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令雨龙[1](2020)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纳入我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走的是文明发展之路,其实质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这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目标具有严密的路径归合性。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来看,现有的生产方式并没有摆脱传统工业化道路发展思维的影响。新时期,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客观上要求中国工业化道路要进一步进行转型,使得中国工业化道路真正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前进。因此,论文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来探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转型。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与工业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这些理论既包括指导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相关主流理论,同时也包括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及其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以及中国工业化实践过程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概括了生态化生产方式是缓解环境压力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其次以研究一般工业化道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一般工业化道路的类型和特征,提炼出了工业化道路转型的三个影响要素:技术、企业和政府。进而从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探索、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提出、以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为切入点,指出了虽然我国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利用不充分、工业模式发展粗犷、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少、发展思路依旧没有摆脱传统工业化影响等种种不足之处。并对转型目标和核心理念进行分析,使得研究转型问题更加具体化,从而更好地为工业化道路转型的具体实践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最终得出了技术、企业和政府分别是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源动力,主体和引导者的结论。并且在指导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中提出了构建政府企业协同联动机制这一重要措施。对于转型问题的研究不仅更好的处理我国工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我国工业化道路提供更加优化的转型方式。

申晓蓉[2](2020)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研究(1978-2018)》文中研究表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启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历程。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书写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篇章,以自身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与世界。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视域,深入系统地总结和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经验,采取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跨学科研究的分析方法,力求能够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进行创新性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与被指导的互动关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域研究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符合三个理论原则,即贴合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方向、遵循现代化规律,并以此为前提区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与“一般经验”,为全文的整体性研究奠定了学理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来看,中国经济现代化成功的基本经验在于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推进经济现代化,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度以及工业化的可持续性。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来看,一方面,中国经济现代化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现代化得以完善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内涵式发展、稳定趋势以及国际化水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机制来看,始终坚持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目标与发展的平衡中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区域的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保障机制来看,中国经济现代化持续推进的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以加强自身建设来提高党领导经济现代化的水平。同时,在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国有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为经济现代化也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作用。

朱继飞[3](2019)在《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高淳区一直试图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来推动工业跨越式发展,早日赶上全市发展步伐,因为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发等粗放式传统工业化道路,良好的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代价高,百姓利益受损,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粗放式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实践过程中带来各种问题,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和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新形势,高淳不能再走粗放式发展的传统工业化道路,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研究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本文总体上遵循:“提出问题——理论基础——现状及原因分析——对策研究”的思路,通过SWOT分析法(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对高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当前高淳工业化发展的竞争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险。从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新城发展等方面对高淳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相关的对策和政策建议。这对同类地区制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政策亦有借鉴意义。

王宝堃[4](2018)在《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本方略,将成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为我国经济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飞跃、是新时代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指南,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可有效解决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质量、发展环境、发展目的等各方面的矛盾与制约性难题。本文根据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更加突出科学技术创新、更加注重“四化”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对外开放、更加明确共享发展等特点的发展要求,提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措施,即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先导、以开放发展为依托、以共享发展为根本。通过完善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营造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通过坚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通过建立绿色工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树立绿色工业化发展的观念共识,优化绿色工业化发展的方法途径;通过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构建新型工业化开放新格局,提升新型工业化国际竞争力;通过建立新型工业化推进共享发展的机制,实施新型工业化促进均衡发展的战略,形成新型工业化成果人民共享的局面,解决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内生动力不足、发展不充分、资源配置低效、环保压力大、产业结构欠优等矛盾和问题,最终实现新型工业化高质、平衡、可持续、长足、更好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齐佳楠[5](2018)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了新阶段。在工业化发展上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思想,这些思想与马克思经典经济理论共同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工业化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是中国在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上的顶层设计,其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特色鲜明、逻辑清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具备战略性、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全球引领性等特色,以2025中国制造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使创新驱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协调供需平衡,科学的处理生态环境、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全球化之间的各种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论述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功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系,解决了中国工业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引领了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张建俊[6](2017)在《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基于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开始进入了工业化发展路径的历史性转换阶段。我国一直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多次报告都强调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生物柴油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和典型的“绿色能源”,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因此,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对我国的经济整体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江苏地区经济发达生物柴油企业众多且经济效益较好,具备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正在探索一条新型的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路径。作为全新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江苏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探索的重大课题。这也是本文课题所研究的重点。本文采取了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首先阐述了相关的新型工业化研究理论和原则要求,其次从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的现状分析出发,对江苏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根据江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生物柴油企业发展的六大发展路径,特别是科技创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的最佳选择。最后从产业、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又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促进生物柴油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参考。

宜林[7](2013)在《焦方义先生近年来学术研究主要成果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方义教授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项目等20余项课题研究。作为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重大决策咨询专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等诸多课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生产力研究》、《理论探讨》、

吴丽华[8](2013)在《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研究》文中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在寻求通过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途径。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信息化革命的形势下,中国反思传统工业化的弊端,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锡林郭勒盟在2003年提出了“工业强盟”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但实际上锡林郭勒盟的工业化进程基本沿袭了传统工业化的模式,一系列发展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作为距京、津、唐最近的草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传统牧业区,锡林郭勒盟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对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工业化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加快推进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既符合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锡林郭勒盟发展的战略规划,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盟工业化发展现状为背景,以国内外工业化发展理论为基础,从经济总量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就业结构水平、工业化内部结构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等角度分析了锡林郭勒盟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并根据各项指标的综合测度,得出了锡林郭勒盟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的结论。依据对锡林郭勒盟工业化现状的分析,得出锡林郭勒盟工业化过程中存在工业化整体水平偏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偏高;工业化对牧区工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局部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程度较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作为指导思想。提出了以“新”的理念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使经济增长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立足区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盟内各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四个推进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型;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强人才培育;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六项建议措施,力求为锡林郭勒盟寻找有利于新型工业化推进,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合理途径。

余飞雨[9](2012)在《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没有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走上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合理的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传统计划经济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走的是传统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预计于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化的问题,最终归结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问题。如果工业化的最终结果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影响到人类子孙后代的幸福,那么,这样的工业化,就是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的工业化,我们肯定不希望有这样的工业化。本文对工业化理论和道路进行了类型分析,在反思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核心,灵魂、动力、支撑,以及战略,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指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徐科[10](2012)在《重庆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享有“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以及“两江新区”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优势,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不断深化重庆的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314”总体部署的目标,推动重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在近十年的改革探索中,重庆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贫富差距增加、城乡差距扩大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工业化显然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却阻碍了重庆社会经济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决定放弃传统工业化道路之后,选择一条适合重庆市自身条件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因此,对重庆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工业化程度的评价体系,对重庆、北京和上海分别做出了工业化阶段的判断。然后,分析走传统工业化道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再从重庆目前的发展形势、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和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等三方面,阐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接着,再构建一个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用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的北京和上海的各个指标平均值作为参考标准,对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的重庆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不足。由于北京和上海总体上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阶段,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时期,为了尽量又快又好地紧跟北京和上海的步伐,进入后工业化发展时期,我们必须选择一条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重庆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再从重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困难和具备的优势两方面出发,对重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分析。之后,再补充国外发展工业化的优良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带给重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启示。最后,通过上述的分析,结合重庆具体的实际情况,从六个大的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应充分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以增强自主创新和加速产业融合为重点,推动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政府应为创新驱动,为内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立足“三农”和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
        1.选题目的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研究创新点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探析
    (一)生态文明
        1.生态文明内涵
        2.生态文明特征
    (二)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
        1.工业化与工业化道路
        2.工业化道路的类型与特征
        3.工业化道路的转型及影响要素
        4.生态文明与工业化道路
    (三)生态文明与工业化道路相关理论
        1.西方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相关理论
        2.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化及其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3.中国基于工业化道路实践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探索及评价
    (一)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历史探索
        1.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背景
        2.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及评价
        1.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2.我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评价
三、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提出、目标及核心要素
    (一)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提出
        1.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提出的依据
        2.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提出过程
    (二)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目标
        1.实现生态优化和经济增长相协调
        2.促进产业制度和结构变革
        3.构建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发展体系
    (三)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核心要素
        1.技术:工业化道路转型的源动力
        2.企业:工业化道路转型的主体
        3.政府:工业化道路转型的引导者
四、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初步实践
        1.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新能源产业逐步扩大
        2.企业生产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3.生态理念与政府管理机制有机融合
    (二)新时期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面临的挑战
        1.工业化生产方式依旧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发展思路的影响
        2.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及生态化工业技术体系薄弱
        3.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协同推进机制不健全
    (三)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的路径分析
        1.建设以提升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政府联动机制
        2.创建以推动绿色转型为特点的企业政府配套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研究(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关系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引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理论基础
        一、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的理论原则
        二、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根本主题:工业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中国工业化的探索
        二、新型工业化体现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条件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要实现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
        一、加强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二、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
        三、推动工业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动力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局面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对外开放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创新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推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机制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以人民为中心
        一、阶段性目标: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核心
        二、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应处理好目标与发展的关系
        一、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支柱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加强自身建设
    第二节 中国经济现代化以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为支撑
        一、发挥国有经济在经济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
        二、国家宏观调控为经济现代化保驾护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3)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可能突破的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突破的难点
        (三)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新型工业化和政府行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理论
        一、工业化的含义
        二、新型工业化的含义
        三、新型工业化的特点
        四、新型工业化对政府行为的要求
    第二节 政府行为的基本理论
        一、政府行为的含义
        二、政府行为的特点
        三、政府行为在新型工业化中的职能
第二章 高淳区的工业化现状与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建国以来的成就以及高淳区发展现状
        一、我国工业化道路取得的成就
        二、高淳区工业化发展现状
    第二节 工业化道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高淳区存在的个性问题
        三、高淳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高淳区工业化发展SWOT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新型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第一节 国外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一、美国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二、德国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三、日本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第二节 国内新型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一、深圳新型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二、上海新型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三、苏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经验及借鉴
第四章 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考
    第一节 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量质并进原则
        二、坚持绿色发展原则
        三、坚持产城融合原则
        四、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第二节 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一、生态立区
        二、产业强区
        三、创新兴区
    第三节 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目标
        一、改善投资环境使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使创新驱动达到新高度
        三、配备功能与设施使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四、发挥生态优势使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第五章 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的相关对策
    第一节 优化空间发展格局
        一、“一核”:打造核心功能区
        二、“三区”:发展三大功能片区
    第二节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着力打造三大主导产业
        二、重点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三、改造提升绿色食品产业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建
        二、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
        三、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和服务体系完善
        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节 加快产业新城发展
        一、明确产业新城发展思路
        二、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三、加强生态文明新城建设,营造绿色宜居新城
        四、健全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节 构建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保障机制
        一、构建项目保障机制
        二、构建土地保障机制
        三、构建人才保障机制
        四、构建资金—服务—制度保障机制
结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
    2.1 相关理论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化理论
        2.1.2 列宁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
        2.1.3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相关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工业化
        2.2.2 新型工业化
        2.2.3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
第三章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背景与面临问题
    3.1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背景
        3.1.1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
        3.1.2 中国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
    3.2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3.2.1 改革开放前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3.2.2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3.2.3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要求
    4.1 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擎
    4.2 以“四化”协调为目标
    4.3 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先导
    4.4 以实现对外开放为依托
    4.5 以实现共享发展为根本
第五章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措施
    5.1 着力推进创新发展
        5.1.1 完善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5.1.2 制定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
        5.1.3 营造新型工业化创新发展的社会环境
    5.2 着力推进协调发展
        5.2.1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
        5.2.2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5.2.3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5.3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5.3.1 建立绿色工业化发展的制度体系
        5.3.2 树立绿色工业化发展的观念共识
        5.3.3 优化绿色工业化发展的方法途径
    5.4 着力推进开放发展
        5.4.1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进程
        5.4.2 构建新型工业化开放新格局
        5.4.3 提升新型工业化国际竞争力
    5.5 着力推进共享发展
        5.5.1 建立新型工业化推进共享发展的机制
        5.5.2 实施新型工业化促进均衡发展的战略
        5.5.3 形成新型工业化成果人民共享的局面
第六章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价值
    6.1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2 拓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实践探索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1.3.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重难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重难点
    1.5 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概述
        1.6.1 传统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1.6.2 新时期新型工业化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
        1.6.3 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认识
第二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2.1 马克思主义的工业化思想
    2.2 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
    2.3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思想
    2.4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思想
第三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概述
    3.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演进轨迹
        3.1.1 由传统工业化思想到新型工业化阐释
        3.1.2 由新型工业化阐释到新时代工业化重要论述
        3.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产生
    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内涵
        3.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3.2.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3.2.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3.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3.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特征
        3.3.1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战略性
        3.3.2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动力的创新性
        3.3.3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途径的科学性
        3.3.4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目标的前瞻性
        3.3.5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世界经济交往的引领性
第四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相关关系分析
    4.1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2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4.3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4.4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新型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第五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价值
    5.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
    5.2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体系
    5.3 有助于解决中国工业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5.4 引领了中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
    5.5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方法
        1.2.3 主要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工业化定义
        2.1.2 新型工业化定义
        2.1.3 新型工业化路径定义
    2.2 新型工业化内涵和特征
        2.2.1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2.2.2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2.3 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的原则和要求
        2.3.1 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的原则
        2.3.2 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的要求
    2.4 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指标
    2.5 基础理论
        2.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2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
        2.5.3 区域发展理论
3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3.1.1 生物柴油企业快速增长
        3.1.2 生物柴油市场规模逐年增加
        3.1.3 生物柴油企业正在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
        3.1.4 生物柴油企业工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3.2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生物柴油技术工艺的不稳定
        3.2.2 国家产业政策不完善,执行困难
        3.2.3 原材料供应不足
        3.2.4 销售渠道狭窄
    3.3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存在的障碍
        3.3.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
        3.3.2 信息化程度低,缺少技术共享平台
        3.3.3 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
        3.3.4 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3.3.5 国家政策和配套滞后,执行力度不够
        3.3.6 产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
4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新型工业化的评价分析
    4.1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4.2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兴工业化发展的评价分析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数据分析
        4.3.1 调研数据对比分析
        4.3.2 评价指数分析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江苏地区典型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径分析
        4.4.1 企业基本情况
        4.4.2 企业组织结构
        4.4.3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能力
        4.4.4 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4.4.5 广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4.4.6 信息化战略,顺应市场变化
        4.4.7 提高产品质量,拓展营销网,保证经济效益
        4.4.8 案例企业新型工业化路径的启示
5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进程分析及路径提出
    5.1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5.2 明确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总体架构
    5.3 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的提出
        5.3.1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5.3.2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来拉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5.3.3 产业集群为优势,来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5.3.4 可持续发展为依托,来促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5.3.5 以循环经济为支撑,来助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5.3.6.以人才优势为基础,来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
6 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新型工业化路径的对策建议
    6.1 基于产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6.2 基于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6.3 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1章 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研究综述
    1.1 工业化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1.1.1 工业化的定义
        1.1.2 工业化的相关理论回顾
    1.2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1.2.1 新型工业化之“新”
        1.2.2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1.2.3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第2章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发展的现状和阶段分析
    2.1 锡林郭勒盟基本概况
        2.1.1 总体概况
        2.1.2 行政区划
        2.1.3 自然资源
        2.1.4 文化特色
        2.1.5 发展定位
    2.2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2.2.1 锡林郭勒盟工业经济总量水平
        2.2.2 锡林郭勒盟的产业结构水平
        2.2.3 锡林郭勒盟的就业结构水平
        2.2.4 锡林郭勒盟的工业内部结构水平
        2.2.5 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2.2.6 锡林郭勒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2.2.7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的其他条件
    2.3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分析
        2.3.1 工业化阶段划分的方法及标准
        2.3.2 对锡林郭勒盟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第3章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工业整体水平低,发展程度相对滞后
        3.1.2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程度偏高
        3.1.3 工业化对牧区发展带动作用不强
        3.1.4 局部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程度较重
    3.2 锡林郭勒盟工业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传统工业化思想驱动
        3.2.2 经济利益驱动
        3.2.3 技术条件限制资源有效利用
        3.2.4 生态环境脆弱
第4章 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
    4.1 锡林郭勒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要性
        4.1.1 工业化在牧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1.2 新型工业化是牧区工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4.1.3 新型工业化是牧区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2 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4.2.1 以“新”的理念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
        4.2.2 使经济增长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4.2.3 立足区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4.2.4 促进盟内各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4.3 锡林郭勒盟推进型工业化的保障措施
        4.3.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4.3.2 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4.3.3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
        4.3.4 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加强人才培育
        4.3.5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界定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径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工业化理论与道路类型分析
    第一节 工业化理论类型分析
        一、西方工业化理论
        (一) 古典经济学工业化理论
        (二) 新古典经济学工业化理论
        (三) 发展经济学工业化理论
        (四) 新发展经济学工业化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工业化理论
        (二) 列宁、斯大林工业化理论
        (三)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
        (四)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
    第二节 工业化道路类型分析
        一、传统工业化道路
        (一)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二) 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三) 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传统工业化道路行不通
    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
        一、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1860-1912年)
        二、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发展阶段(1913-1948年)
        三、中国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阶段(1949-1977年)
        四、中国工业化外延型全面发展阶段(1978-1999年)
        五、中国工业化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2000-2020年)
    第二节 透视中国工业化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角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
第四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与目标
    第四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
    第五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灵魂、动力、支撑
    第六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一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势劣势
    第二节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重庆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关于新型工业化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新型工业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2 国内关于新型工业化研究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文章结构安排
        1.3.4 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从传统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
    2.1 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与理论
        2.1.1 传统工业化的内涵
        2.1.2 工业化理论
    2.2 工业化道路及类型
        2.2.1 工业化道路
        2.2.2 工业化道路的类型
    2.3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征与缺陷
        2.3.1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2.3.2 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缺陷
    2.4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及其核心指标
        2.4.1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2.4.2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2.4.3 新型工业化核心指标的选择
第三章 重庆市工业化历程及其评价
    3.1 重庆市工业化的历程
    3.2 当前重庆市工业化阶段
        3.2.1 建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
        3.2.2 通过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工业化阶段进行评价
    3.3 走传统工业化道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
    3.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3.4.1 重庆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基于重庆地区工业化发展现状得出的正确结论
        3.4.2 重庆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转变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
        3.4.3 重庆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形势下的必然选择40
第四章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程度及问题
    4.1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程度分析
    4.2 重庆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4.2.1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因物质资本不足而缺乏动力
        4.2.2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因劳动力层次低而导致技术对经济的扩散张力不足
        4.2.3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因较低的产业层次而缺乏对现有新技术的转化、吸收和应用
        4.2.4 重庆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受后发劣势的影响
        4.2.5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遭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的困境
        4.2.6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受生态环境的条件制约
    4.3 重庆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具备的优势
        4.3.1 区位优势
        4.3.2 政策支持
        4.3.3 工业与基础设施
        4.3.4 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大与劳动力低成本优势
        4.3.5 历史机遇
    4.4 工业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4.4.1 国外工业化发展经验
        4.4.2 国外工业化发展路径对重庆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启示
第五章 重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和措施
    5.1 充分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2 以增强自主创新和加速产业融合为重点,推动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3 大力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渝战略
    5.4 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着力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5.5 立足“三农”,统筹城乡,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5.6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目录
致谢

四、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工业化道路转型研究[D]. 令雨龙. 外交学院, 2020(08)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经验研究(1978-2018)[D]. 申晓蓉.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高淳区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D]. 朱继飞. 东南大学, 2019(05)
  • [4]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 王宝堃.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研究[D]. 齐佳楠.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6]江苏地区生物柴油企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D]. 张建俊.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7]焦方义先生近年来学术研究主要成果述评[J]. 宜林. 生产力研究, 2013(09)
  • [8]锡林郭勒盟新型工业化研究[D]. 吴丽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9]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与路径选择[D]. 余飞雨.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2)
  • [10]重庆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 徐科. 重庆工商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