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材百强企业(系列)

世界建材百强企业(系列)

一、世界建材百强企业(连载)(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军[1](2022)在《中国农民城》文中认为2019年9月,浙江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朱晓军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奇迹之城,历时两年,对龙港"造城者"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书写。从一路带领龙港发展的陈定模、李其铁,到进城创业一心创造财富的陈智慧、杨恩柱……《中国农民城》用一个个人物揭开龙港成长之谜,在呈现个体命运的同时,尽显龙港在历史发展中的风起云涌。朱晓军用朴素的创作风格和真诚的叙事力量谱写了龙港传奇,细致而宏观,轻盈而厚重,龙港这座城在他笔下发出了别样光芒。

刘文红[2](2019)在《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恐龙化石资源大国,恐龙文化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当今恐龙文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恐龙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逐渐提上日程。2016年5月30日,在延吉市中国朝鲜族民俗园东南侧山坡的施工地发现了恐龙化石,经初步鉴定,延吉龙山恐龙化石距今约为9000万至1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晚期至晚白垩纪早期年代,化石的属种丰富,生存年代罕见,极具科研价值和开发价值。对于延吉市文化的增添,文化多元性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助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恐龙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对于恐龙文化资源的保护主要具体在两个方面:将恐龙化石资源作为物质文化展出和保护对象,建立博物馆、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对地区恐龙文化宣传和文化旅游做出贡献;其次将恐龙精神文化作为地区文化经济拓展的对象,建设各种恐龙文化旅游设施,发展恐龙文化相关的服务业,积极进行恐龙文化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恐龙文化产业,推出相关的影视、书籍、游戏等作品,对地区文化多元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延吉市恐龙化石生存年代为白垩纪,实为国内罕见;化石属种丰富,研究价值高;各种化石种类繁多,便于复合研究;地质剖面清晰完整,重构地质层理。从外部来讲,化石出土点位于市中心,全球难寻;地区文化独特,旅游资源众多;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政府支持到位。这些都标志着延吉恐龙文化资源的兴起和应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出以下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实行立法监督和专项专研,实现产业对接,建设恐龙地质公园和古生物化石申遗,发展恐龙文化产业和恐龙文化旅游。

俞灵灵[3](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表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姚婷[4](2017)在《建构侨乡 沟通“侨”“乡” ——台山侨乡百年侨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山侨乡是中国典型的传统侨乡,台山侨刊《新宁杂志》被认为是中国侨刊的滥觞。无论在哪一个时期,台山侨刊的数量和种类在同级行政区域中都是最多的,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学术界一般关注台山侨刊的史料价值,以侨刊所登载的内容为资料去研究侨乡社会,这便使得1949年前的台山侨刊受到学术界重视,而1950年后的侨刊则经常被学术界忽略,甚至被认为无价值。有鉴于此,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对台山侨刊进行研究,不仅将侨刊看作史料,更将其当作一个可供解构的文本,将“人”的因素纳入其中,从侨刊相关者的视角动态地分析侨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构了什么样的侨乡社会和为何如此建构侨乡社会,以及由此而致的侨刊功能的实现或缺失。本文将台山侨刊的变迁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前,1950-1966年,1978年至今。而1966年后的十年“文革”期间,所有侨刊被迫停刊。1949年前,侨刊无“侨刊”之名,有“侨刊”之实;1950年之后,“侨刊”一词出现,并被广泛应用,而这也意味着它们所受到的社会控制加剧。侨刊的相关者包括传播者、受众和政府。在不同的时代,传播者的年龄结构、知识体系和生命历程有较大差异。侨刊以“侨”属群体为主要受众。受众的分布形态和由此而成的“侨”“乡”网络形成侨刊传播的基本路径。政府对侨刊的控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形成严格的界线与明确的体系。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侨刊所建构的侨乡社会由立体化转而平面化,由“弊端丛生”转而“进步美好”。这其中既因侨乡本身的变化,也因为在政府控制和传播者认知的共同作用下,传播者对相关的传播信息进行了把关和筛选。侨刊最根本的功能是沟通“侨”“乡”。但侨刊并不总能实现这一显功能,不在其控制把握之下的潜功能,乃至负功能都有可能出现。而侨刊社则有效延展了当代台山侨刊的功能。本文所指称的“侨刊”的基本要点包括,侨乡民间(或由与侨乡相关群体)主办的出版物,受众主体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归侨和侨眷,传播内容主要是受众所对应的群体在侨乡内部发生的事件,办刊经费部分或主要来自以海外为主的群体成员的捐助的民间出版物。侨刊本身是连接“侨”“乡”两端的通道之一,同时又参与其他“侨”“乡”之间通道的构建。随着侨乡社会、海外华人社会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改变,侨刊“通道”的形态也在发展变化,逐渐由“侨乡—海外移民”式转变为“国内宗亲—侨乡—海外移民”式的信息传播通道。

童露[5](2016)在《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也是国有企业应重点解决的问题。自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经理人激励再次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经理人激励问题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出现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部分经理人兼具“高管”和“高官”的双重身份,如何对其激励应有新的制度安排。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背景下,建立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视野,从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入手,借鉴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的核心观点,提出了经理人激励的理论框架,并综合运用理论演绎、定量分析和多案例分析等方法重点论证了激励理论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试图构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条件,以期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经理人激励机制的优化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及经理人激励的历史审视和现状分析发现,现阶段竞争性国有企业对经理人的激励以行政激励和半市场化的激励为主,依然存在公司治理不规范、经理人双重身份未得到有效解决、薪酬与企业业绩难有效挂钩、中长期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政治监督与约束作用有限、缺乏市场化的惩戒与退出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调动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因此,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须在解决以上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更为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对此,本文在分析经理人角色、职能、需求、人性假设和行为的基础上,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从制度性激励、经济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三个方面提出了经理人激励的理论框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竞争性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着,其主要原因在于竞争性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激励机制还未有效建立,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加大经济性激励力度,减少股权激励的行政干预。同时,通过选取四家具有代表性的竞争性国有企业为多案例分析对象,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进一步论证了制度性激励、经济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的有效性。基于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结果,力图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制度、建立经理人身份转化和市场化选聘制度、建立契约化的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搭建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丰富精神激励内容、建立市场化的约束与惩戒机制等方面构建出更为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本文还从建立健全劳动人事制度、经理人市场和股权激励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经理人激励机制的保障条件,以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活力。研究结论进一步表明,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从制度性激励、经济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三个方面对经理人实施激励,这三方面的激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一个完整的激励体系。其中,规范的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的经理人选聘制度是关键,是有效实施经济性激励和社会性激励的前提条件。竞争性国有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盈利,并按照市场机制参与竞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建立一种有别于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经理人激励机制,这种机制的建立应以市场为导向,减少主管部门对经理人薪酬和股权激励的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中的主导作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切断经理人政治晋升的发展路径,这势必要通过搭建更加广阔的事业发展平台来满足经理人的社会性需求,为经理人提供多样的职业选择和晋升路径,并建立经理人分享制度。在提高经理人激励力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市场化的约束与退出机制,使经理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以充分保障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人才活力。本文的研究拓展了经理人激励的理论框架,而且为完善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提供了数据和实证支持,有助于优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经理人激励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项志文[6](2014)在《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研究 ——以三峡新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提出了一个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分析框架,并以案例研究法对其进行了分析,佐证了该分析框架的实用性。本文较好地解决了“作为一般投资者,应该如何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这一实践问题。首先,本文立足实践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文献回顾,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因、识别特征、识别指标及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指出了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明确了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然后,本文建立了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分析框架,通过界定舞弊相关概念、总结常见的舞弊手段、梳理哈佛分析框架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框架,为案例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最后,本文以该分析框架对三峡新材案例进行了探索性分析,发现了三峡新材涉嫌财务报告舞弊的预警信号,并得出了三峡新材涉嫌财务报告舞弊的结论。本文的创新点是构建了一个理论解释力较强、实务操作性较好的识别财务报告舞弊的分析框架,为舞弊识别这一实践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琦[7](2013)在《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一个位于吴文化边缘城市的案例》文中研究表明城市空间营造研究是关于城市历史与当下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作出对城市未来发展具有理论依据的预测。因此,城市空间营造的研究是城市规划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是武汉大学赵冰教授主持的“城市空间营造个案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十字交叉口,是一座拥有三千多年的古城,1986年被评定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最后到当代,镇江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在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起源、影响动力和机制。文化、政治、宗教、经济活动等都对城市空间营造活动产生影响。本文以镇江各发展时期的文化(包括自然环境文化与人文文化)为主要影响因子,也作为本文的切入点与主要脉络,结合其它影响因子,通过对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的研究,探讨其空间营造的特征和规律,预测镇江未来城市空间营造的方向。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为文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方法和背景。介绍镇江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国内外城市空间研究和镇江城市空间研究的现状分析。简要介绍镇江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历史沿革,以此为基础展开各时期的城市空间营造研究。第二部分为古代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包括文章第二至第四章。第二章介绍战国前镇江城市的起源和早期聚落变迁,探讨自然环境与湖熟文化(先周吴文化)影响下的镇江空间营造活动。第三章研究战国至五代十国镇江城市空间营造,这个时期是镇江有建城史记载的开始,也是奠定镇江城1800多年城市空间营造活动的基石,重点介绍三国时期的铁瓮城,以及京杭大运河江南北段的营造,揭示山水文化与孙吴文化影响下的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第四章研究宋代至晚清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主要介绍宋润州城的扩建以及明清府城缩小的变迁,揭示吴文化与运河文化影响下城市的兴盛与衰落。第三部分介绍近代镇江城市空间营造,为文章第五章。介绍1859年至191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主要介绍辛亥革命后镇江府城与新城的变迁,租界区与洋码头的发展等等,揭示西洋文化影响下的近代城市空间营造活动。第四部分介绍现代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包括文章第六章至第七章。第六章介绍1919~194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演变,主要介绍民国作为江苏省府时期镇江城市各项城市规划的提出及其市政工程规划的实施,揭示中华文化早期,政治因素对镇江城市营造活动的促进以及对自然环境与历史遗产的破坏。第七章研究1949~197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主要介绍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也是中国工业化早期,镇江的城市空间营造活动。第五部分介绍当代镇江城市空间营造,为文章第八章至第十章。第八章介绍1979~200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主要介绍镇江历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揭示改革开放后现代文化下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活动及其特征。第九章为结论部分,对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动力机制和营造模式作出总结。总结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动力机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主导文化及其其它影响因素对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影响和作用。第十章展望镇江未来三十年城市空间营造的远景。

高欢,高振,王鹏,张宁,薄婧琛,宗一君,王建亚,张苏,于浩,陈凤超,毕茜,金琳琳,胡燕华,洪先锋[8](2013)在《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文中认为一、传统品牌的现代管理问题1.引言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万多家"老字号"传统品牌企业。"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又确认了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分布在全国各地。现如今勉强维持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倒闭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1]传统品牌如何应对现代市场,长葆品牌的生机与活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下面从消费者与经营者两个角度对该

翟传鹏[9](2013)在《媒介化时代文学生产批判》文中提出进入到21世纪,我们迎来了一个媒介化时代。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介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环境。新媒介在给文学写作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文学终结”的声音此起彼伏。媒介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评价文学现状?文学未来走向哪里?这些学界普遍焦虑的问题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绪论,提出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梳理,并阐明文本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意义。第一章融合与建构:媒介化时代与文学生产。本章对媒介、媒介化、媒介化社会等概念做出限定。全球化、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分别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历史语境、时代语境和文化语境。新媒介的爆炸式增长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内在动因。在媒介化时代,意义生产、文化传播遵循商品、媒介逻辑。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某种程度上为文学的再生产创造了契机。这一章评析了马克思、本雅明和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思想,认为用“文学生产”的理论能动态地分析文学写作、传播、接受、批评等全过程。媒介化时代的“文学生产”是“他律性”的,不同于之前“文学创造”的“自律性”。第二章延宕与泛化:文学性质与形态的异变。本章对文学内在性质和外在形态的变化进行了论证。文学的审美属性消退,让位于商品属性。文学审美物化、泛化,逐渐以消费为导向,表现为日常生活审美。当下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显示出平面化特征,表现为深度感丧失,文学性减弱。但文学性没有消亡,随着图像浸入文学文本,文学性进入影像,意义迅速增殖,文学性泛化。文学的存在形态发生了改变,本雅明意义上的“光晕”消逝,“震惊”效果强化,原创性文学发生巨大危机。“机械”复制模式变得更加复杂,文学的虚拟化存在形态多样。图像改造了传统的文学文本,使文学增加了冗余,降低了熵值。第三章碰撞与整合:边缘化与平面化的作家。本章对作家地位、角色定位和创作心态进行了分析。新媒介的出现使作家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纸媒的分化使传统作家失去了平台。作家在当下丧失了主流话语权,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作家创作心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作家群体呈现出较大分化,“前媒介作家”和“媒介化作家”区别显着,网络写手群体崛起。作家的时空观发生明显变化,新媒介使距离趋零,带来了深度情感的消失;绵延的时间形态呈现为空间状态,空间转向在先锋文学中有所体现。受消费市场的影响,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向媒介逻辑靠拢,追求一种快感写作,“凝神冥想”为“心神涣散”所取代。网络作家被重新部落化,这种共时状态的部落化使作家产生了类似于布鲁姆的历时性“影响的焦虑”。“明星作家”起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但其自身定位极不清晰。在与媒介的关系中,作家大多倾向于与媒介合流,这造成了作家自主意识的缺如,创作的媚俗化倾向被凸显。作家在公共领域失声,这呼唤着公共知识分子的出现。第四章娱乐与消费:媒介化时代的文学传播与接受。本章表述了文学传播现象,探讨了读者的接受心态。在信息爆炸的媒介化时代,文学消费多样化,接受群体分层化,纯文学阅读迅速没落,大众追求快感,阅读层次不高。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以影像为导向的倾向明显。小说改编成影视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抹平作家个体意识的“注水”过程。点击量成为网络文学生产的推动力与评价标准,造成了网络文学的超长文本结构。写手和读者在创作中双向互动,使网络文学最后成为一种同质化的文学形态。低门槛的网络文学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写作中来,但作品质量普遍偏低。第五章丧失与涅盘:文学生产机制的重组与批评的变异。本章探讨文学生产机制问题,以及文学批评所发生的变异和所面临的挑战。在媒介化时代,传统文学生产机制趋于崩溃,青春文学、大众读物、网络文学、民营出版异军突起。跟风写作成潮,类型化作品迭出不穷。文学批评的边界变得愈加模糊,批评极度扩张,批评场斗争激烈,这呼唤着新的文学批评标准的出现。结语,总结全文,呼应文章初始提出的问题。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新技术的出现促使媒介场发生巨变,这些变化也使文学生产发生重大危机。文学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但文学不会终结。文学是关乎意义、关乎感情、关乎语言、关乎美的,只要人的感情不消散、追求意义的愿望不消退、审美能力不消失、语言能力不消亡,文学就不会终结。

袁向博[10](2010)在《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零售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处于产业链的中游,连接着上游的生产企业和下游的消费者,其发展趋势通常反映一个国家总体经济的走向。连锁经营这种经营形式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零售业中占据了主要位置,零售连锁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因此,在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零售连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零售业如何利用连锁经营这种经营模式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安零售连锁最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应允于商业发展的需要,门店数量不断快速增加,商场单体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利用连锁经营这种商业模式,但也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差、配送中心建设滞后,物流配送跟不上、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业态发展较单一、不够多元化等问题,本文提出可通过注重人才的选拔、储备和培养,标准化作业体系的建立,加大物流配送系统的投入建设,注重品牌意识培养和增强,增强合作意识,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本土零售连锁企业,.注重发现顾客需求,从业态形式上多元化,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等对策解决西安零售连锁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从零售业及连锁经营的基本概念开始,详细分析了零售业和连锁经营本身的特点,利用零售业的相关理论和连锁经营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连锁经营这种模式和零售业结合的情况,接着分析了国内外零售业和连锁经营的发展概况,从中找出了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利用连锁经营的发展理论结合西安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世界建材百强企业(连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建材百强企业(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民城(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苍凉方岩下
    1
    2
    3
    4
第二章江南垟的“猴子”
    1
    2
    3
    4
    5
第三章九人班底
    1
    2
    3
    4
    5
第四章对岸是天堂
    1
    2
    3
    4
第五章让百姓都知道
    1
    2
    3
    4
第六章穷而强悍的陈家堡
    1
    2
    3
    4
    5
第七章挑战的最终是自己
    1
    2
    3
第八章屋顶的钟楼
    1
    2
    3
第九章先干起来再说
    1
    2
第十章退地风波
    1
    2
    3
第十一章由波谷到波峰
    1
    2
    3
    4
第十二章十万引擎推动下
    1
    2
    3
第十三章落地就要生根
    1
    2
    3
第十四章飞起来的翘头鸟
    1
    2
    3
第十五章连出两张错牌
    1
    2
    3
    4
第十六章龙港是艘船
    1
    2
    3
尾声

(2)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相关理论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特征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法律法规的颁布
        2.2.3 恐龙化石资源保护原则
第三章 恐龙文化类型特征分析
    3.1 中国恐龙化石产地分布
    3.2 恐龙文化类型体系建立
        3.2.1 恐龙物质文化
        3.2.2 恐龙精神文化
    3.3 我国恐龙文化资源利用现状和借鉴之处
第四章 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特征及评价
    4.1 延吉市恐龙文化相关的物质特征
        4.1.1 恐龙化石类型
        4.1.2 延吉市地质特征
    4.2 恐龙遗址位置特征
        4.2.1 延吉市地理位置独特性
        4.2.2 化石遗址所在地独特性:城区内
        4.2.3 交通流线组织
        4.2.4 旅游资源的联动性
        4.2.5 “一带一路”节点
    4.3 延吉市龙文化基础概述
        4.3.1 “恐龙”的命名起源
        4.3.2 延吉市朝鲜族龙文化基础
    4.4 恐龙化石资源效应
        4.4.1 恐龙化石的经济效应
        4.4.2 恐龙化石的社会效应
        4.4.3 恐龙化石的科学效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5.1 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大众认知度调查
        5.1.1 问卷基本信息分析
        5.1.2 恐龙文化认知度分析
        5.1.3 延吉龙山恐龙认知度分析
        5.1.4 延吉龙山恐龙化石文化开发倾向度分析
    5.2 延吉市已经进行的保护开发项目
        5.2.1 龙兴延吉博物馆
        5.2.2 延吉恐龙王国金豆欢乐园
        5.2.3 延吉恐龙文化资源研究相关部门的成立
    5.3 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保护开发规划
        5.3.1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社会认知
        5.3.2 通过立法和有效监督给予支撑和保护
        5.3.3 延吉恐龙文化资源可行性保护与开发措施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4)建构侨乡 沟通“侨”“乡” ——台山侨乡百年侨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框架
    三、文献综述
    四、本文对“侨刊”的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本文对相关术语和注释方式的说明
第一章 百年变迁中的台山侨刊
    第一节 1909-1949年的台山侨刊
        一、刊物宗旨——改良社会与联络侨情
        二、与宗旨相应的栏目设置
        三、多管齐下的经费筹集方式
    第二节 1950-1966年的台山侨刊
        一、刊物宗旨——宣传“新社会”与联络乡侨
        二、稳中有变的栏目设置
        三、《新宁杂志》与其他侨刊间二元化的经费筹集方式
    第三节 1978年至今的台山侨刊
        一、刊物宗旨——沟通侨情与激发华侨爱国爱乡之情
        二、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栏目设置
        三、以获取捐赠为主的经费筹集方式
    小结
第二章 台山侨刊相关者
    第一节 1909-1949年的台山侨刊相关者
        一、侨刊传播者——正当壮年、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
        二、侨刊受众——期盼落叶归根的移居者
        三、对侨刊实行控制的政府——管而不严
    第二节 1950-1966年的台山侨刊相关者
        一、侨刊传播者——延续前一阶段且经过重组的“知识分子”群体
        二、侨刊受众——被侨乡所“争取”的海外移居者
        三、对侨刊实施控制的政府——着手控制
    第三节 1978年至今的台山侨刊相关者
        一、侨刊传播者——以老年为主,经历政治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群体
        二、侨刊受众——已然落地生根的移居者
        三、对侨刊实施控制的政府——严格管理
    小结
第三章 台山侨刊的内容侨刊对侨乡社会的建构
    第一节 1949年前台山侨刊的内容
        一、“恶”与“善”并存的台山侨乡社会
        二、“小事”与“大事”同在的台山侨乡社会
    第二节 1950-1966年台山侨刊的内容
        一、消除旧弊端的台山侨乡社会
        二、农工文教全面发展的台山侨乡社会
    第三节 1978年后台山侨刊的内容
        一、落实任务政策,重建“侨”“乡”关系的台山侨乡社会
        二、宗亲往来频繁、乡情亲谊浓郁的台山侨乡社会
        三、盛赞华侨捐赠公益慈善事业的台山侨乡社会
        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台山侨乡社会
        五、追根溯源、建构集体记忆的台山侨乡社会
    小结
第四章 台山侨刊的功能——沟通“侨”“乡”
    第一节 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
        一、1949前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
        二、1950-1966年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
        三、1978年至今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
    第二节 侨刊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探讨
        一、侨刊相关者与非相关者对侨刊的认知
        二、侨刊社——华侨与侨乡之间的联结点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界定
        一、竞争性国有企业
        二、经理人
        三、激励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混合所有制研究
        二、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研究
        三、文献述评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一、委托代理关系
        二、信息不对称与代理成本
        三、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激励理论
        一、激励理论的基础
        二、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三、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有企业改革与经理人激励的历史审视
    第一节 放权让利与精神激励
        一、放权让利改革阶段
        二、激励方式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两权分离与承包经营责任制激励
        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
        二、激励方式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年薪制激励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二、激励方式分析与评价
    第四节 国资监管与管理层持股激励
        一、国资监管阶段
        二、激励方式分析与评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经理人激励现状分析
    第一节 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述
        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经理人分类激励
        二、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
    第二节 竞争性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现状分析
        一、经理人具有双重身份
        二、政治晋升激励
        三、薪酬福利激励
        四、在职消费激励
        五、政治监督与约束
    第三节 竞争性国有企业经理人激励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
        二、经理人双重身份未有效解决
        三、薪酬与企业业绩未有效挂钩
        四、中长期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五、政治监督与约束的作用有限
        六、缺乏市场化的惩戒与退出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经理人激励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理人激励理论框架构建的基础
        一、经理人角色和职能分析
        二、经理人的需求分析
        三、经理人的人性假设与行为分析
    第二节 经理人激励理论框架构建
        一、经理人激励的逻辑
        二、经理人激励理论框架
    第三节 基于大样本的定量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三、实证分析
        四、结果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案例的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选取
        二、案例选取与背景分析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第二节 案例分析
        一、治理与选聘制度
        二、薪酬与中长期激励
        三、事业平台与精神激励
        四、约束与退出机制
    第三节 结果讨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构建
    第一节 公司治理与经理人选聘制度
        一、公司治理制度
        二、经理人身份转化与选聘制度
    第二节 契约化的薪酬激励
        一、经理人薪酬契约
        二、经理人薪酬结构
        三、经理人绩效评价
    第三节 基于人力资本的经理人股权激励
        一、股权激励的政策与实践依据
        二、股权激励的实施原则
        三、股权激励模式及其选择
        四、股权激励授予额度
        五、股权激励行权时效与业绩考核
    第四节 事业平台与精神激励
        一、事业平台激励
        二、声望和荣誉激励
        三、肯定与赞赏激励
        四、控制权激励
    第五节 经理人约束与惩戒机制
        一、市场声誉及法规制度约束
        二、自我道德与企业文化约束
        三、市场化的惩戒与退出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经理人激励的保障条件
    第一节 建立市场化的经理人用工制度
        一、优化岗位体系并建立市场化用工机制
        二、规范劳动关系并妥善安置富余经理人员
    第二节 建立以业绩评价为主的人事制度
        一、创新组织结构并搭建事业平台
        二、建立科学公正的奖惩机制
    第三节 建立有效激励的利润分配制度
        一、建立经理人岗位责任薪酬制度
        二、加大对经理人的货币激励力度
    第四节 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一、转变重官轻商的传统观念
        二、建立完备的经理人信息库
        三、加快对经理人的评估和认证工作
    第五节 完善股权激励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一、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
        二、建立健康稳定的股票市场
        三、建立健全相关立法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研究 ——以三峡新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附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文献回顾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4 研究创新及不足
2. 财务报告舞弊分析框架构建
    2.1 财务报告舞弊定义界定
    2.2 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分析
    2.3 审计分析相关理论及框架
    2.4 财务报告舞弊分析框架
3. 案例描述
    3.1 公司背景介绍
    3.2 公司涉嫌财务报告舞弊事件始末
4. 案例分析
    4.1 财务报表层次风险分析
    4.2 认定层次风险分析
    4.3 案例分析小结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一个位于吴文化边缘城市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城市空间营造研究现状
        1.2.1 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1.2.2 国内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1.3 城市空间营造体系
        1.3.1 城市空间营造的思想来源
        1.3.2 “空间营造”的三层面:境界、礼仪和技艺
        1.3.3 城市空间博弈的三方面:自然、社会和个人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空间
        1.4.2 城市空间
        1.4.3 城市空间形态
        1.4.4 城市形态的影响因子
    1.5 研究对象、范围、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范围
        1.5.3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背景
        1.7.1 自然环境
        1.7.2 人文背景
第二章 战国之前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2.1 战国之前时期镇江城市族群演变与空间营造历史
        2.1.1 旧石器时期——放牛山与莲花洞文化遗址
        2.1.2 新石器时期——以北阴阳营文化为主的凤凰山、王家山、城头山和磨盘墩遗址
        2.1.3 夏商时期——宁镇地区江南先民创造地方土着青铜文化:湖熟文化
        2.1.4 西周时期——北方移民周人建立的“宜国”与丹阳葛城
        2.1.5 春秋战国时期:“吴头楚尾”朱方城
    2.2 战国之前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2.2.1 旧石器时期——古人洞穴居住据点
        2.2.2 新石器时期——父系氏族社会
        2.2.3 青铜器时代——父系家庭公社下的多核心聚落
        2.2.4 夏商时期——早期吴国的建立与湖熟文化的消亡
        2.2.5 春秋时期——吴文化“中心”的东南迁移,镇江地区逐渐成为吴文化的边界地带
    2.3 吴文化主导的空间营造机制
        2.3.1 自然层面:利用山水自然环境进行选址
        2.3.2 社会层面:周人的营国制度与功能分区
        2.3.3 个人层面:吴人尚武风气蔚然成风与吴国王陵墓葬
第三章 战国至五代十国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3.1 战国至五代十国镇江空间营造历史
        3.1.1 秦汉时期丹徒故城的营造历史
        3.1.2 东汉时期:孙吴铁瓮城的建造
        3.1.3 三国时期:孙吴破冈渎的修建
        3.1.4 东晋京口城的营造与润浦、京口水道的修建
        3.1.5 南朝时期京口城的扩大和改造
        3.1.6 隋朝时期:隋炀帝江南运河北段漕河的浚拓
        3.1.7 唐代润州三重城的营造、伊娄河和京口埭的修造
    3.2 战国至五代十国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3.2.1 战国至西汉时期:秦文化与丹徒水道、驰道的修建
        3.2.2 东汉至三国时期:吴文化下的铁瓮城的营造特征分析
        3.2.3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吴文化在中原文化的冲击下的完美蜕变与京口城的营造特征
        3.2.4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运河的开凿促进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运河文化下润州驿站的发展
    3.3 战国至五代十国时期镇江空间尺度研究
        3.3.1 体:“圆城”、“罗城”和“三重城”的不规则城市形态
        3.3.2 面:规整对称的里坊制到里坊制的消亡与夜市、草市的兴起
        3.3.3 线:城外古道和城内“井”字巷道
        3.3.4 点:城门、河流交汇处、桥边作为城市商业中心
    3.4 孙吴文化、中原文化融入下的城市空间营造机制
        3.4.1 自然层面:吴文化主导下的城市空间营造
        3.4.2 社会层面:军事政治城堡与重城等级制度
        3.4.3 个人层面:道、佛思想与礼制墓葬
第四章 宋至晚清时期(1859年前)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4.1 宋代到晚清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4.1.1 宋代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4.1.2 元代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4.1.3 明清时期镇江空间的营造历史
    4.2 宋代到晚清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4.2.1 宋代吴文化延续下的城市空间营造
        4.2.2 元代时期:蒙回文化影响下的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4.2.3 明清时期:满族文化下清初京口旗营与明清江南民居
    4.3 宋代到晚清时期(1859年前)镇江城市空间尺度研究
        4.3.1 体:城池缩小,呈不规则形态
        4.3.2 面:多元文化并存的带状混杂与功能分区的明确
        4.3.3 线:驿站与递铺、古桥、古街巷
        4.3.4 点:政治、宗教中心与家祠文化中心
    4.4 中原文化、蒙回文化、满清文化以及徽州文化融入下的城市空间营造机制
        4.4.1 自然层面:吴文化延续下水系、桥梁建设,防洪设施与城墙维护
        4.4.2 社会层面:运河文化下城市由军事城市转化为商贸城市,汉族与多族群并存的民族群聚
        4.4.3 个人层面:儒道思想与天井园林
第五章 1859~191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5.1. 1859~191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5.1.1 1859~1889年:太平天国时期镇江新城的营造与开埠时期租界区的建立
        5.1.2 1889~1919年:镇江近代铁路的诞生与新西门的建造
    5.2 1859~191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5.2.1 1859~1889年: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镇江近代城市发展
        5.2.2 1889~1919年:铁路文化的兴起与大运河的衰落造成镇江城市的衰落
    5.3 1859~1919年镇江城市空间尺度研究
        5.3.1 体:以府城为中心、沿长江向西呈“一”字型带状发展城市形态
        5.3.2 面:城内商业中心的西移与近代商埠码头区的兴起
        5.3.3 线:近代镇江方格网道路、铁路的新建与传统里弄街巷的延续
        5.3.4 点:新行政、新宗教、新医疗机构、新工商业建筑与新交通建筑的形成
    5.4 西洋文化冲击下的城市空间营造机制
        5.4.1 自然层面:运河的淤塞与长江航运的畸形繁荣
        5.4.2 社会层面:近代公共事业的发展与西式宗教
        5.4.3 个人层面:传统住宅、西式建筑与中西合璧建筑
第六章 1919~194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6.1 1919~194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6.1.1 1919~1927年:民国初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6.1.2 1927~1937年:江苏省府时期,镇江空间营造历史
        6.1.3 1937~1949年:抗日沦陷期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6.2 1919~194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6.2.1 孙中山建设新镇江的规划和设想
        6.2.2 省会建设计划的制定
        6.2.3 城市市容整治计划
        6.2.4 以镇江为中心的江苏铁路建设规划
        6.2.5 城市绿化与园林建设
        6.2.6 省政府迁镇后镇江工商业区的发展
        6.2.7 1927~1937年省会期间,城市建设对“山水城市”格局与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
        6.2.8 近代战争与镇江城市的衰落
    6.3 1919~1949年镇江城市空间尺度研究
        6.3.1 体:城门的增设与城墙进一步破碎化,“一”字形态城市的形成
        6.3.2 面: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
        6.3.3 线:城市马路的增建与扩建,水系与港区的瘀滞
        6.3.4 点:政治中心作为城市中心
    6.4 中华文化时期城市空间营造机制
        6.4.1 自然层面:交通方式的转型与城市形态,城市园林建设
        6.4.2 社会层面:体制政策与战争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与阻力
        6.4.3 个人层面: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与制约
第七章 1949~197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7.1 1949~197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7.1.1 1949~1966年:大跃进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7.1.2 1966~1979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7.2 1949~197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7.2.1 大跃进时期镇江城市相关规划制定
        7.2.2 文化大革命晚期至1979年间镇江城市相关规划的制定
    7.3 1949~1979年镇江城市空间尺度研究
        7.3.1 体:带状城市发展格局的深化
        7.3.2 面:城市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扩展
        7.3.3 线:城市主干道与城市桥梁的修建
        7.3.4 点:现代工商业建筑的增建
    7.4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空间营造动力机制
        7.4.1 自然层面:城市道路桥梁与工业用地的增建
        7.4.2 社会层面:统一规划与统筹建设
        7.4.3 个人层面:单位自建住宅与福利分房
第八章 1979~200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
    8.1 1979~200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8.1.1 1979~198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8.1.2 1989~199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8.1.3 1999~200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历史
    8.2 1979~200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特征分析
        8.2.1 1985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1985~2000)》
        8.2.2 1994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
        8.2.3 2005年《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8.3 1979~200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要素分析
        8.3.1 体:“T”型“一城两翼”城市格局
        8.3.2 面:城市园林绿地的填充与商业中心与副中心的形成
        8.3.3 线:城市路网的完善与特色商业街的形成
        8.3.4 点:城市绿地广场、商业大厦和历史遗迹作为城市中心
    8.4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指导下的城市空降营造机制
        8.4.1 自然层面:港口治理与“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
        8.4.2 社会层面:城市规划结合市场配置
        8.4.3 个人层面:现代风貌与城市记忆
第九章 总结: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机制研究
    9.1 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动力机制
    9.2 镇江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9.2.1 空间体:“一水横陈,三山环绕”的带状城市格局
        9.2.2 空间面:多文化拼贴的城市肌理
        9.2.3 空间线:“十字”水系、“丁”字古街巷与方格交通网
        9.2.4 空间点:多元文化遗留的城市标志物
    9.3 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的现状间题
        9.3.1 城市自然山水遭到破坏
        9.3.2 近代工业布局的不合理
        9.3.3 文物古迹的保护严重
        9.3.4 现代化进程导致城市个性特色不明显
        9.3.5 以港兴市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多元化的矛盾
第十章 2009~2039年镇江城市空间未来发展预测
    10.1 2009~2039年镇江城市空间营造活动
        10.1.1 山水花园城市的建设
        10.1.2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1.3 建设以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高品质旅游城市
        10.1.4 依托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加快经济转型
        10.1.5 依托上海经济辐射加快结构调整
    10.2 2009年~2039年镇江城市空间尺度预测
        10.2.1 体:“一体两翼”的“T”字形城市形态的深化
        10.2.2 面:城市肌理的梳理、港口区的建设及生态绿化带的填充
        10.2.3 线:公共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
        10.2.4 点:现代文娱广场、公民建筑、社区居住模式以及历史文化遗存将为空间节点
    10.3 以吴文化与先进文化为基奠,走入公民社会的城市空间营造机制
        10.3.1 自然层面:山水环境的整治
        10.3.2 社会层面:交通网络与区域发展
        10.3.3 个人层面:社区居住、多元文化休闲与公民权益的提升
    10.4 深入研究工作的议题
        10.4.1 纵向研究工作的思路
        10.4.2 横向研究工作的思路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后记

(8)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品牌的现代管理问题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同仁堂告别加盟店, 老字号欲转型升级
        2.1 事件概述
        2.2 事件起因
        2.3 事件经过
        (1) 舆论批判, 信誉受疑
        (2) 专项治理整顿动员部署大会
        (3) 合资经营药店降低后期成本
        2.4 事件结果
        2.5 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争议, 品牌利益遭质疑
        3.1 事件概述
        3.2 事件动因
        3.3 事件经过
        (1) 四大争议
        a.活熊取胆:无痛还是虐待?
        b.活熊取胆真的没法替代?
        c.活熊取胆质量真的好吗?
        d.归真堂滥用活熊取胆了吗?
        (2) 法理博弈
        a.反对
        b.支持
        (3) 熊场开放日
        3.4 事件后续
        3.5 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自主宣传不到位
        4.2 品牌所有者缺位
        4.3 传统品牌保护存在法律盲点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5.1 品牌自身建设
        (1) 靠文化勾“魂”
        (2) 以技术创“心”
        (3) 凭国际开“眼”
        5.2 社会参与
        (1) 行业协会对传统品牌的保护
        (2) 消费者和社会团体对传统品牌的包容与保护
        5.3 法律保护
    6.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二、本土品牌的国际拓展问题
    1. 引言
        2.1 事件概述
        2.2 事件起因
        (1) 开拓国际市场, 提升国际影响力。
        (2) 收购竞争对手, 形成优势互补。
        2.3 事件经过
        (1) 阶段1:“大象”急寻买家, 业内暗潮涌动
        (2) 阶段2:三一公布收购, 业界疑云四起
        (3) 阶段3:路条之争, 工人抗议, 并购困难重重
        (4) 阶段4:排除困难, 完成交割
        2.4 事件结果
        2.5 后续发展
        经受考验未现消化不良
        “优势叠加”助推国际化
        2.6 事件点评
        英国《金融时报》彼得·马什:收购后的挑战
        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苏子孟:此前难以想象
        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这是一大进步
    3. 典型品牌事件2:徐工收购德混凝土巨头, 三大重工品牌鼎足而立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阶段1:收购传闻不断, 徐工讳莫如深
        (2) 阶段2:首次得到确认, 细节仍留悬念
        (3) 阶段3:正式签署协议, 收购进展顺利
        (4) 阶段4:双方交割完成, 收购尘埃落定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北京林业大学经管学院肖慧娟:应对欧盟相关兼并政策充分调研
        匿名市场分析人士:各大型机械制造商抢滩登陆欧美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品牌战略方向问题
        (2) 品牌整合管理规划问题
        (3) 品牌价值变动问题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选择稳健适当的国际品牌战略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整合计划
        (3) 重视跨国并购后品牌的维护管理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三、线下品牌的上线之路问题
    1. 引言
    2. 典型事件1:京东、苏宁、国美的电商大战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京东挑起电商价格战
        (2) 电商价格战中各方反应
        1京东商城
        2苏宁易购
        3国美电器
        4消费者
        5供应商
        (3) 电商大战的战火由线上烧到了线下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事件2:淘宝天猫“双11”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节前造势
        (2) “双11”光棍节变成“狂购节”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互联网品牌生命周期在缩短
        (2) 价格战不是树立电商品牌的、争夺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
        (3) 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供应链不够稳定
        (4) 利益之下, 无视网络品牌诚信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正确认识电子商务, 了解电子商务市场
        (2) 建立网络品牌, 制定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
        (3) 展开线上线下结合的网络品牌营销
        (4) 完善供应链, 应重视消费者需求
        (5) 加强网络自律, 建立诚信品牌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四、中外品牌的权利冲突问题
    1. 引言
    2.典型品牌事件1:iPad商标权争夺案升级, 苹果唯冠品牌是非难解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注册商标
        (2) iPad商标转让
        (3) 产品上市侵权唯冠, 苹果初审败诉
        (4) 初次交锋
        (5) 案件升级
        (6) 最终结果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典型品牌事件2:意大利上门讨伐假品牌, 自主品牌缺乏自信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发现问题
        (2) 了解情况
        (3) 达芬奇家具事件
        (4) “伪意大利”品牌集体亮相
        (5) “伪意大利”品牌的对策
        (6) 中国政府官方态度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消费者崇尚洋品牌的特殊心理
        (2) 商家缺失诚信一味逐利
        (3) 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监管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我国自主品牌的宣传
        (2) 法律和制度的完善
        (3) 加大监管部门的职能落实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五、文化品牌的价值塑造问题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人再囧途之泰囧——小成本电影创造了票房神话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小成本铸就国产品牌电影
        (2) 电影《人在囧途》
        (3)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中国好声音》品牌节目爆发惊人热度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中国好声音》节目形态:新鲜、刺激、悬念十足
        (2) 《中国好声音》专业的品质
        (3) 《中国好声音》选手:具备人际吸引的魅力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文化品牌传播工具
        (2) 文化品牌传播水平
        (3) 文化品牌传播的沟通特点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为品牌塑造一种恰当的文化
        (2) 品牌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
        (3) 品牌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六、体育品牌的破困突围问题
    1.引言
    2.典型品牌事件1:空中飞人起诉乔丹体育, 品牌借势更需名正言顺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乔丹公开起诉乔丹体育
        (2) 乔丹体育公司回应
        (3) 乔丹体育欲反诉乔丹
        2.4事件后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李宁亲自挂帅力挽狂澜, 品牌聚焦复苏拭目以待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2004—2009年的高速发展期
        (2) 2010年之后的低谷期
        (3) 原CEO张志勇下课, 李宁重拾大权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典型品牌事件3:沃尔沃汽车签约林书豪, 品牌代言布局中美市场
        4.1事件概述
        4.2事件起因
        4.3事件经过
        (1) 沃尔沃签约林书豪
        (2) 林书豪中国行
        4.4事件结果
        4.5事件点评
    5.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创立品牌走捷径, 忽视品牌的法律风险
        (2) 名人效应褪去, 产品定位不清
        (3) 品牌与体育的融合
    6.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品牌经营要有远见, 注意规避法律风险
        (2) 要有准确的品牌定位
        (3) 品牌要理智的与名人合作, 实施清晰发展战略
    7.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七、授权品牌的资产管理问题
    1. 引言
    2.典型品牌事件:广药收回王老吉归属权, 品牌内耗导致亲痛仇快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从危机中走出, 打开共赢局面
        (2) 在销售奇迹中产生矛盾, 对簿公堂争夺“中国第一品牌”
        (3) 分道扬镳, 两版凉茶商标战继续进行
        2.4事件结果
        2.5后续发展
        (1) 加多宝:有证据显示红罐为其原创
        (2) “第三份协议”仍在仲裁阶段
        (3) 法律专家:知名商品应与商标分开
        2.6事件点评
    3.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缺乏战略眼光, 品牌意识淡薄
        (2) 过分依赖广告
        (3) 品牌法律风险管理的失误
        (4) 一元化企业战略法律风险管理失误
    4.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设计可行的品牌战略
        (2) 寻找到准确定位
        (3) 注重产品的质量
        (4) 维护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的统一
        (5) 企业文化融入品牌建设中
        (6) 要有品牌危机意识, 加强品牌管理
    5.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八、区域品牌的整合营销问题思考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东湖十年规划获批, 明确光谷品牌发展目标
        2.1事件概述
        2.2事件由来
        2.3事件经过
        (1) 筹建规划阶段 (1984—1988年12月)
        (2) 起步阶段 (1 9 8 8年1 2月-1991年)
        (3) 快速发展阶段 (1992—1999年)
        (4) 光谷建设阶段 (2000年后)
        2.4事件结果
        2.5后续发展
        2.6事件点评
    3. 典型事件2: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生态立县成就区域品牌
        3.1事件概述
        3.2事件由来
        3.3事件经过
        (1) 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 探索绿色生态经济 (1998-2005年)
        (2) 树立区域品牌,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 (2005-2009年)
        (3) 全民参与, 打造“最佳人居地” (2009年至今)
        3.4事件结果
        3.5后续发展
        3.6事件点评
        (1) 生态经济快速发展
        (2) 城市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3) 生态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高水平编制生态城市发展规划。
        (2)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
        (3)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 发展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5) 大力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
        (6) 倡导全民生态环保理念。
    6. 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九、国内品牌的海外维权问题
    1. 引言
    2. 典型事件1:奥康在欧胜诉反倾销案, 本土品牌冲破贸易壁垒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初次交锋底气虚
        (2) 再次交锋遭打击
        (3) 终获胜利维权益
        2.4事件结果
        2.5后续发展
        2.6事件点评
    3. 典型事件2:中文在线胜诉苹果公司, 品牌建设谨防着作侵权。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主动出击维权益
        (2) 再次庭审立场清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中国品牌难赢国际信任
        (2) 人才短板难抵国际考验
        (3) “怕麻烦”却吃尽哑巴亏
    5.品牌问题的对策思考
        (1) 自我提升为品牌维权撑腰
        (2) 完备人才为品牌维权护航
        (3) 积极态度为品牌维权助力
    6.品牌问题的未来展望
十、食品品牌的诚信补救问题
    1. 引言
    2. 典型品牌事件1:肯德基遭遇安全问题, 高姿态难挽信任危机
        2.1事件概述
        2.2事件起因
        2.3事件经过
        (1) 媒体曝光, 相关企业纷纷否认
        (2) 权威调查, 百胜被曝知情不报
        (3) 公开致歉, 期待挽救信任危机
        2.4事件结果
        2.5事件点评
    3. 典型品牌事件2:良心药变身毒胶囊, 补救迟难让人放心
        3.1事件概述
        3.2事件起因
        3.3事件经过
        (1) 胶囊被曝铬超标, 药企声明撇干系
        (2) 药监公开抽检结果, 修正发布道歉通告
        (3) 召回焚毁问题胶囊, 再次致歉难解危机
        3.4事件结果:
        3.5事件点评
    4. 品牌的诚信补救不力问题原因分析
        (1) 体制不全、规则不硬致使监管不力, 培养了企业的“傲慢”
        (2) 速度太慢、力度太小难消负面影响, 加剧了公众对企业的不满
        (3) 后续动作乏力难给消费者信心, 品牌诚信补救任重道远
    5. 品牌的诚信补救问题对策思考
        (1) 用体制和规则破除企业傲慢
        (2) 用速度和力度减轻公众不满。
        (3) 用实际行动补救品牌诚信。
    6. 食品品牌诚信补救问题展望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 (同仁堂告别加盟店, 老字号欲转型升级)
    典型品牌事件2: (归真堂活熊取胆惹争议, 品牌利益遭质疑法理博弈)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三一重工收购德企巨头, 民企品牌兼并全球老大
    典型品牌事件2:徐工收购德混凝土巨头, 三大重工品牌鼎足而立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京东、苏宁、国美的电商大战
    典型品牌事件2:淘宝天猫“双11”一天交易额突破191亿元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苹果唯冠iPad商标权之争
    典型品牌事件2:“伪意大利”品牌集体曝光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人再囧途之泰囧----小成本电影创造了票房神话
    典型品牌事件2:《中国好声音》打造国内品牌电视节目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空中飞人起诉乔丹体育, 品牌借势更需名正言顺
    典型品牌事件2:李宁亲自挂帅力挽狂澜, 品牌聚焦复苏拭目以待
    典型品牌事件3:沃尔沃汽车签约林书豪, 品牌代言布局中美市场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广药收回王老吉归属权, 品牌内耗导致亲痛仇快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东湖十年规划已获批复, 明确光谷品牌发展目标
    典型品牌事件2:安吉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生态立县成就区域品牌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奥康在欧胜诉反倾销案, 本土品牌冲破贸易壁垒
    典型品牌事件2:中文在线胜诉苹果公司, 品牌建设谨防着作侵权
附录:典型事件关键时间
    典型品牌事件1:肯德基遭遇安全问题, 高姿态难挽信任危机
    典型品牌事件2:良心药变身毒胶囊, 补救迟难让人放心

(9)媒介化时代文学生产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评述
    三、本文研究思路
第一章 融合与建构:媒介化时代与文学生产
    第一节 理解媒介化时代
        一、媒介,媒介化,媒介化社会
        二、媒介化时代的历史与文化语境
        三、中国媒介化社会的特点
    第二节 文学生产:概念与本文的落脚点
        一、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思想
        二、本雅明的艺术生产思想
        三、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理论
        四、媒介化时代文学生产的外在语境
第二章 延宕与泛化:文学性质与形态的异变
    第一节 媒介化时代文学性质的变化
        一、阿喀琉斯之踵:受伤的文学审美属性
        二、审美泛化与日常生活审美
        三、文学性的泛化
    第二节 媒介化时代文学形态的变化
        一、数字复制与“光晕”的消逝
        二、图像增殖、网络化与传统文本形态的变革
第三章 碰撞与整合:边缘化与平面化的作家
    第一节 文学生产方式变革与作家心态的变化
        一、作家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市场导向与作家创作心态的变化
        三、作家群体的整合与分流:作家、写手与明星
    第二节 时空观的变化与快感写作
        一、趋零距离与心神涣散
        二、时间形态空间化
        三、平面化写作与快感写作
        四、重新部落化与“影响的焦虑”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知识分子角色转化
        一、作为意见领袖的明星作家
        二、“媚俗”与作家自我的沦丧
        三、作家与媒介的尴尬关系:合谋或被利用
        四、将媒介作为公器:还原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第四章 娱乐与消费:媒介化时代的文学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娱乐和影像引导下的文学消费与受众选择
        一、信息爆炸与文学消费的多样化
        二、接受群体的分化与分众传播
        三、纯文学阅读的没落、大众阅读的泛滥与快感文化的兴盛
    第二节 注水:从纸媒到影视
        一、迎合:以影视为目的的小说创作
        二、媾合:抹平独立意识的影视改编
        三、如何注水:以作为小说、电影的《白鹿原》为例
    第三节 失调:从虚拟到实体
        一、阅读、点击量与网络文学的超长文本结构
        二、双向互动与网络文学的同质化
        三、从虚拟转为实体——以《后宫·甄嬛传》为例
第五章 丧失与涅盘:文学生产机制的重组与批评的变异
    第一节 媒介化时代的文学生产机制的重组
        一、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崩溃
        二、新的文学生产机制的形成
        三、类型化文学的生产与跟风写作
    第二节 媒介化时代文学批评的扩张与转向
        一、文学批评的衰落与扩张
        二、文学批评标准之争:以“韩白之争”为个案
        三、媒介化时代有无文学“经典”?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框架
2 零售业及连锁经营的相关理论
    2.1 零售业的概念及主要形式
        2.1.1 零售业的概念
        2.1.2 主要零售业态的形式
    2.2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2.1 连锁经营的概念
        2.2.2 连锁经营的主要类型
        2.2.3 连锁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比较
    2.3 研究现状
        2.3.1 零售业研究的相关理论
        2.3.2 连锁经营的相关理论
3 零售业及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3.1 国内外零售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3.1.1 国外发达国家零售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3.2 国内外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3.2.1 国外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3.2.2 国内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3.3 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状况
4 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4.1.2 企业经营意识问题
        4.1.3 配送中心建设问题
        4.1.4 行业服务问题
    4.2 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没有意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4.2.2 对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理解不够
        4.2.3 对配送中心作用的理解不够
        4.2.4 政府管理和支持力度不够
5 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对策
    5.1 注重人才的选拔、储备和培养
    5.2 标准化作业体系的建立
    5.3 加大物流配送系统的投入建设
    5.4 注重品牌意识培养和增强
    5.5 增强合作意识,大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本土零售连锁企业
    5.6 注重发现顾客需求,从业态形式上多元化
    5.7 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世界建材百强企业(连载)(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民城[J]. 朱晓军. 江南, 2022(01)
  • [2]延吉市恐龙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D]. 刘文红. 延边大学, 2019(01)
  •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4]建构侨乡 沟通“侨”“乡” ——台山侨乡百年侨刊研究[D]. 姚婷. 厦门大学, 2017(08)
  • [5]竞争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D]. 童露. 云南大学, 2016(12)
  • [6]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识别研究 ——以三峡新材为例[D]. 项志文. 暨南大学, 2014(04)
  • [7]镇江城市空间营造研究 ——一个位于吴文化边缘城市的案例[D]. 王琦. 武汉大学, 2013(01)
  • [8]上篇 2012中国品牌十大问题[J]. 高欢,高振,王鹏,张宁,薄婧琛,宗一君,王建亚,张苏,于浩,陈凤超,毕茜,金琳琳,胡燕华,洪先锋. 商品与质量, 2013(24)
  • [9]媒介化时代文学生产批判[D]. 翟传鹏.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3)
  • [10]西安零售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袁向博. 西北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世界建材百强企业(系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