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水电站进水口堵塞及应注意的问题

石门水电站进水口堵塞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石门水电站进水口的淤堵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全[1](2021)在《某水库排沙孔调度对坝前冲刷漏斗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坝前冲刷漏斗排沙是高含沙水库排沙的重要方式,对维系水库的长期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以某水库为例,利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排沙孔调度对坝前冲刷漏斗影响。结果显示,提高泄洪流量、采用双孔排沙以及低水位排沙可以取得更好的排沙效果。

李镇旭[2](2021)在《不同进口体型旋流式竖井溢洪道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蓬勃发展,建设的一大批大型、特大型水电站多处于深山峡谷地区,河谷狭窄,泄洪落差大。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要充分考虑安全泄水问题,因此对泄水建筑物消能要求较高。旋流式竖井溢洪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内消能工,具有良好的水力特性,高消能率、布置灵活、适应地形、减少开挖等优点。旋流竖井溢洪道的体型结构对水流流态、消能效果,边壁的安全等都直接造成影响。本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引水道与涡室不同连接体型、消力井井深变化以及流量变化对涡室和消力井压强特性、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消能率等影响规律进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分析引水道及涡室在不同流量以及不同角度折流坎下水流流态,水面线变化。涡室进口处折流坎角度的大小与流量相互影响,将涡室中可能出现的水流流态划分为四种情况,射流型、混合型、螺旋流、淹没型。竖井段中水流由上至下可分为三个区,分别是空腔区、水垫区和水跃区,随着流量的增大,消力井底部纯水深度逐渐减小,在大流量工况下,整个消力井为水气两相流,呈乳白色泡沫状。椭圆弧段水流流速随折流坎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水流内部不同层的流速之间产生剪切作用,折流坎角度越大,剪切效果越明显。对椭圆弧段、涡室边壁及消力井底板压强特性从时均压强和脉动压强两方面进行分析。涡室及竖井内不存在负压,椭圆弧段及涡室的时均压强随测点位置的高程的升高而降低;在同一测点处,时均压强随流量增大而增大;消力井底板在流量较小的工况下,消力井底板时均压强各点较平稳,波动小,消力井的底部为纯水状态,此时的压强都趋于静水压强,随井深的增大,时均压强整体有增大趋势,消力井底板边缘附近时均压强大于中心压强,随着消能井井深的进一步增加对消力井底板压强影响减小。椭圆弧段及涡室边壁脉动压强方差σ2随折流坎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消力井底板脉动压强随消力井井深的增加,脉动压强频谱峰值频率先升高后降低,主频逐渐突出,脉动能量稍有增强的趋势,在35cm井深较大时,靠近消能井底板的漩涡尺度较大,消能井内水流特性趋于均匀,压强脉动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区。分析了引水道与涡室不同连接体型、不同消力井深、下泄流量对旋流竖井溢洪道消能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随流量的增大不同连接体型的消能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先逐渐减小,在末端略增大;同一流量下折流坎角度的增大,消能率逐渐增大;随井深增大消能率先增大然后趋于平稳,说明井深增大会增大消能水体提高消能率,但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有效的消能水体不再增加,消能率增大幅度放缓,慢慢趋于平稳。所以消力井不是越深越好,应采用合理的井深。

蔡世兴[3](2021)在《黏土心墙砂砾石坝的反滤层材料性能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土石坝中防渗体的设计关系到大坝拦截水流抬高水位时的安全与稳定,为确保大坝及防渗体的渗流安全,设计合理的反滤层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引绰济辽工程的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为实际案例,把反滤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联合抗渗试验和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分析反滤料材料及其二层结构对大坝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1.通过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可知,第一层反滤料粒度较细,在整体级配上下包络线内土料粒度由细变粗对反滤料的渗透系数影响较小,对临界坡降和破坏坡降产生较大影响,土的破坏模式也由流土转变为管涌;第二层反滤料的砂砾石颗粒较粗,土料中5 mm以下细颗粒含量很少,土料的渗透特性取决于粗粒材料的含量,其渗透系数为1 cm/s左右,并且粗粒土料的临界坡降较小,渗透试验未见明显破坏现象,为过渡型破坏。2.根据心墙黏土与第一层反滤料的联合抗渗试验可知,在渗透压力较小或等于0时,反滤料不同粒度组成对在一定渗透压力下的联合抗渗渗透系数影响不大;随着渗透压力的逐渐增大,反滤料粒度较粗其渗透系数会较早出现突增,渗透压力继续增大由于反滤作用渗透系数有所减小或趋于稳定直至最终渗透压力过大发生破坏。3.通过开展反滤料的不同粒度组合、不同干密度组合、不同厚度组合联合抗渗试验可知:(1)第二层反滤料粒度组成不同对联合抗渗的渗透坡降和渗流速度的影响比第一层反滤料的影响较小;(2)第一层反滤料的干密度减小会造成联合抗渗试验土料的渗流速度、渗透系数变大,但对联合抗渗试验土料的起始坡降、临界坡降和破坏坡降等影响较小;(3)在保持试验土样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相应的减小第二层反滤料的厚度,第一层反滤料的lgi-lgv曲线变化较小,在相同渗透坡降下渗流速度稍有增加,第二层反滤料的lgi-lgv曲线发生明显变化。4.通过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方法模拟不同反滤料厚度组合和反滤料粒度组成对渗透特性,可知:(1)随着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的增加,心墙出逸比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仅在校核洪水位工况下心墙出逸比降表现出较小的增加;随着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的增加第一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呈减小趋势,而校核洪水位呈现增大趋势;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随着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在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第一层反滤料厚度大于2.1m时出现增大趋势。(2)第一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心墙出逸比降增大,第二层反滤料由细变粗心墙出逸比降减小;在第二层反滤料采用细料时,第一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减小,在第二层反滤料采用粗料时,第一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是增加的;在第一层反滤料采用细料时,第二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减小,在第一层反滤料采用粗料时,第二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是是增加的。5.通过室内试验和大坝渗流分析可知反滤料厚度组合的变化以及粒度组成不同对坝体黏土心墙的出逸比降影响较大,两层反滤料厚度相差过大是对坝体渗流安全不利的,因此在反滤料设计时可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增大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相应减小第二层反滤料厚度减小,从而降低黏土心墙的渗透坡降;在反滤料级配包线内第一层反滤料选用较细土料和第二层反滤料选用较粗土料的组合使得黏土心墙出逸比降最小。

谈然[4](2020)在《类砂岩粗糙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体裂隙的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是水利工程、采矿和石油工程、核废料储存工程等地质工程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岩体水力学、水文工程地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单裂隙是岩体裂隙网络的基本单元,决定了地下水在岩层中的基本渗透特性,并且辐向渗流是地下水渗流的主要形态之一,因此研究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岩石单裂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规则齿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特性研究、非啮合裂隙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和旋转错位裂隙辐向渗流模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制备了以高强度石膏为相似材料的类砂岩试件。以相似三定理为基础,以高强度石膏为研究对象,调配出满足砂岩各项物理力学参数的类砂岩材料,并进行了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制备的类砂岩结构面满足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试验的要求。(2)建立了采用剪胀角乘积形式的峰值抗剪强度模型和考虑法向压力下分段函数的剪胀本构模型。分别对光滑结构面、粗糙啮合结构面、粗糙非啮合结构面进行5级法向压力下的剪切试验。分析了剪切过程中不同法向压力下各类结构面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类砂岩结构面的抗剪能力随法向压力增大,粗糙类砂岩结构面在剪切破坏后形成软弱夹层。啮合结构面的剪胀曲线分为三段:初始剪缩段、宏观剪胀段和峰后剪缩段。(3)揭示了剪切过程中不同法向压力对裂隙充填物粒径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充填物粒径和法向压力的渗流模型。对类砂岩裂隙展开不同法向压力、不同剪切速度和不同裂隙面组合的辐向渗流与剪切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对裂隙面的破坏状态和隙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隙宽和流量随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充填物的产生而增大,同时充填物粒径随着法向压力的增加而减小。(4)阐明了入口处裂隙的空腔形态对辐向渗流非线性特性的影响机理。对1组啮合裂隙面、2组非啮合裂隙面进行了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试验,并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对2组非啮合裂隙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相对接触率、剪切位移对裂隙渗流量的影响,并对非啮合裂隙的非线性渗流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非啮合裂隙空腔内部的开度分布是影响流量大小的主要原因,入口截面的形状对辐向渗流的流态影响极大。此外,在裂隙开度及隙宽分布不变的情况下,过流面积是影响辐向渗流Forchheimer方程非线性系数b的主要因素。(5)建立了考虑旋转错位裂隙空腔形貌的辐向渗流模型。对8组旋转错动条件下的裂隙进行了固定法向压力下的辐向渗流试验,通过对试验渗流结果的分析,表明旋转错位裂隙空腔形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同时水流流态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了结构面的迂曲度,根据等效沟槽流的模型,推导了修正系数λ的表达式,得到了修正的辐向渗流立方定律。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本文建立的辐向渗流立方定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聂天一[5](2020)在《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泰安梳洗河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与环境保护意识,出现了生活和工业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城市河流过度渠化改造等现象,导致了城市河流的生态与景观退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双修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开展,城市河流作为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将生态修复与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相结合可以提升城市河流景观品质、恢复城市河流生态功能,推动城市双修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论文首先系统梳理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背景、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动态及相关案例,归纳了生态修复背景下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的发展趋势。其后,从地貌特征、水文特征、景观格局三个方面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简要概述,为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照和依据。对城市河流存在的河流污染,河流水文情势改变,河流地貌形态改变,河流连通性受阻等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自然河流为导向,生态修复与防洪安全相结合,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河流空间与城市空间相协调,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兼顾,六项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原则。以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为参照,针对城市河流存在的生态问题,结合生态修复改造设计原则,提出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策略,策略分为流域尺度、河段尺度、场地尺度三个层次,在流域尺度,保护水源地,构建河湖生态与雨洪调蓄体系,恢复自然水文情势,在河段尺度,根据空间特点分为紧缩型河段和拓展型河段,恢复河流自然地貌形态,构建弹性河流景观,在场地尺度,利用生态护坡和河流内栖息地修复技术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环境,构建梯级净化系统,净化城市面源污染。最后将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策略应用在梳洗河景观改造设计实践中,进一步论证了在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中结合生态修复理念的可行性,将梳洗河打造成一条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并具有雨洪调蓄与水质净化功能的城市绿色生态廊道。

惠可文[6](2020)在《大变幅水位取水泵站优化设计及节能运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取水泵站是城市供水系统中的核心之一,主要作用是将原水加压后输送到给水处理厂,其运行成本主要来自水泵机组的电耗。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水构筑物,水泵采用合理的联合运行方式,在保证供水需求的前提下,优化水泵调度方案,降低输水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提出取水构筑物选型寻优的方法,二是分析水泵变频调速运行工况和水泵选型,三是建立和求解泵站节能优化数学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水泵的最佳调度方案。首先,总结整理出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河床式)和移动式取水构筑物(浮船式、缆车式)的结构组成、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基于决策树的思想,结合泵站的建设费用、运行管理费用、工作条件、施工难度、工程寿命和适应泥沙能力等因素,提出取水构筑物选型的方法。其次,采用二次曲线法拟合定速泵的Q-H曲线、Q-η曲线和Q-N曲线,根据水泵的比例率,求出水泵调速运行下的对应的三条特性曲线。根据特性曲线的图解法,分析单台水泵的运行工况,将其工作状态分为不稳定运行、低效运行、高效运行和汽蚀运行四种。探讨同型号水泵并联、串联的运行工况,证明全变频的科学性。得到了根据泵站工作情况适当使水泵工作点适当接近左高效段分界点的选泵结论。然后,对比定速和调速运行下水泵的Q-H曲线和Q-N曲线,阐述水泵调速运行下的节能原理。基于供水系统的综合效率,以泵站的电耗最低作为目标函数,以供水量、供水压力、水泵调速比和高效段为约束条件,建立泵站节能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罚函数的思想,将多约束的非线性求解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的求解。介绍闪电搜索算法的原理、计算过程,比较它和遗传算法的求解性能,证明其优越性。最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延安黄河引水工程的输水线路和取水口的重建方案,使用决策树进行取水方案的对比后,选取岸边塔筒式取水构筑物。将77.05m跨度的水泵工作扬程段分为三段,分别对水泵进行选型。对比低扬程段下串联、并联的电耗,证明并联的节能性。采用并联的方式,求解中、高扬程段的调度方案和电耗。

袁芳[7](2018)在《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饮水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西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干旱少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多年来,该地区居民长期处于贫困缺水的生活状态。近年来,国家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将西山地区的饮水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于2010年建成了王台饮水安全工程,极大得改善了当地饮水条件,但随着当地畜牧业、养殖业等产业的发展,原工程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目前人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亟待解决。本文以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背景,通过查阅文献,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地形图测量、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首先依据水利行业相应的规程规范,确定项目规模及建设内容,采用对比法分析了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案,论证了项目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现场调查及当地同期信息价的收集,进行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收益估算、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通过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分析项目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最后,通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总结了类似公益性项目在技术经济方面的特点、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为类似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张雄,杨泽艳[8](2018)在《我国水电工程边坡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文中指出近10年来,随着我国一批世界级特高坝相继建设,孕育出一批世界级高边坡工程,无论是建设规模或开挖高度,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治理这些边坡工程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高边坡治理措施,有必要对其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系统总结,以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水电工程边坡治理现状与特点,以及边坡建设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正反经验,提出了建设过程中设计、施工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指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并对目前正在修编的边坡设计规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浩[9](2018)在《开挖条件对反倾斜坡变形的影响及开挖变形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环青藏高原东麓坡度陡降带内地势高陡,峡谷交错,该地区涵盖了我国主要的水电能源部署,快速河流侵蚀、高地应力场、强烈构造活动背景条件下,催生了大量的斜坡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危害着这些能源工程及临近区县安全,反倾斜坡倾倒问题便是其中一种。自然条件下反倾斜坡倾倒破坏是一个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人类工程开挖诱发下,这个演化过程大大缩短,使得原本暂趋稳定的坡体出现变形破坏。目前,专门针对反倾斜坡开挖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而开挖对反倾斜坡的影响与对顺向坡、切向坡等其他结构坡体是存在差异的,故所得结论适用性非常有限。针对开挖反倾斜坡,本文搜集了多个与开挖有关的倾倒斜坡实例,采用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总结开挖条件下的反倾斜坡倾倒发育规律,提出倾倒优势条件;依据统计规律建模,设置数值试验探讨不同开挖因子对反倾斜坡变形响应的影响,并以灰色关联法为手段,分析了各开挖因子的敏感性;然后以典型开挖反倾斜坡案例为对象,对前文统计规律及数值试验所得结论进行举例及印证。本文针对开挖反倾斜坡,以工程地质分析、岩体力学为指导,结合统计学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1)统计了国内40个典型开挖反倾斜坡案例(先开挖后倾倒11处,先倾倒后开挖29处),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以及斜坡地质特征,并提出如下反倾斜坡倾倒发育条件:(1)斜坡坡向与层面(或结构面)倾向相反,且两者夹角应≥120°;(2)斜坡坡角β≥30°,岩层倾角α≥40°;(3)85°≤α+β≤130°;(4)岩性:软硬相间(互层),上硬下软,软弱岩体,变质或节理化严重的硬岩;(5)坡体横向不连续,侧缘存在下切或临空。(2)分别设置中倾角组、陡倾角组数值试验,模拟先开挖后倾倒和先倾倒后开挖两类斜坡,自然工况(无开挖)下,中倾角组变形不明显,而陡倾角组变形达6.32m,发生了显着倾倒变形。分析了开挖部位ΔH、开挖高度h、开挖坡度ω、开挖速率v对反倾斜坡变形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法得出不同斜坡的开挖因子敏感性排序分别为(1)中倾角组:开挖高度(h)>开挖坡度(ω)>开挖部位(ΔH)>开挖速率(v);(2)陡倾角组:开挖高度(h)>开挖部位(ΔH)>开挖坡度(ω)>开挖速率(v)。(3)总结两组开挖数值试验得出如下规律:(1)变形范围均位于岩层法平面(Aydan基准面)以上坡体;(2)岩层倾角越陡越易倾倒,出现倾倒变形时,中倾角反向坡极易整体失稳,陡倾角反向坡能够出现较大变形(位移可达十米以上)但整体不失稳;(3)中倾角反向坡出现的倾倒变形深度一般应较陡倾角反向坡浅,但变形失稳更具突发性。(4)通过现场调查某水电站典型开挖反倾斜坡的变形裂缝发育特征、以及首次开挖、二次开挖后的变形监测数据,认为斜坡变形主要分布在3240m马道以上,并且上游侧变形明显大于下游侧。从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认为该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为上部卸荷拉裂中部倾倒折断下部下坐垮塌型,方量约3035万m3。(5)基于某水电站典型开挖反倾斜坡概化模型,进行不同开挖工况下的斜坡变形响应的数值分析,首次开挖工况下,斜坡变形破坏;二次开挖工况及优化开挖方案条件下,斜坡变形不显着;优化开挖方案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开挖量较二次开挖工况低。

陈志琴[10](2016)在《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反滤材料常设置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堤坝下游坡面处,主要作用是让坝内渗流水顺畅排出,同时又阻滞坝体中的土壤颗粒被水流带走,从而减小渗透水压力对渗流出口的破坏,也可用于防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设置在堤坝中的传统反滤层一般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卵石等材料,顺着水流方向由细到粗逐层排列。这种反滤层需要大量的砂石料筛分工作且施工程序复杂,又受到砂砾料来源的限制。目前常用土工织物反滤材料,虽然减少了砂石料用量,却出现了容易老化和防淤堵性差的问题。淤堵后反滤效果变差,严重的甚至堵塞流土和管涌的出口,使坝内压力增大造成渗透破坏。另外,松散的砂砾料很容易在地基或其它外部影响力作用下产生滑动而局部失稳,导致土工织物、砂、砾料复合滤层的长期稳定性难以保证,产生安全隐患并增大工程的维护费用。本研究依据反滤材料的作用机理和设计要求,以农业和工业副产物或制品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一种新的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的研制。不仅能制备出质轻、反滤作用好的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及其制品,还可以减少农业和工业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的设计、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影响各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谷壳导渗滤土层按水灰比为0.4,集灰比为0.3;陶粒导渗层按水灰比为0.4,集灰比为3时,设计的两层复合式反滤层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谷壳导渗滤土层和陶粒导渗层的强度分别为0.26MPa和0.10MPa;复合层的保土率为95.8%,且70%以上均为80μm以下的土颗粒;透水系数为9.45cm/s;淤堵量仅为1.6%的。已在江西省彭泽县芙蓉堤工程中应用该反滤导渗材料,将进行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二、石门水电站进水口的淤堵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门水电站进水口的淤堵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某水库排沙孔调度对坝前冲刷漏斗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试验设计
    2.1 模型设计
    2.2 模型的制作
    2.3 试验工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出库流量影响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2 开启方式影响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运行水位影响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4 结 论

(2)不同进口体型旋流式竖井溢洪道水力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水力学理论
    2.1 湍流理论
    2.2 明渠水流理论
    2.3 旋流竖井泄流能力概述
    2.4 脉动压力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研究
    3.1 试验模型
    3.2 试验实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流流态及流速
    4.1 泄流能力
    4.2 引水道及涡室流态分析
    4.3 竖井及消力井流态分析
    4.4 水面线变化
    4.5 流速的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强分布特性
    5.1 椭圆弧段及涡室壁面时均压强特性分布
    5.2 消力井底板时均压强特性分布
    5.3 脉动压强特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消能率
    6.1 消能机理概述
    6.2 流量变化对旋流竖井溢洪道消能率的影响
    6.3 消力井井深变化对旋流竖井溢洪道消能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黏土心墙砂砾石坝的反滤层材料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坝渗流分析研究现状
        1.2.2 反滤料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
    2.6 地下水特征
    2.7 天然建筑材料
        2.7.1 砂砾石料场
        2.7.2 土料场
第3章 反滤层材料及试验方案
    3.1 反滤料设计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案
    3.4 实验仪器与方法
        3.4.1 渗透试验
        3.4.2 联合抗渗试验
第4章 室内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结果分析
    4.2 联合抗渗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心墙黏土-第一层反滤料联合抗渗试验结果及分析
        4.2.2 第一层反滤料-第二层反滤料联合抗渗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滤料的粒度组成及厚度对大坝渗流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5.1 渗流分析计算理论基础
        5.1.1 达西定律
        5.1.2 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格式
    5.2 饱和渗流计算分析
        5.2.1 计算方案参数
        5.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5.3 大坝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
        5.3.1 计算方案与参数
        5.3.2 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结果与分析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4)类砂岩粗糙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岩石单裂隙渗流与应力耦合特性的研究方法
        1.2.2 岩体结构面的剪切力学特性
        1.2.3 岩石节理的渗流特性与模型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相似类砂岩材料研究
    2.1 引言
    2.2 常见原岩材料的分类及物理力学特性
    2.3 室内类砂岩相似材料的制作过程
        2.3.1 相似原理和相似准则
        2.3.2 相似材料的选择
        2.3.3 类砂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2.4 剪切-渗流耦合测试试验
        2.4.1 试验系统介绍
        2.4.2 类砂岩试件制备
        2.4.3 试验过程及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规则齿形结构面剪切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试件及试验方案
    3.3 结构面剪切变形及强度结果分析
        3.3.1 结构面破坏形态
        3.3.2 结构面强度及变形曲线
    3.4 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模型
        3.4.1 峰值强度公式
        3.4.2 模型验证及对比分析
    3.5 啮合结构面剪胀本构模型
        3.5.1 剪胀曲线
        3.5.2 剪胀本构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试件及试验方法
    4.3 辐向渗流与剪切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强度及变形特性
        4.3.2 隙宽变化规律
        4.3.3 裂隙面破坏后的渗流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非啮合裂隙在剪切作用下的渗流规律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试验
        5.2.1 试验方案
        5.2.2 流量变化结果
    5.3 非啮合裂隙辐向渗流数值模拟
        5.3.1 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
        5.3.2 流量的计算结果
        5.3.3 流态的分布情况
    5.4 辐向渗流非线性分析
        5.4.1 渗流非线性方程
        5.4.2 临界雷诺数
        5.4.3 渗流非线性的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旋转错位裂隙的辐向渗流模型
    6.1 引言
    6.2 旋转错位裂隙的辐向渗流试验
        6.2.1 试验方案
        6.2.2 流量结果
        6.2.3 三维组合形貌
    6.3 考虑旋转错位裂隙的辐向渗流模型
        6.3.1 辐向渗流的立方定律修正
        6.3.2 新渗流模型的对比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泰安梳洗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的冲击
        1.1.2 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和践行
        1.1.3 河流成为城市生态修复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城市河流与城市河流景观
        2.1.2 河流生态修复
        2.1.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
    2.2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2.2.1 欧洲
        2.2.2 美国
        2.2.3 日本
    2.3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2.4 相关案例分析
        2.4.1 青岛李村河
        2.4.2 美国芝加哥河
        2.4.3 韩国光州川
        2.4.4 多瑙河奥地利维也纳段
        2.4.5 多瑙河德国埃尔廷根-宾茨旺根段
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3.1 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3.1.1 河流地貌特征
        3.1.2 河流水文特征
        3.1.3 河流景观格局
    3.2 城市河流生态问题
        3.2.1 河流污染
        3.2.2 河流水文情势改变
        3.2.3 河流地貌形态改变
        3.2.4 河流连通性受阻
    3.3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原则
        3.3.1 以自然河流为导向
        3.3.2 生态修复与防洪安全相结合
        3.3.3 生态修复与海绵城市相结合
        3.3.4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3.3.5 协调河流空间与城市空间
        3.3.6 兼顾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
    3.4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策略
        3.4.1 流域尺度
        3.4.2 河段尺度
        3.4.3 场地尺度
4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泰安梳洗河景观改造设计实践
    4.1 泰安梳洗河基础概况
        4.1.1 研究背景
        4.1.2 区位分析
        4.1.3 自然条件分析
        4.1.4 现状分析
    4.2 设计理念
        4.2.1 设计目标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依据
    4.3 规划设计
        4.3.1 设计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3.2 各分段设计
        4.3.3 专项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社会实践经历
攻读学位期间设计获奖情况

(6)大变幅水位取水泵站优化设计及节能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变幅水位取水泵站取水方式研究
        1.2.2 泵站的节能优化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取水泵站取水构筑物寻优
    2.1 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
    2.2 江河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2.2.1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2.2.2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2.3 江河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2.3.1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
        2.3.2 缆车式取水构筑物
    2.4 基于决策树的取水方案寻优
        2.4.1 决策树
        2.4.2 决策树在取水构筑物选型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泵变频调速运行工况及选型分析
    3.1 水泵的特性曲线
        3.1.1 定速泵特性曲线
        3.1.2 调速泵特性曲线
    3.2 单台泵的运行工况
        3.2.1 定速泵的运行工况
        3.2.2 调速泵的运行工况
    3.3 水泵调速并联运行工况及水泵选型
        3.3.1 两台同型号水泵并联运行工况
        3.3.2 同型号水泵并联节能运行分析
        3.3.3 取水泵站并联水泵选型分析
    3.4 水泵调速串联运行工况及水泵选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泵站节能研究
    4.1 调速泵的节能原理
    4.2 取水泵站节能的数学模型
        4.2.1 系统综合效率
        4.2.2 目标函数
        4.2.3 约束条件
        4.2.4 罚函数
    4.3 闪电搜索算法
        4.3.1 闪电搜索算法的运行过程及演示
        4.3.2 闪电搜索算法性能评价
        4.3.3 泵站节能数学模型中闪电搜索算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取水构筑物的选择
        5.2.1 取水口位置选择
        5.2.2 取水构筑物的初选
        5.2.3 取水构筑物的对比选型
    5.3 水泵串联和并联运行节能效果对比
        5.3.1 低扬程段水泵串联节能分析
        5.3.2 低扬程段水泵并联节能分析
        5.3.3 水泵串联和并联能耗比较与分析
    5.4 泵站的节能研究
        5.4.1 低扬程段水泵并联节能分析
        5.4.2 中扬程段水泵并联节能分析
        5.4.3 高扬程段水泵并联节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路线
2 项目基本资料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区自然条件
        2.2.1 地理位置
        2.2.2 经济社会状况
        2.2.3 水文及水源概况
        2.2.4 工程地质
    2.3 本章小结
3 项目任务及建设规模分析
    3.1 工程特点
    3.2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3.2.1 工程区饮水现状
        3.2.2 工程区饮水存在的问题
        3.2.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3.3 建设任务和规模
        3.3.1 工程任务
        3.3.2 建设规模
    3.4 泵站取水流量和供水方式
    3.5 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3.5.1 泵站分级选择
        3.5.2 工程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3.6 本章小结
4 技术方案研究
    4.1 工程等级和标准
        4.1.1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4.1.2 防洪标准及抗震标准
        4.1.3 供水流程
    4.2 工程选址及选线
        4.2.1 方案布置
        4.2.2 方案比选
    4.3 主要建筑物选型
        4.3.1 取水方案选择
        4.3.2 泵房型式的选择
        4.3.3 输水管选择
    4.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4.1 工程总布置
        4.4.2 主要建筑物设计
        4.4.3 主要建筑物基础处理
        4.4.4 厂区边坡处理
        4.4.5 主要建筑物抗震设计
        4.4.6 输水管道设计
        4.4.7 已建输水管复核及原有管道巩固提升
        4.4.8 对外道路
    4.5 机电及金属结构
        4.5.1 水力机械
        4.5.2 电气
        4.5.3 金属结构和采暖通风
    4.6 消防、施工组织、建设征地
    4.7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安全、节能
    4.8 工程管理
        4.8.1 已有工程管理现状
        4.8.2 工程管理方案
    4.9 本章小结
5 投资分析及经济评价
    5.1 投资估算
        5.1.1 编制原则
        5.1.2 基础价格
        5.1.3 材料及设备预算价格
        5.1.4 工程单价及取费标准
        5.1.5 工程投资
    5.2 经济评价
        5.2.1 概述
        5.2.2 评价原则和主要指标
        5.2.3 投资计划及资金筹措
        5.2.4 基础数据
        5.2.5 国民经济评价
        5.2.6 敏感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8)我国水电工程边坡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边坡工程主要特点及难点
    1.1 主要特点
    1.2 主要难点
2 典型边坡工程案例
    2.1 顺层边坡
    2.2 倾倒变形体
    2.3 深部卸荷带
    2.4 堆积体
    2.5 泄洪雾化边坡
    2.6 危岩体
    2.7 边坡实时监测
3 对策及措施
4 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9)开挖条件对反倾斜坡变形的影响及开挖变形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倾倒岩体变形机理研究现状
        1.2.2 反倾斜坡稳定性评价研究现状
        1.2.3 边坡开挖变形响应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开挖条件下反倾斜坡倾倒变形发育规律
    2.1 概述
    2.2 倾倒破坏分类及影响因素
        2.2.1 倾倒破坏广义分类
        2.2.2 倾倒影响因素
    2.3 反倾斜坡中的工程开挖问题
        2.3.1 开挖工况类型
        2.3.2 开挖反倾斜坡的倾倒问题
    2.4 反倾斜坡倾倒发育规律
        2.4.1 工程实例统计
        2.4.2 区域分布特征
        2.4.3 斜坡地质特征
        2.4.4 反向坡倾倒规律归纳
    2.5 典型开挖反倾斜坡地质概况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开挖条件对反倾斜坡变形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数值试验方案设计
        3.2.1 斜坡概化模型
        3.2.2 岩体参数取值
        3.2.3 试验方案设计
    3.3 不同开挖因子对反倾斜坡变形的影响
        3.3.1 自然斜坡变形分析
        3.3.2 中倾角反向坡
        3.3.3 陡倾角反向坡
        3.3.4 开挖条件下反倾斜坡变形规律
    3.4 基于变形位移的反倾斜坡开挖因子敏感性分析
        3.4.1 灰色关联法简介
        3.4.2 敏感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反倾斜坡的开挖变形响应特征
    4.1 概述
    4.2 开挖后的斜坡变形破裂现象
        4.2.1 变形裂缝
        4.2.2 前部垮塌
    4.3 开挖条件下斜坡变形监测分析
        4.3.1 首次开挖后的监测分析
        4.3.2 斜坡变形加固处置措施
        4.3.3 二次开挖后的监测分析
    4.4 斜坡变形破坏分区
        4.4.1 变形破坏区(A区)特征
        4.4.2 上游影响区(B区)特征
        4.4.3 下游影响区(C区)特征
        4.4.4 后缘影响区(D区)特征
    4.5 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4.5.1 斜坡变形破坏模式
        4.5.2 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反倾斜坡开挖变形响应模拟分析
    5.1 概述
    5.2 斜坡数值模型
    5.3 斜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
    5.4 斜坡开挖变形响应的数值分析
        5.4.1 首次开挖后斜坡变形模拟分析
        5.4.2 二次开挖条件下斜坡变形趋势
    5.5 斜坡开挖优化方案下的变形响应分析
        5.5.1 斜坡开挖优化方案
        5.5.2 优化方案下变形趋势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原材料及研究方案
    2.1 主要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水
        2.1.3 细粒料
        2.1.4 粗粒料
        2.1.5 外加剂
    2.2 研究方案
第3章 反滤材料制备研究
    3.1 反滤材料的试验方法
        3.1.1 导渗滤土层的研制
        3.1.2 导渗层的研制
    3.2 复合式反滤材料的构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滤材料性能研究
    4.1 被保护土颗粒分析试验
    4.2 反滤材料试验研究
        4.2.1 强度
        4.2.2 保土性
        4.2.3 透水性
        4.2.4 防淤堵性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滤材料的应用研究
    5.1 水库基本情况及整治的必要性
        5.1.1 水库基本情况
        5.1.2 整治的必要性
    5.2 整治方案及工程量
        5.2.1 整治方案
        5.2.2 施工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石门水电站进水口的淤堵及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某水库排沙孔调度对坝前冲刷漏斗影响的试验研究[J]. 张文全.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05)
  • [2]不同进口体型旋流式竖井溢洪道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 李镇旭.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黏土心墙砂砾石坝的反滤层材料性能优化研究[D]. 蔡世兴. 吉林大学, 2021(01)
  • [4]类砂岩粗糙单裂隙辐向渗流与剪切耦合特性研究[D]. 谈然.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城市河流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以泰安梳洗河为例[D]. 聂天一.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6]大变幅水位取水泵站优化设计及节能运行研究[D]. 惠可文. 长安大学, 2020(06)
  • [7]西山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D]. 袁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8]我国水电工程边坡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与研究[J]. 张雄,杨泽艳. 水力发电, 2018(08)
  • [9]开挖条件对反倾斜坡变形的影响及开挖变形规律研究[D]. 刘浩.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10]复合式生态导渗反滤材料研制及应用研究[D]. 陈志琴. 南昌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石门水电站进水口堵塞及应注意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