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莹[1](2022)在《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及推广应用价值。方法共随机抽取我院88例乙型肝炎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均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4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常规护理主要措施有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观察患者病情,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制订出针对性治疗方案,为患者介绍治疗措施,提升患者依从性;加强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全面搜集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认知能力,通过宣传画、幻灯片以及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为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可以采取一对一教育,也可以采取集体教育,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给予其营养干预等。分组对比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生理健康评分、心理健康评分、社会关系评分、周围环境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自我概念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自护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自护能力总评分以有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黄珍康,沈碧强,陈积[2](2021)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健康促进行为、生活质量及干预后遵医行为。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促进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健康促进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促进行为评分(150.35±11.66)分、生活质量评分(168.77±18.6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遵医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并促进其遵医行为和健康行为,应用价值较高。
吴丹[3](2021)在《“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接诊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新模式"健康教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水平、健康行为依从性、生命质量评分、肝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疾病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坚持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HBV-DNA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疾病健康知识水平、健康行为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促进肝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马苓[4](2021)在《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筛查、转诊与管理》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范围流行,据估计2015年,全球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约3.9%,2.57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定义为HBs Ag和/HBV DNA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1],但这部分病人中只有约10%被确诊,而在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病人中,仅5%实际接受规范治疗。我国乙肝感染者的诊治情况也不容乐观,2016年中国有19%乙肝病人得到诊断,有约10%-11%的CHB患者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2],其中仅1%-3%的患者实现功能性治愈,令人遗憾的是许多HBV感染者初次发现既被诊断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开展全民普查或高危人群的乙肝筛查可以发现更多需要治疗的病人,但需要耗费巨大的卫生资源,对于各国来说均是一件有挑战的工作。我国目前主要针对以下人群进行HBV筛查:献血员,婚检筛查,在进行有创检查、手术、输血前的住院病人。据卫生统计年鉴报道,我国2016年全年因各种病因住院病人总数约2.27亿,其中住院病人接受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筛查人数巨大,如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及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从中可发现大量HBV感染者,遗憾的是这部分病人没有得到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管理,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耽误患者病情。院内乙肝病人筛查、及时转诊,是发现需要治疗乙肝患者最经济、便捷的办法,并且额外的医疗投入小,但国内外这部分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本研究从住院病人乙肝筛查为切入点,探索我国院内乙肝人群转诊、管理策略,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可行的模式。方法:统计2019年5月10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住院病人总数,筛查乙肝感染标志物人数,乙肝筛查率。应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发现初诊或未转诊的非肝病科HBs Ag(+)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协助完成转诊。结果:2019年5月10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医院总住院人次330,366人,乙肝感染标志物筛查总人次121,456人,总体筛查率36.76%,其中HBs Ag(+)总人数7,141人,阳性率5.88%;非肝病科住院人次323,558人,筛查HBs Ag人次118,401人,筛查率36.59%,肝病科住院人次6,808人,筛查HBs Ag人次3,055人,筛查率44.87%。由于院内肝病科乙肝病人已得到良好管理,所以我们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534名非肝病科HBs Ag(+)患者,对其转诊情况进行研究。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影响,其中有772名HBV感染者无法由肝病科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设置为未接受健康教育组;余下762名非肝病科HBV感染者在住院期间,有额外的肝病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乙肝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进行转诊,设置为健康教育组。首先,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学方法,发现两组在年龄、性别、是否在内科相关科室住院的基线数据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健康教育组,住院期间转诊率为40.3%(307/762),出院6-12个月后转诊率升高至61.3%(467/762);在未接受健康教育组,住院期间转诊率为38.3%(296/772),出院6-12个月后转诊率升高至46.6%(360/772);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组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组转诊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0.3%vs.38.3%,c2=0.609,P=0.435);出院6-12个月后,两组转诊率比较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61.3%vs.46.6%,c2=33.142,P=0.001)。其次,我们将两组转诊成功患者进行汇总,按年龄段分为9组,分别为0-10岁,11-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组之间转诊率高低存在统计学差异(c2=21.137,P<0.05),且两组转诊率较高组均在31-70岁组;与此同时,转诊成功与否与性别无关(c2=0.210,P=0.647)。非肝病科HBV感染者转诊率在内科相关科室及非内科相关科室间存在差异(c2=19.273,P<0.001);在男性患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50 U/L的患者转诊率更高(66.87%vs.51.57%,P=0.001)。结论:1.我院住院病人乙肝感染标志物筛查率为36.76%,HBV感染者转诊率偏低。2.肝病科医生对HBs Ag(+)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HBV感染者转诊率。3.非肝病科医生在提高HBV感染者肝病科转诊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王晓飞[5](2021)在《人性化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乙型肝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杨慧玲,路德艳,杜粉静,何英利[6](2020)在《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比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腹部症状、疲劳、活动、情绪功能、焦虑、全身症状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比入院时提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能够有效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满意度。
朱杏兰[7](2020)在《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描述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2)比较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的差异;(3)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不同阶段、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水平的相关性,为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辩体论治、辩体调质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开平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和消化科住院的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306名,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54例进行了横断面调查。中医体质确定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质指数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睡眠质量。使用SPSS20.0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描述,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其他相关因素对于中医体质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为平和质66例(占21.57%)、阳虚质48例(占15.69%)、阴虚质40例(占13.07%)、湿热质34例(占11.11%)、痰湿质31例(占10.13%)、气郁质31例(占10.13%)、血瘀质30例(占9.80%)、气虚质25例(占8.17%)、特禀质1例(占0.3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在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疾病不同阶段、肝功能、运动习惯、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体重指数、睡眠质量、焦虑及抑郁水平均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但饮食习惯、居住环境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1)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为主。(2)与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疾病不同阶段、ALT、AST、运动习惯、体质指数、焦虑抑郁水平、睡眠质量。
王林林[8](2020)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探究影响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方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自我管理现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336例。样本来源:郑州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科。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该人群的人口学特点和疾病相关资料;应用慢性乙肝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定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水平。结果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1)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总得分(4.52±0.44)分,高分组13.4%,中分组73.44%,低分组13.13%,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生活方式管理(4.57±0.51)分,症状管理(4.56±0.58)分,心理社会应对(4.50±0.56)分、疾病信息管理(4.44±0.67)。(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医疗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NAs种类、主要诊断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时间、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正相关。(4)通过SPSS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自我管理总分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抗病毒治疗时间、自我效能感、NAs种类、主要诊断。2)症状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抗病毒治疗时间、自我效能感、NAs种类、主要诊断。3)生活方式管理的影响因素为:性别、自我效能感、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NAs种类、主要诊断。4)心理社会应对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自我效能感、NAs种类、主要诊断。5)疾病信息管理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自我效能感、NAs种类、主要诊断。结论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疾病信息管理和心理社会应对是自我管理的薄弱环节。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总水平及各维度的共同影响因素为:自我效能感、NAs种类、主要诊断。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抗病毒治疗时间、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医疗支付方式、HBeAg也可对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造成影响。
张海荣,刘江[9](2015)在《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州市中心医院2013-01/2014-12的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常规组实施乙型肝炎的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加强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出院给予回访.然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两组临床用药知识、饮食知识、疾病防治知识和自我疗养知识以及隔离知识等健康知识评分和临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vs常规组的临床用药知识、饮食知识、疾病防治知识、自我疗养知识、隔离知识的评分为83.3分±7.9分vs 61.3分±5.8分、89.2分±5.7分vs 68.4分±4.9分、83.5分±6.3分vs 3.8分±7.2分、84.7分±5.1分vs66.9分±8.5分、80.5分±8.1分vs 61.5分±5.5分(P<0.05);干预组vs常规组治疗依从性为90.9%vs 70.9%(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值得临床中应用.
宋孟娜[10](2019)在《浙江省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浙江省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总体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对患者生命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了解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护理及后期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对象:本研究选取浙江省作为调查地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研究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选择浙江省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义乌市中心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及衢州市人民医院六家医院的584名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2.内容:(1)运用SF-36量表对浙江省六地市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生命质量的现状。同时,按性别、年龄匹配后,将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常模进行比较。(2)考察人口学状况,自评生理状况,自评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疾病治疗及认知状况与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关系,探究影响生命质量的关键因素。(3)进一步探究社会支持、抑郁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构建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抑郁与生命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支持和抑郁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路径,并验证抑郁在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中的中介效应。3.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21.0和Amos21.0软件分析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具体使用的统计方法有:(1)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差距;(2)采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匹配性别、年龄后的乙肝患者与常模生命质量的比较情况;(3)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的入选水准与剔除水准分别为α=0.05和α=0.10;(4)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抑郁与生命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结果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本次调查总共发放584份问卷,回收584份,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问卷后,共有571例有效样本纳入最终分析。其中杭州纳入样本137人(24.0%),宁波纳入样本77人(13.5%),义乌纳入样本99人(17.3%),湖州纳入样本90人(15.8%),台州纳入样本95人(16.6%),衢州纳入样本73人(12.8%)。从性别比例上看,本次调查男性421人(73.7%),女性150人(26.3%);年龄<45岁有372人(65.1%),45-59 岁有 159 人(27.8%),≥60 岁有 40 人(7.0%)。2.本次调查中乙肝患者生命质量较低,PCS领域得分为(48.58±11.21)分,MCS领域得分为(47.18±9.70)分;八个维度中,PF维度得分最高,有(91.36±11.24)分,GH维度和VT维度得分最低,分别是(55.36±20.41)分和(55.36±17.85)分。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地区、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有差异。3.按性别和年龄匹配,将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得分和常模人群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组别的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和常模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多因素分析显示,在生理健康领域,年龄、就业情况、疲劳、烦躁、乙肝确诊年数、过去一年因乙肝并发症住院次数、是否有去非正规医院就诊是PC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在心理健康领域,性别、疲劳、腹痛、有无慢性病、BDI总分、悲伤、生活没有希望、PSSS总分、乙肝确诊年数、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获取乙肝知识是MCS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5.本研究显示,依照社会支持的划分标准,处于低支持状态患者有12人(2.1%),中间支持状态有161人(28.2%),高支持状态有398人(69.7%)。根据BDI量表的划分标准可知,182人(31.9%)有抑郁特征,其中轻度抑郁有99人(17.3%),中度抑郁有65人(11.4%),重度抑郁有18人(3.2%)。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探究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抑郁、生命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的路径系数显示,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对抑郁有负向预测作用,抑郁对生命质量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社会支持对患者生命质量有正向预测作用。乙肝患者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的直接效应及抑郁在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均显着,社会支持对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直接效应值为0.14,而抑郁在社会支持与患者生命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8。结论:1.研究发现浙江省乙肝人群整体的生命质量较差,各维度得分明显低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心理领域各维度的得分普遍较低,说明乙肝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2.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人口学状况、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疾病治疗及认知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提示以后的研究者在开展干预时要综合考虑,既要重视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还要提高社会对乙肝的认知度,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3.社会支持对生命质量存在直接和间接作用,抑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要重视构建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通过强化社会支持来减少乙肝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而改善其生命质量。
二、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对比患者自护能力评分 |
2.2 对比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
2.3 对比生活质量评分 |
2.4 对比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2)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健康促进行为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
3 讨论 |
(3)“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健康知识水平比较 |
2.2 两组健康行为依从评分比较 |
2.3 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
2.4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4)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筛查、转诊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 |
2.2 中国在消灭乙肝方面所做努力 |
2.3 乙肝患者筛查、管理策略 |
2.4 乙肝患者进行转诊对疾病预后的影响 |
2.5 乙肝防控、诊治的经济学分析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资料收集 |
3.1.1 研究对象 |
3.1.2 入组标准 |
3.2 分组 |
3.2.1 健康教育组与未接受教育组基本资料 |
3.2.2 转诊成功亚组基本资料 |
3.3 主要研究内容 |
3.4 管理流程 |
3.5 人员责任分配 |
3.6 检测方法 |
3.7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乙肝筛查情况 |
4.1.1 我院乙肝总体筛查情况 |
4.1.2 各科室乙肝筛查情况 |
4.1.3 内科相关科室与非内科相关科室筛查情况 |
4.2 非肝病科HBV感染者转诊情况 |
4.3 影响非肝病科HBV感染者转诊因素 |
4.3.1 不同性别、年龄组转诊情况 |
4.3.2 内科相关科室住院与否对转诊率影响 |
4.3.3 ALT水平对转诊率影响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人性化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病房护理 |
1.2.2 心理护理 |
1.2.3 饮食护理 |
1.2.4 健康宣教 |
1.2.5 运动指导 |
1.2.6 出院指导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
2.2 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对比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7)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中医体质的概念及理论 |
1.3 中医对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的认识 |
1.4 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
1.5 影响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样本量估算 |
2.4 评价指标与研究工具 |
2.5 调查时机及资料收集方法 |
2.6 问卷回收与数据处理 |
2.7 统计学处理 |
2.8 伦理审查 |
2.9 质量控制 |
2.10 技术线路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
3.3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体质分布比较 |
3.4 性别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5 年龄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6 病程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7 肝功能ALT、AST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8 运动习惯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9 居住环境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0 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1 体重指数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2 抑郁焦虑水平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3.13 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分布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 |
4.2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体质分布 |
4.3 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总结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4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5.5 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操作性定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调查工具 |
2.4 数据收集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原则 |
2.7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慢乙肝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 |
3.2 慢乙肝患者疾病相关资料 |
3.3 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及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情况 |
3.4 影响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的单因素分析 |
3.5 影响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的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 |
4.2 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
5 结论 |
6 研究局限及展望 |
7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乙肝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3 慢性乙肝患者自我管理量表 |
附录4 自我效能感测量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背景资料 |
同行评议者 |
相关报道 |
应用要点 |
名词解释 |
同行评价 |
(10)浙江省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1 前言 |
1.1 慢性乙肝 |
1.1.1 基本概念 |
1.1.2 慢性乙肝的国内外流行现状 |
1.2 生命质量 |
1.2.1 生命质量的概念 |
1.2.2 生命质量的测量 |
1.3 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框架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2.1 理论意义 |
2.2.2 现实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现场调查法 |
3.2.3 数理分析法 |
3.3 调查工具 |
3.3.1 一般健康问卷 |
3.3.2 Beck抑郁量表 |
3.3.3 P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
3.3.4 SF-36量表 |
3.4 质量控制 |
3.5 伦理学原则 |
4 结果 |
4.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4.1.1 地理分布情况 |
4.1.2 人口学状况 |
4.1.3 自评生理状况 |
4.1.4 自评心理状况 |
4.1.5 社会环境状况 |
4.1.6 疾病治疗及认知状况 |
4.2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 |
4.2.1 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状况 |
4.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 |
4.2.3 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与常模比较 |
4.3 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
4.3.2 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4.4 慢性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抑郁、生命质量的关系研究 |
4.4.1 慢性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
4.4.2 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状况 |
4.4.3 抑郁在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5 讨论 |
5.1 慢性乙肝患者的生命质量现状 |
5.1.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
5.1.2 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与常模的比较 |
5.2 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
5.2.1 乙肝患者生理健康领域的影响因素 |
5.2.2 乙肝患者心理健康领域的影响因素 |
5.3 慢性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抑郁、生命质量的关系 |
5.3.1 慢性乙肝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 |
5.3.2 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状况 |
5.3.3 慢性乙肝患者社会支持、抑郁、生命质量的关系 |
5.4 对策及建议 |
6 结论 |
7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刘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5)
- [2]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黄珍康,沈碧强,陈积.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7)
- [3]“新模式”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吴丹. 医学信息, 2021(14)
- [4]住院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筛查、转诊与管理[D]. 马苓. 吉林大学, 2021(01)
- [5]人性化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王晓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21(02)
- [6]视频化健康教育结合微信平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 杨慧玲,路德艳,杜粉静,何英利.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19)
- [7]慢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 朱杏兰. 暨南大学, 2020(07)
- [8]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王林林. 郑州大学, 2020(02)
- [9]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张海荣,刘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21)
- [10]浙江省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状况研究[D]. 宋孟娜. 浙江大学, 2019(03)
标签: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论文; 肝病饮食论文; 乙肝症状论文; 乙肝检查论文; 中医体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