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美丽的圣所里赞美上帝(论文文献综述)
范雨晨[1](2014)在《浅析基督教题材绘画中基督教主要思想的体现》文中认为本文试图通过对基督教主要思想的深入了解,从而分析研究从第一幅基督教题材绘画开始直到现代的以基督教主要思想为创作源泉的绘画。从基督教题材绘画的构图,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题材绘画是如何诠释基督教主要思想的,从而进一步了解宗教思想与基督教绘画的关系。第一,通过查阅资料,梳理出目前公认的基督教的起源与基督教的主要思想内涵。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耶稣拣选十二门徒的使徒时代开始。在公元313年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并定为国教。基督教思想主要是围绕,爱,信,依靠,罪与悔改,最终称义,接受审判,展开的善与恶的争斗。基督教思想主要通过专心信靠上帝,从上帝的话语里得到圣灵的感动,不随从自己的肉体而随从圣灵,就会结出圣灵的九种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第二,从深入了解基督教起源与主要思想中找到基督教题材绘画风格与表现的变化原因,以及分析基督教思想与画家的关系。通过不同时期教会对基督教思想的理解影响着基督教题材作品的表现。过思想的波动分析作品背后的意义。归纳概括为早期旧约时代的与基督教题材绘画的影响;中世纪政教结合,理解基督教的真正意义被阻挡,基督教被变为教皇统治人的工具,教条的圣像画规定,影响了基督教题材绘画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马丁路德对中世纪教会理解的基督教思想进行改革,他倡导人们各自与基督的交往,不在是通过教皇。这种思想使基督教题材绘画丰富多样,从卑微敬虔的基督徒画家的作品中,照出了他们对基督深刻的理解与信仰的表达。第三,基督教题材绘画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有很大比重,它的主要思想也滋润着后世的绘画艺术创作。主要从19和20世纪观看基督教题材绘画,了解更丰富的绘画形式下基督教题材绘画中如何体现基督教主要思想的。
埃列特·阿贝卡西,臧小佳[2](2010)在《最后的部落》文中研究表明一具两千年前在西藏的雪山上被杀害的神秘男尸,手中握着出自西亚的库姆兰经手抄本残卷,却又离奇地出现在日本京都附近的一座神道寺庙中。尸体是什么身份?又是被谁带到了日本,出于什么目的?残卷中的文字究竟会揭示怎样一段的历史?为了解开这些谜,以色列某机构派出阿里.科恩负责调查此事。阿里.科恩从以色列来到日本,在这里展开了奇妙而悬疑的调查之旅。远东的文化思想、宗教习惯与风土人情充满了神秘色彩,却让阿里.科恩在其中找到丝缕亲切感。他意外地发现,犹太教和日本传统的神道教之间有异常相似的部分。那么,公元前9世纪,希伯来十二支部落中失散的一支,是否真的来到了远东?为了追踪日本邪教头目的行踪,并追寻神秘冰人的足迹,阿里.科恩深入到西藏雪域高原和印度佛教圣地,在旅程中,他体会着不同宗教带来的领悟。阿里.科恩将揭开宗教发展历程中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了解那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不可思议的事件真相;重新找到他生命中的女人简;粉碎邪教的邪恶阴谋;揭示日本宗教的神秘渊源——阿里.科恩必须面对重重危险和考验……
梅晓云[3](2003)在《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文中提出移民是世界历史上的突出现象,人类进入全面交往时代以来,大规模移民已经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的文化地图,因此,移民和移民文化问题成为当代历史研究、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把移民文化研究植入世界历史背景中,设定的问题是: 作为移民文化的一个特殊类型,文化无根如何可能?怎样产生?有何意义?如何可能的问题涉及文化学研究——文化无根的命题是否能成立;怎样产生的问题涉及历史学研究——文化无根的问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是什么;有何意义的问题涉及哲学、社会学研究——人的生存、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归依在哪里? 本文采取个案研究的策略,理由是:世界移民现象极其复杂,通过个案来考察移民文化将可能比较深入,也比较实际;之所以选取奈保尔(V.S.Naipaul, 1932—— )作为具体对象,一是因为他的生活背景的内涵非常丰富,他是一个与西印度的特立尼达——亚洲的印度——欧洲的英国有着深远而复杂的历史联系的典型移民;二是因为奈保尔是一位着名移民作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族群自传和历史记忆的性质,学术上可开掘性很高;三是由奈保尔研究所揭示的文化无根类型,是世界移民文化中值得关注的特殊现象,对文化认同、价值归依、精神家园之类的追问,是一些最具现代性意义的根本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研究。 本文遵循的方法论原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问题与方法相联系的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本课题结合具体问题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哲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表现出综合的特征。 本文的主要理论收获是: 1、由奈保尔问题所表现出的移民文化变迁,可以表达为一个规律性过程,即:经过文化悬挂——文化置换——文化疏离——精神危机等既有区别又有交叠的几个阶段,最终进入文化无根状态。所谓文化无根,是一种严重的认同无方向感的形式,其结果是精神危机。 2、移民文化研究的核心是认同问题。认同,是一种共有的情感和信仰,是把某一文化系统内置于自己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中并据以评判生活和和规范行为的人类文化倾向,也是一种方向感,是寻找价值方向、生活方向、行动方向的心理诉求,其根本目的是定义自我。认同也是移民文化分型的关键,根据不同的认同形式,移民文化可以分为:拔根-飞地型;植根-同化型;去根-无根型;双重认同型。 3、奈保尔的“生存怀疑论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印度教存在主义”。这是一种混合着印度教思想和西方存在主义思想的人生论,其核心问题是生存的意义,表现的形态是存在的荒谬,具体的感受是文化的焦虑,实践的方式是亲证-梵行或领悟一投入。它敞开了进入精神危机的入口。 4、全球化时代移民的痛苦主要来自于19世纪的“认同观”与20世纪末的“生存境域”的时间错位,其心理时间一观念时间和身体时间表达为一个错位的梯级结构;同时,他们不得不在生活的舞台上进行“无依托表演”而成为被观看的对象,成为这个时代“族裔景观”的一道牵动人们复杂情感的风景线。有“越界候鸟”、“无壳蜗牛”之称的一类移民,是否能够真正拥有“普世文明”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
二、在美丽的圣所里赞美上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美丽的圣所里赞美上帝(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基督教题材绘画中基督教主要思想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基督教主要思想及基督教历史 |
2.1 基督教的起源 |
2.2 基督教主要思想 |
2.2.1 基督教思想认为上帝是唯一的造物主 |
2.2.2 基督教思想认为上帝就是爱 |
2.2.3 原罪与重生 |
第3章 早期基督教题材绘画中基督教思想的体现 |
3.1 早期基督教壁画 |
3.2 中世纪圣象画及圣徒崇拜 |
3.2.1 圣像画 |
3.2.2 融入自己的情感 |
3.2.3 杂糅混乱 |
3.3 文艺复兴时期 |
3.3.1 早期过度 |
3.3.2 内化理解 |
3.3.3 宗教改革之后 |
第4章 基督教主要思想对后世基督教题材绘画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最后的部落(论文提纲范文)
序幕 |
第一章阿里卷 |
第二章导师卷 |
第三章毁灭卷 |
第四章黑暗卷 |
第五章山峰卷 |
第六章避静卷 |
第七章恶魔卷 |
第八章瞻礼卷 |
第九章伊势卷 |
第十章寺庙卷 |
(3)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论 移民、移民文化、移民文学与全球性交往时代 |
1 、 论文缘起与奈保尔其人 |
2 、 奈保尔三角的深度涵义 |
3 、 M要素与移民文化研究 |
4 、 移民文学与奈保尔创作 |
5 、 资料与方法 |
第一章 文化悬挂:特立尼达印度人的飞地型移民文化 |
第一节 理论问题与研究方法 |
1 、 文化悬挂与文化飞地 |
2 、 具体对象与方法 |
第二节 哈奴曼大宅的社会文化分析 |
1 、 哈奴曼大宅的空间结构与深度意义 |
2 、 文化飞地的空间冲突及其心理问题 |
3 、 文化飞地的必然衰落 |
第二章 文化置换:伦敦“再移民”生活的意义 |
第一节 何谓文化置换 |
1 、 语言在文化置换中的意义 |
2 、 信仰在文化置换中的意义 |
3 、 文化置换与认同感的分裂 |
第二节 伦敦家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
1 、 对特立尼达的拒绝 |
2 、 与印度母国的疏离 |
3 、 进入文化置换过程 |
(1) 欧洲思想的强力嵌入 |
(2) 实际生活的潜在影响 |
(3) 面临文化断奶的境况 |
4 、 日益趋向文化无根 |
第三节 从未抵达的感觉 |
1 、 英伦:灵魂的暂寓之所 |
2 、 回忆:逃离空无的技巧 |
3 、 谜底:从未抵达的感觉 |
第三章 文化疏寓:印度三部曲中游子对母国的回望 |
第一节 文化疏寓及其后果 |
第二节 进入:“黑暗之地” |
1 、 生活在传奇中的族裔人民 |
2 、 还在上演的殖民地戏剧 |
3 、 “文化乱伦”的意味 |
4 、 “印度梦”的破灭 |
第三节 深描:“受伤的文明” |
1 、 探索印度不幸的本质 |
2 、 走入死巷的印度教文明 |
3 、 甘地主义的黑暗面 |
4 、 思考与启迪 |
第四节 反思:“百万大哗变” |
1 、 印度教文化内部的变迁 |
2 、 印度教文化外部的造反 |
3 、 印度能否走向新的明天 |
第四章 精神危机:关于印度教存在主义和奈保尔思想的讨论 |
第一节 奈保尔思想与印度教存在主义的内涵 |
1 、 “大梵”就是“存在” |
2 、 “亲证”与“领悟”的相通 |
3 、 人生论的基本问题 |
第二节 奈保尔与印度教存在主义 |
1 、 奈保尔本人生存的存在论意味 |
2 、 奈保尔思想中的印度教成分 |
3 、 奈保尔作品的存在主义思想 |
第三节 精神危机与无根问题 |
余论 全球化与移民文化困境 |
1 、 19世纪的认同观与移民生存境域的错位 |
2 、 “世界主义”与移民的“无依托表演”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在美丽的圣所里赞美上帝(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基督教题材绘画中基督教主要思想的体现[D]. 范雨晨.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2)
- [2]最后的部落[J]. 埃列特·阿贝卡西,臧小佳. 译林, 2010(06)
- [3]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D]. 梅晓云. 西北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