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书院的教学管理,谈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蒋家琼,丁晨,王思微[1](2021)在《我国一流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为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本科教育组织模式,中国多所一流大学(原"985"工程大学)开展了书院制探索。从全国范围看,一流大学在书院的设置数量、学生覆盖面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同一高校内部不同书院的管理也存在不同。一流大学书院按照管理模式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为"书院-学院"一体化模式,二为"书院-学院"双院制管理模式,三为学生社区模式。展望未来,中国高校书院制要注重对古代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书院制管理要进一步凸显"学生中心"的地位,书院制发展模式应多元并存。
张凤婷[2](2021)在《古代书院教育活动及其经费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郭伟[3](2021)在《中国古代书院的场所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认为
李正,项梦丹[4](2020)在《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书院制是高校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全人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本任务,探索书院在育人、管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与作用,对促进书院制育人合力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书院制育人基础、育人精髓、育人重点、育人灵魂、育人特色、美育载体分析,各校书院改革差异化措施比较,各类不同机制育人模式总结,丰富了书院育人机制的理论与内涵,为高校书院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经验模式与范式指引。
项梦丹[5](2020)在《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书院制是高校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全人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高校逐渐掀起书院制改革的热潮,经历了初步探索期、深化发展期、试点建设期的高校书院制改革已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大学变革制度,甚至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一个“新风向”。因此,围绕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育人目标,探索书院在育人、管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与作用,研究书院对学生全人发展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对发挥书院育人功能最大化、为书院改革提供范式指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研究书院六项育人措施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出发探索书院制育人机制,结合广东省高校书院制改革实践案例归纳总结不同的书院模式,并通过自编问卷分析书院学生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现状,对比不同书院模式下学生发展情况的差异,从而为书院制改革提供建议与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本文从书院改革的六项育人措施,即书院育人基础——双院协同、育人精髓——导师制度、育人重点——混宿制度、育人灵魂——通识教育、育人特色——第二课堂、美育载体——环境支持这六个层面构建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服务成才、全面育人的书院育人机制,并通过对比高校书院间各项育人措施的差异,归纳总结整合式协同模式、辅助式协同模式、交互式协同模式等书院类型;(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良好,并且单独指导模式的导师制、完全交融模式的混宿制、重新建造模式的社区环境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而显性课程模式与隐性课程模式的通识教育则无显着差异;(三)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对书院制改革提出建议,即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改革理念;扩大队伍,使育人团队“进一线”;深化改革,促进学科年级“大融合”;显隐结合,健全通识教育体系;加大投入,营造温馨书院环境。
徐菁辉[6](2020)在《高校书院思政育人模式研究》文中指出
柴怡[7](2020)在《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书院制育人模式旨在促成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实践途径之一。近年来,伴随着不断实践探索,书院制得到了进一步快速发展,书院试点范围正由一流高校向普通高校逐步扩充,在书院建设方面,物理空间建设作为实现全面育人培养目标的物质前提成为了首要突破点,而如何在物理空间基础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否存在可以参照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等是目前书院制实践发展亟需关注的话题之一。本研究将从理论视角建构书院制育人模式,并结合典型实践案例深入剖析高校书院育人过程的特征规律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促成书院制进一步发展。在理论方面,基于学术文献清晰明确书院制教育性的内涵,结合书院制育人模式具备教育活动的性质属性,在此基础上顺延教育活动构成三要素的基本规律来建构内含通识教育内容、导师制以及学生自主发展三部分的书院制育人模式框架。在实践方面,根据代表性的高校书院实践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归类,按不同结构要素的主导程度,将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图景概括为以精英教育为核心、以人文精神导向为核心和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的三种育人模式。精英化的特征映射至书院制育人模式中,有如下显着特点:精英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数量精简的组织形式,导师与学生间的学术互动、高质量的通识教育、第一与第二课堂的紧密衔接等等。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更强调一般性,不仅在教育内容上体现全面性,在教育对象上同时强调宽泛的受众面。该通识教育模式的显着性特点包括,大学通识与书院通识结合的模式,通识教育模块化,通识教育贯穿导师制与学生管理中。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的书院制育人模式,其基本特点,一方面更关注学生的养成教,另一方面,相比其他两种模式而言,主要通过第二课堂的体系化建设为主要实现过程,将零散的社团文娱活动、学习讲座、志愿服务等有机地加以整合,以真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不同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院校办学的特色所在,参考案例院校的实践经验,选择不同的书院制育人模式来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王茜[8](2020)在《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对于最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言,其意义至关重要。近年来,书院制作为一种创新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已在国内许多高校快速发展,其改变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也为一些学者所肯定。但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在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书院制的最初阶段,即主要还是以经验为导向,也缺乏系统性地实施方案或办法。本研究以西安外事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学院+书院”管理模式为研究问题,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全面分析“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基础上,进而分析了该模式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探讨了完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本文试图通过对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背景、特点及成效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发现该模式在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识教育效果不突出、教学管理与书院育人的推进有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等,而原因则主要是管理者及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管理人员水平有限等。为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从重视人的建设、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等四个方面入手,以完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由此,我们应当在实践应用和综合评价中,与国内外高校优秀实施案例加以融合,从四个方面逐步完善“学院+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因笔者的水平及能力所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笔者希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途径,以期对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点绵薄之力。
王太芹[9](2019)在《从斋舍到公寓——以住宿形态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变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书院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格完善的"道德完人",教育内容以传统人文知识为主;近代大学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教育内容以成体系的学科知识为主,尤其以科技知识为重。体现在学生的住宿形态上,从传统书院到旧式学堂,其斋舍的功能如出一辙;而新式学堂与现代大学相比,虽"形不似",但基因雷同;近代中华民族的灾难,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履维艰,学生住宿之地常常连"安全睡眠"功能也难以保障,但德育自在其中;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包括改革开放后的高等教育,在经济发展的紧迫需要下,学生宿舍建设"短、平、快",形态如"鸽子笼",住宿功能明显,教育功能不彰;21世纪,高校学生住宿的形态呈现公寓化模式,学生公寓被定位是一种教育设施,既有生活功能,也是育人场所。这种定位既是对之前学生宿舍功能定位的反思,也是对传统斋舍功能定位的否定之否定,更是对当下高等教育内容既注重专业科技知识,也注重全面人文素养的呼应。可见,不同时期的学生住宿形态事实上与其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一脉相承。
王茹玫[10](2019)在《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对当代大学启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书院精神屹立在古代教育史上。书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文化场所,它不仅有教化育人的功能,还有传播创新文化的功能。为了缓解大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上的问题,使大学教育运行的稳定通畅,更好的促进大学教育的成果,文章将探索答案的方向放在同样受中华文明熏陶的古代书院中。文章主体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对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做了叙述,行文从四个发展阶段入手,阐述了书院发源于唐朝、成熟于宋朝,普及于元明两朝、流变于清朝的发展过程,并对书院环境管理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概要梳理。第二章主要对古代书院环境管理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首先,从书院生活环境入手,阐述了书院绿化、美化及生活环境管理。其次,阐述了书院教学环境的书院布局和建筑,并对书院教学环境管理作讨论。再次,阐述了书院风气纪律,包括领导风气、教风、学风和书院纪律,并对书院风气纪律环境管理作讨论。最后,对书院选址及其管理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进行岳麓书院个体研究,对岳麓书院历史和现在仍留存的环境及其管理进行阐述。首先,从岳麓书院生活环境入手,阐述了岳麓书院绿化、美化及生活环境管理。其次,阐述了岳麓书院教学环境的书院布局和建筑,并对岳麓书院教学环境管理作讨论。再次,阐述了岳麓书院风气纪律,包括领导风气、教风、学风和书院纪律,并对书院风气纪律环境管理作讨论。最后,对书院选址及其管理进行了阐述。第四章总结了古代书院环境管理的措施及特色。文章认为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具有以下措施:第一,利用本地特色打造园林生态书院;第二,书院建筑和布局紧凑,功能齐全;第三,尊师重教,奋进求知之风兴盛;第四,选址追求清净,靠近自然。继而总结出书院环境管理的特色:第一,书院生活环境有园林之美,彰显自我;第二,书院教学环境围绕师生,紧凑舒适;第三,书院风气纪律是尊师重教,砥砺自我;第四,书院选址选择亲近自然,山河相伴。第五章是对当代大学环境管理现状的分析和书院环境管理启示。文章对当代大学环境管理的生活环境管理、教学环境管理、校风校纪管理和校址选择管理进行现状分析。通过对以上现状的梳理和对历史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如下几点启示:第一,生活环境方面要打造富有特色的绿色校园;第二,教学环境方面要为师生创造舒适校园;第三,校风校纪方面要严守校规校纪,营造良好风气;第四,校址选择方面要亲近自然,感受山河壮美。
二、从书院的教学管理,谈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书院的教学管理,谈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一流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一流大学书院设置现状 |
二、一流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 |
(一)“书院-学院”一体化模式 |
(二)“书院-学院”双院制管理模式 |
(三)学生社区模式 |
三、思考与展望 |
(一)书院制要注重对古代书院精神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 |
(二)书院制管理要进一步凸显“学生中心”的地位 |
(三)书院制发展模式应多元并存 |
(4)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书院育人之“基”——双院协同 |
1. 整合式协同模式。 |
2. 辅助式协同模式。 |
3. 交互式协同模式。 |
二、 书院育人之“精”——导师制度 |
1. 单独指导模式。 |
2. 群体指导模式。 |
三、 书院育人之“重”——混宿制度 |
1. 完全交融模式。 |
2. 普通交叉模式。 |
四、 书院育人之“魂”——通识教育 |
1. 显性课程模式。 |
2. 隐性课程模式。 |
五、 书院育人之“特”——第二课堂 |
1. 学科特色模式。 |
2. 均衡发展模式。 |
六、 书院育人之“美”——社区环境 |
1. 重新建造模式。 |
2. 基础改造模式。 |
七、 结语 |
(5)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外背景 |
(三)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书院制基础起源的研究现状 |
(二)关于书院制概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
(三)关于书院制模式类型的研究现状 |
(四)关于书院制实证调查的研究现状 |
(五)文献述评 |
三、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二)概念界定 |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创新点 |
七、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研究 |
一、书院育人之“基”——双院协同 |
(一)整合式协同模式 |
(二)辅助式协同模式 |
(三)交互式协同模式 |
二、书院育人之“精”——导师制度 |
(一)单独指导模式 |
(二)群体指导模式 |
三、书院育人之“重”——混宿制度 |
(一)完全交融模式 |
(二)普通交叉模式 |
四、书院育人之“魂”——通识教育 |
(一)显性课程模式 |
(二)隐性课程模式 |
五、书院育人之“特”——第二课堂 |
(一)学科特色模式 |
(二)均衡发展模式 |
六、书院育人之“美”——社区环境 |
(一)重新建造模式 |
(二)基础改造模式 |
七、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评估方法 |
一、研究假设 |
二、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分析软件 |
三、问卷信效度检验 |
(一)信度检验 |
(二)效度检验 |
四、问卷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
五、研究对象 |
(一)样本选取与搜集 |
(二)样本人口学信息 |
六、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实证研究 |
一、四所高校书院学生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的对比分析 |
(一)四所高校书院学生全人发展对比分析 |
(二)四所高校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对比分析 |
二、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一)全人发展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二)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三、四所高校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
(一)S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二)NK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三)NY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四)Z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
四、四所高校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一)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及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二)自我认知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三)学习思考与文化欣赏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四)德行修养与社会责任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五)沟通合作与领导才能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
五、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讨论及启示 |
一、实证研究的研究结论 |
(一)结论1:高校书院制改革育人成效良好 |
(二)结论2:单独指导模式的导师制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 |
(三)结论3:完全交融模式的混宿制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 |
(四)结论4:显性课程模式与隐性课程模式的通识教育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并无显着差异 |
(五)结论5:重新建造模式的社区环境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 |
二、高校书院制改革的建议 |
(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改革理念 |
(二)扩大队伍,育人团队“进一线” |
(三)深化改革,学科年级“大融合” |
(四)显隐结合,健全通识教育体系 |
(五)加大投入,营造温馨书院环境 |
三、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书院制改革成效调查问卷 |
附录2 :书院制改革成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书院制的理论研究 |
1.3.2 对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论研究 |
2.1 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基本理论 |
2.1.1 现代大学书院制传承教育功能的内涵 |
2.1.2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性质定位 |
2.2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框架建构 |
2.2.1 书院制育人模式内容框架建构的理论依据 |
2.2.2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内容框架建构 |
3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现状考察与分析 |
3.1 案例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基本情况 |
3.1.1 A大学 |
3.1.2 B大学 |
3.1.3 C大学 |
3.2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多元实践路径 |
3.2.1 围绕精英教育为核心的书院制育人模式 |
3.2.2 以人文精神导向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 |
3.2.3 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模式 |
4 书院制模式的共性与个性状态特征分析 |
4.1 书院制运行模式方面的共性特征 |
4.1.1 书院虚体或实体的组织形态 |
4.1.2 依托文化生活空间凝聚学生 |
4.1.3 以特定体制机制推进书院运行 |
4.2 书院制育人模式方面的个性特征 |
4.2.1 教育元素寓于通识模式 |
4.2.2 教育元素寓于精英模式 |
4.2.3 教育元素寓于学生发展模式 |
4.3 书院制模式个性与共性特征中教育功能作用的发挥 |
4.3.1 共性化运行模式中蕴涵的隐性教育理念 |
4.3.2 个性育人模式中贯穿的显性教育理念 |
5 书院制践行教育功能的应然与实然状态 |
5.1 模式运行与育人理念契合的应然状态 |
5.1.1 通识教育理念与制度的契合 |
5.1.2 导师制教学理念与制度的契合 |
5.1.3 学生发展理念与制度的契合 |
5.2 模式运行与育人理念契合的实然状态 |
5.2.1 导师制教学定位模糊 |
5.2.2 通识教育根基不深 |
5.2.3 学生发展主体不突出 |
6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
6.1 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反思 |
6.1.1 提升大学书院的教育功能 |
6.1.2 构建与探索师生共同体 |
6.1.3 建立学生学习的书院新理念 |
6.2 改进书院制育人模式的政策建议 |
6.2.1 根据高校实际情况确定模式类型 |
6.2.2 加强专业学院与书院的合作互通 |
7 研究成果与不足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文献简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及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院制 |
(二)书院制 |
(三)“学院+书院”管理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一)人本管理理论 |
(二)学生发展理论 |
第二章 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一、“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提出 |
二、“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实施 |
三、“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 |
四、“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实施的成果 |
第三章 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问题探究 |
(一)通识教育效果不突出 |
(二)教学管理与书院育人的推进有待提高 |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仍需提高 |
二、“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对“学院+书院”管理模式认识不到位 |
(二)学生主体地位未能突出 |
(三)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
(四)学院与书院职责不明确,管理不畅 |
第四章 完善“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
一、重点突出人的建设 |
二、完善通识教育体系,提高学生评价度 |
三、夯实书院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 |
四、凸显书院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从斋舍到公寓——以住宿形态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传统书院到旧式学堂——斋舍的“表里如一” |
二、从旧式学堂到新式学堂——斋舍的“表里不一” |
三、从新式学堂到大学——斋舍变宿舍 |
四、新时期大学生的住宿形态——公寓化 |
五、结论:住宿形态公寓化是新时代育人的需要 |
(10)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对当代大学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1.书院相关文献综述 |
2.学校环境管理相关文献综述 |
3.对书院和学校环境管理的评述 |
(三) 核心概念界定 |
1.中国古代书院 |
2.学校环境管理 |
(四) 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历史研究法 |
3.个案分析法 |
一、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历史背景 |
(一)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历程 |
1.书院的发端 |
2.书院的成熟 |
3.书院的普及 |
4.书院的流变 |
(二) 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
1.书院环境管理的发端 |
2.书院环境管理的成熟 |
3.书院环境管理的普及 |
4.书院环境管理的流变 |
二、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分析 |
(一) 书院生活环境及其管理 |
1.书院绿化 |
2.书院美化 |
3.书院生活环境管理 |
(二) 书院教学环境及其管理 |
1.书院布局 |
2.书院建筑 |
3.书院教学环境管理 |
(三) 书院风气纪律及其管理 |
1.书院风气 |
2.书院纪律 |
3.书院风气纪律管理 |
(四) 书院选址及其管理 |
1.书院选址 |
2.书院选址管理 |
三、岳麓书院环境管理分析 |
(一) 岳麓书院生活环境及其管理 |
1.岳麓书院绿化 |
2.岳麓书院美化 |
3.岳麓书院生活环境管理 |
(二) 岳麓书院教学环境及其管理 |
1.岳麓书院布局 |
2.岳麓书院建筑 |
3.岳麓教学环境管理 |
(三) 岳麓书院风气纪律及其管理 |
1.岳麓书院风气 |
2.岳麓书院纪律 |
3.岳麓书院风气纪律管理 |
(四) 岳麓书院选址及其管理 |
1.岳麓书院选址 |
2.岳麓书院选址管理 |
四、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特色及亮点 |
(一) 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特色 |
1.利用本地特色打造园林生态书院 |
2.建筑和布局紧凑,功能齐全 |
3.尊师重教,奋进求知之风兴盛 |
4.选址追求清净自然之地 |
(二) 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亮点 |
1.书院生活环境:园林之美,彰显自我 |
2.书院教学环境:围绕师生,紧凑舒适 |
3.书院风气纪律:尊师重教,砥砺自我 |
4.书院选址:亲近自然,山河相伴 |
五、当代大学环境管理现状分析及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启示 |
(一) 当代大学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
1.生活环境绿化美化现状分析 |
2.教学环境布局建筑现状分析 |
3.校风校纪现状分析 |
4.校址选择现状分析 |
(二) 对当代大学环境管理的启示 |
1.生活环境:打造富有特色的绿色校园 |
2.教学环境:为师生创造舒适校园 |
3.校风校纪:严守校规校纪,营造良好风气 |
4.校址选择:亲近祖国大好河山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四、从书院的教学管理,谈谈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一流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现状与展望[J]. 蒋家琼,丁晨,王思微. 江苏高教, 2021(12)
- [2]古代书院教育活动及其经费保障研究[D]. 张凤婷.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3]中国古代书院的场所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 郭伟.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4]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探析[J]. 李正,项梦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5)
- [5]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研究[D]. 项梦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高校书院思政育人模式研究[D]. 徐菁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7]书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基于多案例的分析[D]. 柴怡.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西安外事学院“学院+书院”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 王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从斋舍到公寓——以住宿形态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育人理念的变迁[J]. 王太芹.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9(04)
- [10]中国古代书院环境管理对当代大学启示研究[D]. 王茹玫. 曲阜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