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

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

一、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李欣蓓[2](2021)在《对外汉语教师情感智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师丽俊[3](2021)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传递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逐渐成为在全世界更为通用的语言。本论文从审美化教学的概念入手,将审美化教学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相结合,分析审美化教学各个要素在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审美化途径促进口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审美化的相关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审美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本文从审美化教学的理论分析着手,对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审美路径等审美化教学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汉语口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汉语口语语音之美、词汇对称美以及意蕴美等诸多方面。充分运用教师自身审美化、审美导入、形象展示、意蕴暗示、美感体验以及审美发现等多种审美资源及其展示和运用,并结合具体的审美化口语教学案例为例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探究审美化教学在口语教学中实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反馈信息中分析实施的优势和不足,反思不足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建议。研究认为,审美化教学实践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为:汉语口语之美达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形象展示、意蕴暗示、美感体验以及审美发现等方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够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甄祎明[4](2021)在《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是重要的教学场域,教育目标的落实则需要依托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交流方式,对高中生的数学概念学习至关重要,并且概念同化是高年级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主要学习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高中数学概念课中的师生互动提供指导价值,并有助量化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水平,辅助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因而,确定研究问题为:(1)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是什么?(2)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是什么?为构建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首先,基于文献分析法整合梳理相关研究及理论,初步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德尔菲法,基于专家意见,修订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其次,利用视频分析法,借助人工智能,依托于Python软件对优秀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视频样本进行分析,通过视频编码辅助验证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德尔菲法,基于权重问卷征询专家意见,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排序数据,利用yaahp10.1软件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从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模型;最后,利用统计描述法,对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检验,根据不同主体对师生互动样本的评价结果,利用SPSS18软件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研究结论为:(1)《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共设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概念辨认阶段的师生互动、概念加工阶段的师生互动、概念强化阶段的师生互动以及概念应用阶段的师生互动。二级指标分为行为方面与氛围方面两个维度,其中,概念辨认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对话交流,调动感染;概念加工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讲解探索,启发专注;概念强化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例证分析,激励思考;概念应用阶段的师生互动下的二级指标为:任务解决,鼓励反馈。经检验,指标体系的信度与内容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有效性,能够作为高中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师生互动的科学评价工具。(2)基于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到相应的评价模型为:I=0.105T1+0.093T2+0.183T3+0.154T4+0.126T5+0.088T6+0.138T7+0.113T8(其中,I代表师生互动的总分值,T1~T8依次代表各二级指标的分值)。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建议:在概念辨认阶段,师生持续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在概念加工阶段,深入讲解探索,启发专注思考;在概念强化阶段,通过例证分析,不断激励探索;在概念应用阶段,共同解决任务,形成鼓励反馈。

杨晓瑛[5](2021)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研究》文中指出“新基础教育”研究自提出“育人价值”这一主张以来,深入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形成了“育人价值”视野下的教学价值结构。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依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就是要在了解古诗词选文编排情况的基础上,挖掘初中古诗词中隐性的、易被忽视的育人价值内容。与此同时,对古诗词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育人价值的开发。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及选题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点明了本篇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在分析“育人价值”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育人价值的关系。第三部分分析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育人价值内容。本文在分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育人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思情感的体验;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古典文化的熏陶。第四部分是以曲阜市实验中学的师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虽然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学习古诗词的方式较为生硬和单一,同时也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并不深入;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发育人价值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不注重育人价值的开发,忽视对学生立场的考量,教学内容单调、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课内外衔接等问题长期存在。第五部分是借助在曲阜市实验中学实习的机会,通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观摩和尝试,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和课内外衔接四个角度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开发进行策略研讨。

陈爱君[6](2021)在《基于情感教育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秦皇岛市X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文言文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具有促进初中生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先天优势。在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背景下,文言文与情感教育的衔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大势所趋。但在传统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影响下,文言文课堂中情感元素的渗透以及文言文教化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因此,本文立足教学实践,调查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论文主要包含四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目前现状并确定了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对“文言文”、“情感教育”和“文言文情感教育”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相关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教材中的具体情感,阐述了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的特点及其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际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归纳原因。第四章结合教学问题提出促进文言文情感教育的策略。论文以第三、四章为重点。通过分析教学现状,笔者发现主要存在情感活动的内在机制发展失衡、教学方法形式化、情感教育内容受到轻视、师生地位不对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情感教育本身的复杂性、教师情感教育能力、传统教学思想、功利主义教学观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笔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师生平等对话几个层面提出相应策略。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立足课堂教学实际,采用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吸收、借鉴前人关于情感教育、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学生发展、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张曙征[7](2021)在《情感教学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情感因素与知识因素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一直以来是一线教师与教育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实际的中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重知轻情的教学现象。重知轻情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其二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情感因素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所以开展情感教学的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再从情感教学的原有内涵可知,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教学活动积极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求教师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教师运用情感因素,使得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生成一定的情感,从而完成情感教学目标,提高初中道法课的教学效率。故本文立足于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目的是深化教育工作者对于情感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善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能够进行有关情感的教学以及有情感的教学工作,并针对目前七年级情感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工作,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为了解目前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现状,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课堂观察、案例分析等调查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和资料的整理归纳出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情感教学”中存在的显着优势,肯定并学习其积极成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阻碍“情感教学”的运用而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一是教学前情感教学设计不足、二是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技巧欠缺、三是教学后情感性的评价和反思不足。据此,在遵守“一一对应”的前提条件下,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一一进行了验证。具体策略为:第一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情感,需要优化情感教学设计,主要从情感目标、情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以及课前导入和课堂活动入手逐一展开。第二要以情育情倡导教师要善用情感教学技巧,具体从情绪情感的表达、情感教学语言的运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掌握四个方面来分析。第三是以情生情,将情感落地生根,需要总结评价-交流反思,在这一阶段需要寻找合理的情感教学评价方法,并及时进行交流总结,以推动情感教学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为了使这些策略不浮于表面,落在教学实践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段,以此来佐证策略的可行性。

王昱程[8](2021)在《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需要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应该从职前就注重培养。体育师范生是体育教师后备人才,对于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是体育师范生未来选择从事体育教师工作和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内在影响因素。大学学段的课程学习是提高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最有效的途径。常规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体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相对缺乏对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因此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方法创新成为了现实需求。情感教学要求重视情感目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教师情感、创设课堂情感环境、构建学生展示平台、采用多重评价、建设课堂情感环境等方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体育师范生对体育的情感和对体育教师职业的认同。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师范生为实验对象,研究情感教学的运用,验证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希望通过本研究丰富和发展情感教学的育人理论,丰富对体育师范生的培养理论。为以后的体育师范生培养路径提供出新的方法,为教师对体育师范生的教学提供新思路,为情感教学在体育师范生课堂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职业认同均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实验后职业认同更高;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职业认同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实验组职业认同更高。说明不管是常规的教学还是情感教学都会对体育师范生起到提高职业认同的作用,但情感教学相较于常规教学方法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提升具有明显效用。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职业认同价值认同和投入认同维度具有显着性差异,能力认同、情感认同和持续认同维度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说明情感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提升有全面效果,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能力认同、情感认同和持续认同维度的提高比价值认同和投入认同维度的提高更明显。3、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期末成绩没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情感教学与常规教学在短时间内对体育师范生体能训练课技能成绩的提高没有显着性差异。4、情感教学可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亲密关系,增强课堂欢快气氛,增强课堂活力。

孟翀[9](2021)在《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参与者,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围绕为什么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等课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一直贯穿教育教学变革的始终。教师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决策者、管理者以及一线教师关注教师发展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学科领域,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融入到教师教育当中,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助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已经由早期的配合者、支持者角色转变为教师教育的参与者,并逐步走进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的内核,成为当前教师教育变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技术视角下的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整合技术视角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特别是整合技术视角下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研究利用信息技术领域内的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构建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来探索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出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的有效策略与发展建议。研究发现,第一,为了预先掌握与呈现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现状,为后续质化的个案研究以及实证验证提供坚实的现实基础。研究根据相关理论,确定了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实践、认知、情感、元认知、批判以及道德等六个方面的维度,利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法收集样本原始数据,采用SPSS 22.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反映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整体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在性别属性、年龄、学历背景、教龄、工作职称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为后续质化的个案研究以及实证验证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第二,因为具体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的不稳定性,本研究离不开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与教学中具体的教学决策。因此,研究根据样本的水平将总样本分为低等水平组、中等水平组以及高等水平组,在分组基础上选择了教师M、N以及O三个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法、非参与式课堂教学观察法、生活史分析相融合的研究方法收集数据,采用扎根理论的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及选择性编码三阶段理论,凝练与归纳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核心类属与次级类属,确定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过程影响因素,并深度描绘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相关因素的本质内涵,以及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定性结构关系。为后续量化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三,本研究在前期理论框架建构与个案研究相关结论基础上,建构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理论假设,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测量,同样选择个案的样本总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CB-SEM)相结合的模型法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了内部影响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和过程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结构关系。最后,本研究综合考量个案研究的质化结论与问卷调查法的量化研究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结构关系与量化结构关系的相关研究结论,从教师教学反思发展的文化根基、实践范式、发展逻辑、平台建设、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建议。同时,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争议或问题,并结合本研究从学科环境创设、信息技术课程培训、保障措施等提出优化策略。

于茜[10](2021)在《小学语文“体会—领悟”情感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基础性的,将会逐步转化为社会性情感,中年级小学生对情感的认知属于初期阶段。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稳定的情感品质。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社会性发展,也能高效提升教学效率。目前阶段,社会各界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情感渗透方法,如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激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结合教育实践经历,探究小学中年级语文中更高效的情感教育渗透策略。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关键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一部分,语文情感教育概述。这一部分从情感教育的内涵,部编教材的体现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三方面来对语文课堂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其中从选文的特点,单元的特点,思想的特点三方面来分析部编版教材中如何体现语文情感教育。从对人生观的影响,对性格品质的影响,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对学习效率的影响这四方面来感知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第二部分,小学生语文情感教育现状研究。对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小学的师生,家长进行了访谈,从调查情况,调查结果,原因分析三方面来探究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各方面对情感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情感教育研究欠缺,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导致现阶段小学教育中,情感渗透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家庭教育背景差异,教师教育观念差异,学生个体教育差异这三方面主要影响现阶段小学情感教育的落实。第三部分,“体会-领悟”情感教学法的实践,从两方面来论证,“体会-领悟”情感教学的内涵和实践方法,其中“体会-领悟”情感教学法的实践方法,概括总结出三点,从课内阅读中实践,“大语文”课外实践,情感教育课例分析及反思,从课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入手,进行情感教育课堂的分析与反思。第四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策略建议。教师要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自己就应是情感丰富、并能向学生传达出美好情感的人。自己具有丰富细腻美好的情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让中年级小学生体会到人类美好情感的能力即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素养,提升教学能力。结语,研究总结出了“体会-领悟”式情感教学的策略:分为体会阶段和领悟阶段。在体会阶段,一是校内活动中情感积累,二是指导学生从课外文学欣赏进行体会,三是组织学生体验生活美,四是举行课外朗读比赛美,五是开展课外表演活动美。领悟阶段中,一是从题目体会,二是从内容体会,三是从关键句体会,四是从重点语段体会,五是在写作中领悟。教师引导中,一是注重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第三妥善进行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四是多种途径创设和谐的情感环境,其中两个方面,第一在班级中创设平等和睦的师生关系,第二在班级中创设互相促进的生生关系。最后进行对于“体会-领悟”式情感教育课堂讨论示例。

二、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审美化教学相关理论
        1.5.1 审美化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1.5.2 审美化教学的生理学基础
        1.5.3 美感理论的借鉴
第二章 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实施路径
    2.1 审美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2.2 审美化教学的特点
        2.2.1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2.2 实效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2.2.3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3 审美化教学的原则
    2.4 教学的审美化路径
        2.4.1 教学因素的审美转化
        2.4.2 教学过程的审美转化
        2.4.3 教学主体审美关系的建构
第三章 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因素分析
    3.1 汉语口语的形式美
        3.1.1 汉语口语的语音美
        3.1.2 汉语口语词汇的对称美
    3.2 汉语口语的内容美
        3.2.1 汉语口语的含蓄美
        3.2.2 汉语口语词汇的具象性
        3.2.3 汉语口语的意蕴美
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实践
    4.1 教师自身的审美价值
        4.1.1 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
        4.1.2 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4.2 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4.2.1 优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导入
        4.2.2 运用审美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4.2.3 第二课堂作业布置的审美化设计
第五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设计
    5.1 审美化教案设计
        5.1.1 课前分析
        5.1.2 《旅游》教案教学实施
    5.2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评估与建议
        5.2.1 问卷调查
        5.2.2 实地访谈
        5.2.3 教学效果
        5.2.4 教学建议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审美化调查
附录2 学生访谈分布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数学概念
        1.2.2 概念同化
        1.2.3 师生互动
        1.2.4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
        1.2.5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德尔菲法
        1.5.3 视频分析法
        1.5.4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1.7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概念同化及其研究现状
        2.1.2 师生互动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呈现
        2.1.3 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2.1.4 师生互动的评价工具
        2.1.5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符号交互理论
        2.2.2 课堂互动评估系统
        2.2.3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
        2.2.4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步骤及阶段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3.2.2 指标体系修订阶段
        3.2.3 指标体系验证阶段
        3.2.4 评价模型构建阶段
        3.2.5 指标体系检验阶段
第四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构
    4.1 一级指标的设立
    4.2 二级指标的设立
        4.2.1 “概念辨认”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2 “概念加工”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3 “概念强化”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2.4 “概念应用”维度下的二级指标设立
    4.3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初构
第五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5.1 评价指标的筛选修订
        5.1.1 研究方法
        5.1.2 评价人员
        5.1.3 专家意见的结果讨论
    5.2 全国高中数学优秀课师生互动的质性分析
        5.2.1 视频分析样本的确定
        5.2.2 质性分析的工具与方法
        5.2.3 质性分析的结果与反馈
    5.3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
    5.4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模型的构建
        5.4.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2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4.3 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六章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6.1 信度检验
        6.1.1 评价人员
        6.1.2 评价方法
        6.1.3 评价的实施
        6.1.4 评价结果分析
    6.2 内容效度检验
        6.2.1 评价人员
        6.2.2 评价方法
        6.2.3 评价的实施
        6.2.4 评价结果分析
    6.3 指标体系的检验结果
第七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与以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共性与差异
        7.1.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1.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7.2 结论
    7.3 建议
        7.3.1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建议
        7.3.2 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5)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一)育人价值发展历程
        (二)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研究
        (三)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育人价值探究
    第一节 “育人价值”的内涵探究
        一、“新基础教育”研究概述
        二、“育人价值”的内涵探究
    第二节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育人价值的关系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二、育人价值与古诗词教学密不可分
第二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育人价值内容分析
    第一节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选编分析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选文情况
        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编排情况
    第二节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的育人价值内容分析
        一、情思情感的体验
        二、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三、古典文化的熏陶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开发的现状调查情况
        一、基于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
        二、基于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
    第二节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开发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教授古诗词时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的开发策略
    第一节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增强育人价值意识
        一、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前提
        二、立足学生,精心设计古诗词教学目标
    第二节 优化教学过程,挖掘育人价值内容
        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立足育人,优化古诗词教学内容
    第三节 改进教学反思,完善育人价值实践
        一、教学解读的适切性反思
        二、教学机智的应用性反思
        三、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反思
        四、再教设计的提升性反思
    第四节 联通课外活动,拓展育人价值场域
        一、以社团为纽带,衔接课内外
        二、以活动课为阵地,寓教于乐
        三、以创作为核心,迁移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开发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价值开发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6)基于情感教育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秦皇岛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
        1.2.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2.3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1.2.4 优化课堂古文教学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言文情感教育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文言文
        2.1.2 情感教育
        2.1.3 文言文情感教育
    2.2 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的特点
        2.2.1 经典性与时代性
        2.2.2 整体性
        2.2.3 内隐性
    2.3 部编版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内容的构成
        2.3.1 情感内容维度
        2.3.2 具体情感分析
    2.4 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理论基础
        2.4.1 心理学理论
        2.4.2 哲学基础
        2.4.3 伦理学理论
        2.4.4 语文教学论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情感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文言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的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目的与方法
        3.1.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1.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3.1.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2 文言文情感教育欠缺的原因分析
        3.2.1 文言文情感教育本身的复杂性
        3.2.2 应试教育背景下功利取向
        3.2.3 教师情感教育能力的制约
        3.2.4 传统教学模式的深远影响
第四章 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的策略
    4.1 注重期待视野,激发兴趣
    4.2 深度挖掘教材,探寻情感
        4.2.1 挖掘情感因素
        4.2.2 依体定教
    4.3 灵活运用教法,加深体验
        4.3.1 诵读中感知情感
        4.3.2 情境中体验情感
        4.3.3 类比中深化情感
    4.4 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情感
        4.4.1 师生对话的基础
        4.4.2 师生对话的重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基于情感教育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学生卷)
    附录B 初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C
致谢

(7)情感教学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和国外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概况
        2.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情感教学概述
    (一)情感的内涵
    (二)情感教学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1.情感教学的具体内涵
        2.情感教学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教学的核心价值
        1.学生情感发展特点是情感教学的基础
        2.教材中的情感内容是情感教学的载体
        3.教师的情感修养是情感教学的关键
        4.课堂中的软情境是情感教学的保障
二、情感教学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显着优势
        1.注重“生生”情感互动
        2.注重塑造教学环境中的情感氛围
        3.注重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情感教学设计不够充分
        2.情感教学过程中的技巧欠缺
        3.情感教学评价与反思不足
三、情感教学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运用的对策分析
    (一)寓教于情:优化情感教学设计
        1.明确情感目标的优先地位
        2.深入剖析课内外情感内容
        3.借助多样的情感教学媒介
        4.有效设计情感性教学活动
    (二)以情育人:善用情感教学技巧
        1.教师要保证教学中情绪、情感的良性发展
        2.教师要善用情感教学语言
        3.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
        4.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情感需要
    (三)以情生情:总结评价-交流反思
        1.寻找有效的情感教学评价方法
        2.及时进行交流与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8)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情感教学理论相关综述
        1.3.2 职业认同理论相关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情感教学在体育师范生体能训练课程中的设计依据
        3.1.1 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培养对情感教学要求
        3.1.2 现阶段体育师范生教学的不足之处
    3.2 体育师范生体能训练课程中进行情感教学的实验设计
        3.2.1 体育师范生情感教学手段
        3.2.2 体育师范生情感教学路径
        3.2.3 教学进度安排
        3.2.4 情感教学设计案例
    3.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对比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职业认同对比
    3.5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对比
        3.5.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总分对比
        3.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职业认同各维度对比
    3.6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成绩对比
    3.7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堂表现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契机:回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的现实需要
        (二)教育旨归: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教学反思: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四)实践基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整合的教育实践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设计
    四、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方法
        (二)量化研究方法
    五、研究工具
    六、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七、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研究的创新性
        (二)研究的局限性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教师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差异的研究
        (二)教师教学反思培养策略的研究
        (三)教师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适切性与匹配性的研究
        (二)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工具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三、技术接受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教师采纳信息技术行为过程的研究
        (二)教师采纳信息技术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教师采纳信息技术行为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一、教师教学反思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
    二、教师反思性教学相关理论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
        (二)教师的个人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三、技术接受相关理论
        (一)技术接受模型(TAM)及其拓展模型
        (二)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模型(UTAUT)
        (三)个人计算机使用模型(MPCU)
        (四)社会认知理论(SCT)模型
        (五)整合TAM与 TPB(C-TAM-TPB)模型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理论
        (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构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关系的理论构建
        (一)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核心目标
        (二)教学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互动的中介力量
        (三)教学反思与教学实践的良性互动是以教师个体经验为前提的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绩效预期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困难预期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群体影响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便利条件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意向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行为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现状及差异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二)问卷编制与问卷题项修订
        (三)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选择
        (四)调查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现状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总体发展水平
        (二)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性别属性方面的差异比较
        (三)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比较
        (四)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学历背景方面的差异比较
        (五)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教龄阶段方面的差异比较
        (六)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工作职称方面的差异比较
    三、调查研究结论
        (一)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
        (二)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性别属性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三)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年龄阶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四)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学历背景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五)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教龄阶段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六)整合技术教学反思水平在不同工作职称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个案实证研究
    一、个案研究设计方案
        (一)研究个案的选择与确定
        (二)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三)三级编码结果及信息饱和度检验
        (四)研究信度、效度与伦理
    二、小学语文教师M的个案研究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三、小学语文教师N的个案研究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四、小学语文教师O的个案研究
        (一)行动前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生活史追忆
        (二)行动中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课堂教学观察
        (三)行动后的反思: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的课堂教学访谈
    五、个案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
    六、本章小结
第七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模型验证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假设模型与测量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假设模型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测量
    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一)影响因素PLS-SEM初始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二)影响因素PLS-SEM修正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三、基于协方差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一)影响因素CB-SEM初始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二)影响因素CB-SEM修正模型的识别与评估
    四、实证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内部影响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外部影响因素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过程影响因素
    五、本章小结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策略
        (一)创设适宜教师采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情境
        (二)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弱化教学困惑
        (三)提供更为健全且系统的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发展建议
        (一)个人哲学: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文化根基
        (二)实践批判: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实践范式
        (三)技术知识: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逻辑起点
        (四)虚拟共同体: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平台建设
        (五)技术参与监控: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监控体系建设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模型
        (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
    二、研究展望
        (一)开发更为完善的研究工具
        (二)拓展研究对象的选择范畴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行为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三: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课堂教学反思访谈提纲
        (一)小学语文教师M个案访谈提纲
        (二)小学语文教师N个案访谈提纲
        (三)小学语文教师O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四:小学语文教师整合技术教学反思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小学语文“体会—领悟”情感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基于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基于当前教育教学的宏观背景
        3.基于自身当前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1.科研目标
        2.实践目标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经验总结法
        3.访谈法
    (五)研究关键
    (六)研究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语文情感教学概述
    (一)情感教学的内涵
    (二)部编教材对情感教学的要求
    (三)情感教学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1.对人生观的影响
        2.对性格品质的影响
        3.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4.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情感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情况
    (二)调查结果
        1.各方面重视程度不足
        2.教师对情感教育研究欠缺
        3.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三)现阶段情感教学差异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背景差异
        2.教师教学观念差异
        3.学生个体差异
三、“体会-领悟”情感教学法的实践
    (一)“体会-领悟”情感教学内涵
    (二)“体会-领悟”情感教学方法
        1.情感教学语文课堂中实践
        2.“大语文”实践中情感积累
        3.情感教学课例分析及反思
四、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致谢

四、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对外汉语教师情感智力研究[D]. 李欣蓓. 山东大学, 2021
  • [3]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D]. 师丽俊.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基于概念同化学习的高中数学概念课师生互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甄祎明.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5]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的育人价值研究[D]. 杨晓瑛.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基于情感教育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以秦皇岛市X中学为例[D]. 陈爱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7]情感教学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张曙征.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情感教学对体育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研究[D]. 王昱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整合技术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研究[D]. 孟翀.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小学语文“体会—领悟”情感教学实践研究[D]. 于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课堂教学与情感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