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进式冷床直流调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闫文秀[1](2020)在《Φ219 mm双模轧机交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使承揽的巴基斯坦的多功能轧管机实现穿孔和轧制功能,设计了Φ219 mm双模轧机交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介绍了Φ219 mm双模轧机传动装置的配置情况:原穿孔机的主传动采用单电机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电机功率2 500 kW;新增轧机的主电机采用双绕组电机,2台主电机传动整体构成交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电机功率为1 500 kW/台。西门子的SINAMICS S120和6RA80调速系统具有控制性能好和可靠性高等优点,满足了管材生产中高品质、高精度的要求。重点描述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案、特点和安装、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杨华[2](2017)在《Φ24mm规格高强度细牙锚杆钢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锚杆钢筋作为棒材产品的一种,主要应用于煤炭、铁矿等深层巷道的支护,高铁、公路、水坝等大型建设岩土工程的加固。随着技术推广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锚杆钢目前仍采用各企业自行标准,从外部形状主要分为两类:左旋和右旋;以性能区分与螺纹钢一样:分为MG335MPa级、MG400MPa级和MG500MPa级三个级别。常规锚杆钢其横肋底宽尺寸大、间距宽,不能满足复杂地质条件及深井矿使用要求。本文介绍的锚杆钢是专为美国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其横肋底宽尺寸及间距小,外形尺寸精度要求高。且对横肋充满度要求较高,工业生产中横肋加工、横肋充满度控制及外形尺寸控制要求较高。Φ24mm规格高强度锚杆钢主要应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深井矿,其横肋细密、锚固力强,且要求具有极高的抗冲击能力。该产品的研发需要重点解决孔型的设计及生产系统的相关配套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多机架锚杆钢轧制过程三维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不同的实验孔型进行变形分析,为孔型参数设计提供支撑,同时针对生产车间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和优化,最终实现该规格产品的顺利生产,本论文的研究也为后续提高莱钢其它规格锚杆钢的开发提供借鉴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元方法对Φ24mm规格细牙锚杆钢的三维轧制过程进行仿真,获得不同孔型尺寸及参数变化条件下的金属流动规律,辅助孔型进行优化设计,满足对产品的高精度尺寸要求。(2)根据Φ24mm规格细牙锚杆钢生产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莱钢棒材厂小型线现行工艺、设备现状及仿真结果,进行高精度产品孔型系统设计,确定各道次工艺参数,编制轧制规程,最终实现高精度轧制,提高产品尺寸控制水平。(3)通过对现有工艺及设备情况、供水系统进行归纳和统计,校核细牙锚杆钢生产过程对轧辊、轧机、传动轴、减速机强度要求和电机功率能力要求,实现对细牙锚杆钢顺利生产的可行性评估,并制定产品生产工艺方案,并进行试制生产。
陈元招[3](2015)在《基于西门子6RA7013控制器的棒材冷床动台调速装置》文中研究指明介绍冷床工艺流程和冷床动台控制系统,以实际设计的生产线为例,对基于西门子6RA7013控制器的动台调速装置进行具体研究,包括动台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外围接口电路,以及大功率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主要组成部件西门子6RA7013控制器、功率单元、励磁单元和信号检测电路。通过运行调试和参数优化设置,测试动台控制系统,实现动台快速、准确、频繁启停和转矩控制方便的目标,满足冷床精确定位的需要。
宋海涛,张建华[4](2013)在《冷床电气控制系统升级改造的应用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河北钢铁集团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小型轧钢厂冷床控制系统中原交流电动机容量较小的问题,我们对原控制系统进行了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改造。通过采用德国Siemens的Simoreg DC Master 6RA70系列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和S7-200 PLC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冷床电气控制系统,不但提高了整个冷床系统运行的平稳性,而且使得设备的维护保养更加方便,装备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牛书虎[5](2012)在《中厚板定尺剪夹送辊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方向是以作者在宝钢分公司罗泾4200mm中厚板厂实习期间,针对所在冷轧区NO.1定尺剪夹送辊夹送钢板跑偏现象而提出的。21世纪的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中厚板材作为重要的生产原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造船、建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中。在中厚板生产过程中,滚切式定尺剪作为冷轧线上最后一道工序,对板材的成品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生产中,经常出现镰刀弯、边浪、S型等现象,使不合格产品增多,这严重制约着钢板成材率和生产作业率,解决问题迫在眉睫。产生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夹送辊电机不同步问题,所以本文针对夹送辊同步控制而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主从同步控制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算法上。在控制方式上,在一主三从的转速主从同步控制方式和一主三从的转矩主从同步控制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主从同步控制方式,即下辊从电机的转矩给定值跟随主电机的转矩实际值,上辊两电机的速度给定值分别跟随对应的下辊电机速度实际值,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主三从的转速或转矩主从同步控制方式存在的缺陷。在控制算法上,采用了变论域模糊控制,控制器可以通过伸缩因子改变模糊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调整输入输出变量的基本论域,从而变相地调整了控制器的控制规则,将模糊控制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解决了传统PID不适宜用于非线性、时变、滞后的系统的缺点和常规模糊控制中模糊规则人的主观性强,输入,输出变量论域难以选择的缺点。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接着介绍了定尺剪夹送辊的定尺流程工艺以及工作机理。在详细分析了夹送辊夹送钢板跑偏的原因后,介绍了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控制方式以及控制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主从同步控制策略,在对控制策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之后,最终确定了本文采用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主从同步控制方案。然后根据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在Simulink中搭建仿真平台,将设计的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融入到仿真模型中,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实验结果与传统PID控制方法和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的比较,说明了本文的夹送辊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鲁动[6](2012)在《中板热处理系统的全线自动物料跟踪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冶金行业的许多生产线都要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而要完成这样的功能,物料跟踪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物料跟踪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物料的位置监控及数据管理。更重要的是物料跟踪技术可以实现工厂生产线的工艺控制,运动控制,为全线设备的自动运行打下基础。对于国内相对落后的企业管理形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实施生产线的全线跟踪及全自动自动运行,必要且紧迫。一个完整的物料跟踪系统包括物料信息跟踪以及根据物料跟踪的结果进而进行全线设备的自动控制两个部分。物料跟踪系统的首要任务是能精确掌握生产线上每块物料的实时信息,包括物料的ID、物料位置、长度宽度等物理信息。更重要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物料跟踪结果,控制全线设备自动运行。真正做到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论文以柳州钢铁(集团)中板厂新建的热处理生产线为项目背景,详细介绍自动化系统的硬件组成及网络结构。根据具体生产工艺的要求,分析物料跟踪可行的实施形式,并进行对比。最后根据现场实际要求及实际条件,给出完整的物料跟踪方式。同时在精确的物料跟踪基础上,采用了中板热处理生产线上的经典自动控制方案,完成了变频辊道的自动控制,抛丸机组的自动控制,冷床的自动控制。柳州钢铁(集团)中板热处理生产线,基础自动化部分采用Siemens公司的S7-400系列。一级系统画面使用WinCC,提供完整的生产线信息,及各种报警信息。L2二级管理系统使用Oracle数据库,保存物料的各种必需信息。现场物料的生产信息由一级系统记录,并通过报文通讯方式实时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
刘靖峰[7](2011)在《邯钢棒材厂改造的电控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以往的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和完善是各生产厂家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如何制定生产系统的改造和实施方案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因而,建立体现行业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操作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属于技术项目改造的电控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技术改造项目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把棒材改造的电控系统分为高压供电部分、主电机传动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辅助设备电控系统四部分,以模糊集合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工具,以决策实施效果、技术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主要观点,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途径,建立了电控系统改造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进而,对2011年邯钢老区钢轧系统项目改造中棒材系统的电控系统改造问题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与邯钢原来老区棒材生产系统及国内棒材生产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电器生产控制系统在电气设备系统满足工艺要求、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之前的生产控制系统,对钢铁行业棒材电控系统改造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建荣[8](2009)在《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无缝钢管生产线工艺设备对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要求,通过对全数字直流及交流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特点和性能的比较分析,从性价比的角度对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无缝钢管及类似生产线的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有所借鉴。
黄建荣,肖劲松,周照辉[9](2007)在《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合理选用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无缝钢管生产线工艺设备对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要求,通过对全数字直流及交流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特点和性能的比较分析,从性价比的角度对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无缝钢管及类似生产线的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有所借鉴。
张卫权[10](2002)在《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柳钢在1997年转炉钢实现了全连铸。而轧钢系统除中板厂实现了“一火成材”外,其他轧钢厂仍为“二火成材”。如何利用已有的设备进行适当的改造实现连铸坯全“一火成材”,达到节能降耗、提高成材率、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公司经过对“一火成材”技术研究,发现柳钢具有实现用连铸坯全“一火成材”的条件,为此,“九五”期间,柳钢对中型厂、小型厂、线材厂分别实行了“一火成材”技术改造,并通过调整与优化轧钢系统的工艺结构和品种结构。 吸取了“一火成材”成功的经验,公司又对热送热装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应用,也获得了热送热装技术改造的成功。 柳钢公司虽然在近两年来的技术和设备现代化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步子小了,显现出落后,但柳钢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并成功地应用在中板厂和小型连轧棒材的改造。 柳钢面对市场和形势的严峻性,及时对已制订出了“十五”规划做了重大的调整,高速线材现代化改造项目研究与设计就是“十五”规划高新技术、现代技术和设备在柳钢进入广泛应用的开始。高速线材改造方案设计是建立在高水平之上的一次改造:单线年产60万t。轧制成品线速度120m/s,关键设备是引进世界最先进水平装备,集现代技术和设备于一体,突出代表以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
二、步进式冷床直流调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步进式冷床直流调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Φ24mm规格高强度细牙锚杆钢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锚杆钢筋开发研究背景 |
1.1.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
1.1.2 国内相关产品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
1.1.3 莱钢工艺装备现状及研究手段 |
1.2 轧制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概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锚杆钢轧制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
2.1 孔型优化设计方法 |
2.2 弹塑性有限元相关理论 |
2.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2.2.2 弹塑性本构关系 |
2.3 有限元仿真软件概述 |
2.4 三维轧制过程有限元软件建模 |
2.4.1 细牙锚杆钢轧制过程建模基本参数 |
2.4.2 轧制仿真几何模型建立 |
2.4.3 材料本构方程定义 |
2.4.4 多机架锚杆钢轧制模型装配 |
2.4.5 轧辊与轧件接触条件处理 |
2.4.6 单元类型的选取和网格的划分 |
2.5 有限元仿真结果后处理与分析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Φ24mm高强度细牙锚杆钢工艺改进 |
3.1 莱钢棒材厂小型线原料及现有工艺装备条件 |
3.1.1 轧钢工艺流程介绍及装备 |
3.2 Φ24mm规格高强度细牙锚杆钢孔型系统的设计 |
3.2.1 孔型设计原则 |
3.2.2 确定轧制方法 |
3.2.3 确定坯料尺寸 |
3.2.4 确定轧制道次 |
3.2.5 精轧机组设计孔型 |
3.3 相位调节器的设计 |
3.3.1 相位调节器的设计 |
3.3.2 相位调节器的优点 |
3.4 规圆出口导卫设计 |
3.5 螺纹铣床横肋分度算法 |
3.6 包装收集区域改造 |
3.6.1 降低通条弯曲 |
3.6.2 消除包装绞合弯曲 |
3.7 机械、电气设备提升措施 |
3.7.1 创新Φ350精轧机定位方式,确保轧机平稳固定 |
3.7.2 无间隙轧辊轴套技术 |
3.7.3 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 |
3.7.4 提高直流电机脉冲编码器的精度 |
3.7.5 提高活套器精度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Φ24mm高强度细牙锚杆钢试轧及生产 |
4.1 轧制前准备 |
4.2 轧制工艺过程控制 |
4.2.1 坯料及加热 |
4.2.2 轧制 |
4.2.3 冷却 |
4.3 成品尺寸分析 |
4.4 性能分析 |
4.4.1 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西门子6RA7013控制器的棒材冷床动台调速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 冷床工艺流程 |
2 冷床动台控制系统构成 |
2.1 PLC控制单元 |
2.2 大功率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 |
2.2.1 西门子6RA7013控制器 |
2.2.2 功率单元 |
2.2.3 励磁单元 |
3 调试及参数设置 |
3.1 开机试运行 |
3.2 参数优化设置 |
3.3 电枢试验 |
4 应用效果 |
5 结语 |
(5)中厚板定尺剪夹送辊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定尺剪简介 |
1.3 夹送辊的类型以及夹送辊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1 夹送辊装置的类型 |
1.3.2 夹送辊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夹送辊电机调速系统 |
1.5 多电机同步控制的发展历程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夹送辊的定尺工艺流程及工作机理 |
2.1 夹送辊装置的组成 |
2.2 NO.1定尺剪夹送辊主要技术参数 |
2.3 夹送辊装置的定尺工艺流程 |
2.4 夹送辊装置的工作机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夹送辊电机的同步控制策略 |
3.1 夹送辊夹送钢板跑偏原因分析 |
3.1.1 机械原因 |
3.1.2 电气原因 |
3.2 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控制方式 |
3.2.1 机械同步 |
3.2.2 电气同步 |
3.3 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控制算法 |
3.4 夹送辊电机的同步控制策略 |
3.4.1 夹送辊电机的同步控制方式 |
3.4.2 夹送辊电机的同步控制算法 |
3.4.3 夹送辊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夹送辊交流异步电机的建模 |
4.1 矢量控制理论及其调节器的设计 |
4.1.1 Clark变换与Park变换 |
4.1.2 矢量控制系统 |
4.1.3 调节器的设计 |
4.2 基于Simulink的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模型的建立 |
4.2.1 异步电机与功率变换器模块 |
4.2.2 电流调节器模块 |
4.2.3 坐标变换模块 |
4.2.4 转子磁链观测器模块 |
4.2.5 转速控制器模块 |
4.3 系统仿真 |
4.3.1 电机性能测试仿真 |
4.3.2 同步控制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模糊PID的夹送辊同步控制 |
5.1 模糊控制系统 |
5.2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5.2.1 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
5.2.2 模糊化 |
5.2.3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5.2.4 模糊推理及判决 |
5.2.5 模糊PID控制算法流程 |
5.2.6 基于MATLAB的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
5.2.7 同步控制仿真 |
5.3 基于改进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5.3.1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原理 |
5.3.2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5.3.3 同步控制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板热处理系统的全线自动物料跟踪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 |
1.2 工业上物料跟踪的常用方式 |
1.2.1 基于目标识别的物料跟踪 |
1.2.2 基于检测元件的物料跟踪 |
1.2.3 基于理论计算的物料跟踪 |
1.3 钢铁企业物料跟踪发展现状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系统设计要求及整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1.1 工程概况及工艺流程 |
2.1.2 生产线整体设计要求 |
2.2 电气传动整体设计方案 |
2.2.1 概述 |
2.2.2 传动系统 |
2.2.3 自动化系统 |
2.3 L2 过程计算机 |
2.3.1 过程计算机概述 |
2.3.2 L2 与基础自动化的通讯 |
2.4 物料跟踪系统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线物料跟踪系统 |
3.1 物料跟踪系统概述 |
3.2 一级自动化物料跟踪 |
3.2.1 全线跟踪区域的划分 |
3.2.2 跟踪物料的数据结构 |
3.2.3 跟踪区域的模式 |
3.2.4 物料实时跟踪的实现 |
3.3 L2 物料跟踪模式 |
3.4 物料跟踪 HMI 画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全线自动运行系统 |
4.1 变频辊道自动控制 |
4.1.1 上料区辊道自动运行方案及实现 |
4.1.2 炉后矫直区辊道自动运行方案及实现 |
4.2 抛丸机组自动控制 |
4.2.1 抛丸机组工作原理 |
4.2.2 抛丸机组的自动启停 |
4.2.3 钢板自动抛丸 |
4.3 冷床自动控制 |
4.3.1 上料装置自动控制 |
4.3.2 冷床本体自动控制 |
4.3.3 下料装置自动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附录 1 上料区辊道自动运行块 SCL 源代码 |
附录 2 矫直区辊道自动运行 SCL 源代码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参加的项目 |
致谢 |
(7)邯钢棒材厂改造的电控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问题 |
1.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改造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
1.2.2 国外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
2.1 模糊数学理论 |
2.1.1 模糊集合论的基本思想 |
2.1.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2.2 熵值法 |
2.2.1 决策树分类算法的生成指标 |
2.2.2 熵值法的原理 |
2.2.3 电气设备技术效果创新能力评价原则及计算方法 |
2.3 研究框架 |
2.4 研究步骤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电控系统改造评价指标体系 |
3.1 邯钢棒材电控系统改造内容 |
3.1.1 改造方案 |
3.1.2 邯钢棒材厂改造电控系统实施效果现状 |
3.2 评价相关的问题 |
3.2.1 评价的原则、标准及角度 |
3.2.2 本文研究的电控系统主要对象及简要分析 |
3.3 钢铁行业棒材生产线电控系统指标体系的建立 |
3.3.1 钢铁行业棒材生产线电控系统指标体系及组成 |
3.3.2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电气设备安全评价 |
3.3.3 运用熵值法建立其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3.3.4 具体评价指标说明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数据收集及计算过程 |
4.1 原始数据的采集 |
4.1.1 数据采集环境研究的问题 |
4.1.2 棒材车间设备主要配置 |
4.1.3 数据的收集 |
4.2 计算过程及结果 |
4.2.1 钢铁行业棒材生产线电控系统指标隶属度计算 |
4.2.2 各指标的权重设置 |
4.2.3 最后的结果比较 |
4.3 本章小节 |
第5章 评价结果分析及改造建议 |
5.1 评价结果分析 |
5.1.1 邯钢棒材厂改造电控系统实施效果现状 |
5.1.2 邯钢棒材厂改造电控系统决策实施效果析分析 |
5.1.3 邯钢棒材厂改造电控系统技术效果实施效果分析 |
5.1.4 邯钢棒材厂改造电控系统经济效益实施效果分析 |
5.1.5 邯钢棒材厂改造电控系统社会效益实施效果分析 |
5.2 改造后存在问题及建议 |
5.2.1 邯钢钢轧改造棒材厂电控系统实施效果的总体评价 |
5.2.2 提高棒材厂电控系统运行效率的建议 |
5.3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艺要求 |
1.1 主机设备 |
1.2 主要辅机设备 |
1.3 其他辅机设备 |
1.4 对过载的要求 |
2 控制方式及性能指标比较 |
3 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 |
4 结语 |
(10)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概况 |
1.1.1 20世纪下半期钢铁工业的回顾 |
1.1.2 21世纪钢铁工业展望 |
1.1.3 钢铁强国的概况 |
1.2 我国钢铁业的现状与未来 |
1.2.1 5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回顾 |
1.2.2 21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展望 |
1.2.3 地方钢铁骨干企业的概况 |
1.3 广西柳钢集团公司的现状 |
1.3.1 (集团)公司概况、产品结构及市场环境 |
1.3.2 现有主要生产设施及能力 |
1.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公司改变现状的途径 |
1.4.1 适度扩大规模 |
1.4.2 加强连铸后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2 适度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 |
2.1 品种、规模程度 |
2.1.1 线材 |
2.1.2 小型材 |
2.1.3 中型材、H型钢 |
2.1.4 中厚板 |
2.1.5 产量规模和品种结构的关系 |
2.2 可行性简析 |
2.2.1 区位优势 |
2.2.2 产业政策 |
2.2.3 市场环境 |
2.2.4 建设项目 |
2.2.5 资金筹措 |
2.2.6 经济性 |
3 连铸后续技术的研究应用 |
3.1 连铸坯全“一火成材” |
3.1.1 中板厂“一火”成材改造 |
3.1.2 中型轧钢厂“一火”成材改造 |
3.1.3 小型轧钢厂“一火”成材改造 |
3.1.4 线材厂“一火”成材改造 |
3.2 热送热装技术 |
3.2.1 热送热装工艺的概念和意义 |
3.2.2 连铸小方坯热送热装工艺方案 |
3.2.3 三种输送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
3.2.4 保证按炉送钢的制度实现的手段和措施 |
3.2.5 生产过程计算机管理模型系统功能 |
3.3 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现代化 |
3.3.1 现状 |
3.3.2 中板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 |
3.3.3 连轧棒材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 |
3.3.4 柳钢近期技术改造展望 |
3.4 高速线材现代化改造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
3.4.1 高速线材改造工程 |
3.4.1.1 新建高速线材生产线设计指标 |
3.4.1.2 工艺方案 |
3.4.1.3 主要设备组成 |
3.4.1.4 车间工艺平面布置 |
3.4.2 高速线材加热炉区工艺流程及配置的设备 |
3.4.2.1 加热工序 |
3.4.2.2 炉区工艺过程 |
3.4.2.3 加热炉主要尺寸和技术特点 |
3.4.2.4 加热炉炉体结构 |
3.4.2.5 供热系统 |
3.4.2.6 燃烧器 |
3.4.2.7 煤气管道系统 |
3.4.2.8 能源介质 |
3.4.2.9 加热炉的性能及消耗指标 |
3.4.3 轧钢区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 |
3.4.3.1 工艺 |
3.4.3.2 设备 |
3.4.4 车间平面布置及起重设备、运输设施 |
3.4.4.1 主厂房选址 |
3.4.4.2 厂房和起重设备 |
3.4.4.3 运输 |
3.4.5 电气传动与自动控制 |
3.4.5.1 低压供配电系统 |
3.4.5.2 电气传动 |
3.4.5.3 基础控制系统 |
3.4.5.4 传感器 |
3.4.5.5 过程系统对设备和参数的检测和控制 |
3.4.5.6 自动化系统配置 |
3.4.6 后续技术研究、应用的效果及经济分析 |
3.4.6.1 “一火”成材 |
3.4.6.2 热送热装 |
3.4.6.3 高速线材工程建设投资及效益预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四、步进式冷床直流调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Φ219 mm双模轧机交直流十二脉波整流调速系统的应用[J]. 闫文秀. 钢管, 2020(06)
- [2]Φ24mm规格高强度细牙锚杆钢研究与开发[D]. 杨华. 东北大学, 2017(02)
- [3]基于西门子6RA7013控制器的棒材冷床动台调速装置[J]. 陈元招.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5(05)
- [4]冷床电气控制系统升级改造的应用实践[A]. 宋海涛,张建华.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 2013
- [5]中厚板定尺剪夹送辊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D]. 牛书虎. 东北大学, 2012(06)
- [6]中板热处理系统的全线自动物料跟踪的研究与设计[D]. 鲁动.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2)
- [7]邯钢棒材厂改造的电控系统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 刘靖峰. 河北科技大学, 2011(08)
- [8]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的合理选用[J]. 黄建荣. 冶金自动化, 2009(03)
- [9]无缝钢管生产线电力拖动调速系统合理选用的探讨[J]. 黄建荣,肖劲松,周照辉.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07(06)
- [10]柳钢连铸坯全“一火成材”建设及后续工程技术研究[D]. 张卫权. 南京理工大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