学与人文艺术”、“数学与科学技术”三类的相关内容,来均衡分布水平。然后三版教材要弱化以“附加式”为主的情形,增强“顺应式”、“复制式”、“点缀式”三种数学史的运用方式,均衡“数学史”内容的运用水平;对于其他数学文化内容的运用方式,在侧重将数学文化与教材有机融合的同时,可适当地增设外在型的文化内容。最后由于三版教材数学原理呈现出简洁美和统一美的内容居多,而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容相对较少,建议三版教材结合各案例数学知识,适当进行调整,均衡四种数学美表现形式的数量。同时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强化学生对对称美和奇异美的认识,四者齐头并进。综上,希望能得到广大数学教材编辑者的重视。
李惟肖[10](2020)在《大陆和台湾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康轩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沟通教材的编者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在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本论文以最新出版的大陆部编版和台湾地区康轩版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两版的编写理念、框架结构、整体内容以及教学参考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各自呈现出的特点,取其精华,并结合对部编版使用情况的调查,提出对部编版的编写和使用建议。本论文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阐明研究缘起及研究的意义、对象、现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概述。此部分主要对两版用书的概念进行界定,明晰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定位以及与其他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两版用书进行了简要的说明介绍,梳理出两版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渊源。第三部分:两版编写理念的比较。编写人员是编制教师教学用书的主体,编者的教学理念会直接渗透到教学用书的内容中,因此,该部分首先从编写队伍入手,然后着重对两版的编写理念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部分:两版体例结构的比较。此部分分别对两版的版面设计、全书结构、单元结构以及单课结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两版在其结构以及设计上的不同特点,从而进一步明确了两个版本各自的构成与功能,为接下来内容的梳理比较打下了基础。第五部分:两版编写内容的比较。此部分对两版的整体内容以及教学参考内容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甄选其共有篇目《曹冲称象》进行对比,总结出两版在内容上各自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其中两版整体内容的分析是以对课程标准的呈现方式来展开比较,而教学参考内容的编写特点则着重于比较和评析四部分教学内容: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第六部分:编写启示与使用建议。基于对两版的比较研究,取康轩版编制方式及内容特色之精华,并根据对部编版教学用书使用情况的实际调查,对部编版编写及使用提出建议。其中两版比较后的编写启示:在编制方式上尝试“二合一”、图文并茂及“纸质+数字化”的编排特色,在编写内容上希望进一步增强与课标的关联度、拓宽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提高学理化内容及完善多元评价工具等。对部编版进行调查后的编写启示:一是不断丰富和完善各板块内容;二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部编版的使用建议:一是客观认识,避免过分依赖;二是仔细研究编制特点,真正落实教学内容;三是批判性、创造性地使用。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WIN98版使用体会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材WIN98版使用体会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落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需要 |
2.推进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
3.基于实际教学的迫切需要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1.地理教学论 |
2.比较研究理论 |
3.“教育即生活”理论 |
(五)研究内容与方案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案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二、四版地理教科书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
(一)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
1.章级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
2.节级框架结构比较分析 |
(二)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
1.章级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
2.节级栏目编排比较分析 |
三、四版教科书案例设计比较分析 |
(一)案例数量分析 |
(二)案例篇幅分析 |
(三)案例编写分析 |
(四)案例功能挖掘分析 |
(五)案例的探究度分析 |
四、四版教科书活动设计比较分析 |
(一)活动数量与类型比较分析 |
1.活动数量比较分析 |
2.活动类型比较分析 |
(二)活动设计方式比较分析 |
1.活动材料丰富程度比较分析 |
2.活动设计特色比较分析 |
(三)活动设计指向的核心素养分析 |
五、四版教科书图像设计比较分析 |
(一)四版教科书图像数量与类型分析 |
1.图像数量分析 |
2.图像类型分析 |
(二)图像呈现方式分析 |
1.图像组合情况分析 |
2.图文结合情况分析 |
(三)图像表现力分析 |
1.图像名称及注记分析 |
2.图像负载信息密度分析 |
3.图像色彩及清晰度分析 |
4.图幅大小分析 |
(四)图像优缺点分析 |
1.图像优点 |
2.图像缺点 |
六、四版教科书比较结果与建议 |
(一)四版教科书比较结果 |
(二)建议 |
1.教科书编写建议 |
2.教学建议 |
七、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1.研究不足 |
2.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四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科书编写体例一览表 |
附录二:四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科书章节内容一览表 |
附录三:四版教科四版教科书使用的案例一览表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2)“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三角学知识的简史与用途 |
1.1.2 课标中对三角函数概念的要求 |
1.1.3 教材内容编排 |
1.1.4 课堂教学现状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任意角三角函数教学研究的整体情况 |
2.2 三角函数教材的分析比较研究 |
2.3 三角函数定义的讨论 |
2.4 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的理论诠释 |
2.5 三角函数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3章 各版本教材比较 |
3.1 国内教材 |
3.1.1 人教版(1983.甲) |
3.1.2 人教版(1995) |
3.1.3 人教版(2007.B) |
3.1.4 人教版(2019.A) |
3.1.5 北师大版(2019) |
3.1.6 苏教版(2019) |
3.1.7 沪教版(2020) |
3.2 国外教材 |
3.2.1 《平面三角》(法.1965 译) |
3.2.2 《统一的现代数学》(美.1997 译) |
3.3 教材分析总结 |
第4章 概念域视角下的教学设计 |
4.1 概念域理论 |
4.2 教学设计 |
第5章 调查研究设计 |
5.1 前期准备工作 |
5.1.1 调查问卷 |
5.1.2 教学设计 |
5.2 实施与调查 |
5.3 后续访谈 |
5.3.1 学生访谈 |
5.3.2 教师访谈 |
第6章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6.1 问卷数据结果 |
6.1.1 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问卷数据 |
6.1.2 中期正式调查的问卷数据 |
6.1.3 两次数据的比较 |
6.2 访谈信息结果 |
6.2.1 学生访谈 |
6.2.2 教师访谈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教材内容方面 |
7.1.2 课堂教学方面 |
7.1.3 相关建议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教学设计中的实施过程 |
附录 Ⅱ:调查问卷 |
致谢 |
(3)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
1.4.2 数学教科书研究 |
1.4.3 香港数学教育研究 |
1.4.4 数学文化研究现状 |
1.4.5 评述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1.1 人教A版教科书概况 |
2.1.2 牛津版教科书概况 |
2.2 研究模型 |
2.2.1 内容广度模型 |
2.2.2 内容深度模型 |
2.2.3 数学文化研究维度 |
第3章 大陆课程标准与香港课程指引比较 |
3.1 数学课程作用的比较 |
3.2 大陆课程目标与香港课程宗旨比较 |
3.3 课程框架比较 |
3.4 知识点呈现顺序比较 |
第4章 两版教科书内容分布比较研究 |
4.1 “集合与逻辑”内容分布比较 |
4.1.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1.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1.3 比较结果分析 |
4.2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分布比较 |
4.2.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2.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2.3 比较结果分析 |
4.3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分布比较 |
4.3.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3.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3.3 比较结果分析 |
4.4 “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分布比较 |
4.4.1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4.2 牛津版高中数学教科书 |
4.4.3 比较结果分析 |
4.5 两地教科书内容分布总体比较 |
第5章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研究 |
5.1 “集合与逻辑”领域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
5.1.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
5.1.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
5.2 “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
5.2.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 |
5.2.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
5.3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
5.3.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 |
5.3.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
5.4 “统计与概率”内容广度与深度比较 |
5.4.1 两版教科书内容广度与深度 |
5.4.2 两版教科书内容深度案例分析 |
5.5 两版教科书整体广度与深度比较 |
5.5.1 整体内容广度比较 |
5.5.2 整体内容深度比较 |
第6章 两版教科书呈现方式比较研究 |
6.1 人教版教科书编排体例与栏目设置 |
6.1.1 整体编排体例 |
6.1.2 章的编排体例 |
6.1.3 节编排体例 |
6.2 牛津版教科书编排体例与栏目设置 |
6.2.1 整体编排体例 |
6.2.2 章编排体例 |
6.2.3 节编排体例 |
第7章 两版教科书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7.1 数学文化内容分布比较 |
7.2 数学文化主题比较 |
7.2.1 数学史主题分类 |
7.2.2 其他数学文化主题分类 |
7.3 数学文化的栏目分布 |
7.4 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比较 |
7.4.1 数学史运用方式 |
7.4.2 其他数学文化运用方式 |
7.5 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比较 |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
8.1 结论 |
8.1.1 内容分布 |
8.1.2 内容广度与深度 |
8.1.3 编写体例与栏目设置 |
8.1.4 数学文化 |
8.1.5 两版教科书编写特色 |
8.2 建议 |
8.2.1 优化教科书的自学便利性,渗透终身学习理念 |
8.2.2 加强教科书的系统设计,注重学段衔接 |
8.2.3 弹性设置课程,灵活使用教科书 |
8.2.4 突出栏目设置的多样化与针对性,兼顾学生差异 |
8.2.5 注重数学教科书的社会价值与人文价值 |
8.2.6 加强国民教育,开拓国际视野 |
8.3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4)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选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部编本与苏教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价值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写理念的变化 |
第一节 立足不同课标的理念和目标 |
一、两版教材在课程理念上的异同 |
二、两版教材在课程目标上的异同 |
第二节 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
一、根本目标的提出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教材中的贯彻 |
第三节 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架构 |
一、从“语文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 |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选内容的变化 |
第一节 编选方式:多样化呈现 |
一、推行“课外古诗词诵读” |
二、正篇课文的总编和混编 |
第二节 编选篇目:大幅度增加 |
一、绝对数量的增加 |
二、相对占比的增加 |
第三节 编写主题:多元化分布 |
一、跨度更大 |
二、主题丰富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助读系统编制的变化 |
第一节 预习指向的助读内容 |
一、两版教材目录比较 |
二、两版教材单元导语比较 |
三、两版课文导读比较 |
第二节 授课指向的助读内容 |
一、两版注释比较 |
二、两版插图比较 |
第三节 练习指向的助读内容 |
一、两版课后练习比较 |
二、部编本增加课后知识补白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基于学生的不足和解决方法 |
一、七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主要不足和解决方法 |
二、八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主要不足和解决方法 |
三、九年级学生古诗词学习的主要不足和解决方法 |
第二节 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基于教材与教师的不足和解决方法 |
一、基于教材的不足和解决方法 |
二、基于教师的不足和解决方法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两版课外古诗词统计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致谢 |
(5)基于新课标高一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鲁科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化学教材比较的研究现状 |
1.3.1 中外中学化学教材的比较现状 |
1.3.2 国内中学化学教材的比较现状 |
1.3.3 中学化学教材版本的比较研究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新课标的理论指导 |
1.4.2 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2 教材知识结构体系的比较研究 |
2.1 主题知识结构与编排的比较研究 |
2.1.1 主题1 的知识结构与编排比较 |
2.1.2 主题2 的知识结构与编排比较 |
2.1.3 主题3 的知识结构与编排比较 |
2.1.4 主题4 的知识结构与编排比较 |
2.1.5 主题5 的知识结构与编排比较 |
2.2 章节知识结构与编排的比较研究 |
2.2.1 章节比较 |
2.2.2 章节思路比较 |
2.2.3 章节的核心素养 |
3 教材呈现方式的比较研究 |
3.1 栏目的比较 |
3.1.1 栏目类型及频数的比较 |
3.1.2 栏目类型的具体比较 |
3.1.3 新课标与两版本教材的栏目设计 |
3.2 图片的比较 |
3.2.1 图片数目的比较 |
3.2.2 图片类型的比较 |
3.2.3 新课标与两版本教材的图片设计 |
3.3 助读系统的比较 |
3.3.1 前言的比较 |
3.3.2 提示的比较 |
3.3.3 注解的比较 |
3.3.4 附录的比较 |
3.3.5 新课标与两版本教材的助读系统设计 |
3.4 教材习题的比较 |
3.4.1 教材习题数目的比较 |
3.4.2 教材习题所占篇幅的比较 |
3.4.3 教材习题类型的比较 |
3.4.4 新课标与两版本教材的习题设计 |
4 具体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为例.. |
4.1 主题3化学概念的比较 |
4.1.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化学概念比较 |
4.1.2 “化学键”的化学概念比较 |
4.1.3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的化学概念比较 |
4.1.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化学概念比较 |
4.2 主题3的呈现方式比较 |
4.2.1 主题3 核心内容的呈现方式比较 |
4.2.2 主题3 与教材整体的呈现方式比较 |
4.3 主题3核心内容的情境素材比较 |
4.4 主题3实验的比较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研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新课标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新课标概述 |
第一节 新课标的概念 |
第二节 新课标的变化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化 |
二、课程目标的变化 |
三、内容标准的变化 |
四、实施建议的变化 |
第二章 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音乐教学基本情况 |
一、师资力量与教学成绩情况 |
二、教学设备与教材使用情况 |
三、音乐课程学时与学分情况 |
四、音乐教学活动情况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
一、学生问卷的设计(见附录一) |
二、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 |
一、教师访谈的设计(见附录二) |
二、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
第四节 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
一、学校方面 |
二、音乐教师方面 |
三、学生方面 |
第三章 新课标下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优势 |
第一节 学校重视音乐教育 |
一、音乐教学设施齐全 |
二、音乐教学模块新颖 |
三、艺术社团建设优秀 |
四、音乐教学活动丰富 |
第二节 音乐教师自身努力 |
一、音乐教学模式独特 |
二、音乐教学评价多样 |
三、音乐教材调整合理 |
四、教师教学水平精湛 |
第四章 新课标下西北师大附中音乐教学建议 |
第一节 发展建议 |
一、重视音乐教学设施使用 |
二、加强音乐模块灵活教学 |
三、促进艺术社团稳步发展 |
四、优化课外艺术活动种类 |
第二节 改善建议 |
一、不足之处 |
二、改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两版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 综述总结及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理论框架 |
3.4 研究过程 |
4 教师教学用书评价标准构建的前期准备 |
4.1 一线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指导需求的问卷调查 |
4.1.1 教师教学用书对教师帮助最大的板块 |
4.1.2 教师的具体使用情况 |
4.1.3 教师对核心素养和19 版变动的了解 |
4.2 对人教版A版编者和特级教师的访谈 |
4.2.1 人教版A版编者的访谈结果 |
4.2.2 专家的访谈结果 |
4.2.3 访谈小结 |
5 教师教学用书评价标准的构建 |
5.1 教师教学用书评价标准的初构 |
5.1.1 基本功能 |
5.1.2 指导功能 |
5.1.3 评价功能 |
5.1.4 辅助功能 |
5.1.5 表征功能 |
5.2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评价标准的数据分析 |
5.2.1 基本功能的数据分析 |
5.2.2 指导功能的数据分析 |
5.2.3 评价功能的数据分析 |
5.2.4 辅助功能的数据分析 |
5.2.5 表征功能的数据分析 |
5.2.6 评价标准的最终修订 |
6 教师教学用书的比较研究 |
6.1 两版本基本功能的比较 |
6.2 两版本指导功能的比较 |
6.3 两版本评价功能的比较 |
6.4 两版本辅助功能的比较 |
6.5 两版本表征功能的比较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基本功能的结论 |
7.1.2 指导功能的结论 |
7.1.3 评价功能的结论 |
7.1.4 辅助功能的结论 |
7.1.5 表征功能的结论 |
7.2 建议 |
7.2.1 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考虑学生认知基础 |
7.2.2 丰富栏目设置,及时更新现有内容 |
7.2.3 增加多种评价方式,关注教与学评价 |
7.2.4 合理版面设计,增加电子资源 |
7.2.5 提出多种教师专业发展建议,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含致谢) |
(8)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研究目的 |
(二)本课题的研究综述 |
1.新课改下的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与培养现状研究 |
2.新课改下的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
3.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1.散文的概念 |
2.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
3.教学目标的概念 |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六)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
1.基本观点 |
2.创新之处 |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内涵 |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 |
1.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结果 |
2.我国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 |
(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
1.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 |
2.语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
3.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培养的形态是品格和能力 |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散文选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关系 |
(一)高中人教版散文选文 |
1.古代散文选文统计 |
2.古代散文选文编排 |
(二)人教版高中现当代散文选文 |
1.现当代散文选文统计 |
2.现当代散文选文编排 |
(三)散文选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
1.散文选文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导向 |
2.散文选文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 |
四、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现状 |
1.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 |
2.关于课堂上的散文教学目标设计及效果 |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教学目标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
1.散文教学目标模式化 |
2.散文教学目标设计深度不足 |
3.确立教学目标时把课堂变成语法知识课 |
五、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 |
(一)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 |
1.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 |
(二)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实施 |
1.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实施的依据 |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实施策略 |
参考文献 |
1.硕博论文类 |
2.期刊类 |
3.专着类 |
致谢 |
(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国际测试中新加坡数学教育优势明显 |
1.1.2 国际教材比较的重要性 |
1.1.3 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重视 |
1.1.4 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 |
1.1.5 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现状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3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外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
2.2.2 国内数学文化研究的现状 |
2.2.3 数学美的相关研究 |
2.3 数学教材比较的相关研究 |
2.3.1 中新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2.3.2 国内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
2.3.3 国内外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
2.4 章末小结 |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 |
3.1 研究的对象选取 |
3.1.1 教材总体结构 |
3.1.2 教材章节内容结构 |
3.1.3 小结 |
3.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3.2.1 主观意义文化理论 |
3.2.2 教科书评价理论 |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4 文本分析的理论框架 |
3.4.1 显性数学文化内容比较框架 |
3.4.2 数学文化内容其他侧面比较框架 |
第4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分析 |
4.1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栏目的分布和统计 |
4.2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内容的分布和统计 |
4.2.1 数学史 |
4.2.2 数学与现实生活 |
4.2.3 数学与人文艺术 |
4.2.4 数学与科学技术 |
4.3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课程内容的分布和统计 |
4.4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年级中的分布 |
4.5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 |
4.5.1 数学史的运用水平 |
4.5.2 其他数学文化内容的运用水平 |
4.6 章末小结 |
第5章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其他侧面的案例比较 |
5.1 案例的选取 |
5.1.1 案例1:数与代数——二次函数 |
5.1.2 案例2:图形与几何——圆 |
5.1.3 案例3:统计与概率——数据的分析和概率初步 |
5.2 三版教材中的数学美 |
5.2.1 二次函数案例 |
5.2.2 圆案例 |
5.2.3 数据的分析和概率初步案例 |
5.3 章末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比较分析结论 |
6.1.2 教材中数学文化其他侧面的案例比较分析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反思 |
6.3.1 创新点 |
6.3.2 不足 |
6.3.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大陆和台湾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康轩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师教学用书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
(三)康轩版国民小学国语教师手册 |
二、定位与功能 |
(一)教学用书与其他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
(二)教师教学用书的功能定位 |
三、部编版教师教学用书简介 |
(一)部编版之前的教师教学用书 |
(二)部编版教师教学用书 |
四、康轩版教师手册简介 |
(一)康轩版教师专用课本 |
(二)康轩版教师手册 |
第二章 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编写理念 |
一、编写队伍 |
(一)部编版:以教研员为主,部分为教科书编写人员 |
(二)康轩版:以一线教师为主,全部为教科书编写人员 |
二、编写理念 |
(一)部编版:预留教学空间,强调实践性 |
(二)康轩版:教学资源丰富,突出统整性 |
第三章 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结构 |
一、版面设计 |
(一)部编版:较为质朴,以文字呈现为主 |
(二)康轩版:图文并茂、印刷精美 |
二、全书结构 |
(一)部编版:按板块划分,简要直观 |
(二)康轩版:结构复杂,繁而不乱 |
三、单元结构 |
(一)部编版:由总到分,课型突出 |
(二)康轩版:较为简单,突出单元主题 |
四、单课结构 |
(一)部编版:条目清晰,结构固定 |
(二)康轩版:结构复杂且多样 |
第四章 两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内容 |
一、整体内容 |
(一)部编版对课标呈现方式:作为教学设计依据,间接呈现较多 |
(二)康轩版对课标呈现方式:直接与间接交互呈现,课课落实 |
二、教学参考内容 |
(一)识字与写字 |
(二)阅读 |
(三)口语交际 |
(四)写作 |
三、相同篇目比较 |
(一)教科书编制比较 |
(二)教学参考内容比较 |
第五章 编写启示与使用建议 |
一、两版比较后的编写启示 |
(一)编制方式启示 |
(二)编写内容启示 |
二、部编版使用情况调查与启示 |
(一)使用情况调查 |
(二)编写启示 |
三、教师教学用书的使用建议 |
(一)客观认识,避免过分依赖 |
(二)仔细研究编制特点,真正落实教学内容 |
(三)批判性、创造性地使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致谢 |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材WIN98版使用体会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标四版高中地理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D]. 叶秋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任意角三角函数”概念教学研究[D]. 吴童.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中国大陆与中国香港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D]. 宋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选及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部编本与苏教版的比较[D]. 马诗蕙. 扬州大学, 2020(05)
- [5]基于新课标高一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鲁科版为例[D]. 熊茜.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新课标下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唐文斐.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用书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两版本为例[D]. 倪小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实施策略[D]. 徐霭昕. 大理大学, 2020(06)
- [9]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浙教版和新加坡版为例[D]. 邹明迪.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大陆和台湾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比较研究 ——以部编版和康轩版为例[D]. 李惟肖.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