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合成一类新型手性β-巯基醇

氨基酸合成一类新型手性β-巯基醇

一、Synthesis of a New Class of Chiral β-Mercaptoalcohols from Amino Acids(论文文献综述)

王敬东[1](2021)在《氨基酸与金鸡纳碱催化剂的合成及在不对称曼尼奇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手性β-氨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不仅在有机合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且因其具有潜在的生理活性和药物活性,在药物化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不对称Mannich反应是构建手性β-氨基化合物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为此,本论文主要针对于双功能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工作为以下四部分:1.合成了一系列基于L-叔亮氨酸手性骨架的双功能相转移催化剂,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靛红衍生的酮亚胺与α-芳基硝基甲烷之间的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中。该不对称催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不同取代的α-芳基硝基甲烷和靛红衍生的酮亚胺均可以高收率(85-99%yield)、高对映选择性(83-95%ee)和非对映选择性(79:21-97:3)得到相应产物。机理控制实验表明,脲结构与季铵中心对于反应底物的活化和反应的立体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已报道的研究工作相比较,此项研究工作可以有效改善C-6以及C-7号位置取代的靛红衍生的酮亚胺的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2.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以氢化奎宁为骨架,手性氨基醇为氢键供体的双功能硫脲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长链硝基烷烃与靛红衍生的酮亚胺的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研究发现,当氨基醇为L-苯甘氨醇时,所得加成产物具有高对映选择性(78–99%ee)和非对映选择性(66:34-99:1)。通过产物的衍生化以及克级反应,证明了此反应具有应用性和实用性。据我们所知,这是探索有机小分子催化长链硝基烷烃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并获得令人满意实验结果的第一例。3.通过衍生化,将对氟苯基引入到金鸡纳碱衍生的硫脲结构中,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功能催化剂。利用此催化剂催化分子内含有α-H的苯乙腈与亚胺之间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对映选择性和高非对映选择性的4-氮杂吲哚啉化合物(87-99%yield,69-95%ee,60:40->99:1 dr)。通过产物的衍生化以及克级反应实验,证明了该反应具有可应用性和实用性。4.利用金鸡纳生物碱衍生的双功能硫脲催化剂催化,通过靛红衍生的酮亚胺与3-氯-1-丙醇之间的不对称氧杂Mannich反应,成功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手性链状N,O-缩酮(66-95%ee)。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内的亲核取代环化,合成了一系列手性1,3-恶嗪酮类化合物。

赵子彪[2](2020)在《可再生NAD(P)H模拟物参与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文中研究指明在生物体中,氧化还原辅酶NAD(P)H在电子以及质子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超过400种氧化还原反应依赖NAD(P)H和NAD(P)+相互转化。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者已成功将各种NAD(P)H模拟物用于有机合成化学研究领域。可再生NAD(P)H模拟物在反应中因仅需使用催化剂量,避免了模拟物在使用过程中副产物的产生,造成产物的分离困难,同时也提升了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尤其受到高度关注。本文采用两类可再生的NAD(P)H模拟物,氢气作为终端还原剂,在不同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研究了其参与的不对称还原反应。首先,使用简单易得的2-氨基查耳酮类衍生物为反应底物,手性磷酸作为转移催化剂,菲啶为可再生的NAD(P)H模拟物,多步一锅法实现了手性四氢喹啉化合物的仿生不对称合成。反应的收率最高可达96%,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2%。具体的合成过程是由菲啶介导的喹啉中间体的不对称还原反应来实现的。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酸催化和金属钌氢化两种途径得到喹啉中间体。使用可再生手性NAD(P)H模拟物FENAM和商业易得的布朗斯特酸作为转移催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实现了喹唑啉酮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反应的收率最高可达97%,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8%。利用该方法作为合成的关键步骤,可方便地合成手性Bromodomain蛋白抑制剂。最后,开发了一种基于氢键活化策略的脲类转移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利用脲类转移催化剂和可再生手性NAD(P)H模拟物FENAM,成功实现了苯并恶嗪酮和苯并喹喔啉酮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反应的收率最高可达97%,对映选择性最高可达98%。氢键活化策略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宽仿生不对称还原领域的应用范围。此外,利用该方法作为合成的关键步骤,可方便地合成一种手性的药物分子BRD4抑制剂。

高原[3](2020)在《手性有机催化剂在吲哚的Friedel-Crafts反应和酮亚胺的aza-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众所周知,Friedel-Crafts反应以及aza-Henry反应是构建碳碳键高效实用的两种方法。吲哚和吡唑啉作为两种重要的含氮杂环,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由于其潜在的生物活性与合成应用价值,开发高效可靠的方法来构建具有吲哚片段和吡唑啉片段结构多样的有机分子已成为一个热门研究方向。而发展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以及aza-Henry反应合成新型光学活性的吲哚和吡唑啉衍生物更具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将两种双功能化有机催化剂应用于吲哚苯环区发生的不对称Friedel-Crafts串联环化反应以及吡唑啉酮衍生酮亚胺的不对称aza-Henry反应当中。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手性二苯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新型双功能手性脲催化剂。并成功将其应用到4-羟基吲哚与靛红衍生丙二腈烯烃的不对称傅克烷基化/串联环化反应中,在吡咯环未做修饰的条件下,实现了吲哚苯环区的功能化。通过对催化剂,溶剂、温度、添加剂、催化剂负载量、底物当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在10 mol%催化剂的作用下,以间二甲苯为溶剂,于室温中进行了一系列含有不同取代的靛红衍生丙二腈烯烃的拓展工作,并以优异的收率(最高达98%)以及中等到良好的对映选择性(最高达85%ee值)获得了同时包括吲哚片段和螺环结构、具有手性全碳季碳中心的螺吲哚-吡喃类化合物。当将反应规模放大到克级时,仍能以较好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获得目标产物。通过单晶衍射实验,确定了产物的绝对构型为R型。此外,依据反应的结果,我们还提出了反应可能的过渡态。(2)以吡唑啉酮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衍生酮亚胺。同时,合成了一系列金鸡纳碱衍生的双功能相转移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吡唑啉酮衍生酮亚胺的不对称aza-Henry反应。通过对催化剂、碱、溶剂、温度、催化剂负载量、底物当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使用10 mol%的催化剂,以一水合氢氧化锂做碱,二氯甲烷为溶剂,在-30℃反应5小时,以中等收率(63%)和较高的对映选择性(92%ee值)获得了具有四级碳中心的相应产物。

孙芮[4](2020)在《镍-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研究》文中认为苯并磺酰胺类结构是许多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化合物和功能性有机分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被认为是多种酶的抑制剂,被运用在抗菌、抗病毒等药物合成研究中。除此之外,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还被广泛地应用在有机合成领域,被用作手性试剂、氟化试剂等。由过渡金属催化的亚胺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是合成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最直接有效的策略。目前已报道的文献通常采用昂贵的金属铑或金属钯与手性配体络合催化苯并磺酰亚胺和芳基硼酸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以较高对映选择性和收率获得手性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对配体空间结构分析以及刚性骨架结构配体在不对称催化中取得的良好结果,本文合成了一种以单茚满为骨架的刚性螺茚膦-恶唑啉配体SMI-PHOX,同时选择使用更为廉价金属镍,探索了配体与金属镍络合催化苯并磺酰亚胺与芳基硼酸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本文采用手性诱导的方式获得手性配体,合成的具体步骤以7-溴茚满酮为原料,经(R)-苯甘氨醇手性诱导,TMSCN腈化反应,硫酸水解,四乙酸铅氧化,硼烷二甲硫醚还原,关环反应,取代反应,共七步获得螺茚膦-恶唑啉配体L1-L3,经HPLC确定配体光学纯度均达到100%。该螺环膦-恶唑啉配体的恶唑啉结构通过螺碳直接与茚满结构相连,使配体具有很强的刚性。金属与P、N原子配位时不易发生转动,有利于不对称催化中对映选择性的提高。配体在合成过程中采用手性诱导的方式,有效避免了拆分等复杂的步骤,简化了合成工艺。同时配体中只含有一个手性中心,有效避免了其他手性中心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影响。将合成的螺茚膦-恶唑啉配体SMI-PHOX与金属镍络合,催化苯并磺酰亚胺与芳基硼酸的不对称芳基化反应,探究了反应的溶剂、反应的温度、金属和配体的种类、配体和金属的使用当量等条件对反应收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确定了苯并磺酰醛亚胺和芳基硼酸不对称芳基化反应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底物拓展,研究了环状苯并磺酰亚胺和芳基硼酸不对称芳基化反应底物的普遍适应性,成功合成出36个目标手性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产物ee值最高达99%,收率高达98%。研究发现,以五元环苯并磺酰醛亚胺为底物时具有吸电子取代基芳基硼酸较供电子芳基硼酸所获得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性更高,联萘和二取代芳基硼酸均能以良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获得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当底物为六元环苯并磺酰醛亚胺时,其对映选择性较五元环苯并磺酰醛亚胺略有所降低,当芳基硼酸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所获苯并磺酰胺类产物的ee值较高。二取代苯硼酸或杂环硼酸同样能以较高收率和高对映选择性获得苯并磺酰胺类产物,但当取代基团为大位阻t-Bu时所得苯并磺酰胺化合物的ee值较差。当使用α-取代的苯并磺酰酮亚胺做为底物时收率较低,可以中等收率获得苯并磺酰酮胺类化合物。通过HPLC和产物旋光数据与文献中已报道的手性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进行比对,确定了产物的最终构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配体与金属镍络合参与苯并磺酰亚胺不对称芳基化反应时的过渡态反应模型。刚性螺茚膦-恶唑啉配体SMI-PHOX与廉价金属镍配位催化苯并磺酰亚胺和芳基硼酸不对称芳基化反应以高收率和高对映选择性合成了手性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为获得具有光学活性的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覃双林[5](2019)在《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与金属螯合诱导构建新型手性中心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在药物领域应用越来越广,使得越来越多研究致力于手性化合物构建。手性化合物中,手性纯亚砜衍生物(包括亚砜、亚磺酰胺和砜亚胺)常被用作手性助剂或手性配体用于不对称合成。近年来,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衍生物与不同金属(包括主族金属和过渡金属)螯合诱导新手性中心生成的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该方向有大量研究报道。但是,仍然存在多个方面未得到充分研究,例如:(a)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作为“内配体”与碱金属螯合构建手性季碳中心;(b)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作为“内配体”与与过渡金属(例如Rh,Pd)螯合实现分子内和分子间的脱羧烯丙基化,特别是手性季碳中心的构建;(c)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用于自由基反应手性控制(例如,烯烃的不对称自由基三氟甲基-氨基化反应)。本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对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与不同金属(包括主族金属和过渡金属)螯合诱导新手性中心生成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第二章主要阐述NaHMDS促进的不对称烷基化反应。该反应以各种氧羰基、酰基作为吸电子导向基团,在手性亚磺酰亚胺的α位构建手性季碳中心。在优化条件下,以高产率、高区域选择性和高立体选择性制备了含有各种取代的目标产物。此外,导向基团(烯丙基)和手性辅基均可以在优化的条件下脱除。该合成方法可用于具有α-手性季碳中心的亚胺和酮的制备。第三章描述了具有α-季碳中心的新型环状β-氨基酸的合成。以高产率构建了一系列环状β-氨基酸盐酸盐。可放大规模制备的特点使得该方法在化学及药物领域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论文的第四章,通过Rh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脱羧烯丙基化反应,实现了手性亚磺酰亚胺α位的手性季碳中心的构建。该方法条件温和,使用的Rh催化剂(Wilkinson催化剂)廉价易得。同时,该部分还阐述了Pd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脱羧烯丙基化反应。反应机理显示亚磺酰亚胺基团通过与Rh或Pd络合在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五章阐述了Rh和Pd催化的“分子间”不对称脱羧烯丙基化反应,是Rh和Pd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脱羧烯丙基化反应的补充。与以往研究报道不同,该Rh催化反应在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基团影响下得到的是一系列线型产物。第六章对CuI/L-脯氨酸催化的亚磺酰胺-烯烃衍生物的非对映选择性自由基三氟甲基-氨基化反应进行了论述。该方法实现了CF3取代手性氮杂环丙烷的高效构建,具有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官能团耐受性高等特点。此外,该部分使用DFT计算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第七部分是本论文结尾部分,对上述研究工作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

李冬梅[6](2019)在《α-氨基砜参与的串联反应:β-氨基酯及含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α-氨基砜作为一种稳定且易制备的亚胺前体是许多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不对称合成,尤其是不对称Mannich反应中。然而,α-氨基砜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亚磺酸盐未被有效利用导致反应原子利用率低。本研究从原子经济性的角度出发,综合“废弃物”再利用策略和本课题组对VQM中间体的研究,解决上述问题。联烯醌(vinylidene o-quinone methide,VQM)中间体是一类多反应位点,高反应活性的化合物,可由邻炔基萘酚在碱性条件下异构化而得。基于本课题组对VQM中间体的研究,我们发现该化合物能够与苯亚磺酰阴离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因此,我们将α-氨基砜参与的Mannich反应与上述亲核加成反应相串联,充分利用了α-氨基砜。在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后,以高收率和高立体选择性获得了β-氨基酯和含有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同时,该反应也具有较好的底物普适性,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的产率及选择性均无显着影响,特别是脂肪族取代的α-氨基砜在此条件下也能够以中等产率和优异的立体选择性生成目标产物。此外,在应用与转化上,我们利用该串联反应所得产物β-氨基酯和含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分别实现了抗艾滋病药物Maraviroc的全合成和三氯化去芳构化反应。

周聪聪[7](2019)在《超分子作用调控智能螺旋树枝化聚苯乙炔》文中认为聚苯乙炔作为一类典型的动态螺旋聚合物,拥有单双键交替、侧基易于功能化的结构特点,其螺旋构象和螺旋伸长率可以通过外界刺激来改变,如手性分子、极性、金属离子等,因此聚苯乙炔材料在手性传感器、手性开关、手性催化剂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类同时含有树枝化烷氧醚和环糊精基元的聚苯乙炔衍生物,并采用核磁共振、紫外光谱、圆二色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温敏行为及其手性特征,重点研究了温度及超分子作用对聚合物手性螺旋构象的调控作用。具体内容包括:(1)分别通过动态希夫碱键联和大单体共聚合反应两种方法,将环糊精基元接入聚合物主链,制备了一类带有树枝化烷氧醚和环糊精基元的聚苯乙炔衍生物,成功实现手性从侧基至共聚物主链的传递,形成单一螺旋构象。该类聚苯乙炔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及温敏特性。(2)对通过动态希夫碱键联接枝上环糊精的聚苯乙炔,成功实现将环糊精手性通过动态键的方式传递至聚合物主链,且研究了温度、pH对该聚合物螺旋构象的影响,证明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及溶液pH值来准确调控其螺旋构象;另外研究了客体分子通过主客体-超分子作用方式对其螺旋构象的调控作用。(3)对大单体共聚接上环糊精的聚苯乙炔共聚物,研究了温度及客体分子对其螺旋构象的影响。证明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加入不同的客体分子通过超分子作用来实现对其螺旋构象的可逆调控;另外研究了水和缓冲溶液对该聚苯乙炔螺旋构象调控的影响。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及合成了基于树枝化烷氧醚和环糊精基元的螺旋聚苯乙炔共聚物。该类聚苯乙炔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兼具优异的智能响应行为,能够在水相中通过改变温度、pH、客体分子等实现对其螺旋构象的调控。该论文工作为带有环糊精基元的聚苯乙炔衍生物及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使得该类聚合物的功能化不再局限于有机溶剂中的功能性改造,同时这类聚苯乙炔衍生物在手性分离材料、智能材料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Yuanyuan Liu,Wenbo Li,Junliang Zhang[8](2017)在《Chiral ligands designed in China》文中研究表明Asymmetric catalysi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nd productive field within the Chinese organic chemistry society. The design of chiral ligand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research areas in this field. Since the late 1990 s, Chinese organic chemists have developed numerous chiral ligands possessing novel chiral skeletons and design concepts. Some of these ligands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and can be regarded as‘privileged ligand’, which have shown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many asymmetric catalytic reactions.In this review, we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chiral ligands designed by Chinese scientists with the aim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in China and with the hope of encouraging more scientists across the world to use these ligands when designing asymmetric reactions.

刘勇[9](2016)在《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策略合成邻氨基醇类化合物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邻氨基醇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等活性分子中。正是因为邻氨基醇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它的合成方法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发展新的合成方法有重要的意义。α-胺基负离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中间体,它和亲电试剂反应可以得到各种胺类化合物。但是α-胺基负离子通常并不容易得到,大多需要强碱和无水条件,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最近我们发展了胺化-偶极转换的策略,可以将羰基化合物转化成α-胺基碳负离子,该碳负离子与醛、酮等亲电试剂加成,可以合成各种邻氨基醇类化合物。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部分:(1)利用2,2-二苯基甘氨酸作为胺化-偶极反转的试剂实现了由二羰基化合物制备非手性环状邻氨基醇的方法。2,2-二苯基甘氨酸与二羰基化合物缩合形成席夫碱,该席夫碱脱羧后形成碳负离子,对羰基加成得到一系列环状邻氨基醇类化合物,反应收率高(57-92%)、非对映选择性较好(1:1-20.8:1)。(2)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轴手性的联芳骨架的吡哆醛催化剂19a、21a-21d,初步实现了吡哆醛催化的不对称二羰基化合物的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手性环状邻氨基醇类化合物。产物收率22-45%,ee值57-70%。提出了反应机理,对实验现象也进行了适当的解释。

王庆利[10](2015)在《铑催化的烯酰胺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文中认为手性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物,是天然和非天然产物中常见的手性骨架,可用作手性助剂或手性拆分试剂,也广泛的应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如何以更为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方法合成绿色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主导趋势和目标。过渡金属与手性配体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被认为是制备手性胺类化合物最便捷、高效的方法之一。尽管在过去的50年里,不对称催化氢化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发展新的催化体系,扩大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应用范围,构建更多有潜在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分子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针对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存在的大位阻底物难以被氢化、底物官能团耐受性较差等科学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底物,通过铑/手性膦配体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高产率及高选择性地合成了几类重要的手性胺类化合物。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合成了一类多官能团的四取代烯酰胺类型底物,α-乙酰氧基-β-烯酰胺基酯,通过Rh-DuanPhos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成功地获得了一系列手性a-乙酰氧基-β-氨基酸酯(up to>99% con,97% ee)。该方法一步构建了两个手性中心,并应用于紫杉醇C13侧链的合成,为α-羟基-β-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2)采用Rh-DuanPhos催化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烷基取代N-酰基保护α-脱氢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地还原烯烃而保留了敏感的羰基,高效、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的制备了烷基取代α-氨基酮,并获得了高达1000的TON (up to>99% con.,>99% ee)。不对称氢化产物经进一步还原得到含两个相邻手性中心的α-氨基醇,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降低。3)以廉价易得的α-芳基酮为起始原料,通过简单的两步反应合成了4-取代环内烯酰胺基酯衍生物,并采用Rh-TangPhos催化体系对该类化合物实现了不对称氢化反应(upto>99% con.,78% ee),为制备手性4-取代-2-恶唑啉酮提供了新的策略。

二、Synthesis of a New Class of Chiral β-Mercaptoalcohols from Amino Acid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ynthesis of a New Class of Chiral β-Mercaptoalcohols from Amino Acids(论文提纲范文)

(1)氨基酸与金鸡纳碱催化剂的合成及在不对称曼尼奇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双功能催化
    1.3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Mannich反应
        1.3.1 不对称经典Mannich反应
        1.3.2 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
        1.3.3 含有氰基的亲核试剂进行的Mannich反应
        1.3.4 含有氧杂原子的亲核试剂进行的氧杂Mannich反应
    1.4 选题目的和立体依据
第二章 L-叔亮氨酸衍生的双功能相转移催化剂在靛红衍生的酮亚胺与α-芳基硝基甲烷之间的Nitro-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L-叔亮氨酸衍生的双功能相转移催化剂3 的合成
        2.2.3 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的一般步骤
        2.2.4 相转移催化剂3 的表征数据
        2.2.5 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产物4 的表征数据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条件优化
        2.3.2 底物拓展
        2.3.3 机理控制实验
        2.3.4 克级反应
        2.3.5 可能的反应过渡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氢化奎宁多氢键硫脲催化剂的合成及在靛红衍生的酮亚胺与长链硝基烷烃之间的Nitro-Mannich反应中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氢化奎宁胺的合成
        3.2.3 氢化奎宁衍生的双功能硫脲多氢键催化剂的合成
        3.2.4 长链硝基烷烃的合成方法
        3.2.5 不对称Nitor-Mannich反应的一般步骤
        3.2.6 奎宁衍生的双功能多氢键硫脲催化剂6的表征数据
        3.2.7 不对称Nitro-Mannich反应产物表征数据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条件优化
        3.3.2 底物拓展
        3.3.3 产物衍生化
        3.3.4 克级反应
        3.3.5 7a的X射线衍射结构
        3.3.6 可能的反应过渡态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通过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催化的分子内Mannich反应来合成4-氮杂吲哚啉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吡啶衍生的亚胺的合成
        4.2.3 不对称Mannich反应的一般步骤
        4.2.4 金鸡纳碱衍生的相转移催化剂13 的表征数据
        4.2.5 吡啶衍生的亚胺12 的表征数据
        4.2.6 分子内Mannich反应产物14 的表征数据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条件优化
        4.3.2 底物拓展
        4.3.3 克级反应
    4.4 产物衍生化
    4.5 14i的X射线衍射结构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奎宁衍生的硫脲催化剂催化的3-氯-1-丙醇与靛红衍生的酮亚胺的不对称氧杂Mannich加成环化反应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不对称氧杂Mannich反应的一般步骤
        5.2.3 靛红衍生的1,3-恶嗪的合成步骤
        5.2.4 不对称氧杂Mannich反应产物17的表征数据
        5.2.5 靛红衍生的1,3-恶嗪18的表征数据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条件优化
        5.3.2 底物拓展
        5.3.3 克级反应
    5.4 产物18a的X射线衍射结构
    5.5 可能的过渡态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2 HPLC谱图
新化合物一览表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可再生NAD(P)H模拟物参与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不可再生NAD(P)H模拟物及其应用
        1.2.1 不可再生非手性NAD(P)H模拟物及其应用
        1.2.2 不可再生手性NAD(P)H模拟物及其应用
    1.3 可再生NAD(P)H模拟物及其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2 一锅法仿生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四氢喹啉
    2.1 引言
    2.2 一锅法仿生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四氢喹啉
        2.2.1 手性磷酸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2.2.2 溶剂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2.2.3 干燥剂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2.2.4 钌金属用量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2.2.5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2.2.6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不同取代基对于反应的影响
        2.2.7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芳环上不同取代基对于反应的影响
        2.2.8 2,3-二取代手性四氢喹啉的合成
        2.2.9 对照实验及机理研究
        2.2.10 反应可能的机理
    2.3 本章小结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4.2 2-氨基查耳酮类底物的合成
        2.4.3 一锅法仿生不对称还原合成手性四氢喹啉衍生物
3 布朗斯特酸促进的喹唑啉酮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3.1 引言
    3.2 布朗斯特酸促进的喹唑啉酮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3.2.1 喹唑啉酮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初步尝试
        3.2.2 布朗斯特酸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3.2.3 溶剂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3.2.4 NAD(P)H模拟物和温度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3.2.5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不同取代基对于反应的影响
        3.2.6 底物适用范围的考察-苯并环上不同取代基对于反应的影响
        3.2.7 药物活性分子合成
    3.3 本章小结
    3.4 实验部分
        3.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4.2 喹唑啉酮底物的合成
        3.4.3 布朗斯特酸促进的喹唑啉酮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3.4.4 药物活性分子的合成
4 有机催化剂氢键活化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4.1 引言
    4.2 有机催化剂氢键活化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4.2.1 溶剂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4.2.2 温度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4.2.3 有机催化剂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4.2.4 NAD(P)H模拟物和时间对反应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4.2.5 苯并恶嗪酮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4.2.6 苯并喹喔啉酮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4.2.7 药物活性分子的合成
        4.2.8 反应可能的机理及其过渡态
    4.3 本章小结
    4.4 实验部分
        4.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4.2 有机催化剂氢键活化的苯并恶嗪酮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4.4.3 有机催化剂氢键活化的苯并喹喔啉酮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手性有机催化剂在吲哚的Friedel-Crafts反应和酮亚胺的aza-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Friedel-Crafts反应
        1.2.1 吲哚C3 位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研究进展
        1.2.2 吲哚苯环区不对称Friedel-Crafts反应研究进展
    1.3 aza-Henry反应
        1.3.1 醛亚胺不对称aza-Henry反应研究进展
        1.3.2 酮亚胺不对称aza-Henry反应研究进展
    1.4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双功能手性脲催化4-羟基吲哚的Friedel-Crafts/cyclizationtandem反应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二苯基乙二胺衍生脲催化剂1j的合成
        2.2.3 靛红衍生丙二腈烯烃的合成
        2.2.4 优化条件下4-羟基吲哚与靛红衍生丙二腈烯烃的傅克反应
        2.2.5 二苯基乙二胺衍生脲催化剂1j的数据表征
        2.2.6 不对称4-羟基吲哚与靛红衍生烯烃傅克反应产物的数据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3.2 克级反应
        2.3.3 可能的反应过渡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鸡纳碱衍生相转移催化剂催化吡唑啉酮亚胺与硝基甲烷的aza-Henry反应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吡唑啉酮衍生酮亚胺的合成
        3.2.3 优化条件下吡唑啉酮亚胺的不对称aza-Henry反应
        3.2.4 吡唑啉酮亚胺底物的数据表征
        3.2.5 吡唑啉酮亚胺不对称aza-Henry反应产物的数据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条件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新化合物一览表
附录一 NMR谱图
附录二 HPLC谱图
作者简介以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镍-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手性与不对称催化
    1.2 膦-恶唑啉配体
        1.2.1 中心手性膦-恶唑啉
        1.2.2 面手性膦-恶唑啉
        1.2.3 轴手性膦-恶唑啉
        1.2.4 螺环手性膦-恶唑啉
    1.3 苯并磺酰胺类化合物
    1.4 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
        1.4.1 铑催化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
        1.4.2 钯催化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
        1.4.3 镍催化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
    1.5 立题依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螺茚膦-恶唑啉配体的合成
        2.2.1.1 (1S,1'R)-7-溴-1-((2-羟基-1-苯基乙基)氨基)-茚满-1-腈(2)的制备
        2.2.1.2 (1S,1'R)-7-溴-1-(2-羟基-1-苯基乙基氨基)-茚满-1-甲酰胺(3)的制备
        2.2.1.3 (S)-1-氨基-7-溴-2,3-二氢-1H-茚-1-羧酸盐酸盐(4)的制备
        2.2.1.4 (S)-(1-氨基-7-溴-2,3-二氢-1H-茚-1-基)甲醇(5)的制备
        2.2.1.5 (S)-7-溴-2'-(苯基)-2,3-二氢5'H-螺[茚-1,4'-唑](6a)的制备
        2.2.1.6 (S)-7-溴-2'-(苯基)-2,3-二氢-5'H-螺[茚-1,4'-唑](L1)的制备
        2.2.1.7 螺茚膦-恶唑啉配体光学纯度鉴定
        2.2.2 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反应底物的合成
        2.2.2.1 五元环状苯并磺酰醛亚胺(9)的合成
        2.2.2.2 五元环状苯并磺酰酮亚胺的合成
        2.2.2.3 六元环状苯并磺酰醛亚胺(15)的合成
        2.2.2.4 六元环状苯并磺酰酮亚胺的合成
        2.2.3 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消旋产物的合成
        2.2.4 不对称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手性产物的合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螺茚膦-恶唑啉配体的合成
    3.2 镍-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
        3.2.1 反应条件优化
        3.2.1.1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2.1.2 配体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
        3.2.1.3 金属化合物对反应的影响
        3.2.1.4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3.2.1.5 催化剂当量对反应的影响
        3.2.2 底物拓展
        3.2.2.1 以五元环苯并磺酰醛亚胺为底物
        3.2.2.2 以六元环苯并磺酰醛亚胺为底物
        3.2.2.3 以环状苯并磺酰酮亚胺为底物
    3.3 目标化合物构型确定
    3.4 反应机理
    3.5 实验数据
        3.5.1 螺茚-膦恶唑啉配体L1-L3数据
        3.5.2 手性苯并磺酰胺化合物数据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与金属螯合诱导构建新型手性中心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1.1 Introduction
    1.2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the Main Group Metals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2.1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Alkali Metals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2.2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Mg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3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the Transition Metals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3.1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Rh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3.2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Pd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3.3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Cu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3.4 Chiral tert-Butanesulfinamide Chelated with Zn to Induce the Generation of New Chiral Centers
    1.4 Summary
Chapter2 NaHMDS-promoted Asymmetricα-Alkylation of Chiral Sulfinimines for Constructing Quaternary Chiral Carbons
    2.1 Introduction
    2.2 Project Proposal
    2.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2.3.1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rates
        2.3.2 Preparation of Substrates 2.24b-2.24p
        2.3.3 Optimization of Asymmetric Alkylation Reaction Conditions
        2.3.4 Substrate Scope
        2.3.5 Application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
        2.3.6 Proposal Mechanism
    2.4 Experimental Section
        2.4.1 General Information
        2.4.2 Synthesis of Substrates2.24a-2.24p
        2.4.3 Asymmetric Alkylation of Cyclic Sulfinimines
        2.4.4 Synthesis of Decarboxylated Products
        2.4.5 Synthesis of Hydrolyzed Products
        2.4.6 HPLC Analysi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er Value of Compounds 2.42a-2.42e
    2.5 Summary
Chapter3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Cyclic β-Amino Acids Bearing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Using NaHMDS-Promoted Asymmetricα-Alkylation as Key Step
    3.1 Introduction
    3.2 Retrosynthetic Analysis for Cyclicβ-amino Acids
    3.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3.3.1 Optimization of the Reduction Conditions
        3.3.2 Substrate Scope for Reduction of N-tert-Butanesulfinyl Imines
        3.3.3 Typical Examples for Constructing Cyclicβ-Amino Acids
        3.3.4 Typical Example for Gram-scale Synthesis
        3.3.5 Absolute Configuration
    3.4 Experimental Section
        3.4.1 General Information
        3.4.2 The Reduction of N-tert-Butanesulfinyl Imines
        3.4.3 The Construcion of Cyclicβ-Amino Acids
    3.5 Summary
Chapter4 Diastereoselective Rh/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Decarboxylative Allylations to Form the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Using Sulfinimine as Directing Group
    4.1 Introduction
    4.2 Project Proposal
    4.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4.3.1 Catalysts Screening
        4.3.2 Bases and Solvents Screening
        4.3.3 Substrate Scope
        4.3.4 Configuration and Application
        4.3.5 Proposal Mechanism
    4.4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4.4.1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4.4.2 Substrate Scope
        4.4.3 Proposal Mechanism of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4.5 Experimental Section
        4.5.1 General Information
        4.5.2 Rh-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Decarboxylative Allylation of β-Sulfinimine Ester
        4.5.3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Decarboxylative Allylation of β-Sulfinimine Ester
        4.5.4 Application of Rh-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Allylation in Forge Polycyclic Scaffolds
        4.5.5 Preparation of Compound4.45 and rac-4.45
        4.5.6 HPLC Analysis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ee Value of Compound4.45
    4.6 Summary
Chapter5 Diastereoselective Rh/Pd-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Decarboxylative Allylations to Form the Quaternary Stereocenters Using Sulfinimine as Directing Group
    5.1 Introduction
    5.2 Project Proposal
    5.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Rh-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5.3.1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5.3.2 Substrate Scope
        5.3.3 Study of Regioselectivity
        5.3.4 Appli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5.3.5 Proposal Mechanism
    5.4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of Pd-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5.4.1 Screening and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5.4.2 Proposal Mechanism of P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llylic Alkylation Reactions
    5.5 Experimental Section
        5.5.1 General Information
        5.5.2 Rh-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Decarboxylative Allylation of β-Sulfinimine Ester
        5.5.3 Typical Examples for Constructing Novel Cyclicβ-Amino Acids
    5.6 Summary
Chapter6 Copper-catalyzed Diastereoselective Radical Aminotrifluoromethylation of Alkenes Using Sulfinamide as Chiral Directing Group
    6.1 Introduction
    6.2 Project Proposal
    6.3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6.3.1 Optimization of Diastereoselective Radical Aminotrifluoromethylation of Alkenes Reaction Conditions
        6.3.2 Substrate Scope
        6.3.3 Control Experiments
        6.3.4 Absolute Configuration
        6.3.5 DFT Calculations Unveil the Plausible Mechanism
        6.3.6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6.4 Experimental section
        6.4.1 General Information
        6.4.2 Synthesis of Substrates C
        6.4.3 Synthesis of Substrates G and H
        6.4.4 Asymmetric alkylation of Cyclic Sulfinimines
        6.4.5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ubstrate6.30
    6.5 Computational Studies
    6.6 Summary
Chapter7 Summary
References
Appendix
Notes on Publications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cknowledgement

(6)α-氨基砜参与的串联反应:β-氨基酯及含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废弃物”再利用策略的研究进展
    1.3 α-氨基砜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1.4 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1.5 联烯醌(VQM)中间体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 底物扩展
    2.3 轴手性产物4i的热外消旋化实验
    2.4 产物应用与转化
        2.4.1 β-氨基酯的应用:药物Maraviroc的全合成
        2.4.2 含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产物的三氯化去芳构化反应
3 小结
4 实验部分
    4.1 主要试剂、仪器和测试条件
    4.2 α-氨基砜的合成
    4.3 邻炔基萘酚化合物的合成
    4.4 Mannich-亲核加成串联反应的操作步骤
    4.5 克级反应的操作步骤
    4.6 抗艾滋病药物Maraviroc的全合成
    4.7 三氯萘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5 化合物结构表征
    5.1 邻炔基萘酚类化合物的表征数据(2a-2j)
    5.2 β-氨基酯类化合物的表征数据(3a-3t)
    5.3 含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的表征数据(4a-4q)
    5.4 三氯萘酮类化合物的表征数据(13a-13e)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主要化合物的谱图
    C4c,13b的X-单晶衍射数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超分子作用调控智能螺旋树枝化聚苯乙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超分子-主客体作用
        1.1.1 超分子及超分子聚合物概述
        1.1.2 基于主客体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1.2 智能螺旋聚苯乙炔
        1.2.1 螺旋聚合物概述
        1.2.2 智能树枝化螺旋聚苯乙炔
        1.2.3 超分子-主客体作用调控螺旋聚苯乙炔
    1.3 本论文的研究及方案
第二章 动态希夫碱构筑树枝化螺旋聚苯乙炔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及测试方法
        2.2.3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合物PPA及动态键联构筑螺旋聚苯乙炔PPA-CyD的温敏特性
        2.3.2 动态键联构筑螺旋聚苯乙炔的螺旋构象表征
        2.3.3 客体分子调控聚苯乙炔的螺旋构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价键构筑树枝化螺旋聚苯乙炔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及测试方法
        3.2.3 单体及聚合物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条件下反应的聚苯乙炔的GPC结果及温敏行为
        3.3.2 不同条件下反应的聚苯乙炔的构象表征
        3.3.3 不同客体分子调控聚苯乙炔螺旋构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9)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策略合成邻氨基醇类化合物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邻氨基醇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
    1.2 邻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常见制备方法
        1.2.1 α-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制备邻氨基醇
        1.2.2 α-羟基亚胺的还原制备邻氨基醇
        1.2.3 格氏试剂对 α-氨基酸衍生物的加成制备邻氨基醇
        1.2.4 SmI2促进的羰基与亚胺/肟的还原偶合制备邻氨基醇
        1.2.5 硝基化合物对羰基的加成制备邻氨基醇
        1.2.6 N亲核试剂对环氧化合物的加成制备邻氨基醇
    1.3 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的策略合成邻氨基醇类化合物
    1.4 课题立题思路
        1.4.1 分子内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制备环状邻氨基醇类化合物
        1.4.2 手性吡哆醛催化的不对称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合成环状邻氨基醇类化合物
第二章 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合成非手性环状邻氨基醇类化合物
    2.1 课题设计
    2.2 邻氨基醇类化合物的合成探索
    2.3 邻氨基醇类化合物合成反应条件的优化
        2.3.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3.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4 二羰基类化合物的制备
    2.5 底物的拓展
    2.6 产物的脱保护
    2.7 反应机理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的不对称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反应合成手性环状邻氨基醇
    3.1 课题设计
    3.2 手性联芳吡哆醛催化剂的合成探索
    3.3 催化剂的筛选
    3.4 合成手性邻氨基醇类化合物反应条件的优化
        3.4.1 溶剂的考察
        3.4.2 乙腈与水比例的考察
        3.4.3 添加剂的考察
        3.4.4 氨源对反应的影响
    3.5 底物的拓展
    3.6 反应机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部分
    4.1 实验通则
    4.2 二羰基化合物1的合成
        4.2.1 二羰基化合物 1a,1b和 1g-j的合成路线如下:
        4.2.2 二羰基化合物 1c,1e,1f,1k,1n和 1s的合成路线如下
        4.2.3 化合物 1d的合成路线如下:
        4.2.4 化合物 1m的合成:
        4.2.5 化合物 1l的合成:
        4.2.6 化合物 1o的合成:
        4.2.7 化合物 1p的合成路线如下:
        4.2.8 化合物 1q的合成路线如下:
    4.3 2,2-二苯基甘氨酸促进的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合成非手性邻氨基醇 5(以化合物trans-5a为例)
    4.4 邻氨基醇 5a脱保护
    4.5 手性吡哆醛催化剂19和 21的合成
    4.6 手性吡哆醛催化的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合成手性邻氨基醇 6(以化合物 6c为例) .. 78第五章 全文总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10)铑催化的烯酰胺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手性胺类化合物及手性药物
    1.2 金属铑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概述
        1.2.1 金属铑催化的烯酰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1.2.2 金属铑催化的烯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1.2.3 金属铑催化的亚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1.2.4 金属铑催化的α-和β-脱氢氨基酸酯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1.2.5 金属铑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机理
    1.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金属铑催化的高选择性不对称氢化反应制备手性α-乙酰氧基-β-氨基酸酯衍生物
    2.1 课题选择
        2.1.1 引言
        2.1.2 立题依据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底物合成
        2.2.2 实验条件优化
        2.2.3 底物扩展
        2.2.4 不对称氢化产物的转化应用
    2.3 小结
    2.4 实验部分
        2.4.1 仪器和试剂
        2.4.2 实验操作
        2.4.3 化合物数据表征
    参考文献
    本章附图
第三章 金属铑催化的高选择性不对称氢化反应制备手性烷基取代N-酰基保护α-氨基酮
    3.1 课题选择
        3.1.1 引言
        3.1.2 立题依据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底物的合成
        3.2.2 实验条件优化
        3.2.3 底物扩展
    3.3 小结
    3.4 实验部分
        3.4.1 仪器和试剂
        3.4.2 实验操作
        3.4.3 化合物数据表征
    参考文献
    本章附图
第四章 金属铑催化的高选择性不对称氢化反应制备手性4-取代-2-恶唑啉酮
    4.1 课题选择
        4.1.1 引言
        4.1.2 立题依据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底物的合成
        4.2.2 实验条件优化
        4.2.3 底物扩展
        4.2.4 N-乙酰基保护的环内烯酰胺基酯的不对称氢化
    4.3 小结
    4.4 实验部分
        4.4.1 仪器和试剂
        4.4.2 实验操作
        4.4.3 化合物数据表征
    参考文献
    本章附图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缩写与全称对照表
新化合物数据测试一览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Synthesis of a New Class of Chiral β-Mercaptoalcohols from Amino Acids(论文参考文献)

  • [1]氨基酸与金鸡纳碱催化剂的合成及在不对称曼尼奇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王敬东. 吉林大学, 2021(01)
  • [2]可再生NAD(P)H模拟物参与的仿生不对称还原反应[D]. 赵子彪.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3]手性有机催化剂在吲哚的Friedel-Crafts反应和酮亚胺的aza-Henry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高原. 吉林大学, 2020(08)
  • [4]镍-螺茚膦恶唑啉不对称催化苯并磺酰亚胺芳基化反应研究[D]. 孙芮.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5]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与金属螯合诱导构建新型手性中心及其应用研究[D]. 覃双林. 天津大学, 2019(02)
  • [6]α-氨基砜参与的串联反应:β-氨基酯及含磺酰基的苯乙烯型轴手性化合物的合成[D]. 李冬梅. 重庆大学, 2019(01)
  • [7]超分子作用调控智能螺旋树枝化聚苯乙炔[D]. 周聪聪. 上海大学, 2019(02)
  • [8]Chiral ligands designed in China[J]. Yuanyuan Liu,Wenbo Li,Junliang Zha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7(03)
  • [9]胺化-偶极反转-亲核加成策略合成邻氨基醇类化合物方法的研究[D]. 刘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10]铑催化的烯酰胺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D]. 王庆利. 武汉大学, 2015(07)

标签:;  ;  ;  

氨基酸合成一类新型手性β-巯基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