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有利于鞋业发展

加入WTO有利于鞋业发展

一、入世有利鞋业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杨弋[1](2020)在《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风险不断攀升;同时国内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已进入到转变经济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阶段。对外贸易作为长期以来一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必须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不仅是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适应乃至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而在传统要素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制度红利应该成为推动我国未来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选择制度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发展的交叉领域,即研究制度质量对出口贸易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与效应,以新一轮全球化发展为大背景,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角度考察制度质量对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既能够完善现有理论,搭建制度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之间的桥梁,又能够对于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支撑经济发展,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给予一定的启示。本文首先以制度质量为主线,梳理了有关制度因素对贸易流量、比较优势、贸易格局以及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并在总结制度质量内涵以及构建制度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质量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路径。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由七章构成,具体包括:绪论、制度质量的内涵以及制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以及跨国间的比较、制度质量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分析、制度质量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分析、制度质量对中国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以及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制度质量的内涵以及国内外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制度质量的测度指标进行了梳理,针对现行制度质量指标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制度质量评价微观模型的设想,并运用SPSS 22.0和AMOS 24.0对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从对模型的整体解读发现该模型一方面能够与以往学术界对于制度质量研究保持一定程度的呼应,另一方面也能顺应现代社会对于政府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全球范围的样本国家及地区进行测得发现,制度质量评分排名靠前的国家及地区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水平普遍高于制度质量评分排名靠后的国家及地区,制度质量与出口水平基本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其次,本文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跨国间的比较,主要基于显示比较优势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总结了全球出口结构演变趋势,以及分析不同区域出口结构特点,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做铺垫。制度质量如何影响一国或地区的出口水平还需要具体从制度质量作用于该国或地区的出口产品构成来分析,本文接下来对制度质量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中间产品扩张型内生技术进步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发现制度质量可以通过优化融资环境以及减少逆向选择等途径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结构,从而影响一国或地区整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制度质量也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吸收能力、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完善基础设施供给以及维护合约执行等方式间接影响企业生产结构进而影响整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本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跨国面板数据以及国内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首先,运用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制度质量对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响逐渐增强。制度质量的交互项系数和显着性表明制度质量可以通过外资规模、人力资本积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府自律的相互作用来间接影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从横向视角分析发现,制度发展对于不同经济体的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应不尽相同,对于收入水平更高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效应更为显着。值得一提的是,服务贸易的发展更需要在制度完善的支持下进行,在制度发展水平较低的背景下易出现寻租行为的“便利之手”性质高于“攫取之手”的情况,而制度质量的提升会削弱这种非理性的促进作用。其次,运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制度质量确实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然而由于存在政府寻租行为的“便利之手”的可能性使得中国整体样本对于政府自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和全球样本结果不符。此外,制度发展对中国东部地区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提升作用均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有效,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制度质量整体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从而进一步证实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市场、政府管理、企业、涉外经贸等方面提出制度创新对策建议,并指出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是一个系统、复杂且长效的工程,各项制度创新之间需要注意协调互补、相互推进,树立制度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观念。未来中国培育核心出口竞争力和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需要依靠高质量的制度体系保驾护航。

王园园[2](2019)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成绩显着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在制造业方面中国于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制造业低技术密集度产业产品或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比依然较大,需要在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度的产业产品发展方面加大力度。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产业转型升级的特殊阶段,基于FDI异质性研究我国制造业获得技术溢出的效率提升,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本文对以下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技术溢出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机遇挑战进行总结,并分析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发展情况与现状及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问题;再次,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出发分析FDI异质性,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实证分析对象检验不同投资目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具体路径;从次,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及前文研究结论提出基于技术溢出的研究假设,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进行实证检验;最后,采用直观结构性FDI引力系统,基于反事实研究方法估算FDI对我国贸易和总体福利的影响,进一步验证FDI对产业升级和国家福利的作用。这五个方面的系统分析共同构成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基于FDI异质性并结合制造业产业技术密集度特征,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及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相关影响存在差异,具体为:在我国的市场寻求型FDI对四类制造业产业都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对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对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次之,对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小,对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小,因此对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及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目标帮助较大,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及优惠措施进一步鼓励市场寻求型FDI在我国的投资;在我国的效率寻求型FDI对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有负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高技术密集度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低,说明我国目前的制造业发展目标和效率寻求型FDI对我国制造业产业所产生的相关影响并不吻合,因此可以适当压缩或者不鼓励效率寻求型FDI在我国的大规模投资;资源寻求型FDI对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同样有负的技术溢出效应,在高技术密集度和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亦相对较低,同样反映出当前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中资源寻求型FDI的作用贡献相对较小,因此采取不鼓励不倾斜的政策态度较为合宜;创造资产寻求型FDI对四类制造业产业都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大,对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次之,对中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小,对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最小,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定阶段和制造业转型及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目标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相关优惠政策及积极鼓励措施对这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形成吸引力,助力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及前后向关联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产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联合回归中,水平技术溢出效应和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在1%水平通过显着性检验,前向关联技术溢出效应在10%水平上通过显着性检验,而在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中FDI的直接效应并不显着只存在中介效应,其中水平技术溢出效应与后向关联技术溢出效应对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影响系数为负,即水平技术溢出效应与后向关联技术溢出效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对相关产业存在一定的抑制性和挤出性,说明当前制造业相关产业的技术溢出传导机制效率较低甚至抑制技术进步,因此我国制造业运营的市场机制需进一步优化,相关法律制度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要精简不必要的办事流程和办事步骤。通过估算FDI反事实总出口和福利变化的百分比分析FDI的福利效应,我国的国家福利与FDI之间呈正相关影响,证明FDI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国家福利整体而言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在反事实情况下FDI的消失对我国福利影响的程度比相当部分的国家影响都更大,这说明FDI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对我国的福利水平是正向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加大市场寻求型FDI及创造资产寻求型FDI吸引力度;为制造业发展营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重视研发投入;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充分发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继续完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应商网络,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等结论。

周材荣[3](2017)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涌入中国,而中国借助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成就了“东方奇迹”的美名。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国际贸易格局的不断更新,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失去了劳动要素优势之后,一些发达国家纷纷从中国进行撤资,开始实施“制造业回流”战略,某种程度上很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各个地方政府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出现偏差性的问题,譬如盲目地扩大外商引资的数量和规模,导致了外商引进“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的产生,也正因为这种粗放型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方式,引致中国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调整产生了负面效应,甚至有可能引起环境污染严重、产业不可持续性发展等负面效应。基于这种背景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颇为必要和迫切。尤其是针对异质性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更加有益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转型升级。然而,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发达国家的视角出发,虽然强调制度因素对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性,但并未把外商直接投资纳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要素。此外,以往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重点就是关注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如何对中国产业成长产生影响,但并没有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异质性角度,即引入外资的质量差异化所带来不同影响的关注。针对这个研究缺憾,本文尝试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融入外商直接投资这一重要制度因素,对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运用与扩展,并基于中国制造业这一研究对象,解析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外商直接投资是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若是存在影响,这种影响关系是否会受到其它因素影响的限制?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内在作用机理又是如何?为此,本文从理论影响机理分析、定量现实特征归纳总结、经验证据检验相互结合的视角,来深入剖析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内在作用机理。在结构安排上,本研究共分成八个部分。其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是导论部分,主要是分析与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问题的提出、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贡献之处等。第2章是相关理论基础以及文献综述,分别从产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聚来进行归纳总结;第3章是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的理论机理分析。本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机理;第二部分是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机理;第三部分是分析FDI促进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第四部分是本章的小结。第4章则是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定量测算、现实特征描述,大致分成中国制造业整体的发展概况、中国细分制造业行业的发展概况评价、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结果三个部分;第5章是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从“质”与“量”的维度来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评价,并采用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进行实证研究,接着从稳健性、内生性以及不同行业、不同时间段进一步检验,并采用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从动态回归与静态回归对比的视角来验证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会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影响关系;第6章则是在第5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影响机制,即从吸收能力异质性的视角,考察吸收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第7章,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势必会影响产业集聚现象的发生,而产业集聚的形成又正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的源泉,因此本部分研究是在前文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竞争力间关系的基础上,考察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并采用中介效应方法分析产业集聚如何对这两者间关系发挥中介效应,验证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间接影响效应,从而从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两个维度来经验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第8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通过上述理论分析以及实证经验证据研究的开展,本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研究结论及观点:(1)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示范模仿效应、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人员流动效应等四种溢出途径来影响东道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且这种溢出效应受到其吸收能力大小的影响;而产业集聚极有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学习与知识溢出效应、成本效应来影响东道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是产业过度集聚,也有可能抑制其增长,呈现非线性关系;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通过溢出效应和累积循环效应,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继而影响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无论是从中国整体制造业整体发展概况来看,还是细分行业的视角,抑或是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结果,都能明显看到中国制造业有着十分明显的增长势头,但是中国制造业急需甩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产品的潜力最大。(3)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从“数”的视角和“质”的视角进行分析时,两者出现相反的结果,即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越多越有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与产业国际竞争力间的关系是显着的负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外商直接投资质量越高,并不意味着能够形成更多的竞争优势。(4)当考虑行业吸收能力的异质性后,上述关系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即无论是“量”的维度还是“质”的维度,吸收能力都存在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且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只有行业吸收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才能发挥其溢出效应,但是中国制造业的吸收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中国必须引入契合实际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吸收能力,才能够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即存在间接影响作用,而且只有适度的产业集聚才能有利于国际竞争力提升,过度的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根据上述研究结论,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业合理引进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实现产业的成长与转型,本文接着提出以下几点可行对策:(1)充分考虑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异质性,从来源地、外资出资方式、贸易方式等多维度来甄别外商直接投资,而政府不单单是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外资引进政策,应该实现从过去的“外商引资”到“外商选资”的蜕变。(2)加快行业吸收能力提升的速度,尤其是本土人力资本水平的改善与提升。从政府政策引导,到企业经营都需从不同维度来为提升行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吸收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资助与保障。(3)针对性地对产业集聚进行政策性引导,按照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类型,对其进行产业集聚指导,促进产业的有序集聚,并避免过度集聚带来的负面效应。(4)正视我国不同行业的竞争优势,打造具备世界一流竞争优势的产业,以积极的开放式姿态并依托现行的比较优势,深度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建立中国的国际竞争品牌。(5)正确处理外资技术引进与本土自主创新的矛盾,通过处理好外资引进技术与国内研发的关系,加强本土的自主研发强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蒋银娟[4](2017)在《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其中,加工贸易在经历了近三十年发展后,其弊端也逐渐凸显。因此,促进加工贸易方式转型成为优化外贸结构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推动以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内容的贸易自由化进程。2002年中国加入了 WTO组织,随后开始履行加入WTO组织时签署承诺,进一步逐步削减关税以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那么,贸易自由化伴随的关税削减是否会对贸易方式转型产生影响?具体来说,能否有效促进加工贸易方式向着一般贸易方式转型呢?本文试图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分析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并实证分析其影响企业和行业层面的贸易方式转型的作用机制。本文将分别从不同研究对象层面分析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机制。与以往文献研究的不同点在于:首先,本文从微观主体决策的角度考察贸易方式转型问题,从企业层面的出口贸易方式选择、贸易方式的动态转变以及贸易份额变动等方面分析关税削减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其次,还将进口关税削减区分为产出关税削减和投入品关税削减,并分别考察其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由此还进一步考察进口产品质量效应、竞争效应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再次,本文还考虑到混合贸易出口企业在贸易方式转型的角色作用,从混合贸易企业-产品层面分析关税削减对其一般贸易份额变动的影响。本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文献综述部分回顾和梳理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转型的相关文献。第二章说明了中国对外贸易方式转型的相关现状和特征,同时也说明了贸易自由化的进展和趋势,尤其是关税削减的进程。第三章到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第三章首先介绍了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方式转型的度量指标和测算方法。然后,分析了贸易自由化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率从而影响出口贸易方式选择的作用机制。同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相关假说和机制。第四章则构建了包含不同出口贸易方式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理论模型中探讨了关税削减对企业出口贸易方式动态转变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假说;采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进口投入品关税削减对纯加工贸易出口企业和混合贸易出口企业贸易方式动态转变的影响。第五章则是从行业层面和产品层面进行分析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本文将关税削减区分为产出关税削减和投入品关税削减,并且检验关税削减带来的不同效应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第六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主要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的结论:其一,投入品关税削减会导致出口企业以纯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概率增加;而以混合贸易方式、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概率减少。并且,投入品关税削减还将促使新增出口企业更倾向选择纯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企业生产率越高,则其选择纯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方式出口的概率越低,而选择纯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概率越大。并且,投入品关税削减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发挥作用。其二,投入品关税削减会导致纯加工贸易出口企业未来选择混合贸易出口的概率增大;也会导致混合贸易出口企业未来选择纯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概率增大。同时,投入品关税削减会导致混合贸易企业中一般贸易份额的比例增大;无论是从出口贸易方式转变的集约边际还是拓展边际上看,投入品关税削减均能显着促进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变。其三,同时考虑投入品关税削减和产出关税削减的影响作用,当在两位数行业层面分析时,投入品关税削减会导致行业内以纯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企业占比增大,并且,投入品关税削减的作用更为明显。当在四位数行业层面进行分析时,产出关税削减促进贸易方式转型的作用更为明显。当采用产品层面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产出关税削减显着促进一般贸易份额增加。这可能由于竞争效应在范围更狭小的产品市场内更明显。当考虑进口产品质量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时,研究结果表明,进口产品质量水平越高,则一般贸易出口贸易份额变得越大。

张玉娥[5](2016)在《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文中提出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对农产品的消费型需求和原料型需求均呈现稳定增长。消费型需求方面,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的消费快速增加;原料型需求方面,不仅由于畜产品需求增加引致的饲料粮需求稳定增加,同时纺织服装等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也需要稳定的原材料供给。我国国内农产品的供给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需要,特别是由于物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提高使得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现中外价差,进一步刺激了农产品的进口。在我国国内水土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世界农业资源成为必然选择。中国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对国内产生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肯定了农产品进口是解决农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利用国际市场可以减轻国内的水土资源压力,另一方面担心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对国内农业生产形成冲击。这两方面的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导致政策决策者在制定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时面临两难选择。供需是市场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以往对农产品进口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供给方面(生产和资源),而忽视了需求视角,即使有也仅是简单的描述为“调剂余缺”,尚未有相关研究专门就农产品进口对农产品国内需求方(包括农产品消费者和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对农产品进口与国内福利的影响,比较新而且更直观的视角是进口对消费者和下游农产品加工业影响的研究。进口产品种类增加能够使得进口国获得额外的贸易利益,产品种类为贸易利益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必要研究农产品进口种类对国内消费者福利和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特别是由于农产品受当地水土资源等环境影响大,不同的种类可以给消费者和农产品加工业带来不同的影响。那么农产品进口种类是通过何种渠道影响消费者福利的?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程度如何?农产品进口种类是如何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从需求的视角分析农产品进口对进口国国内福利的影响,认识到中国农产品进口增加同时伴随着进口种类增加的事实,分析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消费者福利和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为决策者在制定农产品贸易政策时提供新的参考视角,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变化可以降低进口农产品确切价格指数,使消费者获得更低价格的农产品,以更低的支出获得同样的效用。而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增加投入品的种类,降低投入成本,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同样的产出。第四章研究了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消费者福利和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第五章将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进口大量增加分解为进口数量变化、进口价格变化和进口种类变化,结果显示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是农产品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产品进口的影响不能忽视进口种类的影响。第六章研究了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率同样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引入其他主要的控制变量,计算结果显示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增加可以提高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率。第七章采用考虑进口种类变化的农产品确切价格指数考察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考虑种类变化的农产品确切价格指数低于传统的农产品进口价格指数,即同样的支出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进而获得更多的福利。上述几部分的具体结果如下:研究内容一: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增加的贡献。第五章用三元分解方法将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变化分为数量变化、价格变化和种类变化。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农产品进口数量的增加贡献度最大,其次是价格提升的影响,最后是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的影响。数量增加可以满足国内消费和生产的需求,价格的提升减少了国内可获得的福利,而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增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价差和大国效应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口数量大量增加、进口价格提高和进口种类的增加,这些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农产品进口态势必将持续下去。那么究竟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变化对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和国内消费者的影响如何,将在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内容二: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第六章构建了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影响的回归方程,测算结果显示农产品进口种类增加显着促进了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本行业产品进口种类的变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影响不显着,上游非农产品的进口种类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率影响也不显着。研究内容三: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消费者福利影响。第七章采用考虑种类变化的农产品进口确切价格指数反映进口国国内消费者福利,结果显示考虑种类变化后2013年较2003年的真实价格指数出现下降,消费者福利增加。首先利用有限信息最大似然法(LIML)计算出646种进口农产品的替代弹性,以此为基础得出的考虑种类的农产品进口确切价格指数低于传统农产品进口价格指数,意味着考虑种类变化后我国国内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支出获得同样的福利,由农产品种类增加引起的贸易利得为农业GDP的0.36%。其中美洲的贡献最大,其次为亚洲,说明我国从这些区域进口更多的农产品种类。而分产品的贡献来看,油籽、畜产品和植物油对福利值变化的贡献最大,说明这些产品可能源自更多的来源地,并且可能进口更多的产品。分用途来看消费型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消费者福利影响最大,而分时间来看虽然整体上2013年较2003年存在明显福利增加,但是分时期来看2003-2005年进口种类却在减少。结合三方面研究内容,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离不开进口种类的变化。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变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为了更好的利用世界农业资源,从种类角度增加进口国国内农产品消费者和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的利益,建议如下:一是进一步转变以往农产品贸易中过于注重出口而排斥进口的思想。二是有意识地增加农产品进口种类,不仅增加农产品进口对应的HS8位码产品,尤其是国内不生产的产品,而且要增加农产品的进口来源地。三是政策制定者如果更关注消费者的利益,可以减少消费型农产品进口的限制,扩大进口来源地;如果政策制定者更关注农产品加工业的利益,则可以放开原材料型农产品的进口,增加这些产品的进口来源地,以此促进下游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并吸引就业。最后结合本研究的不足和最新研究进展,探讨本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数据匹配后更精确分析进口种类与福利、中国进口的动态贸易利益研究、考虑种类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研究等。

周枝田[6](2010)在《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以珠三角台资制鞋业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基本上是依循着嵌入全球生产网络,为已开发国家承接代工生产的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运用丰沛的廉价劳动力及土地、原材料资源,我国逐步承接欧美及亚太地区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迅速建立起庞大的生产能力及产业集聚,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国,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城市化过程,取得了惊人的经济成就。然而,随着土地、人工成本的上升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我国沿海省份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环境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因为缺少自主研发与品牌运营能力,我国代工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只能扮演制造角色,获取微薄利润。近年来,政府部门及学术界都高声疾呼加工贸易企业要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本文以珠三角台商制鞋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和全球价值链体系进行文献回顾,分析OEM代工企业的升级策略和路径选择,探讨影响企业升级的动因、路径及成败关键等问题;其次分析全球鞋业生产体系中的价值链特性,以及中国制鞋业及珠三角台资鞋厂与国外零售业、经销商和品牌商等采购巨头,在产业链中价值分配过程的治理关系,总结出我国制鞋行业的发展困境与企业升级之迫切性,并透过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台商鞋厂成功升级案例分析及问卷调查所得的实证研究结论,来分析珠三角台资制鞋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原因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后,本文建立了珠三角台资制鞋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升级策略图,将珠三角台资鞋企区分为制造型、研发型、行销型及混合型等四种不同类型,建议台资制鞋业立足于本身的资源与条件,可以实行“OEM做大做强策略”、“就地转型升级至ODM策略”、“放弃生产,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业策略”及“OBM自创品牌通路策略”等四种转型升级策略,向高附加价值产品及产业分工核心环节升级,并对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做法提供个人的策略分析与政策建议。

徐陆颖[7](2009)在《基于全球化温州鞋业自主品牌认知度和形象创新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基于现有成果着重从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形象的角度对温州鞋业的国际化经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全文主要包括八个章节,可以分为四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即是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发展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四章。在对现有品牌研究成果的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最后对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和形象创新进行经济学分析,建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章到第七章,是实证部分。第五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贝尔模型进行改良,定量分析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形象因素结构。第六章利用品牌认知图从性别、年龄和收入水平三个人口学变量的角度对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进行了量化评测。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第七章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和国外同类产品品牌形象进行比较。第四部分即第八章,是结论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形象由企业形象、消费者形象和产品形象三维结构构成,其国际认知度整体上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不同性别、年龄段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温州鞋业的品牌认知度不同,但总体上差异并不显着。与国外同类产品品牌形象相比,两者存在着显着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样化国际品牌创新战略,并在此战略指导下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乔勃[8](2009)在《基于全球价值链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温州鞋业在鞋业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温州鞋类产品的出口贸易和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增长,但是仍然面临着较多的来自国内外的压力。这不仅因为鞋业本身的特殊性和温州鞋业在嵌入全球价值链时的初始定位,还来源于全球价值链中所固有的治理和驱动力模式。本文从鞋业全球价值链出发,提出了针对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体系,期望系统地分析全球价值链的各种作用途径,为温州鞋类企业及当地政府、鞋业协会提供有效的、可行的策略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全球价值链、创新和自主创新进行理论回顾,总结核心的研究概念,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明确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陈述当前温州鞋业在国际市场及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温州鞋业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制约因素为切入点,分析温州鞋业之所以有此遭遇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以经济学理论分析温州鞋业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各种关系,提出创新是应对当前制约因素的最佳选择。第三部分总结以往文献及研究中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结论,结合温州鞋业自身的集群特色,建立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体系的概念模型,该模型以全球价值链分工或升级原理为建立原则。第四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证研究的模型和假设,利用问卷调查获得实证研究所需数据,然后运用SPSS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和因子分析建模得到初步结论。第五部分根据理论、现实情况和实证分析的结果,上升到温州鞋业产业(集群)的高度,指出温州鞋业创新系统存在的症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1)市场方面:构建自主创新动力机制;促进创新资源开放性获取机制;构建自主创新全球价值链机制;(2)政府与半政府组织方面:构建创新软环境,内部引导激励创新;制定系统性创新政策,外部服务创新。

吴秋能[9](2009)在《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晋江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福建省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前沿区域,是全国着名的侨乡,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制鞋工业基地。晋江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鞋类企业集群,在国内外享有胜誉,被命名为“中国鞋都”。本文主要研究了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问题,分析了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模式,提出了对现有模式进行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从而有利于促进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升级转型,带动晋江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升晋江经济运行效率及地区综合竞争力。论文首先回顾了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状况。从萌芽阶段、企业集聚阶段、产业集聚阶段、结网阶段和成熟阶段五个时期深入分析了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并对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市场成因、成本成因和政府成因)进行讨论:其次介绍了当前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并对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竞争力及效果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提出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集群升级路径和实现集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运作模式两种发展模式的创新。为了支持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模式创新,建议将强化核心企业的带动效应、创新企业集群的学习模式、完善企业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提升企业集群的品牌价值、实施企业集群的人才战略和企业集群的文化融合策略作为发展重点;最后,提出促进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科学制定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并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有意识地提出企业集群发展规划的方向与思路;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政府的扶持力度,科学制定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的扶持措施和政策体系:四是强化企业集群的融资网络系统,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本论文通过对晋江鞋类制造业集群的研究,提出提升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解决目前晋江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帮助提升晋江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推动晋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刘红玉[10](2009)在《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促进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泉州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优势,以家庭企业和专业市场为基础,在鞋业制造行业中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在生产经营中,泉州鞋业产业集群具有生产成本优势、产业组织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营销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这些竞争优势的形成,从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看,就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入世有利鞋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有利鞋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制度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研究
        1.2.2 制度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1.2.3 制度与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关系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制度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制度质量的定义及构成
    2.2 制度质量的测度指标
        2.2.1 正式制度
        2.2.2 非正式制度
        2.2.3 制度质量稳定性
    2.3 制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国际比较分析
        2.3.1 制度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理论
        2.3.2 制度质量评价微观模型的构建
        2.3.3 评价模型的整体解读
第3章 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及其国际比较
    3.1 基于显示比较优势的分析
        3.1.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出口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分析
        3.1.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分析
    3.2 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算与分析
        3.2.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
        3.2.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
第4章 制度质量对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
    4.1 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直接影响机理
        4.1.1 优化融资环境
        4.1.2 解决逆向选择
    4.2 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间接影响机理
        4.2.1 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分析
        4.2.2 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分析
        4.2.3 基于基础设施供给的分析
        4.2.4 基于维护合约执行的分析
第5章 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跨国数据的分析
    5.1 制度质量对货物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5.1.1 制度质量影响货物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纵向分析
        5.1.2 制度质量影响货物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横向分析
    5.2 制度质量对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5.2.1 制度质量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纵向分析
        5.2.2 制度质量影响服务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横向分析
第6章 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
    6.1 中国出口贸易技术结构变迁及阶段性特征
        6.1.1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
        6.1.2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的阶段性特征
    6.2 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构成现状及比较
        6.2.1 基于国家层面的分析
        6.2.2 基于省级层面的分析
    6.3 制度质量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的实证分析
        6.3.1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说明
        6.3.2 基于省级层面样本的面板分析
        6.3.3 基于区域分组样本的面板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完善市场制度培育市场竞争力
        7.2.2 创新政府管理制度提供有利支撑
        7.2.3 创新企业制度释放主体活力
        7.2.4 改善涉外经贸制度提升开放环境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2)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分析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
        2.1.1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2.1.2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机
        2.1.3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2.2 全球价值链理论
        2.2.1 全球价值链的概念
        2.2.2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2.2.3 全球价值链的升级
    2.3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定义、地位测度及升级机制
        2.3.1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定义
        2.3.2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测度
        2.3.3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
    3.1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1.1 试点试验阶段:1978-1992年
        3.1.2 全面发展阶段:1992-2000年
        3.1.3 调整重构阶段:2000-2008年
        3.1.4 创新突围阶段:2008 年至今
    3.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机遇
        3.2.1 制造业产业产品分类
        3.2.2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3.2.3 中国制造业与外商直接投资
    3.3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
        3.3.1 中国参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及现状
        3.3.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DI技术溢出的效应分析
    4.1 不同投资目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
        4.1.1 市场寻求型FDI技术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4.1.2 效率寻求型FDI技术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4.1.3 资源寻求型FDI技术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4.1.4 创造资产寻求型FDI技术溢出效应传导机制
    4.2 基于不同投资目的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4.2.1 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2.3 面板数据模型
        4.2.4 模型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5.1 FDI技术溢出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研究假设
        5.1.1 FDI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5.1.2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
        5.1.3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
    5.2 FDI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分析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FDI推动制造业升级的福利分析
    6.1 模型设定
    6.2 理论基础
        6.2.1 变量选取
        6.2.2 国际贸易与FDI模型
        6.2.3 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引力系统
    6.3 实证分析
        6.3.1 变量和数据
        6.3.2 结果和解释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制造业产品分类表
附录B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造业产业技术密集度划分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贡献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回顾
        2.1.1 竞争优势理论
        2.1.2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2.1.3 产业集聚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
        2.2.2 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研究
        2.2.3 产业集聚相关研究
    2.3 现有研究述评
        2.3.1 已有文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2.3.2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2.3.3 本研究拟定的突破方向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影响机理分析
    3.1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机理
        3.1.1 示范模仿效应
        3.1.2 竞争效应
        3.1.3 产业关联效应
        3.1.4 人员流动效应
    3.2 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机理
        3.2.1 规模经济效应
        3.2.2 人才集聚效应
        3.2.3 学习与知识溢出效应
        3.2.4 成本效应
    3.3 FDI促进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影响机理
        3.3.1 溢出效应
        3.3.2 循环累积效应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4.1 中国制造业整体发展概况
        4.1.1 从投入与产出看中国整体制造业发展
        4.1.2 从进出口看中国整体制造业发展
    4.2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发展现状
        4.2.1 从生产能力角度看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发展
        4.2.2 从研发能力角度看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发展
        4.2.3 从盈利能力角度看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发展
    4.3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测算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问题提出与待检验假设
    5.2 基准模型设定、核心变量描述与数据说明
        5.2.1 计量模型设定
        5.2.2 核心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模型回归与结果分析
        5.3.4 内生性偏误检验
        5.3.5 稳健性检验
    5.4 进一步分析
        5.4.1 按不同时间段分组
        5.4.2 按不同行业类别分组
    5.5 动态回归对比:PVAR模型
        5.5.1 模型检验
        5.5.2 PVAR模型的向量自回归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
    6.1 问题提出与待检验假设
    6.2 门槛计量模型的构建
        6.2.1 门槛效应的概述
        6.2.2 样本数据说明
    6.3 门槛效应的可信度检验
        6.3.1 外商直接投资渗入度门槛效应检验
        6.3.2 外商直接投资质量门槛效应检验
    6.4 门槛效应回归与结果
        6.4.1 外商直接投资渗入度门槛回归
        6.4.2 外商直接投资质量门槛回归
    6.5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影响机制:基于产业集聚的中介效应
    7.1 问题提出与待检验假设
    7.2 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关系
        7.2.1 核心变量描述
        7.2.2 核心解释变量相关性分析
        7.2.3 计量模型构建
        7.2.4 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结果
    7.3 产业集聚中介效应的实证与结果
        7.3.1 中介效应简介
        7.3.2 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7.3.3 产业集聚中介效应的结果与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贡献与政策涵义
    8.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4)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问题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2.2 贸易自由化的相关文献
        1.2.3 贸易转型升级的相关文献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总体思路
        1.3.2 研究内容的结构和方法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的特征性事实
    2.1 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特征性事实
        2.1.1 —般贸易占据对外贸易比重逐渐增大
        2.1.2 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的动态转换明显
        2.1.3 不同贸易方式企业生产率的差异性
        2.1.4 进出口贸易方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2.2 中国贸易自由化进展趋势
        2.2.1 中国进口关税贸易水平不断下降
        2.2.2 中国非关税贸易壁垒不断减少
3 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
    3.1 引言
    3.2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贸易方式选择的影响机制
        3.2.1 贸易自由化指标的构建和测算
        3.2.2 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贸易方式选择:影响机制分析
        3.2.3 计量模型、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3.3 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贸易方式选择影响实证分析
        3.3.1 基准回归结果
        3.3.2 分样本的估计结果
        3.3.3 稳健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转变的影响
    4.1 引言
    4.2 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转变的机制分析
        4.2.1 理论模型构建
        4.2.2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4.3 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企业贸易方式转变的影响实证分析
        4.3.1 基准回归结果
        4.3.2 拓展分析
        4.3.3 稳健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贸易自由化对行业层面贸易方式转型影响机制分析
    5.1 引言
    5.2 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机制
        5.2.1 贸易自由化对行业层面加工贸易转型作用机制
        5.2.2 计量模型、变量和数据
    5.3 贸易自由化对行业层面贸易方式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
        5.3.1 基准回归结果
        5.3.2 进一步回归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对策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启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安排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分析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技术路线图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
    1.6.2 可能的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概念界定
    2.1.1 产品(goods)和种类(variety)
    2.1.2 农产品范围界定
    2.1.3 农产品分类
    2.1.4 农产品加工业
2.2 理论综述
    2.2.1 古典贸易理论
    2.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2.3 内生增长理论
    2.2.4 新贸易理论
    2.2.5 新新贸易理论
2.3 文献回顾
    2.3.1 进出口三元边际方法相关研究
    2.3.2 农产品进口对进口国影响相关研究
    2.3.3 进口种类对进口国消费者福利影响相关研究
    2.3.4 进口种类与进口国生产率关系相关研究
    2.3.5 文献评述 3 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与伴随的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动
3.1 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变化
3.2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分析
    3.2.1 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
    3.2.2 农产品进口产品结构
3.3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市场结构
    3.3.1 出口市场结构
    3.3.2 进口来源地结构
3.4 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及特征变动
3.5 本章小结 4 进口种类变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机制和分析框架
4.1 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的贡献程度
    4.1.1 进口种类变化对农产品进口增加影响途径
    4.1.2 贡献程度的计算方法:三元分解方法
4.2 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进口国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影响
    4.2.1 进口种类变化对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4.2.2 测度方法:固定效应面板模型
4.3 农产品进口种类对进口国消费者福利影响
    4.3.1 农产品进口种类对进口国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机制
    4.3.2 测度方法:基于种类变化视角的农产品进口确切价格指数
4.4 本文分析框架 5 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的贡献程度分析
5.1 种类变化贡献测度方法
    5.1.1 本章分析框架
    5.1.2 三元分解法的构建
5.2 进口种类变化对农产品进口增长贡献度测算
    5.2.1 种类变化对农产品进口总额的影响
    5.2.2 种类变化对农产品进口分大类的影响
5.3 考虑种类的农产品进口增长原因及未来进口趋势
    5.3.1 不同贡献比重产生的原因
    5.3.2 基于三元分解视角的农产品进口未来趋势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国内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
6.1 本章分析框架
6.2 计量模型和数据说明
    6.2.1 计量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6.2.2 数据处理及说明
6.3 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对应进口种类情况
    6.3.1 进口种类计数的分行业特征
    6.3.2 进口种类变化情况(VAR,VARSA,VARSUA)
6.4 农产品进口种类与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结果
    6.4.1 行业自身进口种类对本行业生产率的影响
    6.4.2 上游行业进口种类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国内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7.1 本章分析框架
7.2 基于种类变化视角的农产品进口确切价格指数构建
    7.2.1 基于种类变化的农产品进口确切价格指数
    7.2.2 农产品不同种类间替代弹性估算方法
7.3 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进口地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7.3.1 农产品总体进口种类变化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7.3.2 从不同进口来源地角度对分析农产品进口种类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7.3.3 从不同农产品大类角度分析农产品进口种类对消费者的福利的影响
    7.3.4 按最终用途分农产品进口种类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7.3.5 从不同时间段角度分析农产品进口种类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全文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全文结论
    8.1.1 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迅速增加离不开进口种类增加的贡献
    8.1.2 农产品进口种类增加促进了下游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的提高
    8.1.3 农产品进口种类增加能增加国内消费者福利
8.2 政策建议
8.3 未来研究方向
    8.3.1 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种类因素的相关研究
    8.3.2 微观数据匹配后更精确分析农产品进口种类对国内福利影响的研究
    8.3.3 中国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研究
    8.3.4 考虑种类变化的中国农产品贸易条件研究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以珠三角台资制鞋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文架构及主要内容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注释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转型升级之定义
        2.1.1 转型升级之定义
        2.1.2 转型升级之动因与类型
        2.1.3 转型升级的成功因素与失败风险
    2.2 国外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
        2.2.1 企业转型升级理论相关文献探讨
        2.2.2 全球价值链理论相关文献探讨
    2.3 国内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OEM企业加入GVC的现况及其必要性
        2.3.2 国内OEM企业转型模式与升级途径探讨
        2.3.3 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效果的评价
        2.3.4 OEM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风险评价
    2.4 本章小结
    注释
3 中国大陆制鞋业现状分析
    3.1 全球制鞋业概况说明
        3.1.1 制鞋业基本生产流程
        3.1.2 全球制鞋业价值链分析
        3.1.3 全球制鞋业的生产与销售分析
    3.2 中国大陆制鞋业概况说明
        3.2.1 我国制鞋业的生产与销售分析
        3.2.2 我国制鞋业发展现状综述
    3.3 广东省制鞋业概况
        3.3.1 广东制鞋业发展状况综述
        3.3.2 广东制鞋业的优劣势分析
        3.3.3 珠三角制鞋业的隐忧与挑战
    3.4 本章小结
    注释
4 珠三角台商制鞋业转型升级理论分析
    4.1 珠三角台商制鞋业发展现况
        4.1.1 台湾制鞋业发展沿革概述
        4.1.2 台湾制鞋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4.1.3 台商制鞋业的困境与隐忧
    4.2 珠三角台商制鞋业转型升级案例介绍
ODM专业设计代工)'>4.2.1 个案一:兴昂模式(OEM--->ODM专业设计代工)
ODM--->研发型公司)'>4.2.2 个案二:保福模式(OEM--->ODM--->研发型公司)
ODM--->功能升级--->跨部门升级)'>4.2.3 个案三:宝成模式(OEM--->ODM--->功能升级--->跨部门升级)
OBM)'>4.2.4 个案四:达芙妮模式(OEM--->OBM)
        4.2.5 四个升级案例的差异性分析及总结
    4.3 珠三角台商制鞋业的多元化经营策略
    4.4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制鞋业的影响
        4.4.1 电子商务成长性巨大
        4.4.2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4.4.3 电子商务的进入门槛较低
    4.5 本章小结
    注释
5 珠三角台商转型升级实证分析
    5.1 问卷设计与研究对象概述
        5.1.1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5.1.2 样本特征分析
    5.2 实证结果及现实解释
        5.2.1 产品生产与销售
        5.2.2 人力资源与缺工问题
        5.2.3 客户代工关系与下单决策分析
        5.2.4 珠三角制鞋业未来展望及鞋业转型升级做法
    5.3 珠三角台商制鞋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启示
    6.1 本文结论及创新之处
        6.1.1 本文的创新点
        6.1.2 本文的研究结论
    6.2 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
        6.2.1 在产业政策引导方面
        6.2.2 在强化成本竞争优势方面
        6.2.3 在开拓内销市场方面
    6.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基于全球化温州鞋业自主品牌认知度和形象创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目次
图目次
目次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论文总体思路
    1.3 论文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重点与难点
        1.5.1 设计问卷、数据搜集和分析
        1.5.2 模型设计
    1.6 创新点
2 现有主要理论研究
    2.1 品牌形象
        2.1.1 品牌形象定义
        2.1.2 品牌形象模型
    2.2 品牌认知
    2.3 品牌创新
    2.4 品牌战略
3 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温州鞋业国际化经营概况
        3.2.1 温州鞋业对外贸易概况
        3.2.2 温州鞋业境外营销概况
        3.2.3 温州鞋业境外投资概况
    3.3 温州鞋业国际化经营的障碍与壁垒
        3.3.1 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壁垒
        3.3.2 国际投资中的障碍与壁垒
    3.4 品牌对温州鞋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4 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及形象创新经济学分析
    4.1 问题的提出
    4.2 品牌与选择成本
    4.3 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品牌经济学分析
    4.4 基于厂商抉择的品牌经济学分析
    4.5 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及形象创新的综合分析
5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形象结构因素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形象因素结构模型假设和问卷设计
        5.2.1 研究模型和假设
        5.2.2 问卷编制和修订
    5.3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形象因素结构分析
        5.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5.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5.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5.4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形象结论性评述
6 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的量化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定量分析
        6.2.1 模型设计
        6.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不同人口学变量对于温州鞋业国际品牌的认知差异
        6.3.1 性别对于温州鞋业国际品牌的认知差异
        6.3.2 年龄对于温州鞋业国际品牌的认知差异
        6.3.3 收入水平对于温州鞋业国际品牌的认知差异
    6.4 温州鞋业自主品牌国际认知度结论性评述
7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与国外鞋业品牌的比较分析
    7.1 问题的提出
    7.2 研究方法
    7.3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与国外鞋业品牌对比结果及分析
        7.3.1 企业形象方面的对比结果
        7.3.2 消费者形象方面的对比结果
        7.3.3 产品形象方面的对比结果
    7.4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的结论性评述
8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创新战略分析
    8.1 问题的提出
    8.2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创新战略选择
    8.3 温州鞋业国际品牌创新对策
        8.3.1 政府方面
        8.3.2 行业协会方面
        8.3.3 企业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温州鞋业自主品牌认知度及形象创新概况调查问卷
本人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基于全球价值链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目次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框架及主要研究问题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设计
        1.2.3 主要研究问题
    1.3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1.3.1 重点与难点
        1.3.2 创新之处
2 全球价值链与创新理论的回顾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1 全球价值链理论渊源
        2.1.2 全球价值链研究现状
    2.2 创新理论
        2.2.1 创新的理论渊源
        2.2.2 集成创新理论研究
        2.2.3 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2.3 价值链与创新理论
3 温州鞋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现状、问题及其理论分析
    3.1 温州鞋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现状
        3.1.1 温州鞋业发展概况
        3.1.2 温州鞋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现状分析
        3.1.3 温州鞋业在鞋业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现状分析
    3.2 温州鞋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3.2.1 内部制约因素
        3.2.2 外部制约因素
    3.3 温州鞋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现状的经济理论分析
        3.3.1 比较优势与温州鞋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原因分析
        3.3.2 国际贸易与温州鞋业成本上升成因分析
        3.3.3 国际分工与温州鞋业区位转移分析
4 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框架设计
    4.1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体系的构建原则
    4.2 基于全球价值链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体系的构建思路
        4.2.1 基于全球价值链自主创新能力构成因素
        4.2.2 基于全球价值链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4.3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自主创新能力衡量指标汇总
5 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方法介绍
    5.2 问卷调查说明
    5.3 问卷数据初步分析
        5.3.1 问卷数据质量分析
        5.3.2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因子分析模型构建
    5.5 初步结论
6 构建温州鞋业自主创新体系的对策
    6.1 温州鞋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的现状
    6.2 温州鞋业自主创新体系完善的对策
        6.2.1 市场方面
        6.2.2 政府与半政府组织方面
    6.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调查企业名录
附录三: 基于全球价值链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排序
作者简历

(9)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2 基础理论研究
    2.1 企业集群的内涵
        2.1.1 企业集群的概念
        2.1.2 企业集群的分类
    2.2 企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区位理论
        2.2.2 产业区理论
        2.2.3 集群理论
        2.2.4 聚集经济理论
        2.2.5 交易费用理论
        2.2.6 创新理论
3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3.1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基本概况
    3.2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3.2.1 萌芽阶段
        3.2.2 企业集聚阶段
        3.2.3 产业集聚阶段
        3.2.4 结网阶段
        3.2.5 成熟阶段
    3.3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形成原因
        3.3.1 市场成因
        3.3.2 成本成因
        3.3.3 政府成因
4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分析
    4.1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4.1.1 模式描述
        4.1.2 模式特征
    4.2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评价
        4.2.1 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竞争力分析
        4.2.2 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效果
5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5.1 企业集群发展环境分析
        5.1.1 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5.1.2 内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5.1.3 内部-外部环境矩阵分析
    5.2 企业集群发展环境SWOT分析
    5.3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模式创新选择
        5.3.1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集群升级路径
        5.3.2 群式供应链大规模定制化运作模式
    5.4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的发展重点
        5.4.1 强化核心企业的带动效应
        5.4.2 创新集群的学习模式
        5.4.3 完善集群知识创新平台
        5.4.4 提升集群品牌价值
        5.4.5 实施集群人才战略
        5.4.6 发展集群优秀文化
6 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6.1 科学制定企业集群发展战略
    6.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6.3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6.4 强化融资网络系统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促进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泉州鞋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 产业规模较大
    (二) 产业布局较合理
    (三) 分工协作体系较完备
    (四) 存在问题
二、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一) 生产成本优势
        1.集聚经济优势
        2.交易成本优势
    (二) 产业组织优势
    (三) 产品差异化优势
    (四) 营销优势
    (五) 创新能力优势
三、促进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因素
    (一) 波特的钻石体系
    (二) 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的促进因素
        1.投入要素
        (1) 人力资源:
        (2) 科技投入:
        (3) 基础设施:
        2.需求条件
        3.相关支持性产业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环境
        5.机遇
        6.政府的作用
        (1) 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为产业发展采取激励措施。
        (3) 为产业发展搭建贸易桥梁。

四、入世有利鞋业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质量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D]. 杨弋. 吉林大学, 2020(08)
  • [2]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D]. 王园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D]. 周材荣. 武汉大学, 2017(06)
  • [4]贸易自由化对贸易方式转型影响研究[D]. 蒋银娟. 武汉大学, 2017(06)
  • [5]农产品进口种类变化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D]. 张玉娥. 南京农业大学, 2016(12)
  • [6]企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以珠三角台资制鞋业为例[D]. 周枝田. 暨南大学, 2010(01)
  • [7]基于全球化温州鞋业自主品牌认知度和形象创新战略研究[D]. 徐陆颖. 浙江大学, 2009(08)
  • [8]基于全球价值链温州鞋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 乔勃. 浙江大学, 2009(08)
  • [9]晋江鞋类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 吴秋能.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10]泉州鞋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促进因素[J]. 刘红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01)

标签:;  ;  ;  ;  ;  

加入WTO有利于鞋业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