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蛀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宋长贵,谌伦富,罗太明[1](2020)在《桑园害虫及其防治药剂和施药器械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桑树害虫对桑树健康生长影响巨大,长期的化学防治使得害虫产生"3R"[抗性(resistance)、残留(residence)、再猖獗(resurgence)]问题,再加上传统施药器械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桑园害虫的防治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减轻桑园害虫的危害,对我国桑园害虫种类及影响桑园害虫结构变化的因素,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发展情况、现阶段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使用情况及新药筛选情况,桑园施药器械的使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以期为桑园害虫的防治及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王顺斌[2](2018)在《冬季桑园病虫防治技术探讨》文中提出每年冬季桑园中都有多种病虫潜伏越冬,它们或以菌丝、菌核在土中、根中越冬,或以幼虫、蛹在枝叶、杂草中越冬等,待到来年春暖花开,这些越冬的病虫就会相继繁殖,继续为害桑树。做好冬季桑园病虫防治工作,为来年桑园稳产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1重视桑园基础建设1.1选用优良桑品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栽植后一般可连续十多年高产收获,因此不宜轻易改种。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土壤肥水、病虫发生环境差异较大,不同桑品
王静[3](2018)在《如皋地区桑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调查及防治技术应用》文中指出在桑树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害虫的侵害,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蚕茧生产。桑园害虫种类繁多,而且一些害虫近年来发生趋于严重,并在局部桑园爆发成灾,因此桑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一大隐患。本文对如皋地区桑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其发生规律、生物学特征,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和推广应用,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根据近年的调查,如皋地区桑园发生严重的害虫主要有桑螟、桑尺蠖、桑象虫、斜纹夜蛾、桑粉虱、桑蓟马、红蜘蛛等。2、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规律:(1)桑螟在如皋地区一年发生5代,第4代幼虫与中秋蚕争食桑叶,造成桑叶减产、叶质下降。各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7月、8月和9月中旬,有世代重叠现象,以第4代为害最重。桑螟卵期若遇潮湿多雾天气则孵化率高,而幼虫遇高温干旱天气会加重为害;(2)桑尺蠖在如皋地区一年发生3-4代,主要以越冬代为害春芽及第3代为害秋叶。冬季温暖有利于幼虫越冬.5月以后高温多湿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卵孵化,以早春和秋季危害较严重;(3)斜纹夜蛾在如皋地区一年发生4~5代,以蛹在土下3~5cm处越冬,但若土壤板结,则在落叶或表土中越冬;(4)桑象虫一年发年生1代,主要以成虫在化蛹洞穴里越冬,喜欢在半枯桩取食。3、研究分析发现,特殊的气象条件对桑树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具有较大的影响。越冬气温高,许多桑树害虫越冬死亡率下降,越冬存活基数变高,来年发生危害重。短时间的大风暴雨能降低田间害虫数量,特别是微小昆虫,比如能明显抑制桑蓟马、红蜘蛛的发生危害。高温能明显增加红蜘蛛的发生数量,高温闷湿天气能使鳞翅目害虫的孵化成活率提高,从而加大对桑树的为害。4、防治试验表明:(1)10%吡虫啉和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二者混用对桑粉虱的卵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0%吡虫啉+25%噻嗪酮对桑粉虱低龄、高龄若虫和伪蛹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苏云·吡虫啉和和80%敌敌畏也有较好的防效;10%吡虫啉+25%噻嗪酮对桑粉虱成虫也有一定的防效(80.75%),但其它处理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差。(2)40%丙溴.辛硫磷乳油对低龄桑尺蠖药后7天的防效达88.74%,具有较好防治效果。(3)植保无人机对桑园四代桑螟防效明显优于普通喷雾器的防治效果。(4)冬季修剪枯枝试验表明,该措施对桑象虫有明显控制效果,又有利于安全养蚕。5、根据如皋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桑园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总结出全年桑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早春加强农业防治,控制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减轻秋季发生基数,如采取人工捕杀桑园鳞翅目越冬幼虫,剪去病虫害及冻害枝条,清除桑田杂草和不合理夹种,疏通水系,开沟降渍等方法;6月桑树夏伐以后,重点防治桑象虫、桑螟、桑尺蠖、斜纹夜蛾、桑蓟马、红蜘蛛等。此外,还制定了桑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最后,通过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积极开展田间指导等技术推广形式,提高蚕农的病虫害防治水平。
张洁[4](2018)在《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农产品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人口的快速增加,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食物问题,所以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由于化学农药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对农产品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严重影响,故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虫剂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我国使用植物杀虫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研究和使用植物杀虫最早的国家。利用植物资源防治害虫又是农业生产中最古老、最原始的途径。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中国就有用莽草、嘉草等植物防治害虫的记载:“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在前人的撰写的书籍中存在着诸多有关杀虫植物的记载,现在只是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植物源杀虫剂产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急需突破。为了发现具有较高的驱杀害虫活性的植物,本论文通过对先秦至清末现存的且所能查阅到的本草类、中医药、杂记类、农业类等书籍中记载的具有驱杀害虫功效的植物,在领域内首次进行了系统的发掘,经考证后得出118科385种植物的驱杀害虫的活性,并记录了这些植物在当时的活性部位及应用方法,而后重点研究考察了这些植物在现代被应用于针对特定害虫的防治情况,其中包含了其活性部位、加工工艺、应用办法、复配方式。最后总结出一些现代民间仍在使用却未被或者很少被研究的的杀虫植物,筛选出的具有驱杀害虫活性的植物可供领域内研究分析。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按其特点,将植物源杀虫剂发展状况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先秦时代)。人类在此段时期经历了由石器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向铁器牛耕的传统农业转变,开始运用天然植物驱逐和消灭害虫,但都是作用于人体及卫生害虫的,并没有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记载。(2)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萌芽期(秦汉至魏晋)。此段时期出现了本草类、药学类以及农业类书籍,并且第一次详细记载了驱逐和消灭害虫的植物和应用方法。(3)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全面发展期(隋唐宋元)。自唐开始,因为南方地区的开发,植物源杀虫药物也出现了新的种类和用途。此时期关于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的记载迅速增多,这些植物不仅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更多的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卫生害虫防治中,其中不少杀虫植物及使用方法一直沿用至今。(4)植物源杀虫药物的鼎盛与转型期(明清)。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不论在种类及应用方法上都达到了巅峰时期。随着清朝末年化学类杀虫剂的传入,“新农药”、“新农具”、“新化肥”等农业生产要素使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产生了变革。化学类杀虫剂的使用逐渐超越植物源杀虫药物,开启了它的繁盛时代。(5)植物源杀虫剂的困境与曙光期(民国至近代)。此时期我国走向了新农业的道路,化学类杀虫剂开始代替传统的植物源杀虫剂,并且被广泛使用。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古代书籍中记录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植物并按其发展规律进行断代分期,并总结出我国植物源杀虫剂每个时期的发展的过程、规律及特点,旨在对日后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周全宽[5](2018)在《荣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荣县蚕业历史悠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都是四川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最近十多年,荣县蚕农每年茧款收入都超过了4000万元,蚕桑生产已成为荣县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门路。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桑树总量迅速增加,蚕桑发展基础强了,但也给桑树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危害桑树的病虫害种类逐步增加,小型且易于隐蔽的害虫,数量逐步增多,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桑树病虫害防治
周金钱[6](2017)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续Ⅱ)——蚕桑生产技术的发展(栽桑)》文中认为本部分为第二部分之栽桑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蚕业科技发展迅猛,在栽桑方面,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桑树品种鉴定,创建了大面积蚕茧优质高产技术,建立了规范化蚕桑园区建设技术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桑树病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
虞崇江[7](2017)在《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正所谓“产业发展,良种先行”,近年来广西蚕桑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背后离不开桑蚕良种作为基础保障,而桑蚕原种作为良种的源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广西桑园面积增加虫害发生猖獗,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桑蚕饲养中毒时有发生,同时野外害虫与家蚕交叉感染导致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压力的增大。虫害多发和农药使用严重影响整个蚕种行业发展,为了保障源头桑蚕原种安全生产和广西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虫害防治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依托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调查其桑树主要害虫种类,明确了种茧性质桑园管理封园期、发育生长期、用叶期三个时期及其主要常发性害虫种群动态情况。研究应用新设备新方法进行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其中试验结果表明:低容量高工效植保飞机防治桑螟幼虫,500倍40%乐果和77.5%敌敌畏乳油防效高达93.75%,黄色粘虫板防治桑粉虱效果最高达37.91%,蓝色粘虫板防治桑蓟马防效最高51.43%,喷灌设施防控桑蓟马最高达91.53%,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控桑叶螨平均防效达90.56%,这些设备及相关防治技术措施都取得了良好的防虫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另外,防虫网棚等农业设施对桑园害虫也具有良好的隔离避害效果,对于蚕种业防止家蚕微粒子病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有较好的启发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和基地桑园的实际情况,完善广西桑蚕原种繁育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制定了各个时期分阶段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总体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改变了化学防治单一手段进行桑树害虫防治的局面,达到了减少部分化学农药施用量的目的。
王泽林[8](2015)在《不同季节桑树病虫的防治对策》文中指出桑树病虫因各地气候、土壤、桑园管理措施等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就病害而言,属全株性病害的有桑萎缩病,枝干病害的有桑芽枯病、桑膏药病等,根部病害的有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等,叶部病害的有桑疫病、桑褐斑病等,桑椹病害的有桑肥大性菌核病等。虫害有桑螟、野蚕(咀食叶片)等,桑毛虫、桑尺蠖(兼食芽叶)等,桑天牛、桑蛀虫(蛀食枝干)等,以及地下害虫如蝼蛄等,这些病虫对蚕桑生产及蚕茧产质量的影响极大。笔者集多年生产实践,根
崔延,杨燕,吴海荣[9](2009)在《启东市桑树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文中认为启东市根据近年气候环境变化趋势,通过研究旱地桑园的病虫害灾变机制,改进桑病虫测报方法和完善测报网络、筛选桑园适用农药产品与推广病虫防治技术规范等三方面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在保护蚕桑生产环境,进而达到环境制约桑病虫灾害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周邦君[10](2007)在《明末湖州桑蚕业灾害防治问题——以沈氏的视野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为认识明末湖州桑蚕业灾害防治问题,人们可以直接通过当时当地优秀农学家沈氏的视野予以观察.湖州桑蚕业及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农家应努力避免病、虫、雨水、泥水、杂草危害桑树;集约利用桑地,降低灾害;针对市场风险,审时度势,正确处理贱叶,减少经济损失,有效防备灾荒;优化养蚕环境,避免灾变.这些系统的技术——经济措施表现出蚕业文明高度的乡土智慧.
二、桑蛀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蛀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桑园害虫及其防治药剂和施药器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桑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其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
1.1 桑园主要害虫种类 |
1.2 桑园害虫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
2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发展情况 |
2.1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发展历史 |
2.2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现状 |
2.3 桑园害虫防治药剂的筛选情况 |
3 桑园害虫防治施药器械的使用情况 |
4 展望 |
(2)冬季桑园病虫防治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视桑园基础建设 |
1.1 选用优良桑品种 |
1.2 加强桑苗检疫 |
1.3 合理密植 |
1.4 集中轮换或轮作 |
2 加强桑园管理 |
2.1 开沟排水、疏理沟渠 |
2.2 改良土壤 |
3 适时开展冬季综合防治 |
3.1 打好冬季封园药 |
3.2 冬季清园 |
3.3 修树打巴 |
3.4 树干刷白 |
3.5 重点防治为害严重病虫害 |
4 小结 |
(3)如皋地区桑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调查及防治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桑树主要害虫危害及种类 |
1.2 我国桑树主要害虫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
1.2.1 桑螟 |
1.2.2 桑尺蠖 |
1.2.3 斜纹夜蛾 |
1.2.4 桑粉虱 |
1.2.5 桑象虫 |
1.3 桑树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
1.3.1 植物检疫 |
1.3.2 农业防治 |
1.3.3 生物防治 |
1.3.4 物理机械防治 |
1.3.5 化学防治 |
第二章 如皋地区桑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 |
2.1 研究方法 |
2.1.1 调查对象 |
2.1.2 测报灯监测 |
2.1.3 田间调查 |
2.1.4 测报及发生于环境的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发生规律及为害 |
2.2.2 环境对桑园害虫发生的影响 |
第三章 桑园重要害虫的防治技术研究 |
3.1 桑树主要害虫的防效试验 |
3.1.1 桑粉虱的药剂试验 |
3.1.2 40%丙溴·辛硫磷乳油对桑尺蠖防效试验 |
3.1.3 植保无人机对桑园四代桑螟防效试验 |
3.1.4 冬季修剪枯桩对桑象虫的防治试验 |
3.2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桑树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与推广 |
4.1 桑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指标 |
4.2 桑园害虫化学防治技术 |
4.3 桑粉虱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
4.4 桑园全年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
4.5 桑树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获奖成果 |
(4)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国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 |
2.1 医药业的发展与利用杀虫植物的开始 |
2.1.1 巫医祭祀文化的盛行 |
2.1.2 医药业与利用药用植物的开始 |
2.2 先秦时代植物源杀虫药物应用的孕育期 |
2.2.1 天命主宰思想下的农业文化 |
2.2.2 先秦时期的农业害虫 |
2.2.3 利用植物源杀虫药物的起源 |
2.3 小结与讨论..刀耕火种文明中农业害虫的防治 |
第三章 本草学的出现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发展 |
3.1 中医药学的奠定与缓慢发展 |
3.1.1 《神农本草经》及其记载的杀虫植物 |
3.1.2 其他药物书籍及其记载的杀虫植物 |
3.2 农书的出现与害虫的防治方法 |
3.2.1 虫灾与利用杀虫植物的新起点 |
3.2.2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虫灾 |
3.2.3 农业害虫防治的突破——祭祀到捕杀 |
3.3 小结与讨论-封建迷信思想影响下的农业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利用 |
第四章 农业经济高度繁盛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全面发展期 |
4.1 经济文化空前繁盛与医药学的大发展 |
4.1.1 官修本草书籍的盛行 |
4.1.2 本草类书籍中的杀虫植物 |
4.2 农书的鼎盛期与其中杀虫植物的应用 |
4.2.1 隋唐宋元时期的虫灾及防治 |
4.2.2 隋唐宋元时期的农书及其农业思想 |
4.2.3 隋唐宋元时期农书中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应用 |
4.2.4 隋唐宋元时期园艺及杂记类书籍中杀虫植物的应用 |
4.3 小结与讨论-农业文化的繁盛与杀虫植物应用 |
4.3.1 农书的兴盛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发展 |
4.3.2 经济中心南移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类型的转变 |
第五章 古代医学与植物源杀虫药物的鼎盛及转型期 |
5.1 封建社会医药学与本草学的鼎盛期 |
5.1.1 本草类书籍的兴盛与杀虫植物多元化 |
5.1.2 西方医学传入对植物源杀虫药物的影响 |
5.2 农书与农业虫害的防治 |
5.2.1 明清时期的虫灾 |
5.2.2 各类农书的兴盛 |
5.2.3 治蝗专着的兴盛与蝗虫防治方法的多样化 |
5.3 小结与讨论-西方新农业技术对植物源杀虫剂的影响 |
5.3.1 害虫防治方法多样性 |
5.3.2 中西方农业技术的融合 |
第六章 植物源杀虫剂的困境与曙光 |
6.1 化学类杀虫剂的兴盛 |
6.2 《中国土农药志》的意义及植物源杀虫剂的发展趋势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结论 |
7.2.1 对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的总结归纳及应用分析 |
7.2.2 对杀虫植物的筛选结果 |
7.3 创新点 |
7.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荣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荣县桑树主要病害及防治 |
1.1 桑褐斑病 |
1.1.1 发生规律。 |
1.1.2 桑褐斑病防治措施。 |
1.2 桑叶枯病 |
1.2.1 发生规律。 |
1.2.2 桑叶枯病防治措施。 |
1.3 桑树断梢病 |
1.3.1 发生规律。 |
1.3.2 桑树断梢病防治措施。 |
2 荣县桑树主要虫害及防治 |
2.1 桑象虫 |
2.1.1 发生规律。 |
2.1.2 桑象虫防治措施。 |
2.2 兰尾金花虫 |
2.2.1 发生规律。 |
2.2.2防治措施。 |
2.3 桑螟 |
2.3.1 发生规律。 |
2.3.2 桑螟防治措施。 |
2.4 桑红蜘蛛 |
2.4.1 发生规律。 |
2.4.2 桑红蜘蛛防治措施。 |
2.5 桑粉虱 |
2.5.1 发生规律。 |
2.5.2 桑粉虱防治措施。 |
3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
3.1 冬季防治 |
3.1.1 修整桑树。 |
3.1.2 冬耕翻土。 |
3.1.3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桑品种。 |
3.1.4 药杀枝干害虫。 |
3.2 春季防治 |
3.2.1 人工捕捉。 |
3.2.2 药剂防治。 |
3.2.3 改善环境条件。 |
3.3 夏秋季防治 |
3.3.1 药剂防治。 |
3.3.2 搞好桑树管理工作。 |
3.3.3 合理采叶。 |
3.3.4 诱杀。 |
(6)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续Ⅱ)——蚕桑生产技术的发展(栽桑)(论文提纲范文)
1栽桑技术 |
1.1品种选育与审定 |
1.1.1品种选育 |
1.1.2品种审定 |
1.1.3审定、认定品种主要性状 |
1.2桑苗繁育 |
1.2.1桑苗产区 |
1.2.2培苗方法 |
1.2.2.1有性繁殖 |
1.2.2.2无性繁殖 |
(1) 嫁接 |
(2) 扦插 |
1.2.3桑苗分级 |
1.2.4桑苗价格 |
1.3栽培管理 |
1.3.1桑园建设 |
1.3.2群体结构 |
1.3.3桑园施肥 |
1.3.4病虫防控 |
1.3.4.1浙江桑保发展阶段 |
(1) 起步创建阶段 |
(2) 创新发展阶段 |
(3) 改革探索阶段 |
1.3.4.2主要桑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
(7)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桑园几种主要桑树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 |
1.1.1 桑蓟马 |
1.1.2 桑螟 |
1.1.3 桑粉虱 |
1.1.4 叶螨 |
1.2 桑树害虫防治研究进展 |
1.2.1 桑树害虫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2 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
1.2.3 物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1.2.4 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1.2.5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 |
1.3 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桑树品种 |
2.2 试验地点及田间管理条件 |
2.3 桑园管理期内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
2.3.1 桑园管理期阶段划分与调查方法 |
2.3.2 桑树主要害虫种类调查与方法 |
2.3.3 桑树主要害虫发生动态调查与方法 |
2.4 桑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内容与方法 |
2.4.1 不同喷施设备防治桑螟幼虫田间效果及工效比较试验 |
2.4.2 防虫网应用对桑树生长发育及桑螟发生的影响 |
2.4.3 不同物理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桑粉虱、桑蓟马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2.4.4 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治桑始叶螨田间效果试验 |
2.5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2.6 广西原种繁育桑园基地主要害虫阶段性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制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桑园管理期内调查情况 |
3.1.1 桑园管理期阶段划分 |
3.1.2 桑树主要害虫种类 |
3.1.3 桑树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
3.2 桑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
3.2.1 不同喷施设备防治桑螟幼虫田间效果及工效比较试验 |
3.2.2 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治桑始叶螨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3.2.3 不同技术措施防治桑粉虱、桑蓟马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3.2.4 高速水流喷布设备防治桑始叶螨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
3.3 广西原种繁育桑园基地主要害虫阶段性综合防治技术方案 |
3.3.1 封园期桑园主要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
3.3.2 桑树发育生长期桑园主要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
3.3.3 用叶期桑园主要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不同季节桑树病虫的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春季病虫的防治 |
1.1病害 |
1.1.1桑花叶型萎缩病 |
1.1.2桑黑枯型细菌病 |
1.1.3桑褐斑病 |
1.1.4桑芽枯病 |
1.1.5桑膏药病 |
1.1.6桑椹菌核病 |
1.2虫害 |
1.2.1桑毛虫 |
1.2.2桑尺蠖 |
1.2.3桑瘿蚊 |
1.2.4桑象虫 |
1.2.5蝼蛄 |
2夏秋季病虫的防治 |
2.1病害 |
2.1.1桑黄化型萎缩病 |
2.1.2桑萎缩型萎缩病 |
2.1.3桑里白粉病 |
2.2虫害 |
2.2.1桑螟 |
2.2.2桑小灰象虫 |
2.2.3桑暗黑鳃金龟子 |
2.2.4桑天牛 |
2.2.5桑白蚧 |
2.2.6桑红叶螨 |
2.2.7桑蓟马 |
3桑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
3.1冬季防病治虫 |
3.2春季防病治虫 |
3.3夏秋季防病治虫 |
四、桑蛀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桑园害虫及其防治药剂和施药器械研究进展[J]. 宋长贵,谌伦富,罗太明. 中国蚕业, 2020(04)
- [2]冬季桑园病虫防治技术探讨[J]. 王顺斌. 蚕桑通报, 2018(04)
- [3]如皋地区桑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的调查及防治技术应用[D]. 王静. 扬州大学, 2018(06)
- [4]中国植物源杀虫剂发展历程研究[D]. 张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5]荣县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J]. 周全宽. 四川蚕业, 2018(01)
- [6]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蚕业(续Ⅱ)——蚕桑生产技术的发展(栽桑)[J]. 周金钱. 蚕桑通报, 2017(04)
- [7]广西桑蚕原种繁育基地桑园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D]. 虞崇江. 广西大学, 2017(02)
- [8]不同季节桑树病虫的防治对策[J]. 王泽林. 蚕桑茶叶通讯, 2015(04)
- [9]启东市桑树病虫害防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崔延,杨燕,吴海荣. 江苏蚕业, 2009(02)
- [10]明末湖州桑蚕业灾害防治问题——以沈氏的视野为中心[J]. 周邦君.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