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服装合身修改

美式服装合身修改

一、美国的服装合体修改(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飞[1](2021)在《人衣关系视域下的晚清民国女性服饰变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衣之于人,自人类文明伊始就如影随形、相伴相生。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倾向于遮蔽人身形体,不太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和个体特性;彰显等秩阶次,关注人的文化表征和社会意蕴。晚清民国是服饰传统、规制、风格和文化剧变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形态、社会认识、女性社会角色转轨的关键阶段。人衣关系经历了抗争与冲突、困顿与反思,在张力和矛盾中蜕变和进化。研究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变革,对于社会制度变迁、服饰文化转型、妇女解放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论文包括四个主体部分:第一章站在人衣关系的视角,以服饰潮流的方式发掘和梳理女性服饰变革的历史脉络;第二章从纺织原料、分析并阐述产业进步、技术革新和女性服饰变革的关系。从纺织原料、面料的技术革新、成衣制造方式和产业更新,以及纺织贸易市场变化三个方面,讨论服饰变革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分析产业进步、技术革新和女性服饰变革的关联,也即从“衣”的层面对人衣关系的变革动力进行历史透视;第三章从带着服饰烙印的社会文化现象、伴随服饰行为的社会运动和彰显服饰主张的社会思潮这三个层面,探讨社会变革和女性服饰变革的关系,剖析伴随其间的人衣关系的变化特征;第四章从夷夏之防、道器之辨、礼俗之隔和荣耻之变四大关系入手,揭示文化变革与服饰变革的内在联系,厘清服饰变革的深层机理。本文主要观点和创新如下:1.服饰潮流是一种能够同时揭示服饰变革现象和本质所在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本文试图打破以往以主流历史分期、社会变革为纲的近代服饰史叙事,以及服饰品类、服饰流派、服饰空间扩散的服饰专题分类,由人衣关系的生理要求、观念思想、社会生活、审美文化、技术支持等不同侧面考察服饰潮流的变革趋势,抽象概括出“衣以容身”“衣以立身”“衣以适人”“衣以彰人”四大服饰潮流。以服饰潮流的方式展现服饰变革的全貌,既符合服饰本身的历史脉络和嬗变轨迹,尊重研究对象本身的发展规律,又呈现服饰变革的创新性与继承性、往复性与多样性,揭示种种复杂多栖的规律和特性,为研究服饰变迁的技术、社会和文化因素提供线索和链接。2.产业技术变革与服饰变革的关系为供给带动需求、需求拉动供给给出历史的有力借鉴。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特别是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的进步,根本地改变了服饰面料性能、服用加工技艺,为服饰结构的改良和变革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和工艺基础,形塑了纺织服装贸易和消费的全新格局,为晚清民国女性服饰时尚的兴起和潮流的延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绘制出服饰潮流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机制分析框图,展示说明了产业技术变革如何对服饰变革发挥作用,特别是对影响方式、路径和机理方面的系统阐释。技术变革是对“衣”的物理特性、生产方式、市场供给和美学价值的创新,为“人”提供可消用、选择和适配的服用方案。作为服饰消费主体的“人”根据自身的穿用需求、经济基础和消费偏好以及文化审美,影响纺织、服装的贸易市场格局,对服装原料面料、剪裁结构方式提出需求。技术变革与服饰变革的关系实质上通过改变“衣”的供给进而影响“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又进而促进“衣”的技术和产业升级改革。3.社会变革与服饰变革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服饰时而领着、时而跟着,既能动于社会变革,又从动于社会变革。一方面,社会变革是服饰变革的引领者。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妇女解放思潮启蒙、引导着近代女性以主体身份参与到社会运动之中,推动着服饰潮流的发生和传播。以珠江三角洲的“自梳”和长江三角洲的“摩登”为代表的服饰社会现象为女性服饰潮流蓄能积力;另一方面,服饰变革是社会变革的能动者。代表性女性和女性群体以或拟男化、中性化的服饰行为,或个性化、大众化的穿衣方式,推动着妇女解放,成为社会变革不容小觑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服饰既作为被社会生活、时代思潮改良和引导的主要对象,同时又充任着女性参与社会变革的道具、工具和面具。社会变革与服饰变革的内在互动,本质上是服饰与人的主体性关系。从被“衣”掩饰的“人”到以“衣”修饰的“人”,再到借“衣”立身的“人”,透过近代女性的服饰行为,抑或是社会舆论对女性服饰的评价和反应,“衣”之功能得到重新辨析,服饰下的人性得到解放,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得以进化。4.文化变革既是阻碍服饰变革的重要防线,反过来又是催化服饰变革的深层动因。长久以来,华夏服饰是区辨夷夏族群、承载文野观念的文化载体。无论是葆有华夷文化优势的历史时期还是闭关自守被强力冲击的晚清之际,拥护文化传统和民族尊严的“庙堂”及士大夫们反对服饰变革。而随着近代西方传教士的“诱导”,本来象征文明的缠足成为野蛮文明的标记,夷夏之别破防、文野之位互换,趋新大势和尊西倾向成为服饰变革的新动向。在西学东渐、西器东传的时代背景下,服制是扞卫“中体”的“重器”,象征着传统儒家文化的伦常名教、制度文物以及体统规矩,不可“轻言”变革。而在改良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时期,服制改革成为复兴民族、更易“人心”的方略,由器而道的“天演”进化论提倡优胜劣汰、强权竞争,成为推动服饰变革的重要力量。在传统礼俗社会中,服饰是“礼治”的重要媒介,以礼化俗,以礼节俗。礼乐制度的高度发展是服饰文化长期保持稳定、难以遽变的根本。晚清宗法秩序遭遇挑战,作为民众生活“风俗”的服饰改良提出变革要求,女性服饰潮流甚或走在了服制法规之前,由俗入礼。文化是慢变量,近代服饰变革的不易和反复,皆出自于文化内核“面子”、服饰面子即文化里子,能小变则不大变,能形变则不质变。而服饰变革的发端和剧变,仍需归因于文化内核“面子”。在敏感于外人观感、维护文化“面子”的同时,服饰悄然生变,服饰由宗族和伦理走向民族和国家,再走向个体和自我,“人衣关系”不再等同于纲常伦理的“人人关系”。5.晚清民国女性服饰变革的路径并完全不遵循“器物-制度-文化”的现代化三阶段,而是多个范畴兼而有之,各个阶段均有参与。服饰变革属于物质器技,亦成为寄托人伦关系的社会制度,甚至还是文化思想的重要表征,事实上是“器物”“制度”和“精神”的“三位一体”,难以区分先后甚至彼此。整体来看,女性服饰变革是在制度层变革时生发的。反缠足运动发端于呼吁制度改革的戊戌维新,辛亥以后服饰等级制度改弦更张,服饰听取民便。新文化时期反思文化,女性服饰在更大范围、更大波次、更大程度上发生变革,服饰潮流渐趋成型,人衣关系也随之转换、调整。但局部而言,在学习西器的洋务时期,洋纱、洋布大量进驻开埠城市,上海等地的年轻、时尚、社交女性已开始穿用洋布衣。在民风开放、趋新入时的地区,原料面料、穿衣方式等物质层面的变化来的较早,相对顺利地被一部分女性所接纳,但并未涉及到服饰文化层面的对抗与哲思。对于广大乡村地区的劳动女性,质地厚实、自产自销的土布更便于劳作,物质层面的服饰变化来得更为迟滞、缓慢,或许到生产关系、社会组织发生变化之后,服饰才相随而变。晚清民国女性服饰变革呈现出多轨道、多征候、多阶段并行不悖的复杂格局。6.服饰变革本质而言是“人衣关系”的更新与重构。服饰不是纯粹单一的自然物,而是典型的文化产物。变革时期人衣关系变化的意义在于,“人”既是具体的、个体的人,同时也是群体的、社会化的和历史性的人。“衣”既是具有物质属性的衣,同时更是代表民族风俗、承载社会功能、表征时代特征的“衣”。服饰变革之前,衣的礼治、标示、文化功能更为显着;服饰变革之中,衣的工具、道具、面具功能更加显露;服饰变革之后,衣服重归保暖和装饰的基本功能。考虑到人衣关系的复杂多元性,“人的穿着”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适身、得体、体面和得当/适境。初级层面的“适身”强调作为生物体的人和作为自然物的衣。更高级层面的“得当/适境”更看重中国文化下具有多种属性之“人”的穿衣要领和不同穿着场合下“衣”的服饰文化要素。广而言之,人衣关系甚至可能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互动交融、和谐共彰应该是人类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李荣[2](2021)在《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 ——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文中提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消费升级,儿童服装市场的繁荣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历史机遇,儿童及父母对童装的选购需求逐渐从穿着保暖性、实用性转向追求款式多样性、个性化,提高儿童服装多款式结构制版的合体性、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当前童装企业应对市场需求快速变化、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童装原型作为东华原型理论研究的一部分,是进行儿童服装不同款式变化的基础,其结构不仅需要能够及时反映儿童群体体型基本特征,还需要能够方便快捷的适应大多数儿童服装款式发展变化。因此本课题基于儿童服装款式制版需求和儿童体型特征变化对2012版东华童装原型合体性情况进行探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童装原型与儿童体型特征的适体性及款式变化制版应用性,充实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理论体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服装原型、国内外童装原型的结构特征及发展进行梳理,了解与服装原型、人体体型研究相关技术研究现状,为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2、对不同品类儿童服装款式结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儿童服装款式廓形主要为A型,其中衬衫、连衣裙、卫衣、毛衣、外套、羽绒服等诸多童装款式结构设计大多衣长均至臀围线及以下部分,通过儿童系列服装规格表分析,合体儿童服装胸围松量为10cm左右,初步确定童装原型修正方向。3、基于国家儿童人体尺寸标准数据研究身高为120cm、130cm、140cm、150cm、160cm的男女儿童各部位尺寸数据,建立实验系列实体人台,运用三维扫描及逆向工程技术建立实验系列虚拟人台,为童装原型构成实验及样衣验证提供研究基础。4、基于2012版东华童装原型在腰围线以上结构特征进行样衣实验,确定细部修正部位,结合童装原型修正方向及原型构成理论进行修改童装原型构成实验,基于样版数据回归得到原型各部位结构制图公式,建立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5、通过原型验证实验和系列衬衫、棒球服外套款式变化设计的虚拟试衣验证实验得出东华童装原型制版应用合理性。本课题以调查分析结果和童装原型构成实验为依据,对2012版东华童装原型下放至臀围线以下的原型结构及细部尺寸进行修改,由此获得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在反映儿童体型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儿童体型与服结构关系的作用,提高童装款式制版效率及准确性,充实了原有东华原型研究理论体系,为童装结构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徐丹娘[3](2021)在《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 ——东华女装原型2020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华原型建立于1998年,是东华大学结合服装原型理论及科研建立的符合中国人体体型的女装衣身原型,并于2008年基于十年内发生的人体体型特征变化情况完成了第一版修订。东华原型的持续性研究始终基于中国服装产业行情持续进行。一方面,服装行业制衣生产过程中对服装原型使用的普遍性提高,随时间发展,人体体型特征发生变化,提高服装原型的制版精确性及结构合体性,成为服装领域不断探索改进的研究方向之一。另一方面,随着服装款式、种类的丰富和增加,诸多女装结构涉及胸部、腰部、臀部的造型特征,以往东华原型结构仅涉及人体腰围及腰围以上结构特征,不足以高效应对服装制版中涉及到的腰围至臀围部分的人体结构拟合。本课题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以下部分进行:1、文献研究学习:对国内外服装原型的建立、发展、结构特征、适用群体进行学习,总结东华原型的构成原理及持续性研究内容,整理人体测量与服装结构设计相关技术,获取东华原型2020版修正的所需技术及理论依据。2、调查探索:基于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分析及东华原型制版适用性款式调查分析,探索得出东华原型2020版修正方向。3、臀围松量分布研究:基于21例人台着下装实验样本及50例人体着下装实验样本的测体数据,对臀围着装变化量进行统计分析,基于下装长度、廓形、厚度三因素对臀围着装变化量进行归档,对下放至臀围的原型结构进行放松量设置及分配研究,得到臀围松量分布合理的假设原型。4、胸围线以上部位细部修正:基于臀围松量分布合理的假设原型对56例人体样本进行胸围线以上部位的细部修正,基于修正数据回归得到原型各部位结构关系公式,并得出现阶段人体体型特征变化趋势。5、建立东华原型2020版,并通过应用验证实验得到东华原型2020版制版应用的合理性。本课题研究基于两项调查的分析结果和样本服装修正实验,得到东华原型下放至臀围线下的原型结构及胸围线以上部位的细部修正,由此方法构建的东华原型2020版在切实反映现阶段人体体型特征的基础上,发挥了进一步全面反映人体体型与服装结构关系的作用,提高了制版效率及精确度,推进了东华原型的持续性相关研究。

王妍雪[4](2020)在《面向服装定制的智能化推板及号型推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相互融合。近几年,服装作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渐渐进入瓶颈。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对于衣、食、住、行有个更高的要求。就“衣”而言,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服装基本的御寒、保暖、防护等功能。而是希望拥有一件更加合体、舒适、能够突显自身个性与气质的服装。服装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属性外,还拥有了更多社会元素。因此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个性化产品关注度的上升,服装数字化将会是一个具有巨大容量且高速发展的市场。本研究以面向服装智能定制为目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参考性。基于此,为面向智能服装定制系统智能推板与号型推荐两个研究方面,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测量和手工测量的方式对人体数据进行获取,对人体体型进行分类,研究各部位的相关性;以此作为基础,通过搭建神经网络相关模型,采用虚拟图像照片上人体尺寸各部位对真实人体数据进行预测;通过重新分类后的体型确定新体型下对应推板的档差数值,并采用决策树森林的方式对不同体型的服装号型进行推荐;最后从智能交互的角度出发,对服装定制平台描述的相关参数以及交互次数进行了定义及优化,构建了以智能化服装定制为主的数字化服装个性定制平台原型。通过研究,本文完成了对人体体型重新的分析以及分类,并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各部位数据预测模型以及基于随机森林的服装号型推荐模型,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6%以及97.8%,最后基于Agent交互思想构建了数字化服装个性定制平台原型,为企业服装个性定制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刘佳音[5](2020)在《双下肢截瘫患者功能性服装的研发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双下肢截瘫患者由于截瘫平面以下完全丧失运动功能与知觉,生理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普通人的服装并不适用。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本课题针对双下肢截瘫患者设计并制作了功能性服装,并对服装的舒适性与穿脱方便性进行了评价。在服装的功能设计方面,本文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希望之家的双下肢截瘫患者进行调研。调研结果主要总结为以下三方面:(1)80%以上的患者需要穿尿不湿,裤装的穿脱方便性需要考虑更换尿不湿,患者偏向于裤装前部的开口,用拉链进行连接;(2)患者认为服装面料的柔软性和保暖性很重要;(3)结构不合体的地方主要有上装的胸背部以及肘部,裤装的腰围和膝盖部位紧绷,后腰下移和脚口线上移情况严重。根据患者的需求总结服装的设计要点,要给出每个设计要点的解决方案,最终设计了集功能性和舒适性为一体的夹克和两条裤装。服装的结构设计部分,主要进行了切口实验来改善双下肢截瘫患者服装的结构合体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装主要的开口部位在胸部、背部以及肘部,最大的开口量在后背部可以达到将近2cm。下装的横向开口量主要集中在膝盖和臀部,其中膝盖部位的最大开口量达到2cm,横向重叠量主要集中在腘窝和腰腹部,腘窝处的重叠量达到了4cm,纵向开口量小于横向开口量,最大为腰部1.87cm。其次脚口处的上移量最大达到8cm,后腰线的下移量最高也达到了8cm。根据实验量对服装纸样进行修改,上装前胸部加大3cm的胸宽,后背部设置4cm褶裥,袖肘处通过旋转袖片加大2cm的活动松量。下装前片腰腹部通过旋转衣片减去5cm的重叠量,后片通过选装加大7cm(女装8cm)的开口量,弥补后腰线的下移量;前中线在脚口处加长8cm,后中线加长5从cm。裤装方案一和方案二在膝盖处的处理略有不同,方案一通过旋转衣片来加大膝盖活动量,方案二则通过设置省道来加大活动量。在服装评价部分,采用了主客观评价法,对上装的松紧度和穿脱方便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上装各部位的松紧度均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肘部的紧绷感显着下降。对穿着三条裤装时完成各项分解动作的用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除裤装二的用厕活动中“拉上裆部”动作完成难度增大外,其它分解动作的完成难度均显着性减小。对穿着三条裤装时完成各项ADL的用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新型裤装的穿脱方便性与对照裤装相比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完成更衣活动和更换尿不湿活动时穿脱方便性最佳,裤装3即功能性裤装二综合穿脱方便性最好。最后,以此次双下肢截瘫患者功能性服装的研发过程,总结了残障人群通用的服装研发模式,即“目标人群功能需求调研——功能性设计——制作与评价”,为今后此类服装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汪蓓虹[6](2020)在《面向特殊体型人群男装牛仔裤样板合体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人民饮食习惯变化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人体体型也在发生着变化,特殊体型人群在日益增多,而市场上的许多服装大多是基于标准体型及推板获得,对特殊体型个体的合体度有所欠缺,加之特殊体型种类较多,不同个体的特殊体征也不尽相同,即使是专门针对某种特殊体征制成的服装,对个体的适用度仍有所欠缺。本文针对特殊体型的不同个性化体征,研究可以适合不同体征人群的牛仔裤样板合体化生成方法,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包括三维人体数据获取、个性化下装数字人台构建、数字人台表面曲面展平、展平片牛仔裤样板生成、牛仔面料性能实验、基于面料性能牛仔裤样板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成果。(1)特殊体型下装数字人台构建使用非接触式三维扫描设备获取了特殊体型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了降噪、精简及表面优化处理,在Geomagic studio中创建了特征面获取了特征参数。在日本东丽3D软件CreacompoⅡ环境中利用获得的人体体征信息进行特殊体型数字人台构建研究。(2)基于人体曲面展平的牛仔裤样板建立在数字人台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构建时表面拟合完成的线框进行曲面展平,获得了16片二维矢量图,并对展平图进行虚拟试衣,将展平片打印缝合真实试穿,验证曲面展平及模型构建的合理性。根据男装牛仔裤款式特征,探索基于人体曲面展平片的牛仔裤样板的建立规则,并对生成的牛仔裤样板进行了虚拟试衣研究。(3)牛仔面料拉伸性能实验及牛仔裤样板合体化研究本文对牛仔面料进行了拉伸性能实验,研究了面料基本拉伸性能指标与定角度下拉伸率的回归模型,给出了样板与牛仔拉伸性能适配的计算方式,并基于本文研究的标准锥形廓形牛仔裤样板进行牛仔裤制作验证有效性。(4)男装牛仔裤不同制版方法对比基于相同人体数据特征和款式特征下分别使用了不同的定制方法平面比例制图法及个性化定制企业制版法结合本文样板作成方法制作样板借助虚拟试衣和真实人体试穿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基于个性化数字人台构建和曲面展平法作成的牛仔裤样板可以针对个性化体型特殊人群的定制,针对牛仔面料性能展开的研究可以使牛仔裤样板更趋合体化,对特殊体型男装牛仔裤样板的合体化作成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舒伟伟[7](2020)在《60-75岁老年女性肩臂部形态分析及衣袖版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体体型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服装结构直接影响服装穿着的合体性与舒适性。本文主要针对老年女性肩臂部形态、形态分类、衣袖版型设计及构建衣袖版型的自动化生成系统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运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仪采集160名武汉地区60~75岁老年女性的人体测量数据,根据老年女性肩臂部特点选取能影响衣袖结构关键部位的22个测量项目。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知:臂根围、上臂围、上臂最大围及全臂长、上臂长这5项变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大,说明老年女性肩臂部围度尺寸值变化范围大,同时老年女性的臂长也存在明显差异。第二,通过聚类分析得出6类老年女性肩臂部,分别以A、B、C、D、E、F表示,采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对扫描获取的老年女性肩臂部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建立6个相对应的老年女性肩臂部模型,直观全面地表征老年女性的肩臂部形态:老年女性肩臂部在臂部长度、围度及臂根部截面存在明显差异。第三,选取全臂长和上臂围两个变量作为自变量,其他肩臂部细部尺寸变量作为因变量,再结合前述分析结果进行衣袖参数的回归分析。结合6个肩臂部形态类型,根据所得回归方程绘制老年女性的衣袖结构图。借助CLO3D虚拟试衣软件将每类体型的衣袖版型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试穿,其试穿效果表明课题的衣袖结构设计是合理的。第四,基于线性回归分析与衣袖结构设计,运用MATLAB编程软件对老年女性衣袖版型自动生成进行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在界面中仅输入全臂长和上臂围两个参数即可自动绘制相对应的衣袖版型,从而构建出老年女性衣袖板型自动生成的程序。课题建立的衣袖版型符合老年女性肩臂部的形态特征,满足老年女性衣袖的穿着合体性与舒适性要求。研究结论为针对60~75岁老年女性的服装企业提供了人体体型的数据参考,对于老年女性服装的大批量生产和个性化定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张喜景[8](2019)在《基于3D虚拟技术的服装合体性评价研究 ——以韩国女性体型变化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在服装领域运用趋于成熟。然而,运用信息技术在服装某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如:不能有效评估服装合体性效果。目前对服装合体性评价,主要通过虚拟试衣技术来完成。市场上有许多虚拟试衣程序,用于“在线”往往能体现穿着视觉效果,通过虚拟试衣,消费者选择他们喜欢的服装,主要在色彩、图案和款式方面,而对于服装合体性的评估,将要通过其他技术路径来实现。应用虚拟试衣程序,需要建立在准确的服装合身评估的基础上。由于服装的变形率和压力变化,体现了服装的紧身、变形的程度,这也是检验判断服装合体性要素之一。我们通常用于预测结果是取决于专家的主观性,并没有客观的判断标准。因此,有必要寻找到一种客观、准确的服装合体性评价标准和方法。本文针对于3D虚拟试衣系统中的服装合体性问题,提出服装合体性评价细则及测量方法,设计服装合体性的定量指标,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该应用系统,使客户在线购物时能够客观地判断服装的对自己的合体程度,这样能够让给客户即时购买到最合身的服装。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韩国成年女性标准体型分析以近十年“Size Korea”韩国成年女性人体测量调查数据为基础,收集选取了2004-2015年间年龄在19-29岁共1882个测体样本,每个样本测量了81个项目。应用因子分析得出表征韩国成年女性体型特征的4个因子,进而通过聚类分析得出7个代表性体型。应用回归分析得到各个代表性体型的特征尺寸,将其作为三维虚拟人体建模的基本数据。(2)三维虚拟人体建模及标准体型系列可变形模型建立基于韩国成年女性的标准体型数据,设置人体尺寸控制部位的基准点和基准线,构建控制虚拟人体模型建立的系列参考线尺寸,应用Maya多边形技术,在建立韩国成年女性标准体型的三维虚拟人体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在形状和数据方面更加精准、表征当代韩国成年女性体型变化特征的虚拟人体模型。参考服装线放码的方法,研究虚拟人体控制部位尺寸的变化规则,应用分析所得韩国成年女性各体型系列特征尺寸变化规律,控制虚拟人体尺寸变化幅度,应用Maya的融合变形技术,生成系列可变形虚拟人体模型。(3)服装合体性评价指标及权重研究传统服装合体性评价依赖评价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穿着者的主观感受,缺乏关于服装合体性的客观评价标准和量化方法。基于服装合体性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分析,本文将服装合体性定义为:具有良好的整体平衡性,服装结构线处于和人体相对应的位置,有适当的运动及造型松量,没有明显不必要的褶皱。基于专家小组开展德尔菲法(Delphi)调研,对服装合体性提出4个评价指标:平衡性、线条匹配、松量程度、外观褶皱程度。应用层次分析法的配对比较定量分析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及影响力,从而确定本文服装合体性4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4)基于虚拟试衣环境的服装合体性多属性决策评价模型研究针对4个服装合体性评价指标,结合虚拟试衣环境下人体的着装状态,分别提出各评价指标的定量测量和判定分析方法。以虚拟着装状态的正面、侧面及背面,虚拟服装下摆线、腰围线的视觉平衡程度作为服装平衡性的判定依据。比较服装上的基础线和人体相关部位的匹配程度,判定服装线条匹配合体性。运用模糊数学进行服装松量合体性的评价,建立松量等级的隶属函数关系及判定方法。通过分析虚拟服装图像的灰度,绘制图像灰度变化的波动图,计算波动曲线的均值标准差,用来表征褶皱的大小程度的评判依据。由此获得前述服装合体性4个评价指标的量化结果,但由于各指标量化结果的量纲不同,应对各指标的量化结果进行标量化处理,处理后的标量值乘以相应权重系数,综合计算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评价结果。(5)评价模型的应用及评价结果表征的可视化设计随机提取1个人体测量样本的测体数据,应用本文提出的虚拟人体建模和变形方法,快速生成符合个体体型特征的标准虚拟人台。选择一款连衣裙进行虚拟试衣实验,获得各评价指标的量化测量或判定结果,代入多属性决策评价模型,计算最终服装合体性评价结果。鉴于模型评价结果为用百分比表征的合体程度量化数值,不便于消费者认知服装合体性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界面设计,基于Visual Basic程序,实现自动计算服装合体性多属性决策评价结果,根据虚拟试衣的穿着状态,呈现评价结果,便于消费者直观了解和认知服装穿着合体性情况。

徐婧[9](2019)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服装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Construction for Fashion Design(节选)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与日俱增。服装翻译已成为向公众传播服装知识的重要桥梁,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报告在对《时装设计元素:结构与工艺》(第2版)的引言部分及1-2章内容进行翻译的基础上,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服装文本翻译可采取的翻译方法与策略。基于对报告研究背景及意义的简要陈述,本文介绍了本次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及译后审校,并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和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针对一些代表性案例,从词汇翻译、句子翻译以及篇章翻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译者总结发现,在服装文本的翻译中,英汉语言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源文本语言的专业性较强,给词义的理解与翻译带来些许困难;原文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句、复合句,给语言的转换带来一定难度;一些句子结构冗长、信息松散,给语言的整合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主要包括词义引申、词性转换、被动语态的主动化处理、句式重构、增译法等,旨在实现语言的有效转换,达到翻译的交际目的,以期为今后的服装文本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孙睿[10](2019)在《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文中认为自20世纪开始,身体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焦点。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它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身体作为人类意识的重要载体,其最显着的特征即丰富性,而这种丰富性不但指的是生物属性多样化,同时还彰显了人类社会文化的基本内涵。身体有自己的述说方式与设计语言,身体如同一面镜子,不仅能够展现人的风格,还能折射出当前社会人们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身体的视觉形式通过引导、传达、记忆来满足身体的物质需求、审美需求、功能需求。通过视觉进行创造属于一种认知行为。身体在创作时能够感知自身正位于和世界的新型互动之中,将其发展至全新的精神层面中。梅洛·庞蒂在其前两部着作《行为的结构》和《知觉现象学》中均反复强调,他的目的是要探讨意识与自然的关系。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情感与设计如同两股持续涌动的潮流,成为人类造物活动有序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身体沟通打破“视觉”的范围,向“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拓展,直至打动人们的情感。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认为,身体是我思的主体,而在我思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技术,这从另一个角度上展现出了人们把握世界本质的方法。身体体验是现象学的关注焦点,该学派重点研究的是空间中身体的各种感受。身体行为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行为艺术的本质更多的是身体作为媒介直接进行的自我反思,使作品表达出深刻的文化意义与内涵,看似简单的身体行为引起我们高度的共鸣。很多艺术类型都是以身体语言为载体进行表述的,譬如舞蹈、雕塑等。文学、美术等学科则是以描述身体语言的方式进行再创作,并以此为契机,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赋予人类生命新的寓意。身体语言在设计中所传达的各种现象均取决于一种前提,即表达以信息诉求为基准的身体原因。具体来说,设计传达的基础是一种认知共性,即对某一姿态,某一动作,某一场景下的身体内在情绪、情感状态、常见动作的普遍性认知。设计的产生从本质上说是来源于身体的需求,在身体体验与产品设计的“感知层”中,身体行为对产品的感知过程是通过身体与产品产生接触性交互来实现的。身体美学包括如下要素:第一,肉体;第二,服装;第三,个人;第四,社会。将这四个要素运用到日常生活以及艺术设计中,从服装、肉体、个人三个要素下探讨时尚、设计和身体美学的关系,将身体与服装、人体外形、风貌、姿态等都结合起来,实现对身体美学更为细致深刻地刻画,分析出相关的艺术设计理念。

二、美国的服装合体修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的服装合体修改(论文提纲范文)

(1)人衣关系视域下的晚清民国女性服饰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起与意义
    0.2 服饰变革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框架与内容
    0.4 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
    0.5 创新点
第1章 人衣关系表里之辨——女性服饰潮流
    1.1 衣以容身:松绑解放,开禁易俗
    1.2 衣以立身:性别反叛,异中求变
    1.3 衣以适人:简便合体,文明质朴
    1.4 衣以彰人:流曲赋形,纳西慧中
    1.5 思考与讨论:人衣关系的历史脉动与文化嬗变
第2章 经纬不辍纺新织异——产业进步、技术变革与女性服饰变革
    2.1 有里有面:面料及其生产
        2.1.1 纺、缫技术与原料更新
        2.1.2 机织技术与质料革新
        2.1.3 印染技术与纹样、色彩嬗变
    2.2 有型有样:成衣及其制造
        2.2.1 家庭生产
        2.2.2 拎包客与前店后场
        2.2.3 半标准化与标准化生产
    2.3 有价有市:纺织贸易以及市场
        2.3.1 纺织原料、纺织品贸易和市场
        2.3.2 成衣市场及贸易
    2.4 思考与讨论:纺织和制衣产业技术变革下的人衣关系
第3章 觉与不觉咸与维新——社会变革与女性服饰变革
    3.1 局隅生变:带着服饰烙印的社会现象
        3.1.1 广府地区缫丝女工与“自梳”现象
        3.1.2 上海城市女性和“摩登”现象
    3.2 起而求变:伴随服饰行为的社会运动
        3.2.1 戊戌维新和不缠足会
        3.2.2 辛亥前后的民权革命和女子参政运动
        3.2.3 新文化和女学生爱国平权运动
        3.2.4 新生活的反摩登实践与国货运动
        3.2.5 社会运动中的女性角色和服饰角色
    3.3 论而思变:彰显服饰主张的社会思潮
        3.3.1 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
        3.3.2 妇女解放思潮
    3.4 思考和讨论:社会变革维度下的人衣关系
第4章 易服不易表里乾坤——文化变革与服饰变革
    4.1 防与不防:“夷”“夏”文野观念转变
    4.2 尊与不尊:“道”“器”体用概念解体
    4.3 禁与不禁:“礼”“俗”治理秩序重构
    4.4 变与不变:“荣”“耻”面子文化演进
    4.5 思考与讨论:文化变革维度下的人衣关系
余论
    5.1 余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2)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 ——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难点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服装原型
    2.2 童装原型
        2.2.1 日本文化式童装原型
        2.2.2 登丽美式童装原型
        2.2.3 英国童装原型
        2.2.4 东华童装原型
        2.2.5 童装原型研究现状
    2.3 儿童体型
        2.3.1 儿童体型特征
        2.3.2 儿童体型分类
        2.3.3 儿童服装号型规格
    2.4 服装原型研究技术
        2.4.1 人体体型研究
        2.4.2 二维结构研究
        2.4.3 三维试衣研究
3 儿童服装系列规格款式调查分析
    3.1 调查方案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品类
        3.1.3 调查品牌
        3.1.4 调查方法
    3.2 数据分析
        3.2.1 儿童服装廓形分析
        3.2.2 儿童服装衣长分析
        3.2.3 儿童服装胸围松量分析
        3.2.4 儿童服装示明规格及档差
    3.3 童装原型修正方案的提出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系列实体人台和虚拟人台建立
    4.1 实体人台
        4.1.1 系列规格确立
        4.1.2 人台体型数据
    4.2 虚拟人台
        4.2.1 三维扫描
        4.2.2 点云数据优化处理
    4.3 本章小结
5 东华童装原型构成实验
    5.1 2012版东华童装原型
        5.1.1 立体构成形式
        5.1.2 原型样衣实验
        5.1.3 试穿效果分析
    5.2 修改童装原型的构成实验
        5.2.1 实验方法
        5.2.2 确定衣身前后浮余量
        5.2.3 实验过程
        5.2.4 获取样版数据
    5.3 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的建立
        5.3.1 正态检验
        5.3.2 相关分析
        5.3.3 线性回归分析
        5.3.4 结构图确定
    5.4 本章小结
6 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验证实验
    6.1 原型验证
        6.1.1 实验设计
        6.1.2 实验过程
        6.1.3 实体人台穿着验证
        6.1.4 虚拟人台穿着验证
    6.2 款式验证
        6.2.1 衬衫款式验证实验
        6.2.2 棒球服外套款式验证实验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儿童服装款式调查
    附录2 儿童服装款式规格表
    附录3 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附录4 中国未成年人人体尺寸
    附录5 儿童体型数据Q-Q图
    附录6 原型样版测量数据Q-Q图
    附录7 女童原型样版各部位尺寸之间相关关系
    附录8 原型控制部位回归关系式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3)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 ——东华女装原型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难点
2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人体体型与原型相关关系
        2.1.1 东华原型的持续性研究
        2.1.2 其他原型的持续性研究
        2.1.3 人体体型与原型的相关关系研究
    2.2 人体测量与服装结构设计相关技术
        2.2.1 人体测量方法
        2.2.2 服装CAD技术
        2.2.3 三维虚拟试衣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的探索与论证
    3.1 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1.1 调查问卷的目的与设立
        3.1.2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2 东华原型制版适用性款式调查分析
        3.2.1 款式调查的目的与设立
        3.2.2 款式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3.3 东华原型持续性修正方案的提出
    3.4 本章小结
4 臀围松量分布实验研究
    4.1 臀围着装的变化量研究
        4.1.1 人台臀围着装变化量实验
        4.1.2 人体臀围着装变化量实验
        4.1.3 臀围着装变化量数据分析
        4.1.4 臀围着装变化量归档
    4.2 臀围加放松量研究
        4.2.1 实验原理及方法
        4.2.2 基于人台的臀围加放松量实验
        4.2.3 人体臀围加放松量实验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胸围线以上部位结构修正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及方案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方案
    5.2 样本情况
        5.2.1 样本数量确定
        5.2.2 样本形体分布情况
    5.3 实验数据与分析
        5.3.1 颈根围线修正
        5.3.2 肩部修正
        5.3.3 前胸省、肩胛省修正
        5.3.4 胸宽、背宽修正
    5.4 胸围线以上部位修正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东华原型2020 版的建立和应用
    6.1 东华原型2020 版的建立
    6.2 东华原型2020 版的应用
        6.2.1 应用验证实验设计
        6.2.2 三维虚拟应用验证实验
        6.2.3 真人试穿应用验证实验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服装原型制版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东华原型制版适用性款式调查
附录3 裤装样本数据
附录4 裙装样本数据
附录5 人台臀围着装变化量实验表(裤装)
附录6 人台臀围着装变化量实验表(裙装)
附录7 50 例真人臀围着装变化量数据表
附录8 50 例真人臀围着装变化量实验样本三视图
附录9 胸围线以上结构修正表
附录10 56 例有效样本原始测量数据
附录11 56 例有效样本胸围线以上部位修正数据
附录12 56 例有效样衣试衣实验修正效果对比三视图
附录13 东华原型2020 版应用实验主观评价表
附录14 应用验证实验——装领、装袖实验样衣实验三视图
附录15 应用验证实验——随机选款样衣实验三视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4)面向服装定制的智能化推板及号型推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人体分类研究现状
        1.2.2 服装号型推荐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和难点
    1.5 章节安排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人体数据采集及体型分类研究
    2.1 人体数据采集
        2.1.1 人体数据测量要求
        2.1.2 测量对象
        2.1.3 控制部位数据预处理
    2.2 体表角度的提取处理与分析
        2.2.1 体表角度的提取处理
        2.2.2 体表特征分析
    2.3 人体体型细分与预测
        2.3.1 确定主要研究部位
    2.4 体型特征分析
    2.5 人体体型分类
        2.5.1 K-means聚类分析原理
        2.5.2 基于 K-means 体型分类
    2.6 体型分布与划分
    2.7 小结
第3章 基于图像的人体尺寸预测模型建立
    3.1 人体尺寸获取思路
    3.2 人体尺寸数据获取办法
        3.2.1 基于CLO3D软件虚拟人模的建立
        3.2.2 基于Unity对模型数据的收集及处理
    3.3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
    3.4 预测模型性能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人体数据分析的推板规则及合身度评价模型建立
    4.1 人体各部位回归分析
        4.1.1 回归分析原理
        4.1.2 回归分析结果
    4.2 推板规则的建立
        4.2.1 档差的确定
        4.2.2 服装号型各部位尺寸确立
    4.3 服装合体度评价
        4.3.1 影响服装合身度的因素
        4.3.2 合身度评价函数建立
        4.3.3 号型选择
    4.4 小结
第五章 智能化服装号型推荐及定制平台模型的建立
    5.1 服装号型归档原理
    5.2 随机森林归档模型建立原理
        5.2.1 数据的处理
        5.2.2 模型训练与预测
        5.2.3 实验结果对比
    5.3 服装个性定制平台交互设计
        5.3.1 服装个性化定制平台主要内容及分析
        5.3.2 服装定制平台参数的描述
        5.3.3 服装定制智能交互平台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5)双下肢截瘫患者功能性服装的研发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难点及局限性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双下肢截瘫患者生理及心理特征
        2.1.1 双下肢截瘫患者的生理特征
        2.1.2 双下肢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
    2.2 残障者服装的研究现状
        2.2.1 面料舒适性
        2.2.2 结构合体性
        2.2.3 穿脱方便性
    2.3 功能性服装的设计与评价方法
        2.3.1 设计手段
        2.3.2 热湿舒适性评价
        2.3.3 操作灵活性评价
    2.4 文献总结
3 市场调研与款式设计
    3.1 国内残障者服装产品分析
    3.2 实地调研与结果分析
        3.2.1 访谈调研及分析
        3.2.2 问卷调研及分析
        3.2.3 实地调研总结
    3.3 功能性服装款式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功能性服装的结构设计
    4.1 肢体运动与服装形变分析
        4.1.1 上肢运动与服装形变
        4.1.2 下肢运动与服装形变
    4.2服装切口实验
        4.2.1 实验动作选择及前期准备
        4.2.2 实验样衣制作
        4.2.3 切口实验过程
    4.3 实验数据分析
        4.3.1 上装开口量分析
        4.3.2 裤装开口量分析
    4.4 服装版型的修订
        4.4.1 上装版型修订
        4.4.2 下装版型修订
    4.5 本章小结
5 功能性服装的制作与评价
    5.1 服装制作
        5.1.1 面料选择
        5.1.2 服装缝制
    5.2 服装性能评价
        5.2.1着装评价实验
        5.2.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双下肢截瘫患者功能服装研发调查问卷
附录2 切口实验数据
附录3 评价实验数据
致谢

(6)面向特殊体型人群男装牛仔裤样板合体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
        1.2.1 特殊体型的界定
        1.2.2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1.2.3 特殊体型服装结构研究
        1.2.4 服装数字人台建模技术研究
        1.2.5 人体模型的曲面展平技术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2.基于三维扫描数据的特殊体型下体数字人台构建与展平
    2.1 特殊体型人体数据获取
        2.1.1 人体数据采集技术
        2.1.2 特殊体型人体数据采集
        2.1.3 扫描数据的处理
    2.2 特殊体型下体数字人台构建
        2.2.1 参数调整
        2.2.2 曲面拟合
        2.2.3 拟合后人台调整
    2.3 特殊体型下体数字人台展平
        2.3.1 曲面展平技术
        2.3.2 特殊体型个性化数字人台展平
    2.4 本章小结
3.基于数字人体曲面展平的特殊体型牛仔裤样板生成规则
    3.1 男装牛仔裤款式特征研究
        3.1.1 男装牛仔裤基本特征
        3.1.2 实验男装牛仔裤款式特征
    3.2 基于个性化人台展平片的牛仔裤样板生成
        3.2.1 牛仔裤结构区域划分
        3.2.2 牛仔裤上裆区域样板的拼合
        3.2.3 牛仔裤下裆区域样板的拼合
        3.2.4 牛仔裤整体样板的拼合
    3.3 本章小结
4.基于牛仔面料拉伸性能的牛仔裤样板合体性研究
    4.1 牛仔面料概述
    4.2 实验用牛仔面料基本参数及拉伸指标
        4.2.1 面料选取及基本参数
        4.2.2 面料拉伸指标测试
    4.3 斜向拉伸性能测试与计算
        4.3.1 斜向拉伸测试及定角度拉伸率的计算
        4.3.2 斜向拉伸率与拉伸指标回归分析
    4.4 基于面料拉伸性能的牛仔裤样板研究与制作
    4.5 本章小结
5.牛仔裤样板合体性评价
    5.1 评价组设置
        5.1.1 款式特征
        5.1.2 男装牛仔裤平面制图
        5.1.3 个性化定制企业制版
        5.1.4 试衣效果图
    5.2 试衣合体性评价
        5.2.1 评价标尺的建立及评价指标的选取
        5.2.2 评价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局限性与展望
        6.2.1 研究的局限性
        6.2.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个性化人台调整前后表面坐标点
致谢

(7)60-75岁老年女性肩臂部形态分析及衣袖版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概况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课题的研究方法
    1.6 课题的研究创新点
2 老年女性人体测量实验
    2.1 测量对象
    2.2 测量仪器
    2.3 测量方法
    2.4 测量项目
    2.5 样本容量
    2.6 本章小结
3 老年女性肩臂部数据分析
    3.1 数据预处理
        3.1.1 数据文件建立
        3.1.2 数据缺失值分析
        3.1.3 对称部位数据处理
        3.1.4 数据奇异值分析
    3.2 数据正态性检验
    3.3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数据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老年女性肩臂部形态分类及特征研究
    4.1 肩臂部的生理构造
    4.2 肩臂部的形态分类
        4.2.1 肩臂部关键参数提取
        4.2.2 肩臂形态分类
    4.3 肩臂部的仿真模拟
    4.4 本章小结
5 老年女性衣袖版型设计
    5.1 衣袖基本立体形态
    5.2 衣袖参数回归分析
    5.3 衣袖版型的设计
    5.4 衣袖版型的虚拟试穿
    5.5 本章小结
6 老年女性衣袖版型自动生成
    6.1 衣袖版型的自动构建
        6.1.1 坐标轴定点设置
        6.1.2 坐标点参数建立
    6.2 衣袖版型的自动化生成
        6.2.1 衣袖版型的绘制
        6.2.2 衣袖版型自动生成效果展示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3D虚拟技术的服装合体性评价研究 ——以韩国女性体型变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 人体测量及体型分析研究
        1.2.2 三维人体建模研究
        1.2.3 虚拟试衣技术研究
        1.2.4 服装合体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选题意义和论文的逻辑结构
        1.4.1 选题意义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2 韩国成年女性体型变化与分类研究
    2.1 韩国成年女性(19~29岁)的体型变化规律研究
        2.1.1 韩国成年女性(19~29岁)的人体测量数据
        2.1.2 人体测量项目和测量方法
        2.1.3 基于三次人体测量数据分析
        2.1.4 测量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认分析结果
        2.1.5 韩国成年女性的身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2.2 体型分类
        2.2.1 因子分析提取体型变化因素
        2.2.2 聚类分析
        2.2.3 各体型的代表尺寸
        2.2.4 韩国成年女性的标准体型特征比较
    2.3 小结
3 三维虚拟人体建模及变形
    3.1 三维虚拟人体建模和变形技术
        3.1.1 三维虚拟人体建模技术
        3.1.2 三维虚拟人体变形技术
    3.2 韩国成年女性的3D虚拟人体建模
        3.2.1 韩国成年女性的标准体型的尺寸
        3.2.2 平面图创建
        3.2.3 三维虚拟人体建模
        3.2.4 虚拟人体尺寸补偿和调整
        3.2.5 虚拟人体模型验证
    3.3 虚拟人体变形研究
        3.3.1 虚拟人体尺寸变形部位和档差设置
        3.3.2 基础模型和目标模型选定
        3.3.3 变形过程
        3.3.4 AM体型的变形完成
        3.3.5 变形验证
    3.4 小结
4 服装合体性多属性决策评价模型研究
    4.1 服装合体性定义及多属性决策服装合体性评价模型设计
        4.1.1 服装合体性定义
        4.1.2 多属性决策
        4.1.3 服装合体性多属性决策评价模型设计
    4.2 服装合体性评价指标及权重系数
        4.2.1 服装合体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4.2.2 服装合体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4.3 服装合体性定量测量
        4.3.1 服装合体性测量对象准备
        4.3.2 服装平衡性测量及认定
        4.3.3 线条匹配测量及认定
        4.3.4 松量测量及认定
        4.3.5 外观褶皱测量及认定
    4.4 建立服装合体性多属性决策评价模型
        4.4.1 评价指标的测量结果
        4.4.2 评价值的标量化
        4.4.3 服装合体性评价集结
    4.5 评价模型验证分析
        4.5.1 主观评价调查
        4.5.2 调查结果分析
        4.5.3 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结果比对
    4.6 小结
5 评价模型应用及可视化设计
    5.1 评价模型的应用
        5.1.1 个性体型特征虚拟人体生成
        5.1.2 款式案例虚拟试衣
        5.1.3 服装合体性评价
    5.2 评价结果可视化设计
        5.2.1 设计技术与方案
        5.2.2 可视化设计的呈现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服装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Construction for Fashion Design(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research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research
2.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3.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Newmark’s text typology theory
    3.2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4.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translation
        4.1.1 Extension
        4.1.2 Conversion
    4.2 Syntactic translation
        4.2.1 Active processing of passive voice
        4.2.2 Sentence restructuring
    4.3 Textual translation
5.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deficiencies
    5.3 Sugges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acknowledgements

(10)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来源及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范围及相关特定概念界定
        一、当代艺术与设计
        二、身体艺术
        三、身体与设计
    第三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身体的哲学思考
        二、关于身体与艺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身体艺术的研究
        四、关于当代艺术设计视野下身体的研究
        五、身体与设计学研究
    第四节 文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文本结构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视觉艺术设计与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视觉形式的三种功能
        一、引导功能
        二、传达功能
        三、记忆功能
    第二节 身体“意象”与设计
        一、女性主义身体
        二、身体与创作——感觉的逻辑
        三、“表层”、“表现”与身体的“意象”
    第三节 身体绘画与设计
        一、抽象化设计
        二、写实主义
        三、超现实主义
        四、德国新表现主义
    第四节 身体与叙事设计
        一、戏剧化设计
        二、体验设计
        三、情感设计
        四、隐匿设计
第二章 公共艺术设计与身体
    第一节 雕塑设计与身体
        一、拟人型
        二、身体的局部表达
        三、器官的抽象化
    第二节 互动装置设计与身体
        一、身体与情境交融设计
        二、间接感发——互动设计
        三、体验感官式设计
    第三节 反形式艺术设计与身体
        一、身体或质料的现象学
        二、精神、物质与身体
    第四节 人体工程学与功能性公共艺术设计
        一、休息功能
        二、引导功能
        三、娱乐功能
第三章 身体行为的设计解读
    第一节 观念设计与身体
        一、怪诞艺术设计
        二、文化与身份
    第二节 行为艺术与身体
        一、身体与时间设计
        二、身体与空间设计
        三、身体与情感设计
    第三节 身体设计的视觉语言
        一、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
        二、肢体语言的信息传达
        三、肢体语言与场景构建
    第四节 身体设计的动态演绎
        一、流动旋律中的身体设计
        二、张力幻象中的身体设计
        三、反叛意识下的身体设计
        四、身体设计与极限探索
第四章 身体功能的设计延伸
    第一节 技术、身体和设计的三重奏
        一、技术与身体
        二、身体、技术与现象学
        三、身体、技术与设计
        四、无器官身体
    第二节 基于本体的设计
        一、基于身体体验的设计
        二、弥补身体缺陷的设计
        三、增强身体功能的设计
        四、贴合身体习惯的设计
    第三节 身体导向的设计
        一、运动器械设计
        二、健身器械设计
        三、康复护具设计
第五章 身体美学与时尚设计
    第一节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
        一、身体美学的本体论的三个场极
        二、身体美学现象论的三个角度
        三、身体美学的现实维度
    第二节 身体规训与设计
        一、缠足与姿态规训
        二、束胸与形体规训
        三、高跟鞋——身体的扭曲与时尚
    第三节 身体形态与设计
        一、身体形态与空间
        二、身体比例与剪裁
        三、人体动力学与身体形态
    第四节 身体、时尚、消费与设计
        一、鲍德里亚的消费身体与虚拟身体
        二、消费主义的兴盛与身体设计
        三、时尚消费语境中的身体装饰设计
        四、时尚消费语境中的身体形态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美国的服装合体修改(论文参考文献)

  • [1]人衣关系视域下的晚清民国女性服饰变革研究[D]. 张雪飞. 东华大学, 2021(01)
  • [2]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 ——东华童装原型2020版[D]. 李荣. 东华大学, 2021(09)
  • [3]东华原型持续性研究 ——东华女装原型2020版[D]. 徐丹娘. 东华大学, 2021(09)
  • [4]面向服装定制的智能化推板及号型推荐[D]. 王妍雪. 北京服装学院, 2020(12)
  • [5]双下肢截瘫患者功能性服装的研发与评价[D]. 刘佳音. 东华大学, 2020(01)
  • [6]面向特殊体型人群男装牛仔裤样板合体性研究[D]. 汪蓓虹. 东华大学, 2020(01)
  • [7]60-75岁老年女性肩臂部形态分析及衣袖版型研究[D]. 舒伟伟.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2)
  • [8]基于3D虚拟技术的服装合体性评价研究 ——以韩国女性体型变化为例[D]. 张喜景. 东华大学, 2019(02)
  • [9]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服装文本英译汉实践报告 ——以Construction for Fashion Design(节选)为例[D]. 徐婧.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观念与视野: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身体[D]. 孙睿.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美式服装合身修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