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发展对商业零售业的影响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强,胡赞英,赵垚[1](2022)在《电子商业影响下的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5G时代的到来,电子商业对城市商业空间的影响将愈加显着,明晰其程度、方式及规律,探索共赢发展之路已刻不容缓。文章在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和城市层面,实证检验电子商业对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电子商业通过影响零售业态规模、形式及其空间区位分布,从而对商业空间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抑制作用,并因商业空间类型和等级差异呈现不同发展趋势。
艾舒琪,刘诗涵,胡斌,赵目[2](2021)在《数据新动能视角下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的时期,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为我国商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代表了当下商贸行业创新与发展的总趋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崭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数据的积累、建设、管理有助于电子商务乃至商贸业、整个经济的优化升级,进行数据新动能视角下对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研究,有助于了解在数据视角下的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的发展水平,找出数据动能对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业的驱动原理,进而结合实证内容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助力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在数据发展新时代焕发别样生机。本文参考并进一步改进国家统计局构建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构建方法与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指标构建方法,建立了以潜力、规模、渗透指标为一级指标,若干二、三级的中国零售业数据动能指数体系构建。在指数编制中,改变国家统计局对数据新动能指标的编制方法,采用熵值法构建复合指数,构建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并计算每年的发展水平得分。通过参考国家统计局对于经济发展新动能分类指数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对各分类指数贡献率进行研究。进而研探增强数据要素驱动力的渠道和方法,进一步加强数据新动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作用。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直播电商总规模和小程序电商用户数这两项评价指标对于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夯实电子商务潜力发掘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结论,我们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从学习经验、提升效率、完善体制、推动竞争等多个方面提出共五条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在数据新时代的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
杨宴婷[3](2021)在《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传统贸易带来巨大冲击,电子商务以其虚拟化、信息化、交易成本低、不受地域时间控制等特点,深刻影响了商贸流通业的运行与发展,为其带来变革与创新,电子商务已经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都是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理论界对于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是怎么样的还没有深入的探讨,本文将从互动视角研究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互动影响的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整理了有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发展及二者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发现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互动影响,结合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当前的发展态势,本文首先对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现状,其次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实证部分奠定理论基础。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使用2014-2018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首先测度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本文的关键变量,其次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了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互动影响,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更大;对于控制变量,产业结构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水平因素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正向影响。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显着的互动影响,且这种互动影响是非均衡的,因此本文针对未来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在国家全局统筹下,要进一步完善互动发展基础设施,提高互动发展质量,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新模式。
张哿[4](2021)在《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的空间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零售业已经成为了中国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凭借丰富的商品资源和便捷的交易方式弥补了实体零售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市场的缺陷,形成了不同的发展业态。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基础离不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然而不同省域间,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异质性,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网络零售业基于数字经济又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和“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研究新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最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的相关文献,结合网络零售业和省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特征,分析了网络零售业的产业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特征,探讨了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网络零售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网络零售业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假设。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采用2015-201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网络零售业的具体作用;然后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并建立空间Durbin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相邻地区的网络零售业存在竞争关系,相邻省份的交通条件对于本地区的网络零售业发展存在正向的带动作用,而通信基础设施对于区域间网络零售业的制约不显着;进一步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发现通信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网络零售业的作用机制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通信基础设施对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相较于西部地区更大。结合实证结果,本文针对未来网络零售业发展中交通条件和网络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出了一些建议。
姜泰元(KANG TAEWON)[5](2021)在《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发展,今天中国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国。但中韩贸易关系从2012年开始发展速度变慢,目前因韩国部署萨德、中美贸易矛盾、新冠疫情等原因出现负增长。在流通产业不断发展过程中,2016年10月阿里巴巴的前CEO马云提出了“新流通”的概念。新流通定义为消费者体验的数据中心基础的流通,流通的核心将从流通渠道中心改变消费者中心。随着新流通的发展,将对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化中国和韩国的贸易发展理论认识,也有利于促进中韩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利用中韩两国的先进互联网数据、国家统计局文献资料、图书馆相关书籍,然后用多种数据和资料比较分析中韩两国的贸易现状和流通物流现状。为了研究新流通对中韩贸易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贸易发展和新流通的先行研究进行了评述整理。通过确立贸易基本理论和流通物流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知识,为研究新流通与中国和韩国贸易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分析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现状,比较中韩物流绩效指数,掌握中韩流通物流现状。另外,分析新流通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关系产生的影响。为了中国和韩国的贸易关系发展和新流通的发展,以中国和韩国的典型新流通企业为中心,分析新流通活用案例。选取中国阿里巴巴和京东的新流通案例,韩国乐天和新世界。目前新流通存在的问题有物流基础设施不足、顾客新流通概念意识不足、技术有限等。基于全文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建议。第一,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第二,要改善消费者的新流通意识,第三,应对手机技术环境和产业合作。本文研究中国和韩国新流通发展的比较分析和由此对两国贸易关系发展的影响,为今后两国更进一步的流通业发展和贸易关系发展做出贡献。虽然对中国和韩国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对新流通的两国比较分析和由此产生的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今后两国的流通业和贸易研究具有一些参考价值,将为解决当前中韩贸易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新的流通问题提供帮助。
何新[6](2021)在《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中央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随着农业高速发展,农业矛盾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转化。目前我国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存在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较差和流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如今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为农产品流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提供了新动力,为解决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了条件。在此背景下研究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界定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搭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同时对现有研究进行评述。并从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的渠道整合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创新效应方面来阐述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机制,奠定了后面分析的理论基础。首先,从人力资本、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发展潜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建立了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体系,用熵值法测度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接下来再从流通效益、流通成本、流通规模和流通速度和等方面选取10个指标建立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体系,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法计算出我国30个省的农产品全要素变化率,并根据结果做出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基于熵值法测度出来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和全要素变化率累乘值做为被解释变量,引入其他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构建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总体来说我国电子商务呈不断发展和上升态势。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且远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电商发展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呈现东部向西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2)从总体来看全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呈下降趋势。(3)全国电子商务发展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提升作用。交通线路长度、农产品市场交易数量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具有正向作用且影响显着。劳动力质量对农产品流通发展具有反向作用。政策环境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着。从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显着,西部则影响不显着。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吴佳宁[7](2020)在《网络在线消费对广州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研究 ——基于零售供应链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在线消费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盛行,并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日益影响着城市零售业的发展方向。网络零售和实体零售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目前相关领域已积累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多数成果均是基于消费者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网络购物行为与消费者实体购物出行之间的关系,间接探讨网络零售对城市零售业的影响效应。这种研究方法更多的是关注网络在线消费对消费端的影响效应,容易忽略网络在线消费对城市零售业本身的直接影响,进而导致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与过去专注于消费者购物行为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本文的研究思路源于城市零售业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所呈现出来的多业态化发展特征,希望从城市零售业的商品供给端出发,通过研究供应链的运转机制探讨网络在线消费对城市零售业和零售业空间所产生的影响变化,并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挖掘零售商家在经营环境、市场定位、店铺特征三方面的商业因素与影响效应之间的关系,揭露商家层面显着关联影响效应的商业因素有哪些。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本研究以广州市12个商圈的零售商家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半结构化访谈、数学建模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进行研究。本文第二章为相关综述研究总结,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网络零售和实体零售的关系研究,以及多渠道零售供应链的研究进展。第三章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与统计,介绍了用于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相关统计过程及其初步特征。第四章是对网络在线消费影响下城市三种业态类型的零售供应链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不同业态类型的零售供应链特征差异及空间组织特征。第五章是结合访谈资料和实证案例,对网络在线消费对零售业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做深入研究,挖掘网络在线消费影响下供应链链状空间的分布特征。第六章为网络在线消费影响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挖掘商家层面显着关联网络在线消费影响效应的商业因素。最后一章为结语,总结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并阐述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曾锵[8](2019)在《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一方面,零售业的发展呈现两种鲜明对比的局面,许多零售企业尤其是传统零售企业发展受困和日渐式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诸如孩子王、盒马鲜生、尚品宅配、ZARA、优衣库等优秀和成功的零售企业;另一方面,自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实业界掀起了热烈的对“新零售”现象和概念的讨论,也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理论讨论。基于以上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迫切需要发展适合零售业或零售企业的学术理论对以上现象进行解读和剖析,而本文试图运用商业模式理论构建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以实现对现实和实践的理论指导。本文在对商业模式理论、流通经济理论、零售业态理论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尤其是借鉴商业模式双重属性的思想,通过优衣库、ZARA、尚品宅配、宜家、西西弗、言几又六个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了“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接着,在对顾客价值创造和零售顾客价值创造进行理论分析,和借鉴系统架构理论对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及其属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体化架构、定制化架构和场景化架构的零售商业模式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设;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零售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揭示了零售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即“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价值创造”。(2)提出了一体化架构、定制化架构、场景化架构三种架构零售商业模式,借鉴系统架构理论对三种架构及其属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构建了理论模型。一体化架构是零售企业和制造企业的融合,定制化架构是零售企业与消费者的接合,场景化架构是销售界面的场景建设的努力和行为,零售企业是承担场景空间建设的主要主体。一体化架构的架构属性包括与供应商产权一体化程度、与供应商建立契约的长期性和完备性、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化程度;定制化架构的架构属性包括顾客参与的程度、消费者信息化和大数据化的程度、产品的定制化程度;场景化架构的架构属性包括场景空间的审美性、产品作为场景文化价值载体的媒介性、消费者对场景传达的文化价值的认同性。(3)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一体化架构对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效率性、新颖性和锁定性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和新颖性对低成本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和新颖性对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的影响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定制化架构对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效率性和新颖性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对个性化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效率性对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的影响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场景化架构对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的新颖性和互补性有显着正向影响,新颖性和互补性对体验价值创造有显着正向影响,新颖性和互补性对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的影响发挥完全中介的作用。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实现了与商业模式宏观研究的对接和承接,验证了商业模式二重属性——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和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以及二者关系的存在性,突破和超越了Sorescu等提出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2)基于本文构建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框架:商业模式架构属性—商业模式价值属性—价值创造,探究和揭示了零售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3)提出了一体化架构、定制化架构、场景化架构三种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并尝试将系统架构思想迁移至商业模式理论,借鉴系统架构理论对零售商业模式架构进行理论分析。
张建军,薛晓芳,蔡小东[9](2019)在《电子商务发展对零售企业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文中研究表明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零售企业的影响及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驱动零售企业发展,驱动程度因区域而存在差异,其中上海、浙江、海南、福建、西藏等省区市电子商务发展与零售企业发展驱动效应尤为显着。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进程,积极推动零售企业线上线下耦合发展,对于零售企业创收具有积极的影响。
武春霞[10](2019)在《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零售业是流通领域的关键环节,通过引导生产、促进消费而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水平。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零售业的变革历程,零售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业态结构优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对国计民生的影响逐渐增加。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转为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内需增长是实现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零售业升级提出新的要求,而技术创新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动力,因此研究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历史和现状角度,深入分析了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探究了技术创新促进零售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了我国零售业2000-2017年的技术创新水平,进一步用VAR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究了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结果表明零售业技术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对业态结构优化和就业规模影响较大,技术创新对盈利水平具有短时期的促进作用。应从完善法律体系、提升消费质量、提高信息化水平、创新物流模式、抓住新零售发展机遇、发挥连锁经营优势等方面促进技术创新并增强技术创新对零售业的推动作用。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商业零售业的影响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发展对商业零售业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商业影响下的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理论基础 |
1.1 电子商业与城市零售商业空间之间的核心要素与转换路径——零售业态 |
1.2 电子商业与实体零售业态的关系分析 |
1.3 实体零售业态在城市商业空间中的区位分布 |
2 电子商业对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2.1 国家层面——基于国家经济面板数据的宏观分析 |
2.1.1 方法与数据 |
2.1.2 电子商业与实体零售业态的相关性分析 |
2.1.3 电子商业对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的影响分析 |
2.2 城市层面——基于典型案例城市POI数据的空间分析 |
2.2.1 研究区概况 |
2.2.2 方法与数据 |
2.2.3 电子商业影响下的长沙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演变 |
(1)市、区级商业空间。 |
(2)社区商业空间。 |
(3)郊区商业空间。 |
3 结论 |
(3)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
1.2.2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研究 |
1.2.3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关系研究 |
1.2.4 简要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电子商务概念界定 |
2.1.2 商贸流通业概念界定 |
2.1.3 “互动影响”概念界定 |
2.2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
2.3 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相关理论依据 |
3.1.1 技术创新理论 |
3.1.2 交易成本理论 |
3.1.3 商贸流通理论 |
3.2 作用机制分析 |
3.2.1 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的作用机制分析 |
3.2.2 商贸流通业对电子商务的作用机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构建 |
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4.2.1 变量说明 |
4.2.2 数据来源 |
4.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 |
4.3.1 相关系数检验 |
4.3.2 平稳性检验 |
4.3.3 联立性检验 |
4.3.4 模型估计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5 稳健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关于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产业层面 |
5.1.1 加大互联网信息产业投入力度 |
5.1.2 发挥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经济效应 |
5.1.3 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信息化建设 |
5.1.4 加强合作开拓国际市场 |
5.2 国家层面 |
5.2.1 做好顶层设计 |
5.2.2 完善相关领域法律法规 |
5.2.3 制定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政策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4)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的空间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
1.2.2 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的影响研究 |
1.2.3 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的空间效应研究 |
1.2.4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1.4.1 论文框架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空间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
2.1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界定 |
2.2 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的空间作用机制 |
2.2.1 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空间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
2.2.2 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区网络零售业发展的影响 |
2.2.3 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地区网络零售业的溢出机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网络零售业区域特征分析 |
3.1 网络零售产业发展水平 |
3.1.1 网络零售业发展现状 |
3.1.2 网络零售业的市场结构变化 |
3.2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网络零售业的区域特征 |
3.2.1 各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3.2.2 网络零售业的区域特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模型设定 |
4.1.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4.2 面板模型的估计与拟合结果 |
4.3 空间自相关检验 |
4.4 空间计量模型识别与构建 |
4.5 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 |
4.5.1 拟合结果 |
4.5.2 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对策建议 |
5.1 政府层面 |
5.1.1 稳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5.1.2 引导不同区域构建适宜的流通体系 |
5.1.3 精准帮扶加强监管 |
5.2 企业层面 |
5.2.1 探索场景融合与模式创新的全渠道流通体系 |
5.2.2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5)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评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贸易的相关概念 |
(二)新流通的相关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一)贸易相关理论 |
(二)新流通相关理论 |
第三章 中韩贸易关系和新流通分析 |
一、中韩贸易关系分析 |
(一)中韩贸易发展历史进程 |
(二)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
(三)中韩FTA |
二、中韩新流通比较分析 |
(一)中韩新流通现状 |
(二)中韩新流通的差异 |
(三)中韩新流通的共同目标 |
注释 |
第四章 新流通对中韩贸易影响分析 |
一、新流通创新智慧化贸易方式 |
(一)中韩建设智能物流园区 |
(二)中韩建设智能港口 |
二、新流通构建国际电子商务供应网系统 |
(一)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产品个性化 |
(二)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线上和线下无界限化 |
(三)电子商务物流机制的变化 |
三、新流通改变中韩流通产业链 |
(一)新流通促进了生鲜产业迅速发展 |
(二)新流通对企业的产业链管理意识影响 |
四、新流通对中韩国际贸易的影响 |
(一)新流通对中韩贸易规模影响 |
(二)新流通对贸易成本影响 |
(三)新流通对中韩电子商务贸易影响 |
第五章 中韩新流通企业案例及存在的问题 |
一、中国新流通企业案例 |
(一)阿里巴巴 |
(二)京东 |
(三)阿里巴巴和京东比较分析 |
二、韩国新流通企业案例 |
(一)乐天 |
(二)新世界 |
(三)乐天和新世界比较分析 |
三、中韩新流通存在的问题 |
(一)物流基础设施不足 |
(二)消费者对新流通的意识不足 |
(三)技术能力局限 |
第六章 促进新流通发展推进中韩贸易的对策 |
一、国际物流和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
(一)提高中韩国际物流海关效率 |
(二)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发展 |
(三)物流服务质量改善 |
二、消费者对新流通意识改善 |
(一)新流通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 |
(二)新流通企业保持价格优势和提供体验营销 |
三、新流通企业应对手机技术环境和产业合作 |
(一)优化手机技术环境 |
(二)与高新科技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3 文献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作用机制分析 |
3.1 电子商务的成本节约效应 |
3.2 电子商务渠道整合效应 |
3.3 电子商务的创新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评价 |
4.1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
4.2 基于熵值法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 |
4.3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 |
5.1 农产品流通现状分析 |
5.2 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子商务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实证分析 |
6.1 面板模型介绍 |
6.2 计量模型构建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展望 |
7.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7)网络在线消费对广州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研究 ——基于零售供应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电子商务带动网络在线消费蓬勃发展 |
1.1.2 国内实体零售业走势持续低迷 |
1.1.3 多渠道零售供应链发展尚未成熟 |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半结构访谈法 |
1.3.3 参与式观察法 |
1.3.4 数学建模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综述研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网络在线消费 |
2.1.2 零售业 |
2.1.3 零售供应链 |
2.2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
2.2.1 网络在线消费研究进展 |
(1)网络在线消费对购物出行的影响 |
(2)网络在线消费对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 |
(3)网络在线消费对实体零售业的影响 |
2.2.2 零售供应链研究进展 |
(1)零售供应链研究进展 |
(2)多渠道供应链研究进展 |
(3)多渠道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关系 |
2.2.3 综述小结 |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分析 |
3.1 研究区域 |
3.2 数据来源 |
3.3 数据统分析 |
3.3.1 经营环境数据 |
3.3.2 市场定位数据 |
3.3.3 店铺属性数据 |
3.3.4 影响效应数据 |
第四章 网络在线消费影响下城市零售业态类型及其空间组织研究 |
4.1 网络在线消费影响下的零售业态类型变化 |
4.2“砖头+水泥”型零售业态 |
4.2.1 业态特征——零售商主导的单渠道供应链 |
4.2.2 供应链模式解析 |
4.2.3 空间组织特征 |
4.2.4 案例分析——广州正佳购物广场 |
4.3“鼠标+水泥”型零售业态 |
4.3.1 业态特征——供应商主导的多渠道供应链 |
4.3.2 供应链模式解析 |
4.3.3 空间组织特征 |
4.3.4 案例分析——苏宁易购 |
4.4“纯鼠标”型零售业态 |
4.4.1 业态特征——供应商主导的跨渠道供应链 |
4.4.2 供应链模式解析 |
4.4.3 空间组织特征 |
4.4.4 案例分析——凡客诚品 |
第五章 网络在线消费对零售业供应链的影响 |
5.1 网络在线消费的影响效应 |
5.1.1 促进效应 |
5.1.2 替代效应 |
5.1.3 修正效应 |
5.1.4 中立效应 |
5.1.5 混合效应 |
5.2 网络在线消费对零售业供应链的影响分析 |
5.2.1 网络在线消费对“砖头+水泥”型供应链的影响 |
(1)影响效应分析 |
(2)供应链空间布局变化 |
5.2.2 网络在线消费对“鼠标+水泥”型供应链的影响 |
(1)影响效应分析 |
(2)供应链空间布局变化 |
5.2.3 网络在线消费对“纯鼠标”型供应链的影响 |
(1)影响效应分析 |
(2)供应链空间布局变化 |
5.3 小结 |
第六章 网络在线消费影响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
6.1 多元回归方程模型构建 |
6.1.1 自变量选取 |
6.1.2 多元Logistic模型构建 |
6.1.3 模型拟合程度 |
6.2 构建结果分析 |
6.2.1 经营环境对影响效应的影响分析 |
6.2.2 市场定位对影响效应的影响分析 |
6.2.3 店铺属性对影响效应的影响分析 |
6.3 小结 |
6.3.1 不同商圈级别不会影响网络在线消费的影响效应 |
6.3.2 供应商比零售商更容易接受网络在线消费的正面促进效应 |
6.3.3 商家规模与影响效应呈现正相关关系 |
6.3.4 网络在线消费对租金高的地段容易产生替代效应 |
结语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创新点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提纲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问题缘起 |
1.1.2 时代背景 |
1.1.3 “新零售”现象出现 |
1.2 关键概念与研究对象 |
1.2.1 零售 |
1.2.2 商业模式 |
1.2.3 价值创造 |
1.2.4 研究对象界定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结构安排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2 研究综述 |
2.1 商业模式研究 |
2.1.1 商业模式研究演进简析 |
2.1.2 商业模式研究的层次分析 |
2.1.3 商业模式的架构属性与价值属性的二重属性 |
2.1.4 商业模式研究述评 |
2.2 流通经济理论研究 |
2.2.1 流通创造价值 |
2.2.2 流通对制造业的功能价值认识 |
2.2.3 流通对消费的功能价值认识 |
2.2.4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流通功能价值认识 |
2.2.5 流通经济理论研究述评 |
2.3 零售商业模式研究 |
2.3.1 对零售商业模式的三层次理解 |
2.3.2 零售商业模式与零售业态的概念辨析 |
2.3.3 零售商业模式的定义 |
2.4 本章小结 |
3 零售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探索性案例研究 |
3.1 案例研究方法 |
3.1.1 研究方法选择 |
3.1.2 案例数量选择 |
3.1.3 资料搜集方法 |
3.1.4 案例研究设计 |
3.2 优衣库案例研究 |
3.2.1 优衣库案例描述 |
3.2.2 优衣库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2.3 优衣库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3 ZARA案例研究 |
3.3.1 ZARA案例描述 |
3.3.2 ZARA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3.3 ZARA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3.4 优衣库与ZARA的案例对比分析及相关命题提出 |
3.4 尚品宅配案例研究 |
3.4.1 尚品宅配案例描述 |
3.4.2 尚品宅配商业模式的定制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4.3 尚品宅配商业模式的定制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5 宜家案例研究 |
3.5.1 宜家的案例描述 |
3.5.2 宜家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5.3 宜家商业模式的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5.4 尚品宅配与宜家的案例对比分析、相关命题提出及讨论 |
3.6 西西弗书店案例研究 |
3.6.1 西西弗书店的案例描述 |
3.6.2 西西弗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6.3 西西弗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7 言几又书店的案例研究 |
3.7.1 言几又的案例描述 |
3.7.2 言几又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3.7.3 言几又的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3.7.4 西西弗与言几又的案例对比总结及命题提出 |
3.8 本章小结 |
4 理论模型构建 |
4.1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理论分析 |
4.1.1 顾客价值与零售顾客价值 |
4.1.2 顾客价值创造与零售顾客价值创造 |
4.2 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2.1 架构理论 |
4.2.2 一体化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2.3 定制化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2.4 场景化架构属性理论分析 |
4.3 一体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4.3.1 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的影响 |
4.3.2 一体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4.3.3 价值属性对低成本价值创造的影响 |
4.3.4 价值属性对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 |
4.4 定制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4.4.1 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的影响 |
4.4.2 定制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4.4.3 价值属性对个性化价值创造的影响 |
4.4.4 价值属性对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 |
4.5 场景化架构零售商业模式理论模型 |
4.5.1 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的影响 |
4.5.2 场景化架构对价值属性的影响 |
4.5.3 价值属性对体验价值创造的影响 |
4.5.4 价值属性对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影响的中介作用 |
4.6 本章小结 |
5 实证研究 |
5.1 变量测量和问卷设计 |
5.1.1 零售商业模式架构属性测量 |
5.1.2 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属性测量 |
5.1.3 零售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测量 |
5.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5.2.1 问卷发放 |
5.2.2 样本描述 |
5.3 信度和效度检验 |
5.3.1 信度检验 |
5.3.2 效度检验 |
5.3.3 相关性分析 |
5.4 结构方程建模与假设检验 |
5.4.1 结构方程建模 |
5.4.2 一体化架构对低成本价值创造影响 |
5.4.3 定制化架构对个性化价值创造影响 |
5.4.4 场景化架构对体验价值创造影响 |
5.4.5 结果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
6.1.1 主要结论 |
6.1.2 理论贡献 |
6.1.3 管理启示 |
6.2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指标体系预调查问卷 |
附录2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
附录3 :零售顾客价值创造探索性因子分析 |
附录4 :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的问卷调查 |
附录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结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结构与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技术创新理论 |
2.1.2 零售业发展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 |
2.2.2 关于技术创新经济效应的研究 |
2.2.3 关于零售领域的相关研究 |
2.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技术创新促进零售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 |
3.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其对零售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
3.1.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
3.1.2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
3.2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机制的实现路径 |
3.2.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实现路径 |
3.2.2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发展作用机制的实现路径 |
第4章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变革的影响—基于历史角度 |
4.1 第一次零售革命 |
4.2 第二次零售革命 |
4.3 第三次零售革命 |
第5章 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基于现实角度 |
5.1 技术创新对网络零售发展的影响 |
5.1.1 网络零售的萌芽和兴起 |
5.1.2 网络零售的兴盛 |
5.1.3 网络零售的转折 |
5.2 技术创新引发新零售 |
5.3 技术创新推动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3.1 社会治理不完善 |
5.3.2 信息化建设不足 |
5.3.3 物流业对零售业发展支撑不足 |
5.3.4 连锁企业创新乏力 |
第6章 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 技术创新水平分析 |
6.1.1 测度方法 |
6.1.2 指标解释 |
6.1.3 实证结果 |
6.2 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影响 |
6.2.1 模型建立 |
6.2.2 指标解释和平稳性检验 |
6.2.3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6.2.4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
6.2.5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业态结构优化的影响 |
6.2.6 技术创新对零售业就业规模的影响 |
6.3 我国零售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
6.3.1 指标解释 |
6.3.2 实证分析 |
第7章 建议 |
7.1 健全法制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环境的治理 |
7.2 提升消费质量,促进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动 |
7.3 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技术创新环境的发展 |
7.4 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撑零售业技术创新 |
7.5 以“互联网+”为契机,促进连锁经营技术创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四、电子商务发展对商业零售业的影响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商业影响下的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研究[J]. 叶强,胡赞英,赵垚. 现代城市研究, 2022
- [2]数据新动能视角下中国电子商务零售行业发展水平统计测度研究[A]. 艾舒琪,刘诗涵,胡斌,赵目. 2021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获奖论文集(一), 2021
- [3]电子商务与商贸流通业的互动影响研究[D]. 杨宴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零售业的空间作用机制及效应研究[D]. 张哿.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新流通发展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 姜泰元(KANG TAEWON).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研究[D]. 何新.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7]网络在线消费对广州市零售业空间的影响研究 ——基于零售供应链视角[D]. 吴佳宁.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8]基于价值创造的零售商业模式研究[D]. 曾锵.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1)
- [9]电子商务发展对零售企业的影响及区域差异[J]. 张建军,薛晓芳,蔡小东. 商业经济研究, 2019(16)
- [10]技术创新对我国零售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 武春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