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努力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玲[1](2019)在《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党委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加强我党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充分提高党校的教育培训水平,发挥党校的重要作用。
江海深[2](2014)在《党校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在新的发展时期,学习型政党成为党建工作核心和重点,而党校阵地作用和熔炉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果。本文结合学习型政党的特点,对党校在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宋叶飞[3](2013)在《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胡锦涛在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从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其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置于建设三型政党的首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与内在要求和我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之间的关系入手,综合国内外学者与政府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研究,对学习型政党的内涵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指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一种组织状态;学习型政党是组织整体修炼和个人修炼相辅相成的政党;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创新思维的政党;学习型政党是善于学习的政党。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法和比较研究法。在对已有研究做出综述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含义与特征,揭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意义:有利于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利于党组织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充分激发党员的潜能;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本文通过对现在党组织的分析与研究,从党组织的管理结构模式来看,党组织管理结构过于刚性、这种管理模式给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政党造成了在学习上的障碍。从党组织成员对学习型政党的认识和本身的学习力上看、组织成员存在着党员对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内涵认识差异、党员个人愿景的差异、党员学习力的差异,这些问题造成了我党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候困难重重。本文对策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激励创新,树立自我超越理念;创新中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创新包容的文化氛围;建立反馈机制、在学习机制上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塑造学习型领导。二是党组织成员自身方面,全面思考,转变思维模式、辩证的对待心智模式、培养系统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树立团队学习理念。
杨景[4](2013)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型政党是一种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在党组织中培育和提升成员学习能力的政治组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源自党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推进党内外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特别是在重大转折时期党内组织的学习运动都能实现社会大发展大进步。当前,改革开放处于攻坚时期,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员干部如果不能自觉参与学习,不增加知识储备必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而落后,甚至是丧失执政权利。作为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础性课题,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创建“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点和根本,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的战略思路符合党的建设路径规律也更有利于建成服务型和创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进中形成独特的理论优势,而这些先进科学的理论又都来自党内深入学习的结果。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组织成员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看家本领”;同时还需要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拓展学习科教文卫等各领域的知识,提高组织成员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新时期增强共产党人自我净化、革新和完善能力的迫切要求,更是建设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其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之举。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基本内容如下:引言部分集中阐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的缘起,论述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难点与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第一章从归纳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概念出发,创新性提炼出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是特定阶级的先进、中坚分子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以实现社会持续发展为共同愿景,以培养新思维和新理念,提升新能力为基本要求、以创新学习模式与实践为主要内容、逐步推进肌体更新再造的政治组织。阐释其中国化的界定问题,然后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维特征和先进文化机理。明确当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要具备新心智、整体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知行合一的思维特定,还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六经注我”进程,充分发挥学习型政党文化的独特优势。第二章主要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分析和总结了三个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实践上的不懈探索:概括总结共产党源自学习“新文化”、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源自“学习创造”、延安时期大学习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始于新学习、曲折也源自脱离实际的学习;现代化建设转折于再学习和成就于创新学习。第三章则是综合运用“古今中外”法来分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原则与方法。首先是继古论今法,就是批判地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其次是鉴外运中法就是积极借鉴西方先进政党创建的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和研究参考“五项修炼”模式新路径;最后是立今创新法,就是坚持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之路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内容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第四章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路径,是思路与探索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从三个角度来阐释,首先是分析其内在要求,需要具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科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赋予先进文化素养和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其次是分析战略目标,要求真正实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和学以创业;最后重点分析了路径探索,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为着力点、以完善学习型领导班子为统领、以接续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为基础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双向”互动建设。第五章是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动力机制的探索和对创新学习的分析。构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动力机制分为内驱动力和外驱动力,以增强党自身建设的危机意识、构筑高度政治自觉机制、强化考核与反馈机制和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内驱力和以社会矛盾的外在压力、架构大众传媒宣传机制、党外督学机制和建构文化强国导向机制为外驱力。最后探索学习创新内容,需进一步转变学习态度、接续推进学习方式方法创新和坚持学习载体的创新。结束语主要指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类求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借鉴与创新运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明智之举,更为自身肌体的健康注入了新鲜血液。研究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对学习实践的探索,同时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实现自身突破和组织革新的探究。
朱志浩[5](2012)在《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也是一个组织增效创优、一个政党兴旺发达、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和基础。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事实上,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学习实践的探索一直就没有停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关键在于建设。因此,对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经验进行系统地提炼和总结,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有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奥秘所在;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自觉性。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度、广度、力度和强度。本文首先从学习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视角,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推动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孕育、萌芽,也为中国共产党形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经典作家的学习理论,充分吸收中国传统的学习思想,把学习问题放在党的建设的主导地位,并以此统揽和推进党的各个方面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基本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也不断地完善成熟。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充分调动各种学习要素,积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积极地推进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本文接着围绕“怎样建设”这个主题,把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视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从学习的目的、制度、环境、途径、平台等五个方面,多角度挖掘、提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宝贵建设经验。第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党建的主题,坚持为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而学习、为统一思想而学习、为提高能力素质而学习,牢牢把握建设马克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导向。第二,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不断加强学习的领导制度建设,形成严格科学的培训制度和体系,采取监督检查、考试测验、奖惩等一系列制度机制,来加强学习、督促学习,保证党的学习活动的经常化、常态化,实现党的学习活动的连续性、持久性,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顺利推进。第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舆论引导、领导示范、党内民主等方式方法,积极营造人人向学的组织氛围,激发每位党员自觉学习的兴趣,形成一个全党积极学习的浓厚氛围。第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归根结底要落脚到党员的个人学习和各级支部的团体学习等可具体操作的层面,才能最终形成党的整体学习。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从组织、个人出发不断地拓宽学习的途径,让党员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党的基层组织变为学习的主阵地,实现党的全面学习,持续学习。第五,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通过借助书籍、报刊、网络等理论和知识的载体,搭建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学习平台,整合学习资源,促进全党的学习。
周雪[6](2012)在《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要想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因此,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新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容、提出的时代背景、目前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现状以及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研究了学习型政党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了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容和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第三部分论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渊源,本文分别从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两个方面,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并且从各个时期共产党人的文献和历史中寻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依据,重点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代共产党代表人物的学习思想做了考察。第四部分主要对目前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现状进行透视,分析了学习型政党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观念、学风建设、制度机制、学习资源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力图对目前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陈如东[7](2012)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的发展历程表明,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可靠保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定位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设学习型政党是现代政党建设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把学习型组织理论运用到执政党建设实践的创新之举,体现我们党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体现新形势下我们党对优良传统的发展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创新性概念的提出体现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表明我们党具有现代政党的开阔胸襟、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气派,展现我们党适应时代的要求,批判地借鉴学习型的建党模型和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的思维。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十分重视学习。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他们不仅是学习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学习的忠实实践者和典范人物。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顽强刻苦、善于独立思考、注重批判继承既有思想成果、善于向实践学习的精神,他们关于党内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途径等的思想,对建设学习型政党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分析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来源与依据,追溯中国共产党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发展历程,从农村、城市、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四个门类总结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从思想、组织、模式、机制、成效等五个方面剖析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问题,从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视角对产生现实问题的原因进行多学科分析,提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策略选择和建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想,并将指标体系用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农村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情况,积极探索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现路径和创新方法,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可行性的理论对策和前瞻性的思路谋划。
马慧萍[8](2012)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新形势和新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准确把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以及学习型政党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分别从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现实、党的自身建设三个方面,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针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善于学习而取得的成绩,总结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党员干部学习观念淡薄;二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三是学习组织协调乏力;四是学习内容及形式单一。同时对引起上述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部分研究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首先,提出指导思想与坚持的原则。其次,提出主要目标和任务。最终,探索具体措施:一是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二是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三是推进学习制度规范化;四是加强学习资源建设;五是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顾训宝[9](2012)在《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而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党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一方面在实践中摸索,另一方面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经验。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执政党学习思想。深入研究列宁的这一思想,就是为了给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一是文本解读法。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列宁全集、列宁文稿、苏共决议汇编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着文本,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地解读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真谛。二是分析归纳法。首先力求深入细致地分析列宁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然后通过系统归纳,抽取去规律性的东西,供后人借鉴。三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做到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从哪里开始。四是思想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形成,有着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时代背景,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学习的相关论述。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十月革命前的萌芽时期、国内战争时期的提出时期以及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形成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列宁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列宁认为这是推进国家政治建设、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二是学习什么的问题。列宁认为,主要应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经济工作的本领以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等。三是如何学习的问题。列宁认为,在学习方法方面主要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系统有计划、深钻细研、独立思考以及采取批判的态度等;在推进学习的措施方面主要应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工会的教育作用、图书馆的资源作用以及扫盲运动的推动作用等。列宁这一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理论创新;二是注重提高教师地位;三是注重向自己的错误学习;四是注重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这一思想为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永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二是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不断学习;三是引领全党的学习,需要创新学习理念;四是保障全党的学习,需要建构科学的运行机制等。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毛泽东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邓小平要求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江泽民强调要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胡锦涛主张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视角创新,尝试从“执政党学习”这一视角对列宁的党建思想进行专题研究;二是内容创新,尝试对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三是方法创新,尝试采用思想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力求既能直观展现出列宁这一思想在横向上的理论体系,又能厘清它在纵向上的演进轨迹。
万奎[10](2012)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文中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和国家兴盛之要。中国共产党高擎学习的旗帜,在学习中立党,在学习中兴党,以学习为强大的引擎,推动党和民族事业的繁荣发展。9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把自身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形势变化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高度自觉。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理论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思想来源、哲学基础、内在机制、路径选择、历史考察、基本经验、建设方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力求对党建理论尤其是对党的学习理论发展作出一份贡献。第一章探讨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基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而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是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撑、解决党内现实问题和为世界推动可持续发展树立榜样。第二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首先在探讨“学习”、“学习型政党”等范畴的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其次,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六个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科学学习理念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健全学习机制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能够在学习中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政党。再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实践、群众和历史三个维度来检验其建设的成效。第三章分析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思想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学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共三代领导人有关政党学习的重要论述,中国古人有关学习的经验总结,国外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理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历史起点、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认识工具、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第四章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机制与路径选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动力机制可以分为主体动力、客体动力和根本动力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促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生成。党的历史发展表明,政治领袖的学习自觉和强力推动,以及党员学习全员化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基本路径。第五章考察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奋斗史,亦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学习史、探索史。从总体上看,这一历史的演进历程可分为“迷惘彷徨的岁月”、“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初期”、“世纪之交”、“战略机遇期”六个阶段。通过对这一历史演进脉络的深入思考,得出几点启示:第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紧密结合;第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第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紧密结合;第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立足于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第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使党员干部成为率先学习的典范和楷模;第六,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科学、高效、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第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第八,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第六章总结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十分必要的,这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规律性认识、增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自觉性和开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是:第一,明确学习使命,牢牢把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方向;第二,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第三,拓展学习阵地,整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资源;第四,健全学习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顺利推进;第五,重视学风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第七章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可靠的组织基础和不竭的前进动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切入点和抓手。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和最佳切入点,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机制和培育学习文化。最后,笔者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尚待破解的理论与实践难题。
二、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努力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努力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的紧迫性 |
2.1 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 |
2.2 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是培养党内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
2.3 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 |
3 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的措施 |
3.1 准确定位党校的功能,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
3.2 整合教学资源、合理优化教学布局 |
3.3 改善教学方式,贯彻开放式教学理念 |
3.4 以人为本,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
4 结语 |
(2)党校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学习型政党概述 |
2 党校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 |
2.1 理论学习的主阵地作用 |
2.2 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 |
2.3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示范作用 |
2.4 教师理论宣讲的带头作用 |
2.5 党校教师的智囊团作用 |
3 结语 |
(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可行性分析 |
1.3.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学习型政党概述 |
2.1 学习的概念 |
2.2 学习型组织的涵义 |
2.2.1 国外的研究定义 |
2.2.2 国内的研究定义 |
2.3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
2.3.1 组织扁平化 |
2.3.2 善于学习 |
2.3.3 系统思考问题把握本质问题 |
2.4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
2.4.1 学习型政党是一种组织状态 |
2.4.2 学习型政党是组织整体修炼和个人修炼相辅相成的政党 |
2.4.3 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创新思维的政党 |
2.4.4 学习型政党是善于学习的政党 |
3 制约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因素与障碍分析 |
3.1 组织结构视角下建立学习型政党的困境 |
3.1.1 管理结构的刚性 |
3.1.2 组织的学习障碍 |
3.2 组织成员视角下建立学习型政党的困境 |
3.2.1 党员对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内涵认识差异 |
3.2.2 党员个人愿景的差异 |
3.2.3 党员学习力的差异 |
4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 |
4.1 有利于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
4.2 有利于党组织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 |
4.3 有利于充分激发党员的潜能 |
4.4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先进性 |
4.5 有利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
5 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路径选择与设想 |
5.1 激励创新,树立自我超越理念 |
5.1.1 全体成员勇于自我超越 |
5.1.2 创新中建立共同愿景 |
5.1.3 营造创新包容的文化氛围 |
5.1.4 建立反馈机制 |
5.2 全面思考,转变思维模式 |
5.2.1 辩证的对待心智模式 |
5.2.2 培养系统思考能力 |
5.3 更新学习理念 |
5.3.1 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5.3.2 在学习方式上树立团队学习理念 |
5.3.3 在学习机制上建立长效学习机制 |
5.4 创新管理模式,塑造学习型领导 |
5.4.1 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 |
5.4.2 塑造学习型领导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缘起 |
二、研究概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学理与前沿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架构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基本内涵 |
一、从“学习”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型” |
二、学习型政党 |
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四、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创新思维特征 |
一、培育具有整体思维能力的共产党 |
二、培育具有新心智的共产党 |
三、培育不断迸发创造力的共产党 |
四、培育知行合一的中国共产党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先进文化机理 |
一、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共产党源自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二、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六经注我”进程 |
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四、发挥学习型政党文化的独特优势塑造中国共产党 |
第二章 回顾与总结中国共产党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探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源于“学习”和成于“学习” |
一、中国共产党源于学习“新文化” |
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辟源自共产党人的“学习创造” |
三、革命胜利成于延安时期的“大学习” |
第二节 新中国建设始于“学习”、受挫于“脱离实际地学习” |
一、社会主义建设始于共产党人的“新学习” |
二、社会主义的十年曲折源自“脱离实际地学习” |
第三节 现代化建设转折于“再学习”,成就于“创新学习”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源自“再学习” |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得益于开拓“学习新领域” |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来实现“科学学习” |
第三章 原则与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基本方法—“古今中外法” |
第一节 继古论今法:批判地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
一、变“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为“民主集中制”的政党文化 |
二、将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 |
第二节 鉴外运中法:批判地借鉴西方政党的政治文明成果 |
一、积极借鉴西方政党创建的有益政治文明成果 |
二、研究与参考“五项修炼”模式新路径 |
第三节 立今创新法:立足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新创造丰富中华政治文明 |
一、坚持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之路 |
二、坚持不断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
三、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内容 |
第四章 思路与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路径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 |
一、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具有开放的世界眼光 |
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具备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善于把握规律 |
三、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富有创新精神 |
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赋予先进文化素养 |
五、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需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 |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真正实现学以立德 |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真正实现学以增智 |
三、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真正实现学以创业 |
第三节 建设马克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路径 |
一、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为着力点 |
二、以完善“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为统领 |
三、以持续推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 |
四、推进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的“双向”互动建设 |
第五章 机制与创新构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动力机制与“学习”创新 |
第一节 构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动力机制 |
一、构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驱动力机制 |
二、构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外驱动力机制 |
第二节 不断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党中的“学习”创新 |
一、进一步转变学习态度 |
二、接续推进学习方式方法创新 |
三、坚持学习载体的创新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选题研究述评 |
1.2.1 研究概况 |
1.2.2 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 |
1.2.3 研究综述评析 |
1.3 本选题的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演进 |
2.1 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原则方法的确立:孕育 |
2.1.1 人的全面发展是学习的根本价值取向 |
2.1.2 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学习的基本方法 |
2.1.3 无产阶级政党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
2.2 学习问题与党的建设初步结合:萌芽 |
2.2.1 学习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领导权的首要条件 |
2.2.2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
2.2.3 灌输的原则和系统的学习方法 |
2.3 学习问题与党的建设的有机统一:形成 |
2.3.1 学习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
2.3.2 思想理论建设处于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 |
2.3.3 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和“无期大学” |
2.3.4 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
2.3.5 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 |
2.4 用学习推进党的伟大事业的发展:发展 |
2.4.1 伟大事业要求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 |
2.4.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学风 |
2.4.3 全方位、专业化地学习 |
2.5 用学习型政党推进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发展:成熟 |
2.5.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概念的提出 |
2.5.2 创新、发展是党的建设的集中体现 |
2.5.3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成为全党首要学习任务 |
2.6 小结 |
第3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导向的经验 |
3.1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永葆党的政治本色 |
3.1.1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先进性 |
3.1.2 改造主观世界,维护党思想上的纯洁性 |
3.1.3 熔铸精神品质,增强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
3.2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
3.2.1 统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 |
3.2.2 纠正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倾向 |
3.2.3 学习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 |
3.3 加强党的能力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
3.3.1 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
3.3.2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党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3.4 小结 |
第4章 健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制度的经验 |
4.1 加强党对学习的领导制度建设 |
4.1.1 建立学习的领导组织机构 |
4.1.2 推进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度 |
4.1.3 党委中心组的集体学习制度 |
4.2 严格科学的学习培训制度 |
4.2.1 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训机制 |
4.2.2 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机构 |
4.2.3 建立严格的培训规章制度 |
4.3 建立健全学习的监督激励机制 |
4.3.1 建立健全学习督查机制 |
4.3.2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
4.4 小结 |
第5章 营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良好氛围的经验 |
5.1 营造崇尚学习的舆论氛围 |
5.1.1 大力倡导学习之风 |
5.1.2 大力传播学习的先进经验 |
5.1.3 大力宣传学习的优秀典型 |
5.2 领导干部做学习的表率,带动全党学习 |
5.2.1 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示范作用 |
5.2.2 加强对学习活动的指导 |
5.3 用党内民主活跃学习气氛 |
5.3.1 在党内形成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 |
5.3.2 在学习中注重联系实际、倡导独立思考 |
5.4 小结 |
第6章 拓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体建设途径的经验 |
6.1 让每个党员都成为学习的主体 |
6.1.1 党员个体的自主学习 |
6.1.2 培养党员的学习力 |
6.2 党的基层组织是学习的主阵地 |
6.2.1 党支部是党的基本教育机关 |
6.2.2 丰富多彩的组织学习活动 |
6.3 小结 |
第7章 打造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有效载体的经验 |
7.1 注重学习文献的整理和运用 |
7.1.1 整理和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着作 |
7.1.2 编纂党的历史文献 |
7.1.3 系统编写培训教材 |
7.1.4 结合党的中心任务指定学习书目 |
7.2 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学习导向功能 |
7.2.1 积极传播党的理论和知识 |
7.2.2 办好办活理论学习专栏 |
7.3 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学习效能 |
7.3.1 建立全覆盖的教育网络体系 |
7.3.2 适应现代网络技术的特点不断创新学习方式 |
7.4 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6)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之处 |
二、 学习型政党概述 |
(一)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与特点 |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具体的学习内容 |
(三)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 |
三、 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渊源 |
(一)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
(二)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渊源 |
四、 学习型政党建设现状透视 |
(一) 学习型政党建设取得的成就 |
(二) 学习型政党建设目前存在的不足 |
(三) 学习型政党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 |
五、 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具体路径 |
(一) 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
(二) 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
(三) 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要健全制度机制 |
(四)建设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学习资源建设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Contents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和方法 |
第一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一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
1.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由路径 |
1.2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诉求 |
第二节 苏东剧变对无产阶级执政党强化学习的反面警示 |
2.1 强化学习思想,避免精神懈怠 |
2.2 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学习自觉性 |
2.3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仰 |
第三节 世情变化对执政党学习的严峻考验 |
3.1 经济全球化使改革开放日趋艰巨性 |
3.2 政治多极化使执政考验更显繁重性 |
3.3 政党多元化使执政环境愈加复杂性 |
第四节 国情、社情、党情变化对执政党学习的严峻考验 |
4.1 国情的现实基础不断挑战党的执政能力 |
4.2 社情的复杂多变使民众对党的期盼值增高 |
4.3 党情的深刻变化日益考验党的执政水平 |
第二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来源与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习观 |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学习的思想 |
1.2 列宁关于学习的思想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论述 |
2.1 毛泽东思想中的学习观点 |
2.2 邓小平理论中的学习观点 |
2.3 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学习的论述 |
2.4 胡锦涛的学习思想 |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借鉴 |
3.1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要点 |
3.2 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启示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初步探索 |
1.1 创办学习教育组织,有组织开展学习 |
1.2 建立学习教育制度,确保顺利推进学习 |
1.3 开展整风整党运动,统一全党学习思想 |
第二节 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
2.1 真理标准讨论与善于重新学习相结合 |
2.2 开展整党整风与党员教育培训相结合 |
2.3 总结历史经验与完善学习制度相结合 |
第三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丰富和创新 |
3.1 建立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集体学习 |
3.2 开展“双学”活动,推进“三讲”教育 |
3.3 兴起学习热潮,创建学习型社会 |
第四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战略性部署 |
4.1 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化,率先垂范强化思想建设 |
4.2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素质 |
4.3 丰富学习活动形式内容,全力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 |
第四章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目标与原则 |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一般规定性和要求 |
1.1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 |
1.2 学习型政党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特殊内涵和目标 |
2.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与一般性学习的区别 |
2.2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特殊内涵 |
2.3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目标 |
第三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主要原则 |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3.2 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
3.3 坚持拓宽视野的原则 |
3.4 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 |
3.5 坚持文化与机制并行的原则 |
第五章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
第一节 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
1.1 调动乡村精英积极性,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学 |
1.2 结合农民组织的作用,力求贴近实际灵活学 |
1.3 针对农民流动的现实,设立流动平台创新学 |
第二节 城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
2.1 发挥中心组引路作用,加强理论学习研究 |
2.2 发挥机制引导作用,强化学习督促检查 |
2.3 发挥新媒体引领作用,抢占学习前沿阵地 |
第三节 党政部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
3.1 领导重视加强学习,勇于率先垂范带动 |
3.2 创新团队学习模式,创造良好学习风气 |
3.3 着力强化分类指导,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
第四节 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要做法与成效 |
4.1 突出校园学习阵地,加强理论拉动 |
4.2 实施党建共建模式,凝聚学习智慧 |
4.3 提升全员学习能力,推动科学发展 |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现实问题 |
1.1 思想上:认识模糊,动机不纯 |
1.2 组织上:学风不正,形式主义 |
1.3 模式上:理念滞后,保守学习 |
1.4 机制上:保障不力,执行偏软 |
1.5 成效上:示范不够,学用脱节 |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现实问题的原因分析 |
2.1 心理学视角的阐释 |
2.2 管理学视角的分析 |
2.3 社会学视角的剖析 |
第七章 推进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策略选择 |
第一节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造良好学习氛围 |
第二节 确立学以致用的学习导向端正学风 |
第三节 创新学习方式方法促学习能力提高 |
第四节 健全党内学习机制确保常规化运作 |
第五节 完善评价与运用机制以激发原动力 |
第八章 建立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想 |
第一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应遵循的原则 |
1.1 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
1.2 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特殊原则 |
1.3 开展测评工作的基本要求 |
第二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
2.1 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框架和要素 |
2.2 学习型党组织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
2.3 学习型领导班子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
2.4 学习型党员绩效测评指标体系 |
2.5 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2.6 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测 |
第三节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的例证分析 |
3.1 福州市学习型党组织测评与分析 |
3.2 泉州市学习型党组织测评与分析 |
3.3 南平市学习型党组织测评与分析 |
3.4 光泽县寨里镇学习型党组织测评与分析 |
3.5 厦门市阳台山社区学习型党组织测评与分析 |
3.6 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习型党组织测评与分析 |
3.7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 |
(二) 文献与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学习型政党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 |
(一) 学习型政党的提出 |
1. 借鉴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理论 |
2. 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二)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
(三)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 |
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 |
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紧迫性 |
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现状分析 |
(一) 取得的成绩 |
1. 以学习推动革命与建设顺利进行 |
2. 通过学习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 |
3. 以学习应对时代挑战和加强党的建设 |
4. 在学习和科学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推进党的建设 |
(二) 存在的问题 |
1. 学习观念淡薄 |
2. 理论与实际脱节 |
3. 学习组织协调乏力 |
4. 学习内容及形式单一 |
(三)原因分析 |
1. 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
2. 学风不正 |
3. 学习制度不健全 |
4. 缺乏长效的学习机制 |
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对策探索 |
(一) 指导思想与坚持的原则 |
1. 科学理论武装 |
2. 具有世界眼光 |
3. 善于把握规律 |
4. 富有创新精神 |
(二) 主要目标和任务 |
1. 主要目标 |
2. 任务 |
(三) 具体措施 |
1. 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
2. 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 |
3. 推进学习制度规范化 |
4. 加强学习资源建设 |
5. 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形成 |
一、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一) 国际背景 |
(二) 国内背景 |
二、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思想 |
(一) 以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无产阶级政党 |
(二) 加强对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三)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
(四) 善于向自己的错误学习、向群众学习 |
三、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 |
(一) 十月革命前:在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二) 国内战争时期:在保卫红色政权的战争间隙中学习国家建设本领 |
(三) 新经济政策时期:在和平环境中学习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 |
第二章 为什么学习:列宁论执政党学习的必要性 |
一、推进国家政治建设的需要 |
(一) 领导国家建设需要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
(二) 推进民主建设需要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
二、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
(一) 实现电气化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
(二) 青年一代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需要学习 |
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 |
(一) 深刻认识脱离群众的危险 |
(二) 反对官僚主义需要提高文化水平 |
(三) 克服拖拉作风也需要努力学习 |
四、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需要 |
(一) 建设苏维埃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 |
(二) 提高共产主义觉悟需要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 |
五、扞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需要 |
(一) 新生苏维埃政权处于危险之中 |
(二) 全党需要学会处理与战争相关的粮食、中农和军事专家等问题 |
第三章 学习什么:列宁论执政党学习的主要任务 |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一)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 |
(二)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 |
(三) 列宁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二、学会做经济工作 |
(一)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迂回过渡方式 |
(二) 学会利用资本主义 |
(三) 学会经商 |
(四) 学会经济核算 |
三、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
(一) 正确认识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
(二)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第四章 如何学习:列宁论执政党学习的方法和措施 |
一、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一) 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 |
(二) 学习要有系统有计划 |
(三) 学习要深钻细研 |
(四) 学习要坚持独立思考 |
(五) 学习要采取批判的态度 |
二、健全学习的保障措施 |
(一) 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 |
(二) 发挥工会的教育作用 |
(三) 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作用 |
(四) 发挥扫盲运动的推动作用 |
第五章 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特点 |
一、注重理论创新 |
(一)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优良品质 |
(二) 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是其注重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
二、注重提高教师地位 |
(一) 积极争取广大教师为无产阶级政权服务 |
(二) 深入揭穿资产阶级“学校可以脱离政治”的谎言 |
(三) 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三、注重向自己的错误学习 |
(一) 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 |
(二)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
(三) 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 |
(四) 向自己的错误学习 |
四、注重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 |
(一) 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思想的提出 |
(二) 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思想的初步形成 |
(三) 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思想的发展 |
第六章 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启示 |
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永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 |
(一) 苏东剧变,催人反思 |
(二) 以史为鉴,加强学习 |
二、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不断学习 |
(一)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需要不断学习 |
(二)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需要不断学习 |
三、引领全党的学习,需要创新学习理念 |
(一)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二) 树立全员学习的理念 |
(三)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
(四) 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 |
(五) 树立全方位学习的理念 |
四、保障全党的学习,需要建构科学的运行机制 |
(一) 建构工作机制,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有效运行 |
(二) 建构学习机制,确保全党学习活动有序开展 |
(三) 建构督学促学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发生 |
(四) 建构教育培训机制,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
(五) 建构约束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
(六) 建构考核评估机制,彰显学习型政党建设效果 |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对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
一、毛泽东: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
(一)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
(二) 提高自身素养,克服本领恐慌需要学习 |
(三) 理论、军事、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都要学 |
(四) 学习要做到虚心、科学、多维 |
二、邓小平: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 |
(一) 领导国家建设、实现现代化需要学习 |
(二) 加强理论、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学习 |
(三) 学习要联系实际、尊重实践、放眼世界 |
三、江泽民:创建学习型社会 |
(一) 提高执政能力、践行“三个代表”需要学习 |
(二) 要注重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 |
(三) 端正学风,健全制度,推进理论创新 |
四、胡锦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
(一) 适应时代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学习 |
(二) 努力学习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切知识 |
(三) 树立先进学习理念,加强组织与领导,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博士) |
致谢 |
(10)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0.1.1 选题缘起 |
0.1.2 选题研究意义 |
二、选题研究综述 |
0.2.1 研究成果简介 |
0.2.2 文献研究综述 |
0.2.3 研究成果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
0.3.1 研究方法 |
0.3.2 研究路径 |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0.4.1 研究难点 |
0.4.2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时代背景 |
1.1.1 世情: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
1.1.2 国情: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 |
1.1.3 党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深刻变化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提出与重要意义 |
1.2.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法的由来 |
1.2.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意义 |
1.2.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意义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内涵探析 |
2.1.1 “学习”概念的本义及其演变 |
2.1.2 “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
2.1.3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 |
2.2.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 |
2.2.2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科学学习理念的政党 |
2.2.3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政党 |
2.2.4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政党 |
2.2.5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具有健全学习机制的政党 |
2.2.6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能够在学习中反省和自我完善的政党 |
第三节 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成效的标准 |
2.3.1 用实践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2.3.2 用群众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2.3.3 用历史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第三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来源和哲学基础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来源透析 |
3.1.1 思想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学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3.1.2 思想来源之二:中共三代领导人有关政党学习的重要论述 |
3.1.3 思想来源之三:中国古人有关学习的经验总结 |
3.1.4 思想来源之四:国外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哲学基础透析 |
3.2.1 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为历史起点 |
3.2.2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认识工具 |
3.2.3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机制与路径选择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内在机制 |
4.1.1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逻辑起点 |
4.1.2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动力机制 |
4.1.3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组织机制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生成的路径选择 |
4.2.1 政治领袖的学习自觉与强力推动 |
4.2.2 党内学习全员化 |
第五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演进与理性思考 |
第一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演进 |
5.1.1 迷惘彷徨的岁月:在学习中立党 |
5.1.2 革命战争时期: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
5.1.3 新中国成立前后:重新学习,善于学习 |
5.1.4 改革开放初期:善于重新学习,建立学习制度 |
5.1.5 世纪之交:学习学习再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 |
5.1.6 战略机遇期:推进集体学习制度化,建设学习型政党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性思考 |
5.2.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紧密结合 |
5.2.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 |
5.2.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推进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紧密结合 |
5.2.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保持统一 |
5.2.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使党员干部成为率先学习的典范和楷模 |
5.2.6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加强科学、高效、强有力的制度设计和程序安排 |
5.2.7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风 |
5.2.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
第六章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 |
第一节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
6.1.1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深化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要求 |
6.1.2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增强党的建设自觉性的要求 |
6.1.3 重视并善于总结经验是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的要求 |
第二节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 |
6.2.1 明确学习使命,牢牢把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根本方向 |
6.2.2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 |
6.2.3 拓展学习阵地,整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习资源 |
6.2.4 健全学习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顺利推进 |
6.2.5 重视学风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成效 |
第七章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
第一节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之基 |
7.1.1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
7.1.2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基础 |
7.1.3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 |
第二节 以科学的学习理念引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
7.2.1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7.2.2 树立“全过程学习”的理念 |
7.2.3 树立“团体学习”的理念 |
7.2.4 树立“生存学习”的理念 |
7.2.5 树立“全面发展学习”的理念 |
第三节 以丰富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领域 |
7.3.1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
7.3.2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7.3.3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
7.3.4 学习本职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所需各方面知识 |
7.3.5 学习党的历史发展和历史经验 |
第四节 创新学习机制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 |
7.4.1 强化学习动力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先导 |
7.4.2 革新学习组织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 |
7.4.3 健全学习实践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落实 |
7.4.4 完善学习保障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保证 |
第五节 培育学习文化巩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果 |
7.5.1 强化学习型党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属性以凝聚共识 |
7.5.2 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陶冶情操 |
7.5.3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端正学风以检验忠诚度 |
7.5.4 变“软任务”为“硬约束”以提升执行力 |
7.5.5 以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实绩考量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努力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J]. 王晓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0)
- [2]党校在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J]. 江海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1)
- [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念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 宋叶飞.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4]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 杨景.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5]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经验研究[D]. 朱志浩.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6]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路径研究[D]. 周雪. 东华理工大学, 2012(10)
- [7]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 陈如东. 福建师范大学, 2012(12)
- [8]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 马慧萍.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9]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研究[D]. 顾训宝.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0)
- [10]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 万奎. 南开大学,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