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娇[1](2021)在《大学生移动学习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西部N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叶文倩[2](2021)在《基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占据国家发展核心位置,创新驱动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格局,结合中国实情,发表了关于科技创新内涵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包括坚持科技造福人民、重视人才动力作用、采取“非对称”赶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高度重视全面创新。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具有优良传承与改革发展结合、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结合等基本特征,对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引领价值,包括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动力、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质量、完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机制。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离不开创新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高度重视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方面仍然存在大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知具有片面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导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等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不足也是限制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主要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优势。在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指导下,高校应坚持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价值观、人才观、实践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最终实现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
宋司琦[3](2020)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探讨》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种基础能力,成为当前社会和学界关注的重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与其个人有关,也受到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运用生态系统视角来研究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社会工作角度对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介入的具体路径。通过调查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从元认知能力维度来看,当前大学生具备基本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但是部分学生总结和反思的能力较弱;从学习动机维度来看,多数大学生存在矛盾的学习动机,他们既希望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又畏惧挑战,倾向于学习简单的知识,又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回报;从学习策略维度来看,多数大学生掌握的学习策略还处在较浅的层次,投有形成—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学习意志力维度来看,部分大学生不能长期坚持同—目标,遇到挫折会退缩不前。学校、教师和个体因素均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影响。从学校因素来看,自主学习场所的充足程度对其自主学习能力有显着影响。从教师因素来看,教师的积极反馈、帮助学生制定计划、传授方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着影响。从个体因素来看,自主学习时间、参与网络课程、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参与课上和课下讨论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显着影响。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研究从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从学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介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一是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二是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体系,三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鄂义强[4](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指出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李扬[5](2020)在《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 ——以山东大学预科生为例》文中提出中国政府为保证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益,2010年9月1日开始,将对进入专业学习前的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进行预科教育。①预科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学习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等特点。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是教师和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预科留学生是怎样学习汉语的,他们的汉语自主学习情况如何,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与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仍有待研究。就目前来看,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采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来华预科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探究影响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它们与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进而了解来华预科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有什么关系。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定义了“自主学习”的概念,总结了自主学习包括的若干构面,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1.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现状如何?2.影响汉语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情况如何?3.影响汉语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情况如何?4.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与预科生的学业水平有什么关系?为调查以上问题,我们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参考了齐默尔曼的自主学习模型、《学习动机策略问卷》(简称MSLQ)、《班级社群感量表》以及《高中生感知到的教师自主支持问卷》,并结合预科留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删减、修改,编制了《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构成了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问卷的主体部分。研究以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8级的243名来华预科留学生为对象,使用问卷进行调查,此后,结合问卷回答情况,选取五位同学进行访谈。通过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深入访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来华预科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情况较好,处于中上水平。不同性别来华预科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略有差异,男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稍强。不同地域的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不具有显着差异。不同年龄的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有差异,年龄较大的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较强。2.在影响汉语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中,认知策略和自我效能感对汉语自主学习能力影响较大,影响力次之的维度是元认知策略和意志控制,其他方面对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较小。在影响汉语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中,教师自主支持的影响力较大,同伴关系的影响力次之。3.从不同学业水平来看,低学业水平学生与高学业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略有差异,在环境利用和社会性维度差异显着。最后,结合上述研究结果,从教师教学、预科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自身的学习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提高预科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来华预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质量。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6](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邱丽[7](2020)在《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汉语教学界对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不算丰富,而且未涉及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学习是汉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中高级学习者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给汉语词汇学习和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给出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并提出能力的构成框架。在此基础上编制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考察中高级学习者对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认知现状。之后我们选取词汇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作为研究的个案,利用课堂观察、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获取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笔记,描述中高级学习者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表现,以及中级汉语学习者与高级汉语学习者在能力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总体来说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对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维度的认识程度最深,行为维度次之,监控维度的认识程度最低。其次,中级汉语学习者和高级汉语学习者在汉语词汇特点的认知、解决词汇学习问题、词汇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监控四个考察要素上呈现出显着差异性。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发现中级汉语学习者的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一致性高于高级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策略实施上,中级汉语学习者呈现策略使用单一化特点,高级汉语学习者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词汇学习的自我监控上,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能进行良好的监控,对词汇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效果的监控侧重点则不一致。最后本研究进一步探究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来源,总结词汇学习自我监控的不足,分析语言水平和学习动机与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并给出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建议。
王文娟[8](2020)在《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研究 ——以武汉市三所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人们学习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社会中导致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你进入了哪所名校,跟了哪位名师,而是你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另一方面,当代初中生是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新媒体环境有强烈的认知和情感依赖。新媒体不仅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挑战,还为初中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厘清自主学习的概念是本研究的起点,同时以主体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参考已有文献问卷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调查维度,然后根据调查维度确定问卷的主体内容,经过小范围的预调查,最终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以武汉市三所初中的893名七至九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SPSS22对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和访谈记录,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主学习整体水平偏低、自主学习时间受到侵占、自主学习家长支持不足、自主学习优质资源较少。其中自主学习整体水平偏低包括内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时间缺乏规划、学习方法较单一、自主学习有效性偏差。上述问题是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自身因素主要指自我效能感偏低、意志力薄弱、学习策略水平较低、依赖性心理;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滞后;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长的媒介观念和育儿观、人才观保守;社会因素主要指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机制不完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措施是本研究的重要使命。可围绕四大路径进行:首先,学校要保证信息化物资到位及对教师观念进行引导。具体包括:建设智慧教室,实现教室装备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对教师进行“智慧教师”和自主学习方面的培训。其次,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变革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并且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行为规范和技能训练。再次,家长应走出教育误区,用自由的理念教育孩子,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教育环境,客观看待自主学习工具,同时做好学生自主学习条件的支持。最后,社会侧重自主学习优质资源的建设和相关制度的改革。
张鸣[9](2020)在《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由于在线学习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大学生等学习群体的广泛认可,在线学习环境下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其更好的适应当前学习型社会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关系,对于大学生提升相应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近十年以来,关于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在线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概念的界定、自主学习能力构成各维度的划分,到如今探讨在在线学习环境下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的方法和途径,研究在不断的深入。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的研究相对匮乏。已有的研究中,缺乏研究全面系统的探讨,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具体的影响路径。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本研究中的研究问题,即在线学习环境中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是什么?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在线学习环境下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以及具体的影响路径,本文的研究对于在线学习环境如何构建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利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式,以此来深入研究在线学习环境下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具体因素、具体影响路径: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系统的、全面的去探讨在线学习环境中能够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并在Biggs3P学习过程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其次,在原有的问卷的基础上,编制在线学习环境测量问卷、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问卷等,多次询问专家的意见后,经过多次修改,并在小范围内收集数据,验证问卷的信效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后,最终确定各个调查问卷。接着,以完整的完成过一门在线课程学习的大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进行大范围的收集研究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AMOS、SPSS等对提出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最后,依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本研究中的研究结论。所得到的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在线学习环境可有效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深层学习取向即深层的学习动机和深层的学习策略,在在线学习环境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间起到中介作用。③在线资源丰富性、在线学生交互以及在线教师引导可以通过影响学习者的深层学习取向间接显着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④在线学习评估可直接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⑤在线技术易用性不能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在线学习环境有效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提出如下的建议:①建设优质在线自主学习资源;②增强学生交互意识,提升在线交互体验;③教师为在线自主学习提供有效引导;④注重过程性的在线自主学习评估。本研究一共分为了五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是绪论,在第一章节中主要介绍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提出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意义所在,研究的主要的内容与目标,研究的流程框架图,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重难点以及创新点。本章节主要为研究的开展描绘出整体的蓝图。第二章为相关的概念与相关的研究基础,本章为下文构建在线学习环境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模型,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全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研究设计,本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本研究中的研究假设模型,基于此开展对整个研究过程的设计。第四章为研究实施的具体过程,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用于本研究的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后,利用数据分析的软件SPSS、AMOS等,对有效的数据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不断修改本研究中提出的研究假设模型,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第五章为研究总结与展望,本章依据前文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为在线学习环境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并结合研究的整体过程,反思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张娜[10](2020)在《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催生了新的“课堂革命”,以翻转课堂、智慧课堂、混合式学习为代表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混合式学习是高等教育领域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形式,成为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保障混合式学习的顺利开展,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了各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国内外开展混合式学习高校的建设经验来看,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对助力混合式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混合式学习作为研究视角,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构建了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了我国高校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策略与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混合式学习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过度强调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构建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于开展混合式学习大学生而言存在现实需求。基于对问题与需求分析,为进一步梳理国内外相关高校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本研究选择英国开放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外三所高校,对比分析这三所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特征,总结经验和启示。基于此,本研究在个体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的指导下,构建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并从开展混合式学习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说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功能。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课前阶段应具备自学支持服务功能;课中阶段应具备活动支持服务功能;课后阶段应具备评价支持服务功能;此外,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开展混合式学习,该体系还应该具备资源支持、人员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功能。同时提出了混合式学习视角下,我国高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课前自主支持服务方面应合理设置自主学习任务单,精心设计课程视频;课中活动支持服务方面应注重提供问题情境,保障小组协作学习质量;课后评价支持服务方面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在线平台数据,追踪学生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同时通过构建具有良好服务意识的专业辅导团队,全方位提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效果。通过本研究构建的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能为高校顺利开展混合式学习提供参考与借鉴,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二、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案 |
1.2.1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1.2.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2.3 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
1.3 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科学内涵、基本特点和引领价值 |
2.1 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科学内涵 |
2.1.1 坚持科技造福人民 |
2.1.2 重视人才动力作用 |
2.1.3 采取“非对称”赶超 |
2.1.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2.1.5 高度重视全面创新 |
2.2 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基本特点 |
2.2.1 坚持优良传承与改革发展结合 |
2.2.2 坚持科技创新与全面创新结合 |
2.2.3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结合 |
2.3 习近平科技创新观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引领价值 |
2.3.1 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动力 |
2.3.2 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质量 |
2.3.3 完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机制 |
3 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3.1.1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导向 |
3.1.2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要求 |
3.1.3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题中之义 |
3.2 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
3.2.1 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 |
3.2.2 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 |
3.3 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
3.3.1 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
3.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
4 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问卷设计 |
4.1.2 调查对象 |
4.1.3 现状分析 |
4.2 存在问题 |
4.2.1 大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
4.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导不足 |
4.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佳 |
4.3 原因分析 |
4.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
4.3.2 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
4.3.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
5 基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路径探索 |
5.1 坚持科技创新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5.1.1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 |
5.1.2 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
5.1.3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
5.2 坚持科技创新人才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5.2.1 提升教师队伍创新素质 |
5.2.2 加强教师队伍组织建设 |
5.3 坚持科技创新实践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5.3.1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综合化发展 |
5.3.2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现状调查问卷 |
(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内涵的研究 |
1.3.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
1.3.3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
1.3.4 研究评述 |
2 研究设计 |
2.1 理论依据 |
2.1.1 生态系统理论 |
2.1.2 增能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2.2.2 学校社会工作 |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方法 |
2.4.2 资料分析方法 |
3 变量描述和样本结构 |
3.1 变量描述 |
3.2 样本结构 |
4.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
4.1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
4.1.1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 |
4.1.2 大学生学习动机 |
4.1.3 大学生学习策略 |
4.1.4 大学生学习意志力 |
4.2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 |
4.2.2 不同教育背景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 |
4.2.3 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 |
4.3 小结 |
5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
5.1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5.2 教师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5.3 个体因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5.4 小结 |
6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和具体路径 |
6.1 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
6.2 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路径 |
6.2.1 优化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
6.2.2 构建大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体系 |
6.2.3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
7.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致谢 |
(4)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
(一)责任政府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
(三)市场失灵理论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5)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 ——以山东大学预科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2 研究综述 |
1.2.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研究 |
1.2.2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研究 |
1.2.3 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内部因素研究 |
1.2.4 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因素研究 |
1.2.5 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相关理论基础 |
1.3.3 主要研究问题 |
1.3.4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现实意义 |
1.5 本研究的结构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定量研究设计 |
2.1.1 研究工具 |
2.1.2 问卷发放 |
2.1.3 调查研究对象 |
2.1.4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2.2 定性研究设计 |
2.2.1 访谈提纲 |
2.2.2 访谈对象 |
第三章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1 来华预科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
3.1.1 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整体情况 |
3.1.2 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 |
3.1.3 小结 |
3.2 影响来华预科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内部因素分析 |
3.2.1 内部因素的整体情况 |
3.2.2 内部因素对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3.2.3 小结 |
3.3 影响来华预科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外部因素分析 |
3.3.1 外部因素的整体情况 |
3.3.2 外部因素对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3.3.3 小结 |
3.4 汉语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关系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主要结论 |
4.2 建议 |
4.2.1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 |
4.2.2 对预科管理的建议 |
4.2.3 对班级管理的建议 |
4.2.4 对预科学生的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5.1 本文的成果 |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英文版) |
附录二: 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情况问卷(中文版) |
附录三 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自主学习能力 |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
2.2 对外汉语教学 |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
2.4 O2O教学模式 |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
3.4.1 教学流程 |
3.4.2 教学条件 |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
3.5.1 评价目标 |
3.5.2 评价维度设计 |
3.5.3 评价方案 |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简介 |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
4.1.3 案例评价方案 |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
4.2.1 对象简介 |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2.3 实践结果分析 |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
4.3.1 对象简介 |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3.3 实践结果分析 |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
4.4.1 对象简介 |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4.3 实践结果分析 |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
4.5.1 案例总结 |
4.5.2 讨论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论文的贡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越南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7)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
1.2.2 语言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
1.3 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及构成 |
1.3.1 词汇自主学习认知 |
1.3.2 词汇学习行为和词汇学习监控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
2.1 问卷编制与实施 |
2.1.1 问卷编制 |
2.1.2 问卷实施 |
2.1.3 信度与效度检测 |
2.2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性分析 |
2.2.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
2.2.2 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
2.3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
2.3.1 中级与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认知维度对比分析 |
2.3.2 中级与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行为维度对比分析 |
2.3.3 中级与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监控维度对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个案研究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与实施 |
3.2 学习者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
3.2.1 中级汉语学习者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
3.2.2 高级汉语学习者认知与“解决词汇学习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
3.3 词汇学习策略实施的分析 |
3.3.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统计及具体分析 |
3.3.2 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统计及具体分析 |
3.4 词汇学习自我监控过程的分析 |
3.4.1 中级汉语学习者A词汇学习自我监控过程分析 |
3.4.2 高级汉语学习者D词汇学习自我监控过程分析 |
3.5 个案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概貌 |
3.5.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概貌 |
3.5.2 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概貌 |
3.5.3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
3.5.4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对比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关于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来源 |
4.1.1 教师引导 |
4.1.2 学习者自身因素 |
4.2 关于学习者词汇学习自我监控的不足 |
4.2.1 中级汉语学习者词汇学习效果监控的维度有待完善 |
4.2.2 高级汉语学习者自我监控的归因意识有待加强 |
4.2.3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缺乏对词汇学习策略有效性的自我监控 |
4.3 关于语言水平与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
4.4 关于学习动机与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 |
4.5 研究结论与培养建议 |
4.5.1 研究结论 |
4.5.2 培养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后记 |
(8)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研究 ——以武汉市三所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1. 自主学习能力是新媒体时代的必备素养 |
2. 初中生自主学习问题不容忽视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1. 关于教育领域新媒体的研究 |
2. 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 |
3.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研究 |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I.研究方法 |
2. 研究框架 |
一、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1. 新媒体 |
2. 学习方式 |
3.自主学习及相关概念辨析 |
(二) 相关理论基础 |
1. 主体教育理论 |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二、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
(一) 问卷编制 |
1. 初始问卷的编制 |
2. 正式问卷的形成 |
(二) 正式施测 |
1. 样本的分布 |
2. 测试程序 |
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三) 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数据分析 |
1. 基本信息分析 |
2. 描述性分析 |
3. 差异分析 |
4. 回归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存在的问题 |
1. 自主学习整体水平偏低 |
2. 自主学习时间受到侵占 |
3. 自主学习家长支持不足 |
4. 自主学习优质资源较少 |
(二) 原因分析 |
1. 学生自身因素 |
2. 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滞后 |
3. 家长教育观念保守 |
4. 资源建设机制不完善 |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
(一) 学校方面 |
1. 建设智慧教室 |
2. 培训智慧教师 |
(二) 教师方面 |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2. 变革课堂教学结构 |
(三) 家庭方面 |
1. 客观看待自主学习工具 |
2. 转变家长的育儿观 |
(四) 社会方面 |
1. 共建优质资源 |
2. 改革中考制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9)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在线教育快速发展 |
1.1.2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型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 |
1.1.3 在线学习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研究趋势 |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问题提出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1.4.4 模型构建法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2 相关概念与研究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在线学习环境相关概念 |
2.1.2 自主学习相关概念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2.2.2 在线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综述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Biggs3P学习过程理论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 |
2.3.3 活动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变量的确定 |
3.1.1 自变量 |
3.1.2 中介变量 |
3.1.3 因变量 |
3.2 研究模型的构建 |
3.3 研究假设 |
3.3.1 在线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
3.3.2 在线技术易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
3.3.3 在线学习资源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
3.3.4 在线学生交互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
3.3.5 在线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
3.3.6 在线学习评估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
3.4 研究变量的测量 |
3.4.1 在线学习环境量表 |
3.4.2 深层学习取向量表 |
3.4.3 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量量表 |
4 研究实施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4.2 信度以及效度检验 |
4.2.1 信度检验 |
4.2.2 效度检验 |
4.3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研究变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4.5 假设模型的验证与修正 |
4.6 深层学习取向的中介作用检验 |
4.6.1 在线学习对深层学习取向的影响关系 |
4.6.2 在线学习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关系 |
4.6.3 深层学习取向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关系 |
4.6.4 深层学习取向的中介作用模型 |
4.7 假设检验结果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2.1 研究结论 |
5.2.2 研究建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1 研究不足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1.1.1 人工智能时代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
1.1.2 混合式学习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实现途径 |
1.1.3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研究 |
1.2.2 学习支持服务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
1.3.1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3 研究思路与方法设计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混合式学习 |
2.1.2 学习支持服务 |
2.1.3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 |
2.2.2 交互影响距离 |
2.2.3 质量保障理论 |
2.2.4 混合式学习理论 |
3 高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现实需求分析 |
3.1 混合式学习的“三阶段”流程 |
3.1.1 课前自学阶段 |
3.1.2 课堂助学阶段 |
3.1.3 课后评学阶段 |
3.2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需求分析的问卷分析 |
3.2.1 问卷基本情况 |
3.2.2 问卷数据分析 |
3.2.3 数据分析结果 |
3.3 混合式学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 世界范围内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究 |
4.1 英国开放大学:全面、优质 |
4.1.1 学习者的主要学习障碍和需求 |
4.1.2 有支持的开放学习 |
4.1.3 经验与启示 |
4.2 南昆士兰大学:务实、高效 |
4.2.1 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概述 |
4.2.2 务实、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
4.2.3 经验与启示 |
4.3 中国海洋大学:“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 |
4.3.1 学习支持中心概述 |
4.3.2 学习支持中心的主要工作 |
4.3.3 经验与启示 |
4.4 对构建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借鉴 |
4.4.1 注重辅导教师的专业性 |
4.4.2 注重课程资源的质量 |
4.4.3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4.4.4 借力信息技术,提供精准化支持 |
5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功能与结构的应然性分析 |
5.1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原则 |
5.1.1 个体适应性原则 |
5.1.2 系统性原则 |
5.1.3 交互性原则 |
5.1.4 及时性原则 |
5.2 基于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应然性分析的体系构建 |
5.2.1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功能探析 |
5.2.2 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结构探析 |
6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
6.1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现状及问题 |
6.1.1 课前自主支持服务的问题分析 |
6.1.2 课中活动支持服务的问题分析 |
6.1.3 课后评价支持服务的问题分析 |
6.1.4 其他方面服务的问题分析 |
6.2 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建议 |
6.2.1 课前自主支持服务 |
6.2.2 课中活动支持服务 |
6.2.3 课后评价支持服务 |
6.2.4 其他方面服务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7.1.1 研究结论 |
7.1.2 研究创新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试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学生移动学习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西部N大学为例[D]. 李天娇.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 叶文倩. 浙江大学, 2021(01)
- [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探讨[D]. 宋司琦.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4]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来华预科留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研究 ——以山东大学预科生为例[D]. 李扬. 山东大学, 2020(10)
- [6]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7]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D]. 邱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自主学习研究 ——以武汉市三所初中为例[D]. 王文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D]. 张鸣.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混合式学习视角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研究[D]. 张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