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规模化繁育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养牛规模化繁育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一、黄牛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亢智鹏[1](2021)在《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文中认为养牛业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探讨不同养牛模式的经济效果和生态效应,以及哪一种模式更能带动农牧户增收对养牛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之一,当地的养牛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是内蒙古黄牛养殖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实地调查研究为支撑,取得了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对小规模养殖模式进行研究,希望对新时期下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建议,对促进我国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模式,以户为单位,饲料、草场、人力、圈舍等生产资料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绿色生态、低成本高产出,产品高质量的畜牧养殖模式。在307户样本养殖户中,269户的饲草料实现了自给自足,占比达87.62%。小规模养殖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饲草料的自给自足,带来的养殖成本低。同时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6.41%的养殖户认为,在小规模养殖模式下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与前几年相比更好了。在调研中,97%的养殖户认为禁垦、禁牧舍饲以来,当地的草牧场沙化、退化问题有得到改善。截止到2019年,巴彦毛都苏木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90.87%养殖户认为当地的生态治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当前,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养殖利润最高,同时小规模养殖模式下的黄牛养殖基本以舍饲禁牧为主,兼顾了黄牛体质健康又绿色,生态效应好。小规模养殖模式有利于在农区、半农半牧区且具有种养结合优势的地方进行复制和推广。目前,当地具有发展黄牛养殖的优势,同时也有存在的问题。如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上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向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的问题。养殖户方面具有基础设施建不完善、资金投入能力弱、补贴优惠政策少、养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加大投资和政策补贴力度、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广适度规模、激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等建议。

班承纪[2](2020)在《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的推动,其发展的“贷牛还牛”取得一定成就,帮助诸多贫困户增收脱贫,然而,在其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对其肉牛产业情况加以分析与研究。鉴于此,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当前都安县肉牛产业情况展开深入调研。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其次从肉牛产业占比、养殖规模、品种、养殖户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都安县肉牛养殖现状,接着从“贷牛还牛”发展规模、分布、整合资金和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都安县“贷牛还牛”产业扶贫现状,同时论述了都安县肉牛屠宰加工流通情况,找出当前都安县肉牛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解决策略。通过研究发现,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养殖品种以水牛、黄牛、改良牛3大优质肉牛品种为主,其中以改良牛所占比重最大;肉牛业产出量及各类肉制品产量占比逐年上升,“贷牛还牛”产业扶贫初具成效,近几年“贷牛还牛”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肉牛屠宰加工流通逐步增强,牛肉及牛肉制品产品结构渐趋多元化,销售范围更为广泛,渠道更为多样。结果表明当前都安县肉牛产业尤其是“贷牛还牛”发展良好,使农户、企业和政府均有盈利,探索出新的产业扶贫模式。但其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养殖农户大幅度减少,养殖结构失衡、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肉牛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低、养殖成本逐年上升、生产方式落后、牛肉产品价格起伏不定。究其原因,是由于养殖环境改变、养殖技术滞后、收益较低、屠宰加工环节技术问题、农村配套设施落后、相关政策措施不健全及市场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缩减等导致的。针对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结合都安县实际情况,从增加资本和政策扶持力度、保证食品安全、建立“瑶山牛”等品牌、加强肉牛疫病防控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完善饲料供应体系、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及推进供给侧改革等层面提出了都安县肉牛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都安县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蒋舰[3](2020)在《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等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长期稳定增收,没有产业扶贫,就无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更无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位列精准扶贫实践策略―五个一批‖之首,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当地生产传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地脱贫,引导贫困人口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在乡村振兴维度下,―产业兴旺‖也摆在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之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产业兴旺是重点,体现出发展产业在耦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脱贫攻坚即将结束,产业扶贫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实践也将转向产业振兴,因此,在新时期研究产业扶贫成效,为产业振兴提供借鉴,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丰都县是重庆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代表和缩影,作为原国家级贫困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目前重庆市18个脱贫攻坚重点区县之一,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2万人,脱贫增收致富成为县委县政府的首要任务。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伊始,丰都县就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和核心支撑,围绕―当期可脱贫、长远能致富‖,构建形成肉牛产业为主导的―1+6+X‖扶贫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5个,发展县级农业企业55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100余家、家庭农场1900余个,流转土地45.5万亩,带动5.7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在具体实践中,肉牛产业因其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影响丰都县产业扶贫体系中40%的贫困群众,为实现人口减贫、促进区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随之出现系列影响肉牛产业扶贫成效的问题。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丰都县产业扶贫体系中的主导产业肉牛业为例,在界定产业扶贫等相关概念,分析整合产业组织理论、能力贫困理论、益贫式增长理论、精准扶贫理论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走访调研丰都县肉牛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采集相关具体数据,通过对肉牛产业扶贫发展现状、扶贫成效、实践模式、典型案例的具体描述和分析,发现丰都县存在肉牛产业重视程度下降、项目制实施方式和科层制晋升体制下目标偏离、肉牛产业脱贫致富带动能力不足、从业贫困人口主体性缺失、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与投入限制成为新瓶颈等问题。本文最后有针对性提出强化肉牛产业主导地位、加强肉牛产业扶贫政策保障能力、提高项目和资金精准性益贫性、增强各扶贫主体间的综合扶贫效果、提升从业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

李丁玲[4](2020)在《基于DEA模型下的延边黄牛养殖效率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大众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及需求也悄然发生改变,人们不再一味的追求温饱,而是更多的注重营养和膳食均衡。而牛肉的营养成分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同时以低脂肪的成分,是一种包含人体所需的铁、氨基酸等高营养价值的肉类,更好的迎合了消费者们高品质化的消费观念,因此广受人们的欢迎。随着牛肉在人们饮食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滋生出的牛肉产业也蓬勃发展。中国的牛肉产业有着很大的前景和优势。首先人口众多的中国为肉牛产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其次宽广的土地和草原为肉牛的养殖提供了资源保障,最后庞大的劳动力特别是适合肉牛养殖的农民数量也是中国特有的优势。虽然中国的肉牛产业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但由于受到市场竞争和本身机制等的种种限制,无法进一步发展,与国外的优良肉牛产业抗衡。目前在我国的肉牛产业中,延边黄牛位居行业的前列,是五大地方良种之一,延边黄牛素来以鲜嫩,膻味少着称,因此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延边黄牛作为延边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不仅是延边的民族特色招牌,也带动着延边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延边黄牛产业却受到行业的桎梏,发展受到限制。由于受到国家政策、行业限制、机制不完善等等因素的限制,延边黄牛的养殖数量越来越少,导致延边黄牛产业不仅产量大大减少,品质也大打折扣,而价格居高不下。因此,解决延边黄牛养殖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延边黄牛养殖效率问题,整理和描述了国内外关于肉牛产业、肉牛产业效率分析和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现状,从多方面全方位的描述延边黄牛养殖现状,充分了解延边黄牛养殖现状的情况和特征,并有针对性的找出问题所在,采用调查法、文献参考法和实证分析法的方法,结合产业经济、投入产区、区域经济等理论进行分析,利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相关分析方法,基于大量数据资料和过往相关研究成果,揭示延边州黄牛养殖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并在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黄牛养殖户的基础上,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并运用DEA模型分析,选取合理的指标作为投入因素,计算出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取得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出延边黄牛养殖的整体效率值,并从中得出能够获得最优效率的决策单元因素,最后通过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提出有利于提高黄牛养殖效率并进一步发展黄牛产业的有利举措和建议。

孙春红[5](2020)在《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动力支撑。绿色发展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是畜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吉林省是国家级优势肉牛产区,始终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环境与民生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绿色肉牛养殖业,以生态经济相协调为核心,着力推进绿色肉牛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信息化进程,通过倡导绿色新生产方式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目标,进一步推动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基于绿色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运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方法,在全面分析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发展基础条件以及障碍性因素的基础上,立足吉林省实际,构建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吉林黑毛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黑毛牛实业)和桦甸金牛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牛牧业)两个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为例,对绿色肉牛养殖情况进行评价,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的新路径,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总体来看,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在肉牛年存栏和出栏量、绿色肉牛养殖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无抗化和龙头企业带动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在绿色肉牛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健全、绿色生产技术欠缺、废弃物处理困难、资金和政策投入不足等障碍性因素;二是由于养殖企业发展自身定位差异,存在着以提供高级绿色肉牛产品(吉林黑毛牛实业)和以提供绿色肉牛产品(金牛牧业)两种肉牛养殖模式。通过评价结果来看,前者注重综合效益,后者更注重于以保证经济效益为前提实现绿色肉牛产品的产出。后者仍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肉牛生产经营方式,前者的发展潜能明显优于后者。三是综合评价典型绿色肉牛养殖企业在科技、金融和政策方面支撑作用都存在一定的短板,绿色肉牛养殖作为高技术、高前期投入、高成本和政策性依赖强的产业,需要加强相关能力建设。绿色肉牛养殖的生产效率和能力的发挥明显受到政府相关补贴政策支持等影响,直接影响了养殖主体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绿色养殖技术的采纳。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进一步推动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绿色肉牛养殖业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二是规范和加强绿色肉牛养殖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广体系建设;三是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建设;四是强化政府对规模化绿色肉牛养殖主体的政策引导与重点扶持。

刘莹影[6](2020)在《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个肉牛养殖项目的人类学考察》文中提出发展项目的“分级运作”逻辑给了各级政府曲解项目目标的机会。调查结果显示,N县的肉牛养殖项目的初衷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偏离:第一次是在产业规划阶段,由生态、经济、社会三重目标浓缩为对经济发展,也就是产业规模化的集中关注。第二次是在项目执行阶段,即从“打包”“抓包”到实施这一个时间段内,经济目标再次被简化为完成绩效考核指标。第三次则是在项目后期,乡政府冻结村集体投资分红的做法,使得乡村与发展项目间的联系由藕断丝连变为彻底剥离。至此,发展的主体——底层农民被彻底边缘化,成为发展的旁观者。从各个参与方的视角出发,该项目的运作又是一个权力博弈与资源竞争的过程。在发展项目中,各参与方抱着不同甚至相互抵触的利益目标,互相竞争和排斥,使得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种畸形的“表面繁荣”。但是在业内人士眼里,当地的肉牛养殖产业其实岌岌可危。研究结果认为,发展项目命运多舛的根源在于现有的行政体制内无法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导致场域内的各主体之间的信任纽带无法建立,最终使得发展目标发生了多次偏离,不仅真正的发展主体被遗忘,而且也违背了发展项目之所以实施的“初衷”。突破困局的核心关键,还需要破除诱使基层政府偏离项目初衷的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目标拉回正轨,重新指导产业发展。

杜昕桐[7](2019)在《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认为延边州地理位置优越,属于温和的温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饲草饲料资源,为延边黄牛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延边州政府对延边黄牛产业的扶持和领导,该产业已经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特色产业。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国民对于肉类食品的数量和品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延边黄牛产业虽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仍存在限制其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延边黄牛产业,提高延边黄牛牛肉质量和产量,增加养殖户收入,促进延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肉牛产业相关文献以及肉牛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其次通过文献搜集和访问调查研究得知:延边州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处东北亚经济发展地带,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并且延边州位于粮食主产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具有丰富的饲草及饲料资源;延边黄牛产肉性能较好,肉质鲜美,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一定的品种优势。在延边州政府的指导下,延边黄牛产业得到了较好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黄牛的数量和规模持续扩大。近几年延边黄牛产业趋于平稳发展的趋势,但其仍然存在诸如黄牛牛源短缺、龙头企业发展速度缓慢,市场牛肉质量差异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延边黄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延边黄牛产业同样面临着牛肉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和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威胁。基于上述分析,对延边黄牛产业进行规划:(1)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制定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准则;(2)确立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延边黄牛产业的发展方向;(3)构建延边黄牛产业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分别从延边黄牛品种繁育保着护建设、延边黄牛养殖建设、屠宰加工建设、流通运输建设、品牌营销建设五个方面对进行规划。在品种繁育方面要加强品种资源保护工作、提纯复壮和品种数据库建设工作;在养殖繁育方面要加强养殖基地和繁育基地建设和加强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在屠宰加工方面要加强屠宰安全措施管理和扶持龙头企业;在流通运输方面要制定活牛交易市场制度、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并健全牛肉营销体系;在品牌营销方面要加强养殖户,育肥户和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建立品牌标准体系以及整合区域品牌并实行销售地点品牌差别化发展策略。(4)制定保障措施:加大补贴政策、加强技术创新及推广、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延边黄牛及其产品监督管理、拓展服务提供渠道。

池永宽[8](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地貌类型多、发育序列全等特点,世界罕见。石漠化是该区域最严重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南方8省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畜工程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修复喀斯特石漠化受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理学、岩溶学、生态学、草学、畜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多元分析原理,针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在2012-2019年以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总体结构的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核心研究示范区,综合运用野外试验与监测、实验室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等系统化研究技术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及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研究,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通过镇压、覆膜、碎草覆盖以及不同覆土水平对牧草出苗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等4种牧草出苗率均在中度覆土覆膜处理方式时出苗最短、出苗率最高,变异系数最稳定,其次是镇压和碎草覆盖处理,无处理措施表现最差。牧草出苗时间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增加,中度覆膜覆土出苗率最高保水保墒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牧草种植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花椒+紫花苜蓿”和“刺梨+多年生黑麦草”等15种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草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年限的增长,其不同配置模式改善效果也有差异,但基本上呈趋于良好的态势。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速率要好于潜在-轻度区。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纯林地,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两个试验区的15种林草模式中均存在部分养分指标低于国家土壤养分标准值,需要针对性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通过对紫花苜蓿等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试验,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3个退化草地类型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改良后的土壤在钾:氮肥施肥比为60:60kg/hm2时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显着改善(P<0.05)。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钾含量普遍高于未施肥的对照组,且所有施肥处理磷含量普遍偏低。(2)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草地分别施硫酸铵、硝酸铵和不施肥(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硫的含量显着高于施硝酸铵肥组与对照组(P<0.01),但硝酸铵施肥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硒含量极明显低于硝酸铵施肥草地与对照草地(P<0.01),而硝酸铵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牧草硒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食施硫酸铵肥牧草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硒、铜、铁、血红蛋白(Hb)等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血清铜蓝蛋白含量(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极显着低于硝酸铵组和对照组(P<0.01)。草地施用硫酸铵肥会影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家畜微量元素的生理代谢和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牧草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低的草地更适合施用硝酸铵肥。在正常草地(对照组)与锌缺乏草地(试验组)开展贵州半细毛羊放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草地的土壤和牧草中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它元素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元素无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E)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b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生化参数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SOD、GSH-PX和CAT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草地缺锌对家畜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和机体抗氧化酶有显着影响,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补锌对缺锌草地和家畜十分必要,是维持喀斯特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关岭黄牛和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和贵州半细毛羊开展不同日粮能蛋平衡对体重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分析,试验后较试验前各处理均显着增重(P<0.05),但净增重差异不十分显着(P>0.05)。但从增重效果上看,表现出中能量中蛋白日粮增重绝对值最高,低能量高蛋白效果次之,高能量低蛋白效果最差的特点。牛羊采食“高蛋白低能量”日粮饲料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难以较好的被牛羊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浪费。适中蛋白-能量的饲料组合则是最佳能蛋平衡饲喂方式。对喀斯特地域特色家畜品种贵州半细毛羊与西南地区系列半细毛肉质横向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半细毛羊的氨基酸总量为18.34%,在西南系列半细毛羊中含量最高。在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中均是贵州半细毛羊肉质最优。通过西南系列半细毛羊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等综合比较,评价出贵州半细毛羊是优质的羊肉资源。通过综合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肉质评判指标得出,喀斯特地区的特色黄牛的肉质品质要好于西门塔尔牛。(3)模式构建与技术研发以适宜性与限制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为支撑,确定典型模式的构建边界条件,并结合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逆境特色林草建植与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和毕节撒拉溪石漠化草地高效生产与标准化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对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喀斯特地区牧草发芽实验装置及方法、石漠化地区牧草标准化建植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区应根据其干热河谷的特点,在保持水土恢复环境的前提下,研发暖季牧草高产等关键技术;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根据其立地条件,研发冷季型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4)示范应用与推广自2012年10月以来,在核心示范区累积建设各项示范面积约5000 hm2,牛羊健康养殖等示范2300头/只。运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花江)和高原山地(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模式的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8省“花江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7.38×104 km2、45.89×104 km2、54.69×104 km2、39.28×104 km2、27.14×104 km2;“撒拉溪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0.33×104 km2、43.47×104 km2、50.72×104 km2、45.92×104 km2、33.26×104 km2。

蒋迎霞[9](2019)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筠连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资源县,煤炭产业曾经是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受宏观经济和煤炭行情下行影响,筠连县亟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步伐加快,筠连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全县转型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肉牛产业化转型发展道路,肉牛产业已成为筠连调整产业结构、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帮助农户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文章采用文献法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从实证性调查入手,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同时采用描述性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筠连县肉牛产业化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筠连县肉牛产业的”种、养、加、销“四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结合SCP范式对肉牛产业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P)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梳理出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集群化程度低、品牌建设落后和相关数据体系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针对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同时整合科技、创新、资本、土地等资源,为肉牛产业后续发展提出扩大肉牛产业发展规模,提升组织化水平、优化肉牛产业结构,延伸肉牛产业链、提高供给质量,强化品牌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几点对策建议。

雷超凡[10](2019)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是中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也是郏县人民最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到了新时代,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更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笔者为此开展了对于郏县红牛产业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试图为郏县红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前提条件下,在有详实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首先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特色经济理论进行了理论阐释,其次对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最后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出发,对郏县红牛的在养殖、加工贮藏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及成因给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以此探究郏县红牛的特色产业化之路。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郏县红牛产业目前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这问题急需解决,主要体现在养殖环节中郏县红牛产业还存在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少、缺少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农民、疫病防治效果欠佳、农业保险保障不足、环境污染尚未彻底解决等问题;储藏加工环节还存在着产业链条不完善、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程度较低等问题;销售环节还存在着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销售市场扩展不足、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养殖环节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养殖用地规划、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性保险未开展、排污治污配套设施不完善;储藏加工环节的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主导企业未发挥引领作用、高新技术推广困难、不够重视冷链和冷库建设;销售环节的成因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销售市场扩展不足、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人力、地力、物力、财力、智力五力齐聚,首先生产环节需要建设规划郏县红牛养殖产业带、制定完善的职业农民培养计划、规范疫病防疫体系并加强监管、尽快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长效化的排污治污体系;储藏加工环节需要建立分工明确且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加大科技推动扶持力度、加大冷链设施的购置投入;销售环节需要打造“郏县红牛”知名品牌、完善郏县红牛产业市场体系、建立“互联网+”郏县红牛营销体系。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探讨,希望能够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乃至其他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早日实现郏县红牛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本文以肉牛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的研究对象。二是本文试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郏县红牛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研究。

二、黄牛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牛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三)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研究的创新点
        2.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发展历程与优势
    (一)科尔沁左翼后旗概况
        1.自然概况
        2.人文概况
        3.经济概况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概况
        1.黄牛养殖规模
        2.黄牛养殖品种
        3.黄牛养殖区域分布
        4.黄牛养殖的地位作用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发展历程
        1.传统品种的畜牧养殖阶段
        2.传统品种的改良养殖阶段
        3.黄牛改良品种的认可度
    (四)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业取得的成就
        1.打造了“科尔沁牛”品牌
        2.探索出了新模式
        3.壮大了养殖规模
        4.推动了经济发展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发展黄牛养殖业的优势
三、科尔沁左翼后旗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
    (一)传统畜牧模式
        1.传统畜牧模式的演变
        2.传统畜牧模式的特点
        3.传统畜牧模式的优势与劣势
    (二)小规模养殖模式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内涵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特点
        3.小规模养殖模式的优势
    (三)小规模养殖模式的形成原因
        1.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四)小规模养殖模式与传统畜牧模式的对比及推广价值
四、巴彦毛都苏木黄牛养殖实地调查
    (一)研究区基本概况
        1.研究区域的概况与研究点的选择
        2.研究区牧户的基本情况
        3.研究区黄牛养殖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区黄牛养殖规模及养殖模式选择
        1.研究区的黄牛头数及结构分布
        2.研究区黄牛养殖模式的选择
    (三)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经济效果
        1.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成本
        2.不同模式的黄牛养殖收入
        3.不同养殖模式的经济效果
    (四)研究区黄牛养殖的生态效应
        1.传统畜牧模式的生态效应
        2.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态效应
五、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层面存在的问题
        1.养殖户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养殖户的资金投入能力弱,得到的政府补贴政策少
        3.养殖户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弱,整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4.养殖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起的饲草料不足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对养殖户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不完善
        2.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不完善
        3.生态效益型畜牧业转变速度慢
六、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一)养殖户层面的对策建议
        1.完善养殖户基础设施建设
        2.政府要加大对养殖户的资金帮扶,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3.提高养殖户养殖技术水平,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
        4.推广适度规模的黄牛养殖,不盲目追求“规模化”
    (二)科尔沁左翼后旗整体层面的对策建议
        1.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
        2.建立健全畜牧业全面支撑体系,提升综合能力水平
        3.推进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建设,提高畜牧业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科左后旗养牛业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理论基础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2.1 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养殖发展与现状
        2.1.1 肉牛业产出占畜牧业比重
        2.1.2 肉牛养殖规模及走势
        2.1.3 2018 年新增肉牛养殖户分布
        2.1.4 肉牛养殖品种及其数量发展
    2.2 都安瑶族自治县“贷牛还牛”产业扶贫发展与现状
        2.2.1 都安县近几年“贷牛还牛”发展规模情况
        2.2.2 都安县2017 年-2019 年“贷牛还牛”数量分布情况
        2.2.3 都安县2017 年-2019 年整合资金发展牛产业投入情况
        2.2.4 都安县“贷牛还牛”带动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2.3 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屠宰加工流通情况
        2.3.1 肉牛屠宰加工流通企业情况
        2.3.2 牛肉及牛肉制品产品结构分析
        2.3.3 牛肉及牛肉制品销售情况
        2.3.4 牛肉及牛肉制品销售流通情况
        2.3.5 龙头企业持续投入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1 养殖农户大幅度减少,养殖结构失衡
        3.1.2 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3.1.3 肉牛养殖成本逐年上升
        3.1.4 肉牛产品加工业发展程度低
        3.1.5 生产方式落后
        3.1.6 牛肉产品价格起伏不定
    3.2 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养殖大环境改变
        3.2.2 养殖技术发展滞后
        3.2.3 收益较低的肉牛产品
        3.2.4 屠宰加工环节存在技术问题
        3.2.5 农村配套设施落后
        3.2.6 相关政策措施不健全,难落实
        3.2.7 市场竞争压力大,发展空间缩减
        3.2.8 肉牛产品加工产业水平偏低
        3.2.9 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多样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4.2.1 增加资本和政策扶持力度
        4.2.2 保证食品安全,发展特色肉牛
        4.2.3 建立都安肉牛品牌,实现肉牛品牌效应
        4.2.4 加强肉牛疫病防控服务工作
        4.2.5 加强业务指导,推广生态养殖
        4.2.6 完善肉牛的饲料供应体系
        4.2.7 加强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培育经营主体
        4.2.8 推进供给侧改革,转变和创新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3)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研究述评
        1.2.1 反贫困问题研究
        1.2.2 肉牛产业问题研究
        1.2.3 产业扶贫问题研究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架
    1.5 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1.6 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肉牛产业
        2.1.3 产业扶贫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能力贫困理论
        2.2.3 益贫式增长理论
        2.2.4 精准扶贫理论
3 丰都县产业扶贫现状及肉牛产业扶贫实践模式
    3.1 丰都县贫困的突出特征
        3.1.1 贫困覆盖率高
        3.1.2 代际传递突出
        3.1.3 脱贫质量不高
    3.2 丰都县肉牛产业现状描述
        3.2.1 丰都县肉牛产业概述
        3.2.2 丰都县发展肉牛产业的禀赋优势
        3.2.3 丰都县发展肉牛产业的路径方法
    3.3 丰都县产业扶贫现状描述
        3.3.1 丰都县产业扶贫概述
        3.3.2 多元化特色产业助力扶贫
        3.3.3 扶持奖补政策推动扶贫产业壮大发展
    3.4 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实践模式和带贫效益
        3.4.1 实践模式
        3.4.2 带贫效益
4 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案例分析
    4.1 贫困户自主经营模式案例分析
        4.1.1 贫困户自主经营案例背景描述
        4.1.2 自主经营贫困户的脱贫路径分析
    4.2 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模式案例分析
        4.2.1 专业合作社案例背景描述
        4.2.2 专业合作社助力扶贫的路径分析
    4.3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案例分析
        4.3.1 龙头企业案例背景描述
        4.3.2 龙头企业助力扶贫的路径分析
5 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5.1 肉牛产业重视程度下降
    5.2 项目制实施方式和科层制晋升体制下目标偏离
    5.3 肉牛产业脱贫致富带动能力不足
    5.4 肉牛产业扶贫中农民的主体性缺失
    5.5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与投入限制成为新瓶颈
6 提升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成效的对策
    6.1 强化肉牛产业的主导地位
    6.2 加强肉牛产业扶贫政策保障能力
    6.3 提高项目和资金的精准性益贫性
    6.4 增强各扶贫主体间的综合扶贫成效
    6.5 提升从业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7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DEA模型下的延边黄牛养殖效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肉牛产业的现状研究
        1.3.2 关于肉牛产业效率分析的研究
        1.3.3 关于肉牛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延边黄牛产业
        2.1.2 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综合效率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包络分析
        2.2.2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2.2.3 产业经济理论
        2.2.4 区域经济理论
第三章 延边黄牛养殖现状
    3.1 延边黄牛养殖概况
        3.1.1 全州延边黄牛养殖总体情况
        3.1.2 各县市延边黄牛养殖状况对比
    3.2 延边黄牛养殖特点
        3.2.1 自然环境优越
        3.2.2 延边黄牛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3.2.3 品种不断优化
    3.3 延边黄牛养殖面临困境
        3.3.1 延边黄牛总产量降低
        3.3.2 延边黄牛养殖户减少
        3.3.3 延边黄牛品质下降
第四章 延边黄牛养殖经济效率分析
    4.1 样本设计和数据获取
    4.2 对样本和数据的描述
    4.3 建立DEA模型
        4.3.1 DEA模型
        4.3.2 成本结构分析和指标选取
    4.4 计算和结果分析
        4.4.1 延边黄牛养殖效率纵向分析
        4.4.2 延边黄牛养殖效率横向分析
        4.4.3 综合分析结论
    4.5 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第五章 延边黄牛产业养殖环节效率提升的对策
    5.1 提高黄牛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5.2 科学的规划布局和规模化养殖
    5.3 加大对肉牛产业的融资力度
    5.4 加强培育优质的黄牛,提高品牌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5)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
    2.1 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2.2 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2.3 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发展障碍性因素
第三章 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依据
    3.2 评价指标说明
    3.3 评价标准与步骤
第四章 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与应用——以规模化养殖企业为例
    4.1 评价对象的选取
    4.2 评价对象案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个肉牛养殖项目的人类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人类学对发展的研究
        二、社会学对项目制的分析
        三、研究区域的畜牧养殖研究
        四、理论思考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情况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情况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一章 研究区域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村落环境
    第二节 历史沿革与民族文化
        一、历史沿革
        二、民族文化
    第三节 村内的经济发展
第二章 当地肉牛养殖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产业立项的大背景
        一、生态的焦虑——秸秆问题化
        二、自上而下的项目
    第二节 回顾产业发展
        一、项目扶持力度
        二、不理想的结局
    第三节 “繁荣”的产业背后
        一、激励机制的漏洞
        二、大量外行资本入驻
        三、项目实施管理混乱
        四、政府监管低效
        五、技术支持的缺位
        六、“荒山荒坡”的真实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案例聚焦:一个养殖合作社的兴衰
    第一节 富练与鑫德隆
        一、政府与牛场的关系网络
        二、面子和里子
    第二节 富练的经营现状
    第三节 乡政府的行为迷雾
        一、迟迟不来的拨款
        二、“不平等条约”
        三、不堪一击的牛棚
    第四节 鑫德隆:进退两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回顾初心:被遗忘的发展主体
    第一节 村落文化与发展
        一、土地:农业社会的根基
        二、散落的精英
    第二节 村落的权力网络
        一、村务的执行
        二、决策力量的博弈
    第三节 富练与那村
        一、名义上的分红
        二、雇佣情况
        三、农户参与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发展目标偏离的轨迹
    二、如何解决项目被扭曲的命运?
    三、反思发展项目的运作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产业
        2.1.2 规划
        2.1.3 产业规划
        2.1.4 产业空间规划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研究范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延边黄牛产业发展情况
    3.1 延边州基本概述
        3.1.1 延边州的地理位置
        3.1.2 延边州的自然情况
        3.1.3 延边州的经济状况
    3.2 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状况
        3.2.1 延边黄牛发展历史
        3.2.2 延边州黄牛产业现状概况
        3.3.3 延边黄牛产业发展优势
        3.3.4 延边黄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3.5 延边黄牛产业发展机遇及挑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规划
    4.1 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4.1.1 指导思想
        4.1.2 基本原则
    4.2 发展定位及发展目标
        4.2.1 发展定位
        4.2.2 发展目标
    4.3 延边黄牛产业规划重点建设任务
        4.3.1 延边黄牛品种繁育保护建设方面
        4.3.2 延边黄牛养殖育肥建设方面
        4.3.3 延边黄牛屠宰加工建设方面
        4.3.4 延边黄牛流通运输建设方面
        4.3.5 延边黄牛品牌营销建设方面
    4.4 保障措施
        4.4.1 加大补贴政策
        4.4.2 加强技术创新及推广
        4.4.3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4.4.4 加强延边黄牛及其产品监督管理
        4.4.5 拓展服务提供渠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现状
    1.1 人工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2 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1.3 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2.4 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第三章 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及优化
    3.1 牧草高效控苗建植
    3.2 林草配置模式与土壤性质
    3.3 施肥与草地改良
第四章 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及策略
    4.1 草地施肥对牧草-家畜的影响
    4.2 草地微量元素与特色家畜健康养殖
    4.3 日粮能蛋平衡配置与家畜育肥
    4.4 特色家畜品质评价与比较
    4.5 地域特色饲用资源发掘
第五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构建及技术
    5.1 模式构建
    5.2 技术研发与集成
第六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应用及推广
    6.1 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
    6.2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
        2.1.2 国内文献
        2.1.3 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布局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产业结构理论
        2.2.4 产业发展理论
3 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3.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3.1.1 筠连县概况
        3.1.2 畜牧业发展现状
        3.1.3 数据来源
    3.2 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3.2.1 肉牛产业发展概况
        3.2.2 养殖规模
        3.2.3 品种结构
        3.2.4 生产状况
        3.2.5 加工和销售情况
        3.2.6 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3.3 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优势
        3.3.1 迎合产业结构转型契机
        3.3.2 政策倾斜
        3.3.3 养殖成本低
4 筠连县肉牛产业SCP范式分析
    4.1 筠连县肉牛市场结构分析
        4.1.1 养殖结构
        4.1.2 市场集中度分析
        4.1.3 产品差异化分析
        4.1.4 进入和退出壁垒
    4.2 筠连县肉牛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4.2.1 定价行为
        4.2.2 其他行为
        4.2.3 产业组织调整
    4.3 筠连县肉牛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4.3.1 产量变化
        4.3.2 技术进步
        4.3.3 资源配置效益
        4.3.4 经济及社会效益
5 筠连县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存在问题
        5.1.1 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低
        5.1.2 集群化程度低
        5.1.3 品牌建设落后
        5.1.4 相关数据体系及管理体制不完善
    5.2 原因分析
        5.2.1 肉牛养殖方式落后
        5.2.2 产业链不完整
        5.2.3 未充分结合市场需求
        5.2.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6 对策建议
    6.1 依托科技和创新,扩大肉牛产业发展规模,提升组织化水平
        6.1.1 提升科技水平
        6.1.2 鼓励科技创新
    6.2 整合资本与土地要素,优化肉牛产业结构,延伸肉牛产业链
        6.2.1 推进种养结合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6.2.2 引进和培育屠宰加工企业
        6.2.3 强化冷链、仓储建设
        6.2.4 强化流通环节
    6.3 契合市场需求,提高供给质量,强化品牌建设
        6.3.1 树立牛肉消费意识
        6.3.2 契合消费者需求,丰富牛肉产品
        6.3.3 加强品牌宣传
    6.4 政府加快制度创新,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6.4.1 加码培育市场主体
        6.4.2 建立肉牛生产数据体系
        6.4.3 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一、个人基本情况
    二、教育及工作经历

(10)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研究的方法
        2、可能的创新点
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郏县红牛
        2、特色农业或特色农业产业
        3、特色农业产业化
    (二)相关理论阐释
        1、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规模经济理论
        3、比较优势理论
        4、特色经济理论
三、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郏县红牛产业基础条件
        1、区位优越
        2、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3、社会经济条件较好
    (二)发展郏县红牛产业的优势条件
        1、农业基础较为扎实
        2、养殖经验较为丰富
        3、郏县红牛品质较为优良
        4、社会认可程度较高
    (三)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1、产业持续发展
        2、市场辐射范围较大
        3、郏县红牛养殖新科技研发略有成果
        4、促进农民增收效果较好
        5、群众对发展郏县红牛产业满意度较高
    (四)郏县红牛产业各环节发展概况
        1、生产养殖概况
        2、加工贮藏概况
        3、销售概况
四、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环节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标准养殖场较少
        2、缺少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农民
        3、疫病防治效果欠佳
        4、农业保险保障不足
        5、环境污染尚未彻底解决
    (二)储藏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条尚不完善
        2、加工技术较为落后
        3、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程度较低
    (三)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
        1、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
        2、销售市场扩展不足
        3、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
五、郏县红牛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养殖环节存在问题的成因
        1、缺乏统一的养殖用地规划
        2、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3、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4、相关政策性保险未开展
        5、排污治污配套设施不完善
    (二)储藏加工环节存在问题的成因
        1、主导企业未发挥引领作用
        2、高新技术推广困难
        3、不重视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
    (三)销售环节存在问题的成因
        1、宣传力度不够
        2、缺少专业市场和专业销售团队
        3、电子商务模式应用程度低
六、促进郏县红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养殖环节的对策措施
        1、建设规划郏县红牛养殖产业带
        2、制定完善的职业农民培养计划
        3、规范疫病防疫体系并加强监管
        4、尽快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
        5、建立长效化的排污治污体系
    (二)储藏加工环节的对策措施
        1、建立分工明确且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链
        2、加大科技推动扶持力度
        3、加大冷链设施购置和冷库建设投入
    (三)销售环节的对策措施
        1、打造“郏县红牛”知名品牌
        2、建立完善的郏县红牛产业市场体系
        3、建立“互联网+”郏县红牛营销体系
七、结论与展望
    (一)简短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黄牛规模养殖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与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尔沁左翼后旗黄牛养殖的小规模模式及其效果研究 ——以巴彦毛都苏木为例[D]. 亢智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都安瑶族自治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班承纪. 广西大学, 2020(07)
  • [3]丰都县肉牛产业扶贫问题研究[D]. 蒋舰. 西南大学, 2020(05)
  • [4]基于DEA模型下的延边黄牛养殖效率分析[D]. 李丁玲. 延边大学, 2020(05)
  • [5]吉林省绿色肉牛养殖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 孙春红.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4)
  • [6]发展目标的偏离 ——一个肉牛养殖项目的人类学考察[D]. 刘莹影.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7]延边黄牛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 杜昕桐. 延边大学, 2019(01)
  • [8]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D]. 池永宽.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9]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研究[D]. 蒋迎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10]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D]. 雷超凡.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养牛规模化繁育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