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恩[1](2021)在《凝心聚力谋发展 珠江治水谱新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部署,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珠江水利工作成就,分析当前珠江水利改革发展形势,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林金波[2](2020)在《水利枢纽分期导截流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导截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败直接影响着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因此,对导截流工程的研究一直是水利枢纽建设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分期导截流工程中,后期导流需要通过前期已建成坝体泄流建筑物进行泄流。泄流建筑物内水流流态可能为明渠流、有压流或明满流过渡,使得二维模型无法对分期导流工程进行计算模拟。三维模型虽然能够重现分期导截流工程中导流河道及泄流建筑物内流场,但泄流建筑物尺度通常较河道要小得多,这限制了模型的网格尺寸和时间步长,增加了时间消耗,使其计算耗时过长,不适合实际工程应用。施工截流龙口合龙过程中,随着戗堤的不断推进,水流边界条件剧烈变化使龙口处水力条件复杂,对施工截流过程的非恒定流数值模拟难度较大。现有数值模型无法对分期导截流工程导流流场及非恒定流的动态截流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耦合算法和动态边界条件,建立了能够对分期导截流工程截流戗堤实时动态推进过程进行计算的一、三维耦合分期导截流数值模型。模型中,通过求解三维RANS方程及标准k-ε模型模拟河道水流,同时求解一维过渡流方程模拟泄流建筑物内水流过流,从而减少网格数量,降低计算耗时,通过一定的耦合方法将一维模型与三维模型耦合求解。模型中通过动态插值算法在动态边界区进行实时插值计算,实现了截流戗堤动态推进的非恒定流模拟。将模型计算水位、流速及流量值与试验数据、解析解及MIKE和Fluent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计算精度。分期导截流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进行后期导流时通常已建成部分坝体泄流建筑物,并通过坝体泄流建筑物宣泄部分或全部流量。泄流建筑物内水流流速较快,能量较高,自由表面变形较大,且存在自由表面破碎,需采取适当方法对下游消能措施进行必要研究,防止下泄水流对建筑物产生空蚀、振动及冲刷破坏。然而,泄水建筑物内流场复杂性较大,使得基于网格的欧拉方法需要复杂的自由表面捕捉方法来获得水流自由表面,有时还需要在渠道底部或消能区附近加密网格以提高计算结果准确性,造成模型求解困难,且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在DualSPHysics开源代码中引入出入流边界条件,建立GPU加速的三维SPH泄流消能模型,实现了水利枢纽二期导截流工程泄流消能过程的恒定及非恒定流数值模拟研究。由于SPH方法的拉格朗日特性,该模型无需特殊处理既能够自动捕捉自由表面,从而方便地模拟水跃运动中的表面旋滚、自由表面破碎及水流掺气现象。明渠流、局部溃口溃坝及明渠水跃算例数值计算水位和流速值与解析解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模型出入流处理及复杂三维水流运动的求解能力。通过GPU加速度测试,模型GPU相对于并行CPU最大加速度可达12(约等于理论最大加速度)。利用一、三维耦合分期导截流模型对大藤峡水利枢纽一、二期施工导流工程泄流能力与二期截流方案进行研究对比。通过分析一期导流流场和测点流速、水位值,一期导流围堰修建后,上游来流绕过围堰从右岸束窄河床导入下游,围堰的修建造成上游水位的升高和下游水位的降低,右岸束窄河床内水流流速增大,使流场更加复杂,对围堰的冲击破坏作用增加。对于大藤峡水利枢纽二期截流工程,计算结果表明:戗堤轴线与水流方向成一定钝角时垂,龙口过流量更小、低孔分流比更大,龙口最大流速更低,故戗堤轴线应设计为与水流方向成一定角度;综合考虑戗堤龙口流速、上游水位高程及戗堤安全,截流时段应选在1 1月以后,流量小于2380 m3/s后进行截流,此时最终落差2.5m,龙口宽度在30-40m左右时龙口流速最大,约为6.6m/s。大藤峡二期导流工程宣泄水流能力较好,能够宣泄48h洪水,满足施工导流要求。本文基于一、三维耦合分期导截流模型的导流流场和截流方案对比研究,能够为类似实际水利枢纽分期导截流工程的合理设计以及确保施工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采用GPU加速的SPH模型对大藤峡水利枢纽二期导截流工程已建坝体泄水建筑物下游消力池中消力坎对消能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实现了 SPH模型在处理大尺度实际水利枢纽工程泄流消能问题中的应用,为类似水利枢纽工程泄流消能研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通过比较消力池内含消力坎和不含消力坎方案的速度场、跃趾位置和消能率,消力坎能够显着缩短消力池中高速水流区长度,提高消能效率。然后,将有限体积分期导截流模型与SPH泄流消能模型进行外部耦合,利用大范围有限体积模型获得局部SPH模型上下游耦合边界处的平均水位及流速值,作为SPH泄流消能模型的出入流边界条件,对大藤峡水利枢纽二期截流工程已建坝体泄流建筑物下游消力池内水流运动进行了恒定流模拟研究。有限体积与SPH耦合模型能够方便地对水利枢纽分期导截流工程进行大范围模拟计算,且在存在复杂的大变形水流运动部位能够进行三维无网格模拟,有利于对复杂水流运动的三维细节进行合理模拟分析。
石先德,谢海萍,夏可[3](2020)在《关于大藤峡水利工程枢纽移民工作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大藤峡水利工程枢纽移民工作,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安置区居民生产、生活水平进行了调研,对居民搬迁前后生活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大藤峡水利工程枢纽移民工作开展顺利,其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效果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提升安置区移民生活水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有关部门落实工作提供对策建议。
黄鹏嘉,王广铭,丘仕能[4](2020)在《大藤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全面掌控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详细分析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设基础上,基于项目管理软件产品的多种引擎支撑及功能模块的实现使系统数据互联互通,通过BIM技术建立模型实现工程建模可视化、虚拟化管理,完成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可为工程建设管理的各部门提供协同工作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填报、发送、处理,以及业务的协同共享,提高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项目投资预测水平。
张林宝[5](2020)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多次强调了水利行业建设发展改革的重要性,为了不断提升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和绩效评价管理水平,必须充分重视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不断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评价体系和方法也不完善,难以全面衡量水利工程项目绩效水平。因此,本文着重对水利工程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是根据文献分析和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界定出绩效与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构建出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基于对模糊综合评价法改进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实际案例进行模拟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界定水利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内涵。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是要对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等全面的评价,是围绕着工程项目的核心价值战略方面展开,并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工程项目的绩效做出系统全面而客观的评价。(2)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基于理论基础分析并提出绩效评价的指标,最终形成了技术与管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4个一级指标,综合管理能力、项目技术等13个二级指标,人员综合素质和人员合理利用率等40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且利用AHP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构建出了绩效评价模型。(3)实证研究。本文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实际案例分析,依托于前文总结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应对于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的综合评价模型对该项目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为“良”,综合得分为86.90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检验本文绩效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
兰志广[6](2020)在《复杂结构裂隙岩体三维统计连通率研究 ——以广西大藤峡泄水闸坝基岩体为例》文中提出连通率是综合描述岩体内部结构面发育尺寸及其贯通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评价岩体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结构面发育特征往往隐藏在地表之下,再加上目前测量结构面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存在局限性,连通率相关研究工作还是很少。因此,如何正确评估连通率依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广西大藤峡泄水闸坝基岩体为例进行连通率的计算研究。在详细调查分析大藤峡泄水闸区域坝基地层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重点对28#坝段郁江阶D1y1-3与D1y1-2岩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精细的描述,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了三维裂隙网络模拟以及连通率研究计算,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泄水闸坝基岩体内发育有软弱夹层、构造裂隙等结构面,其中软弱夹层为确定性结构面,间距约为2m5m,而构造裂隙数目庞大且分布异常离散。这些结构面的存在降低了泄水闸坝基岩体的整体强度,综合考虑软弱夹层与构造裂隙的发育特征,泄水闸坝基岩体易顺着软弱夹层沿陡倾向上游的构造裂隙发生破坏。(2)要对泄水闸坝基岩体的三维连通率进行研究与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岩体内部裂隙的形状、尺寸、产状等三维特征。而在实践中仅能采集到岩体露头面上裂隙的二维信息,因此,有必要基于岩体露头面上裂隙的二维信息进行三维裂隙网络模拟。(3)经过推导,三维连通率是沿潜在破坏面倾角方向与走向两个方向上二维连通率的关系函数。这种推导大大简化了三维连通率确定过程,使计算难度从三维降低为二维。本文采用Dijkstra算法在二维尺度上搜索潜在破坏路径,潜在破坏路径上裂隙迹线总长所占比例即为二维连通率,这种方法工程地质意义明确,计算过程简单快捷。(4)计算多个连通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反映真实连通率的合理方法。本文采用贝叶斯自助法对连通率总体统计参数进行优化估计,并以后验分布范围值作为连通率参数建议参考值。这种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三维裂隙网络模拟随机性以及计算所得连通率样本不足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从而提高连通率分析结果的可靠度。(5)经计算,D1y1-3地层岩体三维连通率的均值、标准差、p值分别为38.7%39.6%、50.2%55.6%和48.85%50.05%。D1y1-2地层岩体三维连通率的均值、标准差、p值分别为46.00%46.66%、46.0%51.0%和55.3%56.5%。就工程设计而言,可以适当选择均值、p值作为连通率最终结果用于后续强度及稳定性分析。考虑到大藤峡泄水闸工程安全要求高,本文建议采用p值最大值,即D1y1-3为50.05%、D1y1-2为56.5%用于后续坝基岩体强度及稳定性分析。
杨启祥[7](2020)在《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精细管理之道》文中研究表明大藤峡水利枢纽作为172项重大节水供水标志性工程,其建设管理具有引领性和风向标的效应。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积极应对工程初期边界条件不具备和生产关系不成熟的困境,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建立起科学、精细、高效的管理体系,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有力推进工程建设,打造行业标杆工程。以此为基,对大藤峡工程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张建林,凌贤德,左自林,胡思敏[8](2019)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截流断航》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最后一批满载货物的船舶快速驶过黔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施工水域,10月21日00:00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截流断航。随着最后一批满载货物的船舶快速驶过黔江大藤峡水利枢纽施工水域,10月21日00:00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截流断航。这也意味着,该项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标志性工程迎来了建设中至关重要的节点环节,未来5个多月的截流断航将为下一阶段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腾飞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工程建成后,珠江水运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也即将有望照进现实。
黄崇明[9](2019)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优化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国有资产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既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本文选取了国有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为具体分析对象。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近年来水利行业致力打造的精品工程,其管理模式和方法都代表了业内前沿。目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处于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项管理工作都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在逐步探索和完善,此时选取其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对工程建设中和交付使用后的资产管理工作有着积极和长远的意义。本文以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的优化管理为切入点,从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的定义及分类出发,结合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进度与管理需求,对水利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管理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一是资产划分不清晰,管理机构不明确;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经营意识淡薄;三是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考评方法不健全;四是监督体系不完善,资产未能充分利用。基于以上陈述和分析,本文对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提出了六点优化管理的建议:一是明确资产属性,夯实管理基础;二是强化机构人员,提高管理意识;三是丰富管理手段,强化绩效考评;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五是完善监督体系,防控经营风险;六是掌握市场需求,协调属地配套。最后,本文分析了优化方法实施后的有利影响。受地域分布及所在地需求的影响,我国的水利资源开发尚属于发展中阶段,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水利枢纽工程仍有较强的建设需求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发展壮大,其所属资产的管理和运营需要逐步完善,相关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其管理目标会逐步从重建设向重管理转变。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方向应是研究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水利枢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势必会逐步加强对自身经营运转的管理,以实现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的良性循环,确保国有资本投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廖志伟,徐林,廉浩,管世烽[10](2018)在《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效益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工程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启动前期工作,2015年5月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概算后获得水利部批复。工程任务以防洪、航运、
二、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论文提纲范文)
(1)凝心聚力谋发展 珠江治水谱新篇(论文提纲范文)
1 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成效 |
1.1 凝心聚力,贯穿一条主线 |
1.2 聚焦重点,强抓三件大事 |
1.3 抢抓机遇,补强重点领域短板 |
1.4 动真碰硬,全面强化行业监管 |
1.5 真抓实干,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
2 科学谋划“十四五”珠江水利改革发展布局 |
2.1 深刻认识“十四五”珠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
2.2 准确把握“十四五”珠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原则 |
2.3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
2.4 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
3 扎实做好2021年水利工作 |
3.1 全力做好巡视整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 |
3.2 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
3.3 全力推进大藤峡等重大工程建设 |
3.4 切实抓好大湾区水安全保障 |
3.5 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
3.6 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 |
3.7 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
3.8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2)水利枢纽分期导截流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
1.2.1 施工导截流数值模型 |
1.2.2 分期导截流后期导流工程中泄水建筑物消能效果研究 |
1.3 问题提出 |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2 一维与三维耦合有限体积模型 |
2.1 一维有限体积模型 |
2.1.1 控制方程 |
2.1.2 方程离散 |
2.1.3 模型验证 |
2.2 三维有限体积模型 |
2.2.1 控制方程 |
2.2.2 边界条件 |
2.2.3 方程离散 |
2.2.4 模型验证 |
2.3 模型耦合方法 |
2.4 动态边界条件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DualSPHysics的三维SPH模型 |
3.1 控制方程 |
3.2 状态方程 |
3.3 邻近粒子搜索 |
3.4 固壁边界处理及开边界实现 |
3.5 GPU并行计算 |
3.6 模型验证 |
3.6.1 明渠流 |
3.6.2 局部溃口溃坝 |
3.6.3 3D水跃 |
3.7 本章小结 |
4 有限体积分期导截流模型实际水利枢纽工程验证 |
4.1 物理模型制作 |
4.2 物模试验率定 |
4.3 数值模型天然河道糙率率定 |
4.4 耦合模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分期导截流模型水利枢纽导流能力与截流方案对比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2 一期导流工程围堰束窄河床流场研究 |
5.2.1 模型设置 |
5.2.2 围堰束窄河床流场分析 |
5.3 二期截流工程截流方案对比研究 |
5.3.1 明满流过渡流量 |
5.3.2 截流方案对比研究 |
5.3.3 动态截流过程非恒定流模拟分析 |
5.4 二期导流工程泄流能力研究 |
5.4.1 模型设置 |
5.4.2 泄流能力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SPH模型水利枢纽分期导截流工程泄流消能数值模拟研究 |
6.1 SPH模型非恒定流泄流消能模拟研究 |
6.1.1 模型布置 |
6.1.2 计算结果分析 |
6.2 SPH与有限体积耦合模型恒定流泄流消能模拟研究 |
6.2.1 模型布置 |
6.2.2 计算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关于大藤峡水利工程枢纽移民工作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
1.2 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特点 |
1.3 研究目的 |
2 调查方法 |
2.1 文献研究法 |
2.2 实地调研法 |
2.3 对比研究法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移民收入影响 |
3.2 移民生活条件的影响 |
3.3 安置点生态环境建设 |
4 结语 |
(4)大藤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用户需求分析 |
1.1 功能需求 |
1.2 接口需求 |
1.3 安全需求 |
1.4 性能需求 |
2 业务分析 |
3 系统设计 |
3.1 设计思路 |
3.2 总体框架 |
3.3 基本流程数据库整编 |
4 关键技术与模块功能 |
4.1 关键技术 |
4.1.1 BIM技术 |
4.1.2 支撑引擎 |
4.2 模块功能 |
4.2.1 投资管理模块 |
4.2.2 合同管理模块 |
4.2.3 进度管理模块 |
4.2.4 采购与物资管理模块 |
4.2.5 施工管理模块 |
4.2.6 质量管理模块 |
4.2.7 安全管理模块 |
4.2.8 其他模块 |
5 创新及预测 |
5.1“互联网+”技术优势充分利用 |
5.2 IT应用于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的IT应用并举 |
5.3 投资预测 |
6 结语 |
(5)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水利工程项目的概念与特点 |
2.1.1 水利工程项目概念 |
2.1.2 水利工程项目的特点 |
2.2 绩效评价相关理论 |
2.2.1 绩效评价概念 |
2.2.2 绩效评价常用方法 |
2.2.3 绩效评价体系 |
2.3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2 区域科学理论 |
2.3.3 生态学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1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
3.2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
3.2.2 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和制度不健全 |
3.2.3 指标赋权方法不科学 |
3.2.4 绩效评价结果可比性差 |
3.2.5 缺乏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激励机制 |
3.3 本章小结 |
4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综合模型构建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和原则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2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 |
4.2.2 评价指标确定 |
4.3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1 层次分析法 |
4.3.2 确定指标权重 |
4.4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4.4.2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验证分析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5.2 大藤峡水利枢纽项目指标体系构建 |
5.2.1 指标选取依据 |
5.2.2 指标调整与确定 |
5.2.3 指标赋权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绩效评价 |
5.3.1 模型绩效评价及分析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成果与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大藤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评价等级调查问卷 |
致谢 |
(6)复杂结构裂隙岩体三维统计连通率研究 ——以广西大藤峡泄水闸坝基岩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连通率的定义 |
1.2.2 连通率的确定方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 |
2.1 工程概况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地层岩性 |
2.2.3 软弱夹层 |
2.2.4 地质构造 |
2.2.5 物理地质现象 |
2.2.6 水文地质 |
第三章 坝基岩体结构特征 |
3.1 随机裂隙统计 |
3.2 裂隙特征描述 |
3.3 裂隙优势分组 |
3.4 裂隙迹长 |
第四章 坝基岩体三维裂隙网络模拟 |
4.1 裂隙产状模拟 |
4.2 裂隙尺寸模拟 |
4.3 裂隙密度模拟 |
4.4 蒙特卡罗模拟 |
第五章 坝基岩体连通率计算 |
5.1 二维连通率计算 |
5.1.1 计算剖面生成 |
5.1.2 潜在破坏路径Dijkstra搜索 |
5.1.3 二维连通率计算结果 |
5.2 三维连通率计算 |
5.2.1 计算模型推导 |
5.2.2 三维连通率计算结果 |
第六章 坝基岩体统计连通率计算 |
6.1 贝叶斯自助法 |
6.1.1 自助法原理 |
6.1.2 贝叶斯自助法原理 |
6.2 二维统计连通率计算结果 |
6.3 三维统计连通率计算结果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精细管理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组织,精细管理,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
1. 高屋建瓴,切实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
2. 真抓实干,充分发挥项目法人核心主导作用 |
3. 强化监管,有效提升合同履约能力 |
4. 精细管理,着力实现投资控制精细化 |
二、科技引导,精心设计,强化技术支撑和保障 |
1. 科学统筹,结合建设需要分批开展科研项目 |
2. 从严把关,保证重大技术研究成果准确有效 |
3. 加强协调,确保科研成果与设计方案无缝转化 |
4. 强化评估,实现设计优化和工程建设有机互动 |
三、高位推动,多措并举,确保稳定和谐征拆 |
1. 高位推动,制度先行 |
2. 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
3. 聚焦问题,逐项破解 |
4. 提升能力,智慧保障 |
四、问题导向,强化管控,有效把控质量安全 |
1. 加强监管,强力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
2. 多策并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 |
五、筑网搭台,智慧管理,助推工程提质增效 |
1. 构筑物联网,实现工程建设信息全方位监控 |
2. 搭建云平台,实现工程管理全过程线上运行 |
3. 挖掘大数据,实现管理决策科学精细分析 |
六、结语 |
(9)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优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理论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理论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3 现有文献评述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
2.1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划分 |
2.1.1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的定义 |
2.1.2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分类 |
2.1.3 水利枢纽工程国有资产的设定用途 |
2.2 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介绍 |
2.2.1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范围 |
2.2.2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价值分析 |
2.2.3 现行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方法介绍 |
3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背景及现状 |
3.1.1 工程建设背景概述 |
3.1.2 工程建设进展介绍 |
3.1.3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周边社会及经济环境分析 |
3.1.4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现状 |
3.2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资产划分不清晰,管理机构不明确 |
3.2.2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经营意识淡薄 |
3.2.3 财务管理手段落后,考评方法不健全 |
3.2.4 监督体系不完善,资产未能充分利用 |
4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优化策略及影响 |
4.1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优化方法 |
4.1.1 明确资产属性,夯实管理基础 |
4.1.2 强化机构人员,提高管理意识 |
4.1.3 丰富管理手段,强化绩效考评 |
4.1.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
4.1.5 完善监督体系,防控经营风险 |
4.1.6 掌握市场需求,协调属地配套 |
4.2 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管理优化的影响 |
4.2.1 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国有资产使用收益 |
4.2.2 有效控制水利枢纽后勤保障类国有资产管理风险 |
4.2.3 有助于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保质按时完成 |
4.2.4 有利于水利枢纽建成后形成良性可持续的运行和管理 |
4.2.5 有助于促进工程属地的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 |
4.2.6 有助于优化管理体制,培养经营人才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5.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10)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效益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基本情况 |
(一) 工程概况 |
(二) 工程建设进展 |
二、生态工程布局及实施 |
(一) 指导思路及建设目标 |
1. 指导思想 |
2. 建设目标 |
(二) 生态工程 |
1. 生态工程规划方案 |
2. 建设管理的理念与措施 |
三、生态效益 |
(一) 生态安全 |
(二) 生态绿色 |
(三) 生态和谐 |
(四) 生态发展 |
1. 枢纽区生态建设 |
2. 移民安置区生态建设 |
3. 城市发展 |
四、小结 |
四、大藤峡水利枢纽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论文参考文献)
- [1]凝心聚力谋发展 珠江治水谱新篇[J]. 王宝恩. 人民珠江, 2021(03)
- [2]水利枢纽分期导截流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研究[D]. 林金波.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3]关于大藤峡水利工程枢纽移民工作的调查研究[J]. 石先德,谢海萍,夏可. 科技与创新, 2020(21)
- [4]大藤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黄鹏嘉,王广铭,丘仕能. 水利信息化, 2020(05)
- [5]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利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 张林宝. 广西大学, 2020(02)
- [6]复杂结构裂隙岩体三维统计连通率研究 ——以广西大藤峡泄水闸坝基岩体为例[D]. 兰志广. 吉林大学, 2020(08)
- [7]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精细管理之道[J]. 杨启祥. 中国水利, 2020(04)
- [8]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截流断航[J]. 张建林,凌贤德,左自林,胡思敏. 珠江水运, 2019(20)
- [9]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后勤保障类资产优化管理研究[D]. 黄崇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10]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生态效益研究分析[A]. 廖志伟,徐林,廉浩,管世烽. 2018(第六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