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儿股骨、肱骨长度随孕周增长变化趋势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邱庭英[1](2021)在《中国南方地区孕21-23周超声测量参数预测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孕21-23周胎儿超声测量参数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南方地区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中孕期(孕21-23周)超声测量胎儿生长参数的相关性,探究单一指标对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092例中国南方地区足月单胎妊娠孕妇,二、三维超声测量孕21-23周胎儿生长相关参数,二维超声参数: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肱骨长(HL)、上臂中部周长(Amid)、大腿中部周长(Tmid);三维超声参数:胎儿肢体容积(部分上臂容积Avol、部分大腿容积Tvol)。4D view软件线下描绘胎儿皮肤边缘,计算肢体容积值,随机取40例入组数据,检测同一操作者组内和不同操作者组间相关系数及复测信度,随访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出生孕周,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1013例胎儿中孕期二维及三维超声参数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进一步以ROC曲线探究各指标预测巨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求截断值。结果操作者组内及组间相关系数ICC>0.80,重复测量百分比差异<5%,在同孕周下各参数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系数分别为rTvol=0.381,rAC=0.341,rAvol=0.292,rTmid=0.277,rHL=0.267,rHC=0.247,rFL=0.233,rBpD=0.212,rAmid=0.208,p<0.05。ROC 曲线分析结果表明,中孕期 Tvol、AC、Tmid、Avol对巨大儿预测 AUC 分别为 0.807、0.793、0.754、0.742;中孕期 AC、Tvol、Avol、Tmid对低出生体重儿预测AUC分别为0.682、0.667、0.646、0.637。结论中孕期胎儿部分大腿容积Tvol、腹围AC、部分上臂容积Avol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较强,可作为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有效指标,在巨大儿预测中Tvol、AC、Tmid、Avol有较高敏感度及较强特异性,对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预测而言,AC、Tvol、Avol、Tmid预测效能较弱,敏感度、特异性相对偏低。第二部分孕21-23周二维、三维超声参数联合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足月新生儿体重预测模型的建立目的探讨孕妇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结合第一部分结论,建立中孕期超声参数联合孕妇BMI的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孕妇身高,产前、中孕期、分娩前体重,中孕期二维、三维超声数据,随访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出生孕周。随机分成建模组(n=700例)和验证组(n=313例),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显着相关的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足月新生儿体重预测公式,验证组检测该预测公式的准确性。结果孕妇孕前及分娩时身体质量指数BMI,中孕期胎儿部分大腿容积、腹围,中孕期B超检查孕周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新生儿出生预测体重公式。该预测公式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绝对误差±250g准确率58.15%,相对误差±10%准确率70.29%,较单独应用二维超声参数预测准确率高。结论中孕期超声参数预测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时,结合三维超声所得代表胎儿软组织发育情况的胎儿部分大腿容积值,可以更加准确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
杨能[2](2021)在《全外显子组测序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与罕见病家系中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根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统计,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为25万例。“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出生缺陷可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所致,其中遗传因素异常是造成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出生缺陷通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也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这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影响家庭幸福和谐,也会造成巨大的潜在寿命损失和社会经济负担。出生缺陷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加以预防。自2005年以来,第二代DNA测序平台已经广泛投入使用,相对于第一代Sanger测序,二代测序不仅提高了测序通量且测序成本也得到大幅度降低。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测定人类的全基因组序列。而联合DNA靶向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方法,能够高效的完成人类基因组的编码区测序,该过程被称为“全外显子组测序”。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新方法,可以在常规方法难以检测的情况下识别出与患者表型相关的致病变异。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临床医生能够以此技术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并发现是否存在异常。我国的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表明,经超声发现的胎儿异常中65.9%为结构异常。利用传统的核型分析、FISH和CMA技术并不能完全明确胎儿结构异常的发生原因,因此亟需新的技术帮助临床医生完成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已知胎儿结构异常往往与相关基因的变异有关,因此合理运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发现胎儿结构异常的致病变异,以此完成更为精准的产前诊断,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结构畸形患儿出生,减少出生缺陷。对于罕见病家系中的先证者亦可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明确疾病分型与遗传病因,其结果将可能改善先证者的治疗现状并为家系的再生育需求提供指导,从而预防出生缺陷再次发生。方法:(1)利用侵入性手段(羊水或脐血穿刺)获取胎儿完整细胞,培养后进行核型分析和CMA。(2)提取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羊水细胞DNA,完成胎儿WES;若采取trio-WES,则还需提取胎儿父母DNA。(3)报告与胎儿超声结构异常有关的变异,综合胎儿表型与家系情况、一代验证结果、现有报道与研究,依据ACMG变异评级指南进行变异解读。(4)疑似罕见病先证者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minigene验证变异致病性。结果:(1)纳入研究的119例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未能通过核型与CMA明确病因。(2)全外显子组测序对119例胎儿样本平均测序深度为129.91±28.93×,平均覆盖度99.84%,其中大于20×的平均覆盖度98.91%。(3)119例核型与CMA检测未果的超声结构异常胎儿进一步通过WES检测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分子病因17例(17/119,14%),26例结论暂不明确(26/119,22%),仍为阴性76例(76/119,64%)。(4)疑似罕见病先证者测序发现COL7A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minigene实验结果表明变异c.5532+4_5532+5del AG能够引起COL7A1基因的64号外显子跳跃,形成异常剪接的转录本,致病性明确,与该基因另一变异c.3867del T共同引起先证者的RDEB疾病表型。结论:本研究为WES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对核型与CMA检测无果的超声结构异常胎儿采用WES分析可取得一定的分子诊断。WES联合现有技术在产前环境中能够预防部分出生缺陷,指导再生育;对罕见病患者的分子诊断可以改善患者临床诊疗。WES可以拓宽对疾病表型-基因型认识,发现新的致病基因或致病位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科学价值。
魏晓彤[3](2021)在《基于出生队列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研究及风险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而儿童肥胖可能是代际传递的结果。代际传递被定义为“一代人所经历的与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关的条件、暴露因素和环境因素”。生命早期是子代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对外界的暴露因素敏感性强,而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导致子代超重肥胖。生命早期多种因素,尤其是非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但研究较少且尚未有定论。虽然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会增加子代超重肥胖的风险,但并非所有的母亲-子代超重肥胖都会出现代际传递的现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超重肥胖代际传递风险预测这一问题,但仍缺乏成熟的系统性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目标分为以下三方面:一是依托出生队列开展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与子代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并明确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流行现状;二是探讨可能影响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孕期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临床筛查、孕妇自我居家管理两个应用场景,开展适用于孕期(包括备孕期、孕早、中、晚期)的风险预测;三是探讨可能影响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产后相关影响因素,并仅针对婴儿期和针对全生命早期(包括孕期和婴儿期)分别开展风险预测,为防控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案和工具。方法:本研究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孕早期孕妇进行基线调查,分别在孕期(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产后(分娩、产后42天、婴儿6月龄和12月龄)对母婴和父亲进行现场随访。母亲孕前体重和身高在基线调查时获取。儿保科专业调查员对婴儿身长、体重等指标进行标准化测量。各阶段的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物样本采集、临床数据采集。孕期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孕期基本信息、体格信息、既往疾病史、家族疾病史、孕产史、分娩史、本次妊娠情况、用药史、体检及问诊情况、临床检查指标、辅助检查项目、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环境暴露因素、配偶情况等内容。婴儿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三部分,婴儿情况调查、父亲情况调查和母亲情况调查;婴儿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喂养情况、运动情况、睡眠情况、家庭环境及养育环境。父母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等内容。数据录入使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tata 15.1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并将饮食、运动等因素划分为四分位数进行分析。使用线性回归、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母亲相关信息、孕前超重肥胖与子代超重肥胖及发育之间的关系。第二和第三部分将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12月龄超重肥胖组进行匹配作为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组,即暴露组;以其他三组(孕前超重肥胖-婴儿非超重肥胖,孕前非超重肥胖-婴儿超重肥胖,孕前非超重肥胖-婴儿非超重肥胖,以下简称“其他三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此外还将孕前超重肥胖-婴儿超重肥胖组(OM-OC)与孕前超重肥胖-婴儿非超重肥胖组(OM-NOC)单独比较分析。在风险预测过程中,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初步筛查候选预测因子,进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纳入模型的预测因子,依据预测因子所对应的回归系数绘制列线图,并利用Bootstrap自助法开展内部验证(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1.本项目最终共对908对母子完成了孕期随访调查。孕前超重肥胖的母亲分娩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风险都显着增加。在完成婴儿期随访的对象中,6月龄和12月龄的超重肥胖率分别是27.9%和29.1%;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为婴儿各月龄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6月龄OR=2.93,95%CI:1.64-5.25;12月龄OR=3.22,95%CI:2.07-5.01)。2.在构建适用于孕检筛查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过程中,以其他三组为对照构建的模型为:Logit(P)=-3.41-0.98×(本科/大专及以上)+0.86×(孕中期空腹血糖)+2.05×(孕晚期血压)+0.88×(孕晚期胆固醇)+0.60×(孕晚期腹围)。以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子代非超重肥胖(OM-NOC)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为:Logit(P)=-2.83-0.65×(本科/大专及以上)+0.75×(孕中期服糖2小时后血糖)+1.95×(孕晚期血压)+0.78×(孕晚期胆固醇)。两个模型区分度(AUC=0.81;AUC=0.78)和校准度(Hosmer-Lemeshow x2=4.69和7.48,P>0.05)良好。在构建适用于居家管理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的过程中,以其他三组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为:Logit(P)=-7.27+1.05×(孕早期静坐型体力活动>18METs)+1.30×(孕中期睡眠指数≥8)+1.35×(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三位点(Q3/Q4))+2.07×(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四位点(Q4/Q4))+1.51×(孕晚期抑郁)。以OM-NOC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为:Logit(P)=-3.39-2.31×(孕早期家务型体力活动44.3-54METs)-1.61×(孕早期家务型体力活动>54METs)+1.56×(孕中期睡眠指数≥8)+1.14×(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三位点(Q3/Q4))+2.15×(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四位点(Q4/Q4))+1.46×(孕晚期抑郁)。两个模型区分度(AUC=0.77;AUC=0.79)和校准度(Hosmer-Lemeshow x2=6.81和9.23,P>0.05)良好。3.在构建仅针对婴儿期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产后风险预测模型过程中,以其他三组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为:Logit(P)=2.31+0.70×(剖腹产)-1.13×(6月龄晚上睡眠时长≥9h)-0.85×(6月龄总体养育环境较差)-0.93×(6月龄总体养育环境较好)-1.79×(6月龄总体养育环境非常好)-1.06×(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二位点(Q2/Q4))-1.21×(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三位点(Q3/Q4))-1.80×(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四位点(Q4/Q4))+2.01×(12月龄甜饮料摄入处于第四位点(Q4/Q4))+1.57×(产后高血压)。以OM-NOC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为:Logit(P)=4.56-1.84×(6月龄晚上睡眠时长≥9h)-1.02×(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二位点(Q2/Q4))-0.93×(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三位点(Q3/Q4))-1.93×(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四位点(Q4/Q4))+1.83×(12月龄甜饮料摄入处于第三位点(Q3/Q4))+2.11×(12月龄甜饮料摄入处于第四位点(Q4/Q4))-1.07×(6月龄总体养育环境较好)-1.80×(6月龄总体养育环境非常好)。两个模型区分度(AUC=0.77;AUC=0.75)和校准度(Hosmer-Lemeshow x2=7.15和5.56,P>0.05)良好。在构建针对全生命早期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产后风险预测模型的过程中,以其他三组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共纳入11个预测因子,模型为:Logit(P)=-1.46-1.13×(本科/大专及以上)+1.83×(孕早期静坐型体力活动>18METs)+0.89×(孕中期空腹血糖)+1.55×(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三位点(Q3/Q4))+2.02×(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四位点(Q4/Q4))+0.61×(孕晚期腹围)+0.90×(孕晚期胆固醇)+1.41×(孕晚期抑郁)-1.25×(6月龄睡眠时长≥9h)-0.80×(6月龄养育环境较差)-1.31×(6月龄养育环境较好)-1.58×(6月龄养育环境非常好)-1.53×(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三位点(Q3/Q4))-2.25×(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四位点(Q4/Q4))+1.22×(母亲产后高血压)。以OM-NOC作为对照组,构建的模型纳入8个预测因子,模型为:Logit(P)=5.95-1.47×(本科/大专及以上)-0.80×(孕早期家务型体力活动44.3-54METs)-0.98×(孕早期家务型体力活动>54 METs)+0.72×(孕中期服糖后2小时血糖)+1.15×(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二位点(Q2/Q4))+3.10×(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三位点(Q3/Q4))+3.93×(孕中期非健康饮食模式处于第四位点(Q4/Q4))+0.76×(孕晚期胆固醇)+1.39×(孕晚期抑郁)-1.63×(6月龄睡眠时长≥9h)-1.79×(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二位点(Q2/Q4))-2.09×(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三位点(Q3/Q4))-2.36×(12月龄蔬菜摄入处于第四位点(Q4/Q4))。两个模型区分度(AUC=0.80;AUC=0.85)和校准度(Hosmer-Lemeshow x2=2.45和4.33,P>0.05)良好。结论:1.本研究依托出生队列,开展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研究,并针对两大人群、两个时期(孕期和产后)和两个应用场景(孕期检查/儿童保健现场和居家自我管理情景)进行风险预测。2.在孕检筛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和产妇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孕中期血糖、孕晚期血压/胆固醇/腹围等因素。在孕妇自我居家管理过程中,孕早、中、晚期风险预测关注点有所侧重,分别是孕早期体力活动、孕中期饮食模式和孕晚期心理状况。3.在产后风险预测研究中,针对婴儿期和全生命早期分别开展风险预测,产后应重点关注分娩方式,6月龄婴儿的睡眠和养育环境,12月龄婴儿的饮食种类和母亲产后血压等预测因素。
王颖[4](2020)在《超声检测指标与胎儿生长受限诊断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不同孕周胎儿的不同超声指标与胎儿生长受限诊断的相关性。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于妊娠≥28周及≤42周终止妊娠的孕妇的临床资料。2.倾向性评分选择其中87例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为FGR组,另87例对照组为NFGR组。3.收集两组孕妇孕周大于14周胎儿BPD(胎头双顶径)、HC(头围)、AC(腹围)、HL(肱骨长)、FL(股骨长)、RI(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S/D(胎儿脐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的超声检测数据。4.比较两组胎儿各项检测指标,分析超声指标数据与胎儿生长受限诊断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孕周不同指标对FGR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孕周、BMI、孕期增重、职业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FGR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NFGR组。3 FGR组和NFGR组在同一孕周下不同超声各指标结果比较3.1 FGR组和NFGR组14~19+6周超声测量胎儿生长指标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在20~23+6周超声:与NFGR组相比,FGR组胎儿FL降低(P=0.014),S/D升高(P=0.028)。FL预测F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8,截断值为35.7mm,灵敏度为0.536,特异度为0.792。3.3在24~27+6周超声:与NFGR组相比,FGR组胎儿HC、AC、FL、HL降低(P<0.05)。HL预测FGR的曲线下面积为0.762,截断值为43.95mm,灵敏度为0.683,特异度为0.736。3.4在28~31+6周超声:与NFGR组相比,FGR组胎儿BPD、HC、AC、FL、HL降低(P<0.001),RI、PI、S/D升高(P<0.05)。FL、HL预测FG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1、0.807,截断值分别为54.5mm,49.5mm,灵敏度分别为0.851、0.915,特异度分别为0.49、0.608。3.5在32~35+6周超声:与NFGR组相比,FGR组胎儿BPD、HC、AC、FL、HL降低(P<0.01),PI升高(P<0.05)。HL预测F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截断值:55.5mm,灵敏度为0.716,特异度为0.734。3.6在36~37+6周超声:与NFGR组相比,FGR组胎儿BPD、HC、AC、FL、HL降低(P<0.001)。AC预测FG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截断值:307.5mm,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705。3.7在38~39+6周超声:与NFGR组相比,FGR组胎儿BPD、HC、AC、FL、HL降低(P<0.001)。AC、HL预测FG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847,截断值分别为306.5mm、61.5mm,灵敏度分别为1、0.654,特异度分别为0.577、0.855。结论:1 FGR组不良妊娠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妊娠早期超声指标对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价值不大;3妊娠28~35+6周HL对FGR的预测准确性高;4妊娠36~39+6周AC预测FGR的发生准确性更高。
苗明明[5](2020)在《胎儿标本胸12椎体水平椎管及脊髓发育的MRI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胎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育过程中容易受遗传以及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各种畸形。胎儿脊柱、脊髓是人体的重要结构,也是胎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胎儿脊柱脊髓畸形的发病率较高,是终止妊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也是研究胎儿发育重点关注的部位。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产前检查胎儿形态学异常的方法,随着磁共振(MRI)技术的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对超声怀疑有异常的胎儿进行MRI进一步检查。超声没有辐射是评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首选方法。目前由于高分辨二维超声能够实时检查胎儿的整个解剖结构,同时能够诊断出大部分的胎儿畸形,方便、无创、价格低廉,是临床产前检查和评价胎儿畸形的常用方法。现在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发展,仅需要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添加专用探头和后处理软件,就可以进行三维超声成像,因而高分辨率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也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产前检查之中,成为二维超声怀疑胎儿畸形时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但是当母体肥胖、羊水过少或者胎头入盆时,超声的检查受到限制[1]。磁共振一般应用于超声检查怀疑异常的胎儿,作为超声检查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可以排除可疑的胎儿畸形,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手术,也可以补充和修正超声的诊断,提供更加详细的胎儿解剖的信息和畸形细节。产前早期发现脊柱脊髓畸形,才能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早期干预。由于胎儿脊柱脊髓结构相对较小,且脊髓周围有脊柱骨骼保护,超声显示脊柱脊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限制了超声在脊柱脊髓畸形诊断方面的应用。MRI发展迅速,没有辐射,分辨率高,能够有效的显示胎儿的发育情况,特别是脊柱、脊髓的发育情况。人们早在1983年就用MRI对宫内胎儿进行检查。但是由于早期MRI成像序列时间长的限制,胎儿运动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为了得到较清晰的宫内胎儿图像,需要对行MRI检查孕妇和胎儿进行镇静,增加了胎儿产前检查的风险,使得在那时MRI没有广泛应用在宫内胎儿产前检查领域。近年来,由于MRI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胎儿MRI图像,大大减少了胎儿宫内运动对MRI图像造成的影响,宫内胎儿MRI图像质量明显提高,也不再需要对孕妇和胎儿进行镇静,减少了胎儿MRI检查的风险,这使得MRI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产前检查的重要的无创评估胎儿发育情况的工具。现在虽然还没有孕妇接受产前MRI检查出现对胎儿造成损害的相关报道,但由于孕早期(前三个月)胚胎及胎儿快速分化,这个过程容易受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畸形。因此一般主张于孕中后期(孕三个月以后)在超声怀疑胎儿异常而又无法确诊时才行胎儿MRI检查,或者如果孕妇之前怀有畸形胎儿,这样的孕妇属于高危孕妇,如有必要可以直接做胎儿MRI检查。如无以上情况,一般不主张常规行胎儿MRI产前检查。由于3.0T MRI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敏感的显示骨和软骨的结构,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构在3.0T MRI上进行胎儿MRI检查。在3.0T MRI上对孕妇进行检查,更需要注意监测特定吸收率(SAR)。波谱(MRS)、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技术也用于宫内胎儿成像[2,3]。3.0T以上场强的MRI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产前检查。MRI除了可以应用于宫内胎儿产前检查,还可以应用于扫描胎儿尸体,来查找导致胎儿死亡的畸形。尸体解剖一直是查找胎儿或者新生儿死亡原因的重要方法,但是,现在越来越少的父母同意尸体解剖。特别是胎儿脊柱脊髓的尸体解剖,很难做到不破坏脊髓结构。医学影像成像一直是胎儿尸检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由于其无创,更容易被胎儿父母认可。以往常用X线对胎儿骨骼系统进行成像,用超声成像来显示胎儿软组织的解剖细节。X线成像可以直观的显示胎儿整个骨骼系统的整体情况和显着畸形,显示不同骨骼之间的相对大小,但是X线成像仅能显示大的骨性结构的整体形态,不能够显示其周围软组织、软骨的情况,也不能够显示小的畸形,并且不能显示颅内和椎管内情况。而MRI成像可以无创的显示胎儿畸形,以及畸形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胎儿宏观的形态异常。MRI成像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显示颅脑和脊髓以及其他重要脏器的解剖结构。与尸体解剖相比,MRI可以更好的评估胎儿结构的相对位置异常,如Chiari畸形等。因为胎儿尸体解剖需要把胎儿脑和脊髓等结构从颅骨、椎管等骨性结构中取出,这就破坏了脑脊髓和椎管的相对位置关系,造成尸体解剖无法诊断此类畸形,MRI可以原位评估胎儿尸体解剖结构,不需要破坏胎儿器官,以及器言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诊断出尸检不易诊断的轻度的位置异常畸形,因而MRI是胎儿或者新生儿尸检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MRI成像所得数据资料还可以永久存储,以利于日后的妊娠咨询和科研。在父母不同意尸体解剖的情况下,还是尸体解剖的重要替代手段。但是MRI不能够取得关于胎儿尸体的组织学信息,可以在MRI引导下对病变胎儿区域进行有目的性的穿刺,来获取组织学信息,但是尽管如此,与尸体解剖相比,病理科医生也不能够对胎儿器官的整体情况有个直观的认识。这是MRI的局限性。在胎儿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在MRI检查以后,可以在有异常的部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尸体解剖,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组织解剖诊断信息,尽量减少对胎儿的破坏。MRI以及尸检所得到的资料,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也可以为胎儿父母提供重要的信息,来预测他们怀下一个孩子患有畸形的风险。了解胎儿脊柱、脊髓的正常形态特点和发育曲线,有利于准确检出胎儿脊柱、脊髓发育的异常。有学者运用CT来扫描和研究胎儿标本脊柱的发育规律[4-8]。他们研究了颈4、胸6、腰3椎体、颈1-骶5椎体和它们的三个骨化中心的相关形态学参数的发育规律,来协助诊断胎儿脊柱畸形和评价胎儿脊柱是否发育不良。CT对胎儿脊柱骨性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由于CT有辐射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利,不能用于活体胎儿检查,只能用于胎儿标本发育和畸形的研究。虽然宫内胎儿MRI成像随着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成像时间的限制,宫内胎儿脊柱脊髓成像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胎儿标本MRI成像不受时间和磁共振场强的限制,成像质量明显提高。国内外已经有较多学者利用MRI对正常胎儿标本脊柱脊髓区进行研究,2006年有学者19]对30个14-41孕周的正常胎儿标本脊柱区进行1.5T MR1成像。研究腰2椎体以及骨化中心的高度和面积,以及腰1/2椎间盘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腰2椎体以及骨化中心可以在1.5T MRI上很好的显示,他们的高度和面积与孕龄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腰1/2椎间盘的信号随孕周发生变化,椎间盘增长速度大于椎体。2012年有学者[10]使用1.5T MRI对6个孕20周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胎儿标本的脊柱进行磁共振成像,研究其形态和骨化中心的特点。结果显示椎体胸腰段最大,这和椎体从胸腰段开始骨化,并向头尾两侧进行的骨化规律一致。他们还得出用MRI研究福尔马林固定的胎儿标本的脊柱的骨化过程是可行的结论。MRI可以有足够的对比来区分骨骼和肌肉。近几年在正常胎儿标本脊柱脊髓MRI成像和发育规律方面国内有较多研究报道。这些学者使用3.0T MRI分别就正常胎儿标本脊髓腰骶膨大的发育特点、胎儿腰椎长度、腰髓长度、颈髓长度、颈4/5椎间盘的信号特点及发育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3.0TMRI可以很好的显示正常胎儿标本脊柱脊髓各段的形态特征,以上各参数与胎龄有良好线性相关关系[11-15]。这一系列的研究,揭示了胎儿标本脊柱和脊髓在MRI图像上的信号特点和发育规律,为临床宫内超声和MRI诊断胎儿脊柱脊髓疾病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也为对胎儿尸体进行MRI检查,来判断胎儿脊柱脊髓区是否正常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2018年有学者[16]在3.0T MRI T2WI冠状位上研究了脊髓主干和第12对胸神经夹角的变化情况。他们通过第12肋来确定第12胸椎间孔的位置,进一步确定第12对脊神经的位置。他们发现脊髓主干和第12对胸神经之间的夹角,在孕中晚期,随孕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这一研究,丰富了我们对胸段胎儿脊髓和脊神经根生长发育的知识。但是在MRI图像上,描述正常胎儿标本胸椎管及脊髓的研究很少。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用3.0T MRI显示胎儿标本T12水平椎管及脊髓的发育情况。目的应用3.0T MRI扫描并描述不同胎龄T12水平椎管的正常形态,测量形态学参数,并计算各参数随胎龄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胎龄各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应用3.0T MRI扫描并描述不同胎龄T12水平脊髓的正常形态,测量相关形态学参数,计算不同孕周各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材料和方法对43例15-40周正常胎儿标本的脊柱以T12水平为中心进行MRI扫描。所有标本均采用3.0T MRI扫描。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上对T12椎体进行成像。在横轴位上测量T12水平椎管的前后径、左右径和横截面积,运用散点图和Pearso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上述参数随胎龄的变化情况。在横轴位上测量T12水平脊髓的前后径、左右径和横截面积。结果由于T2WI图像高信号的脑脊液的存在,胎儿T12水平椎管能够在MRI图像上清晰显示,呈类圆形,胎儿T12水平脊髓能够在MRI图像上清晰显示,呈类椭圆形。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12水平椎管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均与胎龄呈显着正相关。随胎龄呈线性增长。结论胎儿标本MRI检查是了解T12水平椎管生长状态的可靠和有用方法,也是显示T12水平脊髓发育状态的可靠手段。本项研究所测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和随胎龄增长的发育曲线,将有助于在MRI图像上检出胎儿脊柱、脊髓先天性畸形。为临床胎儿脊柱脊髓区产前检查和胎儿尸体脊柱脊髓区检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王琴晓[6](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评估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究孕晚期宫内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胎儿和宫内正常发育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多血管多血流参数的差异,并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及对症处理时机,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孕晚期32w~40w孕妇为研究对象,67例经临床及超声确定的FGR孕妇设为病例组,75例经临床及超声确定的宫内正常发育孕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多血管多血流参数的差异,脐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观察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End diastolic velocity,S/D)、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并计算脑胎盘率(Cerebroplacental ratio,CPR),即大脑中动脉PI与脐动脉PI的比值,静脉导管观察指标包括心室收缩峰(Ventricular systole wave,S)、心房收缩谷(Atrial systole wave,a)、并计算S/a比值。并对两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儿率、早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两组出生后的Apgar评分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结果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判断UA、MCA、CPR、DV各血流参数各自及联合诊断FGR的效能。结果 1.病例组胎儿脐动脉PI、RI、S/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例组胎儿大脑中动脉PI、RI、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例组胎儿脐动脉PSV、大脑中动脉PS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胎儿脑胎盘率(CP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病例组胎儿静脉导管S峰、a波流速低于对照组,S/a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诊断效能,单个指标以MCA、CPR的诊断效能较高,而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最高。7.两组妊娠结局比较,病例组胎儿新生儿窒息率、低体重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妊娠结局比较,病例组胎儿早产率、孕妇产后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的阿普加(Apgar)评分比较,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血管多血流参数综合评估监测FGR胎儿在宫内状况发挥着重要作用,指标异常程度与宫内生长受限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孕晚期FGR胎儿监测的敏感指标,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强调了对FGR胎儿应行多血管多血流参数综合评估的重要性,在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干预,可明显改善围生结局,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刘文娜[7](2020)在《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的胎儿生长及发育速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对于胎儿生长发育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在临床研究中,研究胎儿生长发育曲线比单个时间点处的研究更有意义,并且,胎儿的生长发育可以看作有关孕周的函数,利用函数型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比离散统计模型更贴近实际意义。胎儿的发育速度是不同于胎儿生长大小的衡量指标,因此本文不单单对胎儿生长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还对胎儿发育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上海某医院队列研究中的孕妇数据,研究时间段为孕周14周到41周,数据类型为稀疏且不规则函数型数据。针对于此类数据类型,以及估计胎儿发育速度曲线的研究目的,本文将用PACE估计方法对胎儿发育速度曲线进行估计。本文在研究胎儿生长大小影响因素的同时,还对胎儿的育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而在函数型数据模型中大多数模型只反映了实际观测的大小变化情况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无法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因此,本文将速度曲线作为目标变量,建立函数型数据模型。本文选择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以及腹围三个发育指标来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挖掘这三个变量之间共同的影响因子,本文建立了针对于稀疏函数型数据的多个因变量函数型混合效应模型,并利用各指标对应的主成分得分间的相关系数来反映不同指标间的联系,同时,将此模型扩展到以速度为因变量的实际数据分析中,并得到实际可解释的结果。
姜书情[8](2020)在《SMA血流方向对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胎儿先天性膈疝是胎儿胸腔畸形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且左侧膈疝相比右侧更为多见。早期正确的诊断和评估对及时终止妊娠、保证母婴健康、优生优育以及降低医疗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的超声表现复杂以及胎儿的预后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着重探讨产前超声在左侧先天性膈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胎儿左侧CDH的病例70例,均为单胎,均经引产后病理解剖、出生后X线、手术或MRI证实。全面筛查胎儿全身系统及胎盘、羊水、脐带情况,常规测量胎儿生物学参数,总结其灰阶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征。在其2426周心尖四腔心水平胸部横切面图片上使用肺轮廓追逐法测量健侧肺的面积,将该数值与对应孕周的头围测值相比计算健侧肺的肺头比(LHR),并与此孕周正常胎儿同侧肺LHR(expected LHR)进行对比,得到二者的比值(observed/expected LHR,O/E LHR)。对于继续妊娠直至分娩的胎儿,比较不同LHR和O/E LHR患儿的预后情况的差异,随访6个月,了解出生后患儿手术情况和存活状况,计算死亡率。结果共收集70例胎儿左侧CDH的病例资料,其超声灰阶声像图表现为胸腔内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纵膈移位、肺发育不良、腹围缩小、膈肌回声缺损、胸腔积液等。59例胸腔内可见胃泡,11例胃泡仍位于腹腔内。62例通过CDFI探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向上翻转进入胸腔。70例中,38例选择引产,足月妊娠26例,早产6例,24例经手术后存活,3例手术后死亡,5例未经手术即死亡,总死亡率为25%(8/32)。分娩后的患儿中,LHR≤1.0的患儿死亡率为71.43%(5/7),O/E LHR≤35%的患儿死亡率为85.71%(6/7),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CDH的超声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胸腔内实性或囊实性占位、纵膈移位、肺发育不良、腹围缩小、膈肌回声缺损、胸腔积液等。在CDFI模式下,降低血流速度标尺、增大彩色增益检测到SMA向上翻转进入胸腔,该特征更加有利于该疾病的诊断,尤其是中孕早期胃泡位于膈下的不典型膈疝。产前超声能够通过LHR,O/E LHR两个参数评估胎儿健侧肺的发育情况,从而为CDH胎儿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丁[9](2020)在《正常早孕期胎儿耳廓形态学相关参数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二维超声研究正常早孕期胎儿耳廓形态学相关参数并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采集500例孕周在11~13+6周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 NT)正常胎儿双耳冠状切面,该标准位同时显示双眼眶、双上颌骨,测量胎儿双侧耳廓下缘的水平间距、胎儿双侧耳廓连线与双侧上颌骨骨化中点连线的垂直距离、胎儿双侧耳廓长轴延长线的相交角度,并观察耳廓长轴与面颊部夹角。每个数据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分析正常早孕期胎儿耳廓形态学相关参数测量值与头臀径(Crown-Rump Length CRL)的关系,并建立早孕期胎儿头臀径(CRL)与耳廓形态学参数测量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500例胎儿中342例获得了满意的胎儿双耳冠状切面图,双耳形态呈“八”字形对称,双耳长轴与面颊部夹角为锐角,随着胎儿CRL值从46mm增加至73mm,双耳下缘水平间距从16.5mm增加至27.5mm,线性回归方程:双耳下缘水平间距(mm)=0.265×CRL+6.61(r=0.835,P<0.01),双耳下缘水平间距与孕周及CRL呈线性正相关;双耳连线与双上颌连线呈平行关系,双耳连线至双上颌骨化中点连线垂直距离从3.5mm增加至6.5mm,线性回归方程:双耳连线与双上颌骨化中点连线垂直距离(mm)=0.097×CRL-0.63(r=0.884,P<0.01),双耳连线至双上颌骨化中点连线垂直距离与孕周及CRL呈线性正相关;双耳长轴延长线交角从112.53°减小至86.08°,线性回归方程:双耳长轴延长线交角(°)=-0.950×CRL+154.46(r=-0.953,P<0.01)。双耳长轴延长线交角与孕周及CRL呈线性负相关。结论:早孕期正常胎儿双耳呈中文“八”字形态字,双耳对称,长轴与面颊部夹角为锐角,双耳下缘水平间距、双耳连线至双上颌骨化中点连线垂直距离均与胎儿CRL呈线性正相关,且双耳连线与双上颌连线呈平行关系;双耳长轴延长线交角与胎儿CRL呈线性负相关,可见早孕期胎儿耳廓形态学参数对耳廓畸形筛查可提供部分参考范围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变化规律可对耳廓畸形筛查提供部分参考价值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敬慧[10](2019)在《基于胎儿临产腹围估测出生体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提出胎儿体重评估公式EFW=220×FAC-4100,通过对742个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检验该公式在胎儿体重估测中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02月-12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出生的742例胎儿,其中单胎716例,双胎13例(26个胎儿),出生后统计新生儿性别:男384例,女358例。分别对胎儿的头围、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度进行精确测量。采用本研究提出的公式和另外三个公式分别对胎儿体重进行估值计算,然后和分娩后新生儿的实际体重做比较,对比研究四个公式在估测胎儿体重方面的准确性,评估各自的优缺点。四个公式分别为:公式 A1:EFW=220× FAC-4100;公式 A2:EFW=188.4×FAC-3038.7;公式 A3:EFW=10(1.3596+0.00064× HC+0.00061 × BPD × FAC+0.0424×FAC+0.174×FL-0.00386 X FAC X FL);公式 A4:EFW=1.07×BPD3+0.3×FAC2×FL。其中FAC表示:胎儿腹围;HC表示:头围;BPD表示:双顶径;FL表示:股骨长度结果:1、鉴于本研究提出的公式A1为胎儿腹围的单参数公式,并且公式中斜率和截距均为整数,因此在产科临床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同时在用于无产科专业知识的孕产妇对胎儿发育的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其他三个公式对比结果表明,公式A1在预估胎儿体重方面具有可行性。2、通过对胎儿性别组体重的估测发现:采用四个公式估测的体重平均值与真实体重平均值的差值,在男婴组均为负值,在女婴组虽仅公式A3为负值,其余公式均为正值,但同一公式计算出的体重估测平均值男婴组均小于女婴组,这表明性别是影响胎儿体重估测值的一个重要因素。3、在巨大儿的胎儿体重估测中,四个公式平均值差值均为负值,小于实际出生体重平均值。四个公式相对误差百分比在0-15%区间的符合率分别为96.4%、94.0%、89.3%、90.6%,公式A1对体重的估测准确率相对最高。其中公式A1、公式A2的准确性高于公式A3、公式A4,反映出单参数公式预测巨大儿准确性稍高于多参数公式。4、在低体重新生儿中,公式A3预测胎儿体重相对较准确,公式A2产生的偏差最大。另外,这四个公式的估值均高于真实体重,且多参数公式要明显优于单参数公式。但需要指出对低体重胎儿体重的高估会让临床医生低估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危险。结论:通过比较发现,四个公式均可以应用于临床。其中本研究提出的公式A1:EFW=220×FAC-4100,参数少,且斜率和截距均为整数,因此计算简单。并且数据获得方便,所以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更方便临床医生对胎儿体重的评估。该公式几乎适合所有孕妇。公式A1另一个重要优势是在对巨大儿体重估测时其准确性更高。
二、胎儿股骨、肱骨长度随孕周增长变化趋势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胎儿股骨、肱骨长度随孕周增长变化趋势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南方地区孕21-23周超声测量参数预测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孕21-23周超声测量参数与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研究 |
1.1 前言 |
1.2 材料与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部分 孕21-23周二维、三维超声参数联合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足月新生儿体重预测模型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 |
致谢 |
(2)全外显子组测序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与罕见病家系中的遗传病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与展望 |
第二章 前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意义 |
第三章 全外显子组测序对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四章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罕见病家系中的遗传病因学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分析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基于出生队列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研究及风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序言 |
第一部分:母婴超重肥胖相关性研究及代际传递现状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及与孕前超重肥胖相关性研究 |
3.1.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3.1.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与孕前超重肥胖相关性分析 |
3.2 孕前超重肥胖与子代出生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
3.2.1 基本特征及孕前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相关性研究 |
3.2.2 孕前超重肥胖与LBW、HBW、SGA和 LGA的相关性研究 |
3.3 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
3.3.1 婴儿基本特征及体格发育情况分析 |
3.3.2 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6 月龄体格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3.3.3 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6 月龄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
3.3.4 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12 月龄体格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3.3.5 孕前超重肥胖与婴儿12 月龄超重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
3.4 基于队列研究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现状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组间基本特征比较分析 |
3.2 适用于孕检筛查应用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3.2.1 适用于孕检筛查应用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影响因素初筛 |
3.2.2 适用于孕检筛查应用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呈现 |
3.2.3 适用于孕检筛查应用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
3.3 适用于居家管理应用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3.3.1 适用于居家管理应用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影响因素初筛 |
3.3.2 适用于居家管理应用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呈现 |
3.3.3 适用于居家管理应用的孕期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产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仅针对婴儿期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产后风险模型构建 |
3.1.1 仅针对婴儿期的产后风险预测模型影响因素初筛 |
3.1.2 仅针对婴儿期的产后风险预测模型的呈现 |
3.1.3 仅针对婴儿期的产后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
3.2 生命早期(孕期和婴儿期)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预测模型构建 |
3.2.1 生命早期(孕期和婴儿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呈现 |
3.2.2 生命早期(孕期和婴儿期)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母源性肥胖对子代健康效应的影响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超声检测指标与胎儿生长受限诊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胎儿标本胸12椎体水平椎管及脊髓发育的MRI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及说明 |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English Paper Ⅰ |
English Paper Ⅱ |
(6)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评估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FGR临床及超声指标 |
(二) 一般资料 |
(三) 检查方法 |
1. 超声检查仪器 |
2. 二维产科常规超声检查 |
3. 各项血流参数检测 |
4. 对照两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情况 |
5. 统计学分析 |
二、研究结果 |
(一) 两组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比较 |
(二) 两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比较 |
(三) 两组胎儿脑胎盘率(CPR)比较 |
(四) 两组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参数指标比较 |
(五) 各血流参数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FGR的效能 |
(六) 对照两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情况 |
三、分析与讨论 |
(一) 目前对FGR胎儿的研究现状 |
(二)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动脉的检测对于评估FGR胎儿的意义 |
(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的检测对于评估FGR胎儿的意义 |
(四) 脑胎盘率(CPR)对于评估FGR胎儿的意义 |
(五)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静脉导管的检测对于评估FGR胎儿的意义 |
(六) 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血管多血流参数综合评估检测对于FGR胎儿的意义 |
(七) 病例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及围生期情况对照分析 |
(八)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文献综述 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及产前超声评估 |
参考文献 |
(7)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的胎儿生长及发育速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统计方法介绍 |
§2.1 速度估计模型 |
§2.2 单个因变量函数型混合效应模型 |
§2.2.1 模型介绍 |
§2.2.2 估计方法 |
§2.3 多个因变量函数型混合效应模型 |
§2.3.1 模型介绍 |
§2.3.2 估计方法 |
第三章 模拟研究 |
§3.1 模拟思路介绍 |
§3.2 单个因变量函数型混合效应模型模拟 |
§3.2.1 数据产生过程 |
§3.2.2 模拟结果分析 |
§3.3 多个因变量函数型混合效应模型模拟 |
§3.3.1 数据产生过程 |
§3.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实际数据初步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结构 |
§4.2 数据预处理 |
§4.3 速度函数的估计及分析 |
第五章 基于函数型数据模型的实际数据研究 |
§5.1 胎儿生长发育大小的影响因素研究 |
§5.2 胎儿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5.3 胎儿不同生长指标间的联系 |
§5.3.1 胎儿发育指标大小函数间的联系 |
§5.3.2 胎儿发育指标速度函数间的联系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SMA血流方向对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超声表现 |
3.3 预后情况 |
4 讨论 |
4.1 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影响因素 |
4.2 CDH 的病理特点 |
4.3 新生儿 CDH 的临床特点 |
4.4 CDH 的产前超声表现 |
4.5 CDH 的超声鉴别诊断 |
4.6 CDH 的预后因素 |
4.7 CDH 的治疗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超声在胎儿先天性膈疝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正常早孕期胎儿耳廓形态学相关参数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早孕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应用价值 |
参考文献 |
(10)基于胎儿临产腹围估测出生体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优点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胎儿临产前各生长参数与出生体重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四、胎儿股骨、肱骨长度随孕周增长变化趋势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南方地区孕21-23周超声测量参数预测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研究[D]. 邱庭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全外显子组测序在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与罕见病家系中的遗传病因学研究[D]. 杨能. 西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出生队列的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研究及风险预测[D]. 魏晓彤.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超声检测指标与胎儿生长受限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 王颖.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5]胎儿标本胸12椎体水平椎管及脊髓发育的MRI研究[D]. 苗明明. 山东大学, 2020(08)
- [6]彩色多普勒超声综合评估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研究[D]. 王琴晓.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基于函数型数据分析的胎儿生长及发育速度影响因素研究[D]. 刘文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8]SMA血流方向对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的诊断价值[D]. 姜书情.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正常早孕期胎儿耳廓形态学相关参数的初步研究[D]. 张丁.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基于胎儿临产腹围估测出生体重的研究[D]. 李敬慧. 山东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