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拿大“太平洋猫”系列双体渡船(论文文献综述)
胡碧玉[1](2004)在《流域经济论》文中研究表明流域经济是一种以自然河流水系为基础,流域人、财、物资源配置为核心的亚区域和跨区域经济系统。 人类的文明,最早均起始于大江大河之畔,世界四大古代文明都发源于一些着名的河流两岸。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流域及河流的综合治理和开发。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学者对流域经济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对流域经济更注重对“水域”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缺乏对流域经济这个亚区域和跨区域经济系统的诸多要素的系统分析;对流域产业带的分析更多的是以“三角洲”为边界,而缺乏上中下游的产业合理布局与利益互动互补的研究;对流域开发的模式有所研究,但很少用要素禀赋和分工协作的原理,进行流域经济开发模式和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对流域综合开发中上中下游经济差距的形成机制和利益互补机制的研究也薄弱。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众多江河的国家之一,今天对流域经济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已成为我国合理布局生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流域开发模式,促进我国江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为研究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尤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以规范分析方法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以宏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观分析为主等方法,对流域经济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论文的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分析了作为整个论文分析基础的基本理论,即:流域经济的内涵、特征、开发模式等问题,借以为论文其它章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流域经济的开发战略目标及模式,对流域经济的作用及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增长链”开发模式。第四章,论文分析流域经济产业带的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着重运用分工与协作理论,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的原则,对流域进行产业合理布局,并对流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五章,论文论述流域经济与城市的合理布局问题,着重分析城市增长极的作用、产权改革、经营城市等问题。第六章,论文分析了流域经济与“三农”出路问题,着重分析了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乡统筹,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增收等问题,力求探讨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促进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七章,论文分析了流域经济差异与非均衡协调发展,着重探讨了流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差异和实现流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第八章,论文论述了流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用五个统筹的理论,指导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着重探讨流域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创新,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九章,论文进一步揭示了流域经济开发中市场的失灵,指出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流域经济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在我国流域经济开发中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最后,论文进行流域经济实证研究,以嘉陵江流域为例,对嘉陵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开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具体探讨。 与同类型研究成果相比,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新的思考与探索: 1、从宏观理论分析的角度对流域经济问题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克服了以往国内外学者对流域经济的研究仅限于注重对“水域”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对流域经济这个亚区域和跨区域经济系统的开发战略目标和模式、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流域经济与“三农”出路、流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析较少的不足,把流域经济的开发战略目标和模式、产业布局、城市布局、“三农”、经济利益补偿、可持续发展等纳入了分析框架,使流域经济问题的研究更系统、完整和全面化。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提出了增长链开发模式。突破己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创新,提出增长链开发模式。增长链开发模式它是一种梯度开发模式与点-轴一面开发模式并举的综合开发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把梯度开发模式与点一轴一面开发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流域经济开发中,增长极开发、梯度开发与点轴面开发模式并存,通过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所形成的点状开发、点轴面所形成的带状开发与整个流域经济上中下游总体上的合理分工、梯度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带状的巨大增长链。利用流域经济中河流系统自身拥有的特殊功能来有效地组织流域经济,使河流经济的开发进程与流域经济的发展布局之间始终保持着协调的关系,这必将有利于实现流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 3、提出了建立流域经济上中下游的利益补偿机制。流域经济系统是一种以自然河流水系为基础,流域人、财、物资源配置为核心的亚区域和跨区域经济系统。针对流域开发是个系统工程,提出流域经济的开发必须?
二、加拿大“太平洋猫”系列双体渡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拿大“太平洋猫”系列双体渡船(论文提纲范文)
(1)流域经济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
1.1 论文选题的角度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流域经济基本理论分析 |
2.1 流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
2.1.1 流域经济与区域经济 |
2.1.2 流域经济与城市经济 |
2.1.3 流域经济范畴的理论解析 |
2.2 流域经济开发模式理论评析 |
2.2.1 增长极开发模式理论评析 |
2.2.2 点轴开发模式理论评析 |
2.2.3 网络开发模式评析 |
2.2.4 梯度开发模式理论评析 |
3 流域经济开发的战略目标及模式 |
3.1 流域经济的功能与作用 |
3.1.1 流域经济的一般功能 |
3.1.2 流域经济的特殊作用 |
3.2 流域经济的开发战略 |
3.2.1 流域经济开发战略的概念 |
3.2.2 流域经济开发战略的制定 |
3.2.3 流域经济开发战略的目标 |
3.3 流域经济开发模式 |
3.3.1 世界大河流域开发的启示 |
3.3.2 现实中流域经济开发模式类型 |
3.3.3 增长链:流域经济开发模式抉择 |
3.4 流域经济的运行机制 |
3.4.1 流域经济的微观运行机制 |
3.4.2 流域经济的宏观运行机制 |
4 流域经济产业合理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 |
4.1 流域经济产业合理布局 |
4.1.1 流域经济产业合理布局的意义 |
4.1.2 流域经济产业合理布局的原则 |
4.1.3 流域经济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思路 |
4.2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探析 |
4.2.1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4.2.1.1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低度化 |
4.2.1.2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 |
4.2.1.3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同构化 |
4.2.2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 |
4.3 流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
4.3.1 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 |
4.3.1.1 主导产业的概念与分类 |
4.3.1.2 流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与培育 |
4.3.2 市场机制与经济结构调整 |
5 流域经济与城市布局 |
5.1 城市增长极在流域经济中的作用 |
5.1.1 城市是流域经济发展的内核 |
5.1.2 城市是流域经济区域内的产业芯 |
5.1.3 城市是流域经济区域内的商品流通结 |
5.1.4 城市是流域经济区域内的要素中心 |
5.2 城市化与流域经济增长 |
5.3 城市在流域经济中的合理布局 |
5.3.1 我国城市布局问题与反思 |
5.3.2 促进流域经济增长的城市布局战略 |
5.3.2.1 流域城市合理布局的基本思路 |
5.3.2.2 流域城市合理布局的基本对策 |
5.4 城市制度安排与流域经济增长 |
5.4.1 城市经济产权制度创新 |
5.4.1.1 产权与经济效率 |
5.4.1.2 城市产权制度创新 |
5.4.2 城市经营制度创新及流域经济增长 |
6 流城经济与"三农"出路 |
6.1 "五个统筹"与"三农"问题 |
6.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
6.2.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居民差距 |
6.2.1.1 城乡居民差距现状 |
6.2.1.2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 |
6.2.2 我国城市化现状及问题 |
6.2.2.1 我国城市化现状 |
6.2.2.2 长江流域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3 城市化滞后对经济的影响 |
6.2.4 城市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推动流域农村发展 |
6.2.5 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 |
6.2.5.1 城市化与流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6.2.5.2 深化改革与城乡统筹互动 |
6.3 农业结构调整与“三农”互动机制 |
6.3.1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 |
6.3.1.1 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对策 |
6.3.1.2 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措施——以长江流域为例 |
6.3.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 |
6.3.2.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
6.3.2.2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产业化的促导 |
6.3.3 深化农村改革的取向 |
6.3.3.1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
6.3.3.2 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
6.3.3.3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
7 流域经济差距与非均衡协调发展 |
7.1 流域经济上中下游经济差距机制分析 |
7.1.1 缩小流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意义 |
7.1.2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差距 |
7.1.3 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差距的成因分析 |
7.2 流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措施 |
7.2.1 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
7.2.2 流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政策与措施 |
8 流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8.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
8.1.l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8.1.2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8.1.3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8.2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 |
8.2.1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绩效 |
8.2.2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 |
8.3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
8.3.1 资源环境保护 |
8.3.2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
8.3.3 发展生态农业 |
8.3.3.1 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
8.3.3.2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 |
8.3.4 生态旅游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8.3.4.1 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
8.3.4.2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绩效 |
8.3.5 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
8.3.5.1 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
8.3.5.2 流域开发的多目标的协调 |
8.3.5.3 建立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 |
9 流域经济开发中的宏观调控 |
9.1 流域经济开发中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
9.1.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 |
9.1.1.1 市场机制的作用 |
9.1.1.2 市场失灵 |
9.1.2 流域经济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
9.1.2.1 流域经济开发中宏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
9.1.2.2 流域经济开发中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 |
9.2 流域经济开发中政府的宏观调控 |
9.2.1 流域经济政府的职能 |
9.2.2 流域经济政府宏观调控取向 |
9.2.3 流域经济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手段 |
9.3 流域经济开发的制度安排 |
9.3.1 流域经济管理体制创新 |
9.3.2 流域经济管理的法制建设 |
10 流域经济的实证研究:以嘉陵江流域为例 |
10.1 嘉陵江干流沿岸地区概况 |
10.1.1 嘉陵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 |
10.1.2 嘉陵江干流沿岸主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10.1.3 嘉陵江流域的区位特征与要素禀赋 |
10.2 嘉陵江流域的开发战略 |
10.2.1 嘉陵江流域的开发模式抉择 |
10.2.2 嘉陵江流域的开发战略目标 |
10.2.2.1 嘉陵江流域总体开发战略 |
10.2.2.2 嘉陵江流域开发的战略重点 |
10.3 嘉陵江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 |
10.3.1 嘉陵江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 |
10.3.2 嘉陵江流域的产业合理布局 |
10.4 嘉陵江流域开发开放与可持续发展 |
10.4.1 促进嘉陵江流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
10.4.2 嘉陵江流域经济环保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声明 |
致谢 |
四、加拿大“太平洋猫”系列双体渡船(论文参考文献)
- [1]流域经济论[D]. 胡碧玉. 四川大学,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