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俊[1](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对王钢教授多年来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的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王钢教授临床辨治慢性肾衰竭医案数据整体研读,系统性回顾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整体辨证及遣方用药的思路,总结其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继承,同时为中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提供经验。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建国以来慢性肾衰竭中医药相关文献和王钢教授本人及其相关临床经验文献进行分析;(2)运用综述的方法,论述目前中医诊治慢性肾衰竭的研究现状及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运用;(3)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王钢教授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诊疗的住院慢性肾衰竭患者医案中符合标准的1000诊次病案进行数据挖掘,重点挖掘医案中的性别、年龄、症状、舌苔、脉象、原发病、病机、方药等内容,结合王钢教授的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4)运用分层数据挖掘分析和典型病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王钢教授在治疗5种不同原发病的辨治思路;(5)运用访谈实录的方法,进一步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和思路。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1000诊次中男性254例,就诊604次;女性患者156例,就诊396次,平均年龄54.2岁。核心临床症状为乏力、腰酸、泡沫尿、下肢肿、夜尿频;核心舌质为舌淡、舌红、舌暗;核心舌苔为苔薄黄、苔白腻、苔薄白;核心脉象为细脉、滑脉、沉脉、弦脉;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高频药物有32味,分别是土茯苓、茵陈、蒲黄、五灵脂、车前子、大腹皮、猫爪草、槐花、六月雪、甘草、紫菀、泽兰、黄连、茯苓皮、金银花、大黄、苍术、枳实、槟榔、蒲公英、何首乌、大枣、牛膝、黄芪、郁金、菟丝子、萹蓄、川芎、太子参、白术、杜仲、玉米须。(2)核心方:①太子参、黄芪、甘草、大枣、杜仲、牛膝、苍术、茯苓皮、泽兰、大腹皮、玉米须、车前子、槐花、土茯苓、大黄、枳实、槟榔、茵陈、五灵脂、蒲黄;②何首乌、菟丝子、川芎、郁金、金银花、黄连、紫菀、蒲公英、萹蓄、六月雪、凤尾草、猫爪草;③白术、山茱萸、当归、紫河车、积雪草。(3)兼证用药:①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湿热证之大量蛋白尿:僵蚕、全蝎、龙葵、山慈菇、芡实、石韦、牛蒡子、黄芩、肾炎草、黄蜀葵花;②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糖尿病之大量蛋白尿:枸杞、菊花、谷精草、海螵蛸、瓦楞子、金樱子、穿山龙、虎杖、鬼箭羽、白花蛇舌草;③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水肿: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益母草、猪苓、葫芦、防己、黄精、肉桂、虎耳草;④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咽痛、咳嗽、痰湿中阻:玄参、桔梗、冬凌草、射干、薄荷、木香、砂仁、半夏、陈皮;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气上逆:藿香、佩兰、竹茹、吴茱萸、赭石、炮姜、冬瓜皮、桑白皮、连翘;⑥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皮肤瘙痒:秦皮、秦艽、鸡血藤、丝瓜络、地肤子、白鲜皮;⑦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寐差、水肿、脾胃不和、血尿、蛋白尿: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龙齿、柏子仁、椒目、葶苈子、紫苏梗、白及、石莲子、刘寄奴。(4)分层数据分析结果:①原发病为膜性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补气通阳、淡渗利水药;②原发病为IgA肾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利咽、养阴利咽、健脾补肾药;③原发病为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活血通络、清热利水、降尿酸药;④原发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慢性肾衰竭重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药;⑤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的慢性肾衰竭重用养阴清热、祛风通络、通阳活血药。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王钢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病位在肾,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湿浊内蕴、瘀血阻络、湿热蕴结,肾元亏虚是发病基本之因,湿浊和瘀血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热导致病情反复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结合数据挖掘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为:围绕“肾劳”病名,强调病因多变,虚实辨证;维护肾元,阴平阳秘;和缓治本,多脏同调;清利活血,诊治关键;疏滞泄浊,贯穿始终。结合访谈实录总结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经验为:强调整体辨证,随症就因,善用复方;精于配伍,巧用药对。重视处理合并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强调治疗与调摄相结合:重视原发病,饮食疗法,预防感染,稳定情况,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林洪生,李萍萍,薛冬,刘杰[2](2016)在《肿瘤姑息治疗中成药使用专家共识(2013版)》文中指出肿瘤姑息治疗是指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医疗模式,它关注患者的不适症状,通过使用药物、心理、社会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对于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不论肿瘤患者处于何种肿瘤分期或其他治疗需求与否,姑息治疗需要预测、预防和积极治疗患者的相关症状,并将这一治疗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始末[1]。中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应用普遍,特别是由于中药有改善不适症状,调节脏腑功能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特点,在肿瘤姑息治疗中使用更为广泛。为了规范中成药在肿瘤治
韩小花[3](2011)在《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清开灵注射液在治疗皮肤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特点、使用前后各项化验指标的变化情况、在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情况,客观地评价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病种、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本药物。方法:本研究包括清开灵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疗效评价两部分。回顾性分析565例住院患者的病案,收集其中的一般情况、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皮损的变化情况等信息,填写《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使用情况登记表》、《不良反应登记表》,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最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2.不同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不同疾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湿疹6例,占46.1%;在共收集的48例湿疹病例中,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有过敏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6.严重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92.3%,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7.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胸闷、皮肤瘙痒、皮疹、手臂疼痛、口干、心动过速、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红线。8.发生时间多在输液开始后3-30min,持续时间多在1-3h之间。9.未发生不良反应者552例,在使用清开灵注射液前后RBC、HB、PRO、TP、A.G、AST、ALT、UA、R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NE%、URO、BLD、BUN、Cr、T、P输液后的值均低于输液前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检验指标升高的情况。10.清开灵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银屑病、带状疱疹等疾病;证型主要为血热证、热毒证。11.使用时间多为7-18天。12.皮损面积、颜色、浸润及肿胀、疱四个方面输液后的各项评分较输液前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显着性差异。13.疗效结果:痊愈45例,占8.2%;显效147例,占26.6%;有效207例,占37.5%;无效153例,占27.7%,总有效律34.8%。结论:1.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不会造成患者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等的损害,但在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别是湿疹患者和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2.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可用于银屑病、红皮病等红斑鳞屑性疾病,带状疱疹、丹毒等感染性疾病,皮肌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期,证属血热、热毒者,使用时间以1-2周为宜,疗效确切。
范京国,崔立新,周东民[4](2007)在《清开灵注射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文中研究表明
刘平夫[5](2004)在《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机理探讨》文中提出本文认为抑制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改善脂质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肠道毒素,控制蛋白尿是中医治疗慢性肾衰之所长;提出临证应辨证施治,处理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和抑制肾固有细胞代谢之间的关系。
关晓清,邹丽文,刘平夫,于敏,许红力[6](2003)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简称慢性衰竭 ,CR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左肾切除配合两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备肾衰模型 ,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 ,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 (Ban)、肌酐 (Scr)、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 -CP)、总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 ,并进行肾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清开灵注射液能明显改善CRF大鼠的一般状况 ,降低血中的BuN、Scr、CHO、TG水平 ,升高CO2 -CP ,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P <0 .0 5~ 0 .0 1) ;光镜显示 ,治疗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对CRF大鼠的治疗作用肯定 ,其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李明,蔡华琦[7](2002)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第9卷关键词索引》文中指出
王济生[8](1995)在《中医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中医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研究进展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王济生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综述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病变持续进展的结果,死亡率很高。尽管近年来透析及肾移植发展很快,但其价格昂贵且适用于终末期肾衰竭...
郭晓,王萌,朱彦,刘洋,郝彧[9](2015)在《中药肾毒性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是传统医学宝库重要的组成,近年来中医药在特定优势病种上取得的功效使其作为补充及替代医学在世界各地日益受到重视。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药物应用的两大准则,针对中药的临床应用,仅仅强调其治疗作用是不够的,对其毒副反应的研究应更加关注。由于对中药安全性问题认识存在不足,自行、盲目、长期、大量服用中药导致的中药药源性损伤事件近期逐年增多,尤其是服用中药后引起的肾脏损伤。通过检索近2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引起肾损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肾毒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针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归纳并展望了较为前沿的中药肾毒性评价方法,并分析了其优势和可行性,以期为中药肾毒性的早期发现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支持。
王艳杰[10](2014)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毒”论治》文中提出目的:探寻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规律,提出新治法,发挥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特色和优势,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为中药有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内容:通过读经典,查文献,做临床,依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导师多年临床实践积淀,提出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毒”论治,解毒、排毒、抗毒三法并施,其研究内容:1.立论依据1.1中医古代医籍对“毒”的认识1.2现代中医对“毒”的认识1.3中医学“毒”的来源1.4慢性肾功能衰竭“毒”的产生1.5慢性肾功能衰竭“毒”的致病特点2.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毒”论治的方法2.1解毒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正气虚衰,湿毒、水毒、瘀毒、痰毒相兼互化。治疗上,“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针对湿毒、水毒、瘀毒、痰毒之不同,“审因论治”,祛湿利水,化瘀涤痰,邪去则毒解。2.2排毒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毒邪弥漫,暴戾酷烈,常规治疗,难以奏效。故治疗当“因势利导”,“逐邪者随其性而宣泄之,就其近而引导之”,针对毒邪的不同病位,就近引导以排毒为治,即“治标”之法。主要包括:药浴散毒、通腑泄毒、利尿排毒、敷脐驱毒。2.3抗毒法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虚衰,多脏受累,气血阴阳不足。在辨证的基础上补肾、健脾、益肺,以扶助正气的方法,调理脏腑的气血阴阳,提高机体自身抗毒能力,即“治本”之法。主要有:补肾填精以固本;重视健运脾胃,调理升降;益肺固卫以防外邪。结果:毒有外毒与内毒之分,慢性肾功能衰竭为内生之毒。脾肾亏虚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是毒邪产生的根本,毒邪深伏久滞是肾功能渐行恶化的重要因素,水毒、湿毒、痰毒、瘀毒相兼互化,其中“瘀毒”贯穿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整个病变过程,证属本虚标实。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虚衰,多脏受累,毒邪肆虐,广泛内损,性善内伏,伺机再起,或因盛而变,暴戾酷烈,变化多端,顽恶难愈。治疗上仅靠一法一方只能消其势,不能除其根,故临床解毒、排毒、抗毒三法并用,攻补兼施,包括“审因论治”以解毒;药浴、利尿、通腑、敷脐“因势利导”以排毒;健脾补肾,益肺固卫,扶正治本以抗毒,虚实兼顾。临床重视综合整体疗法,内治与外治结合,口服与灌肠、药浴结合,从多环节、多途径施治达到治疗目的。结论:1.脾肾亏虚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毒邪深伏久滞是其顽恶不愈,变证丛生,肾功能渐行恶化的重要因素,水毒、湿毒、痰毒、瘀毒相兼互化,其中“瘀毒”贯穿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整个病变过程,证属本虚标实。2.慢性肾功能衰竭从解毒、排毒、抗毒三法论治。强调“审因论治”以解毒;“因势利导”以排毒;健脾补肾以抗毒,尤以调理脾胃为重点,充分体现中医“治病求本”、“整体观念”。
二、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慢性肾衰竭文献研究 |
1 现代中医药诊治慢性肾衰竭的文献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结论 |
2 王钢教授学术观点的相关文献研究 |
2.1 病因病机 |
2.2 中医辨证分型 |
2.3 分子生物学机制 |
2.4 治疗经验 |
2.5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6 中西医结合防治 |
2.7 邹师经验总结及展望 |
2.8 结论 |
第二部分 慢性肾衰竭及数据挖掘技术理论研究 |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诊治现状的理论研究 |
1.1 慢性肾衰竭的病名 |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
1.3 慢性肾衰竭的现代治疗进展 |
1.4 问题与展望 |
2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的研究 |
2.1 中医文献 |
2.2 中医证候 |
2.3 中医方剂 |
2.4 名老中医传承 |
2.5 中药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诊治慢性肾衰竭医案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数据采集 |
2.1 医案资料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3 数据清洗 |
4 数据分析 |
5 数据表达 |
5.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
5.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5.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6 讨论 |
6.1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的四诊要点分析 |
6.2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辨慢性肾衰竭病机证型分析 |
6.3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方药构思 |
6.4 从数据挖掘看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的加减思路 |
第四部分 分层数据及典型病案 |
1 膜性肾病 |
1.1 膜性肾病分层数据 |
1.2 膜性肾病典型病案 |
2 IgA肾病 |
2.1 IgA肾病分层数据 |
2.2 IgA肾病典型病案 |
3 尿酸性肾病 |
3.1 尿酸性肾病分层数据 |
3.2 尿酸性肾病典型病案 |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
4.1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分层数据 |
4.2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典型病案 |
4.3 讨论 |
5 2型糖尿病性肾病 |
5.1 2型糖尿病性肾病分层数据 |
5.2 2型糖尿病性肾病典型病案 |
5.3 讨论 |
第五部分 导师经验 |
1 “肾劳”病名古今论证 |
1.1 古医籍考证 |
1.2 邹氏论“肾劳” |
1.3 数据论证 |
2 病因多变,虚实辨证 |
2.1 导师论述 |
2.2 数据论证 |
3 维护肾元,阴平阳秘 |
3.1 肾寓阴涵阳 |
3.2 肾气化封藏 |
3.3 保肾元大法 |
3.4 数据论证 |
4 和缓治本,多脏同调 |
4.1 补益肾元,平补平泻 |
4.2 顾护脾胃,以养先天 |
4.3 养肺滋肾,金水相生 |
4.4 滋肾养肝,乙癸同源 |
4.5 养心益肾,水火既济 |
5 清利活血,诊治关键 |
5.1 清热利湿 |
5.2 活血化瘀 |
6 疏滞泄浊,贯穿始终 |
6.1 利水泄浊 |
6.2 化湿泄浊 |
6.3 降逆泄浊 |
6.4 通腑泄浊 |
6.5 通络泄浊 |
6.6 疏风泄浊 |
第六部分 基于慢性肾衰竭诊治的导师访谈研究 |
1 访谈研究背景 |
2 访谈研究设计 |
3 资料转录与分析 |
4 撰写访谈报告 |
4.1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中医病名的认识 |
4.2 王钢教授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
4.3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大法的经验 |
4.4 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用药特色 |
4.5 王钢教授重视慢性肾衰竭合并症的处理 |
4.6 王钢教授强调慢性肾衰竭治疗与调摄相结合 |
创新点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肿瘤姑息治疗中成药使用专家共识(2013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扶正类中成药 |
1. 1 Ⅰ类证据A级推荐中成药 |
1.1.1参芪扶正注射液[6-10] |
1.1.2参一胶囊[11-13] |
1. 2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1.2.1百令胶囊[14] |
1.2.2参芪片[15-18] |
1.2.3槐耳颗粒[19] |
1.2.4健脾益肾颗粒[3] |
1.2.5金水宝胶囊[4] |
1.2.6螺旋藻胶囊[20-23] |
1.2.7养阴生血合剂[3] |
1.2.8云芝糖肽胶囊[3] |
1.2.9贞芪扶正胶囊/颗粒[24-27] |
1.2.10生脉注射液[28,29] |
1. 3 Ⅲ类证据C级推荐 |
1.3.1补中益气丸[15-17] |
1.3.2六味地黄丸[4] |
2 抑瘤类中成药 |
2. 1 Ⅰ类证据A级推荐中成药 |
2. 2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2.2.1金复康口服液[33-36] |
2.2.2金龙胶囊[3,37,38] |
2.2.3平消胶囊(片)[3,39,40] |
2.2.4消癌平片[41-43] |
2.2.5消癌平注射液[44-48] |
2.2.6复方红豆杉胶囊[49-52] |
2.2.7紫龙金片[53,54] |
2.2.8华蟾素片,华蟾素注射液[55-58] |
2.2.9威麦宁胶囊[59,60] |
2.2.10益肺清化颗粒,益肺清化膏[61-65] |
2.2.11榄香烯注射液[66-69] |
2. 3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 缓解症状中成药 |
3. 1 疲乏 |
3. 1. 1 Ⅰ类证据A级推荐中成药 |
3.1.1.1参芪扶正注射液[73-77] |
3.1.1.2参一胶囊[11-13] |
3. 1. 2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1.2.1参附注射液[78-81] |
3.1.2.2补中益气丸[15-17] |
3.1.2.3参芪片,十一味参芪片[4,15-18] |
3.1.2.4参芪十一味颗粒[82-85] |
3.1.2.5生脉注射液[3,28,29] |
3.1.2.6贞芪扶正胶囊[24-27] |
3. 1. 3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1.3.1八珍颗粒[3] |
3.1.3.2八珍丸[3] |
3.1.3.3十全大补口服液(丸)[3] |
3. 2 疼痛 |
3. 2.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2.1.1气滞胃痛颗粒(片)[3] |
3.2.1.2复方苦参注射液[86] |
3. 2.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2.2.1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3] |
3.2.2.2元胡止痛片[4] |
3.2.2.3新癀片[3] |
3. 3 咳嗽咯痰 |
3. 3.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 3.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3.2.1川贝枇杷糖浆[3] |
3.3.2.2克咳胶囊[3] |
3.3.2.3二陈丸[4] |
3.3.2.4橘红化痰丸[4] |
3.3.2.5百合固金丸[4] |
3.3.2.6清气化痰丸[4] |
3. 4 厌食 |
3. 4.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4.1.1健胃消食片[3] |
3.4.1.2参苓白术散[3] |
3. 4.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4.2.1大山楂丸[91] |
3.4.2.2枳术丸[92] |
3. 5 恶心、呕吐 |
3. 5.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 5.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5.2.1柴胡舒肝丸[3] |
3.5.2.2越鞠丸[94] |
3.5.2.3小半夏合剂[95] |
3.5.2.4藿香正气口服液[4] |
3.5.2.5保和丸[4] |
3.5.2.6柴胡疏肝丸[4] |
3. 6 口疮 |
3. 6.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6.1.1口腔溃疡散[3] |
3.6.1.2口炎清颗粒[3] |
3. 6.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6.2.1复方珍珠口疮颗粒[3] |
3.6.2.2一清颗粒[4] |
3. 7 腹泻 |
3. 7.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7.1.1参苓白术散[96,97] |
3.7.1.2补中益气丸[15-17] |
3. 7.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7.2.1附子理中丸[4] |
3.7.2.2四神丸[4] |
3.7.2.3乌梅丸[4] |
3.7.2.4葛根芩连丸(片)[4] |
3.7.2.5保和丸[4] |
3.7.2.6固肠止泻丸[3] |
3. 8 便秘 |
3. 8.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8.1.1当归龙荟丸[3] |
3.8.1.2通便灵胶囊[98] |
3.8.1.3芪蓉润肠口服液[99] |
3.8.1.4六味安消胶囊[3] |
3.8.1.5四磨汤口服液[100] |
3. 8.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8.2.1麻仁润肠丸[3] |
3.8.2.2通幽润燥丸[4] |
3. 9 失眠 |
3. 9.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9.1.1七叶神安片[3] |
3.9.1.2枣仁安神液[3] |
3.9.1.3解郁安神颗粒[4] |
3. 9.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9.2.1柏子养心丸(片)[3,101] |
3.9.2.2交泰丸[102] |
3. 10 多汗 |
3. 10.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10.1.1玉屏风胶囊,颗粒,口服液[103-107] |
3.10.1.2虚汗停颗粒[108,109] |
3.10.1.3知柏地黄丸[4] |
3.10.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 11 发热 |
3. 11.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11.1.1清开灵注射液[3,110-113] |
3.11.1.2牛黄清热胶囊[3] |
3.11.1.3清开灵胶囊、软胶囊、颗粒[3] |
3.11.1.4小柴胡颗粒[4] |
3. 11. 2 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11.2.1局方至宝丹、散、丸[114] |
3.11.2.2紫雪散[115] |
3.11.2.3牛黄丸[116] |
3. 12 脱发 |
3. 12. 1 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3.12.1.1七宝美髯丸(冲剂、口服液)[3] |
3.12.1.2养血生发胶囊[3] |
3.12.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3.12.2.1精乌胶囊(颗粒)[3] |
3.12.2.2天麻首乌片(胶囊)[4] |
4保护脏器功能中成药 |
4.1保护肝功能 |
4.1.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4.1.1.1肝复乐[3,117] |
4.1.1.2护肝片[3,4] |
4.1.1.3利肝片[3] |
4.1.1.4复方益肝丸[3,4] |
4.1.1.5茵栀黄注射液[3,118] |
4.1.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4.1.2.1鳖甲煎丸[119,120] |
4.2.保护肾功能 |
4.2.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4.2.1.1尿毒清颗粒[3,121] |
4.2.1.2肾衰宁胶囊[3] |
4.2.1.3金水宝胶囊[3,122] |
4.2.1.4参附注射液[78-81] |
4.2.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4.3保护心功能 |
4.3.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4.3.1.1补心气口服液[4] |
4.3.1.2复方丹参滴丸(颗粒、片)[3,123,124] |
4.3.1.3稳心颗粒[125] |
4.3.1.4滋心阴口服液(颗粒、胶囊)[3] |
4.3.1.5参松养心胶囊[3] |
4.3.1.6速效救心丸[126] |
4.3.1.7生脉注射液[28,29] |
4.3.1.8参麦注射液[127,128] |
4.3.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4.4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
4.4.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4.4.1.1八珍丸[3] |
4.4.1.2当归补血丸[129] |
4.4.1.3复方阿胶浆[130,131] |
4.4.1.4复方皂矾丸[132,133] |
4.4.1.5参芪片[15-18] |
4.4.1.6生白口服液[3] |
4.4.1.7生血宝颗粒[38] |
4.4.1.8生血康口服液[134] |
4.4.1.9生血丸[135,136] |
4.4.1.10养血饮口服液[3] |
4.4.1.11养阴生血合剂[3] |
4.4.1.12益血生胶囊[3] |
4.4.1.13十全大补口服液(丸)[3] |
4.5保护消化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症候群 |
4.5.1Ⅱ类证据B级推荐中成药 |
4.5.1.1人参健脾丸[4] |
4.5.1.2温胃舒胶囊[4] |
4.5.1.3三九胃泰颗粒[137] |
4.5.1.4乌贝散[4] |
4.5.1.5六味木香散[4] |
4.5.1.6六味安消散[4] |
4.5.1.7越鞠保和丸[4] |
4.5.1.8苁蓉通便口服液[3] |
4.5.1.9养胃舒胶囊(颗粒)[3] |
4.5.2Ⅲ类证据C级推荐中成药 |
4.5.2.1大山楂丸[4] |
4.5.2.2木香顺气丸[4] |
4.5.2.3舒肝和胃丸[138,139] |
4.5.2.4香连丸[4] |
4.5.2.5保和丸[4] |
4.5.2.6理中丸[4] |
4.5.2.7麻仁润肠丸[4] |
4.5.2.8麻仁滋脾丸[4] |
4.5.2.9固肠止泻丸[3] |
(3)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清开灵注射液的成份研究及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药物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临床研究二 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临床疗效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及问题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 |
(4)清开灵注射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研究 |
1.1 对谷氨酸神经毒性脑水肿的影响: |
1.2 对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 的研究: |
1.3 对解热机制的研究: |
1.4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病人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
2 临床研究 |
2.1 小儿急性热证: |
2.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2.3 肺性脑病: |
2.4 老年细菌性肺炎: |
2.5 重症流行性腮腺炎: |
2.6 急性感染性疾病: |
2.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热、昏迷: |
2.8 脑血管性痴呆: |
2.9 急性脑梗死: |
2.10 脑出血急性期: |
2.11 急慢性肝炎: |
2.12 重型肝炎: |
2.13 肝性脑病: |
2.14 原发性肝癌: |
2.15 类风湿性关节炎: |
2.16 银屑病: |
2.17 突发性耳聋: |
(6)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 论 |
(9)中药肾毒性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及其制剂肾毒性的发现与研究现状 |
2 引起肾毒性中药及其机制 |
2.1 含马兜铃酸中药的肾毒性机制 |
2.1.1内质网应激反应 |
2.1.2氧化应激 |
2.1.3 AA-DNA加合物 |
2.2 雷公藤甲素、姜黄素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 |
2.3 含草酸盐中药诱导肾细胞凋亡机制 |
2.4 其他中药引起肾毒性 |
3 中药肾毒性的评价与筛选方法 |
3.1 体外肾细胞模型 |
3.2 探针技术 |
3.2.1基于肾功探针的药动学方法评价肾毒性 |
3.2.2基于荧光探针的中药肾毒性物质筛查 |
3.3 基于数学模型的中药成分肾毒性预测 |
3.4 生物芯片技术筛选中药肾毒性物质 |
4 展望 |
(10)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毒”论治(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1.立论依据 |
2.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毒”论治的方法 |
结果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衰竭临床经验研究[D]. 朱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肿瘤姑息治疗中成药使用专家共识(2013版)[J]. 林洪生,李萍萍,薛冬,刘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3)
- [3]清开灵注射液在皮肤科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评价[D]. 韩小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1)
- [4]清开灵注射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近况[J]. 范京国,崔立新,周东民. 光明中医, 2007(01)
- [5]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机理探讨[J]. 刘平夫. 中国中医急症, 2004(09)
- [6]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实验研究[J]. 关晓清,邹丽文,刘平夫,于敏,许红力. 中医药学刊, 2003(12)
- [7]《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年第9卷关键词索引[J]. 李明,蔡华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06)
- [8]中医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研究进展[J]. 王济生. 山东中医杂志, 1995(03)
- [9]中药肾毒性机制研究现状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郭晓,王萌,朱彦,刘洋,郝彧. 中草药, 2015(23)
- [10]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毒”论治[D]. 王艳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