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春节饮食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饮食习俗

一、我国少数民族春节食俗(论文文献综述)

翟娣[1](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从中国饮食文化及其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大纲和教材体现的饮食文化,结合《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其中体现的“饮食类”词语和饮食文化,并提出具体应用。本文涵盖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介绍了饮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的地位及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都有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可以从词语和课文中体现出来。第三部分介绍了《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教学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理解饮食类词语,有利于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第四部分介绍了《舌尖上的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应用于教学,应用的建议。

赵馨[2](2021)在《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 ——关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饮食是人类生存繁衍最基本的需求,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具特色。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饮食文化源自于达斡尔族人民长久以来的饮食实践活动,与达斡尔族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为田野调查地点,以当地的达斡尔族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平常饮食惯制和特殊节期的饮食习俗进行详细描述,以期对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而后分析了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对于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形成的影响,还探讨了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开发情况。通过以上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虽然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逐渐式微,但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对于宣传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钱国宏[3](2021)在《我国少数民族春节食俗趣闻》文中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食俗则是春节系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它集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和古老文明。由于地域、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不同,我国少数民族的春节食俗也是五彩缤纷,丰富多样。布依族:每逢春节到来,人们便上山狩猎,采摘山木耳、山香菇、山辣椒,还要制作打糕,酿造糯米甜酒,以备节日待客之用。除夕之夜,家家吃鸡肉饭:把鸡肉稀饭煮好之后,先由一位青年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棍棒,围绕房前屋后巡游三遍之后,全家人才开始出来一起吃鸡肉稀饭。吃鸡肉稀饭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对先人的敬仰,教育子孙不忘祖先的功德。

赵韩[4](2020)在《节日食俗在饮食纪录片中的文化呈现 ——以《风味人间》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饮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为研究个案,通过对个案纪录片进行文本解读,并对其拍摄对象进行田野调查以了解其文本的构建过程以及当地实际的节日食俗文化,在分析其呈现出的节日食俗文化以及其文化意蕴的同时,将影像文本与实际节日食俗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其文化呈现的静态结果和文本构建的动态过程之间的关系。纪录片对节日食俗文化的最终呈现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在最终的内容呈现之前必然存在着一个完整的构建过程,因此本文虽然重点分析节日食俗在饮食纪录片中的文化呈现,但并非只着眼于对其固定成型的文本进行静态解析,而是与此同时立足于民俗学的立场,分别从纪录片创作者及节日食俗所有者两个角度出发,对该纪录片节日食俗呈现文本构建过程做一个综合性的动态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组成部分。绪论部分包括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综述,包括饮食纪录片研究综述、纪录片《风味人间》的研究综述、纪录片文化呈现的研究综述;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将本文所选取的个案纪录片中呈现出的节日食俗进行梳理;分析纪录片通过选择食物的制作过程、饮食中的仪式行为以及人际关系往来等文化元素对节日食俗进行文化呈现的方法和手段;解读该纪录片在记录节日食俗的外在形态时呈现出的内在文化意蕴,包括对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表达,以及对特定节日食俗中蕴含的不同文化之间跨文化融合状态的体现。第二部分是从《风味人间》所呈现出的诸多节日食俗中,选取其中对李山头村迎神节食俗的影像呈现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通过进行相应的田野调查,了解当地实际的节日食俗文化及其关键要点与特征,同时还原纪录片呈现节日食俗文化的文本内容构建过程、总结其文本构建模式,最后将其呈现的文本结果与当地实际的节日食俗进行对照分析。基于上一部分的分析研究,本文正文的第三部分笔者从民俗学立场以及纪录片创作两个不同角度,进一步分析《风味人间》在进行节日食俗文化呈现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其在呈现过程中出现的节日食俗细节信息偏差问题、虚构表达的使用可能存在越界的问题以及忽略了节日食俗时空特定性的问题。在正文的第四部分,笔者经过前三章的分析研究之后,基于民俗学本位的立场上对《风味人间》的节日食俗文化呈现进行了反思,包括反思纪录片制作过程中伦理关系的处理;反思研究者即便从民俗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是否也应理性看待此类纪录片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作用,而不是过度期待;通过反思《风味人间》记录和呈现节日食俗文化时可能有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无法均衡的现象,本文认为在这种不均衡地影响之下,纪录片中记录的民俗文化其真实性和人文价值应辩证地看待和认知。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笔者从民俗学及影视民俗学角度对该类纪录片的民俗文化呈现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求民俗文化同影像载体的结合能够更加的合理完整。在最后的结论部分,笔者在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身对民俗文化与影像载体更佳结合模式的思考和展望。节日食俗在《风味人间》中的文化呈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与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作此研究是希望能够在未来找到将饮食文化乃至民俗文化与纪录片有机结合的更优方式,能够既具有足够的大众影响力,也更符合纪录片与民俗学的相应规范与要求,从而更准确地在世界范围内表达中国民俗文化的精神内核。

李梦茜[5](2020)在《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在汉语国际教育迅速发展和繁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汉教工作者开始关注文化教学。在泰国开展文化教学过程中,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因其典型性和代表性逐渐被汉语教师和学生所重视,它既蕴含了中国鲜明独特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而且因为其包容性和历史原因也早已在泰国传播和流行,加之泰国多所孔子学院(课堂)和学校都已经有在中国传统节日时举办文化活动和庆祝活动的传统,所以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成为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根据研究发现,虽然在泰国进行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学生易接受等优势,但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教学中存在未考虑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学生学习浮于表面等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泰国开展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一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节日和饮食文化知识、中泰节日饮食文化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二是教学原则的遵循,包括多样性原则、突出重点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平等性原则。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对比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和趣味教学法。在教学建议的指导下,论文在最后一部分进行了以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涉及了课堂教学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并针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反馈。

廉慧婷[6](2020)在《清代至民国时期岁时节日中的民间崇拜研究 ——以《河南府县志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岁时节日作为民俗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广大民众在长期农耕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关于宇宙和自然的认识,表现出中国人传统的时间观念和生活秩序。民间崇拜复杂而多样,隐含着民众的潜在心理,划分类型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南府县志辑》中收录了较多的岁时节日,为认识和了解河南地区岁时节日中的民间崇拜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过梳理方志中的岁时节日,确定其中的崇拜类型,主要包括对祖先的崇拜、对俗神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拜,这些崇拜所伴随的民俗活动经历了由单纯娱神发展到娱神娱人的过程,同时在大型节日中民间崇拜类型呈现出融合趋势。究其本质,三种崇拜现象都源于对神秘力量的渴望和恐惧,具有周期性和仪式性的特点。但是祖先崇拜以人伦为基本,强调血缘性;俗神崇拜以具体的单个的神灵为主,重视实用性;自然崇拜体现了人们对客观物体的尊重,反映了规律性。无论是哪种崇拜类型,都具有一定的伦理教化、社会整合、族群认同的功能。利用河南地区清代至民国方志的岁时节日资料,对其中蕴含的民间崇拜进行分类,并与岁时节日结合观照,提升了岁时节日的研究价值,丰富了民间崇拜的民俗内涵。

余根鹏[7](2020)在《论屈大均的民俗观 ——以《广东新语》为例》文中指出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着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之称,其代表作品《广东新语》被誉为“广东的大百科全书”。学界对屈大均和《广东新语》的研究主要在文学和史学领域,探讨屈大均在诗文特点和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近年来,学界对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的相关学科研究也不断涉及,主要集中于地理学、医药学、经济学、文献学等学科的角度,而以民俗学的角度探讨《广东新语》的民俗学价值和屈大均的民俗贡献的文献微乎其微,没有形成系统的整理。本文主要以《广东新语》中屈大均的民俗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东新语》中广东的民俗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其中反映的屈大均的民俗观及论证屈大均对广东民俗学所作的贡献。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分析研究对象即《广东新语》中反映的屈大均的民俗观;对涉及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对《广东新语》中反映屈大均的乡土民俗观进行整理。将其归类为“国藏富于民,民各享其利”的生产观、“食为医用,医药互补”的饮食观、“追求特色,与民同庆”的节日观、“尊正祀,弃淫祀”的信仰观。其中,生产观从农业生产、渔业生产和商业市集三个方面来论述。饮食观主要从《广东新语》中体现广东开放多元的饮食习惯入手,分析屈大均“食”与“药”互补的民俗观点。节日方面选取了《广东新语》中几个广东特色的地方节日,探讨屈大均“追求特色,与民同乐的”节日观。信仰观主要从屈大均对民间信仰持“尊正弃淫”的双重态度角度阐述。第二章,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引用了广东大量的民间俗词俚语,并主动学习创作歌谣和诗文,笔者通过屈大均文章“雅”与“俗”比较阐述这种语言民俗观的价值。第三章,论述了屈大均以俗为用的新式民俗观。主要从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略旧详新引领风气入手,将屈大均民俗观进行横和纵向对比,阐述屈大均在广东民俗学上承上启下的贡献。结语部分,将《广东新语》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广东民俗学的巨着进行探讨,并总结屈大均作为广东民俗学奠基人的地位。

刘红月[8](2020)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对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表达均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依据前人的观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表现在:医食同源、养生观念深厚,饮食取材广泛、烹调方式多样,地域特色明显,与节日、人生仪礼联系密切。汉语语音谐音、词汇类群、俗语,很多交际用语都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课文、注释,练习,课后阅读等各部分均有介绍。由此我们分析了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即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音、词汇、汉字教学中的运用。基于对中国饮食文化表现特点的考察、结合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各部分中的呈现方式以及饮食文化的语言要素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饮食文化教学建议,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中外饮食文化对比、多媒体辅助教学、体演文化教学、场景讨论法及专题讲座法等,二是对外汉语教师在饮食文化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饮食相关文化的掌握能力、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观念、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注意学生生理接受情况和饮食文化的时代性,最后详细设计饮食文化教学案例《入乡随俗》供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关饮食文化教学参考。

熊浚[9](2020)在《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文中指出社节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节日文化。在中国的典籍,如《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等,都有许多有关社日的记载。“社祭”作为一种官方和民间共同的礼俗,在中国延续了至少两千多年之久。“社”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与节日礼俗,在中国影响如此之大,以致人们至今仍然沿用“社”的名称,命名“社会”“社团”“社区”等当代社会组织,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今日之中国,传统的社节早已随着现代化进程而全面萎缩,只有极少数地区保存着这种古老文化的遗留。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的春社,就是社节以活态形式在民间生活中存续的一个节日。传统社节是一种怎样的节日文化?其运作方式和文化表征是怎样的?她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功能?为什么恩施土家族人在现代生活中仍能保存甚至激活这种古老的节俗?他们的春社习俗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土家族社节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众广泛参与的传统节俗呢?这些问题,就是笔者作为一个从小在“春社”节俗中长大的土家族人,同时又是正在学习民俗学的博士生,以局内和局外两种眼光、感性和理性两种情感,通过亲身参与和田野调研后,所要作出的答卷。本论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六个章节。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重难点、创新点。论文对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从社神社主、社祭形式、社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学术史的追溯和研判,决定将研究重点放在厘清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习俗的主要形态,并以此为基础发掘春社习俗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之上。提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是通过对三个村落中春社节俗的调查,重构“社祭”节俗的演变形态,再现古老社节的当代形态,对社节的仪式过程、象征符号、社会功能、核心价值和女性文化等作出深描与阐释。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二章从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民俗传统三个方面阐述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源流。首先对武陵山区的地理环境和土家族传统文化作了简要分析。其次对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来源展开辨析。从“社”的中原汉民族文化的来源,考察移民迁徙过程的影响,理解春社习俗是以简化的汉族社祭为外在表现形式,以汉文化与土家文化相交融产生的独特习俗为内容,由此可以确认汉文化的“社祭”是春社的源头,土家族的春社习俗是支流。第三章在源流研究基础上,运用田野民俗志的方式,分别以恩施地区的金龙坝、楸木园、双堰塘这三个古村落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村落传说对春社习俗的差异性展开具体的描述与分析。金龙坝保留了较原始的以山神、土地龙神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楸木园有保存完好的社神象征,形成了以社主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双堰塘村地处城乡结合处,形成了以娱人为中心的春社习俗传统。春社习俗的防疫与巫术心理揭示出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与亲情伦理智慧。第四章主要从春社习俗的具体形态来讨论恩施地区土家族的文化内涵问题。主要体现在承载原始生命观、包含多神信仰、崇尚女性价值等三方面。拦社习俗体现出恩施地区土家族丧葬礼俗的豁达乐观、圆融新生的原始生命观。多神信仰是土家族群原有信仰在儒、道、释三种宗教影响下而产生的独特民族信仰。社饭习俗是一场充分体现恩施地区土家族女性价值与地位的展演,拦社习俗也展现出女性在土家族群中所拥有的崇高地位,是女性氏族社会的历史遗风。第五章讨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春社习俗作为体现土家族人独特文化内涵的一项民俗事项,具有补偿与治癒功能、认同与整合功能,以及传承与教化功能。这些文化功能在现代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对此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辨析。第三部分是第六章及结语,总结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源流、习俗、个案、特征和功能问题,延伸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来思考春社习俗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春社习俗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民俗事项,它更是土家族丧葬文化、性别文化的实际载体,它在具体施行过程中成功演绎了亡者由人变神的具体过程,同时揭示了土家女性主体在性别文化和婚姻关系之间所处的地位与意义。本文通过全面解读当代恩施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特质,认识到当代春社习俗所蕴含的土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本真与自我的日渐沦丧。思考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制度,把握春社习俗的现代传承规律,使春社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为新时代的民族文化建设提供富有现实价值的生活智慧。

白璐[10](2020)在《《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编撰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在文化领域交流日益密切,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两国习俗文化对学习彼此的语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中俄文化交流的形势,两国学习对方国家语言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仅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重要的俄语国家就开设了30余所孔子学院和24个孔子课堂。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趋势日渐紧密地背景下,为满足俄语国家汉语学习者、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者以及研究者的需求,我们设计与编撰一部《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并依托该辞典的编撰实践开展词典学理论研究。本文以该部辞典的设计和编撰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托辞书学、文化学、语言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翻译学等诸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对《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编撰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双语专科辞典的编撰理论与实践过程,望对该类型的辞典编撰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同时,本辞典为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提供支持;为俄语国家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者与研究者的提供工具书;为俄语国家汉语言文化研究及翻译学研究提供文本材料。全文的论文框架是按照《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编撰实践流程而制定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本文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从语言种类定义、语义分析水平、收词规模、收词种类四方面对《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所属类型加以确定。第三章主要对《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宏观结构设置进行描写。主要从本辞典的编写宗旨、性质、篇幅、收词立目原则、索引设置、版式与装帧等多个方面阐述辞典宏观结构。第四章主要对《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微观结构设计进行描述。重点阐述了词条设计的创新之处,展示词条样例。第五章主要对《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出版方式进行论述。主要介绍了纸质辞典出版方式、电子辞典出版方式以及中国节日民俗汉俄平行语料库建设的构想。第六章主要对《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应用前景进行阐释。主要论证本辞典的编写可为同类双语专科辞典的编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最后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编撰研究是多学科研究的融合,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专科辞典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为双语专科辞典的编撰提供实践经验。

二、我国少数民族春节食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少数民族春节食俗(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内容
        一、饮食文化的概念
        二、饮食文化的内容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地位
        一、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
        二、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饮食类词语与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第一节 在教学大纲中的体现
        一、《新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
        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三、《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第二节 在教材中的体现
        一、语言类教材
        二、文化类教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教学资源在饮食文化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节 有利于理解饮食类词语
        一、饮食方式
        二、烹饪方式
        三、饮食名称
        四、饮食器具
        五、饮食味道
        六、饮食感觉
    第二节 有利于了解饮食文化
        一、饮食礼仪
        二、烹饪文化
        三、饮食民俗
        四、茶酒文化
        五、器具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舌尖上的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多媒体教学理论
        二、情境教学法理论
        三、文化适应理论
    第二节 应用于词语及文化教学
        一、饮食类词语教学
        二、饮食文化教学
    第三节 应用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饮食文化积淀
        三、要选择优秀的教学资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 ——关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理论基础
        (一)民族认同理论
        (二)文化变迁理论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田野调查法
第一章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及其达斡尔族概况
    第一节 田野点: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第二节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达斡尔族
第二章 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构成
    第一节 平常饮食及其惯制
        一、食物及其制作技艺
        二、日常餐制及其饮食礼俗
    第二节 特殊节期的饮食习俗
        一、婚礼上的饮食习俗
        二、葬礼上的饮食习俗
        三、节日里的饮食习俗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成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物产资源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二、气候条件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生计方式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一、农业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二、畜牧业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三、渔猎业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四、采集业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与开发
    第一节 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及原因
        一、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式微
        二、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变迁的原因
    第二节 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开发
        一、传统饮食资源的开发现状
        二、传统饮食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于传统饮食文化开发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节日食俗在饮食纪录片中的文化呈现 ——以《风味人间》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饮食纪录片相关研究综述
        2.《风味人间》相关研究综述
        3.纪录片文化呈现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风味人间》节日食俗文化的内容呈现
    (一)节日食俗在纪录片中的具体呈现
        1.传统岁时节日的饮食习俗
        2.地方节日食俗
        3.国外节日食俗
    (二)节日食俗文化元素及其呈现
        1.食物的制作过程
        2.饮食中的仪式行为
        3.人际关系往来
    (三)节日食俗呈现的文化意蕴
        1.中华民族文化品格
        2.跨文化的融合
二、《风味人间》迎神节食俗文化的呈现
    (一)龙泉李山头村迎神节的节日食俗
        1.节日中的食物要素
        2.特定的时间与空间
        3.节日食俗中的民间信仰元素
    (二)迎神节食俗文化呈现文本的构建过程
        1.主题先行:前期文案为整体框架
        2.“伪”旁观:干涉型现场拍摄
        3.故事化表达:剪辑建构叙事
三、《风味人间》节日食俗文化呈现存在的问题
    (一)节日食俗细节信息呈现与实际存在偏差
    (二)虚构表达的使用可能存在越界
        1.呈现文本构建存在对虚构手法的使用
        2.虚构手法的使用可能触及“底线”
    (三)节日食俗时空特定性的再建构
四、基于民俗学立场的反思
    (一)关于伦理关系处理的反思
    (二)理性看待《风味人间》对节日食俗文化的呈现
        1.对节日食俗文化的记录存在局限
        2.实际传播力与影响力有局限性
    (三)平衡纪录片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龙泉李山头村部分访谈内容摘录
附录B:田野调查部分照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泰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比较
    2.1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
        2.1.1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特点
        2.1.2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价值
    2.2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在泰国的起源和发展
    2.3 中泰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异同
第三章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现状
    3.1 教学现状
        3.1.1 教学现状概况
        3.1.2 教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3.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1 存在的问题
        3.2.2 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建议
    4.1 教学内容
        4.1.1 语言基础知识
        4.1.2 节日和饮食文化知识
        4.1.3 中泰节日饮食文化对比
        4.1.4 跨文化交际知识
    4.2 教学原则
        4.2.1 多样性原则
        4.2.2 突出重点原则
        4.2.3 循序渐进原则
        4.2.4 平等性原则
    4.3 教学方法
        4.3.1 对比教学法
        4.3.2 体验式教学法
        4.3.3 趣味教学法
第五章 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实践及其反馈
    5.1 教学设计
    5.2 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5.2.1 恰当使用教学用语
        5.2.2 注意避免文化禁忌
        5.2.3 重视教学反馈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清代至民国时期岁时节日中的民间崇拜研究 ——以《河南府县志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研究对象界定
    三 研究现状及分析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方志所载岁时节日中的祖先崇拜
    第一节 祖先崇拜的内涵与发展
    第二节 岁时节日中的祖先崇拜
    第三节 岁时节日中祭祖习俗的观念
第二章 方志所载岁时节日中的俗神崇拜
    第一节 俗神崇拜的内涵与发展
    第二节 岁时节日中的俗神崇拜
第三章 方志所载岁时节日中的自然崇拜
    第一节 自然崇拜的内涵与发展
    第二节 岁时节日中的自然崇拜
第四章 岁时节日中民间崇拜类型的关系
    第一节 民间崇拜类型的相同之处
    第二节 民间崇拜类型的独特性
    第三节 民间崇拜类型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岁时节日中民间崇拜的功能
    第一节 伦理教化功能
    第二节 社会整合功能
    第三节 民族认同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方志中与祖先崇拜相关的节日
    附录二 方志中与俗神崇拜相关的节日
    附录三 方志中与自然崇拜相关的节日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论屈大均的民俗观 ——以《广东新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屈大均生平简介及民俗观初探
        二、《广东新语》的介绍及成书时间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屈大均成就的研究
        二、《广东新语》的相关研究
        三、民俗学角度下屈大均及《广东新语》研究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情系乡邦的乡土民俗观
    第一节 “国藏富于民,民各享其利”的生产观
        一、农业生产重经验总结
        二、渔业生产重因地制宜
        三、商业集市重专业化发展
    第二节 “食为医用,医药互补”的饮食观
        一、食材注意突出祛热功效
        二、注意保留古老的饮食方法和制作工艺
        三、特色的待客食俗
        四、食与药的互补的观念
    第三节 “追求特色,与民同庆”的节日观
        一、祈求渔业平安生产
        二、尊重女子节日的仪式
        三、对农业丰收的期冀
        四、民间赛艺的狂欢
    第四节 “尊正祀,弃淫祀”的信仰观
        一、信仰对象多元化
        二、关注海神(水神)信仰
        三、对民间信仰持“尊正弃淫”的双重态度
第二章 语言民俗观中“雅”与“俗”的诉求
    第一节 俗词俚语的大量引用
        一、征引民间谚语
        二、征引民间歌谣
    第二节 追求歌谣诗文的俗与雅
    第三节 语言民俗观的民俗价值
        一、保留大量的方言土语
        二、还原“粤俗好歌”的传统
        三、提高广东民间歌谣、谚语的地位
第三章 以俗为用的新式民俗观
    第一节 略旧详新引领风气
        一、“新语”随笔体的另标新目
        二、语言雅俗并兼,各有详略
        三、重视民生,窥小见大
        四、以书证史,实地考证
    第二节 屈大均民俗观的承上启下
        一、上承《异物志》记录岭南风物
        二、下开粤人整理文献民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2 研究成果综述
    3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概述
    1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1.1 医食同源、养生观念深厚
        1.2 饮食取材广泛、烹调方法多样
        1.3 饮食地域特色明显
        1.4 与节日、人生仪礼联系密切
    2 饮食文化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2.1 与谐音有关的饮食文化
        2.2 与饮食文化相关的词汇类群
        2.3 与交际用语和俗语有关的饮食文化
第二章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及运用
    1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体现
        1.1 在教材课文中体现饮食文化
        1.2 在课文注释中讲解饮食文化
        1.3 在课后阅读中补充饮食文化
        1.4 在课后练习中导入饮食文化
    2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言要素教学中的运用
        2.1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2.2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2.3 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3 饮食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的运用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建议
    1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1.1 中外饮食文化对比
        1.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1.3 体演文化教学
        1.4 场景讨论法
        1.5 专题讲座法
    2 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饮食相关文化的掌握能力
        2.2 树立跨文化交际的观念
        2.3 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
        2.4 注意学生生理接受情况
        2.5 注意饮食文化的时代性
第四章 饮食文化教学案例《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1 教学准备
        1.1 教学对象分析
        1.2 教学内容分析
        1.3 教学目标分析
    2 《入乡随俗》教学设计
        2.1 教学设计构思
        2.2 教学过程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学方法
        (二) 人类学方法
        (三) 性别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恩施土家族春社的文化语境
    第一节 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
        二、多样化的自然资源
        三、文化影响
    第二节 历史源流
        一、史前时代
        二、商周至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唐宋时期
        四、元明清时期
    第三节 民俗传统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精神民俗
第二章 恩施地区社文化的源流
    第一节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来源辨析
        一、社的来源及演变
        二、社神与神主
    第二节 汉文化影响以前的土地信仰
    第三节 汉文化影响下的“社”信仰
        一、过渡——唐代的官社与私社
        二、承继——汉文化对社祭的影响
第三章 土家族春社习俗的文化机制
    第一节 土家族春社习俗
        一、春社起源传说
        二、“社饭”:春社的饮食习俗
        三、“拦社”:春社的祭祀习俗
    第二节 三个村落的春社民俗志
        一、金龙坝春社:以土地龙神为中心
        二、南河春社:以社主为中心
        三、双堰塘春社:以娱人为中心
    第三节 土家族春社的形成机制
        一、防疫机制:社饭隐喻的土家族生态健康智慧
        二、巫术心理机制:拦社隐喻的亲情伦理智慧
第四章 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融入丧葬礼俗的生命观
        一、豁达的生命观
        二、圆融的生命观
        三、新生的生命观
        小结
    第二节 佛道并重的多神信仰
        一、道(巫)教信仰
        二、儒家信仰
        三、佛教信仰
        小结
    第三节 崇尚女性价值
        一、血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二、姻亲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三、妯娌关系中的女性价值
        小结
第五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补偿与治疗功能
        一、拦社——心理治疗
        二、社饭—生理治疗
    第二节 认同与整合功能
        一、家族的凝聚力
        二、姻族的互助关系
    第三节 传承与教化功能
        一、礼俗制度的传承功能
        二、民族价值观的教化功能
第六章 恩施地区土家族春社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传承现状
        一、传承内容
        二、传承方式
    第二节 保护策略
        一、生活型保护
        二、制度型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楸木园陈家院子布局图
附录二 访谈对象名单及亲属关系个案
    一、村落代表性访谈人员名单
    二、亲属关系图
附录三 村落采访记录节选
    一、白果坝乡金龙坝采访记录选编
    二、芭蕉乡楸木园采访记录选编
    三、龙凤坝镇双堰塘采访记录选编
    四、其他乡镇采访记录选编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编撰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五、研究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类型界定
    一、从语言种类界定辞典类型
    二、从语义分析界定辞典类型
    三、从收词规模界定辞典类型
    四、从收词种类界定辞典类型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宏观结构
    一、《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编写宗旨
    二、《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编写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简明性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五)文化性原则
    三、《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收词立目
        (一)收词
        (二)立目
    四、《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索引设置
    五、《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版式和装帧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微观结构
    一、《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词条结构
    二、《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词条结构大样
        (一)民族节日
        (二)宗教节日
        (三)节气
        (四)生肖
    三、《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语音信息
    四、《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释文
        (一)《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释文编写原则
        (二)《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释文要素
    五、《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插图
        (一)词典插图分类
        (二)词典插图必要性
        (三)词典插图原则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出版
    一、纸质词典出版
    二、电子词典出版
        (一)硬件类电子词典
        (二)软件类电子词典
    三、中国节日民俗汉俄平行语料库建设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六章 《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的应用前景
    一、理论应用前景
    二、实践应用前景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我国少数民族春节食俗(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 翟娣.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达斡尔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 ——关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的调查[D]. 赵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3]我国少数民族春节食俗趣闻[J]. 钱国宏. 华人时刊, 2021(02)
  • [4]节日食俗在饮食纪录片中的文化呈现 ——以《风味人间》为个案[D]. 赵韩.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6)
  • [5]对泰汉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学研究[D]. 李梦茜.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9)
  • [6]清代至民国时期岁时节日中的民间崇拜研究 ——以《河南府县志辑》为例[D]. 廉慧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论屈大均的民俗观 ——以《广东新语》为例[D]. 余根鹏.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教学研究与设计[D]. 刘红月. 扬州大学, 2020(02)
  • [9]社:一个古老节俗的当代形态 ——恩施土家族春社研究[D]. 熊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中国节日民俗辞典(汉俄对照)》编撰的理论与实践[D]. 白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饮食习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