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宁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占芳,李俊卿,许伟,任强,周金辉[1](2021)在《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乳宁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和王不留行环肽B》文中认为目的建立HPLC-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检测乳宁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王不留行环肽B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10 nm(检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和280 nm(检测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和王不留行环肽B)。以丹参酮ⅡA为内参物,建立其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王不留行环肽A、王不留行环肽B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各成分含量,同时与外标法(ESM)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HPLC-QAMS法的可行性。结果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王不留行环肽B分别在4.08~102.00、2.97~74.25、0.74~18.50、1.56~39.00、1.98~49.50、3.69~92.25、0.66~16.50、0.54~13.50μg/m L(r≥0.999 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100.08%(0.54%)、99.68%(0.67%)、97.85%(1.64%)、98.99%(0.92%)、98.81%(1.35%)、100.06%(0.62%)、96.81%(0.73%)、97.79%(1.41%),乳宁颗粒中各成分一测多评法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含量值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QAMS法为乳宁颗粒提供了一种准确可行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模式。
张磊[2](2020)在《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慈莲胶囊的质量标准。探究该方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方中芍药苷和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MTT法检测慈莲胶囊醇提物(3.2、1.6、0.8、0.4、0.2 mg/m L)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活性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调控因子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表达。结果对慈莲胶囊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药材建立了薄层定性鉴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方中四味药材在薄层色谱板上呈现出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且无阴性干扰,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简洁方便、快速可靠、价格低廉及专属性强等优点,可作为慈莲胶囊质量控制中定性鉴别的一种方法。对方中白芍和青皮采用HPLC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得到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的实验结果。质量在0.4904μg-1.716μg进样范围内,芍药苷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RSD为1.53%;质量在0.1183μg-5.9125μg进样范围内,橙皮苷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6%,RSD为1.59%。体外研究结果表明:慈莲胶囊药物组对比于正常组,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为3.2 mg/m L,作用48 h后,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抑制作用的效果最强,存活率为(38.44±3.58)%。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给药24 h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分别为(1.76±0.16)%和(1.77±0.11)%,对比于正常组,随着慈莲胶囊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浓度的提升,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值也随之升高(P<0.05)。结论慈莲胶囊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强,方中白芍和青皮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且重现性好,二者鉴别方法可对慈莲胶囊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慈莲胶囊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显着的增殖抑制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的升高有关。
孙志勇,薛刚强,张阳,苑子林,高淑丽[3](2020)在《坤乳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定量测定》文中研究指明采用Agilent Z0RBAX SB-C18(4. 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0. 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5 nm,柱温30℃,流速1. 0 mL·min-1的分析方法,建立坤乳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0. 9)。随后通过标准品对照的方法指认其中两个主要色谱峰异绿原酸B(10号峰)和橙皮苷(11号峰),并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异绿原酸B、橙皮苷含量范围分别为16. 4762~18. 9421μg/g、34. 3101~69. 0116μg/g。所建立的坤乳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和定量测定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坤乳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王天宁[4](2020)在《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柏参王前列胶囊处方源于我省名中医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方,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淋证),临床疗效显着。针对该处方,通过对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指纹图谱研究、药理活性研究,为进一步将其开发成药物制剂提供实验基础与数据支撑。方法:生产工艺研究:以抗炎活性为指标对所设计的4条提取工艺路线进行筛选,运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法对最佳提取工艺路线进行提取工艺参数优化;以最佳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颗粒成型率、休止角等考察指标,对辅料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柏参王前列胶囊最佳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有效控制制剂质量标准,建立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通过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抗炎实验,以及小鼠抗炎、免疫、镇痛实验,明确柏参王前列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效作用。结果:在生产工艺研究中,提取工艺路线1抗炎效果明显;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得到黄柏、牛膝醇提的最佳提取工艺:6倍量65%乙醇提取3次,每次1.6 h;马齿苋、黄芪等最佳水提工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5 h。确定了以糊精为辅料通过湿法制颗粒后装囊制成胶囊的成型性工艺。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黄柏、苦参、黄芪、王不留行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盐酸小檗碱、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5批样品重量差异限度均在10%以内,且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水分均不超过9.0%;在指纹图谱研究中,采用2004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了13个共有峰的评价模式,利用对照品比对法对共有峰进行归属,共指认6个色谱峰。在药理活性研究中,柏参王前列胶囊可抑制大鼠白细胞数目升高及卵磷脂小体密度降低,降低TNF-α、1L-1β、1L-8含量,抑制足肿胀;可抑制小鼠琼脂肉芽肿形成,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并可通过提高小鼠溶血素含量及改善吞噬功能来提高小鼠的免疫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力活性;同时柏参王前列胶囊可降低小鼠疼痛扭体及舔足次数,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结论:本实验运用现代中药提取、制药技术,制备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胶囊剂;运用现代中药分析技术,建立了柏参王前列胶囊准确可靠的质量标准及指纹图谱;药理活性研究表明柏参王前列胶囊具有抗炎、镇痛及提高免疫力的活性作用,这些工作将为其开发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制剂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
孙利昆[5](2017)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中药疗效受品种、药效部位、产地、采收、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药味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28%。据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病死率为7.69%。据医院统计报道,因用药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约40%。为此要保障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中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治疗技术对疾病的诊治、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最小毒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即是临床中药学内涵实质。根据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医院中药学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是相一致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为能够胜任现代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医院药学实践结合。探讨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尝试性建立以医院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基于此,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药学实践和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药学实践研究。主要有绪论、中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总结了医院药学发展背景、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医院药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传统的"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向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转变,是医院药学服务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中日医院药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对中日医院药学服务结构,服务内容,药事法律法规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设施仪器配置,工作考核标准等方面通过实践轮转进行了解和学习。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看,药学服务结构较完善,药学部门科室齐全,具备基本药学服务和专科药学服务能力。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专科药学服务重要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监测虽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药学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机构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在保障广大患者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金丸专题研究。在中日医院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人群较多,小金丸方原名为小金丹,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版《药典》(1953版)改名小金丹为小金丸,截止现在最新的2015版《药典》记载有小金丸、小金片及小金胶囊等不同剂型。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皮色不变,肿硬作痛。从文献综述研究看,小金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症),外科疾病(胸腺炎性包块),内科疾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筋膜炎)。其中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发文量为190篇,占该文献总量的89%,是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的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评价,探讨分析单用小金丸和联用其他中成药、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其它中成药、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薛敏菲[6](2016)在《两煎常压煎药机制备复方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确立两煎常压煎药机制备复方汤剂的最佳操作工艺条件。2在最佳操作工艺条件下,建立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复方汤剂的质量控制体系。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复方汤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通过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对复方汤剂中主要活性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按照复方汤剂两煎常压煎药机最佳工艺条件分别进行汤剂的制备,观察室温下避光保存的汤剂,在拟定的7天储存期内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同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1本实验以苦参碱的含量为清湿外洗汤的考察指标,以原儿茶醛的含量为活血止痛汤的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复方汤剂一煎时间、二煎时间、浸泡时间和煎煮加水量4个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均是:第一次煎煮时间为30min,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0min,浸泡时间为30min,煎煮加水量为1200ml。2本实验采用薄层定性鉴别方法鉴别清湿外洗汤中蛇床子、黄柏和栀子,以及活血止痛汤中丹参、当归、三七、延胡索和木香。薄层色谱中均斑点清晰,无阴性干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为所选试验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3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清湿外洗汤中苦参碱和栀子苷,以及活血止痛汤中原儿茶醛和阿魏酸的含量。所选方法均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为所选试验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数据。4在室温下避光保存,清湿外洗汤于制备第7天苦参碱和栀子苷含量下降分别为1.85%、1.10%;活血止痛汤于制备第7天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含量下降分别为2.03%、1.88%。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均符合药品卫生学标准。结论: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可靠、重现性好;所用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和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复方汤剂的质量控制;使用两煎常压煎药机煎煮的复方汤剂,于室温下避光保存7天质量稳定。
施明,王业盈[7](2014)在《HPLC法测定理气解郁丸中橙皮苷的含量》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测定理气解郁丸中橙皮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3nm。结果:橙皮苷线性范围为01.140μg,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2.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理气解郁丸中的橙皮苷含量,具有快速、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的优点,可以用于理气解郁丸的质量控制。
闫焕[8](2013)在《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乳腺增生症已经成为女性最好发的常见病之一,该论文从血管生成的角度深入探索认识乳腺增生症的本质,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症及抑制其癌变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观察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重量,乳腺微观组织形态以及乳腺增生模型血管生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乳腺增生症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关系,并且选择西药他莫昔芬作为对照组,探索仙鹿消癖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取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70只,常规喂养一周后,将其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仙鹿消癖胶囊高剂量组、仙鹿消癖胶囊中剂量组及仙鹿消癖胶囊低剂量组,空白组与模型组每组15只小鼠,其余四组每组10只小鼠。2.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正常喂养,其余5组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给药量为每次0.5mL/kg,隔日一次,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其它各组相应灌服一定量药物,连续灌服30天。3.迅速分离子宫和卵巢,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等,快速称重,测定子宫,卵巢指数。4.无菌环境中,楔形取下小鼠第2、3乳房,用多聚甲醛溶液固定,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光镜视野来观察各组小鼠乳腺微观组织结构变化情况。5.剥离各组实验小鼠的第2、3对乳房,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仙鹿消癖胶囊不同剂量对乳腺增生小鼠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仙鹿消癖胶囊高剂量组能使乳腺增生小鼠子宫重量显着降低,并可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重量。2.仙鹿消癖胶囊三个剂量组均可不同成都地改善乳腺增生病灶的增生状态。3.仙鹿消癖胶囊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能降低乳腺增生小鼠血管生成因子VEGF、 bFGF、MVD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了仙鹿消癖胶囊三个剂量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乳腺增生小鼠上述指标的作用,总体上好于西药他莫昔芬组,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更突显出仙鹿消癖胶囊的优势,其中高剂量组疗效相对较好,揭示了仙鹿消癖胶囊在治疗乳腺增生症方面的潜力。同时伴随着乳腺增生程度的加重,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也随之增高,提示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可做为实验研究的指标之一。
李丽,赵海军,徐瑾,张彦萍,周晓霞,郭霞[9](2012)在《坤乳宁配合中药免煎颗粒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坤乳宁颗粒配合中药免煎颗粒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全身给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并给予手法按摩。治疗组口服坤乳宁颗粒配合中药免煎颗粒加减,每日1次,疗程7天;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乳房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消除情况。结果:治疗组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消除达100%,治愈率96%;对照组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消除情况达84%,治愈率5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着性。结论:坤乳宁颗粒配合中药免煎颗粒加减治疗急性乳腺炎能促进乳汁通畅,结块消散,有利于迅速消除乳房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且疗程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无不适,易接受。
张婧[10](2012)在《养精种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不孕症是一种较常见又复杂的临床综合病症,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与健康的一个全球性医学和社会学问题。本文研究了以养精种玉汤为处方制备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方法:(1)水提工艺研究:以HPLC测得的芍药苷含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处方的水提工艺;(2)纯化工艺研究:以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比较醇沉纯化法和高速离心纯化法,优选处方的纯化工艺;(3)浓缩、干燥工艺研究: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优选处方的浓缩、干燥工艺;(4)颗粒剂成型工艺研究:以成型性、吸湿性、流动性、溶化性等优选颗粒剂成型工艺;(5)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制定颗粒白芍、山茱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颗粒剂芍药苷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6)颗粒剂稳定性研究:长期稳定性考察了6个月,加速稳定性考察了6个月,分别考察了颗粒剂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项目。结果:(1)确定水提工艺为:10倍水,提取3次,每次60min;(2)确定纯化工艺为:12000rpm离心10min;(3)确定浓缩、干燥工艺为:-0.08-0.10MP,80℃浓缩、80℃干燥;(4)确定颗粒剂成型工艺为:以乳糖为辅料,以干膏量-乳糖(1:1.75)比例混合,粉碎,成型;(5)确定颗粒剂的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的标准草案。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计,不得少于12mg。(6)颗粒剂稳定性:以上各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表明该制剂稳定性较好。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控,成品质量稳定。本研究为研制新型治疗不孕不育的中药新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乳宁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宁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乳宁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和王不留行环肽B(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 方法学考察 |
2.4.1 系统适用性 |
2.4.2 线性关系 |
2.4.3 精密度 |
2.4.4 重复性 |
2.4.5 稳定性 |
2.4.6 加样回收率 |
2.5 相对校正因子(RCF)的测定 |
2.6 RCF耐用性考察 |
2.7 目标化合物色谱峰的定位 |
2.8 QAMS与外标法(ESM)含量测定结果比较 |
3 讨论 |
3.1 指标成分的选择 |
3.2 流动相的选择 |
3.3 乳宁颗粒供试品制备过程考察 |
(2)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慈莲胶囊处方及其药材理化性质 |
1 处方 |
1.1 方解 |
2 方中各药材理化性质 |
第二章 慈莲胶囊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的定性鉴别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 试剂与试药 |
3 主要试液配制 |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
5 讨论 |
第三章 慈莲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 试剂与试药 |
3 主要试液配制 |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
5 讨论 |
第四章 慈莲胶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慈莲胶囊样品 |
1.2 实验细胞株 |
1.3 实验仪器 |
2 常用试剂及耗材 |
3 主要试剂的配置及保存 |
4 实验方法 |
4.1 药品制备 |
4.2 配置含药培养基 |
4.3 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培养 |
4.4 乳腺癌MDA-MB-231细胞悬液制备 |
4.5 MTT法检测慈莲胶囊粗浸膏抑制乳腺癌MDA-MB-231 细胞活性作用 |
4.6 荧光定量qRT-PCR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通路及凋亡基因表达 |
4.7 统计学处理 |
5 实验结果 |
5.1 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影响 |
5.2 Caspase-3和Caspase-8 表达的影响 |
6 讨论 |
全文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坤乳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定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3.1 色谱条件 |
1.3.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1.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方法学考察 |
2.1.1 线性考察 |
2.1.2 精密度考察 |
2.1.3 重复性考察 |
2.1.4 稳定性考察 |
2.1.5 加样回收率考察 |
2.2 坤乳宁颗粒指纹图谱的建立 |
2.3 坤乳宁颗粒中两种成分定量测定 |
3 结论 |
(4)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西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
1.1 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因、病机 |
1.2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 |
2.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
2.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疗方法 |
3.柏参王前列胶囊概述 |
3.1 柏参王前列胶囊组方方解 |
3.2 柏参王前列胶囊各个药材在15 版《中国药典》中研究概况 |
3.3 组方中各药药理作用 |
第二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实验动物 |
2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及筛选 |
2.1 提取工艺路线制定 |
2.2 提取工艺路线的筛选 |
3 提取工艺参数研究 |
3.1 粉碎工艺研究 |
3.2 乙醇提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
3.3 水提工艺参数的确定 |
4 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
4.1 提取物浓缩相对密度的选择 |
4.2 .提取物干燥温度的选择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柏参王前列胶囊内容物筛选实验 |
2.1 胶囊内容物粉碎粒度的确定 |
2.2 胶囊制粒工艺的研究 |
2.3 胶囊制粒工艺的确定 |
2.4胶囊制粒工艺验证实验 |
3 胶囊型号选择 |
3.1 堆密度测定 |
3.2 囊容量考察 |
4 胶囊生产环境相对湿度的确定 |
5 小结讨论 |
第四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质量标准(正文) |
第二节 柏参王前列胶囊的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药材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
2.2 检查 |
2.3 含量测定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指纹图谱研究 |
1 仪器、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药品 |
2 实验方法 |
2.1 溶液的制备 |
2.2 色谱条件 |
2.3 方法学验证 |
3 指纹图谱的建立与分析 |
3.1 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及共有峰的确定 |
4 讨论 |
4.1 不同波长的考察 |
4.2 流动相的考察 |
4.3 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六章 柏参王前列胶囊药效学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试药 |
2 急性毒性实验 |
3 药效学实验 |
3.1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影响 |
3.2 抗炎作用 |
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3.4 疼痛作用 |
4 实验结果 |
4.1 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
4.2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结果 |
4.3 抗炎实验结果 |
4.4 小鼠免疫的影响结果 |
4.5 疼痛实验结果 |
5.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药学实践——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医院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1 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2 药学服务相关依据 |
2 医院药学组织机构 |
3 基本药学服务分析 |
3.1 药品调剂 |
3.2 医院制剂 |
3.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3.4 医院代煎药服务 |
3.5 药品供应 |
4 专科药学服务分析 |
4.1 临床药学服务 |
4.2 药品质量检验 |
4.3 治疗药物监测服务 |
5 医院药事管理分析 |
5.1 医院药事管理概念 |
5.2 医院药事管理内容 |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2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3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2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3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4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5 中日医院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比较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
1 小金丸的现代研究概况 |
1.1 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
1.2 小金丸实验研究 |
1.3 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1.4 小金丸不良反应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
2.4 物理疗法 |
2.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七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选择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 |
5 资料提取 |
6 质量评价 |
7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评估 |
8 统计分析 |
9 统计软件 |
第八章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
3 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随访情况 |
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6 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 |
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总疗效Meta分析 |
6.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最佳疗效Meta分析 |
6.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6.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6.5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
6.6 敏感性分析 |
6.7 发表偏倚评价 |
6.8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6.9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累积Meta分析 |
6.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7 随机对照试验(RCTs) Meta分析 |
7.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Meta分析 |
7.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最佳疗效Meta分析 |
7.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7.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7.5 不同疗效标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Meta分析 |
7.6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疗效亚组分析 |
7.7 敏感性分析 |
7.8 发表偏倚分析 |
7.9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7.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累积Meta分析 |
7.1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8 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
8.1 纳入NMA分析RCTs情况 |
8.2 网状关系图(Network Plot) |
8.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8.4 最佳疗效的Meta分析 |
8.5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比较 |
8.6 疼痛缓解率的Meta分析 |
8.7 肿块缩小1/2及以上的Meta分析 |
8.8 诊断收敛图 |
8.9 轨迹图和后验分布密度图 |
8.10 16种治疗措施疗效排序概率图 |
8.11 敏感性分析 |
8.12 一致性分析 |
8.13 网状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9 Meta分析森林图解读 |
10 不良反应 |
第九章 讨论 |
1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分析 |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两煎常压煎药机制备复方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研究现状 |
1.1 中药复方汤剂传统方式概述 |
1.2 经煎煮后中药复方汤剂中药物成分变化过程研究 |
1.3 中药复方汤剂机器制备与砂壶制备的对比研究 |
1.4 机制中药单味汤剂和复方汤剂存储期内药物含量变化研究 |
2 发展趋势 |
3 处方组成 |
3.1 清湿外洗汤 |
3.2 活血止痛汤 |
第二章 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清湿外洗汤制备工艺条件及质量控制研究 |
1 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清湿外洗汤制备工艺条件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4 验证实验 |
2 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清湿外洗汤的质量控制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2 栀子的薄层鉴别 |
2.3 黄柏的薄层鉴别 |
2.4 蛇床子的薄层鉴别 |
2.5 苦参碱的含量测定 |
2.6 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
2.7 清湿外洗汤微生物限度检查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活血止痛汤制备工艺条件及质量控制研究 |
1 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活血止痛汤制备工艺条件研究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1.4 验证实验 |
2 两煎常压煎药机所制活血止痛汤的质量控制 |
2.1 实验材料 |
2.2 丹参的薄层鉴别 |
2.3 当归的薄层鉴别 |
2.4 延胡索的薄层鉴别 |
2.5 木香的薄层鉴别 |
2.6 三七的薄层鉴别 |
2.7 丹参的含量测定 |
2.8 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
2.9 活血止痛汤微生物限度检查 |
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件 |
(7)HPLC法测定理气解郁丸中橙皮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试药 |
2方法与结果 |
3讨论 |
(8)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学研究概述 |
2. 乳腺增生症的西医学研究概述 |
3. 乳腺增生症的愈后护理 |
4.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癌前变的关联性研究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材及饮片 |
1.3 药品及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小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建立 |
2.3 给药方法 |
2.4 实验取材 |
2.5 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的测定 |
2.6 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观察 |
2.7 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中VEGF、bFGF、MVD表达的测定 |
2.8 统计处理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的影响 |
3.2 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3.3 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中VEGF表达的影响 |
3.4 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中bFGF表达的影响 |
3.5 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中MVD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本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1.1 建立乳腺增生症疾病模型的评价 |
1.2 合理的分组方法 |
1.3 实验方法的评价 |
1.4 选择他莫昔芬做对照组的临床价值 |
2. 指标的选取及意义 |
2.1 仙鹿消癖胶囊与乳腺增生小鼠子宫、卵巢重量的相关性 |
2.2 仙鹿消癖胶囊与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相关性 |
2.3 仙鹿消癖胶囊与乳腺增生小鼠乳腺组织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MVD表达的相关性 |
2.4 选择乳腺增生促血管生成因子的研究意义 |
3. 仙鹿消癖胶囊的组方原则及处方药物的药理研究 |
3.1 仙鹿消癖胶囊的药物组成、功效及方义解析 |
3.2 仙鹿消癖胶囊中原料药的现代研究 |
4. 仙鹿消癖胶囊的药用前景 |
4.1 对乳腺增生症研究的意义 |
4.2 仙鹿消癖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优越性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个人简历 |
附件 |
(10)养精种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不孕不育概述 |
1.1 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 |
1.1.1 生物学因素 |
1.1.2 环境因素 |
1.1.3 社会因素 |
1.2 女性不孕不育症 |
1.2.1 生殖器感染性不孕 |
1.2.2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 |
1.2.3 免疫性不孕 |
1.2.4 遗传性不孕 |
1.2.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所致不孕 |
1.3 男性不育症 |
1.4 不孕不育症的治疗 |
1.4.1 中医治疗 |
1.4.2 西医治疗 |
2 养精种玉汤概述 |
2.1 促进胚泡着床 |
2.2 调节孕酮分泌 |
2.3 遗传毒性的研究 |
2.3.1 体外遗传学实验 |
2.3.2 体内遗传学实验 |
2.4 治疗试管婴儿术种植前调理和孕后保胎 |
2.5 治疗月经过少 |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创新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创新点 |
第二章 养精种玉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剂型选择 |
2.2 提取工艺研究 |
2.2.1 HPLC 法测定芍药苷含量 |
2.2.2 试验结果 |
2.2.3 提取工艺验证 |
2.2.4 提取工艺结论 |
2.3 纯化工艺研究 |
2.3.1 醇沉工艺研究 |
2.3.2 高速离心工艺研究 |
2.3.3 纯化工艺结论 |
2.4 浓缩工艺研究 |
2.4.1 方法 |
2.4.2 试验结果 |
2.4.3 浓缩工艺结论 |
2.5 干燥工艺研究 |
2.5.1 方法 |
2.5.2 试验结果 |
2.5.3 干燥工艺结论 |
2.6 成型工艺研究 |
2.6.1 干浸膏的制备 |
2.6.2 筛选指标 |
2.6.3 制备方法 |
2.6.4 试验结果 |
2.6.5 临界相对湿度考察 |
2.6.6 成型工艺结论 |
3 讨论 |
3.1 纯化方法 |
3.2 成型工艺 |
3.3 指标成分选择 |
第三章 养精种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处方 |
2.2 制法 |
2.3 性状 |
2.4 检查 |
2.4.1 粒度 |
2.4.2 水分 |
2.4.3 溶化性 |
2.4.4 装量差异 |
2.5 鉴别 |
2.5.1 白芍的薄层鉴别研究 |
2.5.2 山茱萸的薄层鉴别研究 |
2.5.3 当归、熟地的薄层鉴别研究 |
2.6 含量测定 |
2.6.1 指标成分的选择 |
2.6.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2.6.3 样品前处理的选择 |
2.6.4 方法学考察 |
2.6.5 样品测定 |
2.7 养精种玉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
3 讨论 |
3.1 白芍 TLC |
3.2 山茱萸 TLC |
3.3 熟地黄、当归 TCL |
3.4 含量测定项芍药苷含量标准 |
第四章 养精种玉颗粒稳定性初步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考察项目 |
2.2 长期稳定性试验 |
2.3 加速稳定性试验 |
2.4 初步稳定性结论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乳宁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乳宁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王不留行环肽A和王不留行环肽B[J]. 李占芳,李俊卿,许伟,任强,周金辉. 药物评价研究, 2021(07)
- [2]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3]坤乳宁颗粒H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定量测定[J]. 孙志勇,薛刚强,张阳,苑子林,高淑丽. 广州化工, 2020(05)
- [4]柏参王前列胶囊的研制[D]. 王天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D]. 孙利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两煎常压煎药机制备复方汤剂的质量控制研究[D]. 薛敏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7)
- [7]HPLC法测定理气解郁丸中橙皮苷的含量[J]. 施明,王业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06)
- [8]仙鹿消癖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D]. 闫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坤乳宁配合中药免煎颗粒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J]. 李丽,赵海军,徐瑾,张彦萍,周晓霞,郭霞.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03)
- [10]养精种玉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张婧. 广东药学院,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