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S信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翀[1](2021)在《基于开放GIS和RS地理教学方案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基于开放GIS和RS地理教学方案,应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数理统计,以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趋势为研究背景,首先对现代地理教学现状和传统地理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GIS和RS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其次,根据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数据支持两个方面,对GIS和RS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将GIS和RS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意义。研究发现,GIS和R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对中学地理的师生及教学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地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龚绍琦[2](2020)在《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叙述3S技术发展现状,阐明3S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加强3S技术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中学地理教学信息化提供理论指导。
杜静[3](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人能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而地理实践力则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得以培养。为落实课标要求,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和地理实践力提升策略等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类型单一、案例区域特色不显着、可操作性低等问题,但可基于原有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和运用。通过梳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可知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的活动板块数量分别有39个、37个和26个,共102个,其中图文分析的活动类型占多数(共16个,占16%),较少的是地理绘图类(3个,占3%)和制作类(1个,占1%)。第二,通过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和活动案例的实施与评价分析,表明:(1)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认识有待提升(65.79%的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了解较少,67.11%的教师偶尔运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2)学生趋向于喜欢参与动手操作的活动(55.67%的学生对操作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28.89%的学生表示感兴趣);(3)学生参与率低、认知程度低(62.2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地理实践活动);(4)学生安全和活动经费问题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校外活动)的主要挑战。第三,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发现的问题,综合课标、教材、学生兴趣和教师能力,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平台,设计以下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案例:(1)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活动;(2)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践活动;(3)《老干妈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分析》论文写作活动。通过采用网络授课方式实施设计的实践活动,经评价表明:运用网络直播平台,组织实施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远程操作和观摩学习的活动组织模式是可行的;从活动评价结果来看,参与学生能完成活动的目标要求,各学习小组分工合理、合作紧密、个人参与程度较高;同时也发现学生存在: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差、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第四,根据培养现状调查分析、课标和教材分析、以及典型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提升途径和策略:(1)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地理信息工具或平台;(2)鼓励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3)加强高中地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4)加强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5)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建设;(6)开设校内地理实践场所;(7)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8)加强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受应试教育导向和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培养“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还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对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课标、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设计合理、安全、可操作的地理实践活动,制定有效的组织和评价方法,探索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提升途径和策略,对地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指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马丽娜[5](2020)在《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因此设计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能够提供给一线教师作为参考,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GIS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技术,目前广泛地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有利工具,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探讨将GIS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进行教学的问题。本文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信息技术学术专着、教育学、心理学专着、乡土地理文献和课标及宪章等五类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方面梳理了近几年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通辽市乡土地理进行了考察,遴选出适宜运用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遴选出的18个教学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从中总结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设计了5个运用GIS作为辅助手段进行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将笔者设计的1个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并进行了反思。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笔者依据课程标准、乡土地理、GIS功能等,遴选出两大类16个通辽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又从中选择出适宜GIS辅助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教学主题:七大类20个;第二,设计了五个基于BOPPPS教学案例,分别包含教案和学案,主题分别为通辽市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通辽市自然地理环境、通辽市人口、通辽市交通运输业、通辽市种植业,同时选择其中一个案例进行实施;第三,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案例和实施案例,总结提炼出了七条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包括:立足初中地理课标选择乡土地理案例主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案例教学目标;运用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乡土地理课程;优化组合多种GIS软件创设教学情境;发挥GIS优势呈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策划课外探究活动;巧用GIS制图功能布置多层次课后作业。
刘如月[6](2020)在《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及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使教师开始基于课程整合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主题教学是以确定一个主题贯穿课堂始终,依托主题构建问题脉络,创设有效情境,设计主题活动整合课本内外相关知识,最终达到学生围绕主题形成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主题教学以其整合性、系统性成为课程整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大批一线教师己经开始在地理教学中使用“主题学习”“主题探究”“专题探究”等不同的主题教学形式来组织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因此,将主题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文章首先对主题教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教学论为基础,然后对“主题教学”“地理主题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并总结出地理主题教学的四个特征,即地理性、整合性、发展性、实践性,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郑州市Y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和该校七位高中地理教师以及“高中地理教师交流群”和“蓝月亮地理教师交流群”等部分一线地理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主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调查,以调查数据为理论支撑,分析目前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教师对地理主题教学了解不够且应用较少;教师在地理主题教学中存在主题选择、内容整合、创设情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困难;广大教师认为主题教学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地理主题教学前景持积极态度。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地理主题教学的主题教学目标、主题教学内容、主题课堂实施、主题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主题是主题教学的核心,本研究首先探讨了地理主题如何确定,包含主题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内容的整合部分,分别探讨了主题内容的选择原则及如何整合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的内容;主题教学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建构问题结构、创设地理情境、主题设计活动三个方面,三者共同构成围绕主题展开的教学过程整体;在主题教学评价部分,主要探讨了地理主题教学应坚持主题的切合性、整合性、主体性原则,并给出几种主题教学评价方式作为参考。根据提出的地理主题教学应用策略,文章在对人教版必修2“商业区位因素”及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的基础上,选取“利用‘3S’进行商业区位选择”作为主题教学案例,以星巴克咖啡厅的选址设置情境,进行活动设计,给出地理主题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丰富了主题教学理论,充实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文章第四部分创新性提出的主题选择策略、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策略、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策略,四个过程相互联结,力图厘清地理主题教学的操作步骤,为一线教师地理主题教学应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陈丹[7](2020)在《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地理信息技术这一地理科学核心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提出了更为明确与深入的要求。在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选修3与选修8中都设置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安排,提到地理信息技术适用于解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地理学分支的问题,要求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功能与主要应用领域等,并会进行简单操作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要求教师要充分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直观、实时、形象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这些要求的提出对地理教育事业和地理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积极探索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为完成该挑战提供支持与动力。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技术,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途径,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相融合可以为学生现在的学习、未来的生活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教育信息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程整合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不同研究环节合理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围绕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中心问题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从地理信息技术不同功能出发进行了教学案例开发与设计、对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最后为改善地理信息技术高中教学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各个环节逐层深入,多向开展研究,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出建议,从而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落实地理技术和实践课程的培养要求。基于以上多个维度的研究,文章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河北省地理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走访,反映出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基本内涵与原理和操作能力掌握情况一般;在课堂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频次低,比重小,应用的课程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的使用在自然、人文与区域地理课程中;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对课程标准学习不足,实际教学中缺乏地理实践课程;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面临没有合适教学软件、教师技能缺乏、设备不足、学校相关培训不足等众多阻碍亟待解决。(2)构建多个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功能,开发夜光遥感卫星图像、城市扩张、交通设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热岛效应五个教学过程案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章节知识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例,对其定义、工作流程与应用等进行教学阐述设计;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工具功能,以Google Earth软件为例,依靠其查询与浏览、历史图像、添加地标等功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案例,认识城市化、经纬网、昼夜变化、牛轭湖等地理现象。(3)对传统地理教学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学生进行量化评价,教师进行听评课评价,表明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占有较大优势。最后,依据问卷调查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从内在层面与外部层面提出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为一线教师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备课与教学提供思路与技术手段。
苑雪[8](2020)在《基于地图叠加技术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以初中地理“东方文明古国—印度(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学习方式不断涌现的同时,利用技术改善学科学习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学习文化也体现得愈发明显。本研究立足于CTCL研究范式及其基本理念,从学习者“学习之前的认知起点”与“个性化学习促进认知发展”的角度,对初中地理的教学改进进行研究。研究是以初中地理“东方文明古国——印度”的学习内容为例,在实施教学前对学习者的认知起点进行测查,探究其认知起点是否可测查、区分与分组。在明确可分组的条件下,将学习者的认知起点进行分类,之后依据学习者的认知起点及其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设计,并按照认知起点的不同水平,将学习者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进行个性化学习。实验表明,在本实验中,学生的认知起点是可测查、区分与分组的,且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起点使用适切的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设计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提升学业水平。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假设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前存在着认知起点,教学的目的是将原有认知不断发展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更加科学与完善的认知。因此提出问题,基于CTCL研究范式,根据学生在学习本研究内容前的认知起点,如何利用合适的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设计以促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围绕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东方文明古国——印度”这一节的部分内容,采用了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前期通过测查获取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将其进行归纳与分类之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判定两班水平相近后,对其认知起点进行分析与归纳,并以此为依据为实验班进行包括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开发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照班组织常规教学,在教学实施完成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后测,以此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本研究所涉及内容之前,普遍存在着相应的认知起点,这些认知起点是可以测查与区分的。根据对所测查到的认知起点以及学生前测回答情况分析,参考学生所答要素数目等角度,可将学生的认知起点进一步划分为4种水平类型。最后从后测分数、后测认知水平的提升与分布状况等方面证实,基于CTCL研究范式,利用合适的技术进行个性化学习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提高学业水平。
许明月[9](2020)在《3S技术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应用 ——以高中人文地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我国印发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中规定,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构成。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地理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在当前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3S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考虑将3S技术引入中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南昌市地理课堂中运用3S技术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教学与3S技术教学在核心素养水平培养上的差异,论述3S技术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1)以“城市化”一节为例,设计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2)设计传统教学和3S技术教学,依据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3)比较传统教学和3S技术教学,得出运用小组实验活动以及3S技术软件操作的3S技术教学设计,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成效。
赵杨[10](2020)在《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构成及提升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教师专业素质则是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地理学科因其综合性、区域性、复杂性的学科特点以及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有着一定的要求。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存在差异,教师个体之间自身经历、教学环境、教学经验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的形式了解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困难在何,试图寻找提升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1)对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地梳理,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等标准、教育学相关原理以及教师专业素养、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界定了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即通过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系统的阐述了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特点及其功能。(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了解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运用SPSS分析相关数据,发现教师年龄、教龄、学历、专业、教学环境与教学态度对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为提升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提供了方向。同时,分析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影响因素与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提升途径。(3)对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较为薄弱的层面进行分析,发现教师在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地理问题这一层面存在较大困难,同时,教学环境、教师培训机会与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也存在可提升的空间。通过相关标准、文献梳理和实际问卷调查,针对核心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途径。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厘清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概念、分析高中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以期为培养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提供理论支持,以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标准目标的实现。
二、RS信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S信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开放GIS和RS地理教学方案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G IS和R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数理统计法 |
三、G IS和R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 |
(一)计算机的普及提供可能 |
(二)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数据 |
四、G IS和R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
(四)转变地理教学模式 |
(五)提高教师技术能力 |
五、结论 |
(2)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3S技术发展现状 |
3 3S技术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4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3S技术存在的问题 |
5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3S技术展望 |
(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地理核心素养 |
2.1.2 地理实践 |
2.1.3 地理实践力 |
2.1.4 地理实践活动 |
2.2 理论基础 |
2.2.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
2.2.2 认知发展理论 |
2.2.3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
2.2.4 建构主义理论 |
2.2.5 具身认知理论 |
2.2.6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2.2.7 情境学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实践力分析 |
3.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3.1.1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内容构成 |
3.1.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
3.1.3 高中地理学业要求 |
3.2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课程资源开发需求 |
3.2.1 高中地理教材实践活动内容 |
3.2.2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活动课程开发 |
3.3 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问卷、试题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问卷、试题和访谈提纲 |
4.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4.2.1 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
4.2.2 地理实践力的认知程度 |
4.2.3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情况 |
4.2.4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 |
4.2.5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制约因素 |
4.2.6 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
4.2.7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建议 |
4.3 学生问卷和测试题调查分析 |
4.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2 学生测试题结果分析 |
4.4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的教师访谈分析 |
4.4.1 访谈目的 |
4.4.2 访谈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
4.4.3 访谈总结 |
4.5 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
4.5.1 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教学环境问题 |
4.5.2 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学情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5.1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原则 |
5.1.1 基于课标的原则 |
5.1.2 学生主体性原则 |
5.1.3 提升地理实践力原则 |
5.1.4 区域特色原则 |
5.1.5 多元评价原则 |
5.2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 |
5.2.1 实验类活动案例 |
5.2.2 地图分析类活动案例 |
5.2.3 地理写作类活动案例 |
5.3 活动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模式 |
5.3.1 活动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模式 |
5.3.2 实施的方法 |
5.3.3 地理实践活动的评价 |
5.3.4 地理实践活动评价模型及评价量表设计 |
5.4 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和评价 |
5.4.1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
5.4.2 实践活动案例一的总结与评价 |
5.4.3 《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
5.4.4 实践活动案例二的总结与评价 |
5.4.5 《老干妈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写作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
5.4.6 实践活动案例三的总结与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策略 |
6.1 学生方面 |
6.1.1 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地理信息工具和平台 |
6.1.2 鼓励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 |
6.2 教师方面 |
6.2.1 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相关的培训 |
6.2.2 增强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 |
6.2.3 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
6.3 其他方面 |
6.3.1 开设校内地理实践的场所 |
6.3.2 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 |
6.3.3 加强地域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
6.4 提升途径调查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教师卷) |
附录2 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活动实验记录表 |
附录5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下载操作指引 |
附录6 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提取操作指引(ENVI5.5.x) |
附录7 《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活动实验记录表 |
附录8 中国气象数据网地面气象数据下载操作指引 |
附录9 计算机辅助绘制气温和降水图操作指引(微软Office Excel 2019) |
附录10 高中地理实践力提升途径调查(教师卷) |
附录11 高中地理实践力提升途径调查报告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5)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四)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地理教学论 |
二、适宜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 |
(一)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二)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内容选择依据 |
(三)适宜GIS辅助初中教学的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
三、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
(一)案例组成说明 |
(二)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四、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一)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
(二)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三)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
五、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二)案例实施启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乡土地理考察与访谈记录表 |
附录二: 通辽市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
附录三: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57 个案例一览表 |
附录四: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一览表 |
附录五: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六: 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
附录七: 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致谢 |
(6)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主题教学概念界定 |
(一)主题教学的内涵 |
(二)地理主题教学的内涵 |
(三)地理主题教学的特征 |
二、主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系统科学理论 |
(三)地理教学论 |
第三章 高中地理主题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问卷与访谈的编制 |
(三)问卷调查收发与访谈情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三)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四)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章 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 |
一、地理主题的确定 |
(一)主题的选择 |
(二)确定主题教学的目标 |
二、地理主题教学内容整合 |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
三、地理主题教学实施过程 |
(一)组织教学过程 |
(二)组织教学过程的关系 |
四、注重地理主题教学评价 |
(一)制定地理主题教学评价标准 |
(二)落实地理主题教学评价方式 |
第五章 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案例 |
一、主题的确定 |
(一)主题的选择 |
(二)主题目标的确定 |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
三、主题教学过程的组织 |
(一)构建问题结构 |
(二)创设主题情境 |
(三)设计主题活动 |
四、主题教学评价反馈 |
五、案例展示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与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教师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学生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2 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地理信息技术内涵与核心 |
2.1.1 地理信息技术内涵 |
2.1.2 地理信息技术核心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教育信息化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课程整合理论 |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3.2 调查内容设计 |
3.3 问卷调查实施与回收统计 |
3.4 调查结果统计 |
3.4.1 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
3.4.2 基本内涵与原理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
3.4.3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状况 |
3.4.4 对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
3.4.5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障碍 |
3.4.6 教师想法和建议 |
3.4.7 教师访谈与回访 |
3.5 调查结果分析 |
3.5.1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总结 |
3.5.2 地理信息技术局限性分析 |
4 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 |
4.1 传统教学设计 |
4.2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城市化进程与影响 |
4.2.1 夜光遥感卫星图像 |
4.2.2 城市扩张 |
4.2.3 交通设施 |
4.2.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
4.2.5 热岛效应 |
4.3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区域地理章节知识的教学应用 |
4.3.1 目标 |
4.3.2 教学过程 |
4.4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工具的教学应用 |
4.4.1 活动开展工具与目标 |
4.4.2 前期准备 |
4.4.3 实践活动开展 |
4.4.4 学生实践操作 |
4.4.5 本节总结 |
5 教学案例实施与评价 |
5.1 课堂实录 |
5.1.1 教学实施 |
5.1.2 反馈结果信度评估 |
5.2 课堂评价 |
5.2.1 学生评价 |
5.2.2 教师评价 |
5.2.3 本节总结 |
6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提升策略 |
6.1 内在因素 |
6.1.1 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
6.1.2 师生及时反馈并改善 |
6.1.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 |
6.2 外部因素 |
6.2.1 高校优化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 |
6.2.2 高校培养专门人员创设更多案例 |
6.2.3 相关部门增加对一线教师技能的培训 |
6.2.4 中学与教育部门加强教师授课监管 |
6.2.5 社会各界对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
6.2.6 鼓励更多教学软件的研发 |
7 结论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基于地图叠加技术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以初中地理“东方文明古国—印度(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认知起点、认知发展的相关研究 |
2.2 CTCL范式的相关研究 |
2.3 地理学科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1 学科与技术融合 |
2.3.2 区域地理的研究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2.4.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问卷调查法 |
3.1.2 访谈法 |
3.1.3 准实验研究法 |
3.1.4 观察法 |
3.2 研究框架 |
第4章 认知起点的测查 |
4.1 测查内容的选定 |
4.2 认知起点测查与分类 |
4.2.1 认知起点的测查 |
4.2.2 认知起点的分类 |
第5章 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5.1 前测及其结果分析 |
5.1.1 被试介绍 |
5.1.2 教学前测 |
5.1.3 实验组学生的前测结果初步分析 |
5.1.4 学生前概念状况分析 |
5.2 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
5.2.1 学生实验目标分析 |
5.2.2 学生实验内容分析 |
5.2.3 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和开发 |
5.3 教学实验实施 |
5.3.1 学生实验教学的实施 |
5.3.2 非学生实验教学的实施 |
5.4 教学后测与结果分析 |
5.4.1 教学后测 |
5.4.2 教学后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5.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分析 |
5.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测认知水平对比分析 |
5.4.5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测分数提升率对比分析 |
5.5 课堂录像观察结果分析 |
5.5.1 实验班课堂录像观察分析 |
5.5.2 对照班课堂录像观察分析 |
5.5.3 实验班和对照班课堂录像对比分析 |
5.6 教学实验总结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研究不足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测查卷 |
附录B 前测卷 |
附录C 后测卷 |
附录D 实验班任务单 |
附录E 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参考彩页地图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3S技术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应用 ——以高中人文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引入3S技术提升地理核心素养理论依据与策略 |
2.1 3 S技术与地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 |
2.1.1 3 S技术 |
2.1.2 地理核心素养 |
2.2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
2.2.1 综合思维的培养 |
2.2.2 区域认知的培养 |
2.2.3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
2.2.4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
2.3 3 S技术辅助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
2.3.1 理论基础 |
2.3.2 引入3S技术的依据 |
2.4 3 S技术优化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2.4.1 问题式自主探究型策略 |
2.4.2 情境创设型策略 |
2.4.3 自主合作探究型策略 |
2.4.4 作业导学型策略 |
33 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的应用现状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目的 |
3.3 问卷设计 |
3.4 问卷分析 |
3.4.1 调查对象分析 |
3.4.2 问卷数据总结分析 |
3.5 结果分析 |
3.5.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5.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 传统教学与3S技术教学的应用实证 |
4.1 《城市化》——传统教学设计 |
4.1.1 教学准备 |
4.1.2 教学过程 |
4.2 《城市化》——3S技术教学设计 |
4.2.1 教学准备 |
4.2.2 教学过程 |
5 以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对比两种教学方式 |
5.1 教学评价依据 |
5.1.1 以“城市化”为例,学生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 |
5.1.2 以“城市化”为例,学生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标准 |
5.1.3 以“城市化”为例,学生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标准 |
5.1.4 以“城市化”为例,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 |
5.2 以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对比评价传统教学 |
5.2.1 以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评价传统教学 |
5.2.2 以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标准评价传统教学 |
5.2.3 以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标准评价传统教学 |
5.2.4 以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评价传统教学 |
5.3 以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对比评价3S技术教学 |
5.3.1 以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评价3S技术教学 |
5.3.2 以综合思维水平划分标准评价3S技术教学 |
5.3.3 以区域认知水平划分标准评价3S技术教学 |
5.3.4 以地理实践力水平划分标准评价3S技术教学 |
5.4 小结与建议 |
5.4.1 对比小结 |
5.4.2 教学建议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6.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构成及提升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地理学发展的要求 |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教育现代化与教育技术化的发展 |
(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三)教师专业素养与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 |
(二)地理信息技术 |
(三)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 |
二、理论基础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论 |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分析 |
一、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结构 |
(一)结构来源 |
(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
(三)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
(四)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
二、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特点 |
(一)专业性 |
(二)实践性 |
(三)综合性 |
三、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功能 |
(一)有利于增加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性 |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
(三)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
第四章 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方法、内容及实施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二)调查实施与反馈 |
二、高中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 |
(一)高中地理教师的基本信息 |
(二)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 |
(三)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四)访谈结果 |
三、高中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
第五章 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提升途径 |
一、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核心能力的提升途径 |
(一)针对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形成过程的提升途径 |
(二)针对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不同层面的提升途径 |
二、教学环境优化与技术培训的提升途径 |
(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相关教学设备实施课堂教学 |
(二)丰富相关培训,激发教师潜力 |
(三)加强教师合作,整合教学资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高中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B: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RS信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开放GIS和RS地理教学方案思考[J]. 张翀. 大学, 2021(39)
- [2]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 龚绍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21)
- [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杜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通辽市乡土地理为例[D]. 马丽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高中地理主题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D]. 刘如月. 河南大学, 2020(02)
- [7]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陈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基于地图叠加技术个性化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以初中地理“东方文明古国—印度(上)”为例[D]. 苑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3S技术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应用 ——以高中人文地理为例[D]. 许明月.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高中地理教师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构成及提升途径研究[D]. 赵杨.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