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企融资有“四难” 化解难题还需多渠道(论文文献综述)
刘定鹏[1](2010)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贷难是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如何充分发挥担保的杠杆效应,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是我国“三农”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立足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特定背景与现实状况,着眼于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保护与促进,并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政策目标以及制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试图从制度上探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发展需要法律支持,以及如何建构和完善促进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理论前提,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概述”。这部分首先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及其背景进行宏观上的论述,包括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概念,历史沿革,价值,农村担保体系现状等;其次就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方面进行探讨,从农村信用社多次改革失败中吸取教训,分析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内外法律关系及法律在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现行相关立法及存在的问题作出梳理。第三部分“国外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经验”。通过比较农业与人口大国印度、有小农经济特征的日本和韩国、农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方案。第四部分“我国的制度选择和我国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这部分首先论述了我国应构建何种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其次就现行法律制度如何完善进行阐述,包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担保机构法》,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等。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力图站在实践的前沿,改变过去立法总是滞后于实践的情况;通过立法先行,构建规范化的市场环境,为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孔荣[2](2002)在《涉农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金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在对涉农小企业融资状况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涉农小企业融资难的宏微观成因,探索涉农小企业适宜的融资模式选择,探讨解决涉农小企业资金问题的宏、微观对策,以期促进涉农小企业发展和壮大,保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全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 导论 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动态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综述和评价,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介绍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 本章侧重于理论研究。首先,在借鉴国内外定义小企业的基础上,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界定涉农小企业的概念,得出其定性定义是“生产规模较小,占有市场份额较低,在涉农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而且基本不具备同行业大中型企业复杂的管理结构特征的企业”,其定量定义则按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选择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三项指标分别加以规定,定性定义与定量定义有机结合,将涉农小企业纳入国家扶持政策恩惠的范围;其次,界定了相关概念,如融资、融资方式、融资模式、融资结构等,并回顾和评价了西方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认为其中一些重要的结论对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有启示,同时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功效评价 本章是全文的基础。在全面阐述融资方式不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涉农小企业利用的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前者具体包括留利资金、折旧基金、内部集资和业主自筹;后者包括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股票融资、债券融资以及风险投资、联营、合资等新型融资方式,并设计出由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弹性、融资便利性、控制权影响性和社会影响性六个指标组成的功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上述融资方式功效进行评价,得出结论:1.内源融资功效最好,是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2.在外源融资中商业信用、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的功效大于其他融资方式,企业应努力扩大外源融资能力;3.风险投资等新型融资方式虽然综合功效不高,但从单因素评价看,它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市场份额,对知识密集型涉农小企业融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从优化融资结构角度考虑,企业应保持内源融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之间的合理比例。适当调低涉农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门槛,鼓励和扶持其采用直接融资,将有助于涉农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实现持续经营。 第四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现状实证分析 本章侧重实证研究。在对涉农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后,认为1.内源融资方面:涉农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大多选择业主自筹方式融资;自有资金少,效益低,内源融资能力严重不足;2.间接融资方面:银行信贷投入量少,与国有企业相差悬殊;个体私营性质的涉农小企业受到银行信贷歧视;融资渠道狭窄,过渡依赖负债经营;非正式金融部门是涉农小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3直接融资方面:股票和债券融资困难重重,几乎不存在直接融资空间。形成上述问题的微观成因是1.企业方面:管理体制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固定资产折旧率低,设备残旧,技术创新不足;财务管理不健全,银企信息不对称,资信水平低:2.银行方面:国有银行对涉农小企业融资存在所有制歧视;银行由于收益不对称和激励不对称而排斥涉农小企业;大型银行的经济性导致其注重“批发”业务,忽略“零售”业务;中小银行数量不足,信贷能力不高。宏观成因是:在市场竟争条件下缺少政府必要的保护:社会信用保障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抑制着金融支持的力度;缺乏扶持涉农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融资渠道开启不足,涉农小企业直接融资难。 第五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本章是全文的重点。在分析我国企业融资模式选择背景的基础上,分别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对不同产业涉农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的融资模式作了分类研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业特征和融资特性决定其应选择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因此我国应建立为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具体包括:1.建立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2.建立地方性非国有的商业性中小金融机构,在改造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合作金融机构尤其是应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分支机构;3.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典型,其融资模式的阶段性选择是:初创期以业主自筹为主,银行信贷为辅;成长期以银行贷款、商业信用为主筹措短期资金,以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内部积累为主筹措长期资金;成熟期以内源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多元化并重;衰退期选择合并、联营或破产。知识密集型企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融资特征决定了其适宜于风险投资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典型,其与风险投资的关系表现为
姜长云[3](2001)在《乡镇企业融资难:现状、原因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概述了 1995年以来乡镇企业融资难的实际情况 ,重点分析了乡镇企业融资难六个方面的原因 ,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姜长云[4](2000)在《体制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乡镇企业是研究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一个极好的标本。乡镇企业自其诞生之日起,融资问题就成为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乡镇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其融资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严重和复杂,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同乡镇企业的增长状况强烈地相互制约。因此,加强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帮助乡镇企业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题,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对于实现乡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在批评地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中国体制转型时期的特点和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剖析改革以来乡镇企业资金来源和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乡镇企业资产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矛盾,分析乡镇企业融资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成因,多层次、多方位、较系统地提出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思路。本文力图将乡镇企业融资问题与宏观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力图从解决融资问题和实现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资本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和产权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分析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完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开拓性的工作。 本文共分7章和一个结束语。第1章“导论”简要地回顾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过程,描述了乡镇企业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存在的相关观点,探讨了乡镇企业是否还值得研究、应该怎样研究等基本问题,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铺垫。该章认为,乡镇企业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是,这种研究必须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历史地、多角度地进行。根据对企业融资、融资结构的定义,探讨了乡镇企业融资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对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了概述与评论,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回顾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这种理论对于我们的启示及其应用的局限性。讨论了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的分类方法,并对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国际比较。基于这种比较认为,今后在我国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的选择中,需要注意加强内源融资,加快发展直接融资;需要注意制度条件、市场约束、市场结构、发展战略的配合状况;不要盲目效仿它国特定时期的特定模式。最后,考察了体制转型对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的影响。 第3章分别考察了90年代初期以前、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乡镇企业资产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矛盾。基于这些考察和分析,对于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思路,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和启示。本章认为,要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加强乡镇企业产权关系的改革和融资机制的创新, 加快乡镇企业信用制度的完善和信用环境的治理(包括信用担保制度的改革);努力为乡镇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条件和良好的融资环境,取消对乡镇企业融资的歧视性待遇;需要加强市场体系和市场制度建设,加快培育产权巾场。要索币场和资本币场,促进乡镇企业产巩要素的优化流动和资本重组,推动乡镇企业百接融资的发展。 第4、5两章着重探讨了乡镇企业的间接融资问题及其解抉思路。基于对乡镇企业银行融资难的特点及其原因的分析;第q章认为、需要采取以股份制为主的制度形式,加快乡镇企业(十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在担保机构的运行中,需要注意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风险防范,把担保机构的建设与优化担保机构的运行环境结合起来 科学有效地解决乡镇企业(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的来源问题。第5章介绍了国外通过中小银行的发展来促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经验j 评析了我国在中小银行建立。发展问题上的相关观卢 从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了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深入研究了农村民间金融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问题。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思路,不可偏废;前述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各种措施,其长期效应和短期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实践中需要注意搭配运用。 第6章所研究的,实际上是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和直接融资的发展问题。首先简要回顾了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过程,分析了改革的市场背景。其后,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探讨了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和产权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认为。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特别是股份合作制的演变,主要是在体制转型时期不对称、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之下,乡镇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他们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妥协折衷的产物。其中,以乡村政府和企业经营者为主导的乡镇企业核心层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奔和利益分割;对于产权改革、特别是股份合作制路径的选择,具有泱定性的影响。解决乡镇企业的融资问题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资本化问题,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悸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联系中国近代“官利制”的实践、特别是?
姜永涛[5](2000)在《乡企融资有“四难” 化解难题还需多渠道》文中认为 1998年以来乡镇企业资金紧张,尤其是信贷投入下降已成为制约乡企发展的重要因素。乡镇企业融资状况可以概括为"四难":一是贷款难。1998年在全国发放贷款比上年增长15.5%的情况下,乡镇企业贷款余额却比上年下降11.3%,乡镇企业贷款占全国的信贷额度也由7.1%下降到5.4%。乡镇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所占比例已由1995年的25.5%下降到18.3%。二是集资难。随着农村合作基金会和种种柜台交易的整顿和关闭,农村资本市场严重滞后,民间投资下降,乡镇企业上市更困难。1000多家符合上市条件的乡镇企业拿不到上市指标。此外,外商、台、港澳商投资也在下降。三是授信难。乡镇企业负债率在
二、乡企融资有“四难” 化解难题还需多渠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乡企融资有“四难” 化解难题还需多渠道(论文提纲范文)
(1)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概述 |
(一)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概念 |
1、担保和信用担保机构 |
2、农村信用担保机构 |
(二)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沿革 |
(三) 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价值 |
1. 我国农村其他信用担保方式的现状和问题 |
2. 发展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价值 |
二、我国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 |
(一) 部分金融机构改革的教训——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 |
1.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
2. 农村信用社多次改革的教训 |
(二) 法律对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重要作用 |
(三) 农村信用担保机构业务法律关系分析 |
1. 自然人保证法律关系分析 |
2. 农村信用担保法律关系特点分析 |
(四) 关于农村担保机构的现行立法状况及问题解析 |
1. 立法位阶较低,缺乏宏观的、高层次的担保行业法律规范 |
2. 规章制度位阶较低,缺乏整合,且部分规范之间存在冲突 |
3. 亟需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 |
4. 现有规范不尽合理 |
三、国外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经验 |
(一) 印度经验 |
(二) 美国经验 |
(三) 日本经验 |
(四) 韩国经验 |
四、我国的制度选择和我国法律制度完善的建议 |
(一) 我国的制度选择——构建什么样的信用担保机构 |
(二) 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制度 |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用担保机构法》 |
2.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涉农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 |
2.1 涉农小企业涵义及界定 |
2.1.1 国外小企业定义及划分 |
2.1.2 国内小企业定义及划分 |
2.1.3 我国涉农小企业涵义及分类 |
2.2 几个基本范畴 |
2.2.1 融资 |
2.2.2 涉农小企业融资 |
2.2.3 融资方式、融资模式、融资结构 |
2.3 西方融资结构理论及启示 |
2.3.1 古典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及评价 |
2.3.2 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及评价 |
2.3.3 启示与借鉴 |
第三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其功效评价 |
3.1 融资方式的分类 |
3.1.1 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
3.1.2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
3.1.3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
3.1.4 企业融资方式的新型分类 |
3.2 涉农小企业可利用的融资方式 |
3.2.1 内源融资方式 |
3.2.2 外源融资方式 |
3.3 涉农小企业融资方式功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3.4 涉农小企业融资方式功效模糊综合评价 |
3.4.1 建立因素集 |
3.4.2 建立权重集 |
3.4.3 建立评价集 |
3.4.4 单因素模糊评价 |
3.4.5 模糊综合评价 |
第四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现状实证分析 |
4.1 涉农小企业融资现状 |
4.1.1 内源融资现状 |
4.1.2 外源融资现状 |
4.2 涉农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
4.2.1 微观成因 |
4.2.2 宏观成因 |
第五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 |
5.1 融资模式选择的历史背景 |
5.1.1 传统经济体制时期的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 |
5.1.2 转轨经济体制时期的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 |
5.1.3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目标融资模式 |
5.2 劳动密集型涉农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 |
5.2.1 劳动密集型涉农小企业融资特性 |
5.2.2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与劳动密集型涉农小企业融资 |
5.2.3 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模式阶段性选择 |
5.3 知识密集型涉农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
5.3.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
5.3.2 风险投资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 |
5.3.3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模式阶段性选择 |
第六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与完善 |
6.1 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性质和作用 |
6.2 案例—台湾涉农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
6.2.1 农业信用保证基金 |
6.2.2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 |
6.2.3 启示 |
6.3 我国(涉农)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
6.3.1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现状 |
6.3.2 (涉农)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与完善 |
6.3.3 (涉农)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作的保障机制 |
第七章 涉农小企业优化融资的创新之举 |
7.1 涉农小企业制度创新 |
7.1.1 家族制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7.1.2 涉农小企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
7.2 涉农小企业技术创新 |
7.2.1 涉农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现实条件 |
7.2.2 涉农小企业技术创新方式选择 |
7.3 涉农小企业产业发展方向的理性选择 |
7.3.1 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
7.3.2 产业发展方向的理性选择 |
7.3.3 产业发展的区域取向 |
7.4 涉农小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
7.4.1 涉农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
7.4.2 财务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
第八章 涉农小企业融资的政府保护 |
8.1 政府保护的必要性 |
8.1.1 农业需要政府保护 |
8.1.2 小企业需要政府保护 |
8.1.3 市场机制的缺陷需要政府干预 |
8.2 发达国家政府对小企业融资的保护 |
8.2.1 美国 |
8.2.2 日本 |
8.2.3 德国 |
8.2.4 英国 |
8.3 我国对涉农小企业融资的政府保护 |
8.3.1 行政组织机构保护 |
8.3.2 融资保护 |
8.3.3 技术创新保护 |
8.3.4 法律保护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乡镇企业融资难:现状、原因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镇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
二、乡镇企业银行融资难的原因 |
三、简要的思考 |
(4)体制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
1.1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概观 |
1.2 对当前乡镇企业研究的基本态度 |
1.3 企业融资、融资结构与乡镇企业融资 |
1.4 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1.5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述与评论 |
1.6 本书的主要内容、结构安排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体制转型 |
2.1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
2.2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启示及其应用的局限性 |
2.3 企业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定义、分类方法及其选择 |
2.4 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的变迁: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
2.5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体制转型 |
第三章 乡镇企业融资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资产结构的矛盾 |
3.1 90年代初期以前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 |
3.2 90年代初期以来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 |
3.3 乡镇企业资产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矛盾 |
3.4 结论与启示 |
第四章 间接融资与乡镇企业发展(上) |
4.1 乡镇企业融资难:现实与成因 |
4.2 乡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建设与乡镇企业融资 |
第五章 间接融资与乡镇企业发展(下) |
5.1 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 |
5.2 农村信用社及合作金融的改革、发展与乡镇企业融资 |
5.3 民间金融的改革、创新与乡镇企业融资 |
5.4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与乡镇企业融资 |
5.5 余论 |
第六章 产权改革、资本市场与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 |
6.1 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简要回顾和改革的市场背景 |
6.2 利益相关者与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 |
6.3 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和产权结构演变的内在逻辑: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考察 |
6.4 产权改革与乡镇企业融资:一个现状的审视 |
6.5 深化、完善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若干思路 |
6.6 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与乡镇企业融资 |
第七章 乡镇企业的阶段性转变与乡镇企业发展 |
7.1 当前乡镇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主要问题 |
7.2 乡镇企业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
7.3 促进乡镇企业阶段性转变的对策思路 |
7.4 实现乡镇企业阶段性转变的配套措施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乡企融资有“四难” 化解难题还需多渠道(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研究[D]. 刘定鹏. 西南政法大学, 2010(01)
- [2]涉农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孔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 [3]乡镇企业融资难:现状、原因与思考[J]. 姜长云. 江淮论坛, 2001(01)
- [4]体制转型时期的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姜长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01)
- [5]乡企融资有“四难” 化解难题还需多渠道[J]. 姜永涛. 乡镇企业科技,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