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炉燃烧过程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吉[1](2021)在《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的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骨料烘干效果受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影响,火焰特征控制具有非线性、大延时、各变量间存在耦合等特点。当前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存在煤粉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有效控制煤粉燃烧器的火焰特征,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在确保骨料烘干效果的同时,有效提高煤粉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量,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LB2000型烘干滚筒为服务对象,以带有稳燃环的旋流式煤粉燃烧器为控制对象,以送风量、给煤量和引风量为输入变量,以火焰长度、火焰温度和NOx排放量为输出变量,运用樽海鞘群算法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双层预测控制算法,针对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实施有效控制;最后,设计了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系统,并通过PLC开发软件对火焰特征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骨料烘干工艺及煤粉燃烧火焰特征研究。结合骨料烘干工艺分析不同火焰特征对骨料烘干品质的影响,并初步确定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控制系统控制变量。2.构建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以送风量、给煤量和引风量为输入变量,以火焰长度、火焰温度和NOx排放量为输出变量,建立三个独立多输入单输出子系统,对数学模型中未知参数的辨识效果中,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樽海鞘群算法对比发现,樽海鞘群算法对多输入系统拟合精度更高。基于此,运用樽海鞘群算法构建三个多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3.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算法研究。引入双层预测控制算法,动态控制层主要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减少稳态误差,主要实现火焰长度、火焰温度、NOx排放量的有效控制;稳态优化层以风煤比为约束条件,以给煤量为优化目标,通过稳态优化计算,获取最小给煤量以实现煤粉消耗的最佳控制。4.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在前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系统控制要求提出PLC选型方案,对硬件地址进行分配,利用PLC开发软件进行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最终完成对燃烧器火焰特征的控制。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将火焰长度控制在4000mm~4500mm、火焰温度控制在1710℃~1750℃、NOx排放量控制在300g~650g,满足骨料烘干工艺需求。本文研究成果为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的控制系统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煤粉燃烧的有效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李丰泽[2](2021)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我国已大规模投入商业运营。因其复杂的燃烧特性,目前存在着自控系统投入率低、锅炉运行有待在线优化等问题,且由于新能源电力入网比例逐年增加,迫使火电机组更频繁地执行负荷调峰任务,这些均对CFB锅炉燃烧运行状态调整的快速性、精准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CFB锅炉燃烧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CFB锅炉燃烧系统自动控制问题展开研究。CFB锅炉燃烧系统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的复杂控制对象,其中主蒸汽压力和床温是反映炉内燃烧状态的重要参数,实现对二者的科学建模与优化控制是CFB锅炉安全环保、高效经济运行的关键,为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为建立精准的燃烧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主蒸汽压力与床层温度的动态特性,并利用BP神经网络辨识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建立以给煤量、一次风量为可变量,主蒸汽压力、床层温度为被控量的传递函数模型矩阵,为本文后续解耦策略与燃烧回路主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针对CFB锅炉主蒸汽压力与床层温度耦合强烈的特点,比较多种工业解耦控制策略,设计选用前馈补偿解耦控制方案,将CFB锅炉燃烧系统等效分解为给煤量-主蒸汽压力、一次风量-床温两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回路,并通过仿真检验解耦策略的有效性。最后,为提高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性能,对燃烧控制回路主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在充分结合常规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优势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动态论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引入伸缩因子对模糊论域范围进行调整,可在不改变模糊整定规则的前提下,更精准地整定控制过程不同阶段下的PID参数,实现CFB锅炉燃烧系统全工况优良的控制性能。设定值跟踪试验、扰动试验与鲁棒性能试验证明,该方案控制性能优异,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与鲁棒性,适用于实际热工工程。
张变变[3](2021)在《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发展”方针的不断推进,国家节能减排的标准越来越高,能耗大、污染排放高的工业锅炉特别是以煤粉为燃料的锅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北方,煤粉锅炉是冬季常见的供暖设备之一,但因其工艺流程复杂、控制对象非线性和时滞性等特点,无法保证煤粉供暖锅炉安全、经济、高效稳定的运行,同时能耗大和污染排放高也使得此类锅炉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当今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结合成熟的PLC控制器和组态软件、变频调速、通信技术以及先进的控制算法,设计开发煤粉供暖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对提高锅炉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优化控制、节能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煤粉供暖锅炉主要参数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煤粉供暖锅炉系统繁杂、控制参数多、经济性要求高等特点,以简化结构、节约成本为原则,进行了锅炉系统的硬件组态和软件设计。通过应用具有高灵活性的ABB AC500系列PLC,实现供暖锅炉现场设备的控制和故障报警,按照严格的逻辑关系对重要对象进行互锁保护;并采用SIMATIC WinCC组态软件设计了友好的用户监控界面,可对锅炉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特别是针对锅炉的燃烧系统,借助变频控制、串级PID控制、模糊PID等先进控制技术,实现了对炉膛负压、锅炉供水温度以及烟气含氧量等重点参数的监测和优化,有效解决了锅炉运行过程中响应滞后、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对提高煤粉供暖锅炉系统的热效率起到了实质性的改进作用。最终的锅炉运行调试及能效测试结果表明,该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不但可以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时相比于其他的煤粉锅炉系统,该锅炉控制系统的热效率超出了国家工业锅炉热效率限定值的3.94%,显着提高了煤粉锅炉系统的经济性,具有很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马明荣[4](2021)在《基于图像处理的炉膛火焰监测系统研究和设计》文中指出煤粉锅炉炉膛火焰监测系统是煤粉锅炉中不可或缺的安全保护系统,是保证锅炉安全、稳定、环保和高效运行的重要配套设施。煤粉锅炉炉膛火焰监测系统有助于提高锅炉和燃料的利用率,减少有害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提高锅炉的安全性能,实时调节炉膛内的火焰燃烧状态,防止燃烧系统不稳定导致锅炉炉膛爆炸事故和炉膛灭火故障,保障居民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本文结合某热力公司供暖控制系统设计工程项目,设计一套基于图像处理的炉膛火焰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并调节炉膛内的燃烧状态,保证锅炉安全、稳定、高效和环保的运行。首先,分析火焰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趋势,结合工业现场实际工艺流程和设备状况,综合考虑各种现场因素的影响,对炉膛火焰监测系统作总体结构规划。然后,根据炉膛内火焰的燃烧特性,结合机电一体化的思想,设计可在高温、粉尘的复杂炉膛环境内可持续、稳定、高质量工作的图像采集监控系统,包括采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冷却子系统设计、进给子系统、设备选型和图像采集控制系统设计。其次,研究火焰视频图像,确定火焰图像在成像过程中遭受的污染源,设计自适应预处理滤波算法,对火焰图像中的突变噪声点进行滤波处理,并对自适应预处理进行验证,确定自适应预处理结合自适应滤波算法对火焰噪声图像进行复原处理。随后,识别并提取火焰特征区域。首先采用Sobel算子边缘检测法火焰特征区域边缘进行检测,然后采用Otsu阈值分割法对特征区域进行分割,将火焰特征区域进行识别和提取,并对火焰特征区域进行拉普拉斯锐化,增强其纹理结构信息。最后,研究分析火焰图像的特征量,识别并提取能够表征火焰燃烧状态的特征量,根据火焰在不同燃烧阶段和燃烧状态下,特征量的变化特性对燃烧状态进行判定;通过OPC和Modbus建立图像采集系统、MATLAB、可编程控制器PLC和变频器间的通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控制;设计控制系统,编制控制程序,最终实现对锅炉燃烧状态的监控和调节,满足其安全、稳定、高效和环保运行的工业生产需求。
陈立岩[5](2021)在《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火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超临界机组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机组,其控制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而机组中的协调控制系统就更加值得研究,协调控制系统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机组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供求平衡问题。整个机组的控制核心就是协调控制系统。协调控制思想是将锅炉与汽轮机进行整体控制,既要满足电网的负荷变化要求,又要保证机组运行参数不产生较大波动。对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协调控制系统性能,可以从改善控制器参数着手,PID控制是电厂中常用的控制器,要想提高PID控制器的控制品质,就需要整定出合适的PID参数,以使其控制效果达标。因此,研究PID控制器参数整定的技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作为控制对象进行研究讨论,对超临界机组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对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探讨,结合SAMA图分析,对某350MW超临界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负荷指令回路、汽机主控、锅炉主控、锅炉子系统以及主、再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文献中辨识出的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使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在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分析被控对象参数产生变化以及调节器参数产生变化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图,对整定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专家自整定PID整定方法在火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王丹娜[6](2020)在《锅炉燃烧系统主蒸汽压力的预测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业锅炉属于高污染的工业设备,主蒸汽压力的优化控制是实现热电厂锅炉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本文以独山子石化公司热电厂2#220t/h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热电厂锅炉燃烧过程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控制要求的基础上,以送入炉膛的煤粉量作为主要控制量,主蒸汽压力作为被控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动态矩阵控制(DMC)和广义预测控制(GPC)的锅炉燃烧系统主蒸汽压力回路的优化控制方案,并实现基于LabVIEW的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设计。本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分析现有的电厂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策略,针对该热电厂目前存在的问题,使用预测控制器控制和优化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设计了以煤粉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2)根据该热电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DMC控制算法,并给出合理的DMC参数调节方法。实现DMC控制器的仿真验证,对比PID控制的主蒸汽压力输出响应,并验证DMC控制程序的可行性。(3)对该热电厂主蒸汽压力回路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RLS)对回路数据进行参数辨识。设计基于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GPC控制算法,并给出合理的参数调节方法,仿真验证GPC控制程序的有效性。由于GPC控制初始阶段响应波动较大,设计了一种模拟退火方案对GPC控制器的控制权系数的设置进行参数优化,使得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更加平稳,能够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4)基于预测控制的电厂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的实现,采用C语言和LabVIEW的混合编程方式,包括DMC、GPC和PID控制算法核心程序的动态链接库(DLL)文件的编写,以适应工业现场不同工控平台的调用。LabVIEW平台的控制算法的验证以及控制界面、回路曲线显示、数据分析等功能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实现软件系统,设计了基于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设备仿真器,并且考虑到各个控制器对被控系统模型的要求,该软件提供最小二乘法系统参数辨识模块。
康晓锐[7](2020)在《基于STM32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以煤炭为首的锅炉在工业与生活中得到大量应用,但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整改政策以发掘新兴清洁能源来代替煤炭。其中在城市供暖问题中天燃气锅炉虽已扮演重要角色,但偏远郊区却因传输等问题对其望而却步。作为清洁型锅炉代表的甲醇锅炉以它独特的优越性逐渐走入人类视线。本文以甲醇锅炉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控制精度和锅炉热效率为研究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甲醇锅炉的独特性进行研究,包括燃料独特性与工艺独特性两方面,并分析了甲醇锅炉的优势,另外对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块进行分析与设计。先对控制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再对阀门开度、风机频率、远程监控等核心部分进行分析与设计。由于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影响控制精度,燃料量与送风量的比值直接决定锅炉的热效率值,因此对该部分的控制是本文的重点。其次,在确定了研究重点后,先对影响控制精度的参数进行动态优化。该优化主要针对PID控制器中的参数,先是根据甲醇锅炉的控制结构搭建了仿真模型,然后将差分进化算法(DE)与模糊差分进化算法(FDE)加入PID中,最后对比分析了PID、DE-PID和FDE-PID三种算法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FDE-PID在系统各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算法。然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提高锅炉热效率,对燃料量与送风量的比值进行自动在线调整。首先对甲醇锅炉能量收支进行整体分析,引出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并提出利用基于模糊自寻优算法的两步法和粒子群算法(PSO)对过量空气系数进行动态寻优,研究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显现出更加优越的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又对比分析了粒子群算法、基于变异策略的粒子群算法(MPSO)和基于模拟退火的粒子群算法(SAPSO),最后得出SAPSO更适用于甲醇锅炉控制系统。最后,在研究与仿真的基础上,设计了以STM32为核心,电源、时钟、调试、报警、远程监控等电路为外围电路的锅炉燃烧控制器,并以Altium Designer Release10为开发平台完成了硬件原理图以及PCB板。另外,根据硬件的设计,制作了各个模块的软件流程图,并完成程序编写,且在μ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上进行软件开发,还分别在μC/GUI和Lab VIEW平台上设计了LCD显示屏界面和PC端界面。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调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检测效果,具有可应用的价值。
薛文彬[8](2019)在《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文中认为目前,我国锅炉的控制系统均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DCS系统,它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可以对锅炉进行集中监控,也为锅炉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对于锅炉来说DCS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增强,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在有限的能源中发挥最大的能量。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集散式分布控制系统,目前因为控制范围广泛集中监控管理等优点被我国大多数火电厂所应用,本文结合DCS系统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组态改进使输出更优控制过程。对锅炉的结构和运行原理做了阐述,依据控制对象较复杂的、不确定性且具有时滞性的特点,在对原有锅炉控制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控制系统改造的控制方案;并对新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探索,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温度控制过程中,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运用到锅炉相关控制之上,对其进行仿真的同时加以对比分析;以实现更为良好的控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仿真对其和传统PID控制方式相比较,得出模糊PID控制的优越性。新改造的2号锅炉DCS通过系统网络连接在一起,所有节点之问的数据和信息传递都由系统网络完成。操作员站由可靠性高的工业微机配以外设组成,站上运行专用的实时监控软件。功能实现:图形显示与会话、报警显示与管理、报表打印、系统库管理、历史库管理、追忆库管理等。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使用同一台微机,供工程人员实现应用系统的组态现场控制站是DCS系统完成现场测控的重要站点。现场控制站实现由主控模块、智能I/O模块、电源模块和专用机柜四部分组成。主要完成两项功能:信号的转换与处理和控制运算。该论文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97篇。
吴安锦[9](2018)在《基于西门子PCS7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锅炉是发电、冶金、机械铸造等工业过程的热源和动力源,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工业逐渐向着连续化、大型化、复杂化和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对锅炉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锅炉系统被控过程机理复杂,大惯性、大时滞、时变不确定性等特性越来越突出,并且在噪声、负荷变化等扰动因素的影响下,会造成过程对象参数,乃至模型结构发生变化,使得目前锅炉控制系统中普遍应用的PID单回路控制策略控制效果不佳,难以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不能解决复杂工业过程的控制问题。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锅炉控制方案,研究先进的过程控制规律,智能控制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首先,本文介绍了典型蒸汽锅炉系统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明确了锅炉系统的控制任务和工艺参数要求。在分析锅炉过程对象特性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控制需求,保证锅炉生产的安全运行,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设计了锅炉系统综合控制方案,包括连续控制方案以及开、停车顺序控制方案。其次,针对锅炉对象的复杂特性,进行控制算法的研究。以模糊控制理论为基础,对常规PID控制技术进行改进,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建立以辐射能信号为中间变量的蒸汽压力串级控制回路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上完成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了模糊PID控制算法的优越性。然后,无论是PID控制器还是模糊PID控制器,它们的参数整定都存在人为主观性,整定过程较为盲目繁琐、耗时耗力,往往使得所设计的控制器不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因此,本文在介绍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一种非线性递减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将智能优化算法和智能PID控制算法相融合,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寻优,使控制器性能达到近似最优。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鲁棒性好,自适应能力强。最后,基于西门子PCS7过程控制系统以及SMPT-1000过程控制实验平台的锅炉系统单元,完成了锅炉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用CFC、SFC、SCL编辑器实现了锅炉系统的综合控制方案。上位机使用WinCC软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完成了对锅炉运行工作状况的监控,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技术保证了系统各控制层级数据交互的高速、稳定。实验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实现了对锅炉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结构合理,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控制要求。
刘春雷[10](2015)在《蒸汽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锅炉作为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分布广、数量多,在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锅炉控制系统是个复杂系统,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锅炉的能耗和产出工质。目前,我国仍有许多锅炉由于控制技术的落后,导致整个锅炉系统生产运行的不稳定、燃料利用率低以及排放污染物超标,制约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加重了环境和资源的负担。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应用推广,对工业蒸汽锅炉控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通常具有大惯性、非线性、时变性等特点,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无法满足那些对控制要求精度高的生产工艺,必须提出新的控制策略以满足蒸汽炉的控制要求。本文针对蒸汽锅炉控制方式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模糊PID计算机锅炉控制系统。配合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变送器等设备实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利用模糊控制实现对系统主要控制回路的调节。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查阅了相关国内外文献,明确了蒸汽锅炉控制系统研究方法,综述了蒸汽锅炉国内外发展现状;2、蒸汽炉工作过程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蒸汽锅炉控制系统的态特性,提出控制方式的最佳方案。3、研究了蒸汽锅炉控制算法,分别对PID控制、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三种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构建模糊-PID控制结构,与单回路控制系统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控制效果,找出适合蒸气锅炉的控制结构。4、针对某项目设计大型蒸汽锅炉锅炉房自动控制系统方案。由于锅炉属于压力容器,而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因此,控制系统首先要保证的就是锅炉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这是首要设计原则。为了达到安全的目的,在仪表选型上,要严格遵循行业规范,从根源上保证系统的安全。对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具有行业针对性的,从元器件品牌的选择上,采用合理的配置,注重整体的效果。
二、锅炉燃烧过程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锅炉燃烧过程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系统分析 |
2.1 骨料烘干基础知识与相关介绍 |
2.1.1 骨料烘干工艺 |
2.1.2 煤粉燃烧过程与燃烧器结构参数 |
2.1.3 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分析 |
2.2 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参数计算 |
2.2.1 煤粉浓度计算 |
2.2.2 煤粉充分燃烧所需空气量 |
2.2.3 燃烧器燃烧温度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系统辨识 |
3.1 系统辨识与常用方法 |
3.2 火焰特征控制模型系统辨识设计 |
3.2.1 最小二乘法算法辨识 |
3.2.2 樽海鞘群算法辨识 |
3.3 辨识效果与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算法研究 |
4.1 火焰特征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
4.2 双层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
4.2.1 稳态优化过程 |
4.2.2 动态控制过程 |
4.3 火焰特征双层预测控制 |
4.3.1 建立火焰特征控制系统约束 |
4.3.2 建立火焰特征SIMULINK仿真系统 |
4.4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控制系统设计 |
5.1 火焰特征控制系统分析 |
5.2 火焰特征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3 火焰特征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3.1 主程序设计 |
5.3.2 函数块调用 |
5.3.3 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5.3.4 控制算法有效性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概况 |
1.3 国内外CFB锅炉燃烧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
1.4 国内外CFB锅炉燃烧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CFB燃烧系统控制对象特性及模型建立 |
2.1 CFB锅炉燃烧系统及其组成 |
2.1.1 燃烧系统的基本组成 |
2.1.2 燃烧系统的工作原理 |
2.1.3 燃烧系统的耦合关系 |
2.2 主蒸汽压力及床温的动态特性分析 |
2.2.1 主蒸汽压力的动态特性分析 |
2.2.2 床温的动态特性分析 |
2.3 主蒸汽压力及床温的动态模型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燃烧系统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研究 |
3.1 耦合及解耦原理概述 |
3.2 燃烧系统耦合程度分析 |
3.3 燃烧系统解耦控制方案设计及仿真验证 |
3.3.1 解耦控制方案 |
3.3.2 前馈补偿解耦方案及其仿真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燃烧系统的动态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
4.1 常规PID控制器设计 |
4.1.1 常规PID控制原理 |
4.1.2 PID参数的整定及其模型 |
4.2 模糊控制器设计 |
4.2.1 模糊控制原理 |
4.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模型 |
4.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
4.3.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原理 |
4.3.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模型 |
4.4 动态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
4.4.1 动态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原理 |
4.4.2 动态论域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其模型 |
4.4.3 控制效果仿真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锅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2.2 供暖锅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煤粉供暖锅炉系统分析 |
2.1 煤粉供暖锅炉系统划分 |
2.1.1 燃料储存系统 |
2.1.2 点火系统 |
2.1.3 燃烧系统 |
2.1.4 烟气排放系统 |
2.1.5 除灰除渣系统 |
2.1.6 供水系统 |
2.1.7 压缩空气系统 |
2.2 煤粉供暖锅炉工作原理简述 |
2.3 煤粉供暖锅炉主要参数分析 |
2.3.1 锅炉热效率计算 |
2.3.2 主要参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
3.1 锅炉系统控制任务 |
3.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
3.2.1 设计控制方案 |
3.2.2 变频控制技术原理 |
3.2.3 变频控制在PLC中的实现 |
3.3 燃料供给系统 |
3.3.1 设计控制方案 |
3.3.2 串级PID控制系统的设计 |
3.3.3 PID控制算法在PLC中的实现 |
3.4 风量控制系统 |
3.4.1 设计控制方案 |
3.4.2 模糊PID控制系统的设计 |
3.4.3 模糊PID控制在PLC中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控制系统的总体规划 |
4.1 锅炉总体控制方案 |
4.2 锅炉系统的结构设计 |
4.3 控制系统的硬件选配 |
4.3.1 工作站的硬件选配 |
4.3.2 控制器PLC的选型 |
4.3.3 电机及变频器的选择 |
4.3.4 传感器的选用 |
4.3.5 其他 |
4.4 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
4.5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
4.5.1 软件中PLC系统的硬件配置 |
4.5.2 PLC软件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锅炉可视化监测系统设计 |
5.1 WinCC组态软件概述 |
5.1.1 组态软件 |
5.1.2 WinCC过程可视化系统 |
5.2 过程可视化监测系统设计 |
5.2.1 监测系统功能需求 |
5.2.2 监测系统结构组成 |
5.2.3 监测系统界面设计 |
5.2.4 监测系统的数据归档 |
5.3 通讯连接 |
5.3.1 通讯简介 |
5.3.2 锅炉的通讯连接 |
5.4 系统运行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锅炉能效测试及结果分析 |
6.1 能效测试方法 |
6.2 能效测试准备工作 |
6.2.1 测试项目 |
6.2.2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
6.2.3 热损失计算 |
6.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3.1 测试结果 |
6.3.2 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锅炉控制系统部分电气图 |
(4)基于图像处理的炉膛火焰监测系统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火焰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传统传感器火焰检测技术 |
1.2.2 数字图像火焰监测技术 |
1.3 研究设计理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图像采集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2.1 锅炉炉膛环境分析 |
2.1.1 炉膛火焰分析 |
2.1.2 图像采集监控系统必要性分析 |
2.2 图像采集监控系统设计 |
2.2.1 图像采集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2.2 图像采集监控系统中冷却子系统设计 |
2.2.3 图像采集监控系统中进给子系统设计 |
2.2.4 图像采集设备选型 |
2.3 图像采集控制系统 |
2.3.1 图像采集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2.3.2 图像采集控制系统控制流程和点数设计 |
2.3.3 图像采集系统安装设计 |
2.3.4 图像采集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
2.3.5 主控制系统与图像采集系统通讯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火焰图像复原处理 |
3.1 火焰视频图像分析 |
3.1.1 图像色彩空间分析 |
3.1.2 图像噪声源和噪声种类分析 |
3.1.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
3.2 自适应预处理 |
3.2.1 火焰噪声图像分析 |
3.2.2 预处理必要性分析 |
3.2.3 自适应预处理方法综述 |
3.2.4 噪声图像自适应预处理 |
3.3 火焰图像滤波处理 |
3.3.1 滤波处理必要性分析 |
3.3.2 经典空域滤波算法 |
3.3.3 偏微分方程去噪 |
3.3.4 图像滤波处理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火焰特征区域识别 |
4.1 火焰图像边缘检测 |
4.1.1 线段检测法 |
4.1.2 Roberts算子边缘检测法 |
4.1.3 Prewitt算子边缘检测法 |
4.1.4 Sobel算子边缘检测法 |
4.1.5 LOG算子边缘检测法 |
4.1.6 边缘检测函数检测法 |
4.2 图像特征区域分割 |
4.2.1 全局阈值分割 |
4.2.2 Otsu阈值分割 |
4.2.3 迭代阈值分割 |
4.2.4 边缘检测阈值分割法 |
4.3 图像特征区域锐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火焰燃烧状态判定与调节 |
5.1 火焰燃烧状态判定 |
5.1.1 火焰燃烧状态分类 |
5.1.2 火焰图像特征提取 |
5.1.3 特征量和火焰状态分析 |
5.1.4 特征量的确定 |
5.1.5 火焰燃烧状态的判定 |
5.2 火焰燃烧状态调节 |
5.2.1 组态通讯 |
5.2.2 控制系统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5)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协调控制系统的发展 |
1.3.2 协调控制系统现状 |
1.3.3 专家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
2.1 协调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
2.2 单元机组运行方式 |
2.3 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分类及控制策略 |
2.4 本章小结 |
3 专家控制系统概述 |
3.1 专家控制系统介绍 |
3.1.1 专家系统 |
3.1.2 专家控制算法 |
3.2 专家控制系统分类 |
4 350MW超临界协调控制系统分析 |
4.1 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结构 |
4.2 负荷指令处理 |
4.3 主蒸汽压力设定回路 |
4.4 锅炉主控回路 |
4.4.1 燃料量控制系统 |
4.4.2 送风控制系统 |
4.4.3 给水控制 |
4.5 汽机主控回路 |
4.6 主、再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专家PID控制的协调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
5.1 协调控制系统常规PID控制问题 |
5.2 锅炉主控参数优化设计 |
5.3 汽机主控参数优化设计 |
5.4 专家整定PID设计 |
5.4.1 专家自整定PID设计思想 |
5.4.2 专家自整定PID设计原理 |
5.4.3 专家自整定PID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
5.4.4 仿真分析 |
5.4.5 专家自整定PID在协调控制系统中simulink仿真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锅炉燃烧系统主蒸汽压力的预测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锅炉燃烧系统控制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
2 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结构及特性 |
2.1 锅炉燃烧系统 |
2.1.1 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结构 |
2.1.2 锅炉燃烧系统的影响因素 |
2.1.3 该电厂存在问题 |
2.2 锅炉燃烧系统主蒸汽压力的结构特性 |
2.2.1 主蒸汽压力的运行方式 |
2.2.2 主蒸汽压力的优化控制 |
2.2.3 锅炉燃烧系统模型的建立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DMC的主蒸汽压力锅炉燃烧系统设计 |
3.1 主蒸汽压力优化系统中DMC控制算法设计 |
3.1.1 主蒸汽压力的模型预测 |
3.1.2 控制量的滚动优化 |
3.1.3 系统的反馈校正 |
3.2 主蒸汽压力优化系统中DMC控制器的参数设计 |
3.2.1 动态矩阵控制参数设计 |
3.2.2 参数的影响以及性能比较 |
3.2.3 主蒸汽压力动态矩阵控制核心程序的实现 |
3.3 主蒸汽压力优化系统中DMC控制的仿真验证 |
3.3.1 主蒸汽压力回路的DMC控制输出响应 |
3.3.2 DMC控制输出加干扰的情况 |
3.3.3 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DMC和PID输出响应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GPC的主蒸汽压力锅炉燃烧系统设计 |
4.1 主蒸汽压力优化系统中GPC控制算法设计 |
4.1.1 主蒸汽压力的模型预测 |
4.1.2 控制量的滚动优化 |
4.1.3 主蒸汽压力的在线辨识与校正 |
4.2 主蒸汽压力优化系统中GPC控制器的性能分析 |
4.2.1 广义预测控制闭环传递函数 |
4.2.2 广义预测控制参数设计 |
4.2.3 广义预测控制核心程序实现 |
4.2.4 模拟退火方案进行参数优化 |
4.3 主蒸汽压力优化系统中GPC控制的仿真验证 |
4.3.1 主蒸汽压力回路的GPC控制响应 |
4.3.2 参数优化退火方案的GPC控制响应 |
4.3.3 设定值扰动的GPC控制响应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LabVIEW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设计 |
5.1 锅炉燃烧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 |
5.1.1 独山子锅炉燃烧先进控制系统 |
5.1.2 系统实现方式 |
5.2 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的LabVIEW实现 |
5.2.1 预测控制器混合编程的实现 |
5.2.2 系统控制界面设计 |
5.2.3 锅炉燃烧系统设备仿真器 |
5.2.4 基于LabVIEW的先进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实现 |
5.2.5 多回路控制器的设计 |
5.3 基于LabVIEW的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仿真 |
5.3.1 预测控制系统单回路控制响应 |
5.3.2 设定值发生改变时系统控制响应 |
5.3.3 预测控制系统双回路控制响应 |
5.3.4 主蒸汽压力现场调试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学术成果 |
(7)基于STM32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甲醇锅炉发展现状 |
1.3 锅炉控制发展现状 |
1.3.1 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优化发展现状 |
1.3.2 PID参数优化发展现状 |
1.3.3 过量空气系数控制发展现状 |
1.3.4 锅炉远程控制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1.4.1 主要工作 |
1.4.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甲醇锅炉的独特性研究及控制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
2.1 甲醇锅炉的独特性 |
2.1.1 燃料的独特性 |
2.1.2 工艺的独特性 |
2.1.3 甲醇锅炉的优势 |
2.2 控制系统核心模块设计 |
2.2.1 控制系统整体分析与设计 |
2.2.2 燃料阀门控制 |
2.2.3 风机频率控制 |
2.2.4 无线通信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差分进化算法的PID参数控制 |
3.1 系统辨识 |
3.2 模糊差分进化算法 |
3.2.1 差分进化算法 |
3.2.2 模糊差分进化算法 |
3.3 FDE-PID算法的控制流程及仿真分析 |
3.3.1 FDE-PID算法的控制流程 |
3.3.2 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的过量空气系数控制 |
4.1 过量空气系数 |
4.2 基于两步法的温度优化控制 |
4.2.1 粗调节控制策略 |
4.2.2 细调节控制策略 |
4.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优化控制 |
4.3.1 甲醇锅炉热效率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 |
4.3.2 粒子群算法与改进粒子群算法 |
4.4 仿真分析 |
4.4.1 两步法仿真 |
4.4.2 粒子群算法仿真 |
4.4.3 对比仿真 |
4.4.4 突变更新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甲醇锅炉燃烧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 |
5.1 总体设计 |
5.1.1 系统功能实现 |
5.1.2 系统设计结构 |
5.2 硬件电路设计及选型 |
5.2.1 主控制器 |
5.2.2 电源电路 |
5.2.3 时钟电路 |
5.2.4 调试电路 |
5.2.5 报警、按键电路 |
5.2.6 采集电路 |
5.2.7 驱动电路 |
5.2.8 远程通信电路 |
5.2.9 系统硬件布局图 |
5.3 软件设计 |
5.3.1 实时操作系统 |
5.3.2 系统程序设计 |
5.3.3 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 |
5.3.4 数据记录的存储 |
5.4 系统整体调试 |
5.4.1 主控制板测试 |
5.4.2 锅炉热效率测试 |
5.4.3 远程通信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DCS的研究现状 |
1.3 DCS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
1.4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选择及设计 |
2.1 DCS集散控制系统 |
2.2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组成及特点 |
2.3 锅炉DCS系统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
3 锅炉DCS运行原理及控制方案的制定 |
3.1 锅炉控制站的运行原理 |
3.2 锅炉控制站的软件说明 |
3.3 锅炉控制方案的选取及制定 |
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锅炉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1 控制系统相关控制原理概述 |
4.2 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辨识与建模 |
4.3 温度系统原理及其控制系统的制定 |
4.4 温度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锅炉DCS控制系统的软件选择及设计 |
5.1 上位机软件的选择 |
5.2 上位机监控画面的设计及操作方法 |
5.3 锅炉DCS系统串口通讯设定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西门子PCS7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锅炉控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蒸汽锅炉系统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
2.1 锅炉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过程 |
2.1.1 锅炉系统的基本组成 |
2.1.2 锅炉系统的工作过程 |
2.2 锅炉系统的工艺参数控制需求 |
2.2.1 控制任务分析 |
2.2.2 具体参数要求 |
2.3 对象特性分析及控制方案设计 |
2.3.1 锅炉控制方案设计原则 |
2.3.2 锅炉连续控制方案设计 |
2.3.3 锅炉顺序控制方案设计 |
2.3.4 工艺管道仪表流程图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糊PID控制算法研究 |
3.1 PID控制 |
3.1.1 基本原理 |
3.1.2 仿真研究 |
3.2 模糊控制 |
3.2.1 模糊控制概述 |
3.2.2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
3.2.3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主要内容 |
3.3 模糊PID控制 |
3.3.1 模糊PID控制结构 |
3.3.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3.3.3 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4.1 粒子群优化算法 |
4.1.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
4.1.2 粒子群算法优化流程 |
4.1.3 标准粒子群算法 |
4.2 模糊PID控制器优化设计 |
4.3 仿真研究 |
4.3.1 基于PSO的模糊PID控制系统仿真 |
4.3.2 三种控制策略对比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西门子PCS7 的锅炉控制系统实验及分析 |
5.1 西门子PCS7 与被控对象SMPT-1000 简介 |
5.1.1 西门子PCS7 过程控制系统 |
5.1.2 多功能过程与控制实验平台SMPT-1000 |
5.2 控制系统设计 |
5.2.1 硬件设计 |
5.2.2 软件设计 |
5.3 控制系统实施 |
5.3.1 模糊PID控制器在PCS7 中的实施 |
5.3.2 锅炉控制系统整体运行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蒸汽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蒸汽锅炉控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蒸汽锅炉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锅炉控制的几种方案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蒸汽锅炉控制系统 |
2.1 蒸汽锅炉控制系统分析 |
2.1.1 燃油蒸汽锅炉 |
2.1.2 蒸汽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特点 |
2.1.3 蒸汽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任务 |
2.2 蒸汽锅炉控制系统结构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糊控制在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3.1 模糊控制的概述 |
3.1.1 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 |
3.1.2 模糊控制的特点 |
3.1.3 模糊控制的应用 |
3.1.4 模糊控制的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
3.2 模糊控制基础 |
3.2.1 模糊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
3.2.2 模糊关系 |
3.2.3 模糊规则 |
3.2.4 模糊推理方法 |
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3.3.1 模糊控制器的性质及任务 |
3.3.2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3.3.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3.3.4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锅炉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4.1 锅炉PID控温系统仿真分析 |
4.1.1 PID控制原理 |
4.1.2 PID控温系统仿真 |
4.2 锅炉模糊控制仿真分析 |
4.2.1 仿真系统分析 |
4.3 锅炉模糊-PID串级结构控温系统仿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锅炉房蒸汽锅炉自控系统设计 |
5.1、系统概述 |
5.2 系统设计原则 |
5.3 单台4吨燃油气蒸汽锅炉控制系统 |
5.3.1 控制器特点 |
5.3.2 给水泵控制 |
5.3.3 软件管理功能 |
5.3.4 控制器硬件介绍 |
5.4 单台4吨燃油气蒸汽锅炉控制器标准配置 |
5.5 上位监控系统 |
5.5.1 上位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 |
5.5.2 上位监控系统的软件功能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锅炉燃烧过程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火焰特征的控制研究[D]. 李雪吉.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
- [2]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 李丰泽.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煤粉供暖锅炉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张变变.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图像处理的炉膛火焰监测系统研究和设计[D]. 马明荣.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350MW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D]. 陈立岩. 沈阳工程学院, 2021(02)
- [6]锅炉燃烧系统主蒸汽压力的预测控制方法研究[D]. 王丹娜.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7]基于STM32的甲醇锅炉控制系统的设计[D]. 康晓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8]锅炉控制系统的DCS改造[D]. 薛文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9]基于西门子PCS7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D]. 吴安锦.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10]蒸汽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 刘春雷. 沈阳建筑大学,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