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一、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论文文献综述)

刘淑霞[1](2021)在《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与检测技术要点探讨》文中指出电磁兼容性是能够直接影响电子电器设备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工作人员要加大对电磁兼容的检测力度,灵活运用检测技术,从而增强电磁兼容性,改善产品的电磁兼容薄弱环节。文章简要阐述了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有关内容,分析了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增强电子产品整体运行性能,为我国电器电子产品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张俊岩[2](2021)在《电动汽车用逆变器功率单元布局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更迭,电动汽车用电子产品朝着高速高频化、高度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其中,DC/AC逆变器功率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信号频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电磁兼容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PCB的布线布局、层叠结构等对PCB的寄生参数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电磁兼容。所以,PCB的布局结构是整个DC/AC逆变器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将企业生产的DC/AC逆变器功率板产品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的PCB设计方法,针对逆变器功率板PCB存在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包括高压地和低压地共地、PCB分布寄生参数以及单层板布局设计对功率板PCB的影响,根据电磁理论和数值计算,提出改进功率板PCB电磁兼容的优化方案,并通过Altium Designer 16完成了新方案工程图的绘制。其次,使用ANSYS Q3D Extractor软件,提取改进前后的功率板PCB的寄生参数。详细分析PCB铜箔厚度、低压地部分电路、单双层板布局对PCB寄生参数的影响,同时,对于双层PCB,研究了地层铺地方式和地层分割方式对PCB寄生参数的影响。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最后,将功率板结合到整个DC/AC逆变器产品中,对其进行传导发射测试,进一步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即通过优化功率单元PCB结构布局来改变功率板PCB上的分布寄生参数,从而减小产品的共模传导干扰和差模传导干扰,以提高整个产品的电磁兼容。

李萌[3](2021)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作为人民群众优先选择的,具有快速、舒适、准时、实惠且安全特点的出行工具,目前在国内交通出行领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是负责运行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控制和通信等功能将线路、车站、动车组列车有序的配合起来,以保证动车组列车安全可靠并高效率的在线路上运行。高铁系统复杂的电磁环境给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通过分布在列车各个位置的通信、控制及天线端口完成对列车的运行控制,而动车组动力分散式模式的技术特点,使得电磁环境与信号车载设备的交互更加复杂,信号车载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已经成为铁路电磁兼容研究的重点。本文以电磁兼容理论为基础,为了解决传统的信号系统风险研究中对电磁兼容性缺乏考虑的弊端,以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电磁骚扰源-传输耦合-设备端口”电磁兼容三要素原则扩充了风险模型,确定了电磁兼容风险因素;结合动车组列车的运行场景和结构布局,分别对车顶弓网放电离线电磁骚扰、车体电流电磁骚扰、车底牵引传动系统电磁骚扰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系统的复杂程度,形成了基于网络模型的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特性分析方法,通过网络模型中的路径实现对信号车载设备中不同子系统、模块或部件装置电磁干扰特性的分析;基于云模型和Cube风险评估模型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电磁兼容风险等级进行分析。论文主要工作的创新之处总结如下:(1)针对传统风险模型未能考虑电磁兼容性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运行场景的高速铁路电磁兼容风险分析方法,建立了涵盖“电磁骚扰源-传输耦合-设备端口”等电磁兼容要素的风险模型。(2)分析了弓网离线放电电磁骚扰源的特性,并基于行波天线和传输线理论建立了辐射耦合与传导耦合模型,优化了高架桥场景弓网离线电磁骚扰测量方法。(3)提出了基于网络模型的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风险模型,将电磁兼容要素抽象为模型中的节点和连接边,实现了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耦合路径的分析。(4)提出了基于云模型和Cube模型的信号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方法,结合骚扰源和干扰耦合特性,针对典型运行场景的电磁兼容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提高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可以为铁路电气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理论研究、电磁兼容设计、系统电磁兼容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许雪成[4](2020)在《电子锁中集成电路连续波电磁抗扰试验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集成电路具备成本低、体积小、运行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随着集成度和运算速度的日益提高,集成电路也更容易受到电磁干扰。集成电路受到电磁干扰后,会造成其内部逻辑混乱,使之发出错误信号或指令,从而导致电子产品的工作稳定性下降,甚至造成集成电路芯片不可恢复的烧毁,使电子产品无法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影响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集成电路的电磁干扰问题得到了工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智能电子锁电磁干扰为切入点,基于电子锁电磁失效的内部机理,研究集成电路的电磁干扰问题。首先,通过采集电子锁干扰器的干扰波形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干扰波形曲线,并根据干扰波形设置电磁干扰源对电子锁干扰线圈进行电磁干扰仿真建模,初步分析其电磁干扰环境以便指导实际试验。其次,利用横向电磁场(Transverse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TEM)小室构建干扰电磁环境,并搭建集成电路外围电路以组成测试系统,得出集成电路芯片的电磁干扰影响因素。考虑试验安全及严谨性,为搭建干扰电磁环境先后测试分析了两款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集成电路芯片,并进行辐射抗扰度测试。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功率微波TEM小室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进行探究性的试验环境搭建,成功产生所需电磁干扰环境后,选择另一款常见电子锁集成电路芯片对其搭建电子锁外围基本电路作为测试辅助系统,进行集成电路的电磁辐射抗扰度试验,探究其在电磁干扰环境下的干扰耦合效应影响因素。最后从敏感设备出发,进行集成电路的近场扫描试验,以观察其近场电磁环境分布。试验结果显示集成电路在电磁场环境干扰下的耦合因素主要与芯片键合丝封装、干扰角度及位置、干扰场强、干扰频率有关。1)芯片封装键合丝越长耦合效应越明显,2)干扰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芯片在电磁场中的封装角度和所处电磁位置对耦合电压的大小影响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同角度位置下芯片耦合电压不同;3)干扰场强与电磁耦合电压成正比;4)干扰频率对电磁耦合的影响也呈现选择性,相同试验条件不同频率耦合效应不同。本文试验成果可为集成电路芯片研发人员及应用工程师提供参考,以提高芯片可靠性和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也为后续的电磁防护和进一步的集成电路级的电磁兼容探索提供借鉴。

朱俊颖[5](2020)在《开关电源PCB电磁干扰的仿真与实验分析》文中认为开关电源广泛用于各类电子产品,其电磁干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用于预测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特性的仿真方法研究日趋活跃。本文以开关电源的PCB为对象,研究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仿真建模方法,以期为电源PCB电磁干扰特性的预测提供指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DC/DC开关电源PCB的设计与近场辐射特性仿真及实验。根据开关电源的原理设计以LM2578为核心控制器件的PCB原理图和线路图,并通过制板、元器件焊接与调试得到其实物;利用PCB的线路图在CST中建立仿真模型,并计算其近场辐射特性;使用电场近场探头与频谱仪等设备,测试其近场辐射;最后将近场辐射仿真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仿真建模方法的正确性。(2)AC/DC电源PCB设计与设备级电磁辐射仿真及实验。以LM7805为核心器件设计电源PCB的原理图和线路图,以LM358为核心器件设计蜂鸣器报警电路PCB的原理图和线路图,通过制板、元器件焊接与调试得到各自实物,通过线缆将两PCB与设计制做的屏蔽腔体连接成设备;在CST中将两PCB和内外部线缆分别进行建模,并计算合成设备的电磁辐射特性仿真结果;同时参照国家相关的测试标准,在微波暗室中采用测试天线对整个设备进行实验。最后对比仿真与实验的结果,验证仿真建模方法一定的合理性。(3)开关电源PCB强电磁辐照敏感度仿真分析。利用已有PCB线路图在CST中建立开关电源PCB强电磁辐照敏感度无源结构与电路仿真模型,研究了PCB上不同参数的电阻、电感、电容的辐照敏感度与屏蔽壳体几何中心的电场响应;研究了不同类型、不同长度PCB连接线缆的辐照敏感度;研究了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厚度屏蔽层的PCB连接线缆辐照敏感度。对强电磁脉冲环境下电子产品的元器件及其连接线缆如何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于全毅[6](2020)在《考虑入射场激励不确定性影响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中早已离不开汽车,伴随着各项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功能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年提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大量的电气电子设备被应用于汽车中,丰富了汽车的各项功能,同时也使汽车的线束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系统、雷达、导航等通信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导致汽车运行环境中的电磁干扰越来越复杂,使得汽车线束通过场线耦合的方式将周围环境中的辐射能量传导进入汽车的电子设备中,导致汽车的部分功能失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乘车人员伤亡。因此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十分必要。为了对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进行计算分析,本文做了如下的工作:1.本文首先结合传输线理论对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方程进行了推导,并介绍了解析法与数值法两种计算单位长度参数矩阵的方法,解析法主要对镜像法进行介绍,数值法则介绍了矩量法与有限元法。本文结合数值算例,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ANSYS Q3D对汽车线束的单位长度参数矩阵进行计算,同时对比解析法的计算结果,考虑汽车线束的应用情况,采用ANSYS Q3D的结算结果为准。并结合推导得到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方程,令入射场相关变量(仰角θ,方位角ψ,偏振角η,电平幅值E0)为固定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的感应电流。2.考虑到入射场相关变量的不确定性,采用上一节中推导得到的方程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计算时成本较高,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介绍了非干涉的广义混沌多项式法与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法。非干涉广义混沌多项式法包括随机响应面法与基于投影法的混沌多项式法,能够建立代理模型进行快速计算,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以方差分解为核心思想,能够量化各个随机输入变量对于模型整体的影响程度。本文结合实际数值算例,令入射场相关变量服从不同的随机分布,采用非干涉广义混沌多项式法计算出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的相关统计参数,并结合Sobol法计算得到各个随机输入变量的全局灵敏度,将计算结果与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法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对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问题进行初步分析。3.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问题的计算效率,在广义混沌多项式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适应稀疏混沌多项式法,从截断方案与多项式系数计算两个各方面对模型进行稀疏处理。在截断方案上面,本文将自适应选择算法与双曲截断方案相结合,通过自适应双曲截断方案对模型进行初步的稀疏处理。随后,本文采用最小角回归法对模型进一步的稀疏处理。本文结合同样的实际数值算例,对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的相关统计参数进行计算,并计算得到各个随机输入变量的全局灵敏度指标,将计算得到的数据与蒙特卡洛法进行对比,证明自适应稀疏混沌多项式法兼顾计算精度的同时还能够节省计算成本,是高效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问题分析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汽车线束的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针对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所提出的自适应稀疏混沌多项式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对其进行分析,并量化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的影响程度,对汽车线束模型的优化与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朱成科,张敏,范书健,付丽,李庆雨[7](2020)在《基于标准的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整改可行性和关联性分析》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整改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基于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项目和整改措施,结合目前电磁兼容整改现状,介绍了电磁兼容应付性整改的问题,同时对标准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说明。本研究提出了产品不同阶段整改设计的可行性措施,并就电磁兼容整改与电气安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企业进行电磁兼容整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缪宇辰[8](2020)在《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测试机理及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以功率变换器为代表的电力电子装置得以在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中应用,尤其在电能变换设备中,电力电子装置更是必不可少。作为电能变换的核心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受其工作特性影响引起的电压瞬变与电流瞬变给电力电子装置带来了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这些电磁干扰通过两种不同的耦合方式作用于电力电子装置所处的电磁环境,对其中工作的设备产生严重影响,这两种干扰耦合方式分别为传导耦合与辐射耦合。为了减少电力电子装置间的电磁干扰影响,提高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使同一电磁环境下的各个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对功率半导体器件电磁兼容性研究必不可少。基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以功率变换器为代表的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掌握电磁兼容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电磁干扰及电磁抗扰度理论及主要测试项目,并分析了共模干扰耦合及差模干扰耦合的传播路径。此外,详细地阐述了双电流探头阻抗测试方法。(2)以传导干扰测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回路阻抗及回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一种无LISN的传导干扰替代测试方法。以开关电源为例,结合其实际工作状态,对其工作在空载和带载状态下的传导干扰测试的等效替代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与通用性。运用此方法,可以在实验室和实际应用工况下的传导干扰测试间建立一种联系,实现两者间的等效替代。(3)在掌握了大电流注入(BCI)抗扰度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对标准ISO11452-4规定的大电流注入替代法测试中测试位置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得不同干扰注入位置对应的电流监控探头转移阻抗曲线,获得不同频率下替代法测试位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机理。以DC-DC变换器作为测试对象,对其大电流注入抗扰度性能进行了评估,实验表明,受注入位置影响的转移阻抗变化趋势与替代法实验测得DC-DC变换器抗扰度性能结果一致,证明了此方法的通用性,完善了大电流注入测试技术,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意义。

雷科[9](2020)在《新能源高压产品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分析与解读》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动汽车的高速发展,新能源高压产品需求较大,单体所导致的电磁兼容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管控和测试高压产品,本文主要对目前国际国内电磁兼容测试标准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结合高压产品测试实际测试经验,总结了高压产品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的差异。

张骥[10](2019)在《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要素分析及测试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针对电磁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进行分析,首先明确电磁干扰以及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然后提出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最后就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设计的要素和测试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二、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与检测技术要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概述
2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2.1 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2.2 能够保障人身生安全
    2.3 能够实现与国际接轨
3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技术分析
    3.1 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
    3.2 楼宇对讲产品电磁兼容检测要求
    3.3 电子产品绝缘性监测技术
4 结束语

(2)电动汽车用逆变器功率单元布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DC/AC逆变器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2.2 寄生参数简介
        1.2.3 PCB电磁兼容的研究现状
    1.3 电子产品EMC的相关测试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DC/AC逆变器电磁兼容基本理论
    2.1 DC/AC逆变器的电磁干扰机理
    2.2 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
        2.2.1 电磁干扰
        2.2.2 电磁抗干扰
        2.2.3 电磁干扰三要素
        2.2.4 电磁场理论
    2.3 电磁干扰耦合路径分析
        2.3.1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
        2.3.2 DC/AC逆变器电磁干扰耦合路径
    2.4 提取寄生参数的方法
        2.4.1 寄生参数及其来源
        2.4.2 寄生参数提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C/AC逆变器功率板PCB的研究
    3.1 DC/AC逆变器产品介绍
        3.1.1 功率板主电路原理图
        3.1.2 功率板工程图和实物图
    3.2 DC/AC逆变器功率板的理论分析
        3.2.1 现代的PCB设计方法
        3.2.2 高压地和低压地对功率板的影响
        3.2.3 寄生参数对功率板的影响
        3.2.4 单层板和多层板对功率板的影响
    3.3 DC/AC逆变器功率板的优化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NSYS软件的仿真分析
    4.1 寄生参数
        4.1.1 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
        4.1.2 寄生参数的提取方法
    4.2 PCB寄生参数的提取与分析
        4.2.1 铜箔厚度对寄生参数的影响
        4.2.2 低压地部分电路对寄生参数的影响
        4.2.3 单层板和双层板对寄生参数的影响
    4.3 PCB地层铺地对寄生参数的影响
        4.3.1 铺地面积对寄生参数的影响
        4.3.2 地层分割对寄生参数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机测试验证
    5.1 功率板实物图
    5.2 搭建传导测试平台
    5.3 测试结果
        5.3.1 共模传导发射测试
        5.3.2 差模传导发射测试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风险及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1 风险理论研究
        1.2.2 风险评估的工程应用
        1.2.3 铁路安全风险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铁路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3.1 铁路电磁骚扰及传播特性研究
        1.3.2 铁路电磁骚扰传输耦合特性研究
        1.3.3 铁路信号系统电磁干扰特性研究
        1.3.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电磁兼容与风险的研究现状
        1.4.1 电磁环境与风险的研究
        1.4.2 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的研究
        1.4.3 电磁兼容风险的标准研究
        1.4.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2 高铁电磁兼容风险概述
    2.1 风险的基本理论
        2.1.1 风险的基本概念
        2.1.2 风险模型
        2.1.3 风险分析
        2.1.4 风险评价
        2.1.5 风险评估
    2.2 系统电磁兼容的风险模型
        2.2.1 电磁兼容风险的内涵
        2.2.2 电子电气设备的风险模型
        2.2.3 耦合电磁兼容要素的风险模型
        2.2.4 风险模型的实例分析
    2.3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因素分析
        2.3.1 运行场景分析
        2.3.2 电磁兼容要素分析
        2.3.3 电磁干扰后果分析
    2.4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造成干扰的主要骚扰源特性研究
    3.1 对信号系统车载设备造成干扰的主要电磁骚扰源
    3.2 弓网离线放电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3.2.1 弓网离线产生电磁骚扰的机理分析
        3.2.2 弓网离线的放电模型
        3.2.3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辐射耦合模型
        3.2.4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传导耦合模型
        3.2.5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测量与分析
    3.3 动车组车体回流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3.3.1 动车组车体回流电磁骚扰的机理分析
        3.3.2 动车组车体电流模型
        3.3.3 动车组车体电流特性研究
    3.4 牵引传动系统电磁骚扰特性研究
        3.4.1 牵引变流器电磁骚扰的机理分析
        3.4.2 动车组牵引变流系统模型
        3.4.3 牵引变流系统输出电缆辐射特性
    3.5 本章小结
4 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特性研究
    4.1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
        4.1.1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组成
        4.1.2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的工作原理
        4.1.3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干扰故障与机理
    4.2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网络模型
        4.2.1 电磁干扰链式网络结构
        4.2.2 电磁兼容网络模型的节点与边
        4.2.3 电磁兼容网络的建立方法
        4.2.4 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网络模型
    4.3 基于ECN的信号系统车载设备干扰路径分析
        4.3.1 BTM的电磁干扰路径
        4.3.2 DMI的电磁干扰路径
    4.4 本章小结
5 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
    5.1 风险评估的方法
        5.1.1 云模型
        5.1.2 权重判断方法
    5.2 电磁兼容风险评估Cube模型
    5.3 高铁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评估模型
        5.3.1 评估模型的结构与流程
        5.3.2 电磁兼容风险的评价体系
        5.3.3 风险等级与风险基准云
    5.4 实例分析
        5.4.1 BTM电磁兼容风险评估
        5.4.2 DMI电磁兼容风险评估
        5.4.3 电磁兼容风险控制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总结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电子锁中集成电路连续波电磁抗扰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集成电路的电磁干扰及测量方法
    2.1 集成电路的电磁干扰种类
    2.2 集成电路的测量方法
    2.3 TEM小室的内部组成
    2.4 干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5 EUT与TEM小室耦合原理
    2.6 TEM小室测试要求及计算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子锁干扰源研究
    3.1 电子锁干扰源内部结构分析
    3.2 电子锁干扰源建模仿真
        3.2.1 仿真工具简介
        3.2.2 仿真建模及仿真结果
    3.3 TEM小室测试系统搭建
    3.4 电子锁集成电路测试板设计
        3.4.1 测试芯片选型及资源介绍
        3.4.2 测试板原理图及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锁集成电路电磁抗扰试验
    4.1 集成电路PCB测试板
    4.2 集成电路抗扰度平台搭建及预试验
    4.3 集成电路电磁抗扰度试验
    4.4 试验监测数据及整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锁集成电路近场扫描
    5.1 集成电路近场扫描平台
    5.2 近场扫描试验及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试验电路板主程序

(5)开关电源PCB电磁干扰的仿真与实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关电源现状
        1.2.2 电磁仿真软件现状
        1.2.3 开关电源PCB电磁干扰研究现状
        1.2.4 电子产品相关实验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DC/DC开关电源PCB设计与近场辐射特性仿真及实验
    2.1 DC/DC开关电源PCB设计与近场辐射特性仿真流程
        2.1.1 DC/DC开关电源PCB设计流程
        2.1.2 DC/DC开关电源PCB近场辐射特性仿真流程
    2.2 DC/DC开关电源的原理
    2.3 DC/DC开关电源的设计
        2.3.1 集成元件LM2576 介绍
        2.3.2 DC/DC开关电源PCB设计与制板
    2.4 DC/DC开关电源PCB近场辐射特性仿真
        2.4.1 激励源的获取
        2.4.2 DC/DC开关电源PCB仿真模型
    2.5 DC/DC开关电源PCB近场辐射实验
        2.5.1 实验设备与实测
        2.5.2 接收功率、接收电压和电场强度关系
    2.6 DC/DC开关电源PCB近场辐射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C/DC电源PCB设计与设备级电磁辐射仿真及实验
    3.1 AC/DC电源PCB设计与设备级电磁辐射特性仿真流程
        3.1.1 AC/DC电源PCB设计流程
        3.1.2 设备电磁辐射特性仿真流程
    3.2 AC/DC电源板与蜂鸣器报警电路PCB板设计
        3.2.1 AC/DC电源PCB板设计
        3.2.2 蜂鸣器报警电路PCB板设计
    3.3 AC/DC电源PCB设备电磁辐射特性仿真
        3.3.1 线缆电磁辐射特性仿真
        3.3.2 PCB板电磁辐射特性仿真
    3.4 设备的电磁辐射实验
    3.5 设备的电磁辐射特性仿真与实验对比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开关电源PCB强电磁辐照敏感度仿真分析
    4.1 强电磁辐照敏感度理论分析
        4.1.1 传输线建模分析
        4.1.2 强电磁辐照敏感度仿真频谱分析的概念
    4.2 开关电源PCB强电磁辐照敏感度仿真模型建立
        4.2.1 开关电源PCB强电磁辐照敏感度无源结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4.2.2 开关电源PCB强电磁敏感度仿真模型激励源设置
        4.2.3 开关电源PCB强电磁敏感度电路仿真模型的建立
    4.3 开关电源PCB强电磁辐照敏感度仿真结果与分析
        4.3.1 敏感元件与空间电场监测点仿真结果与分析
        4.3.2 开关电源PCB连接线缆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考虑入射场激励不确定性影响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2.2 国内汽车电磁兼容研究现状
        1.2.3 场线耦合及其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内容总结
第2章 汽车线束多导体传输线辐射敏感度方程推导及其分布参数计算
    2.1 引言
    2.2 多导体传输线方程的推导
    2.3 单位长度参数矩阵
        2.3.1 解析法
        2.3.2 数值法
        2.3.3 ANSYS Q3D计算单位长度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广义混沌多项式法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问题分析
    3.1 引言
    3.2 广义混沌多项式
        3.2.1 随机响应面法
        3.2.2 Galerkin投影法
    3.3 全局灵敏度分析
        3.3.1 Sobol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
        3.3.2 基于广义混沌多项式的全局灵敏度分析
    3.4 算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自适应稀疏混沌多项式法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不确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自适应稀疏混沌多项式
        4.2.1 自适应双曲截断
        4.2.2 最小角回归
    4.3 算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全文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及在学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标准的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整改可行性和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电磁兼容试验项目
2 整改措施与对策
    2.1 整改措施
    2.2 问题测试项目与对策
3 可行性分析
    3.1 整改现状及应付性整改
    3.2 可行性措施
4 关联性分析
    4.1 标准间关联分析
    4.2 相关项目关联分析
5 结束语

(8)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测试机理及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磁兼容标准研究现状
        1.2.2 电磁干扰研究现状
        1.2.3 噪声源阻抗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1.2.4 大电流注入测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2.1 电磁兼容的概念
        2.1.1 电磁兼容常用术语
        2.1.2 电磁干扰
        2.1.3 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
        2.1.4 电磁抗扰度
    2.2 双电流探头阻抗测试方法
        2.2.1 测试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导干扰测试的替代方法研究
    3.1 传导电磁干扰测试基本原理
        3.1.1 测试限值
        3.1.2 测试设备
    3.2 传导干扰测试替代方法基本原理
        3.2.1 回路阻抗测试
        3.2.2 等效替代测试方法
    3.3 传导干扰测试替代方法的实验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电流注入抗扰度测试问题的研究
    4.1 大电流注入测试的基本理论
        4.1.1 试验等级
        4.1.2 参考等级评定标准
        4.1.3 测试设备
        4.1.4 测试方法
    4.2 电流监控探头的转移阻抗特性
    4.3 基于替代法的转移阻抗测量
        4.3.1 测试方法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转移阻抗测试
        4.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4.4.3 DC-DC变换器BCI替代法测试实验
        4.4.4 测试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新能源高压产品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分析与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新能源高压产品测试要求
2 新能源高压产品EMC测试标准概述
    2.1 EMI测试标准
    2.2 EMS测试标准
3 新能源高压产品测试方法解读
    3.1 EMI测试方法
    3.2 EMS测试方法
4 思考与建议
    4.1 EMI测试结果影响因素
    4.2 EMS测试不同方法之间差异
5 结语

(10)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要素分析及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设计重要性
    1.1 电磁干扰
    1.2 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
2 电磁兼容的设计准则及方法
    2.1 电磁兼容设计准则
    2.2 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2.2.1 问题解决法
        2.2.2 规范法
        2.2.3 系统法
3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要素及重要技术
    3.1 屏蔽技术要素
    3.2 滤波技术要素
    3.3 接地技术要素
4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测试
    4.1 电磁干扰度发射测试
    4.2 电磁抗扰度测试
5 结论

四、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产品电磁兼容的重要性与检测技术要点探讨[J]. 刘淑霞.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1(11)
  • [2]电动汽车用逆变器功率单元布局的研究[D]. 张俊岩.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3]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车载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研究[D]. 李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电子锁中集成电路连续波电磁抗扰试验技术研究[D]. 许雪成. 厦门理工学院, 2020(01)
  • [5]开关电源PCB电磁干扰的仿真与实验分析[D]. 朱俊颖.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考虑入射场激励不确定性影响的汽车线束辐射敏感度分析[D]. 于全毅. 吉林大学, 2020(08)
  • [7]基于标准的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整改可行性和关联性分析[J]. 朱成科,张敏,范书健,付丽,李庆雨. 中国医疗设备, 2020(03)
  • [8]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测试机理及方法分析[D]. 缪宇辰. 天津理工大学, 2020
  • [9]新能源高压产品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分析与解读[J]. 雷科. 电子测试, 2020(04)
  • [10]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设计要素分析及测试方法研究[J]. 张骥. 电子测试, 2019(19)

标签:;  ;  ;  ;  ;  

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