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之路——适时变革(论文文献综述)
侯恩宾[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人士已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引领民营经济人士,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始终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聚焦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切实的经验与建议。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整体性研究。首先,阐释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其次,系统论述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纵深发展。再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态势、历史经验。最后,指出了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需要优化加强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内容如下:第一,界定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内涵,并探讨其功能。依据政策界定的四重维度,即政策对象、政策制定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领域,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围绕着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人士成长,通过运用特定的方法,稳定民营经济人士信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团结民营经济人士的一系列方法与法规的总和。本文将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界定为政治认识和政治引导两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具有政治引导、政治吸纳、政党调适三种功能。政治引导以实现“两个健康”为中心,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价值观、企业经营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政治吸纳既是党开展统战工作,落实统战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又承担着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功能。政党调适是政党主动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面对着新生的社会阶层,党及时制定统战方针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吸纳民营经济人士,进行组织建设调整以及阶层关系调适,促使党在时代发展变化中永葆先进性。第二,系统论述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以及纵向深化。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制定了“八字方针”,明确了工商联管理和引导民营经济的新使命。党的十四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两个健康”“两个毫不动摇”等政治引导方针政策相继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论断,深化了对“两个健康”的认识,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第三,总结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总体态势以及七条经验。在政策价值理念上,方针政策的服务倾向明显;在政策对象地位的变化上,民营经济人士地位越来越高;在政策落实效果上,治理效能越发突出。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历史演进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七条重要经验: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社会舆论是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国际环境是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利益是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方针政策协同推进。第四,进一步提出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和加强:从时代发展进程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交接班的现实需要。“民二代”交接班面临着三重考验。党和国家要强化对企业交接班的重视程度;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注重政治引导的方式与内容;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建立导师制度,有效提升“民二代”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积极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机制来看,政治安排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严格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标准;政治安排要凸显企业的差异性;发挥民营经济人士民主监督作用。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视角出发,统战部门需要结合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形势,积极制定相应的政治引导方针政策。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互联网企业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功能。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组织依托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问题;全面认识党组织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挥民营经济党组织联系性、协调性、示范性作用;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力。
杨志甫[2](2019)在《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兴盛靠管理,而管理的竞争焦点在文化。企业文化是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使家族企业持续稳定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和研究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重视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起适应、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发掘出蕴藏在企业内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通过企业文化的定义和企业文化功能入手,阐述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现状,采用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度、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适应性、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融合度、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对奥康企业文化的使命、适应性、参与性、一致性进行深入剖析,对奥康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评估,揭示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互冲突的特性,为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诊断与评估提供借鉴,并就如何建设家族企业文化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提出了策略分析。从奥康企业的丹尼森文化模型的评估与诊断中启示我们,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必须进行必要的平衡和协调,避免内部矛盾的发生和持续恶化。其中关键一点就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及企业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中的相关特性进行强化或弱化,或采取有效的策略使之相互促进和影响,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文化的持久生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奥康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协调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家族企业如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奥康企业文化的案例分析中同样我们看到了奥康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领导力文化创新、管理文化创新、人本文化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的强大能量,它启示我们只有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核心价值观得以形成并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企业员工只有将企业视为家,企业的凝聚力才会不断攀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助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宋竹芳[3](2019)在《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旅游供给侧改革、发展全域旅游、实现优质旅游的背景下,亟需旅游企业保持成长性。在众多影响旅游企业成长性的因素中,社会资本和企业转型升级被公认为是关键因素。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业中连接需求方(旅游消费者)和供给方(上游供应商)的中介机构,处于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枢纽位置,离开旅游企业的通力合作,旅游产业的经济活动很难进行。其中,在规模上占据旅游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小旅游企业,成为决定旅游产业成长性的关键。但是与成熟旅游企业相比,中小型旅游企业在资源获取、利用、整合和消化吸收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我国旅游市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小旅游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变化和资源限制,旅游企业的边界不断拓展,加之中小旅游企业的先天特性更需要资源外取和转型升级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成长性。中小旅游企业作为连接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天然桥梁,身处旅游市场网络中并从社会网络中获取、利用各种资源,并内化为转型升级及成长的基础。那么,社会资本是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的直接动因吗?在外部社会资本内化的过程中中小旅游企业有没有进行相应的转型与升级?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对中小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有没有差异?这些问题对于揭示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起作用的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研究选择中小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中小旅游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资本实现转型升级及提高成长绩效这一主旨而展开研究,意在从微观视角揭示单个中小旅游企业如何通过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资源实现成长的内在逻辑,为我国中小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及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路径。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第一,构建了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与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对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以及成长绩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阐述;第二,探讨了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分别对转型升级、成长绩效的影响,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以及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通过转型升级对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第三,结合研究主题,确定了本研究主要变量的维度划分、测量方法和测量题项,在小样本预调研及问卷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正式调查问卷;第四,利用收集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企业转型升级及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及微观作用机制,企业转型升级不同维度在中介作用中的路径依赖差异。最后,在环境动态变化的情境下,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对我国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关系是否相同。通过以上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均对其成长绩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中小旅游企业由于先天不足,需要利用市场网络资源并内化为社会资本,将深层次矛盾进行挖掘和解锁,不断调和日益突出的劳资矛盾,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2)社会资本通过影响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促使其成长绩效的提升。成长绩效是检验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社会资本+转型升级”成为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提升的新路径;(3)环境动态性在社会资本认知维度与旅游企业转型和升级之间具有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只有高质量、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共同的沟通语言,才能促进中小型旅游企业社会资本转变为其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1)开发了本土情境下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测量量表。充分考虑了我国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发展背景的情境下,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预测,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运用该量表对我国旅游企业转型升级进行测度。(2)揭示了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分析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前因变量的内容,探讨了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理。(3)提出了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以及企业成长绩效的理论框架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中小旅游企业如何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成长的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影响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的中介过程,丰富了旅游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卢飞[4](2019)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族企业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40年是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当下,国内超过半数的家族企业正进入或即将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家族企业传承与持续发展问题。由于我国家族企业带有强烈的家族主义特性,使得企业主权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但很多家族企业在权力交接期间,会因为企业主权力分散、继任者有权无威而导致企业传承失败。换言之,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企业主逐渐退出,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但企业传承不仅仅是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非制度性权力的传承,并通过不同行动策略把权力转化成权威,这才是实现企业传承的关键所在,而继任者的权威反过来可以强化其制度性权力,为成功的企业传承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问题和核心线索就在于分析权力结构和权威获得在企业传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功能。从理论上讲,权力是构成权威的基础性要素,研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相应地就要讨论其权力来源与权力结构。同样地,权威获得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它是继任者在企业传承中采取不同行为策略的结果。在家族和企业双重性质的组织中,面对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继任者要通过行动来展示自己的个人权威,并充分运用习得的非制度性权力,走出对制度性权力的依赖,即实现组织中法理性权威向能力权威和职位权威的转变,进而在家族企业中树立新的权威形象。基于此,笔者尝试在本研究中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框架,将继任者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视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继任者的行动策略是联接这两者的关键纽带,即继任者权威合法化的有效路径。在本文,笔者运用“权力—权威”的理论分析路径来分析三例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如何建构新权威主体的个案,并试图窥见不同行动类型中的权力结构与权威获得的差异化形态。根据继任者获取权力的方式来看,并基于“权力—权威”的分析框架,可以分别将这三个案例看作“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先赋权力权威化”和“后致权力权威化”的典型,它们是对现实中企业传承的类型化分析,分别蕴含了继任者权力结构以及企业传承中权力对权威获得的不同作用机制。首先,从“后致权威不足,先赋权力弱化”的典型来看,我们在个案中发现: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家族威权结构决定继任者的初始权力结构,继任者往往在传承中优先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并暂时维持家庭和谐与企业稳定,但权力不会自动转化为权威。随着企业家的退出,相关家族性资源也逐渐衰退,企业家原有的关系网络逐渐断裂和老员工的抗争,制约继任者的行动合法性,继而使得继任者在企业中行使权力的时候遭遇阻力,难以正常行使其应有的管理权力来开展工作。在双重性质的家族企业内部,面对行动权力合法性不足和低度的组织权力,继任者倾向于在企业内采取冒进的创业策略来试图确立新的权威主体,然而,权威并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家庭结构、关系结构和市场环境中的。在此过程中,继任者没能对市场和关系结构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其面临失败的风险,这更加削弱其先赋权力效应,进而在企业内部出现更大的管理危机,企业传承最终走向失败。其次,从“先赋权力权威化”的行动路径来看,重新确立企业发展战略或联合创业是继任者获取权威的重要策略。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继任者要想在企业确立新的权威主体,仅仅依靠先赋制度性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继任者在获得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后,要通过企业转型和创业行动积极开辟新领地,进而打破组织中企业主的“权威阴影”,重新定义自己“企二代”的身份,并通过维护家族关系、制度化治理和文化规训等策略维护家族权威、打造企业权威和树立社会权威,进而获得家族成员、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的认可,这有利于继任者在企业内部被重新确立为新的权威主体,并实现“企二代”向“创二代”的身份转变。最后,从“后致权力权威化”的角度来说,继任者对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占有并不是通过纯粹的传承方式获得,而是通过组织职位上的逐级晋升来展示自己的才能,进而获得制度性权力和非制度性权力。在这种传承方式中,继任者可以在与企业主共同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父辈的创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关系与兼顾理性治理来打造个人权力空间,并在企业内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文化生产双轨制来稳固其职位权力,使其个人权威和组织权威受到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的认可,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得以平稳顺利地传递下去,并在企业传承中转化为权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传承行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实践。在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通过行动来获得权威,而权威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强化继任者的权力效应,进而塑造其在家族企业中新的身份认同。借助“权力—权威”分析路径观察我国家族企业传承,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合法性不足与企业传承方式和继任者培养方式密切相关,同时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不是“个体自决”的,而是嵌入在具体的制度安排、关系网络和社会环境中的。当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有必要从单纯的“权力转移”向“权威主体”的培养与重构转变,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对于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权力—权威”理论的实践意义在于其明确指出: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不仅要完成所有权和控制权等制度性权力的传递,更要注重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和隐性社会资本等非制度性权力在代际之间的传承,只有二者在企业传承中协调运用,才有利于重新确立继任者在企业中权威主体身份,带领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共同维护家族利益,从而实现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
潘俊[5](2019)在《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手工艺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回归个体经营、家庭作坊、公司制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模式,因其文化产品与服务蕴含深厚传统技艺文化基因,与当下个性化文化需求市场、文化消费理念高度契合,深受消费者市场青睐,是当下深受国家文化产业关注的特色型文化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第一代企业主年事已高,企业逐渐迈入交接班时期,然而代际传承面临种种困境与挑战:首先是传统手工艺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问题;其次是基于企业“传统技艺、文化”特征而呈现的技艺型员工的问题;再者是传统手工艺企业永续传承、兴盛发展中的品牌传承问题。现有“代际传承”理论与实践研究多基于西方理论体系,缺乏适用于传统手工艺企业规范、系统、扎根本土情景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从管理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视野出发,以代际传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无形资产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依托,首先进行文献理论梳理,通过对现阶段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呈现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以及品牌传承三种传承模式进行传承缘由、传承核心内容以及相契合的传承路径的深入分析,构建基于三种传承模式的代际传承理论框架。然后,选取本土三个特色案例,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到基于案例实证分析的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理论,与本文最初构建的代际传承理论框架进行对比、分析、修正,最终提炼得到基于多案例的父子传承、师徒传承、品牌传承理论模型图,基于多种传承模式的代际传承整合理论模型图以及一般规律概念模型图。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父子传承模式是以血缘为传承纽带,以继承者培养、继任为核心的企业家族型传承。传承者“言传身教”,继承者“耳濡目染”“继往开来”,“传”与“承”相互沟通融合的企业家族型传承,是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传承核心之根基。父子传承模式中的关键点在于继承者的继承意愿、继承能力、以及上下两代人“传”与“承”的沟通与契合。(二)师徒传承模式是以技艺、文化为传承纽带,以学徒的选择、培养与任用为核心的企业技艺型传承,是企业技艺传承和异质性人力资本培养的重要模式,是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协助之策略。师徒传承中的关键点在于:以工匠精神之内涵重塑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培养的思想导向;将SCEI知识创造理论充分运用于师徒之间技艺、文化传授、习得与交流;应明确企业、师傅、徒弟间的劳动管理机制,对异质性人力资本培养、留任形成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优秀的异质性人力资本,应适度实行股权激励。(三)品牌传承模式是以品牌无形资产为传承纽带,通过品牌孕育创建、成长创新阶段优势无形资产培育、传承与创新的品牌化系统运作,提升无形资产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资产增值率,最终实现传统手工艺企业永续传承、兴盛发展的传承模式。品牌传承的关键点在于:品牌文化的引领作用;品牌优势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知以及制度激励;品牌产品、服务与消费者市场相契合;品牌知识产权的形成、维护以及市场化运作。(四)三种传承模式的逻辑关联与理论模型的灵活运用。传统手工艺企业的代际传承是以父子血缘传承为传承核心之根基,师徒技艺传承为传承协助之策略,品牌无形资产传承为传承兴盛之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代际传承有机综合体,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为统领多种传承模式的核心传承基因。(五)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支持。企业内部制度支持包括代际传承过程中渐近性管理理念及制度构建;异质性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实体和网络平台优势互补的营销与推广。企业外部政策环境改善主要包括本国文化层面、教育层面、法律层面制度政策的指导、支持以及他国先进经验借鉴。企业内、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与支持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本文聚焦于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分析、理论模型图的构建,主要贡献如下:第一、提炼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本质内涵:以父子血缘传承为传承核心之根基,师徒技艺传承为传承协助之策略,品牌无形资产传承为传承兴盛之目标的三位一体的代际传承有机综合体。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为统领多种传承模式的核心传承基因,引领并贯穿于多种传承模式过程始终,三位一体传承模式的灵活运用将逐步推动、实现传统手工艺企业的基业长青、永续经营。第二、构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三种传承模式图以及代际传承总体模型图。借鉴上述理论模型图,汇合企业所能聚集的人力资本、技艺知识、资金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支持力度,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规模、发展阶段以及未来不同的传承目标,选择一种或多种与企业契合的代际传承模式,为传统手工艺企业“小而美”家族作坊或“大而强”公司制企业的传承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第三、构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一般规律概念模型图。基于多重案例类属范畴的共同关键点提炼以及典范模型的逻辑分析,得出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一般规律概念模型,并对传承核心要素进行本质内涵、作用机理和延伸意义的详尽论述,实现了对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为现实情境下传统手工艺企业的代际传承提供一定普适性的理论指导与支持。
康娅[6](2019)在《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公司治理研究 ——基于碧桂园和汇源果汁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初,我国已有2 7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这其中家族企业占85%以上。家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贡献GDP和社会影响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对其治理问题进行探讨意义重大。家族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以经济、地缘政治以及世代更替为特征的复杂时期,大多数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家族化”曾经使得家族企业蓬勃兴起,但是今天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座大山。家族企业未转型到由职业经理人治理的治理模式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内部原因。许多家族企业都会选择聘请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职业经理人市场发展不成熟、企业内部引进和管理人才机制不完善,导致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选拔和管理问题;家族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有效地协调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利益冲突;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没有明确的权力划分,让职业经理人在发挥所长的同时未能受到有效地制约;受企业传统文化和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家族成员对“外人”掌管企业心存疑虑,职业经理人陷入信任危机。这些治理困境若不能有效地解决,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于是,如何适时引进合适的职业经理人以及如何发挥职业经理人在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作为研究重点,以完善职业经理人的选聘与管理和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解决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信任危机作为研究的内容。首先在对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现阶段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困境为出发点,分析了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其次理论与案例相结合,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对碧桂园和汇源果汁进行了分析,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议。最后全文总结,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绩效和发展,家族企业关于职业经理人的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一环,企业可以通过完善职业经理人引进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体系、建立信任机制等构建职业经理人制度,对此本文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体对策。
梅洁[7](2019)在《家族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 ——以奥康国际和富贵鸟为例》文中指出2010年以来,我国传统制鞋行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企业变革发展迫在眉睫。市场中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同时国际品牌不断进入我国鞋履消费市场,加剧了竞争,严重挤占了中国本土鞋履品牌的市场份额。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使得市场对企业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传统家族鞋企纷纷走上了转型变革之路。但是转型的效果却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的差异性来分析导致企业战略转型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理清家族企业内部因素对战略转型的影响,这对于指导家族企业转型,实现持续发展很有意义和价值。本文以鞋业中两个家族企业的战略转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家企业的转型之路,得出影响企业转型成效的关键因素,进而对家族企业顺利转型提供借鉴。本文首先论述两家企业面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行业进入转型期时,对自身发展战略做出了调整,但是转型的效果却大相径庭。通过典型的对比研究,来探索影响家族企业战略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经分析发现家族企业领导人、企业团队及内部管理和企业家族化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是企业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市场绩效、财务角度、市场占有率、产业链条和学习与成长等方面对案例企业战略转型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在实施了相关转型措施后出现了巨大的发展差异,转型效果截然不同。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家族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企业领导人作为家族企业核心力量应该保持先进的发展和管理理念。同时企业应该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减少家族不利因素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经营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和监督能力,加大对风险的管控。拥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企业才能审时度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保证战略高质高效的实施,才能实现品牌重塑和创新,家族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罗智玲[8](2019)在《基于身份构建的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技术创新、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影响众多利益相关者的福祉,也关乎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创一代企业家们正面临中国经济转型与代际传承高峰期带来的双重压力。众多实践表明,家族企业创业精神的传承是实现跨代之间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因此,在我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的主流传承模式下,对接班子女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的培育成为传承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身份理论作为对个体意愿、行为的“根源性解释”为探索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因此,本研究以正处于或已完成接班的家族企业接班子女为研究对象,探究家族企业接班子女如何从身份层面成长为创二代企业家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具体通过对六家正处于不同传承阶段的家族企业进行调研,借助深入访谈了解不同培育方式下子女接班的心路历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原则建立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过程模型及其机制模型,并为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的培育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本研究可能的理论贡献有两方面。一方面,对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而言,本研究创新性地借助身份构建的视角从心理层面揭示了家族企业接班人成长为创二代企业家的根源性因素,为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的培育研究提供理论解释,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家族企业传承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对身份研究领域而言,家族企业的情境独特性和我国本土社会特征为深入理解身份构建机理提供了机会,研究结论将为身份理论提供更具洞察力和本土特色的补充。本研究的实践贡献在于,为家族企业主培育接班子女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建议措施,有助于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谷章平[9](2019)在《上市家族企业二代特征对组合创业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已进入家族企业传承的高峰期,作为家族企业中的接班二代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本文将家族二代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试图探索家族二代特征对组合创业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家族二代接班后必然要面临来自对其权威合法性的挑战,家族二代在接班后根据其自身的认知结构进行战略选择。本文根据高阶理论关于认知结构的指导,将家族二代的教育水平、MBA经历、海外留学经历以及行业背景作为研究自变量。同时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即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将这两个因素作为调节变量。通过模型的构造,研究对组合创业与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年-2018年期间深沪两地上市的235家上市家族企业,运用SPSS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家族二代的教育水平与组合创业呈显着的正相关,与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则未得到支持。制度环境及企业发展阶段的正向调节作用显着。第二,家族二代的MBA经历对组合创业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而对企业绩效则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都起到了调节作用。第三,家族二代的海外留学经历对组合创业及企业绩效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加入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调节变量后,正向影响同样显着。第四,家族二代的行业经验对组合创业及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均得到验证,制度环境和企业发展阶段的调节作用也显着。
闫增辉[10](2019)在《企业成长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中国大企业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文中指出企业成长是企业存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并且受到来自企业内外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论文试图从要素投入、并购重组、技术创新、国际化经营四个维度,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理。论文选择了结构方程模型这一分析工具,来深度揭示要素投入、并购重组、技术创新、国际化经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以及相应观察变量之间的影响作用。论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文献回顾,明确研究变量,提出研究假设;二是构建各变量作用路径模型,收集样本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三是根据检验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对策建议。论文共分为六章进行阐述。第一章是引言,主要是介绍本论文选题的背景情况与研究问题的提出,阐述本论文研究主题在国内外的演进现状以及开展本论文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明确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的逻辑框架,说明本论文将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与推进的技术路线,指明本论文研究所达成的创新成果,让读者清晰把握本论文的研究依据、思路、内容、价值与意义。第二章是企业成长研究文献的综述,主要是对已经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整理;包括对企业起源与演进的介绍,从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新古典主义传统的企业成长分析等10个视角对国外重要研究文献进行回顾,以及从企业成长基础理论研究、企业可持续成长问题研究等7个视角回顾整理国内相关文献。第三章是研究变量与研究假设,涉及到隐变量和观察变量的设定,并在文献回顾基础上提出了 10个隐变量假设和39个观察变量假设。第四章是研究对象选择与数据处理,论文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所涉及到的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前提对研究数据进行收集。第五章是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先是进行了研究模型的构建与修正,然后将样本数据代入模型计算输出结果以及路径系数检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隐变量作用路径、观察变量作用路径的计算与检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得出所有研究假设的检验结论。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了5个重要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企业成长质量提升的4个对策建议,指出了本论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展望。论文最终以2017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这一子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完成了检验;最终10个隐变量假设中有仅有假设H4(企业要素投入对企业成长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获得了严格支持。另外9个假设中,有4个假设(假设H1、假设H5、假设H6和假设H9)由于建模原因没有被纳入检验范畴,不得不另行借助相关性分析进行了补充检验;其他被认定为未获支持的5个假设中,假设H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成立,但并不严谨;假设H3和假设H7所代表的路径虽然确实表现为弱正向影响,但均不显着,因而也不支持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的假设;假设H8和假设H10所代表的路径系数为弱的负向影响,与假设所假定的正向影响方向完全相反,故也均未能获得检验支持。在全部39个次级假设中,共有18个研究假设获得了严格支持;2个研究假设表现出较高的正向影响,但由于显着性水平稍高于0.05,而未能通过检验,即部分获得支持;7个研究假设作用方向与原假设一致,但作用效果较小,且没有通过检验,因而未获支持;此外,还有12个研究假设实际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与原假设完全相反,因而未能获得支持。基于样本数据实证检验结果,研究发现:(1)影响企业成长的各因素之间作用关系复杂,影响效果存在不确定性;(2)要素投入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企业加快成长的关键力量;(3)研发强度既可助力成长速度,也能有效提升企业成长的质量;(4)国际化经营是加速企业成长的重要力量,而成长质量改善则更多来自海外资产;(5)并购数量可以加快企业成长,也能提升企业成长质量。因此,要促进企业成长质量提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应当在如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1)持续优化资产配置,以资产质量作为提升成长质量的关键抓手;(2)以技术创新作为提升成长质量的重要动力,并大力推动成果转化;(3)进一步深化国际化经营,积极推进有利于提质增效的并购重组;(4)做好人才储备与开发,强化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基础。
二、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之路——适时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之路——适时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研究 |
(二)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
(一) 论文创新点 |
(二) 论文难点 |
第一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统一战线 |
二、民营经济 |
三、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 |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思想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 |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对资产阶级统战思想 |
三、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思想 |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三重功能 |
一、政治引导功能 |
二、政治吸纳功能 |
三、政党调适功能 |
第二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初步探索(1978-1992) |
第一节 民营经济产生与党对民营经济人士初步认识 |
一、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民营经济产生 |
二、“看一看”方针 |
三、邓小平对民营经济人士群体的判断 |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波动与民营经济人士选择 |
一、治理整顿与左倾思想抬头:民营经济发展波动 |
二、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境遇表现:红帽子与假集体 |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正式出台 |
一、制定统战工作“八字方针” |
二、赋予工商联新历史使命 |
第三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1992-2012) |
第一节 促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完善的因素 |
一、南方谈话破除社会主义传统认识 |
二、民营经济人士群体新需要 |
三、民营经济发展引发新争议 |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的突破 |
一、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身份再认识 |
二、民营经济人士可以入党 |
三、政治安排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 |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
一、坚定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
二、首倡“两个健康” |
三、协调劳动关系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
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提上日程 |
五、推进光彩事业引导先富帮后富 |
第四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纵深发展(2012——) |
第一节 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深化的多重因素 |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 |
二、“民营经济离场论”引发热议 |
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深化 |
一、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 |
二、“两个始终” |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益深化 |
一、“两个健康”新阐释 |
二、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 |
三、光彩事业助力精准扶贫 |
四、民营企业党建出现多种形式 |
第四节 新课题: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
一、政商关系畸形的三重因素 |
二、新型政商关系内涵 |
三、构建政商交流常态化机制 |
第五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回顾总结 |
第一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总体态势 |
一、政策价值理念的调整 |
二、政策对象的地位变化 |
三、政策实施效果突出 |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经验启示 |
一、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 |
三、社会舆论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 |
四、国际环境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
五、必须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 |
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七、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同发展 |
第六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优化完善 |
第一节 创新“民二代”统战政策 |
一、“民二代”交接班的三重考验 |
二、提高对“民二代”交接班的重视程度 |
三、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 |
四、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 |
五、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 |
第二节 优化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政策 |
一、严格政治安排标准 |
二、凸显政治安排差异性 |
三、发挥民营经济人士的监督作用 |
第三节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一、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 |
三、保障互联网从业者劳动权益 |
四、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统战功能 |
第四节 完善统战方针政策的组织依托 |
一、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 |
二、全面认识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
三、科学发挥党组织的结构性功能 |
四、提升党组织活力 |
结语: 基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于中国家族企业研究综述 |
1.3.2 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实例分析与理论分析结合 |
1.4.3 案例研究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1.6 研究思路 |
1.7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家族企业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家族企业概念的界定 |
2.1.2 我国企业家族化程度 |
2.2 企业文化基础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企业文化的概念 |
2.2.2 企业文化基本理论概览 |
2.2.3 企业文化的功能 |
2.2.4 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 |
2.3 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
2.3.1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
2.3.2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
2.3.3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 |
2.3.4 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 |
第3章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 |
3.1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战略的匹配 |
3.2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管理的适应性 |
3.3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制度的融合度 |
3.4 企业文化与家族企业员工行为的一致性 |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奥康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
4.1 奥康企业状况 |
4.2 基于丹尼森文化模型的奥康企业文化分析 |
4.2.1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使命 |
4.2.2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适应性 |
4.2.3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参与性 |
4.2.4 奥康企业文化中的一致性 |
4.3 奥康企业的文化发展分析 |
4.3.1 奥康企业文化阶段性模型分析 |
4.3.2 奥康企业文化发展分析总结 |
4.4 奥康企业文化塑造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启示 |
第5章 塑造企业文化促进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
5.1 建设与国家主流文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2 提炼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2.1 企业家精神 |
5.2.2 企业家精神的概括和提炼 |
5.3 完善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4 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5.4.1 精准定位、创企业动力之源 |
5.4.2 加强领导,率先垂范 |
5.4.3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5.5 坚持企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社会资本与旅游企业社会资本 |
2.1.1 社会资本的定义与内涵 |
2.1.2 社会资本的维度与测量 |
2.1.3 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研究 |
2.2 转型升级与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
2.2.1 转型升级的概念与内涵 |
2.2.2 转型升级的维度与测量 |
2.2.3 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
2.3 企业成长与旅游企业成长 |
2.3.1 企业成长的概念与内涵 |
2.3.2 企业成长的维度与测量 |
2.3.3 旅游企业成长的研究 |
2.4 环境动态性的研究综述 |
2.4.1 环境动态性的概念与内涵 |
2.4.2 环境动态性的维度与测量 |
2.4.3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
2.5 相关研究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3.1 核心概念界定 |
3.1.1 中小旅游企业 |
3.1.2 旅游企业社会资本 |
3.1.3 旅游企业成长绩效 |
3.1.4 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
3.2 理论模型 |
3.2.1 理论模型构建的前提 |
3.2.2 理论模型构建 |
3.3 研究假设 |
3.3.1 社会资本与中小旅游企业成长 |
3.3.2 社会资本与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 |
3.3.3 转型升级与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 |
3.3.4 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中介作用 |
3.3.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设计的原则 |
4.1.2 问卷设计的过程 |
4.1.3 问卷设计的偏差控制 |
4.2 “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测量量表开发 |
4.2.1 现有测量量表的述评 |
4.2.2 测量题项的生成 |
4.2.3 初始量表预测 |
4.3 其他变量的测量 |
4.3.1 中小旅游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 |
4.3.2 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的测量 |
4.3.3 环境动态性的测量 |
4.3.4 控制变量的测量 |
4.4 预调研与量表修正 |
4.4.1 小样本取样及描述 |
4.4.2 量表题项的净化与修正 |
4.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分析及结果讨论 |
5.1 数据收集 |
5.1.1 研究样本界定 |
5.1.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5.1.3 样本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
5.2 数据质量分析 |
5.2.1 信度分析 |
5.2.2 效度分析 |
5.3 假设检验 |
5.3.1 初始模型构建 |
5.3.2 模型拟合与修正 |
5.3.3 路径分析 |
5.3.4 中介效应分析 |
5.3.5 调节效应分析 |
5.4 研究结果讨论 |
5.4.1 社会资本与中小旅游企业成长绩效 |
5.4.2 社会资本与企业转型升级 |
5.4.3 企业转型升级与企业成长绩效 |
5.4.4 中介效应 |
5.4.5 调节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贡献 |
6.3 管理启示 |
6.4 研究局限 |
6.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访谈提纲 |
附录 B: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程度预测问卷 |
附录 C:预调研问卷 |
附录 D:正式调研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问题的缘起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家族企业继任者的权威获得如何可能? |
第二节 家族企业继任者权威获得研究的文献梳理 |
一、家族企业: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 |
二、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研究 |
三、关于企业传承中继任者权威获得的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二章 权威获得: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理论基础:权力与权威获得学术框架 |
一、权力与权威的概念厘析 |
二、权力与权威的议题:一个理论分析的框架 |
三、“权力结构—权威获得”的分析路径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二、研究方法与进入“田野” |
第三节 个案介绍:传承类型及其权威获得 |
一、传承类型与权威获得的关系 |
二、案例基本情况的概述 |
第三章 失落的“企二代”:后致权成不足与继承危机 |
第一节 身份获得、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
一、家庭特征与身份获得:LH的个案 |
二、先赋权力与权威效应 |
第二节 继承危机: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
一、代际阴影与身份困惑 |
二、后致权威不足与先赋权力丧失 |
第三节 思考与小结 |
第四章 企二代到创二代:先赋权力权威化 |
第一节 先赋权力与身份获得:ZW的个案 |
一、打破性别偏见:谁说女子不如男 |
二、制度变迁与“女性传承”的兴起 |
三、先赋权力:继任者的身份获得与赋权 |
第二节 身份重构:“企二代”到“创二代” |
一、克服“接班人诅咒”:走自己的路 |
二、开辟新领地何以可能:市场驱动和关系效应 |
三、创二代:开辟新领地,打破权威阴影 |
第三节 权力认同与权威获得 |
一、维护家族权威:家族威信与家族愿景 |
二、打造企业权威:家族企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
三、树立社会权威: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声誉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五章 家族企业守护者:后致权力权威化 |
第一节 身份认知与权力获得:YSH的个案 |
一、身份认知:我是接班人与我要接班 |
二、扶上马,送一程:为继任者赋权和立威 |
第二节 个人权力与能力权威 |
一、权力获取:身份特征与能力本位的二元融合 |
二、摆脱依赖:打造自己的权力空间 |
第三节 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 |
一、企业治理:职位权力与权威认同 |
二、文化生产:隐性知识与组织认同 |
三、职位权力与组织权威:合法性的中介作用 |
第四节 思考与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一节 结论:权力与权威的嵌入性 |
一、家族性资本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
二、制度安排、文化传统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
三、社会关系与继任者权威获得 |
第二节 讨论:权威生成理论与其现实意义 |
一、权威生成机制的变与不变 |
二、继任者的权威获得与社会经济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博期间的主要论文发表 |
(5)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设计、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与设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工艺、机械工艺与传统手工艺 |
二、传统手工艺企业 |
三、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界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父子传承及文献综述 |
二、师徒传承及文献综述 |
三、品牌传承及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代际传承理论 |
二、人力资本理论 |
三、无形资产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理论构建 |
第一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父子传承模式理论构建 |
一、父子传承历史缘由 |
二、父子传承内容 |
三、父子传承路径 |
四、父子传承模型图的构建 |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师徒传承模式理论构建 |
一、师徒传承历史缘由 |
二、现阶段师徒传承困境及问题解决机制 |
三、师徒传承路径 |
四、师徒传承模型图的构建 |
第三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品牌传承模式理论构建 |
一、品牌传承缘由 |
二、品牌传承的核心内容 |
三、品牌传承路径 |
四、品牌传承模型图的构建 |
第四节 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整体模型图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校企合作类德艺品牌式开拓创新型代际传承 |
第一节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案例数据收集 |
第三节 案例数据编码与分析 |
一、开放性编码 |
二、轴心性编码 |
三、选择性编码 |
第四节 案例企业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博物馆依托品牌式渐进引导型代际传承 |
第一节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案例数据收集 |
第三节 案例数据编码与分析 |
一、开放性编码 |
二、轴心性编码 |
三、选择性编码 |
第四节 案例企业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少而精”式稳妥传统型代际传承 |
第一节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
第二节 案例数据收集 |
第三节 案例数据编码与分析 |
一、开放性编码 |
二、轴心性编码 |
三、选择性编码 |
第四节 案例企业代际传承特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多重案例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和整合分析 |
第一节 多重案例代际传承模式梳理及其整合框架模型 |
一、父子传承模式理论梳理与整合 |
二、师徒传承模式理论梳理与整合 |
三、品牌传承模式理论梳理与整合 |
四、基于多种传承模式的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整合理论模型 |
第二节 多重案例类属范畴比较 |
一、基于多重个案范畴归类的共同关键点提炼 |
二、多重案例共同关键点的典范模型与一般规律概念模型 |
第三节 多重案例代际传承核心要素的作用机理和延伸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改善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的对策研究 |
第一节 企业内部制度管理的改善 |
一、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渐近性管理理念及制度构建 |
二、异质性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制度构建 |
三、实体与网络平台优势互补的营销与推广 |
第二节 企业外部政策环境的支持 |
一、文化层面的政策支持 |
二、教育层面的政策支持 |
三、法律层面的政策支持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公司治理研究 ——基于碧桂园和汇源果汁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 |
2.2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
2.3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信任机制研究 |
3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
3.1 公司治理的概念 |
3.2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 |
3.3 相关理论依据 |
4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困境分析 |
4.1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困境 |
4.2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困境产生的原因 |
4.2.1 家族企业文化原因 |
4.2.2 职业经理人市场尚不成熟 |
4.2.3 企业制度不完善 |
5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实践 |
5.1 案例的选择 |
5.2 碧桂园引入职业经理人公司治理始末 |
5.2.1 引入职业经理人 |
5.2.2 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 |
5.2.3 放权职业经理人 |
5.3 碧桂园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营效果分析 |
5.4 汇源果汁改革失败案例 |
5.5 汇源果汁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状况分析 |
5.6 碧桂园与汇源果汁的成败原因探究 |
5.6.1 职业经理人引入及治理角度 |
5.6.2 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角度 |
5.6.3 职业经理人的约束机制角度 |
5.6.4 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信任角度 |
5.7 碧桂园与汇源果汁的案例总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构建对策 |
6.1.1 完善职业经理人选聘与制衡机制 |
6.1.2 完善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 |
6.1.3 完善职业经理人约束机制 |
6.1.4 完善职业经理人信任机制 |
6.2 结论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家族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 ——以奥康国际和富贵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高层梯队理论 |
2.1.2 战略选择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家族企业界定的相关研究 |
2.2.2 家族企业战略转型概念研究 |
2.2.3 家族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
2.2.4 家族企业战略转型效果相关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3 案例企业介绍 |
3.1 案例选择 |
3.2 资料数据来源 |
3.3 皮鞋行业基本情况简介 |
3.4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
3.4.1 案例企业介绍 |
3.4.2 两大企业战略转型简述 |
4 案例企业战略转型对比分析 |
4.1 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4.1.1 家族企业领导人对比分析 |
4.1.2 企业家族化管理程度对比分析 |
4.1.3 企业团队及内部管理对比分析 |
4.2 案例公司战略转型过程研究 |
4.2.1 奥康国际战略转型研究 |
4.2.2 富贵鸟战略转型研究 |
5 案例公司战略转型效果对比分析 |
5.1 企业战略转型市场绩效对比分析 |
5.2 企业战略转型财务绩效对比分析 |
5.2.1 企业经营业绩对比分析 |
5.2.2 企业财务风险对比分析 |
5.3 转型后企业市场占有率对比分析 |
5.4 转型后企业产业链建设对比分析 |
5.5 企业学习与成长能力对比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身份构建的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家族企业 |
2.1.2 家族企业接班人 |
2.1.3 家族企业接班人创业 |
2.1.4 企业家 |
2.1.5 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 |
2.2 家族企业传承研究 |
2.2.1 接班人的选择 |
2.2.2 传承要素 |
2.2.3 接班人的培育 |
2.2.4 接班人的创业行为 |
2.3 身份认定与身份构建研究 |
2.3.1 身份认定的内涵 |
2.3.2 身份构建的活动 |
2.3.3 身份构建的影响因素 |
2.4 身份理论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应用现状 |
2.5 文献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研究法 |
3.1.2 扎根理论研究原则 |
3.1.3 多案例研究法 |
3.2 案例选择 |
3.3 数据收集 |
3.4 数据分析 |
3.5 信度与效度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描述 |
4.1 企业案例A |
4.2 企业案例B |
4.3 企业案例C |
4.4 企业案例D |
4.5 企业案例E |
4.6 企业案例F |
4.7 案例概况总结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过程分析 |
5.1 研究目的 |
5.2 数据收集 |
5.3 数据分析 |
5.4 研究发现 |
5.4.1 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过程模型 |
5.4.2 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过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过程机制研究 |
6.1 研究目的 |
6.2 数据收集 |
6.3 数据分析 |
6.4 研究发现 |
6.4.1 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的社会学习机制 |
6.4.2 创二代企业家身份构建的SEW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培育策略建议 |
7.1 通过授权与信任赋予接班子女创二代企业家的责任 |
7.2 通过提供学习资源为接班子女成长为创二代企业家赋能 |
7.3 充分沟通是创二代企业家培育的必要保障 |
7.4 对“基业长青”目标的共识是接班子女成长方向的保障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9)上市家族企业二代特征对组合创业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架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本文涉及的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家族企业 |
2.1.2 家族二代特征 |
2.1.3 组合创业 |
2.1.4 制度环境 |
2.1.5 企业发展阶段 |
2.1.6 企业绩效 |
2.2 理论基础 |
2.2.1 高阶理论 |
2.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假设及研究模型 |
3.1 家族二代特征对组合创业的影响 |
3.1.1 家族二代教育水平与组合创业 |
3.1.2 家族二代MBA经历与组合创业 |
3.1.3 家族二代海外留学经历与组合创业 |
3.1.4 家族二代行业背景与组合创业 |
3.2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
3.3 企业发展阶段的调节作用 |
3.4 家族二代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3.5 组合创业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3.6 研究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1 研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
4.1.1 家族企业及二代接班 |
4.1.2 自变量 |
4.1.3 因变量 |
4.1.4 中介变量 |
4.1.5 调节变量 |
4.1.6 控制变量 |
4.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1 样本特征 |
4.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4 方差分析 |
4.5 相关性分析 |
4.6 回归分析 |
4.6.1 家族二代特征对组合创业的回归分析 |
4.6.2 家族二代特征对企业绩效变化的回归分析 |
4.6.3 组合创业对企业绩效变化的回归分析 |
4.7 调节作用分析 |
4.7.1 调节作用的检验方法 |
4.7.2 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
4.7.3 企业发展阶段的调节作用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
5.1 假设检验结果 |
5.2 研究结果讨论 |
5.2.1 家族二代特征与组合创业 |
5.2.2 家族二代特征、制度环境与组合创业 |
5.2.3 家族二代特征、企业发展阶段与组合创业 |
5.2.4 家族二代特征与企业绩效 |
5.2.5 组合创业与企业绩效 |
5.3 实践与启示 |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企业成长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中国大企业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
1.3.1 研究对象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企业的出现与发展 |
2.2 国外企业成长相关理论 |
2.2.1 基于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2 新古典主义传统的企业成长分析理论 |
2.2.3 交易成本视角下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4 基于资源理论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5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6 基于管理者理论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7 基于转轨经济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8 企业成长的生物学类比研究理论 |
2.2.9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企业成长理论 |
2.2.10 资本结构与企业成长理论 |
2.3 国内企业成长理论 |
2.3.1 企业成长基础研究理论 |
2.3.2 企业可持续成长研究理论 |
2.3.3 高科技企业成长研究理论 |
2.3.4 家族企业成长研究理论 |
2.3.5 企业成长方式研究理论 |
2.3.6 企业文化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理论 |
2.3.7 企业成长其他影响因素研究理论 |
2.4 文献评价 |
2.4.1 国外研究理论评价 |
2.4.2 国内研究理论评价 |
2.4.3 论文研究思路与视角的确定 |
3 研究变量界定 |
3.1 企业成长的内涵 |
3.1.1 大企业内涵 |
3.1.2 企业成长概念 |
3.2 企业成长影响变量界定 |
3.2.1 要素投入 |
3.2.1.1 资产投入 |
3.2.1.2 人员投入 |
3.2.2 技术创新 |
3.2.2.1 研发强度 |
3.2.2.2 企业专利 |
3.2.3 并购重组 |
3.2.4 国际化经营 |
3.2.4.1 海外资产 |
3.2.4.2 海外收入 |
3.2.4.3 海外人员 |
3.3 企业成长变量界定 |
3.3.1 成长速度 |
3.3.2 成长质量 |
4 企业成长作用机理模型 |
4.1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模型的构建 |
4.1.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4.1.2 结构方程模型隐变量结构模型的构建 |
4.1.3 结构模型的检验与调整 |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4.2.1 要素投入与并购重组 |
4.2.2 要素投入与技术创新 |
4.2.3 要素投入与国际化经营 |
4.2.4 要素投入与企业成长 |
4.2.5 并购重组与技术创新 |
4.2.6 并购重组与国际化经营 |
4.2.7 技术创新与国际化经营 |
4.2.8 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 |
4.2.9 并购重组与企业成长 |
4.2.10 国际化经营与企业成长 |
5 研究假设的实证检验 |
5.1 研究对象选择与样本数据处理 |
5.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5.1.2 样本数据的处理 |
5.2 研究样本的一般性描述分析 |
5.2.1 总样本的一般性描述分析 |
5.2.2 行业子样本的一般性描述分析 |
5.2.3 所有制子样本的一般性描述分析 |
5.2.4 区域子样本的一般性描述分析 |
5.3 基于样本的结构模型计算与结果分析 |
5.3.1 结构模型计算 |
5.3.2 计算输出结果的具体分析 |
5.3.3 隐变量中介效应解释 |
5.4 隐变量之间路径关系假设检验的结果分析 |
5.4.1 要素投入对并购重组的影响 |
5.4.2 要素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5.4.3 要素投入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
5.4.4 要素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
5.4.5 并购重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5.4.6 并购重组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
5.4.7 技术创新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 |
5.4.8 技术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
5.4.9 并购重组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
5.4.10 国际化经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
5.5 观察变量之间路径关系假设检验的结果分析 |
5.5.1 要素投入与并购重组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2 要素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3 要素投入与国际化经营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4 要素投入与企业成长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5 并购重组与技术创新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6 并购重组与国际化经营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7 技术创新与国际化经营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8 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9 并购重组与企业成长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5.10 国际化经营与企业成长之间观察变量作用路径检验 |
5.6 并购重组变量的相关性补充检验 |
5.6.1 要素投入与并购重组的相关性补充检验 |
5.6.2 并购重组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补充检验 |
5.6.3 并购重组与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性补充检验 |
5.6.4 并购重组与企业成长的相关性补充检验 |
5.7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5.7.1 隐变量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5.7.2 观察变量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7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创新点 |
7.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存在的不足 |
7.2.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我国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之路——适时变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D]. 侯恩宾. 山东大学, 2021(11)
- [2]基于企业文化视角的家族企业发展研究[D]. 杨志甫.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3]社会资本对中小旅游企业转型升级及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D]. 宋竹芳. 西北大学, 2019(01)
- [4]家族企业传承中继任者的权威获得 ——基于多案例的社会学研究[D]. 卢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7)
- [5]传统手工艺企业代际传承研究[D]. 潘俊. 云南大学, 2019(09)
- [6]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公司治理研究 ——基于碧桂园和汇源果汁的案例研究[D]. 康娅.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家族企业战略转型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 ——以奥康国际和富贵鸟为例[D]. 梅洁.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7)
- [8]基于身份构建的家族企业创二代企业家培育研究[D]. 罗智玲.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9]上市家族企业二代特征对组合创业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谷章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10]企业成长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基于中国大企业样本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D]. 闫增辉.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