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机动部队体能训练效果评价

武警机动部队体能训练效果评价

一、对武警机动分队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周通[1](2021)在《武警部队新入伍战士军事基础体能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郭翠[2](2021)在《武警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武警战士任务艰巨,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在训练中运动损伤高发,严重影响战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利于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因此,预防及减少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使战士们能够拥有好的体能训练是当前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前人学者总结的文献、前往武警部队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实际情况和课题研究内容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收回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警战士的个人基本情况、体能训练以及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产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找寻体能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损伤预防措施,并进行损伤康复研究。研究结论如下所述:(1)武警战士独生子女和大学生参军入伍比例最多,在入伍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士兵很少,身体素质普遍不高。(2)目前军事体能训练现状:体能训练的教练员队伍匮乏,并且很少进行定期培训,训练水平不够专业,训练计划安排不够合理,包括训练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等。(3)武警战士的运动损伤高发;主要受伤部位在四肢还有躯干;负重5公里武装越野等科目训练伤高发;主要是发生在训练考核前期。(4)损伤原因:动态热身和静态拉伸不够重视;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训练计划安排不合理;训练场地不平整、训练设施与设备老化、损坏等;教练员不够专业;运动过度疲劳;心理情绪低落或是过于兴奋;冬季季节因素;缺乏伤病预防及处理的基础知识、没有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的意识等因素。(5)大部分的武警战士对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认知程度较低,重视程度不够。(6)建议:新兵入伍筛查部门应当加强筛查力度,筛选在参军入伍前就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水平较好的武警战士;部队增加心理医生,对有思想和心理困扰的战士进行疏导;引进专业的体能训练人才,对武警体能教练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得训练计划安排更有科学性;对运动的热身和放松活动引起重视;开训前教练员应当事先检查训练设施器械的安全性,并且要提高武警战士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的意识;防止运动过度性疲劳;可以定期开展一系列的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等;在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季节,做好损伤预防的措施;加强对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并采取有效康复措施对武警战士进行治疗等等。

王海霞[3](2021)在《功能性训练在武警某机动部队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武警机动部队是一支在国家与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伤害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人民子弟兵,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康的重要力量,是和平年代的安全卫士。因此,武警战士必须具备强大的体能、熟练的技能。只有他们利用充沛的体能和熟练的技能,才能在国家或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危险或危害的时候,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目前,武警机动部队仍以传统的体能训练为主,训练形式比较单一,多是以某一运动素质为训练内容,特别是把简单的有氧耐力跑作为发展武警战士体能训练的主要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军事体能的真正涵义。当前,军事体能训练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强军思想为核心,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打赢各种硬仗。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应当加强军事体能训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切实提高武警战士的体能水平。武警新兵军事体能训练需要融入一些新的训练内容,以提高其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军体融合”就是要求把竞技体育之中的科学训练方法融入到军事体能训练之中,以保障军事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功能性训练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新的训练理念,是在传统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系列补充性的训练,具有一定的训练效果。本研究选取武警某机动部队的150名新兵战士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实验对照的方法把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的武警新兵战士在传统军事体能训练的基础上融入功能性训练,一方面是为了丰富武警新兵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对军事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运动训练理念融入军事体能训练之中,对提高武警战士的军事体能,掌握各种现代军事技能,锤炼战士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进行12周的军事体能训练实验与比较,结果表明:(1)武警新兵在实验前的体能考核成绩与各项目合格率普遍较低。(2)实验组的体能考核项目引体向上、30m×2蛇形跑、仰卧起坐三项成绩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成绩提高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BIM指数与3000m成绩都有提高,而且两个组的合格率也得以提升。但是,两个组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3)实验组的FMS各项得分以及总得分值都高于对照组。因此,研究表明,在实验组将功能性训练融入到军事体能训练之中,对提高武警新兵战士的军事体能以及对完成动作模式,发展身体动作功能,完成专项技能,提高考核成绩均有显着的效果。

胡锦凯[4](2021)在《武警某部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一支反应特别迅速、作战特别勇猛、作风特别优良的分队,他们是武警机动分队中的特战队。特战队在执行作战任务时所面临的情况一般是最危险、最困难的。“猎鹰突击队”是具有代表性的武警特战队,是武警部队的尖刀,主要担负着反恐、保障重要目标安全、抢险救灾和战时参与后方防卫作战任务。多样化的任务对特战队员体能素质要求较高,只有具备充盈的体能储备才可以充分发挥特战队员灵活的技战术特点,才能使特战队员迅速的应对种种变幻莫测的战场环境。从普通的地方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不易,那从武警战士成长为合格的特战队员就更不易了。首先要成为一名预备特战队员,这个培养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不仅战术、射击、侦查等军事战斗技能要好,而且对体能科目要求也非常高。体能对于特战队员来说是基础,基础打不牢,一切都是空谈。所以为提高我国武警特战队员的体能素质,必须科学合理的组织武警特战队员的体能训练。本文结合本人在武警特战队服役的亲身经历以及自身多年对体育理论学习和丰富的体能练训经验,以武警某部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240名特战队员为调查对象,并从中选取武警特战A队特战排30名预备特战队员和武警特战B队特战排30名预备特战队员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目的是为武警特战队员的体能训练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具体训练手段与方法,提高武警特战队员实战体能和体能训练科目考核水平。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武警预备特战队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武警预备特战队员最主要需要力量、速度、耐力三大体能素质。具体表现为400米障碍的下肢爆发力、器械与攀登项目的上肢力量和武装五公里的耐力素质,但不能忽视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的作用。2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能完成《军体大纲》和集训队规定的内容和时间,但体能训练计划不够科学、内容安排也不够丰富。有时过度进行实战化训练导致缺乏针对性体能训练,反而降低了训练的效果。3从实验结果上看,集训队实验组引体向上和100米成绩好于对照组可以作为部队训练手段继续使用。集训队对照组武装5公里和400米障碍成绩好于实验组,对照组训练手段可以沿用,实验组部分训练手段可以选用。实验组武装5公里和400米障碍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是由于本人自身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不足所导致,需要以后继续加强学习。

郭小溪[5](2021)在《武警某部新兵集训前后体质变化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新兵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掌握武警部队新兵的体质状况,深入分析基础军事训练对新兵体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新兵训练模式、提升新训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7名2019年度秋季入伍新兵,按照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分类,分别对新兵集中基础军事训练前后的体质状况进行测量及比较分析。此外,还将新兵集训前的体质状况与同年龄段的国民体质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也将新兵集训后的体质状况与入伍两年及以上的老兵体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在身体形态方面,与同年龄段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相比,新兵在身高、体重和胸围等身体形态方面与同年龄段国民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三个月的集中军事训练,新兵的身高增加(P<0.01),肱部和肩胛部皮褶厚度、体脂率和体脂含量明显降低(P<0.01)、腰围略有降低(P<0.05),瘦体重增加(P<0.01)、身体密度显着提高(P<0.01),但在体重、胸围、臀围、BMI、维尔维克指数、腰臀比和艾里斯曼指数方面无显着性变化(P>0.05);集训后新兵的肱部皮褶厚度、体脂率高于老兵,身体密度低于老兵(P<0.05),其他指标与老兵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在身体机能方面,新兵的安静时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肺活量都明显高于同龄国民(P<0.01);集训后新兵的安静时心率降低(P<0.01)、收缩压升高(P<0.01),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P>0.05),脉压差增大(P<0.01),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显着升高(P<0.01),布兰奇心功能指数显着降低(P<0.01);集训后的新兵的安静时心率显着高于老兵(P<0.01),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等身体机能指标方面均与老兵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在身体素质指标中,新兵与同龄国民的握力和引体向上指标无显着差异(P>0.05),但柔韧性较差,显着低于同年龄段国民(P<0.01);集训后新兵的左右手握力、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双杠臂屈伸的成绩得到非常显着的提升(P<0.01),坐位体前屈成绩提高(P<0.01),3000米成绩逐步提高(P<0.01);集训后新兵的左右手握力、3000米跑、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双杠臂屈伸成绩都显着低于老兵(P<0.01)。结论:入伍新兵与同年龄段国民的体质状况差异较小,集中基础军事训练对新兵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有促进和改善作用,但与老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郭淑彤[6](2020)在《军事体能考核指标体系配套训练方案的实效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复杂的战场环境对军人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军事体能训练发展为以实战化为目的,以任务为导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作战需求和岗位需要进行的身体训练。体能训练不仅是身体运动的基石,同时还承载着微观层面其它重要的战争决胜要素。研究主要从训练周期安排、训练过程控制的有效性、恢复情况,考核需要等视角,对正执行的《军事体育训练计划表》进行分析,分析主要集中在训练科目结构、训练负荷量效关系测定与分析、训练间歇时间控制等方面,分析原训练方案存在:(1)训练方案内容设计有较明显随意性痕迹,训练周期循环稳定性差;(2)训练的量效关系上,也存在认为运动负荷安排越大收益就会越大的理念,训练收益欠佳,膝、踝关节运动损伤高发;(3)训练内容结构不丰富,内容设计交叉项较多;(4)不太重视训练间歇时间控制,控制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有计划的针对性和弹性;(5)各训练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不尽合理;(6)不太重视速度素质、柔韧与灵敏协调素质训练,在总体训练内容中占比很小等6个方面的问题。针对原训练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考核大纲规定的考核科目及要求,设计干预方案并对训练过程进行干预,与干预前所测各科目成绩对比得出如下结果:1.在单杠引体向上科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均表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且实验组干预后成绩均值达到引体向上科目合格(5个)标准,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在该指标上获得了更大的训练收益;2.在双杠臂屈伸科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均呈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且实验组干预后成绩均值已达到双杠臂屈伸科目合格(6个)标准,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在该指标上获得了更大的训练收益;3.在3000m跑科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均呈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且实验组干预后成绩均值在优秀区间,对照组干预后成绩均值在合格区间,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获得的训练收益更大;4.在仰卧起坐科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都表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干预前后差别均不具有显着性(P>0.05),干预后两组成绩均值在同一成绩区间,说明在该指标上可以继续沿用原训练方案;5.在基础体能组合1(俯桥+T型跑)科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都表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干预后两组组间比较呈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且实验组成绩均值在优秀区间,对照组成绩均值在及格区间,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在该指标上获得的训练收益更大;6.在基础体能组合2(背桥+30m×2折返跑)科目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都表现出差别具有高度显着性(P<0.01),干预后两组组间比较呈现出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且实验组成绩均值在优秀区间,对照组成绩均值在合格区间,说明实验组训练方案在该指标上获得了更大的训练收益。从干预效果来看,实验组训练方案在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3000m跑、基础体能组合1(俯桥+T型跑)、基础体能组合2(背桥+30m×2折返跑)这5个科目上训练效果较好,在仰卧起坐科目上训练效果优势不明显,在后续的干预方案设计中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王运恒,周喻,尹振,毕珣[7](2020)在《营养和训练干预对武警士兵体质及体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营养和训练干预对武警机动分队士兵体质及体能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新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武警某机动部队611名士兵进行为期14周的营养干预和训练干预,并监测体质指标和体能指标。【结果】干预后,细胞内水分、细胞外水分、骨质等10个体质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心肺指数、肌力、柔韧性这3个体能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平衡力指标干预前后不显着。【结论】营养干预和科学合理训练方法能使有效增强士兵体能水平,并使体质更加合理。

李义[8](2018)在《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夏素崇“多难兴邦”之说,以期生于忧患而发于苦奋。然民族欲历劫弥兴,必先存可挽狂澜于既扫之伟力为第一前提。历史如此,今世犹然。纵观近二十年,从九八抗洪到冰雪灾害再到汶川地震,中华民族似乎再次来到了风雨交集的多难之秋。面对灾难,民众呼唤英雄,救难亟需力量。抉择面前,历史将救险克难的重任赋予了武警部队。习主席曾反复强调武警部队要勇于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人民武装警察法》也明确规定武警部队的基本职责之一便是抢险救灾。实践中,抢险救灾已日益成为武警部队多样化任务中的常态化行动,参与次数越来越多,用兵规模越来越大,救援任务越来越重。为此,如何更加高效地完成抢险救灾任务、更好地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已成为武警部队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命题和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本文以如何提升武警内卫总队抢险救灾行动效能为根本着力点,首先对新时期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演变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探究其与社会发展的交互影响和因变规律,力求追根溯源参透机理,以备因情施策以变应变。其次,本文简论了武警内卫总队担负抢险救灾使命是历史之必然,采取实证主义的方法全面梳理总结武警内卫总队近年来一线抢险救灾经验,查找困难不足,重点剖析影响武警内卫总队抢险救灾效能提高的症结所在。第三,针对困难不足研究针对性措施,本文从平时战备机制、力量建设配系、战时行动方略、搞好综合保障四个方面,对武警内卫总队如何高效能抢险救灾进行了系统展望设计,力求找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并对武警内卫总队抢险救灾任务遇到的几个最新的细节性、关键性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希冀为更好完成现实任务寻求优化路径。最后,本文引入了近期发生的抢险救灾的典型案例,通过简要剖析梳理,找出主要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进一步为文中主要观点提供例证和支撑。

雷雨[9](2018)在《武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研究 ——以武警XX总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国际国内矛盾不断积累,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武警部队是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责任重大。开展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研究,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武警部队后勤保障理论和方法,提高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复杂,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相关后勤保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对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其研究与实践也具有很大挑战性。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武警后勤应急保障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武警青海总队实际,揭示了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建设方向,之后,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问卷调查法,确定出了影响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的各项具体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最后,为提高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能力,从优化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指挥协调水平、加强后勤人才建设、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探索军警民融合保障以及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左联信[10](2017)在《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培育问题研究 ——以武警×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武警机动师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机动力量,常态遂行多方向、多样化任务艰巨而繁重,对官兵处变不惊战斗精神提出了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对战斗精神的概念、内涵、特性进行了阐述,进而对武警机动师战斗精神的概念、内涵进行了论述,并重点对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特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遂行多样化任务实践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围绕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方法途径四个方面,对贴近武警机动师任务和建设实际加强处变不惊战斗精神培育的方法路子进行了研究探索。本文以武警机动师作为研究对象,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出发观察分析问题,梳理总结了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三个维度,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特别是在当前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提高武警机动师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现实指导作用。

二、对武警机动分队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武警机动分队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武警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军事训练伤概念界定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军事体能训练不足的研究
        2.2.2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现状的研究
        2.2.3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
        2.2.4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康复的研究
    2.3 国外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武警战士个人基本情况
    4.2 军事体能训练基本情况
        4.2.1 军事体能训练开展项目
        4.2.2 军事体能训练时间安排情况
        4.2.3 军事体能训练准备活动开展情况
    4.3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现状
        4.3.1 运动损伤发生率
        4.3.2 运动损伤发生部位
        4.3.3 运动损伤发生科目
        4.3.4 运动损伤发生时期
    4.4 导致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的因素
        4.4.1 准备活动因素
        4.4.2 身体素质因素
        4.4.3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知因素
        4.4.4 场地、设施以及器材因素
        4.4.5 心理因素
        4.4.6 过度疲劳因素
        4.4.7 训练计划安排因素
        4.4.8 季节因素
        4.4.9 军事体能训练专业教练员因素
    4.5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4.5.1 提高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意识
        4.5.2 提高武警战士的身体素质
        4.5.3 体能训练科学化
    4.6 运动损伤康复基本情况
        4.6.1 对运动损伤后康复认知、重视情况
        4.6.2 运动损伤后治疗情况
        4.6.3 运动损伤后康复训练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功能性训练在武警某机动部队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军事体能训练是贯彻落实“强军先强体、强体为打赢”战略思想的先决条件
        1.1.2 “军体融合”是把现代训练理论与方法融入到军事体能训练之中,是保证军事体能科学训练的重要基础
        1.1.3 “练为战”是确保军事体能训练科学施训的重要原则
        1.1.4 军事体能训练既要注重继承更要注重创新,使体能训练实用又有趣,提高训练效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小结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田野调查法
    3.3 专家访谈法
    3.4 实验法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设计
        3.4.3 实验测试指标
        3.4.4 实验控制
    3.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武警战士在执行任务中体能需求的分析
        4.1.1 武警战士在遂行抢险救援山林灭火任务中体能需求的分析
        4.1.2 武警战士在处突维稳任务中体能需求的分析
    4.2 武警战士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军事体能测试分析
        4.2.2 武警战士功能性动作测试分析
    4.3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4.3.1 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
        4.3.2 功能性训练的实施流程
    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军事体能考核成绩分析
    4.5 实验后功能性动作成绩分析
5 结论
6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功能动作筛查测试记录表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武警某部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简介
        2.1.1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
        2.1.2 武警特战体能
        2.1.3 体能训练
    2.2 国内军事体能训练研究现状
        2.2.1 军事体能训练重要性的研究
        2.2.2 军事体能训练原则与内容的研究
        2.2.3 军事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2.2.4 军事体能训练损伤的研究
        2.2.5 军事体能训练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2.2.6 军事体能训练发展趋势的研究
    2.3 国外军事体能训练研究现状
        2.3.1 美国军事体能训练
        2.3.2 俄罗斯军事体能训练
        2.3.3 日韩军事体能训练
    2.4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实验设计
    4.1 实验设计路线
    4.2 实验目的
    4.3 实验对象和分组
    4.4 实验时间与地点
    4.5 实验测试指标的选取和考核方法
        4.5.1 实验测试指标的选取
        4.5.2 实验指标的考核方法
    4.6 实验训练计划制定
        4.6.1 实验训练计划制定的原则
        4.6.2 实验训练阶段划分和周、课的安排
        4.6.3 实验训练主要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4.7 实验器材
    4.8 实验控制
5 研究过程与分析
    5.1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特征分析
        5.1.1 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目标高、要求严、强度大
        5.1.2 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项目多、体能水平参差不齐
        5.1.3 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具备一定的实战化
    5.2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现实需求的分析
        5.2.1 服役期间日常训练的需要
        5.2.2 战备和作战时的需要
        5.2.3 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5.3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5.3.1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基本情况
        5.3.2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场地与器材配置情况
        5.3.3 武警预备特战队体能训练的时间情况
        5.3.4 武警预备特战集训队体能训练的内容
        5.3.5 武警特战队体能训练的计划情况
        5.3.6 武警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5.3.7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的具体手段
        5.3.8 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的考核情况
    5.4 影响武警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引体向上项目考核成绩比较分析
        5.5.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100 米项目考核成绩比较分析
        5.5.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武装5公里项目考核成绩比较分析
        5.5.4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400 米障碍项目考核成绩比较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5)武警某部新兵集训前后体质变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体质研究现状
        2.1.1 国外体质研究现状
        2.1.2 国内体质研究现状
    2.2 军人体质研究现状
        2.2.1 国外军人体质研究现状
        2.2.2 我国军人体质研究现状
        2.2.3 我国新兵体质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量法
        3.2.3 数理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身体形态指标
    4.2 身体机能指标
    4.3 身体素质指标
5 分析与讨论
    5.1 身体形态指标的分析
    5.2 身体机能指标的分析
        5.2.1 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分析
        5.2.2 呼吸系统指标的分析
    5.3 身体素质指标的分析
        5.3.1 力量素质的分析
        5.3.2 柔韧性的分析
        5.3.3 耐力素质的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军事体能考核指标体系配套训练方案的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相关文献的回顾与述评
        1.1.1 有关军事体能考核指标体系的文献梳理与述评
        1.1.2 有关军事体能训练现状的文献梳理与述评
        1.1.3 有关军事体能训练方案的文献梳理与述评
    1.2 军事体能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特点与创新点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地考察法
        2.2.4 实验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3 研究假设
3 军事体能考核指标体系简介
    3.1 军事体能现行考核体系简介
    3.2 全军五大兵种通用体能标准
        3.2.1 基础性体能项目
        3.2.2 专项体能科目
        3.2.3 拓展类体能项目
    3.3 新、老兵军事体能考核指标
4 新兵军事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4.1 武警某部新兵基本情况分析
        4.1.1 武警某部新兵的年龄情况分析
        4.1.2 武警某部新兵的学历情况分析
        4.1.3 武警某部新兵体能训练知识了解程度及信息来源分析
        4.1.4 武警某部新兵入伍前体能水平累积情况分析
    4.2 武警某部新兵教练员情况分析
        4.2.1 武警某部教练员体能水平等级、职务情况分析
        4.2.2 武警某部新兵教练员的体能训练任务承担情况分析
    4.3 武警某部新兵军事体能训练管理者情况分析
        4.3.1 体能训练系统的组织结构分析
        4.3.2 军队体能训练指导人员选择及依据分析
    4.4 武警某部新兵体能训练伤情况分析
        4.4.1 体能训练中急性训练伤情情况分析
        4.4.2 体能训练中劳损性训练伤情情况分析
5 现行军事体育训练方案分析
    5.1 《考核大纲》中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1.1 单杠引体向上的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1.2 双杠臂屈伸的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1.3 仰卧起坐的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1.4 3000 m跑的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1.5 基础体能组合1 的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1.6 基础体能组合2 的基础身体素质要求分析
    5.2 《计划表》中基础身体素质训练情况分析
        5.2.1 《计划表》中力量素质训练情况分析
        5.2.2 《计划表》中耐力素质训练情况分析
        5.2.3 《计划表》中柔韧素质训练情况分析
        5.2.4 《计划表》中速度素质训练情况分析
        5.2.5 《计划表》中灵敏素质训练情况分析
    5.3 《考核大纲》中专项功能性训练要求分析
    5.4 《计划表》中专项功能性训练情况分析
    5.5 军事体能当前训练情况诊断
        5.5.1 《计划表》的周期循环性分析
        5.5.2 《计划表》中量效关系分析
        5.5.3 《计划表》中训练手段多样化分析
        5.5.4 《计划表》中训练间歇控制分析
        5.5.5 《计划表》中训练负荷管理分析
        5.5.6 《计划表》中训练科目设置分析
        5.5.7 《计划表》中训练时间安排分析
        5.5.8 《计划表》中训练阶段性分析
        5.5.9 《计划表》中区别对待原则分析
6 军事体育训练优化方案设计
    6.1 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干预方案设计
    6.2 专项功能性训练干预方案设计
    6.3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发病部位机制分析
    6.4 军事体能训练运动损伤防护性训练方案设计
    6.5 考核项目干预训练方案设计
7 训练方案实施与训练效果分析
    7.1 训练干预期内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7.1.1 体重指标前后测分析
        7.1.2 体脂指标前后测分析
        7.1.3 肺活量指标的前后测结果分析
        7.1.4 次最大运动负荷时心率指标前后测分析
    7.2 军事体能训练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7.2.1 150 m跑、120m跑成绩前后测结果分析
        7.2.2 100 m跑、60m跑、30m跑成绩前后测结果分析
        7.2.3 立定跳远、三级跳远成绩前后测结果分析
        7.2.4 六级蛙跳科目训练结果分析
        7.2.5 倒立支撑时间前后测结果分析
        7.2.6 悬垂举腿前后测结果分析
        7.2.7 6000 m跑、1000m跑成绩前后测结果分析
        7.2.8 800 m跑、400m跑成绩前后测结果分析
        7.2.9 30 m×2 蛇形跑前后测结果分析
        7.2.10 坐位体前屈前后测结果分析
    7.3 军事体能考核指标的动态变化分析
        7.3.1 单杠引体向上前后测结果分析
        7.3.2 双杠臂屈伸前后测结果分析
        7.3.3 3000 米跑前后测结果分析
        7.3.4 仰卧起坐前后测结果分析
        7.3.5 基础体能组合1 前后测结果分析
        7.3.6 基础体能组合2 前后测结果分析
8 研究结果与分析
    8.1 研究假设验证
    8.2 结果与分析
9.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个人简历

(7)营养和训练干预对武警士兵体质及体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营养状况调查及干预
        1.2.1.1膳食调查
        1.2.1.2营养缺乏病检查
        1.2.1.3营养干预
        1.2.1.4体质指标检查
        1.2.2体能干预及体能测试
        1.2.2.1体能干预
        1.2.2.2体能测试
        1.2.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干预前后士兵体质指标检验
    2.2干预前后士兵体能指标检验
3 讨论
    3.1营养及训练干预对于增强体质的作用
    3.2营养及训练干预对于增强体能的作用

(8)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1.2.2 对武警部队抢险救灾行动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抢险救灾
        2.1.2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担负的主要任务
        2.1.3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的主要原则
    2.2 抢险救灾行动相关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2.2.1 系统理论
        2.2.2 权变理论
        2.2.3 协同理论
        2.2.4 一般管理理论
    2.3 我国面临主要自然灾害呈现的特点
        2.3.1 多样性
        2.3.2 频发性
        2.3.3 群发性
        2.3.4 广域性
        2.3.5 高危性
    2.4 当代社会变迁与灾害演变的互动作用及其影响
        2.4.1 生态系统脆弱灾情演变更趋恶化
        2.4.2 人口密度增加伤亡比率大幅攀升
        2.4.3 生存依赖度高灾害影响更为深广
        2.4.4 城镇更加密集财物损毁空前加重
        2.4.5 制约因素增多灾后重建愈发艰难
第三章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的使命任务
        3.1.1 参与抢险救灾行动是武警内卫总队使命任务的重要内容
        3.1.2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力量配系与用兵模式
    3.2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的主要行动方式
        3.2.1 指挥关系
        3.2.2 机动方式
        3.2.3 处置方式
        3.2.4 协同方式
        3.2.5 保障方式
    3.3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应急响应难奏效
        3.3.2 指挥链路不畅通
        3.3.3 专业救援能力弱
        3.3.4 联合救灾效率低
        3.3.5 综合保障不到位
    3.4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战备工作不够扎实
        3.4.2 对险救灾专业力量建设不够重视抢
        3.4.3 指挥员缺乏实战磨炼能力素质弱
        3.4.4 体制机制与抢险救灾行动需求不相适应
第四章 提高武警内卫总队抢险救灾行动效能对策研究
    4.1 建立常备体系,着力提高先期准备工作质量
        4.1.1 转变观念,由应急式抢险改为常备化救灾
        4.1.2 建强龙头,始终做好指挥决策层面准备
        4.1.3 有备无患,搞好平时数据收集和方案制定
        4.1.4 依法用兵,完善战备制度和应急响应机制
    4.2 强化力量建设,全面提升抢险救灾专业能力
        4.2.1 加强专业力量建设
        4.2.2 优化整体兵力配系
        4.2.3 开展针对性的训练
        4.2.4 进行联合协同演练
    4.3 科学组织行动,全力争取抢险救灾最大效益
        4.3.1 及时准确掌握预警信息
        4.3.2 快速反应力争第一时间到位
        4.3.3 高效统筹科学摆兵布阵
        4.3.4 加强任务中政治工作激发战斗精神
    4.4 破解保障难题,切实提供抢险救灾有力支撑
        4.4.1 灵活保障模式
        4.4.2 增强保障能力
        4.4.3 拓展保障渠道
        4.4.4 提升保障效益
第五章 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典型案例应用研究
    5.1 案例基本背景
        5.1.1 河北“7·19”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基本情况
        5.1.2 武警河北总队遂行抢险救灾行动情况
    5.2 主要做法
        5.2.1 强化超前意识,全线准备,闻警而动
        5.2.2 强化中枢传导,靠前指挥,顺畅高效
        5.2.3 强化“拳头”作用,英勇顽强,高效救援
        5.2.4 强化安全措施,严密组织,科学行动
        5.2.5 强化前勤效能,多元融合,综合保障
    5.3 主要启示
        5.3.1 常备化抢险救灾是必由之路
        5.3.2 及早预警尽早到位是胜利之基
        5.3.3 加强专业力量建设至关重要
        5.3.4 科学用兵密切协同是取胜关键
        5.3.5 保障问题制约全局务须改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武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研究 ——以武警XX总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1 危机管理研究进展
        1.3.2 群体性突发事件研究进展
        1.3.3 武警部队后勤应急保障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武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群体性突发事件
        2.1.2 保障、后勤与后勤保障
    2.2 武警后勤应急保障方式与特征
    2.3 武警后勤应急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2.3.1 人员装备因素
        2.3.2 政策法规因素
        2.3.3 地理环境因素
    2.4 指导后勤应急保障相关理论方法
        2.4.1 后勤保障理论
        2.4.2 军队管理理论
        2.4.3 危机管理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警XX总队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问题分析
    3.1 XX省基本概况
        3.1.1 XX省的地理和气候背景
        3.1.2 XX省的民族宗教特点
    3.2 武警XX总队担负的基本任务
    3.3 武警XX总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能力存在的问题
        3.3.1 应急响应机制方面
        3.3.2 指挥协调机制方面
        3.3.3 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
        3.3.4 后勤保障建设信息化方面
        3.3.5 社会化保障能力建设方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警XX总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能力要素分析
    4.1 武警处置群体性事件后勤保障能力要素构成
        4.1.1 应急响应机制
        4.1.2 指挥协调机制
        4.1.3 人才培养和储备
        4.1.4 后勤保障信息化
        4.1.5 社会化保障能力
    4.2 武警部队处置群体性事件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模糊综合评判法
    4.3 武警XX总队处置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能力调查与分析
        4.3.1 问卷调查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武警处置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能力对策建议
    5.1 学习借鉴外军先进的应急响应机制
    5.2 提升指挥协调保障的精细化水平
    5.3 加强后勤应急保障人才建设
    5.4 加强后勤工作信息化建设
    5.5 探索军警民融合式保障新方法
    5.6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武警XX总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能力评估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问卷》
附录B:《武警XX总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保障能力调查问卷》

(10)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培育问题研究 ——以武警×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现实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1.1 关于战斗精神
        1.2.1.2 关于处变不惊战斗精神
        1.2.1.3 关于战斗精神的培育途径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关于战斗精神
        1.2.2.2 关于处变不惊战斗精神
        1.2.2.3 关于战斗精神的培育途径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概述
    2.1 战斗精神概述
        2.1.1 战斗精神的概念
        2.1.2 战斗精神的内涵
        2.1.2.1 忠诚的政治本色
        2.1.2.2 坚定的战斗意志
        2.1.2.3 顽强的战斗作风
        2.1.2.4 严格的纪律观念
        2.1.3 战斗精神的特性
        2.1.3.1 无形性
        2.1.3.2 政治性
        2.1.3.3 目的性
        2.1.3.4 能动性
        2.1.3.5 反复性
        2.1.3.6 传递性
        2.1.3.7 软约束性
    2.2 武警部队战斗精神概述
        2.2.1 武警部队战斗精神的内容
        2.2.2 武警部队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内涵
        2.2.2.1 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
        2.2.2.2 顾全大局的战略视野
        2.2.2.3 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
        2.2.2.4 忍辱负重的爱民情怀
        2.2.2.5 智勇双全的过硬本领
        2.2.2.6 律令如铁的法纪观念
    2.3 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
        2.3.2 组织因素
        2.3.3 外部环境因素
第三章 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培育现状
    3.2 存在问题
        3.2.1 能力素质不强阻碍着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发挥
        3.2.1.1 应急心理素质不够过硬
        3.2.1.2 政策法规把握不够准确
        3.2.1.3 核心军事能力不够托底
        3.2.1.4 敢战必胜信念不够坚定
        3.2.2 组织效能不佳制约着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提升
        3.2.2.1 指挥决策不够高效
        3.2.2.2 协同配合不够紧密
        3.2.2.3 内部风气不够纯正
        3.2.3 外部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削弱了官兵处变不惊的战斗精神
        3.2.3.1 不良媒体的炒作
        3.2.3.2 社会认同的淡化
        3.2.3.3 福利待遇的缺位
    3.3 原因分析
        3.3.1 从个体因素分析
        3.3.1.1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官兵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思想基础有所淡化
        3.3.1.2 多元的社会形态使官兵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行动自觉有所弱化
        3.3.1.3 繁重的使命任务使官兵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保持激发有所软化
        3.3.1.4 深刻的军事变革使官兵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信心意志有所退化
        3.3.2 从组织因素分析
        3.3.2.1 危机管理研究运用滞后于形势任务需要
        3.3.2.2 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滞后于官兵现实需要
        3.3.2.3 纯净政治生态构建滞后于部队建设需要
        3.3.3 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3.3.3.1 自媒体时代官兵所处环境高度透明
        3.3.3.2“黑点效应”使部队形象受到较大冲击
        3.3.3.3 军人社会延续性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第四章 加强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培育的方法途径
    4.1 把提高官兵素质作为培育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基础
        4.1.1 要在实战化训练中锻造
        4.1.2 要在心智培养中提升
        4.1.3 要在重大任务中磨练
    4.2 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培育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关键
        4.2.1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4.2.2 加强内部风气建设
        4.2.3 加强危机管理研究
    4.3 把优化外部环境作为培育处变不惊战斗精神的支撑
        4.3.1 净化舆情环境,加强正面引导
        4.3.2 深化国防教育,增强社会认同
        4.3.3 完善保障体系,激发内在动力
第五章 实证研究
    5.1 案例背景
    5.2 主要做法
        5.2.1 深入思想发动,打牢处变不惊的思想根基
        5.2.2 加强专项准备,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依托
        5.2.3 强化组织功能,夯实处变不惊的领导核心
        5.2.4 牢记根本宗旨,营造处变不惊的社会环境
    5.3 几点启示
        5.3.1 培育处变不惊战斗精神不是一时之功
        5.3.2 培育处变不惊战斗精神不是一己之力
        5.3.3 培育处变不惊战斗精神不是一成不变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战斗精神培育调查问卷

四、对武警机动分队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武警部队新入伍战士军事基础体能训练研究[D]. 周通. 山西大学, 2021
  • [2]武警战士军事体能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调查研究[D]. 郭翠. 山西大学, 2021(12)
  • [3]功能性训练在武警某机动部队军事体能训练中的实验研究[D]. 王海霞. 山西大学, 2021(12)
  • [4]武警某部预备特战队员体能训练研究[D]. 胡锦凯.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5]武警某部新兵集训前后体质变化的比较研究[D]. 郭小溪.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6]军事体能考核指标体系配套训练方案的实效性研究[D]. 郭淑彤.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7]营养和训练干预对武警士兵体质及体能的影响[J]. 王运恒,周喻,尹振,毕珣.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03)
  • [8]武警内卫总队参与抢险救灾行动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义.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9]武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勤应急保障能力研究 ——以武警XX总队为例[D]. 雷雨.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10]武警机动师“处变不惊”战斗精神培育问题研究 ——以武警×师为例[D]. 左联信.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标签:;  ;  ;  ;  

武警机动部队体能训练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