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药监局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通州药监局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一、通州药监分局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1](2020)在《大部制下江苏G市市监局履职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市场监管各个部门的职能整合起来,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加强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资源,加强行政处罚职能的统筹配置,成立一支精简执法、行政处罚集中的队伍,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为大部制市场监管体系改革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无缝隙政府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江苏省G市市场监管局为主要研究切入口,结合国家政策、单位实际等以及国内外市场监管相关研究,试图描述、解释、分析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市场监管局职能履行中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优化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研究发现:以江苏省G市为例,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市场监管局职能履行中的问题主要是:市场监管难度加大、履行职能风险递增问题;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上级部门多头领导,地方政府摊派任务问题;市场监管顾此失彼、监管重心偏移问题;市场监管队伍人员问题;地方政府保障不足,监管技术手段滞后问题。而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市场主体种类激增;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待整合;垂直管理转为属地管理,从属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监管职能庞杂、分化严重;市场监管队伍不合理、权责不清晰;地方经济不强,社会关系复杂。优化G市市场监管局职能履行的相关对策建议:健全商事制度改革;健全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体系;理顺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市场监管保障体制;构建市场信息共享机制。

杨震雯[2](2018)在《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在一定程度上讲,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对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15年5月,简阳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单位,简阳市食药监局严格按照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制度,采用最高的监管标准,设置最严格的监管措施,秉持着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监管理念,将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不断的提升,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2017年2月,简阳市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尽管简阳市食药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一线执法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源头上制止食品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处罚起点高难以执行、经营主体提起行政诉讼如何及时有效应对等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充分结合简阳市食品安全监管实践经验和资料,运用政府规制、市场失灵、危机处置等理论,探讨四川简阳市食药监局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案例,通过分析该案例中的做法,对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从而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真正起到作用,也有助于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拓宽和丰富国内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领域及内容,为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赵国平,王立春[3](2012)在《端正作风干事业 求真务实为百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州分局政风行风工作面面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11月,北京市委在十届七次全会中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在"如何适应新城建设形势、服务新城建设大局、确保辖区公众用药安全"问题面前,北京市药监局通州分局党组班子成员一致认为:端正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服务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华[4](2011)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文中提出职能是任何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定,也是衡量组织价值的根本所在。共青团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重要政治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然而,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共青团在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这些问题最终都归结到职能的范畴。职能建设在共青团的自身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战略位置。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对共青团的本质要求,认真剖析和挖掘共青团的政治价值及其不可替代性,科学界定共青团职能的内涵,是共青团始终保持根本政治属性、完成政治使命的必然要求,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以及共青团的自身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共青团职能的政治逻辑起点。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共青团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共青团职能的界定也随之处于摇摆之中。特别是近年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被简单地规定为共青团的职能,完全收缩在“青年”的范畴,放大了共青团的社会性,模糊了共青团作用发挥的工作边界和活动边界,同时,也远离了政治层面上共青团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共青团独特的组织价值。历史证明,只有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共青团的根本政治属性出发,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科学界定和准确把握共青团的职能内涵,有效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切实保障共青团职能的顺利履行。同时,要着眼未来,深入研究职能的发展和变化,坚持职能发展的基本原则,把握职能发展的一般趋势,确保共青团始终发挥好政党青年组织应有的作用。论文由导论、五章和结论构成。导论:阐述了论题的缘起,分析了论题的现实背景,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阐明了论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明确了论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指出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提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章:厘定共青团职能的基本概念并简要回顾共青团职能的历史发展。明确了青年组织、共青团等基本概念,对职能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共青团职能的基本涵义,分析和提出了共青团职能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共青团职能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表现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第二章:阐述共青团职能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以及对国外经验的借鉴。系统梳理了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团建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行了归纳,强调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青年组织的政治属性以及党与青年的现实出发,认真审视共青团职能的基本要素,同时积极借鉴国外政党青年组织的有益经验。第三章:提出共青团职能结构的具体内涵。综合分析认为,共青团的职能具有多元性,并首次提出共青团的职能是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中有目的性职能,也有具体的工具性职能,还包括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青年组织的价值性职能,这种结构体系既体现了政党青年组织的属性,也反映了青年组织的基本特点。第四章:分析共青团职能的有效履行。重点剖析了影响职能履行的各种消极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推进政治社会化、支持青年社会参与、服务青年发展、促进政治录用等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内在活力、完善制度设计等方面强调了保障履行职能的重要性。第五章:揭示共青团职能的时代发展。首次从组织现代化和组织认同感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党转型之后共青团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在职能问题上必须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强调职能的发展必须要符合突出先进性、凸现唯一性、强化核心性的共青团发展的根本要求。结论:强调要从共青团的性质原点出发,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认识和把握团的职能问题,并以此推动团的理论建设的发展。

邱福军[5](2010)在《药监宣传关口前移 重心下移 舆情工作上台阶》文中指出北京市药监局通州分局在不断创新药品监管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时期药监宣传工作模式,以强化舆论监督为宣传重点,以构建三级网络为宣传平台,以社会资源为宣传载体,以科学监管为宣传宗

张云峰[6](2010)在《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是以国内外相关理论为基础,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创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找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提出建设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和具体对策,为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参考。本研究的内容共包括十章。除第一章“引言”和第十章“结论”外,正文的八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三章,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实践经验;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六章,是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第三部分是第七、八、九章,是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本研究首先阐述了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阐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界定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涵义、基本特征、地位与作用;理论基础包括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在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本研究比较了国际国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国际的实践经验主要是介绍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韩日等亚洲国家建设农村文化的经验做法;国内的实践经验主要是介绍了东部地区的北京、江苏、浙江台州,中部地区的湖南、河北、江西,西部地区的云南、重庆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经验做法。在理论阐述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服务的需求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趋势预测,总结了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主要特点。为客观评价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创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评价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通过对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评价,本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从量化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制约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服务活动、人才队伍和政府认识、体制机制、市场发展、农民主体意识、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找到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后,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了能够实现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本研究提出要探索建立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资金投入、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事业单位改革、队伍建设、法制化和管理体制改革。针对黑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本研究提出了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等。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就是创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地评价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揭示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设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建议。

杨红星[7](2009)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1978-2004)》文中提出红十字会是世界三大国际性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奥委会齐名。江苏是红十字运动的发祥地,近代以来曾书写辉煌篇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江苏红十字会从“文革”的阴霾中逐步复苏并开始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复会时期的江苏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先行,宣传工作开路,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更显人道本色。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援非募捐活动中,江苏红十字会成绩显着,描绘了新时期国际救援工作的新画卷。随着省红十字会“四大”的召开,江苏红十字运动阔步跃进。组织机构和组织建设在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中逐步健全和完善,为红十字事业的全面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台事服务工作中,江苏红十字会积极应对,以人道情怀为两岸的联系沟通而殚精竭虑,彰显了政府“人道助手”的红十字内涵。青少年工作是红十字事业的“希望工程”,江苏红十字会矢志不渝地着眼于推动青少年运动规范化进程,谱写了富于生机活力的华美诗篇。新世纪的时空下,管理体制的理顺实现了江苏红十字运动的转型。“抗非”工作是转型后面临的第一次重大挑战,向时代和社会昭示了红十字人道主义的巨大力量。而江苏《〈红十字会法〉实施办法》的出台,是《红十字会法》的本土化,也是江苏红十字运动依法建会的里程碑,为其全面可持续发展指出了光明的路径。红十字博爱系列工程是对红十字人道救助活动的经典概括,是红十字会与社会运行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在构建“博爱系列工程”的同时注重释放社会势能,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建设有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红十字运动的理论纲领。江苏红十字运动是中国红十字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特色”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村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中,江苏以其特色独具的风采彰显了红十字人道主义的力量。在“特色”理论的指引下,江苏红十字运动倚重募捐工作,培育特色文化,打造品牌,“有位?有为”地奔向未来。总之,本文首次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运动的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系统探究了事关红十字运动全局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同时,运用组织社会学、管理学等观点首次对江苏红十字运动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做了基本剖析,对红十字会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历史过往与现实情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理论思考。对于深化红十字运动研究、拓展社会加速转型背景下社团史和慈善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朴千荣[8](2007)在《浅论不当消费和社会问题》文中提出我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浅论不当消费和社会问题》。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们劳动力的恢复,又是保证生产过程得以继续进行的前提。生产决定消费,它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并引起人们新的消费需要;而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广义的消费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消费社会学是研究个人、群体和社会的生活消费行为、消费模式及消费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因素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消费是一个容纳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市场学、经营学、文化人类学等都从各自角度,用自己特有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学科分支体系。消费社会学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它又与经济学存在亲缘关系,一般认为它是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消费社会学的研究以生活消费为主体,主要在个人、群体和社会3个层面展开。一般百姓对“消费”的理解就是花钱购买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及文化用品和服务。不当消费指的是不该花钱的地方花了钱,或是浪费了物质资料。具体来说,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破坏环保的商品、影响健康的商品或购买了破坏社会和谐的服务等,都属于不当消费、错误消费、消费误区或消费黑洞。把不当消费与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综合研究,是我的学位论文的创新之处。不当消费产生社会问题;有些社会问题又反过来加剧不当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合理的消费环境和消费行为,也有助于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消费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法,我作为韩国留学生,以大量的实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会引起误会,因为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一直倡导实事求是,提倡从客观事实中总结出指导实践的理论来。另外,我还采用了一些民族学的文献研究法和社会调查(田野调查)法。有个别章节运用了文化学的文化比较研究法。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谈了选题的动机、选题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是“饮食消费与食品安全”,主要谈大吃大喝浪费惊人、食品安全尚需加大监管力度、食品安全应从环境保护抓起和食品安全事关国民身体素质。第三章是“医疗、保健消费与社会问题”,主要谈医患关系紧张的表现、医药费太贵的原因、医疗事故黑幕惊人、值得借鉴的洋大夫态度和保健品消费误区。第四章是“教育消费与学生消费”,主要谈高学费和浪费、学生消费误区造成家长不堪重负、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第五章是“赌博消费危害社会”,主要论及官赌现象严重、民间赌博成风、家庭赌博堪忧、赌博的社会学分析和治理。第六章是“腐败消费祸国殃民”,主要介绍权钱交易与贿赂、职务消费的巨大消耗、百姓痛恨腐败误国、中共领导狠抓反腐倡廉斗争。第七章是“端正消费观念,促进社会和谐”。主要目的是想为解决消费不当引起的社会问题提供些建议。建议不为助长腐败花钱,不买假冒伪劣商品,坚决抵制破坏环保的商品,消费者要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两网建设”课题组[9](2006)在《北京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文中提出2005年,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两网建设”调研小组开展了十多次基层调研,对京郊农村药品市场两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了全面深刻了解。调研小组成员走访了10个郊区县,考察了50多个农村药店和供应网点,同近10家药品经营企业机进行了座谈,掌握了大量数据和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

程杰[10](2004)在《农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与对策》文中认为农村卫生室因为条件所限,在药品贮存和医疗器械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给农村患者用药造成隐患,这一直是农村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北京市药监局通州分局通过调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收效。

二、通州药监分局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州药监分局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大部制下江苏G市市监局履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大部制
        2.1.2 市场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共治理理论
3 我国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历程及江苏省G市改革实践
    3.1 我国大部制市场监管改革历程
    3.2 江苏省G市市场监管改革实践
        3.2.1 G市市场监管局组建过程
        3.2.2 改革后G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
        3.2.3 G市市场监管局改革后的工作成效
4 G市市场监管局在履行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市场监管难度加大、履行职能风险递增问题
    4.2 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问题
    4.3 上级部门多头领导,地方政府摊派任务问题
    4.4 市场监管顾此失彼、监管重心偏移问题
    4.5 市场监管队伍人员问题
    4.6 地方政府保障不足,监管技术手段滞后问题
5 G市市场监管局在履行职能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5.1 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市场主体种类激增
    5.2 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待整合
    5.3 垂直管理转为属地管理,从属关系发生变化
    5.4 市场监管职能庞杂、分化严重
    5.5 市场监管队伍不合理、权责不清晰
    5.6 地方经济不强,社会关系复杂
6 优化G市市场监管局职能履行的相关对策建议
    6.1 健全商事制度改革
        6.1.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深化商事改革认识
        6.1.2 健全市场主体登记审查方式
        6.1.3 加快职责厘清,协同攻坚克难
    6.2 健全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6.2.1 完善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6.2.2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2.3 提升市场监管队伍法制建设
    6.3 理顺市场监管体系
        6.3.1 加强部门职能整合
        6.3.2 建立大市场监管模式
        6.3.3 服务好地方经济
        6.3.4 统一标准严格监管执法
    6.4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6.4.1 重视市场监管干部培养
        6.4.2 建立市场监管专业化队伍
    6.5 完善市场监管保障机制
        6.5.1 建立G市市场监管领导保障机制
        6.5.2 建立G市市场监管财政保障机制
        6.5.3 建立G市市场监管技术保障机制
        6.5.4 建立G市市场监管履职保障机制
    6.6 构建市场信息共享机制
        6.6.1 转变监管思维
        6.6.2 构建市场信息共享机制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G 市市场监管局部分干部职工访谈提纲

(2)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2.3 观点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的理论基础
        1.4.1 政府规制理论
        1.4.2 市场失灵理论
        1.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1.5 本文创新及不足
        1.5.1 本文创新
        1.5.2 本文不足
第二章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案例描述
    2.1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案例典型性
        2.1.1 简阳市新生儿及婴幼儿人口数量相对较多
        2.1.2 行政区域划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2.1.3 简阳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2.1.4 新法出台后处置的首个超过保质期食品案
    2.2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背景
        2.2.1 食品安全形势严峻
        2.2.2 婴儿消费市场膨胀
        2.2.3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
    2.3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过程
        2.3.1 日常巡查阶段
        2.3.2 立案调查阶段
        2.3.3 行政处罚阶段
    2.4 四川省简阳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做法
        2.4.1 开展日常巡查工作
        2.4.2 立案查处违法行为
        2.4.3 及时应对行政诉讼
    2.5 四川省简阳市食品安全监管取得的效果
        2.5.1 打击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
        2.5.2 降低了食品安全的风险性
        2.5.3 提升了新形势下监管能力
第三章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理念分析
    3.1 监管理念的主要情况
        3.1.1 坚持“人本治理”理念
        3.1.2 坚持“风险治理”理念
        3.1.3 坚持“专业治理”理念
    3.2 监管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正确监管目标扭曲
        3.2.2 风险防范效果不佳
        3.2.3 专业检测能力不足
    3.3 监管理念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以罚代管的错误政绩观
        3.3.2 风险监测水平较为低下
        3.3.3 财政资金投入不够充足
第四章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方式分析
    4.1 监管方式的主要情况
        4.1.1 推行多元主体监管方式
        4.1.2 推行契约激励监管方式
        4.1.3 推行源头把控监管方式
    4.2 监管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2.1 社会共治热情不高
        4.2.2 行政契约流于形式
        4.2.3 准入机制难以落实
    4.3 监管方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管制思维根深蒂固
        4.3.2 行政奖励方式单一
        4.3.3 经营主体素质偏低
第五章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法制分析
    5.1 监管法制的主要情况
        5.1.1 完善三级监管体制
        5.1.2 贯彻落实现有法律
        5.1.3 向经营户宣传新法
    5.2 法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行政监管体系不健全
        5.2.2 行政处罚执行难度大
        5.2.3 法律法规缺乏公开性
    5.3 法制方面问题的原因分析
        5.3.1 问责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5.3.2 新法缺乏配套法律法规
        5.3.3 普法工作不够深入到位
第六章 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的启示
    6.1 科学的监管理念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保障
        6.1.1 以人为本,提升监管服务质量
        6.1.2 积极防范,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6.1.3 加强学习,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6.2 多样的监管方式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关键
        6.2.1 促进社会共治
        6.2.2 创新激励方式
        6.2.3 加强源头约束
    6.3 完善的法制体系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依据
        6.3.1 理顺监管机构内部管理
        6.3.2 贯彻落实现有法律规定
        6.3.3 因地制宜完善地方法规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端正作风干事业 求真务实为百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州分局政风行风工作面面观(论文提纲范文)

端正服务态度是前提
完善工作机制是基础
创新监管方法是手段
强化效能监察是保证
提升服务质量是根本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研究取得的成果
        (二) 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的思路
        (二) 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的重难点
        (二)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共青团的职能及其发展沿革
    一、共青团的内涵
        (一) 青年组织的涵义
        (二) 共青团的涵义
    二、共青团职能的涵义及特征
        (一) 职能的涵义
        (二) 共青团职能的涵义
        (三) 共青团职能的特征
    三、共青团职能的历史发展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的主要职能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的主要职能
        (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青团的主要职能
第二章 共青团职能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与国外借鉴
    一、共青团职能的理论基础
        (一) 马恩列斯经典作家的论述
        (二) 中国共产党的团建理论
    二、共青团职能的现实依据
        (一) 共青团的政治属性
        (二) 青年群体的现实境况
        (三)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三、国外政党青年组织职能借鉴
        (一) 传播党的意识形态与推进政党认同
        (二) 投身党的事业与服务政党选举
        (三) 培养党的接班人与招募青年党员
第三章 共青团职能的结构分析
    一、目的性职能
        (一) 做好党的助手
        (二) 培养党的后备军
    二、工具性职能
        (一) 组织、团结青年
        (二) 教育、引导青年
        (三) 代表、服务青年
    三、价值性职能
        (一) 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
        (二) 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四章 共青团职能的有效履行
    一、履行职能的现实基础
        (一) 主观认识差异
        (二) 客观条件匮乏
    二、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
        (一) 推进政治社会化
        (二) 支持青年社会参与
        (三) 服务青年发展
        (四) 促进政治录用
    三、履行职能的保障条件
        (一) 坚持党的领导
        (二) 加强组织建设
        (三) 增强内在活力
        (四) 完善制度设计
第五章 共青团职能的时代发展
    一、共青团职能发展的根本动因
        (一) 组织现代化
        (二) 组织认同感
    二、共青团职能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 党的统一领导和团的系统领导相统一
        (二) 对团员负责与对青年负责相结合
        (三) 目标要求与手段方式相协调
    三、共青团职能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 更加突出先进性
        (二) 鲜明凸现唯一性
        (三) 集中强化核心性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5)药监宣传关口前移 重心下移 舆情工作上台阶(论文提纲范文)

分局党组重视是宣传工作前提
构建网络平台是宣传工作保障
百姓踊跃参与是宣传工作目标

(6)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1.1.1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
        1.1.2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价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涵义
        2.1.1 文化与农村文化
        2.1.2 公共服务与农村公共服务
        2.1.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2.2.1 公益性
        2.2.2 公平性
        2.2.3 基本性
        2.2.4 多样性
        2.2.5 便利性
        2.2.6 持续性
    2.3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2.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
        2.3.2 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观需要
        2.3.3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2.3.4 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根本手段
        2.3.5 扩大农村市场需求,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2.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4.1 城乡统筹发展理论
        2.4.2 公共产品理论
        2.4.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4.4 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3 国际文化建设和国内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比较与启示
    3.1 国际文化建设的比较
        3.1.1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3.1.2 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3.2 国内不同区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比较
        3.2.1 全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
        3.2.2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3.2.3 中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3.2.4 西部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3.3 国际国内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3.3.1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3.3.2 政府在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3.3.3 尊重和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3.3.4 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是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效率的有效手段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
    4.1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现状分析
        4.1.1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状况
        4.1.2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主要特征
    4.2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趋势预测
        4.2.1 黑龙江省农村和城市居民文化需求的比较
        4.2.2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趋势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
    5.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5.1.2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5.1.3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办法
    5.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具体评价
        5.2.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
        5.2.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和其他各省份的比较
        5.2.3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水平的历史发展变化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约因素的定量分析
        6.1.1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仍相对落后
        6.1.2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6.1.3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短缺
        6.1.4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匮乏
        6.1.5 农村公共文化人才队伍薄弱
    6.2 黑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约因素的定性分析
        6.2.1 地方特别是基层党委政府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
        6.2.2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6.2.3 农村文化市场的发展还不规范
        6.2.4 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6.2.5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健全
    6.3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7.1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
    7.2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
        7.2.1 坚持“以人为本”
        7.2.2 坚持政府主导
        7.2.3 坚持统筹兼顾
        7.2.4 坚持农民主体
        7.2.5 坚持重点突破
    7.3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
        7.3.1 近期目标
        7.3.2 中期目标
        7.3.3 远期目标
    7.4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
        7.4.1 广播电视覆盖工程
        7.4.2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7.4.3 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
        7.4.4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7.4.5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7.5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8.1 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
        8.1.1 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8.1.2 开拓多元化的投入渠道
    8.2 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
        8.2.1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益服务
        8.2.2 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服务
        8.2.3 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志愿服务
        8.2.4 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
    8.3 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8.3.1 深化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8.3.2 逐步推进农村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8.3.3 积极培育多种所有制的农村文化企业
    8.4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8.4.1 改革人事制度,选拔人才
        8.4.2 优化工作环境,吸引人才
        8.4.3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人才
        8.4.4 增设学科专业,储备人才
    8.5 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立法和农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8.5.1 制定全省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政策法规
        8.5.2 改革农村文化管理体制
        8.5.3 强化政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问责和监督
    8.6 本章小结
9 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与政策建议
    9.1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9.1.1 建立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
        9.1.2 构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硬件网络
        9.1.3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达标建设
    9.2 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
        9.2.1 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面向农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
        9.2.2 县、乡镇公共文化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9.2.3 村文化活动室一室多用
        9.2.4 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公示制度
    9.3 努力提供更丰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9.3.1 扩展大众媒体为农村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9.3.2 突出文艺创作中的农村题材
        9.3.3 加强“三农”读物出版配送工作
        9.3.4 推动城市公益性讲座走进农村
    9.4 积极开展农村公益性文化活动
        9.4.1 做大做强品牌文化活动,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9.4.2 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为农村基层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9.4.3 引导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积极参与健康快乐的群众文化活动
    9.5 大力挖掘农村历史文化资源
        9.5.1 挖掘民族历史源流系列资源
        9.5.2 挖掘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资源
        9.5.3 挖掘流寓文化系列资源
        9.5.4 挖掘红色历程系列资源
        9.5.5 挖掘开发建设系列资源
        9.5.6 挖掘地域风情系列资源
    9.6 提高农村文化产业支撑和农村文化市场供给能力
        9.6.1 发展文化产业,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有力的支撑
        9.6.2 发展地方民间民俗文化,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丰富的产品
        9.6.3 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9.7 本章小结
10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1978-200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 注目“红十字”
        (二) 放眼“江苏”
        (三) 锁定“当代”社会
        (四) 题目解析
    二、选题意义
        (一) 学术价值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进展概述
        (二) 研究专着
        (三) 研究论文
        (四) 现有研究有待加强之处
    四、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一) 研究方法
        (二) 论文结构
    五、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江苏红十字运动的复苏与初步发展(1978-1985)
    第一节 江苏红十字运动的历史回顾
        一、近代的底蕴
        二、新中国初期的辉煌
        三、文革中的挫折
    第二节 改革背景下的再生:复会时期的江苏红十字运动
        一、组织建设先行
        二、宣传工作开路
        三、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中:以南京红十字会为中心
    第三节 援非募捐活动:开放格局下的国际救援
        一、“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二、全省活动概览
        三、募捐活动简析
第二章 江苏红十字运动的深入展开(1985-2001)
    第一节 权变理论下省红十字会组织机构的变迁
        一、“四大”:纵深发展的起点
        二、“五大”:承上启下
        三、“六大”:新的里程碑
    第二节 江苏红十字会的组织发展脉络
        一、“四大”时期:以团体会员整顿为中心
        二、“五大”时期:组织发展的全面推进
        三、“六大”时期:组织发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第三节 台事工作:政府“人道助手”角色的典型诠释
        一、江苏:十四万去台人员的故乡
        二、省红十字会对台湾事务的积极应对
        三、为台事工作而健全组织
        四、查人转信
        五、衍生问题的处理
    第四节 走向规范化的红十字青少年运动
        一、规范化:青少年运动的基本走向
        二、苏州:青少年工作规范化的典范
        三、在活动中推进规范化
第三章 江苏红十字运动的体制重塑与法制依归(2002-2004)
    第一节 江苏红十字运动的转型
        一、理顺管理体制:江苏红十字运动的转型
        二、红十字会与政府关系的理论释析:体制转换背后的历史省思
        三、“七大”:转型后的盛会
    第二节 公共危机与非政府组织应对
        一、“非典”危机与江苏
        二、危机应对中的江苏红十字会
        三、“抗非”工作启示录
    第三节 《实施办法》的出台:依法建会的里程碑
        一、《实施办法》的制定历程
        二、《实施办法》简介
        三、《实施办法》在全省的颁布施行
第四章 江苏红十字会的博爱工程及其社会学考察
    第一节 三大博爱工程概述
    第二节 江苏红十字会的救援工程
        一、江苏灾情简况
        二、'91 抗洪中的江苏红十字
        三、'98 抗洪:再建新功
    第三节 江苏红十字会的生命工程
        一、遍布江苏的卫生救护网
        二、江苏红十字会的献血工作
        三、江苏捐髓工作鸟瞰
    第四节 江苏红十字会的爱心工程
        一、红十字青少年互助工程
        二、“母亲工程”:爱心工程的典范
        三、“老康”:“夕阳事业”的“朝阳前景”
    第五节 江苏红十字会博爱工程的社会学考察
        一、博爱工程所折射的社会问题
        二、博爱工程: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博爱工程的社会保障功能
第五章 “特色”理论视野下的江苏红十字运动
    第一节 对“特色”理论的践行与探求
        一、“特色”理论与江苏
        二、农村:特色事业的广阔田野
        三、志愿服务:特色事业的希望工程
    第二节 “特色”理论下发展江苏红十字运动的省思
        一、“有位·有为”地携手共进
        二、倚重募捐工作,增强红十字会实力
        三、“五 八”:培育红十字特色文化的落脚点
        四、打造红十字品牌
结语:与社会同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8)浅论不当消费和社会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动机
        1.为了符合专业要求
        2.为了结合自己的工作业务
        3.为了巩固所学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
        4.为了给中国朋友一些善意的建议
    二、选题的理论依据
    三、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饮食消费与食品安全
    一、大吃大喝浪费惊人
    二、食品安全问题尚需加大监管力度
    三、食品安全应从环境保护抓起
    四、食品安全事关国民身体素质
第三章 医疗、保健消费与社会问题
    一、医患关系紧张的表现
    二、医药费太贵的原因
    三、医疗事故黑幕惊人
    四、值得借鉴的洋大夫态度
    五、保健品消费误区
第四章 教育消费与学生消费
    一、高学费和浪费
    二、学生消费误区造成家长不堪重负
    三、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五章 赌博消费危害社会
    一、官赌现象严重
        1.个人思想方面的原因
        2.组织方面的原因
        3.制度方面的原因
        4.社会方面的原因
    二、民间赌博成风
    三、家庭赌博堪忧
    四、对赌博的社会学分析
        1.赌博现象严重的社会原因
        2.赌徒的心理分析
        3.治理赌博的措施
第六章 腐败消费祸国殃民
    一、权钱交易 贿赂公行
    二、职务消费 黑洞难堵
    三、腐败误国 百姓痛恨
    四、中共领导狠抓反腐倡廉斗争
第七章 端正消费观念 促进社会和谐
    一、不为助长腐败花钱
    二、不买假冒伪劣商品
    三、坚决抵制破坏环保的商品
    四、消费者要勇于维权
参考文献

四、通州药监分局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部制下江苏G市市监局履职问题研究[D]. 朱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2]四川省简阳市监管“超级宝宝母婴店”案例研究[D]. 杨震雯.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7)
  • [3]端正作风干事业 求真务实为百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州分局政风行风工作面面观[J]. 赵国平,王立春. 首都医药, 2012(17)
  •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 张华. 西南大学, 2011(06)
  • [5]药监宣传关口前移 重心下移 舆情工作上台阶[J]. 邱福军. 首都医药, 2010(14)
  • [6]黑龙江省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D]. 张云峰.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1)
  • [7]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红十字运动研究(1978-2004)[D]. 杨红星. 苏州大学, 2009(06)
  • [8]浅论不当消费和社会问题[D]. 朴千荣. 中央民族大学, 2007(02)
  • [9]北京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两网建设”课题组. 首都医药, 2006(04)
  • [10]农村卫生室药品监管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 程杰. 首都医药, 2004(19)

标签:;  ;  ;  ;  ;  

通州药监局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