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客户经理约束机制的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1](2021)在《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20]108号)、《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银发[2020]123号)等文件精神,可以发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开展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虽然在国家利好政策环境下,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贷款困难,但是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本文以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来对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在参考现有文献基础上结合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流程,构建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1)从整体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综合能力为73.3940分,评级为“一般”级别;(2)从风险管理评价指标来看,表现较好(80分以上)的指标4个,表现较一般(70-80分)指标有1个;表现较差(70分以下)的指标有8个。表现较差的指标数量占多数,可见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较一般,存在着贷前调查环节薄弱、贷中审批环节风控薄弱和贷后管理监控不力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内外部因素有关,因此从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来完善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苏冠男[2](2021)在《p银行消费贷款贷前风险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贷前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提升贷前调查质量,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强化贷前风险管理流程,对于改善商业银行贷前风险管理现状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将围绕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现状,制定有针对性的贷前风险管理优化方案,有效改善该行贷前风险管理的整体质量。商业银行贷前风险管理实际上是对贷款申请人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和风险披露,以减少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商业银行内部全面准确的信息收集和风险披露是贷前风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本文对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以增强该行贷前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为切入点,从风险识别手段、岗位管理、考核制度、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对该行的贷前风险管理现况进行了问题汇总,并基于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利用金融建模的方式完善风险识别工具、完善信贷岗位的激励约束政策,对贷前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问题针对性优化等。同时,针对于制定的优化方案,提出了具体的配套方案与保障措施:培养科学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完善大数据平台的信息互通与功能协作,提升信贷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等。由于贷前风险管理研究对于商业银行的普遍性以及P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性,本文对于提高商业银行贷前调查的质量,进而增强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参考与实践意义。
党娟[3](2020)在《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科技手段推动着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小微金融作为“普惠金融”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然而,A银行目前的小微企业信贷模式还是传统的线下人工模式,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基于大数据应用研究的现状及成果,明确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及思路。其次,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识别了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当前存在的问题。再次,本文立足于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从业务模式创新和加强内控管理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业务模式创新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模式、拓宽客户信息来源渠道、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动态跟踪管理;内控管理方面要构建和谐的内控管理环境、完善内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A银行内部信息沟通。最后,为了保障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优化方案的实施,本文提出了五条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A银行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审批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更好地服务当地的小微企业,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对于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汲晓[4](2020)在《ZG银行SD分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微企业以其创造的巨大财富,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号召商业银行推广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服务。由于小微企业本身具有经营不稳定、公司治理不规范、依赖于控制人个人信用等问题,加之近年来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点及难点。本文以ZG银行SD分行普惠金融业务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及查阅文献等方式展开,为获得一手资料,深入同客户经理、风险审批人、后台保障部门及各部门高层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为接下来的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打下了现实基础。本文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框架为指导,对ZG银行的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对普惠金融业务全流程开展风险识别,风险点不足已涵盖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风险识别不够全面;二是风险评估工具不充足,缺乏多样性系统化的评估模型,风险评估存在随机性;三是未能充分利用外部手段,借助金融创新等方法进行风险应对,应对手段不足;四是绩效考核精细化程度不高,保障激励作用不够;五是内部监控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内部审计与自我控制未形成常态化。本文通过与员工开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照普惠金融业务发起流程,按步骤梳理ZG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风险点,共计27项,其中识别关键风险10项,然后经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等员工及高层管理人员打分,汇总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提出应对方案,进一步提升ZG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的应对水平。最后,文章从优化内部环境、加强信息与沟通、强化监督与控制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性措施,完善ZG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加强风险文化宣导,引入人才机制,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条线间沟通协作;信息管理方面,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准入管理,分类施策,确保贷后管理要求,同时各条线加强沟通协作;监督与控制方面,建立健全自我控制评估机制。希望通过以上建议,给ZG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实现该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同业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赵颖青[5](2020)在《兴业银行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我国小微企业获得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小微企业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社会创新水平方面展现出巨大作用。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资产规模更小,聘用的人员更少,公司管理水平更低,抵抗风险能力更差,使得融资难和融资贵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一方面,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更容易受到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旦企业经营不善,企业的信贷违约风险也会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难度更大,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也更高。当前,资本市场对企业信贷风险的衡量主要针对的是中大型企业,这些理论并不适用于小微企业,如何让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破解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难题,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共同关心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对象选择了兴业银行W分行,对它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的原因,并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针对性建议。本文研究框架十分明显,六个章节分别代表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二部分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的意义。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全面介绍了兴业银行W分行,该银行在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出了兴业银行W分行当前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主要有:贷前审查不严、信用评价体系未建立、贷中审查流程有缺陷、贷后监管有缺位等。并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到了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与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鸿沟、小微企业信贷人才队伍未建立、风险管理意识和水平不高、银行体制仍然停留在传统时代,未能跟上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第四部分提出了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在第三章分析的基础上,从信贷业务流程和信贷业务管理两方面对W分行提出了优化建议:应强化对贷款全过程的风险审查管理、创新小微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组织机制建设、创新金融产品运用等。第五部分从加强对小微信贷的支持、完善信贷风险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信贷人员培训体系、加强金融科技方面的运用四方面来保障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方案得以有效贯彻执行。
王璐[6](2020)在《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受国家政策层面影响,小微企业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信贷风险问题也在日益增多。相对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大多数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财务信息不完整、风险承受能力差、自有资产不足、缺乏贷款相关的抵质押品等原因导致信贷违约的风险更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性质不同,所处地域经济环境不同,一些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的指标和方式,对小微企业并不适用。金融机构在支持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的同时,对长期持续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不可小觑。因此,各金融机构急需对小微企业整个贷款风险管控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并及时提出措施,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本文以信贷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T商行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重点研究。首先,本文对小微企业业务现状和当前风险管控流程进行介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近年来小微企业不良率在逐渐攀升。其次,对T商行小微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发现T商行小微信贷中心信用评级体系存在指标权重设定不合理和缺乏对信贷风险综合性评价的问题,同时,贷前、贷中、贷后不同环节管控也存在很多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对T商行小微信贷中心风险管理提出优化措施。在信用评级方面,结合小微企业特点,运用模糊层次法构建小微企业信贷评价体系;对各管控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优化,在加强贷前调查风险控制方面,提出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贷前考核机制等措施;在完善贷中审批管控方面提出完善信贷审批制度、建立信贷审批决策系统、抵押物风险管理优化、建立审批条件落实监督机制等措施;在加强贷后风险管理方面,提出完善贷后检查检测报告制度、加强贷后监督和完善贷后管理岗位、建立动态监测机制等措施;在信贷队伍建设方面,建议大力引进和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定期开展信贷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在与其他机构合作方面,建议开展与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的合作、开展与大数据平台的合作等措施。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T商行小微信贷中心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为其他小微金融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周存宇[7](2020)在《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金融市场的改革不断推进,农村金融市场也变得焕然一新。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持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深入农村,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为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和活跃市场经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近期来看,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仍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而存贷之间产生的息差则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信贷风险的管理的对策的完善可以说是农村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机构,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对策上还不够完善,为了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问题并完善相应的对策,来不断提高农村商业银行们的信贷风险管理效果。研究以DM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设计,走访调查等方式来清晰的掌握DM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并找出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分析的结果去完善相应的对策。研究的步骤是首先说明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然后介绍了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论述,阐明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接下来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以作为后续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然后从DM农村商业银行概况即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等方面描述了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从信贷人员风险把控能力不强、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信贷风险控制措施效率不佳等方面寻找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从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够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脱离实际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团队建设、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研究成果对DM农村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增强管理意识、改善经营效率、促进发展会提供一定的思路。
田也[8](2020)在《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薪酬是基于员工付出劳动而支付的各种形式的报酬,薪酬管理是针对员工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可获得的薪酬总额、薪酬结构以及薪酬形式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一套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可以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还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升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管理体系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员工的约束与激励两方面,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是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重要的途径。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应以岗位价值与职务特点、员工个人素质及能力、员工绩效高低以及市场有关岗位相关薪酬为依据进行薪酬分配,通过对岗位职能分析评估岗位价值,同时结合内外部薪酬数据及企业自身特点将岗位分为若干序列,进而设计薪酬结构并形成薪酬等级表。同时,薪酬管理体系建设应在坚持以岗定薪的前提下强调组织绩效、个人绩效的结果,以期最大程度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商业银行是一种银行类型,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商业银行业务可划分为公司业务及零售业务。公司客户经理是从企业客户需求出发,利用银行内外部资源及个人自身能动性为公司客户提供优质、快捷、高效金融服务的市场营销人员,是商业银行业务营销的中坚力量。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公司客户经理队伍可有效推动商业银行公司业务长期、健康发展。公司客户经理薪酬是商业银行基于公司客户经理提供服务而支付的劳动报酬,合适的薪酬管理体系能正确引导公司客户经理个人行为进而推进商业银行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的今日,如何通过合适的薪酬管理体系设置使公司客户经理的个人利益与银行利益保持一致性进而引导公司客户经理更好的为银行服务,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为题,对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调查分析,结合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薪酬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和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工作的实践,客观分析现行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在薪酬结构上存在绩效薪酬关注短期效益、未考虑项目营销周期、福利设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在分配机制上存在内部分配不透明、营销管理人员管理缺乏抓手、薪酬制度宣导不完善、系统支持不够的问题;在绩效考评体系上存在忽视定性指标、考核应用不到位、目标设置缺乏沟通等不足之处。并深入挖掘薪酬管理体系未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未形成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体系、未建立明确的内部绩效分配体系、未制定针对性的福利计划、缺乏绩效考核的有效沟通五个主要原因。针对问题诊断,提出优化现行薪酬管理体系的方案。一是关注长远发展,构建符合战略目标的薪酬管理体系,包括引入风险意识,避免收入短期化、推进战略目标实现,引入BSC绩效考核方法;二是建立一体化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扩大业务序列范围,拓宽晋升渠道,另一方面加大管理部门绩效考核中业务指标权重,加强部门间协同;三是明确薪酬分配机制,提升员工内部公平感,包括明确分配原则、明确公共资源使用及监督机制;四是优化福利体系,增加激励性的福利内容,并建立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体现激励作用;五是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及绩效考核过程监督及沟通体系;一方面明确个人考核目标,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绩效给予差异化的奖励标准体现激励性原则,并建立预警及沟通机制保障绩效考评的正常运行;六是完善对公业务客户经理日常工作制度,包括建立工作汇报机制,建立定期例会制度等。进而实现薪酬管理水平提升的目标,进而有效提升银行规模及利润。本文产生的相关研究结果不仅对平交事业部及行内其他机构有很大帮助。同时,对于其他股份制银行改善公司客户经理的薪酬管理体系也有实践参考作用。
陈江鹤[9](2020)在《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日趋激烈的银行业竞争迫使国内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试图进行组织变革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其中,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作为国际大中型银行的主流模式,自然成为众多国内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改革上的目标方向。农商银行作为较为特殊的银行主体,在深化农信社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有效推动其组织结构转型,以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专业化经营优势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固本强基,进一步提高其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能力,改善经营质效,是目前农信社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事业部制组织形态的适用条件、F农商银行改革目标和改革过程,并以此入手,分别采用调查问卷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改革成效、改革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运用克朋组织环境分析框架,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文章在结构上共分为7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事业部制理论概述;第三章是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历程;第四章是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成效评估;第五章为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剖析;第六章为深化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对策建议;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认为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本质上是在省联社行政式命令下进行的一次职能式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存在着流程建设不合理、专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不足、事业部独立性不足、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滞后等问题,造成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高能激励机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产权关系模糊、适配性不足、组织结构割裂、组织资源薄弱、集权式组织文化浓厚等方面。针对问题和原因,本文从完善公司治理、构建制度变迁激励的正向反馈机制、推动全省农商银行一体化进程、联动改革、加快组织资源积累、培育授权式组织文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王迪[10](2020)在《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银行管理的本质就是风险管理。小额贷款业务是农商银行的特色业务,因其贷款分散、抵押相对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等特点,也是风险较大的业务之一。因此,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成为值得农商银行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是农商银行为了降低小额贷款风险水平,实现盈利目标、践行“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而制定并施行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小额贷款质量的高低、风险水平的大小,关系着农商银行资产的安全与否、盈利水平的高低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因此,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是农商银行管理的重点。本文以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为研究内容,分析其小额贷款发展现状,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大数据与科技的应用、政府三方平台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分析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内、外部多个视角剖析问题成因,并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借鉴兄弟行社的先进经验,提出ZZ农商银行完善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建议:从构建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问责机制、考核机制,加强风险评估与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健全贷款清收制度及风险补偿制度三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从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贷款文化建设、促进目标客群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加大数据获取与科技建设相关投入,加快政府合作平台建设。
二、对客户经理约束机制的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客户经理约束机制的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信贷风险 |
2.1.2 小微企业信贷 |
2.1.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
2.1.4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均衡信贷配给理论 |
第三章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X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
3.1.1 X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
3.1.2 X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基本情况 |
3.1.3 X农村商业银行组织结构 |
3.2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现状 |
3.2.1 存贷款业务 |
3.2.2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
3.2.3 不良贷款率 |
3.3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3.3.1 贷前环节 |
3.3.2 贷中环节 |
3.3.3 贷后环节 |
第四章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评价 |
4.1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评价体系设计 |
4.1.1 层次分析法 |
4.1.2 构建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4.1.3 建立指标层次结构 |
4.1.4 构造评价判断矩阵 |
4.1.5 权重计算 |
4.1.6 一致性检验 |
4.2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评价 |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2.2 建立因素集、权重集和评价集 |
4.2.3 实施评价 |
4.2.4 评价结果 |
4.2.5 分析评价结果 |
4.2.5.1 贷前调查环节薄弱 |
4.2.5.2 贷中审批环节风控薄弱 |
4.2.5.3 贷后管理监控不力 |
第五章 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内部因素 |
5.1.1 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 |
5.1.2 贷款三查不尽职 |
5.1.3 信贷业务从业人员经验不足 |
5.2 外部因素 |
5.2.1 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
5.2.2 行业发展的影响 |
5.2.3 社会诚信意识下降 |
5.2.4 政府政策因素 |
5.2.5 小微企业盲目扩张 |
第六章 提升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措施 |
6.1 加大贷前调查环节的强度 |
6.1.1 加强小微贷新续贷审查力度 |
6.1.2 建立贷前考核约束机制 |
6.1.3 提高客户经理业务能力 |
6.2 提高贷中审批环节的力度 |
6.2.1 优化小微贷贷中审批流程 |
6.2.2 提高小微贷授信资料审查力度 |
6.2.3 降低对抵押物担保依赖度 |
6.3 强化贷后管理环节的深度 |
6.3.1 建立严格的贷后管理约束机制与预警机制 |
6.3.2 精细化贷后管理 |
6.3.3 不断优化小微贷监管工具 |
第七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一 :判断矩阵构建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模糊综合评价调查问卷 |
(2)p银行消费贷款贷前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国内外贷前风险管理研究 |
1.4.1 国外研究现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4.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2.1 P银行信贷贷前风险管理现状 |
2.1.1 P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2.1.2 P银行贷前管理部门配置 |
2.1.3 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流程 |
2.2 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典型案例分析 |
2.2.1 P银行贷前风险典型案例评述 |
2.2.2 P银行贷前风险典型案例问题总结 |
2.3 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问题汇总 |
2.3.1 缺乏科学高效的风险识别方法 |
2.3.2 岗位管理与考核制度有待优化 |
2.3.3 进一步完善贷前风险管理流程 |
2.4 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问卷调查 |
2.4.1 调查问卷设计 |
2.4.2 调查问卷发放 |
2.4.3 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2.4.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3章 P银行贷前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3.1 优化方案目标 |
3.2 优化方案设计 |
3.2.1 风控建模完善客户识别 |
3.2.2 完善岗位激励约束政策 |
3.2.3 优化贷前风险管理流程 |
第4章 实施方案与配套措施 |
4.1 方案实施目的与实施步骤 |
4.2 优化方案实施的配套措施 |
4.2.1 风险管理文化的培养 |
4.2.2 完善大数据信息平台 |
4.2.3 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
4.2.4 其他可行的保障措施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之处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P银行消费信贷贷前风险管理问题成因的调查问卷 |
(3)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 |
1.2.2 关于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的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特征 |
2.1.1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划分标准 |
2.1.2 小微企业的基本特征 |
2.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及风险控制理论 |
2.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
2.2.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流程 |
2.3 大数据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
2.3.1 大数据涵义 |
2.3.2 大数据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现状分析 |
3.1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3.1.1 A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岗位设置 |
3.1.2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 |
3.1.3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
3.2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缺陷调查 |
3.2.1 问卷的设计 |
3.2.2 问卷结果汇总 |
3.3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缺陷分析 |
3.3.1 业务模式及技术创新方面 |
3.3.2 内控管理方面 |
3.4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缺陷原因分析 |
3.4.1 管理层缺乏创新意识 |
3.4.2 内控制度不完善 |
3.4.3 信贷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优化方案 |
4.1 优化目的 |
4.2 优化原则 |
4.2.1 针对性原则 |
4.2.2 可操作性原则 |
4.2.3 经济型原则 |
4.3 业务模式创新优化 |
4.3.1 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模式 |
4.3.2 拓宽客户信息来源渠道 |
4.3.3 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 |
4.3.4 实时动态跟踪管理 |
4.4 内控管理优化 |
4.4.1 构建和谐的内控管理环境 |
4.4.2 完善内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
4.4.3 加强A银行内部信息沟通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优化方案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 |
5.2 进行小微信贷产品创新 |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
5.4 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 |
5.5 重视客户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监管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关于如何提高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4)ZG银行SD分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风险管理理论 |
2.1.1 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
2.1.2 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
2.1.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 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相关文献 |
2.2.1 普惠金融的风险类别 |
2.2.2 普惠金融风险的成因分析 |
2.2.3 普惠金融风险的测量方法 |
2.2.4 普惠金融风险应对措施研究 |
第3章 ZG银行简介及风险管理现状 |
3.1 ZG银行基本情况 |
3.2 ZG银行发展战略 |
3.3 ZG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3.1 内部环境 |
3.3.2 目标设定 |
3.3.3 风险识别 |
3.3.4 风险评估 |
3.3.5 风险应对 |
3.3.6 控制活动 |
3.3.7 信息与沟通 |
3.3.8 监控 |
第4章 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 |
4.1 风险识别 |
4.1.1 风险识别方法 |
4.1.2 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风险因素识别 |
4.2 风险评估 |
4.2.1 信用风险评估标准 |
4.2.2 全面风险评估标准 |
4.2.3 风险评估方法 |
4.3 关键风险应对 |
第5章 保障与完善措施 |
5.1 优化内部环境 |
5.1.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 |
5.1.2 建立专业人才队伍 |
5.1.3 完善综合考评与激励约束机制 |
5.2 信息反馈沟通 |
5.2.1 明确主体责任,做好贷前审查 |
5.2.2 分类施策,提升风险应对针对性 |
5.2.3 有章可循,贷后操作规范化 |
5.3 监督与控制 |
5.3.1 构建控制自我评估体系 |
5.3.2 内部审计与内部缺陷报告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下一步研究方向 |
附录一: ZG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重大风险分析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兴业银行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1.5.3 研究述评 |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1 小微企业的界定及特点 |
2.2 小微企业信贷特征 |
2.3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因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内部控制理论 |
2.3.3 信贷配给理论 |
2.4 全面风险管理(ERM) |
2.4.1 商业银行的八大风险类型 |
2.4.2 全面风险管理程序 |
3 兴业银行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兴业银行W分行发展概况 |
3.2 小微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
3.2.1 小微企业信贷发展基本情况 |
3.2.2 小微信贷产品 |
3.3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3.3.1 兴业银行W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分工 |
3.3.2 兴业银行W分行信贷发放流程 |
3.4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典型案例分析 |
3.4.1 案例基本情况 |
3.4.2 案例分析 |
3.5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5.1 信贷业务流程中的问题 |
3.5.2 信贷业务管理中的问题 |
3.6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 |
3.6.1 内部控制建设不合理 |
3.6.2 信贷人员业务水平不够高 |
3.6.3 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
3.6.4 风险管理效能发挥不充分 |
4 兴业银行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 |
4.1 优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指导原则 |
4.2 信贷业务中的流程优化 |
4.2.1 完善贷前风险预警与评价体系 |
4.2.2 审慎调查企业财务情况及担保情况 |
4.2.3 优化贷中信贷审批流程 |
4.2.4 实施有效的贷后风险控制措施 |
4.3 信贷业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优化 |
4.3.1 健全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制 |
4.3.2 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与担保机制 |
4.3.3 完善小微企业信贷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
4.3.4 引进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新技术 |
5 兴业银行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实施保障措施 |
5.1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
5.2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5.3 提升信贷人员专业素质 |
5.4 完善大数据信息平台 |
5.5 其他的保障措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及其相关理论概述 |
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
2.1.1 信贷风险的含义 |
2.1.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特征 |
2.2 信贷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大数据风控理论 |
2.2.3 关系型贷款理论 |
第三章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3.1 T商行小微企业业务现状 |
3.1.1 T商行简介 |
3.1.2 T商行小微信贷中心组织结构 |
3.1.3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现状 |
3.1.4 T商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情况 |
3.2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流程 |
3.2.1 客户的受理和筛选 |
3.2.2 贷前调查和评级授信 |
3.2.3 贷中审批和贷款发放 |
3.2.4 贷后管理 |
第四章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
4.1.2 贷前调查不审慎 |
4.1.3 贷中审批环节风控薄弱 |
4.1.4 贷后管理缺乏动态管控 |
4.2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
4.2.2 信贷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 |
4.2.3 与其他平台合作不足 |
第五章 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
5.1 构建小微企业信贷评级体系 |
5.1.1 小微企业信贷评级指标体系 |
5.1.2 小微企业信贷等级评定 |
5.2 加强贷前调查风险控制 |
5.2.1 贷前调查流程优化 |
5.2.2 贷前调查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
5.2.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5.2.4 建立贷前考核机制 |
5.3 完善贷中审批风险管控 |
5.3.1 贷中审批流程优化 |
5.3.2 贷中审批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
5.3.3 完善信贷审批制度 |
5.3.4 建立信贷审批决策系统 |
5.3.5 抵押物风险管理优化 |
5.3.6 建立审批条件落实的监督机制 |
5.4 加强贷后风险管理 |
5.4.1 贷后管理流程优化 |
5.4.2 贷后管理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
5.4.3 完善贷后检查监测报告制度 |
5.4.4 加强贷后监督和完善贷后管理岗位 |
5.4.5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
5.4.6 推进信贷风险文化建设 |
5.5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
5.5.1 大力引进和培养风险管理的人才 |
5.5.2 定期开展信贷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
5.5.3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5.6 加强与其他机构合作 |
5.6.1 开展与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的合作 |
5.6.2 开展与大数据平台的合作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现状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信贷风险管理的定义 |
2.1.2 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 |
2.1.3 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 |
2.2 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DM农村商业银行概况及其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
3.1.1 DM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
3.1.2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
3.1.3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3.1.4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3.2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信贷人员风险把控能力不强 |
3.2.2 贷款制度执行不严 |
3.2.3 信贷风险识别控制措施效果不佳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 |
4.1 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建设存在不足 |
4.1.1 职责不清分工不明 |
4.1.2 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4.1.3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
4.2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
4.2.1 信贷业务的前期调查重文本轻调研 |
4.2.2 信贷业务的中期审查审批人权力过大 |
4.2.3 信贷业务的后期检查流于形式 |
4.3 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不完善 |
4.3.1 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 |
4.3.2 授信机制不够健全 |
4.3.3 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滞后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建设 |
5.1.1 明确贷款风险管理的责与权 |
5.1.2 加强选聘和培训管理 |
5.1.3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
5.2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
5.2.1 重视信贷业务的前期实地调查和财务分析 |
5.2.2 严格落实信贷集体审议制度 |
5.2.3 完善信贷业务的后期管理办法 |
5.3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5.3.1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
5.3.2 统一授信集中管控 |
5.3.3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
1.2.2 国内有关研究的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商业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 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 |
2.1.1 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
2.1.2 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 |
2.1.3 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特征 |
2.2 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经理 |
2.2.1 商业银行公司客户经理的概念 |
2.2.2 公司客户经理的特点及营销技能建设 |
2.2.3 商业银行公司客户经理的普遍问题 |
2.3 薪酬与薪酬管理体系 |
2.3.1 薪酬与薪酬管理体系 |
2.3.2 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3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及搭建 |
2.3.4 绩效考核作用及主要方法 |
第3章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1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基本情况 |
3.1.1 平交事业部简介 |
3.1.2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概况 |
3.2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 |
3.2.1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制度 |
3.2.2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绩效评价 |
3.3 薪酬管理体系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 |
3.3.1 调查与访谈目的 |
3.3.2 调查对象及样本选择 |
3.3.3 调查思路与方法 |
3.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章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薪酬结构方面 |
4.1.2 绩效分配方面 |
4.1.3 绩效考核体系方面 |
4.2 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薪酬管理体系未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
4.2.2 未形成一体化的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体系 |
4.2.3 缺乏绩效考核的有效沟通 |
4.2.4 未建立明确的内部绩效分配制度 |
4.2.5 未制定针对性的福利计划 |
第5章 优化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
5.1 关注长远发展,构建符合战略目标的薪酬管理体系 |
5.1.1 引入风险意识,避免收益短期化 |
5.1.2 推进战略目标落实,引入BSC绩效考核方法 |
5.2 建立一体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
5.2.1 扩大业务序列范围,拓宽晋升渠道 |
5.2.2 加大管理部门绩效考核中业务指标权重 |
5.3 明确薪酬分配机制,提升员工内部公平感 |
5.3.1 明确业绩分配原则 |
5.3.2 明确业务团队公共财务资源使用机制 |
5.4 优化福利体系,体现激励作用 |
5.5 完善团队内绩效考评制度 |
5.5.1 明确符合机构考核目标的个人绩效标准 |
5.5.2 制定差异性的激励方案 |
5.6 完善绩效考核过程监督及沟通体系 |
5.6.1 建立考核预警及诫勉谈话机制 |
5.6.2 建立有效的绩效监督及沟通机制 |
5.7 完善对公业务客户经理日常工作制度 |
5.7.1 建立客户经理工作汇报机制 |
5.7.2 建立定期会议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简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事业部制理论概述 |
2.1 现代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分类 |
2.1.1 直线职能制 |
2.1.2 事业部制 |
2.1.3 矩阵制 |
2.2 事业部制的涵义与特点 |
2.2.1 基本涵义 |
2.2.2 主要特点 |
2.3 结构追随战略理论 |
2.3.1 理论简介 |
2.3.2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适应条件 |
第3章 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历程 |
3.1 F农商银行简介 |
3.2 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背景与目标 |
3.2.1 改革背景 |
3.2.2 改革目标 |
3.3 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措施 |
第4章 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成效评估 |
4.1 问卷调查评估 |
4.1.1 研究假设 |
4.1.2 问卷设计 |
4.1.3 前测 |
4.1.4 正式调查 |
4.1.5 调查结果描述性统计 |
4.1.6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4.1.7 小结 |
4.2 经营绩效分析 |
4.2.1 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
4.2.2 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
4.2.3 支农支小成效显着 |
4.2.4 综合营销能力依然薄弱 |
4.2.5 小结 |
4.3 F农商银行与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的对比分析 |
4.3.1 研究方法 |
4.3.2 民生银行事业部改革概况 |
4.3.3 F农商银行与民生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差异比较 |
第5章 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剖析 |
5.1 问题剖析 |
5.1.1 业务流程有待完善 |
5.1.2 专业化经营体系建设不足 |
5.1.3 激励约束机制建设滞后 |
5.1.4 事业部经营自主权缺失 |
5.1.5 F农商银行改革动力不足 |
5.2 原因分析 |
5.2.1 产权关系模糊 |
5.2.2 多元化与规模化程度不足 |
5.2.3 组织结构的割裂制约价值链和层级链的重塑 |
5.2.4 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
5.2.5 财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
5.2.6 集权式组织文化根深蒂固 |
第6章 深化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 以金融控股模式完善农商银行公司治理 |
6.2 构建制度变迁激励的正向反馈机制 |
6.3 以农商银行一体化推动多元化发展 |
6.4 推动省联社的联动改革 |
6.5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效 |
6.5.1 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完善岗位设计 |
6.5.2 丰富人员招聘形式,提高招聘效率 |
6.5.3 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
6.5.4 细化绩效管理和薪酬设计 |
6.6 加快管理会计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 |
6.6.1 深化财务制度建设 |
6.6.2 强化数据治理 |
6.7 培育授权式管理组织文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本文特色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ZZ农商银行及其小额贷款概况 |
第一节 ZZ农商银行概况 |
第二节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情况 |
一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涵及主要品种 |
二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规模 |
三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的特点及突出风险 |
第三章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现状 |
一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业务流程 |
二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架构 |
三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相关保障 |
四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管理的激励与监督 |
第二节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一 “三大机制”不健全 |
二 忽略风险评估与信用评级体系的重要性 |
三 清收制度与贷款补偿制度缺位 |
四 制度落实不到位 |
五 缺乏科技与平台支撑 |
第四章 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内部原因 |
一 小额贷款中心设立仓促 |
二 贷款文化建设不到位 |
三 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
第二节 外部原因 |
一 行政指标与社会责任的影响 |
二 目标客群的信用环境较差 |
第五章 ZZ农商银行加强小额贷款内部控制的对策 |
第一节 构建科学的“三大机制” |
一 独立审批的同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
二 建立合理的问责机制 |
三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
第二节 加强风险评估与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
第三节 健全贷款清收制度与风险补偿制度 |
第四节 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
一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
二 加强贷款文化建设 |
三 促进目标客群信用体系建设 |
第五节 加强科技与平台支撑 |
一 加大数据获取与科技建设相关投入 |
二 加快政府合作平台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对客户经理约束机制的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X农村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李哲.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7)
- [2]p银行消费贷款贷前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 苏冠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2)
- [3]A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 党娟. 燕山大学, 2020(06)
- [4]ZG银行SD分行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 汲晓. 山东大学, 2020(05)
- [5]兴业银行W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 赵颖青.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6]T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王璐. 河北大学, 2020(08)
- [7]完善D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研究[D]. 周存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8]平交事业部公司客户经理薪酬管理体系研究[D]. 田也.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9]F农商银行事业部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江鹤. 南昌大学, 2020(01)
- [10]ZZ农商银行小额贷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王迪.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