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不走动

民主管理不走动

一、民主管理不走过场(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1](2021)在《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运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农村经济管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引起了基层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对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比较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保障村集体资产资金安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腐败现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壮大,此模式的运行中也存着一些问题,如个别村干部侵占村集体资产、财务公开和监督不到位,村级账目混乱、财务风险增加,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经济和乡村治理的发展。本文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对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用数据分析发现A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财务人员素质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监督不到位、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深入剖析其原因,从而提出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积极落实财务公开,拓宽财务审计监督渠道,增强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模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完善A镇的农村财务托管,科学推动农村财务管理的变革,形成良好的托管文化,维护村民的集体利益。

李晓霞[2](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刘伟东[3](2021)在《吉林省C县惠民政策执行中的腐败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惠民政策执行工作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保障,根据国家惠民工作规划的要求,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量的惠民工程、惠民项目、惠民资金和相关优惠政策向基层投入。惠民政策在基层执行中,村干部作为政策落实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在乡镇政府和基层群众之间承担着重要作用。但一些村干部却因经受不住惠民物资等利益的诱惑,理想信念丧失,出现腐败问题。造成基层群众利益受损、破坏政府执政公信力、污浊当地政治生态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可见,深层次全方位研究基层惠民政策执行中的村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至关重要,对惠民政策真正落地见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吉林省C县为例,结合省级重点贫困县在惠民政策执行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情况,对2015年至2019年查处的在基层惠民政策执行中村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实际走访调查,采用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基层惠民政策执行中村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的表现形式、危害及成因进行分析论述,以期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基于吉林省C县近五年的基层惠民政策执行中村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案例,可以将问题的表现形式归纳概括为工作作风类、失职渎职类、借机敛财类。基于政策执行理论、寻租理论和腐败治理理论的角度,从主客两方面进行成因分析,即执行人员、执行对象等主观因素,和从执行环境、执行资源、政策本身等客观因素。本文认为,应该从全面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基层群众参与共治、全面强化外部环境监督问责、全面规范惠民物资使用管理、全面优化惠民政策落实举措五个方面探索解决路径。本文将村干部这一群体与惠民政策执行、腐败和作风问题相结合具有现实意义。希望此文也能为相关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与执行到位,使基层群众受益提供借鉴意义。

田杰昌[4](2021)在《从实践角度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与强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意识形态工作是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保障高校健康发展和发挥育人职能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要全面全员全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客观认知当前存在的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认知理解研判不科学、专题学习效果不理想、阵地建设管理不完善、与基层党建工作有脱节等不足;从强化思想引领、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清单、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队伍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应对和策略建设。

吴欣睿[5](2021)在《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J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凸显国有企业党支部建设成效的关键切入点,是实现党建工作从无形到有形,从有形到有力,从有力到有效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现场调研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J企业为模型分析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路径。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其理论渊源和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建设、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工作机制、基础保障六个方面。第三部分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结合山西省J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不足,即政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到位、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执行不到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五方面。其成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考核体制不健全、基础保障不到位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探究了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路径,即强化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认识、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运行机制、完善标准化规范化考核监督体系以及加强党支部基础保障六个方面。

薛怡瑶[6](2020)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Z县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破解三农发展的难题,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群体的权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在其中,迅速提升政府村级集体资产综合管理水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农村基层管理极其重要的一环。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维持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公益事业发展、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的必要途径,更是为农村的综合发展夯实经济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是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抓手。首先对研究的集体资产管理概念进行界定,详细阐述哪些资产属于研究范围,界定相应的管理活动和管理主体。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学习各类理论及相关文献,从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基层实际执行情况出发,以江苏省Z县为案例,主要围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资产不清、增长乏力、管理模式缺陷等问题,在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实践研究,聚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相关改革,从公共管理的角度举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问题探索内在原因,寻找可能的解决措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涵盖了保值和增值,不仅要管理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更是要抢抓机遇,快速发展村级经济。Z县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基础较好,通过发展载体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稳步提升,村民福利也逐渐提高,极大的证明了村两委的综合治理能力,消化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作出重大贡献。但同时本文也认为,目前Z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务管理不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随意、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等,不利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的原因在于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模糊,日常管理及监管体系不完善,村务公开不到位,以及基层农经队伍配备不足。下一步,应当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体系,继续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做好清产核资和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各项工作,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把握村级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村级财务队伍建设,加强村务公开,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发挥村民监督的作用。

肖云珠[7](2020)在《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精准扶贫思想是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的重要指引,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是精准扶贫思想在高校的具体实践。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就业精准帮扶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国家资助贫困生的相关政策,助力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过程中,存在着识别不精准、帮扶不精准、管理不精准及考核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政府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有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中管理疏漏的问题,有社会方面的影响,也有贫困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需要完善认定贫困生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精准识别;需要多维度帮扶,实现精准帮扶;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第三方识别的监督机制,实现精准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精准考核。本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阐述了核心概念界定、开展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第三章和第四章通过调查问卷、调研走访,具体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五章就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对策思考。

吴锋[8](2019)在《民主协商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治研究 ——以南平市建阳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变革和重构,多元化主体型社区已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常见单元,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多元主体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民主发展进程的桎梏。而民主协商概念融合了民主集中制和协商民主理念,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实际,作为平衡多元主体利益、化解基层矛盾的民主政治范式嵌入到社区治理中,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民主协商的视角上,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南平市建阳区社区治理主体展开研究。首先,本研究对社区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关国内外研究和实践模式进行阐述,界定本研究提及的城市社区、社区治理主体、社区治理和民主协商等相关概念后,阐释多中心治理理论、社区治理理论以及协商民主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其次,通过收集当地文件资料、走访政府、街道和社区等相关部门来了解南平市建阳区发展现状、治理主体结构和主要做法;再次,运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形式通过网络分享、入户发放来进行问卷调查整理,并结合访谈、12345平台案例等调研基础,分析出南平市建阳区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越位缺位问题严重;最后,围绕社区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突出党组织引领、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推进“三社联动”、构建基层民主协商平台等四个方面来提出推动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对策建议,这样对于南平市建阳区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基层民主协商政治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元勋[9](2019)在《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脱胎于“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体制的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萌发起来的,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力量介入高位推动的中国特色的基层直接民主形式,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及有效方式,是基层群众自治在农村的民主实践和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之初,这种发韧于农村的由村民创造的民主改革实践,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国家逐步通过立法形式对这种民主形式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使之上升为制度化的基层民主形式和在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又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亿万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它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状况的变迁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甚至文字表述都会发生某些变化。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实现了从村民自治向乡村治理话语体系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十八大后要求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特别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自治、德治、法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便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实现了从自治到共治的转变。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与具体实践的梳理和研究,总结概括出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由绪论和正文五章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并梳理了本论文的理论渊源。第一章是村民自治的萌生。本章对村民自治产生前的乡村治理作了梳理与分析;对其产生的背景作了深度剖析,这些背景主要包括宽松的政治环境、包产到户的推行、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的变化等因素。梳理了村民自治兴起的过程,从建立第一个村委会到在全国的普及,村民自治组织在广大农村得以全面建立。第二章是村民自治的发展。本章对村民自治活动的发动和村民自治的发展作了论述,这一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为起点的,主要是开始建章立制,推进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与村民自治相关的一些规章制度得以完善、村务公开的广泛开展和选举模式的创新。第三章是村民自治的深化。1998年《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推行,进行了世纪之交“真枪实弹”的选举;在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背景下,村民自治面临新挑战,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开展与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和选举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第四章是村民自治的提升。在这一时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的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实践场域,开启了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开始了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求广大基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各地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基层民主协商的探索与实践。在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背景下,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开启了对“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第五章是村民自治的成效和历史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40年的发展,成效显着,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各项民主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基本得以实现。通过考察村民自治40年的进程得出了最基本的经验: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推动制度革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道路。

柳卫[10](2019)在《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研究》文中认为实施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西部县域的关注还不够。本文立足重庆市江津区情、教情,运用“赛局”理论、教育政策执行理论对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进行考察,试图揭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中复杂的利益博弈,提出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政策执行模式,从政策供给者(政府及其下属区教委等有关部门)、政策执行者(以学区、学校为代表)、政策接受者(以教师为代表)这三个不同层面的主体提出优化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的建议。第一章,简述选题的缘由、价值,综述国内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界定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等重要概念,简述“赛局”理论、教育政策执行理论,构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基础。第三章,首先从国家、重庆市、江津区等不同层级的主体,对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进行梳理,厘清江津区实施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政策依据;其次介绍对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过程;最后基于“问卷星”问卷统计结果以及现场访谈情况,从意愿与动因、政策宣传与执行策略、激励与评价等三个主要方面对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大致了解其总体状况,即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第四章,由面及点,逐步深入,基于调查统计结果,分析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存在的政策本身针对性不强、政策被功利化执行、对政策执行的管理不到位等三个主要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政策设计本身有缺陷、相关利益者多重博弈、政策执行的评估回馈机制缺省。第五章提出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政策执行模式,从政策供给者(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政策执行者(学区及学校)、政策接受者(教师)等不同的相关利益者的视角,提出了优化江津区中小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的七条建议。

二、民主管理不走过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主管理不走过场(论文提纲范文)

(1)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运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及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三 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二 农村财务管理
        三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委托代理理论
        二 内部控制理论
        三 产权理论
        四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节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类型
        一 村账村管模式
        二 村会计委派制模式
        三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模式
        四 村镇双代管模式
第三章 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运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龙口市A镇基本概况
    第二节 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的基本业务
        一 日常村级资金审批与管理
        二 村级收支单据的审核及财务处理
        三 村级资产资源及合同的管理
        四 村级债权债务的管理
        五 清产核资与例行审计
    第三节 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实施成效解析
        一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行为,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二 保障村集体资产资金安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三 减少腐败现象,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第四章 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调研所揭示的问题
    第一节 财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一 农村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
        二 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不足
    第二节 财务公开及监督不到位
        一 财务公开程度低
        二 财务监督落实不到位
    第三节 农村“三资”管理不规范
        一 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二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 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五章 A镇农村财务托管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A镇农村财务托管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A镇农村财务托管运行效果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第三节 A镇农村财务托管运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一 人员素质对运行效果有正相关的显着影响
        二 管理制度对运行效果有正相关的显着影响
        三 监督环节对运行效果有正相关的显着影响
        四 领导重视程度对运行效果的影响不显着
第六章 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有效运行的建议
    第一节 优化农村财务托管制度
    第二节 完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
        一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 加强和稳定村级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第三节 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一 增强基层干部及村民的思想意识
        二 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系
    第四节 完善落实监督管理制度
        一 积极落实财务公开,保障村民监督权
        二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拓宽监督渠道
    第五节 增强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 注重硬件投入,完善信息化设施建设
        二 加大对农村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二:关于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运行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与乡镇委托代理中心人员的访谈提纲
致谢

(2)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党内集中教育
        (二)科学与科学化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3)吉林省C县惠民政策执行中的腐败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法
        2.案例分析法
        3.比较研究法
    (六)创新与不足
        1.创新方面
        2.不足方面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惠民政策
        2.村干部
        3.腐败治理
    (二)理论基础
        1.政策执行理论
        2.寻租理论
        3.腐败治理理论
二、吉林省C县惠民政策执行现状与腐败问题表征
    (一)惠民政策执行现状
        1.县域基本情况
        2.惠民工作情况
    (二)村干部腐败问题表征
        1.工作作风类问题
        2.失职渎职类问题
        3.借机敛财类问题
    (三)村干部腐败问题的危害
        1.侵蚀基层群众的利益,削弱其获得感
        2.损害政府执政公信力,污浊政治生态
        3.滋生腐败结构性风险,影响社会稳定
三、吉林省C县惠民政策执行中的腐败成因分析
    (一)执行人员因素——村干部
        1.人员结构不合理和学历素质偏低
        2.理想信念缺失和纪法意识不强
        3.价值观念偏差和贪欲心理
        4.“关系网”复杂衍生腐败
    (二)执行对象因素——基层群众
        1.注重既得利益忽视长远收益
        2.惠民政策信息不对称
        3.心存顾虑缺乏维权意识
    (三)执行环境因素——外部环境
        1.监督不力
        2.问责失效
    (四)执行资源因素——惠民物资
        1.惠民物资选取不合理
        2.惠民物资管理不规范
    (五)政策本身因素——惠民政策
        1.政策举措制定不科学合理
        2.惠民工作体制机制不规范
四、吉林省C县惠民政策执行中的腐败治理路径
    (一)全面提升村干部综合素质
        1.突出廉洁自律教育
        2.注重业务能力培养
        3.强化纪法知识学习
    (二)全面促进基层群众参与共治
        1.加强惠民政策宣传
        2.拓宽信访举报渠道
        3.辅助基层群众维权
    (三)全面强化外部环境监督问责
        1.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监督
        2.强化执纪问责惩戒作用
    (四)全面规范惠民物资使用管理
        1.做好惠民物资过程管理
        2.严格执行村务公开制度
    (五)全面优化惠民政策落实举措
        1.制定标准符合实际
        2.科学运用成效考核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从实践角度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与强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二、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三、客观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不足
    (一)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
    (二)认知理解研判不科学
    (三)专题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阵地建设管理不完善
    (五)与基层党建工作有脱节
四、多措并举抓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一)强化思想引领,加大意识形态工作投入
    (二)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三)建立责任清单,优化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四)增强风险意识,抓牢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五)强化队伍建设,培育意识形态工作主力军
    (六)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效果

(5)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J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国有企业党支部
        2.1.2 标准化规范化
        2.1.3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2 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2.3 主要内容
        2.3.1 政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2.3.2 组织设置标准化规范化
        2.3.3 组织生活标准化规范化
        2.3.4 党员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2.3.5 工作机制标准化规范化
        2.3.6 基础保障标准化规范化
第3章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状
    3.1 山西省J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概况
        3.1.1 山西省J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3.1.2 山西省J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本情况
    3.2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政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有待加强
        3.2.2 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到位
        3.2.3 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3.2.4 标准化规范化制度执行不到位
        3.2.5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中心工作融合不够
    3.3 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思想认识不到位
        3.3.2 监督机制不完善
        3.3.3 考核机制不健全
        3.3.4 基础保障不到位
第4章 推进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的路径分析
    4.1 强化对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认识
        4.1.1 把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升到政治高度
        4.1.2 注重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4.2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4.2.1 加强党员责任意识教育
        4.2.2 加强党员常态化教育
    4.3 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队伍建设
        4.3.1 选优配强支部班子
        4.3.2 优化配备基层党务工作者
    4.4 健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制度运行机制
        4.4.1 建立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度执行方案
        4.4.2 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基本制度
    4.5 完善标准化规范化考核监督体系
        4.5.1 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4.5.2 推进考核体系规范化
    4.6 加强党支部基础保障
        4.6.1 保障支部工作经费
        4.6.2 加强党支部阵地建设
结论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调研访谈方案
    附录2 调研访谈表
    附录3 调研访谈摘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6)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Z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适应新版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要求
        1.2.2 为未来基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1.2.3 总结基层村集体资产管理经验
        1.2.4 提升自身工作能力需要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实地调查法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文献综述
        1.5.2 国外文献综述
        1.5.3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二章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概念界定
        2.1.1 农村集体资产
        2.1.2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2.1.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体——以县一级政府管理主体为主要研究方向
    2.2 农村集体资产的相关理论
        2.2.1 产权相关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第三章 Z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3.1 Z县农村集体资产现状
        3.1.1 总体资产情况
        3.1.2 村集体年度资产收入情况
        3.1.3 村集体经营管理活动支出情况
        3.1.4 年度净资产及收益分配情况
    3.2 Z县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展趋势——以载体经济带动转型升级
        3.2.1 历史背景
        3.2.2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3.2.3 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3.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3.1 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村集体服务指导能力
        3.3.2 有利于进一步加快审慎投资发展
        3.3.3 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发展资源
        3.3.4 有利于进一步彰显发展惠民目的
第四章 Z县政府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4.1 积极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4.2 快速推进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
    4.3 全面推广了“E阳光”微信公众号
    4.4 加紧督促了村集体应收款清缴
    4.5 有效落实了全县村级财务“第三方”代理
    4.6 率先创新了全县村级开支“非现金”结算
第五章 Z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5.1 案例一:村集体资产投资、财务及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5.1.1 A村集体资产管理背景简述
        5.1.2 村集体资产投资缺少民主监督
        5.1.3 村级现金监管有廉政风险
        5.1.4 工程管理存在廉政风险漏洞
        5.1.5 财务账务管理不严谨
    5.2 案例二:村集体资产管理人员、权限不到位
        5.2.1 B村集体资产管理背景简述
        5.2.2 基层管理权限不足
        5.2.3 传统人情关系对集体资产日常管理的负面影响
        5.2.4 村民福利发放与村集体资产增值的矛盾
        5.2.5 农村人口管理复杂化
    5.3 其他农村地区存在的典型问题
        5.3.1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
        5.3.2 镇级层面监管指导不完善
        5.3.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化建设缓慢
        5.3.4 村集体发展缺少优质项目
        5.3.5 部分历史应收款项清缴困难
        5.3.6 “第三方”财务记账体系仍需完善
        5.3.7 民意表达渠道不畅
第六章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6.1 所有权意识不清晰,群众监督未落实
        6.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需完善
        6.1.2 村民对集体资产相关权利不在意
    6.2 基层管理行政化,管理目标不清晰
    6.3 村务公开不够透明,村民信任度不足
    6.4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专业化指导缺位
    6.5 基层薪酬晋升缓慢,人才储备不足
第七章 解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7.1 继续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制化建设
        7.1.1 确保法律规章执行到最基层
        7.1.2 加强镇级政府监督指导
        7.1.3 完善农村内部规章管理体系
    7.2 继续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化监管
        7.2.1 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存量排摸工作
        7.2.2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平台化运营建设
        7.2.3 强化全方位集体资产监管
    7.3 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7.3.1 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
        7.3.2 加强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7.3.3 加强村会计队伍建设
        7.3.4 加强村民自治能力
    7.4 深化基层政府与广大村民的互联互通
        7.4.1 主动完善基层村务公开
        7.4.2 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
        7.4.3 建立群众监督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贫困大学生的含义
        2.1.2 贫困大学生的特征
        2.1.3 就业精准帮扶的含义
    2.2 精准帮扶的必要性
        2.2.1 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家资困政策,助力贫困生成长成才
        2.2.2 有助于对帮扶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
        2.2.3 有助于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
        2.2.4 有助于对帮扶对象实行精细化扶持
    2.3 就业精准帮扶的理论基础
        2.3.1 精准扶贫理论
        2.3.2 增权理论
第3章 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现状与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1.2 调查问卷设计内容
        3.1.3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的现状
        3.2.1 社会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现状
        3.2.2 政府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现状
        3.2.3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现状
第4章 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识别不精准
        4.1.2 帮扶不精准
        4.1.3 管理不精准
        4.1.4 考核不精准
    4.2 造成精准帮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的政策制定不够完善
        4.2.2 高校在贫困生管理方面存在疏漏
        4.2.3 社会方面影响
        4.2.4 贫困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
第5章 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的对策
    5.1 完善认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精准识别
        5.1.1 动态管理,有效防范信息失真
        5.1.2 建立认定审核责任追查机制
        5.1.3 多途径监督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5.2 多维度帮扶,实现精准帮扶
        5.2.1 构建学生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
        5.2.2 构建个性化需求导向的就业精准帮扶制度
    5.3 建立科学有效的第三方识别监督机制,实现精准管理
        5.3.1 优化配置扶贫资源,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管理
        5.3.2 强化社会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就业扶贫
    5.4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精准考核
        5.4.1 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5.4.2 落实领导责任,建立精准考核监督考核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民主协商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治研究 ——以南平市建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调查法
        1.4.4 案例分析法
    1.5 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社区
        2.1.2 社区治理主体
        2.1.3 社区治理
        2.1.4 民主协商
    2.2 理论基础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协商民主理论
3 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现状及主体结构分析
    3.1 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发展概况
    3.2 南平市建阳区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
        3.2.1 社区网格化管理
        3.2.2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3.2.3 福州军门社区“13335”工作法
    3.3 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分析
        3.3.1 社区各级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
        3.3.2 政府依然是社区治理的主导力量
        3.3.3 社区主体结构的多元化和权威依赖
        3.3.4 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程度不同且力量分散
4 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问卷调查设计与整理
        4.1.1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及调查对象的选择
        4.1.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 南平市建阳区T街道实地访谈调查结果整理
    4.3 基于12345平台的社区治理诉求的实例调查结果整理
    4.4 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问题分析
        4.4.1 社区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
        4.4.2 政社权责分界不清
        4.4.3 社区服务企业管理混乱
        4.4.4 社区自治组织独立性不强
        4.4.5 社会组织服务发育不足
        4.4.6 社区居民参与率低
    4.5 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4.5.1 社区党组织工作与群众需求脱节
        4.5.2 政府组织职能定位模糊不清
        4.5.3 社区服务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
        4.5.4 社区自治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
        4.5.5 社会组织专业性权威性存疑
        4.5.6 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强
5 推动南平市建阳区城市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对策与建议
    5.1 突出党组织引领,推动各方协同共治
        5.1.1 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社区领导核心
        5.1.2 建强党员队伍,凝聚社区各方力量
        5.1.3 打造“党建+”模式,推动社区治理创新
    5.2 理顺政社关系,推动政社良性互动
    5.3 推进“三社联动”,推动治理重心下移
        5.3.1 完善社区基础功能
        5.3.2 培育社区服务组织
        5.3.3 建强社区工作队伍
    5.4 构建协商平台,培育协商制度认同
        5.4.1 规范协商程序,推进民主协商制度建设
        5.4.2 培育协商意识,提高居民议事协商能力
        5.4.3 建立监督机制,保障协商结果科学可行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的未来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民主协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民主协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研究访谈提纲
致谢

(9)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六、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村民自治的萌生
    一、1949-1978 年乡村治理的简要回顾
        (一)农民协会和乡—村政权组织
        (二)合作化时期的乡村治理
        (三)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治理
    二、村民自治产生的背景
        (一)宽松的政治环境
        (二)包产到户的推行
        (三)农村管理出现组织真空与公共权力缺位
        (四)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的变化
    三、村民自治组织的逐步建立
        (一)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与第一个村委会的成立
        (二)由点到面建立村民委员会
        (三)民主选举的初步探索:“海选”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村民自治制度化的初步探索
        (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二)“莱西会议”促进村级组织的健全
        (三)初步建章立制
        (四)民主选举的进一步探索
    二、开展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
        (一)推进达标示范活动的急迫性
        (二)开展达标示范活动的进程
        (三)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的成效
    三、村民自治制度化的推进
        (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完善
        (二)村务公开的广泛开展
        (三)选举模式的创新
第三章 村民自治的深化
    一、村民自治的全面实践
        (一)《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
        (二)世纪之交“真枪实弹”的选举
        (三)依法罢免民选村官
        (四)民主选举中暴露的问题
    二、制度化建设的逐步完善
        (一)从国家到地方对制度的逐步规范
        (二)民主选举的进一步规范与超越
        (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进与创新
    三、新农村建设战略下的村民自治实践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挑战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
第四章 村民自治的提升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协商民主的诉求
        (二)基层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
        (三)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
    二、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
        (一)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背景
        (二)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实践
        (三)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成效
    三、“自治、德治、法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探索
        (一)治理有效提出的背景
        (二)打造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三)“三治合一”治理模式的实践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成效与历史经验
    一、村民自治的成效
        (一)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推动着中国政治发展
        (二)村民自治的法制保障不断完善
        (三)民主实践不断规范
        (四)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法制观念增强
    二、村民自治的历史经验
        (一)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二)依法治理是村民自治发展的法理基础
        (三)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
        (四)顺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动力
        (五)推进村民自治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10)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研究文献述评
        1.3.2 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理论框架
    2.1 核心概念
        2.1.1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
        2.1.2 政策执行
    2.2 主要理论基础
        2.1.1 “赛局”理论
        2.1.2 政策执行理论
第3章 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分析
    3.1 政策梳理
        3.1.1 国家层面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文献
        3.1.2 重庆市层面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文献
        3.1.3 江津区层面关于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文献
    3.2 政策执行情况调查
        3.2.1 调查整体设计
        3.2.2 调查过程及抽样校正
        3.2.3 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3.2.4 交流轮岗教师分布情况
    3.3 调查基本分析
        3.3.1 中小学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意愿与动因分析
        3.3.2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宣传与执行策略分析
        3.3.3 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的激励与评价分析
第4章 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原因
    4.1 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4.1.1 政策本身的针对性不强
        4.1.2 政策被功利化执行
        4.1.3 对政策执行的管理不到位
    4.2 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策设计本身有缺陷
        4.2.2 相关利益者多重博弈
        4.2.3 政策执行的评估回馈机制缺省
第5章 优化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的建议
    5.1 从政策供给者视角优化
        5.1.1 探索区管校聘破解制度障碍
        5.1.2 细化政策目标,优化实施方案
        5.1.3 完善保障措施,探索柔性激励
    5.2 从政策执行者视角优化
        5.2.1 营造良好环境,突出人文关怀
        5.2.2 抓实校本研修,强化精准培养
    5.3 从政策接受者视角优化
        5.3.1 端正交流动机,增强内生动力
        5.3.2 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交流实效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民主管理不走过场(论文参考文献)

  • [1]龙口市A镇农村财务托管中心运行问题研究[D]. 刘芳. 烟台大学, 2021(12)
  • [2]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吉林省C县惠民政策执行中的腐败治理研究[D]. 刘伟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4]从实践角度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与强化[J]. 田杰昌. 山东教育, 2021(22)
  • [5]国有企业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J企业为例[D]. 吴欣睿.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Z县为例[D]. 薛怡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贫困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研究 ——以衡阳市四所高校为例[D]. 肖云珠. 南华大学, 2020(02)
  • [8]民主协商视角下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共治研究 ——以南平市建阳区为例[D]. 吴锋.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9]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D]. 李元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10]江津区中小学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执行研究[D]. 柳卫. 西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民主管理不走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