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包头市柳坝沟金矿床找矿标志及深部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潘振宁,付斌,翟利俊,李伟,薛建平[1](2021)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模式》文中指出哈达门沟金矿田矿(化)体有5种表现形式:钾长石脉型矿(化)体、石英脉型矿(化)体、复脉型矿(化)体、石英-钾长石脉型矿(化)体及蚀变岩型矿(化)体。矿石类型有4类:第一类,钾长石脉型矿石;第二类,石英脉型矿石;第三类,石英-钾长石脉型矿石;第四类,蚀变岩型矿石。矿田内矿床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方铅矿化;矿田内围岩蚀变有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相严格分为内、外蚀变带。内蚀变带为硅化和钾化;外蚀变带为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以及绢云母化;而碳酸盐化贯穿于整个矿(化)体。矿(化)体5种表现形式,矿石的4类型及围岩蚀变的分带性互为因果,相互解释,互相对应。钾长石脉型矿(化)体、石英脉型矿(化)体有规律的两壁含Au量高于中部的含Au量;各类矿(化)体含Au量不同性及各类矿(化)体中石英-钾长石脉型矿(化)体含Au量最高性;单一矿(化)体中矿石类型具多样性、复杂性;围岩蚀变分为内蚀变带和外蚀变带的蚀变分带性,这些均说明了以钾长石脉、石英脉二次成脉岩和含Au熔体流体流一次侵入成矿为主要内容的岩浆通道系统成矿理论的正确性。通过岩浆通道系统成矿理论,矿田成岩成矿模式为:片麻岩成岩之后,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构造薄弱带,在构造拉张应力作用下,钾长石岩浆侵入形成钾长石脉,随后硅质岩浆侵入形成石英脉,至此,岩浆通道系统形成。经过矿化作用的钾长石脉所占的空间、石英脉所占的空间、含Au熔体流体流所占的空间、包括发生了矿化蚀变片麻岩Au空间,既是岩浆通道成矿系统,同时也是容矿的空间。理论指导生产实践,认识清楚了矿床特征及成岩成矿模式,对于地表找矿与深部找矿,以及提振矿山找矿及生产意义重大。
付斌,翟利俊,潘振宁,李伟,薛建平[2](2020)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金成矿时代厘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查明哈达门沟金矿田金成矿时代,野外系统观察了该矿田内金矿(化)体特征及其与岩体的穿插接触关系等,结合近30年来成矿时代测年结果,较准确地厘定了哈达门沟金矿田金成矿时代。哈达门沟金矿田金矿(化)体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钾长石脉型、石英-钾长石脉型和蚀变片麻岩型,其中石英脉型、钾长石脉型具有规律的含金不均一性特征,证实了石英脉和钾长石脉的形成是两期成岩作用,而非成矿过程。此外,区域变质作用、构造变质作用等热事件均在后期形成的金矿(化)体中留下了年龄痕迹,导致已有成矿时代测年结果数据量大且跨度大(132~387)Ma。地表金矿(化)体露头黑色窄条状矿质脉穿插石英细脉与钾长石脉,也成为一期成矿而非多期成矿的有力证据,且成矿发生于较晚期。综合区域成矿特征,认为哈达门沟金矿田金成矿时代为燕山期(132 Ma±2 Ma)。
刘高杰,时培哲,王鹏飞,冀建军,宋文亚,任忠良[3](2020)在《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是华北陆块北缘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金矿体主要产在乌拉山岩群变质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石英-钾长石脉型和钾硅化蚀变岩型,具有多期成矿的特点,主成矿期为印支期。在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和近年来的勘查成果,认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刘丽[4](2020)在《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 ——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文中指出赤峰-朝阳金矿集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和兴蒙造山带的交接部位,区内中生代金成矿作用大致分为印支期和燕山期。论文选取了撰山子(印支期)和金厂沟梁金矿床(燕山期)两个代表性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对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两期金成矿作用与构造-岩浆活动的耦合关系和矿床成因类型,并初步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为下一步的找矿勘查提供了方向。金厂沟梁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变质岩系中,严格受断裂的控制。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为主。金属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自然金为主。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灰白色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撰山子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染房地组流纹岩和印支期花岗斑岩中,围岩蚀变以及主要金属矿物与金厂沟梁金矿床基本一致,成矿阶段可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萤石阶段(Ⅲ)三个阶段。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金厂沟梁金矿床对面沟复式岩体和流纹斑岩均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陆内伸展环境。撰山子金矿床赋矿流纹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陆缘弧-同碰撞构造环境;赋矿花岗斑岩和成矿后的闪长岩其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金厂沟梁金矿床主成矿阶段(Ⅱ和Ⅲ阶段)的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高温度(245~382℃)、中低/高盐度(1.1~10.7wt.%NaCl eq/34.2~41.4wt.%NaCl eq)、低密度(0.73~0.88g/cm3)的 H2O-NaCl+CO2体系。撰山子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流体总体属于中高温度(252~332℃)、中低/高盐度(2.1~11.0wt.%NaCl eq/33.7~39.8wt.%NaCl eq)、中等密度(0.75~0.84g/cm3)的H2O-NaCl+CO2体系。流体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两个矿床矿质发生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C-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典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以岩浆水为主,后期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加入。S-Pb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活动,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判断出金厂沟梁金矿床和撰山子金矿床的矿质应该分别来源于对面沟复式岩体和三叠纪花岗斑岩。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研究区存在印支期(撰山子金矿床为代表)和燕山期(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代表)两期金成矿作用。前者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背景下,成矿与俯冲板片拆离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岩浆活动有关;后者形成于燕山期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下,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导致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撰山子金矿床和金厂沟梁金矿床均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金矿床。
李志丹,李效广,段超,陈军强,王佳营,俞安,张祺,文思博,张超[5](2018)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同位素示踪》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包头市哈达门沟金矿床是华北陆块北缘乌拉山-大青山地区的大型金矿床,矿床赋存于新太古界乌拉山群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二长片麻岩和含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中,成矿流体性质不明。文章对哈达门沟金矿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开展了流体包裹体中的He、Ar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表明,赋存于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的4He含量为(83.92606.46)×10-8cm3STP/g,n(3He)/n(4He)值为0.190.91Ra,幔源He的含量为2.62%13.73%,平均为9.95%,表明成矿流体中的He主要来源于地壳,大约10%来源于地幔。40Ar含量为(71.22308.22)×10-8cm3STP/g,40Ar/36Ar比值变化于2793.67253.5之间,在n(40Ar)/n(36Ar)与R/Ra图解和n(40Ar*)/n(4He)与R/Ra图解中,显示地壳氩和地幔氩的混合来源特征。结合已有的氢、氧、硫同位素研究,认为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流体主体为地壳来源,但幔源流体的加入清晰可辨,乌拉特前旗-呼和浩特山前断裂很可能为富钾质壳幔混合流体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动力。
张文慧[6](2018)在《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指明哈达门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西郊,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地台北缘,是一个重要的大型金矿床。本文在充分收集该矿区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对矿区展开岩石学、矿床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研究,补充了矿床矿物学、矿床成因的新的观测和数据资料,对矿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哈达门沟金矿床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根据手标本及显微镜下对矿物穿切关系的研究,矿物共生组合有: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磁铁矿-赤铁矿;对应的成矿阶段有四个:(I)石英-钾长石阶段;(II)石英-黄铁矿阶段;(II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IV)石英-碳酸盐阶段。在II、III阶段观察到了自然金颗粒,II阶段自然金的成色(平均为945.20)高于III阶段(平均为930.60)。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均观察到了自然金颗粒,存在形式有包体金、裂隙金、晶隙金,赋存在石英、黄铁矿中。在黄铜矿中没有观察到自然金颗粒,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黄铜矿中有一定量的金,说明黄铜矿也是重要的含金矿物。本文矿床矿物学研究表明,早期黄铁矿亏Fe富S,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黄铁矿亏Fe亏S,成矿环境是一个S逸度降低的环境。其特征值Co/Ni、Au/Ag、S/Se、w(Fe)/w(S+As)等都具有指示矿床成因的意义。哈达门沟金矿床是一个温度逐渐降低(288 oC—283 oC—216oC)、盐度逐渐降低(7.9 wt%NaCl.eqv—6.9wt%NaCl.eqv—3.2wt%NaCl.eqv)、密度变化不大(0.81g/cm3—0.79 g/cm3—0.77g/cm3)的NaCl-H2O-CO2体系,矿床形成于中深成环境(1.24.8km)。前人对该地区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早期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降水的加入不断增加。
张廷彦[7](2018)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313号脉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深部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黄金部队发现以来,哈达门沟金矿田内累计探获金资源量超过百吨,一直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重点关注和研究。为了进一步指导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本文系统研究了哈达门沟金矿的313号脉构造叠晕特征,取得了如下认识:(1)Mo,Ag,W,Bi,As,Sb,Hg,Cu,Pb是与Au成矿关系比较密切的元素,在构造—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活化迁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2)Au,Mo,Ag,Sn明显呈多峰分布,反映出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以及它们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富集趋势。(3)Au仅与Cu、Pb、Fe这三种元素存在相对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这三种元素可以作为金矿化的良好指示元素。(4)通过R型聚类分析可将元素分为三组,其中Ti、V、Fe、Mn、Cr、Ni、Co、Sn、W为一组,Cu、Pb、Au、Bi、Mo为一组,最后As、Sb、Hg为一组。(5)Au分别属于F2(Au、Sn、W、Bi、Cu、Pb)、F3(Au、Mo)和F4(Au、Bi)因子,说明Au可能是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及与石英-辉钼矿阶段相互叠加形成。(6)通过研究313号脉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认为313号脉西段矿体浅层位置虽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剥蚀,但可能仍没有剥蚀到主要的富矿体。预测在勘探线36线两侧100m范围内,标高200-500m间存在一处盲矿体;在勘探线4线两侧100m范围内,标高700-1000m间存在第二处盲矿体。
张翰瑶[8](2017)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哈达门沟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Ⅰ)华北克拉通北缘(Ⅱ)阴山隆起带南缘(Ⅲ)。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中,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含金石英脉型、含金石英-钾长石脉型、含金钾化蚀变岩型。哈达门沟金矿床的成因类型目前可归结为两种:变质热液成因和岩浆热液成因。从金的初始矿源层、围岩蚀变及温压条件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后推断哈达门沟金矿床为岩浆热液成因的可能性比较大。统计前人观点发现金矿床的主成矿期主要集中在海西期、印支期及燕山中晚期。基于同位素年龄值及矿脉与围岩的切割关系,本文认为哈达门沟金矿床存在多期成矿。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复杂,主要面状构造为片麻理;线状构造为拉伸线理、石香肠构造等。褶皱构造可识别三期:第一期是由于层间相对剪切滑动而形成的塑性流变褶皱,如无根钩状褶皱、肠状褶皱和柔流褶皱;第二期以片麻理为标志层,由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纵弯褶皱;第三期是以第二期褶皱为先期褶皱的叠加褶皱。哈达门沟金矿床的形成受构造控制明显,临河-集宁断裂及呼和浩特-包头断裂控制着整个矿床的形成规模,金矿脉主要就位于两条区域性主干断裂派生的具有韧、脆性叠加性质的次级断层中;韧性剪切带限制着金矿脉的分布,表现为矿脉在南北向上近似等距。
元凯军[9](2016)在《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文中指出哈达门沟超大型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隆起带西段的乌拉山-大青山成矿带,以发育钾长石化碱交代蚀变为特征。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以岩石学、矿床学、流体包裹体地质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学科知识为手段,对哈达门沟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总结。哈达门沟金矿产于上乌拉山亚群变质岩中,主要赋矿岩性为片麻岩;矿体主要呈近东西向、平行、等间距产出,矿体分布受山前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石英-钾长石脉型、钾硅化蚀变岩型;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其次为石英、钾长石、黄铜矿;围岩蚀变包括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钾长石-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成矿过程是一个温度降低(397℃→269℃→169℃)、盐度降低(15.1→11.46→4.6wt%NaCl.eq)、密度变化较小(0.77g/cm3→0.96g/cm3)的过程,成矿压力范围17.542.5MPa,成矿深度范围1.755.16km。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深部岩浆水为主,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复杂。矿区周围分布的大桦背岩体、沙德盖岩体、伟晶岩脉为高硅、富碱(钾)、高分异的花岗岩。大桦背岩体的成岩年龄328365Ma,沙德盖岩体成岩时间为219.7Ma,伟晶岩脉的形成是多期次的。成矿年龄主要集中在132Ma,217240Ma,351386Ma三个年龄段附近,成矿年龄与区域岩浆热事件的年龄一致,认为哈达门沟金矿为与侵入体有关的、中高温富钾碱性热液矿床。通过对钾化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认为,成矿系统封闭(韧性剪切带对成矿流体的阻挡作用),是哈达门沟金矿钾化含矿的原因之一。碱交代岩发生爆破泄压,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原因。
杨伟龙[10](2015)在《内蒙古哈达门沟—柳坝沟金矿田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北地台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点)聚集区,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是进行金矿勘探的理想区块。哈达门沟-柳坝沟金矿床位于位华北地台北缘,是一类与钾长石化关系密切的超大型金矿床。本文在综合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角度,对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黄铁矿、石英、钾长石矿物进行研究,并通过哈达门沟-柳坝沟金矿床对比研究成果,为矿区深部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研究区黄铁矿均为N型导电类型,柳坝沟黄铁矿形成温度主要集中于260oC360oC,哈达门沟矿区形成温度主要集中于205 oC289oC。晶胞参数ao介于0.541670.54252nm之间,略大于理论值,与高程呈负相关。黄铁矿以强烈富集Mo、Pb元素,强烈亏损Cr、Rb、Nb等元素为主要特征。(Co+Ni)/As比值较大、As含量极低是该矿床的典型标型特征。石英晶胞参数与高程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微量元素以强烈富集Mo、As、Ba、Pb,相对富集Sr为特征。钾长石微量元素以Ba、Pb的强烈富集和Cr、Ni、Zr、Nb、Hf、Ta元素的强烈亏损为主要特征。黄铁矿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LREE,Hf/Sm、Nb/La和Th/La值均小于1,说明成矿流体是富Cl的流体。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钾长石稀土元素具明显的铕正异常,表明成矿流体是一种中高温强还原性流体。综合黄铁矿热电性、晶胞参数和石英晶胞参数研究成果,认为柳坝沟矿区较哈达门沟矿区剥蚀程度小,深部有很大的找矿潜力。313号脉东段是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区域。哈达门沟矿区28、62号脉相对矿区内其他脉体剥蚀程度较小,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二、内蒙古包头市柳坝沟金矿床找矿标志及深部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包头市柳坝沟金矿床找矿标志及深部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矿区地质 |
3 矿(化)体 |
4 矿石 |
5 围岩蚀变与矿化 |
6 哈达门沟金矿田成岩成矿模式 |
7 岩浆通道系统成矿理论应用意义 |
7.1 关于矿(化)体 |
7.2 关于矿石 |
7.3 关于围岩蚀变与矿化 |
7.4 其他 |
8 结论 |
(2)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金成矿时代厘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田成矿背景 |
2 金成矿年龄统计及分析 |
3 金成矿年龄地质证据 |
4 讨 论 |
5 结 论 |
(3)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概况 |
2 矿床地质特征 |
3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
3.1 控矿因素 |
3.2 找矿标志 |
4 找矿方向 |
5 结论 |
(4)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 ——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找矿勘查现状 |
1.3 赤峰-朝阳矿集区成矿研究进展 |
1.3.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1.3.2 撰山子金矿床 |
1.3.3 安家营子金矿床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完成工作量 |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1.1 太古宇 |
2.1.2 元古宇 |
2.1.3 古生界 |
2.1.4 中生界 |
2.1.5 新生界 |
2.2 构造 |
2.2.1 褶皱构造 |
2.2.2 断裂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5.1 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 |
2.5.2 岩石地球化学 |
2.6 区域矿产 |
2.7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史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3.1.1 地层 |
3.1.2 构造 |
3.1.3 岩浆岩 |
3.1.4 矿体地质特征 |
3.1.5 矿石特征 |
3.1.6 矿石组构 |
3.1.7 围岩蚀变 |
3.1.8 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 |
3.2 撰山子金矿床 |
3.2.1 地层 |
3.2.2 构造 |
3.2.3 岩浆岩 |
3.2.4 矿体地质特征 |
3.2.5 矿石特征 |
3.2.6 矿石组构 |
3.2.7 围岩蚀变 |
3.2.8 成矿阶段与矿物生成顺序 |
第4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4.1.1 岩相学特征 |
4.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4 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 |
4.2 撰山子金矿床 |
4.2.1 岩相学特征 |
4.2.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4 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 |
第5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5.1 样品采集与测试方法 |
5.2 金厂沟梁金矿床 |
5.2.1 岩相学特征 |
5.2.2 均一温度 |
5.2.3 包裹体盐度 |
5.2.4 密度和压力 |
5.2.5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5.2.6 矿质沉淀机制 |
5.3 撰山子金矿床 |
5.3.1 岩相学特征 |
5.3.2 均一温度 |
5.3.3 包裹体盐度 |
5.3.4 密度和压力 |
5.3.5 激光拉曼分析 |
5.3.6 矿质沉淀机制 |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
6.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6.2 金厂沟梁金矿床 |
6.2.1 硫同位素 |
6.2.2 铅同位素 |
6.2.3 氢氧同位素 |
6.2.4 碳氧同位素 |
6.3 撰山子金矿床 |
6.3.1 硫同位素 |
6.3.2 铅同位素 |
6.3.3 氢氧同位素 |
6.3.4 碳氧同位素 |
第7章 成矿模式与矿床成因 |
7.1 构造-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 |
7.2 矿床成因 |
7.2.1 金厂沟梁金矿床 |
7.2.2 撰山子金矿床 |
7.2.3 总结对比 |
7.2.4 成矿过程 |
第8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同位素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和矿床地质 |
2 样品及实验测试 |
3 分析结果及讨论 |
3.1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3.2 He和Ar同位素特征 |
3.3 成矿流体来源示踪 |
4 结论 |
(6)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1.5 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2.3.1 花岗岩 |
2.3.2 花岗伟晶岩 |
2.4 变质岩及变质作用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床地质特征 |
3.2 主要矿体特征 |
3.2.1 13 号矿脉 |
3.2.2 1 号脉群 |
3.2.3 24 号脉群 |
3.2.4 49 号脉群 |
3.2.5 59 号脉群 |
3.2.6 M113号脉群 |
3.3 矿石特征 |
3.3.1 成分特征 |
3.3.2 结构构造 |
3.4 围岩蚀变 |
3.4.1 钾长石化 |
3.4.2 碳酸盐化 |
3.4.3 绿泥石化 |
3.5 矿物共生组合及成矿阶段 |
第四章 矿床矿物学研究 |
4.1 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
4.1.1 黄铁矿成分特征 |
4.1.2 晶胞参数特征 |
4.2 方铅矿矿物学研究 |
4.3 闪锌矿矿物学研究 |
4.4 黄铜矿矿物学研究 |
4.5 金的赋存状态 |
第五章 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5.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5.3 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及密度 |
5.3.1 成矿流体的温度 |
5.3.2 成矿流体的盐度 |
5.3.3 成矿流体的密度 |
5.3.4 成矿压力 |
第六章 矿床成因浅析 |
6.1 矿床矿物常量元素特征 |
6.2 矿床矿物微量元素特征 |
6.3 矿床成矿流体性质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313号脉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深部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1.2 研究区位置范围 |
1.3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
1.4 以往地质工作简介 |
1.4.1 以往区域地质工作情况 |
1.4.2 以往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工作 |
1.4.3 以往勘查工作情况 |
1.4.4 以往科研工作情况 |
1.4.5 存在问题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完成实物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2.1 褶皱构造 |
2.2.2 韧性剪切带 |
2.2.3 断裂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变质岩 |
2.5 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
2.5.1 地球物理特征 |
2.5.2 地球化学特征 |
2.6 区域矿产分布 |
3 矿床地质特征 |
3.1 地层 |
3.2 构造 |
3.2.1 褶皱构造 |
3.2.2 断裂构造 |
3.3 岩浆岩 |
3.4 矿脉地质特征 |
3.5 矿石特征 |
3.5.1 矿物成分 |
3.5.2 矿石类型 |
3.5.3 矿石结构构造 |
3.6 成矿阶段 |
4 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 |
4.1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4.2 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型式分析 |
4.3 相关性分析 |
4.4 R型聚类分析 |
4.5 因子分析 |
4.6 313 号脉构造叠加晕特征 |
4.6.1 异常界限与浓度分带 |
4.6.2 构造叠加晕垂直纵投影 |
4.6.3 元素轴向变化规律 |
4.6.4 元素轴向分带 |
4.6.5 构造叠加晕模式 |
4.7 深部找矿预测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3 研究历史及存在问题 |
1.3.1 地质工作方面 |
1.3.2 科研成果方面 |
1.3.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5 项目依托及完成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岩浆岩 |
2.2.1 大桦背岩体 |
2.2.2 沙德盖岩体 |
2.2.3 西沙德盖岩体 |
2.3 区域构造 |
2.3.1 褶皱 |
2.3.2 断裂 |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体特征 |
3.2 赋矿围岩 |
3.3 矿化特征 |
3.4 围岩蚀变 |
3.5 矿床成因类型 |
3.6 成矿时代探讨 |
3.6.1 海西期 |
3.6.2 印支期 |
3.6.3 燕山期 |
第4章 构造形迹 |
4.1 面状构造 |
4.1.1 片麻状构造 |
4.2 线状构造 |
4.2.1 拉伸线理 |
4.2.2 石香肠构造 |
4.3 节理 |
4.4 褶皱 |
4.4.1 第一期褶皱 |
4.4.2 第二期褶皱 |
4.4.3 第三期褶皱 |
4.5 断层 |
4.5.1 深大断裂 |
4.5.2 山前钾化带 |
4.5.3 韧性剪切带 |
第5章 构造控矿分析 |
5.1 褶皱控矿 |
5.2 断裂控矿 |
5.3 韧性剪切带控矿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1 区域金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
1.2.2 矿区研究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1.5 研究成果与认识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地层 |
2.2 区域构造 |
2.3 区域岩浆岩 |
2.4 区域矿产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层 |
3.2 矿区构造 |
3.2.1 褶皱构造 |
3.2.2 断裂构造 |
3.2.3 韧性剪切带 |
3.3 矿区岩浆岩 |
3.3.1 岩相学特征 |
3.3.2 地球化学特征 |
3.3.3 年代学特征 |
3.3.4 讨论 |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
4.1 矿体地质特征 |
4.2 矿石类型 |
4.3 矿石组构及成分 |
4.4 围岩蚀变与成矿阶段 |
4.4.1 蚀变类型 |
4.4.2 蚀变分带 |
4.4.3 成矿阶段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5.1 流体包裹体 |
5.1.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5.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及盐度 |
5.1.3 成矿流体密度 |
5.1.4 成矿压力和深度 |
5.1.5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 |
5.1.6 氢氧同位素 |
5.2 成矿物质来源 |
5.2.1 硫同位素 |
5.2.2 铅同位素 |
5.3 成矿时代 |
第六章 矿床成因 |
6.1 钾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
6.2 矿床成因 |
6.3 可能的成矿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10)内蒙古哈达门沟—柳坝沟金矿田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技术路线 |
1.4 完成工作量与取得认识 |
1.4.1 完成工作量 |
1.4.2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地层 |
2.1.1 太古界 |
2.1.2 元古界 |
2.1.3 古生界 |
2.1.4 中生界 |
2.1.5 新生界 |
2.2 构造 |
2.3 岩浆岩 |
2.4 区域演化简史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地层 |
3.2 矿区构造 |
3.2.1 褶皱 |
3.2.2 断裂和韧性剪切带构造 |
3.3 岩浆岩 |
3.4 矿体特征 |
3.4.1 柳坝沟金矿区 |
3.4.2 哈达门沟矿段 |
3.5 矿石特征 |
3.5.1 矿石矿物成分 |
3.5.2 矿石组构 |
3.6 围岩蚀变 |
3.7 成矿阶段划分 |
第四章 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 |
4.1 黄铁矿热电性研究 |
4.1.1 黄铁矿热电性机理 |
4.1.2 测试方法及结果 |
4.1.3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含金性 |
4.1.4 黄铁矿热电系数与形成温度 |
4.2 黄铁矿晶胞参数研究 |
4.3 黄铁矿成分标型研究 |
4.3.1 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 |
4.3.2 黄铁矿稀土元素标型特征 |
第五章 石英标型特征研究 |
5.1 石英晶胞参数研究 |
5.2 石英成分标型研究 |
5.2.1 石英微量元素标型特征 |
5.2.2 石英稀土元素标型特征 |
第六章 钾长石标型特征研究 |
6.1 钾长石微量元素标型特征 |
6.2 钾长石稀土元素标型特征 |
第七章 找矿标志与远景预测 |
7.1 找矿标志 |
7.2 找矿远景预测 |
第八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四、内蒙古包头市柳坝沟金矿床找矿标志及深部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模式[J]. 潘振宁,付斌,翟利俊,李伟,薛建平. 西北地质, 2021(04)
- [2]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金成矿时代厘定[J]. 付斌,翟利俊,潘振宁,李伟,薛建平. 黄金, 2020(12)
- [3]内蒙古哈达门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J]. 刘高杰,时培哲,王鹏飞,冀建军,宋文亚,任忠良. 矿产勘查, 2020(06)
- [4]内蒙古敖汉地区中生代两期金成矿作用 ——以撰山子和金厂沟梁金矿床为例[D]. 刘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5]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流体来源的氦、氩同位素示踪[J]. 李志丹,李效广,段超,陈军强,王佳营,俞安,张祺,文思博,张超. 矿床地质, 2018(03)
- [6]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 张文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7]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田313号脉构造叠加晕特征及深部预测[D]. 张廷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8]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研究[D]. 张翰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9]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D]. 元凯军. 长安大学, 2016(02)
- [10]内蒙古哈达门沟—柳坝沟金矿田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研究[D]. 杨伟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