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BV-N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霍奇金病1例(论文文献综述)
郑志海,廖丽昇,曲双,谢颖,陈碧云[1](202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选用经典BEAM预处理方案:卡莫司汀300 mg/m2(-6 d),依托泊苷200 mg/m2[(-5 d)~(-2 d)],阿糖胞苷400 mg/m2[(-5 d)~(-2 d)],马法兰140 mg/m2(-1 d)。结果所有患者在移植后骨髓造血均获得重建,移植后达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0(9~22)d和15.5(10~28)d。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感染、腹泻、口腔黏膜炎、植入综合征。中位随访时间35.4(6~9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8.5(11~84)个月,预计2年总生存率(OS)为84.3%,2年无病生存率(DFS)为83.6%。结论 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造血重建快、安全、低毒。
于前进,陈永升,曾东风,李佳丽,朱丽丹,高蕾,高力,刘耀,尹晓林,张曦,孔佩艳[2](2021)在《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B-NHL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的患者资料83例。联合R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共57例,未用R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例。观察组患者在移植前联合R 375 mg/m2进行免疫化疗及采集前体内净化,部分患者移植后也采用R进行了维持治疗;对照组除未应用R外,诱导、强化及移植方案与观察组相同。依据观察组患者应用R的时机及频次不同进行疗效的亚组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结果:移植成功后所有患者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39(2-1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成功采集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造血重建时间两组无差异。观察组3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 73.1%,P=0.037),无事件生存(EFS)率显着高于对照组(89.5%vs 65.4%,P=0.034);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复发3例(其中1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复发6例(其中4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亚组分析:移植前、采集前及移植后全程均使用R的32例患者与仅移植前化疗使用R的22例患者相比,OS、EFS率分别为97.0%vs 87.5%(P>0.05)和97.0%vs 76.2%(P=0.05);全程均使用R者与对照组比较,OS和EFS均有显着性差异(P=0.031,P=0.008);按R使用频次不同,其OS率依次为:1-2次(9例)88.9%,3-4次(29例)93.1%,≥5次(19例)94.7%EFS率分别为77.8%、89.7%、94.7%。结论:在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CD20+B-NHL患者的过程中联合R的诱导化疗、干细胞采集前的R体内净化,以及移植后联合R维持治疗能明显改善行自体移植患者的OS及EFS其中移植前、后均使用者,其EFS优于仅移植前使用的患者。
陈丽娜,郭智,刘玄勇,陈晓,张弋慧智,谢晶[3](2020)在《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后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过多疗程一线、二线、新药、免疫等均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予以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干细胞后采集出超高水平CD34+细胞,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再予序贯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结果:总计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3.67×108/kg,CD34+细胞48.68×106/kg,第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天造血功能恢复,复查全身PET-CT提示获得完全缓解,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8天造血功能恢复,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超高CD34+细胞采集的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可以让患者有机会进行多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动员的创新方案。对于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达到更深层次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延长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杨文娟[4](2020)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月2019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的2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动员采用环磷酰胺(Cy)+足叶乙甙(VP-16)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方案。预处理方案:恶性淋巴瘤(ML)及急性白血病(AL)、髓外浆细胞瘤采用全身照射(TBI)+VEM/IAC方案;多发性骨髓瘤10例采用白消安+VP-16+Cy(BVC)方案、5例采用硼替佐米+BVC方案、5例采用硼替佐米+马法兰方案、7例采用马法兰方案;孤立性浆细胞瘤采用BVC方案。对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复发率(RR)等进行统计。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多分类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对患者的OS、PFS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影响OS、PFS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P<0.05认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215例行aut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自体骨髓移植(ABMT)33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182例。恶性淋巴瘤(ML)16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19例,霍奇金淋巴瘤(HL)47例,灰区淋巴瘤(GZL)3例],多发性骨髓瘤(MM)27例,浆细胞瘤2例(髓外浆细胞瘤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NHL并髓外浆细胞瘤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Ph+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M2 1例、M3 1例(PML/RARα阴性)、M5 2例、粒细胞肉瘤1例],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例。移植中位年龄34(1161)岁,男性患者148例,女性患者6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6(0426)个月,除1例患者移植当天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后发生急性肺水肿死亡、1例移植后9天因真菌败血症死亡外,其余21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8+33)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3(0+73)d,ABMT造血恢复慢于APBSC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例患者3年、5年OS分别为79.9%、74.9%,3年、5年PFS分别为66.9%、63.2%,复发率(RR)为26.98%(58/215),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3.72%(8/215),移植前76例PR、NR、PD或复发的患者中51例在移植后达CR,有效缓解率67.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移植年龄及移植前病程对auto-HSCT后长期预后无明显影响(P>0.05),干细胞来源影响患者移植后3年OS及PFS,APBSCT的3年OS及PFS均优于ABMT患者(P<0.05);诊断影响患者移植后3年OS,ML及MM患者移植后3年OS优于AL患者,3年OS分别为81.0%、73.2%、50.8%(P<0.05);移植前疾病状态影响患者3年PFS,移植前病情CR及PR患者移植后3年PFS优于NR、PD及复发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白血病是影响患者OS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是4.397(95%CI,1.716-11.268)(P<0.05),而移植前病情未缓解、复发、进展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风险(RRs)是2.718(95%CI,1.283-5.754)(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诱导缓解后的巩固治疗,移植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对于复发难治或移植前未缓解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挽救性治疗提高患者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陈永铨[5](2019)在《高危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维持治疗的观察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仍是高危恶性淋巴瘤的治疗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自体移植后维持治疗对降低高危恶性淋巴瘤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自体移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治疗意愿,按照其自体移植后是否进行维持治疗,分为观察组和维持组。维持治疗方案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临床试验审批,并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上登记注册(注册号:NCT03213977)。随访终点为死亡或疾病复发,比较两组患者4年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除2例在移植期间意外死亡(脑出血/心脏骤停),其余90例淋巴瘤患者移植后全部获得缓解。中位年龄42岁(8-64岁),男女比例58:32,IPI评分≥2分49例,分期III-IV期77例,合并B症状31例,结外病灶数≥2个19例,骨髓浸润16例,移植前未完全缓解27例。其中观察组共纳入59例,维持组31例,包括利妥昔单抗方案22例,DCEP-G/DPP化疗方案7例,西达苯胺方案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诊断、IPI评分、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移植期间并发症等方面没有显着差异。维持组维持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死亡原因均为复发,无维持治疗相关性死亡。中位随访592天(12-2584天),观察组与维持组1年、2年、3年、4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0.0%VS 100%,84.4%VS 95.2%,77.3%VS 95.2%,73.3%VS 95.2%(P=0.126);1年、2年、3年、4年无病生存率DFS:67.1%VS 95.2%,51.1%VS 90.5%,48.1%VS 90.5%,43.8%VS 90.5%(P=0.002)。针对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年龄<30岁、移植前血清LDH升高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岁,移植前血清LDH水平升高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30岁患者的死亡风险较年龄≥30岁患者高4.376倍(P=0.026,HR=4.376,95%CI=1.188-16.116),移植前血清LDH水平升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较移植前血清LDH正常患者高5.165倍(P=0.015,HR=5.165,95%CI=1.375-19.395)。而针对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单因素分析初次入院血清LDH水平升高、移植前血清LDH水平升高、IPI评分≥2分、自体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是影响DFS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移植前血清LDH水平升高、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移植前血清LDH水平升高患者的复发风险较移植前LDH水平正常患者高2.648倍(P=0.034,HR=2.648,95%CI=1.078-6.507),而自体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患者的复发风险是自体移植后未进行维持治疗患者的0.130倍(P=0.006,HR=0.130,95%CI=0.031-0.557),移植后进行维持治疗可以纠正移植前LDH水平升高造成的肿瘤负荷影响。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维持治疗能明显提高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在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地位。
廖丽昇,魏天南,郑志海,曲双,谢颖,王志红,陈碧云[6](2017)在《DA-EPOCH化疗联合G-CSF有效动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体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CTX+G-CSF组动员期间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降至0.8×109/L,其余WBC数最低值均>2.0×109/L,3例血小板数降至80×109/L左右,其余患者血小板数均正常,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99(0.35-1.30)%,共采集单个核(MNC)数(3.80±2.05)×1010,累计MNC(5.84±2.48)×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3.84(3.91-6.5)×106/kg。DA-EPOCH+G-CSF组动员期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最低降至(0.2-1.4)×109/L,1例血小板(Plt)数最低为8×109/L,其余均在40×109/L以上,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85(0.34-1.2)%,共采集MNC中位数(3.68±1.56)×1010,累计MNC数(6.01±2.26)×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4.44(2.7-7.10)×106/kg。2组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总MNC中位数,累计每公斤体重MNC数及CD34+细胞数中位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X+G-CSF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00(11.00-13.50)d;DA-EPOCH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50(11.00-17.25)d,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移植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DA-EPOCH联合G-CSF方案可有效动员NHL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林秋璐[7](2017)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38例患者均为2002年至2016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NHL患者,其中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3例,含全身照射(TBI)的患者30例,不含TBI患者8例。所有患者中,25例移植前达CR,13例移植前未达CR。自患者移植时间起,研究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末次随访时间。结果:存活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9.5(4-1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38例NHL患者移植后的3年OS率为52%,3年PFS率为50.7%。移植前达到CR与未达CR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65.7%、26.9%(P=0.03),3年PFS率分别为64.7%、23.9%(P=0.01)。Auto-HSCT与Allo-HSCT移植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2.2%、39%(P=0.12)。单因素分析示移植前疾病状态、IPI评分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则显示移植前疾病状态为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NHL的有效方法。移植前未能达到完全缓解状态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完全缓解期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OS率及PFS率。
张天阳,高鸿雁,童春,王永超,郭智[8](2016)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例NHL患者,其中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状态8例(治疗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29.6岁(642岁);移植前为复发难治性8例(对照组)。预处理均采用经典的BEAM方案(卡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马法兰)。移植后观察全部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全部患者均获造血重建,随访至2015年10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0.867个月),治疗组除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外,其余7例全部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总生存率(OS)达87.5%;对照组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死于败血症,2例复发死亡,2例患者存活,OS达25.0%。两组O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P=0.012)。结论 Auto-PBSCT对于移植前完全缓解的患者有效、安全,对于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作为挽救性治疗,在临床广泛开展。
蒲欣[9](2016)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及淋巴结组织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约占血液系统肿瘤的二分之一,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大类,且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研究发现常规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的长期生存改善并不明显,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并成为高危难治病例的重要治疗手段。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HSCT)是指患者经高剂量放疗、化疗等预处理后,输入自身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does chemotherapy/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T/ASCT)在临床上成为治疗复发和难治性侵袭性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标准治疗方案,能够明显减低患者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目前研究显示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疾病分期、B症状、结外病变、肿块大小、性别、移植前状态及挽救治疗方案等。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恶性淋巴瘤的预后及生存情况。方法收集110例在我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临床随访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移植前治疗、缓解状态、移植后后续治疗及预后情况,并对上述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医学统计软件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110例患者通过临床及电话随访,随访结束时8例失访,23例患者死亡,21例患者死于原发病复发,1例死于非疾病相关的急性肝衰竭,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继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患者移植后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80.9%和76.4%,中位随访时间39.4个月。IPI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值偏高,骨髓浸润及HBV感染与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0.05),移植前未完全缓解(PR/NR/复发)状态(P=0.016)、移植后无巩固维持治疗(P=0.006)是影响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提高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IPI评分﹥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值偏高,骨髓浸润及HBV感染与移植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移植前未完全缓解(PR/NR/复发)状态、移植后无巩固维持治疗是影响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瑜,王劲,金婕,陈舜贤,曾艳[10](2015)在《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467岁,平均52岁。患者选择标准:经一次auto-PBSCT术后复发或未达完全缓解,予以再次动员干细胞行第二次移植;分期ⅢⅣ期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首次auto-PBSCT不能达完全缓解,或复发可能性大,于第一次动员干细胞达两次移植所需,且第一次移植术后半年行第二次auto-PBSCT移植。结果 6例患者均能耐受预处理,并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5d(1025d);血小板计数(BPC)大于20×109/L的中位时间25.8d(1257d)。全部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2.7个月(350个月),1例患者两次移植术后半年因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个月后再次复发,二线治疗方案仍有效,其余4例患者无病生存,无病生存率66.7%,最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50个月。结论两次auto-PBSCT治疗复发难治性NHL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二、CBV-N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霍奇金病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BV-N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霍奇金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及保存 |
1.2.2 预处理方案 |
1.2.3 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3.1 造血功能重建标准 |
1.3.2 安全性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临床特征 |
2.2 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 |
2.3 移植相关不良反应及处理 |
2.4 随访及转归 |
3 讨论 |
(2)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B-NHL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入组病例 |
入组及亚组患者情况 |
自体移植前化疗 |
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 |
预处理方案和干细胞回输 |
移植后造血重建 |
移植后巩固和维持 |
疗效评价标准 |
随访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患者基线特征 |
干细胞采集 |
造血重建 |
移植后相关事件 |
患者随访及疗效评估 |
按妥昔单抗使用时机的亚组分析 |
按妥昔单抗使用频次不同的亚组分析 |
讨论 |
(3)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干细胞动员 |
1.3 干细胞采集 |
1.4 第一次AHSCT |
1.5 第二次AHSCT |
2 结果 |
2.1 造血重建 |
2.2 并发症情况 |
2.3 随访 |
3 讨论 |
(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 |
2.3 预处理方案 |
2.4 造血干细胞回输 |
2.5 并发症的预防及支持治疗 |
2.6 移植后维持治疗 |
2.7 主要观察指标 |
2.8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0 基本情况 |
3.1 造血重建 |
3.2 移植相关并发症 |
3.2.1 感染 |
3.2.2 其他早期并发症 |
3.2.3 远期并发症 |
3.3 随访 |
3.3.1 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分析 |
3.3.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分析 |
3.3.3 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分析 |
3.3.4 其他 |
3.4 影响患者移植后OS、PFS的单因素分析 |
3.5 影响患者移植后OS、PFS的多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研究不足及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危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维持治疗的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成果 |
致谢 |
(6)DA-EPOCH化疗联合G-CSF有效动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病例资料 |
PBHSC动员前的化疗 |
PBHSC动员、采集和保存 |
CTX+G-CSF组 |
DA-EPOCH+G-CSF组 |
PBHSC的采集和保存 |
预处理及移植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PBHSC动员、采集效果 |
PBHSC动员、采集过程不良反应及合并症 |
预处理后造血功能恢复情况 |
讨论 |
(7)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冻存 |
1.3 预处理方案 |
1.4 支持治疗 |
1.5 植入及随访 |
2 结果 |
2.1 造血重建 |
2.2 移植相关并发症 |
2.3 移植疗效 |
3 讨论 |
(9)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2 一般资料 |
1.3 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及冻存 |
1.4 预处理方案 |
1.5 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及回输后处理 |
1.6 支持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 |
2 结果 |
2.1 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 |
2.2 移植并发症 |
2.3 治疗效果 |
3 讨论 |
四、CBV-N大剂量化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霍奇金病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BEAM方案预处理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分析[J]. 郑志海,廖丽昇,曲双,谢颖,陈碧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21(22)
- [2]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B-NHL的疗效分析[J]. 于前进,陈永升,曾东风,李佳丽,朱丽丹,高蕾,高力,刘耀,尹晓林,张曦,孔佩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1(01)
- [3]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J]. 陈丽娜,郭智,刘玄勇,陈晓,张弋慧智,谢晶. 现代肿瘤医学, 2020(22)
- [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D]. 杨文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5]高危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维持治疗的观察性研究[D]. 陈永铨.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DA-EPOCH化疗联合G-CSF有效动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J]. 廖丽昇,魏天南,郑志海,曲双,谢颖,王志红,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06)
- [7]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分析[D]. 林秋璐.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8]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 张天阳,高鸿雁,童春,王永超,郭智. 实用癌症杂志, 2016(10)
- [9]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生存分析[D]. 蒲欣.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5)
- [10]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 刘瑜,王劲,金婕,陈舜贤,曾艳. 重庆医学, 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