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鼓产值达13亿元(论文文献综述)
付向核[1](2020)在《陕鼓:砥砺创新凝聚发展动能》文中指出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陕鼓主动创新转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源于制造"向"超越制造"转变,从满足客户需求向引领客户需求转变,探索出一条发展动能转换、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单项冠军代表着全球细分行业顶级的发展水平、最强的市场实力,是制造企业的第一方阵、"中国制造"的排头兵。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
张睿君,陈菊红,吴迪[2](2020)在《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基于多案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维服务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并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业务形式。从传统的"战略—组织结构"匹配视角很难解释由运维服务价值创造所引发的"服务悖论"现象。本文从"战略—交易结构"匹配视角研究了"运维服务业务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有效地匹配服务化战略"这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3家实施服务化战略的中国制造企业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根据制造企业嵌入客户运作流程的程度给出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3种主要类型,探讨了服务化战略及其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提出了9个关系命题,构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产品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支持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接管客户运维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2)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匹配对制造企业绩效呈现显着影响,二者的匹配与否分别对企业绩效产生增强型和削弱型两种交互作用。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从业务层面揭示了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关系,对制造企业从业务层面规避"服务悖论"陷阱提供了新的洞见。
孙喜[3](2018)在《知识分工、学习战略与产业领导权——中国企业重塑价值链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使本土工业获得更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对这一问题的主流认识集中反映为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惯性思维,背后深层次的假设则是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价值链上劳动分工与知识分工的异构关系入手、说明了上述惯性思维的症结,并由此引入一个技术学习方式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析后进企业技术学习战略的概念框架,其中包含技术学习方式、产品系统层次和经济活动内容3方面的内容。这个框架能够帮助理解影响后进企业技术知识积累(学习领域)和竞争力的一系列战略选择维度。3个本土企业重塑价值链的案例不仅揭示了积极的学习战略对控制知识分工、领导产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反映了积极学习战略的多样性。最后结论部分讨论了相关议题,并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
王绒[4](2018)在《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制造企业也开始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历程。实施服务化战略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个性化的客户需求迫使企业不得不持续创新,先前专注于产品技术创新的制造企业需要更频繁地与客户互动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客户信息与知识,才能更好地激发企业的服务创新。已有很多制造企业正在通过“将员工植入客户内或将智能设备组件植入产品中”的行为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但这种“组织植入”行为是否有效支持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实施、能否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与客户的深入互动进而提升服务创新绩效,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当前学术研究中,对于企业与客户互动合作以实现服务创新的文献多是对一般纯服务行业内服务及创新的分析,针对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及其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较少,而关于组织植入结果的论述更为鲜见。因此,有必要对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论证,以充实服务化理论体系,并为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遵循“战略-行为-绩效”的分析思路,综合运用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理论、客企互动理论、服务创新等相关理论,采用扎根、案例、实证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研究方法,研究了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首先,在深入分析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类型与拓展路径的基础上,界定与归纳了服务化战略的内涵及维度,剖析了服务化战略的特征;其次,结合企业实践与先前研究,应用扎根理论识别出制造企业组织植入的构成维度,并分析了其内涵与特征;再次,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行为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初探,提出了三者关系的初始命题;然后,在理论分析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设计,搜集我国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实践的相关数据,借助统计软件对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总结如下:第一,厘清了制造企业服务业务的拓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服务化战略进行了规范描述。结合服务主导逻辑和制造企业服务化相关研究,从战略视角识别了制造企业服务业务拓展的一般路径,制造企业在进行服务转型的过程中遵循着从开始提供产品+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到逐渐提供服务外包、整体解决方案的战略模式,并对应着逐步由售后服务提供商、客户支持服务提供商向客户外包伙伴和发展伙伴的角色转变。依据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的类型是围绕核心产品还是围绕客户运营流程,将服务化战略分为产品为中心和客户为中心两类,并对两类服务化战略分别进行了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进一步明晰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转型路径。本研究为后续服务化战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丰富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理论体系。第二,识别了制造企业组织植入的构成维度,开发了组织植入的测度量表。基于价值共创及客企互动相关研究,应用扎根理论从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实践入手,提炼出员工植入和智能设备植入两个制造企业组织植入行为的构成维度,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特征分析。员工植入中,制造企业通过驻场服务员工建立与客户之间的交互界面,以人际交互、知识共享、信息交换的深度决定其在客户企业内部的植入程度;智能设备植入中,制造企业通过在产品中嵌入智能组件与客户建立连接,在采集、分析与应用数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挖掘客户信息。本研究将组织植入概念从物流服务领域拓展到服务型制造研究领域,为进一步研究组织植入问题奠定了基础。第三,探索了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实践中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选取三个不同细分行业的服务型制造企业代表作为案例企业,通过案例内剖析与跨案例比较分析,得到了三组初始理论命题:制造企业在实施产品为中心的服务化战略时,倾向于施行智能设备植入的组织植入行为方式,应用数字化技术实时掌控产品运行状况,在为客户提供远程即时服务的同时,发现优化产品设计的突破点进而提升服务创新绩效;制造企业侧重实施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化战略时,倾向于应用员工植入的组织植入行为为客户提供即时服务,通过植入员工与客户的深度交互发掘客户潜在需求,激发更多服务创新理念的产生;而当产品为中心与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并行时,制造企业会应客户要求,选取一种或两种组织植入方式并行,增强企业的服务创新渠道。第四,廓清了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应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在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之间,组织植入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产品为中心的服务化战略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仅智能设备植入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员工植入与智能设备植入均是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桥梁。研究结论揭示了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说明了组织植入在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制造企业把握服务转型内在规律,理性选择服务化战略决策的施行路径,顺利通过服务创新提升与维持企业竞争优势。
郭丽文[5](2018)在《装备制造企业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研究 ——以陕鼓动力为例》文中提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已然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产业,其产值已经占据了工业总产值的32.9%。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速变缓期、产业结构调整阵痛期、改革深水区的“三重奏”的时期[1]。国内生产、用工成本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市场空间缩小造成同类同质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重资产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变得很被动:产品销售受阻,经营收益减少,经营成本上升,入不敷出的企业甚至破产离场。长期以来厂房设备劳动力等的高投入换来消耗高、技术含量少的低性价比产品的粗放型盈利模式已经很难持续下去。为了改变现状,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寻求转型。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增强企业创新力、竞争力和服务意识,找到与企业相适应的盈利模式,是制造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陕鼓动力是我国机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以高端制造和客户服务为核心,通过生产加工外包,把握核心制造、创新核心技术、整合供应链、加强资金链管理、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等多种方式不断对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实践探索,创造出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企业价值,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轻资产发展之路,为陕鼓动力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和稳定的保障。本文以陕鼓动力为研究对象,研究总结出陕鼓动力当前轻资产盈利模式的转型动因、转型的实施路径,以及为了确保转型成功所实施的具体策略;此后选取陕鼓2007年-2016年十年间财务数据,对其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后的财务表现、经营绩效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企业价值和经营业绩都取得了极大的提升。进一步验证了陕鼓选择轻资产盈利模式的正确性、可行性和优越性。最后总结陕鼓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经验,得出结论和启示希望可以为同行业转型的企业提供新的方式与方向,为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得出宝贵的可借鉴的新模式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方丹[6](2017)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已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744127亿元,比2015年增长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2015年增长6.1%。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我国经济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和发展,也让世界瞩目。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世界的竞争愈加激烈,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何让中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乐观的增长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不得不深思的一个严峻问题。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向服务化转型,它们不再只关注有形产品的生产,更加注重无形的产品价值的实现,制造业在某种程度上转变为服务业,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我国制造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我国的制造业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原本依赖的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生产优势在逐步减小,仅仅依靠价格优势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力和利润;其次,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415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742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422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62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9.8%。因此,这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企业必不可免地走上了服务化的道路。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动因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不同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之路各有不同,总结了制造业服务化的三种实现路径,即下游产业链服务化路径、上游产业链服务化路径和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路径;利用价值链理论,全面分析了这三种路径的实现方式,并对它们进行了简要的比较。
冯长利,刘洪涛[7](2016)在《网络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价值共创模型——基于陕鼓的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服务转型的成功得益于价值创造方式的转变,其共创价值的理念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运用价值创造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网络视角构建了价值共创的概念模型,并结合陕鼓的案例分析,探究了制造企业服务转型中的价值共创机理。研究发现:随着服务转型的实施,价值共创的主体趋于多元化,传统企业与顾客间的双边交易行为被取代,价值创造由制造-服务集成商、专业服务提供商、顾客和潜在利益相关者四种主体交互实现。价值共创的资源趋于无形化,产品、设备等有形的对象性资源转变为价值载体,知识、关系、合法性等无形的操作性资源占据主导地位。价值共创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顾客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再对立,而是相互协同、彼此共享从而共创价值的。
李晓风[8](2014)在《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知名制造企业如福特、陕鼓等正在调整经营理念,从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积极发展各类与产品相关的服务业务,从纯粹的产品制造商逐渐向服务和成套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型,以服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服务化战略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企业绩效评价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导员工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指挥棒。对于实施服务化战略转型的企业而言,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服务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服务型制造企业管理变革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制造业服务化这个大环境下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评价企业经营绩效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服务型制造企业为对象,运用绩效三棱镜评价理论对其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价值导向,构建了一套新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战略、流程、能力”这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设置关键指标,突破了现有绩效评价体系只关注于个别利益相关者的局限性,为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首先,分析了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特点、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新变化,在阐明传统制造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存在若干局限性不适宜于用来对服务型制造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同时,对绩效三棱镜的优势以及应用于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选择绩效三棱镜作为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工具;其次,根据绩效三棱镜的评价思路构建出了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陕鼓动力为案例企业,将基于绩效三棱镜的绩效评价体系应用于该企业中,对其2010至2012年的绩效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构建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后,给出了本研究的管理意义。绩效三棱镜不仅考虑了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且考虑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双向作用,逻辑关系更加明确、绩效问题分析更加透彻。本文基于绩效三棱镜构建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为我国正在实施服务转型的制造企业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方润生,郭朋飞,李婷[9](2014)在《基于陕鼓集团案例的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演进过程与特征分析》文中认为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产品功能与用户价值产出关系的视角,对产品服务化转型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陕鼓集团的案例,考察了产品服务化的演进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在产品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单产品的服务化和产品组合的服务化是产品服务化的2种基本方式;产品服务化转型受到实施基础和条件的制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服务化转型初级阶段,企业以单产品导向的服务化为主,关注用户生产系统输入端的功能需求;在服务化转型的高级阶段,以产品组合服务化为主,通过向用户提供功能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聚焦用户功能输出能力的提升,产品组合服务化更能够为制造企业带来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印建安[10](2014)在《陕鼓:引领客户需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68年。在当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背景下,选择在西安临潼县建厂。1975年,陕鼓建成投产。1996年,陕西鼓风机厂改制成为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1999年以陕鼓集团核心精良资产发起成立了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陕鼓集团重组西仪、西锅,成为能量转换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的集团企业。2010年4月28日,陕鼓动力
二、陕鼓产值达13亿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鼓产值达13亿元(论文提纲范文)
(1)陕鼓:砥砺创新凝聚发展动能(论文提纲范文)
践行先进文化理念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
打造合规文化 |
弘扬创新文化 |
制定实施分步创新战略助推转型升级 |
推动“两个转变”,做强主业转型 |
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
由传统方案向系统解决方案转型 |
厚植发展根基,强化战略转型人才支撑 |
不断砥砺创新,铸就国之重器 |
(2)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基于多案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文献综述 |
1、服务化战略与企业绩效 |
2、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 |
3、运维商业模式创新 |
4、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 |
研究设计 |
1、方法选择 |
2、案例选择 |
3、概念测度 |
4、数据收集 |
5、数据分析方法 |
案例分析与发现 |
1、案例内分析与发现 |
2、案例间分析与发现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1、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
2、研究展望 |
(3)知识分工、学习战略与产业领导权——中国企业重塑价值链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从技术学习战略到竞争优势:一个理论框架 |
1.1 全球价值链上劳动分工与知识分工的异构 |
1.2 知识分工与劳动分工的互动:技术学习方式的作用 |
1.3 学习战略与学习领域的维度分解 |
2 比较案例研究 |
2.1 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样本选择、数据来源与证据展示方式 |
2.2 深度案例详情 |
2.2.1 青岛软控:以“干中学”重塑橡胶机械工业的创新者 |
2.2.2 陕鼓集团:向下游移动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 |
2.2.3 广田装饰:装饰装修行业价值链的重塑 |
3 总结与讨论 |
(4)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3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文献综述 |
2.1 服务主导逻辑与价值共创 |
2.2 服务化战略相关研究 |
2.2.1 服务化战略及其相关术语 |
2.2.2 服务化战略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3 服务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
2.3 组织植入相关研究 |
2.3.1 组织植入概念的提出 |
2.3.2 组织植入关联的组织边界研究 |
2.3.3 组织植入关联的远程监控研究 |
2.3.4 组织植入关联的数字化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基础理论分析 |
3.1 制造企业服务业务分析 |
3.1.1 服务业务类型 |
3.1.2 服务业务拓展路径 |
3.2 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分析 |
3.2.1 服务化战略的内涵剖析 |
3.2.2 服务化战略的维度探索 |
3.2.3 服务化战略的特征分析 |
3.3 制造企业组织植入分析 |
3.3.1 组织植入的内涵剖析 |
3.3.2 组织植入的维度探索 |
3.3.3 组织植入的特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探索性案例研究 |
4.1 案例研究设计 |
4.1.1 案例企业选择 |
4.1.2 企业数据收集 |
4.1.3 企业数据分析 |
4.1.4 主要变量衡量 |
4.2 案例企业分析 |
4.2.1 陕鼓 |
4.2.2 华为 |
4.2.3 三一 |
4.3 跨案例比较分析与命题提出 |
4.3.1 跨案例比较分析 |
4.3.2 命题提出 |
4.4 本章小结 |
5.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
5.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5.1.1 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 |
5.1.2 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 |
5.1.3 服务化战略对组织植入的影响 |
5.1.4 组织植入对服务化战略与服务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
5.2 理论模型的构建 |
5.3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设计 |
6.1 问卷设计 |
6.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
6.1.2 问卷设计的步骤 |
6.2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6.2.1 样本选择 |
6.2.2 数据收集 |
6.3 变量测度 |
6.3.1 被解释变量 |
6.3.2 解释变量 |
6.3.3 中介变量 |
6.3.4 控制变量 |
6.3.5 量表修正 |
6.4 分析方法 |
6.4.1 信效度检验 |
6.4.2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
6.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4.4 相关性分析 |
6.4.5 层级回归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
7.1 信度和效度检验 |
7.1.1 信度检验 |
7.1.2 效度检验 |
7.2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7.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7.2.2 相关系数分析 |
7.3 假设检验 |
7.3.1 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假设检验 |
7.3.2 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假设检验 |
7.3.3 服务化战略对组织植入影响的假设检验 |
7.3.4 组织植入中介效应检验 |
7.4 结果讨论 |
7.4.1 服务化战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讨论 |
7.4.2 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影响的检验结果讨论 |
7.4.3 服务化战略对组织植入影响的检验结果讨论 |
7.4.4 组织植入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管理启示 |
8.3 研究创新点 |
8.4 研究局限 |
8.5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装备制造企业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研究 ——以陕鼓动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轻资产的概念 |
1.2.2 关于轻资产盈利模式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框架 |
2 轻资产盈利模式相关分析和理论基础 |
2.1 轻资产盈利模式的概述 |
2.1.1 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定义 |
2.1.2 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利弊 |
2.1.3 轻资产盈利模式的财务表现 |
2.2 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动因及实施策略 |
2.2.1 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动因 |
2.2.2 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实施策略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价值链理论 |
2.3.2 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绩效评价理论 |
3 陕鼓动力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案例概述 |
3.1 陕鼓动力情况简介 |
3.1.1 陕鼓动力发展概况 |
3.1.2 陕鼓动力轻资产盈利模式概况 |
3.2 陕鼓动力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动因 |
3.2.1 产业同质化严重导致利润空间狭小 |
3.2.2 延伸价值链追求可持续发展 |
3.2.3 贴近客户需求提升客户资源管理 |
3.2.4 “轻装”上阵灵活应对风险 |
3.3 陕鼓动力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实施路径 |
3.3.1 单一产品制造向产品系统服务转变 |
3.3.2 产品服务向工程总包系统集成服务转变 |
3.3.3 产品系统集成服务向创新金融服务转变 |
3.3.4 传统制造服务向“绿色”制造服务转变 |
3.4 陕鼓动力轻资产盈利模式实施策略 |
3.4.1 放弃低端业务强化核心制造 |
3.4.2 加强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 |
3.4.3 引进技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 |
3.4.4 整合资源优化价值链 |
3.4.5 直面终端市场研究客户需求 |
4 陕鼓动力现行轻资产盈利模式的效果分析 |
4.1 盈利及资本营运概况 |
4.2 陕鼓动力轻资产盈利模式的财务表现 |
4.2.1 流动资产比重高 |
4.2.2 固定资产占比降低 |
4.2.3 研发费用较高 |
4.2.4 流动负债比重极高 |
4.2.5 营业收入来源改变 |
4.3 陕鼓动力轻资产盈利模式的效果分析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4.3.3 营运能力分析 |
4.3.4 发展能力分析 |
4.3.5 成效分析小结 |
5 陕鼓动力轻资产盈利模式的经验总结及启示 |
5.1 陕鼓动力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经验总结 |
5.1.1 发掘企业潜力助力轻资产转型 |
5.1.2 大胆改革产品业务拓展高端轻资产资源收入 |
5.1.3 充裕现金流护航轻资产盈利模式 |
5.1.4 打造核心轻资产资源引领企业转型 |
5.2 对行业内其他转型轻资产企业的启示 |
5.2.1 把握市场变化趋势进行战略调整 |
5.2.2 重点客户战略合作获取稳定市场资源 |
5.2.3 全面满足客户需求增强高端经营能力 |
5.2.4 引进技术人才提高创新能力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面临严峻挑战 |
1.1.2 消费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1.1.3 服务经济快速发展,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是必然的趋势 |
1.2 研究意义 |
1.2.1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1.2.2 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
1.2.3 获得营销机会 |
1.2.4 增加就业机会 |
1.3 研究内容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2 理论基础 |
2.1 制造业服务化分析 |
2.1.1 制造业服务化的定义 |
2.1.2 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 |
2.2 .理论分析——价值链理论 |
3 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分析 |
3.1 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 |
3.1.1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 |
3.1.2 制造业产出服务化 |
3.1.3 跨国企业由生产型转向服务型 |
3.2 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现状 |
3.2.1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整体偏低,处于起步阶段 |
3.2.2 服务投入比率较低 |
3.2.3 部分制造业领军企业正在加速服务化进程 |
4 制造业服务化案例分析 |
4.1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 |
4.2 案例分析 |
4.2.1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
4.2.2 海尔集团 |
4.2.3 IBM中国有限公司 |
5 制造企业服务化路径分析 |
5.1 案例的对比分析 |
5.2 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分析 |
5.2.1 下游产业链服务化 |
5.2.2 上游产业链服务化 |
5.2.3 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 |
5.3 实现路径的比较 |
6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自我介绍 |
(7)网络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价值共创模型——基于陕鼓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1.1 制造企业服务转型 |
1.2 价值共创 |
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 研究基础 |
2.1 行动主体 |
2.2 资源 |
2.3 活动 |
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及收集 |
3.1 研究方法 |
3.2 陕鼓简介 |
3.3 数据收集 |
4 案例分析 |
4.1 产品层面服务化 |
4.2 组织层面网络化 |
4.2.1 陕鼓与钢铁、石化、制药等客户企业之间基于知识和关系资源的互动 |
4.2.2 陕鼓与科研院校、银行等专业服务提供商之间基于知识和关系资源的互动 |
4.2.3 陕鼓与政府、媒体等潜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合法性资源的整合 |
5 案例发现与模型构建 |
5.1 企业(制造-服务集成商和专业服务提供商)与顾客的价值共创 |
5.2 制造-服务集成商与专业服务提供商的价值共创 |
5.3 企业(制造-服务集成商和专业服务提供商)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 |
5.4 顾客与潜在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创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发展建议 |
(8)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1 制造业与服务业关系的研究现状 |
2.2 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的研究现状 |
2.2.1 服务化的概念 |
2.2.2 服务化的驱动因素 |
2.2.3 实施服务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
2.2.4 如何成功实施服务化战略 |
2.2.5 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2.3 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
2.3.1 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
2.3.2 企业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
2.3.3 国内外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 |
2.3.4 国内外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模式 |
2.3.5 文献评析 |
2.3.6 本章小结 |
3 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新要求及评价工具的选择 |
3.1 服务型制造企业特点 |
3.2 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新变化 |
3.3 传统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局限性 |
3.4 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工具的选择 |
3.4.1 绩效三棱镜模型概述 |
3.4.2 绩效三棱镜评价体系优势分析 |
3.4.3 绩效三棱镜应用于我国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4.2 服务型制造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
4.2.1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投资者分析 |
4.2.2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客户分析 |
4.2.3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供应商和联盟合伙人分析 |
4.2.4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员工分析 |
4.2.5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政府和社区分析 |
4.3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4.3.1 指标设计基本要求 |
4.3.2 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以陕鼓动力为例 |
5.1 陕鼓动力简介 |
5.2 陕鼓动力在各利益相关者方面的作法 |
5.3 基于绩效三棱镜的陕鼓动力绩效评价与分析 |
5.3.1 各指标来源及指标实际值 |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5.3.3 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5.3.4 数据标准化处理 |
5.3.5 评价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研究总结及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及管理意义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陕鼓集团案例的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演进过程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回顾 |
2 产品服务化的类别及其演进过程 |
2.1 产品服务化的主要类别 |
(1)单产品导向的服务化模式 |
(2)产品组合导向的服务化模式 |
(3)2种服务化模式的特点及区别 |
2.2 产品服务化转型的演进过程 |
(1)第1阶段:制造和销售产品向单产品的服务化转变 |
(2)第2阶段:单产品服务化向产品组合服务化的转变 |
3 产品服务化转型典型案例分析 |
3.1 研究对象 |
3.2 陕鼓服务化转型的演进过程 |
(1)服务化战略转型的初级阶段———单产品导向的服务化 |
(2)服务化战略实施的高级阶段———产品组合服务化 |
4 制造企业产品服务化转型的基本特征 |
4.1 企业价值创造的焦点发生转换 |
4.2 企业价值创造的方式发生转变 |
4.3 企业与其用户的价值创造交点转移 |
5 研究结论 |
四、陕鼓产值达13亿元(论文参考文献)
- [1]陕鼓:砥砺创新凝聚发展动能[J]. 付向核.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20(05)
- [2]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与运维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 张睿君,陈菊红,吴迪. 管理评论, 2020(02)
- [3]知识分工、学习战略与产业领导权——中国企业重塑价值链的案例研究[J]. 孙喜.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8(11)
- [4]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植入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王绒.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1)
- [5]装备制造企业转型轻资产盈利模式研究 ——以陕鼓动力为例[D]. 郭丽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9)
- [6]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 方丹.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2)
- [7]网络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价值共创模型——基于陕鼓的案例研究[J]. 冯长利,刘洪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6(05)
- [8]基于绩效三棱镜的服务型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李晓风. 西安理工大学, 2014(08)
- [9]基于陕鼓集团案例的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演进过程与特征分析[J]. 方润生,郭朋飞,李婷. 管理学报, 2014(06)
- [10]陕鼓:引领客户需求[J]. 印建安. 清华管理评论, 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