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

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

一、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钊[1](2021)在《自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自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掌指骨内生软骨瘤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资料。共有34例(39处)纳入本次研究,其中8例(8处)患者合并病理性骨折。所有纳入的患者在术中刮除病灶后后均使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填充空腔,并按照供体骨来源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最大关节活动度时间及末次随访时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4~47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7个月。所有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骨折均愈合。采用自体髂骨移植的患者有两例发生了供区并发症,分别为供区的感觉减退及慢性的疼痛。自体髂骨骨移植组和同种异体骨移植组患者的术后第一日VAS评分为(2.66±0.49分,2.95±0.67分,P=0.184),恢复最大关节关节活动度时间为(48.75±11.03天,46.08±14.69天,P=0.54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在活动度(P=0.616)、感觉(P=0.404)、外观(P=0.132)、工作能力(P=0.66)的评分及末次随访手功能评分(P=0.674)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有一例单发于左示指近节指骨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未遵嘱行功能锻炼,几乎完全丧失了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活动能力,被迫辞去了原先的工作。结论:使用自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需警惕自体髂骨移植术供区并发症的发生。

张耀,罗国臣,李东怡,禹铭扬[2](2020)在《植骨密度对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植骨密度对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效果,并期望获得一个植骨操作可参照的量化指标。方法选择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30 例良性骨肿瘤患者,植骨量以四肢干骺端松质骨平均密度ρ (ρ=0.5 g / cm3) 为参照,按植骨密度分为 A、B、C (低、中、高) 三组。手术清除病灶后,采用"水容积法"测定骨缺损体积,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植骨密度按术前分组分别以ρ=1.0 / 1.2 / 1.4ρ植骨,用同种异体骨填充修复骨缺损。患者分别于术后 4、8、12、24、48 周回院复查,以异体骨融合影像学评分系统为标准进行摄 X 线片检查评价。结果 1.0 倍组骨缺损植骨修复骨小梁出现、瘤腔边界消失、新生骨出现时间较晚。明显低于 1.2 倍组 (100%) 和 1.4 倍组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 1.2 倍组和 1.4 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植骨密度在中密度植骨即正常松质骨密度 1.2 倍时骨缺损可获得最佳修复效果。

冯江涛[3](2020)在《粒径及辐照保护剂对辐照中脱矿骨基质内胶原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粒径脱矿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在γ辐照中对胶原结构的影响以及辐照保护剂对保护DBM的有效性。方法取同一供体的冻干皮质骨,皮质骨由冷冻粉碎机粉碎后经泰勒标准筛网筛选出4组粒径皮质骨骨粒:0.51.0mm组骨粒;1.22.8mm组骨粒;3.34.7mm组骨粒;5.77.0mm组骨粒。依据Urist改良法,使用梯度乙醇对骨粒进行脱脂,0.6mol/L盐酸对骨粒脱钙处理,并调节p H值后冷冻干燥真空封存。使用索氏提取法对DBM样品脂残余含量测量,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DBM样品钙残余含量,并测定其p H值。按照不同γ辐照剂量0k Gy、15k Gy、25k Gy、25k Gy(保护剂)进行辐照处理后储存于-80℃冰箱待检测。辐照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原表面形态,以胶原结构紊乱、纤维束断裂等标志对比胶原表面结构损伤的程度;将样品按照0.2g/ml生理盐水比例在50℃条件下浸泡72h,利用浸提液颜色深度观察胶原被辐照损伤的程度;使用2,4-二硝基苯肼对羰基化合物进行痕量测定(吸光光度计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钠凝胶电泳法(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测定样品中胶原分子量的变化;利用差示热量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检测样品热变性温度以观察胶原热稳定性。结果经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DBM样品钙含量分别为:1.906±0.468%(0.51.0mm),1.940±0.370%(1.22.8mm),2.090±0.393%(3.34.7mm),2.490±0.252%(5.77.0mm);四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1.497,P=0.939)。经索氏提取法测定残余脂含量为0.963±0.132%(0.51.0mm),0.963±0.036%(1.22.8mm),0.946±0.085%(3.34.7mm),0.976±0.137%(5.77.0mm);四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0.082,P=0.969)。所有样品p H值均符合规定范围(5.87.5)。样品浸提液颜色与γ辐照剂量相关度较高,未辐照样品浸提液颜色清亮,而在同粒径下随辐照剂量加大浸提液黄色逐渐加深,5.77.0mm粒径组颜色相对较浅;25k Gy相比于25k Gy(辐照保护剂)浸提液颜色加深。扫描电镜观察到γ辐照导致胶原结构紊乱,纤维断裂,025k Gy范围内当辐照剂量增大胶原蛋白损伤加重,当粒径增大时,损伤区域有减少的趋势;此外相比于25k Gy,25k Gy(辐照保护剂)组胶原结构性破坏减少。差示热量扫描法得出样品热交换曲线,随着粒径增大,热变性温度有增高的趋势,粒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F=189.4,P<0.001),但同粒径不同辐照剂量间差异不明显;除5.77.0mm粒径组之外,相比于25k Gy,25k Gy(辐照保护剂)组热稳定性温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SDS-PAGE发现同粒径下γ辐照剂量愈大,胶原分子量愈小;同辐照条件下随粒径较小,高分子量胶原含量减少明显。羰基含量结果显示在同一粒径下,γ辐照使羰基含量增多:0.51.0mm组(F=10.40,P=0.011),1.22.8mm组(F=11.26,P=0.009),3.34.7mm组(F=6.312,P=0.033),5.77.0mm组(F=4.507,P=0.064),同辐照条件下,不同粒径间随着粒径增大羰基含量逐渐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除0.51.0mm粒径组之外,相比于25k Gy,25k Gy(辐照保护剂)组羰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γ辐照与胶原的氧化损伤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随着γ辐照剂量的增加,胶原损伤程度逐渐增加;DBM的粒径大小影响着胶原对γ辐照的敏感度,随着粒径的减小,DBM颗粒更易被γ辐照损伤;辐照保护剂在辐照过程中对胶原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陈雄[4](2018)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的应用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髋关节翻修手术中应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的病例共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60.2±12.13岁。术中假体周围软组织冰冻病理排除关节腔感染,即可行髋关节翻修术。髋臼侧骨缺损采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混合打压骨移植的方式重建,术后通过随访,评估髋关节翻修后Harris关节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定期复查骨盆平片了解关节翻修术后髋臼侧的骨移植情况,是否有骨量吸收、假体松动、移位等情况出现,评价联合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术中短期临床疗效,为后期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共1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13±11.02月(12-48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为:出院时90.53±1.46分,翻修术后末次随访的评分为89.87±1.92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出院时评分为:1.53±0.7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33±0.72分(P>0.05)。术后首次假体股骨头中心水平方向距离为20.85±3.38 mm,末次随访水平距离平均为21.03±3.31mm,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X线片假体股骨头中心垂直方向距离为31.09±4.04mm,末次随访垂直距离为31.42±4.64mm,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臼杯外展角平均为43.02±4.64°,末次随访为43.89±4.61°,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骨盆及患侧股骨侧位X线可见髋臼缺损处骨质生长,未见愈合不良与假体松动。翻修手术术前准备及手中谨慎操作使得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很多程度恢复,疼痛得到缓解。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骨联合应用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骨移植,能有效的充当较好的骨移植材料,有效重建髋臼,短期内的临床效果满意,中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陈雄,尹东[5](2018)在《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目前骨移植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骨质缺损的重要手段,如何加速骨质愈合及减少并发症将是其临床应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对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的研究进展以及联合骨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联合骨移植的优点及可行性。

杨东,池晓峰,姜宏[6](2016)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50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良性骨肿瘤患者50例,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患者进行术后跟踪随访,全组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骨不连接、骨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优良率达到86.0%。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可有效促进新骨的形成,促进骨愈合,具有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庄焕雄[7](2015)在《骨混合移植法治疗良性骨肿瘤52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骨混合移植(MBT)法治疗良性骨肿瘤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9例良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分为MBT组52例,自体骨移植(ABT)组47例。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MBT组的优良率显着高于ABT组(80.77%vs 61.70%,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ABT组(P均<0.01)。两组患者骨性融合率相近(P>0.05)。MBT组排异反应发生率为5.77%,与ABT组的10.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ABT组(21.15%vs 72.34%,P<0.01)。结论 MBT法对于良性骨肿瘤患者的疗效更佳,利于愈合,效果显着。

李少平,杨光勇,潘继春[8](2015)在《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66例四肢良性骨肿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采取同种异体移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自体骨进行移植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66,67%,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96%,组间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采取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植骨手术进行治疗,在确保骨质构造的情况下,对患病部位实施病灶切除操作,既可以保留骨质结构,同时又能起到消毒灭菌的效果,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秦晓彬[9](2014)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确诊为骨肿瘤的患者,对其采用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相结合的移植方式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对5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1224个月探访,中位探访的时间为18个月,全组患者中肢体功能恢复较好,无感染病例,未出现肿瘤并发症、肿瘤复发等,优良率达到92%。结论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对其骨肿瘤患者进行手术移植,治疗效果优良。

毕志伟,黄东,欧阳海洋[10](2014)在《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创伤、骨感染、骨肿瘤切除后造成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利用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骨缺损,虽然有无免疫排斥反应、易愈合等优点,但是存在骨组织来源有限、二次创伤等缺点。虽然人工替代物置换、骨延长转移术等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但均存在各自的不足。针对它们的不足之处,近年来带血管骨膜同种异体骨游离移植的应用使骨缺损的治疗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同种异体骨移植存在细菌和病毒感染、骨折、不愈合、延迟愈

二、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及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部内生软骨瘤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植骨密度对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二、一般资料
        1.患者资料:
        2.植骨材料:
    三、 治疗方法
        1.肿瘤病灶清除:
        2.植骨量的测算:
        3.骨缺损填充:
        4.术后处理:
    四、随访观察及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一、X 线片评价
        1.术后4 周:
        2.术后 8 周:
        3.术后 12 周:
        4.术后 24 周:
        5.术后 48 周:
    二、结果统计学分析
讨 论
    一、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范围的量化
    二、良性骨肿瘤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
    三、移植骨的转归和骨缺损的修复机制
    四、植骨密度对缺损区域愈合的影响

(3)粒径及辐照保护剂对辐照中脱矿骨基质内胶原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脱矿骨基质材料的制备与评价
    1.1 实验对象
        1.1.1 实验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DBM制备
        1.2.2 残余钙含量检测
        1.2.3 残余脂肪含量测定
        1.2.4 DBM材料pH值测定
    1.3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 DBM外观形貌结构
        1.4.2 残余钙含量
        1.4.3 DBM残余脂肪含量
        1.4.4 pH值测定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二、粒径对辐照中胶原结构的影响
    2.1 实验对象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γ辐照
        2.2.2 样品浸提液制备
        2.2.3 胶原表面形态观察
        2.2.4 胶原热稳定性测定
        2.2.5 胶原分子量分布观察
        2.2.6 羰基含量测定
    2.3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样品浸提液颜色的变化
        2.4.2 胶原表面形态观察
        2.4.3 胶原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
        2.4.4 胶原分子量的分布
        2.4.5 羰基含量测定结果
    2.5 讨论
        2.5.1 γ辐照对胶原结构的影响
        2.5.2 粒径大小对辐照过程中胶原结构的影响
    2.6 小结
三、辐照保护剂对辐照中胶原结构的影响
    3.1 实验对象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γ辐照
        3.2.2 胶原表面形态
        3.2.3 胶原热稳定性
        3.2.4 胶原内羰基含量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胶原表面形态观察
        3.4.2 DBM热稳定性观察
        3.4.3 羰基含量测定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DBM的临床应用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的应用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50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判定分为四级:
2 结果
3 讨论

(7)骨混合移植法治疗良性骨肿瘤5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MBT组治疗方法
    1.3 ABT组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6]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2.2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3 两组排异反应及成骨能力对比
    2.4 两组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8)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判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10)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椎骨骨缺损
2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关节
3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
4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5 同种异体骨修复颌面部及颅骨骨缺损
6 展望

四、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钊.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植骨密度对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J]. 张耀,罗国臣,李东怡,禹铭扬.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11)
  • [3]粒径及辐照保护剂对辐照中脱矿骨基质内胶原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D]. 冯江涛.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在髋关节翻修的应用及疗效观察[D]. 陈雄.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5]自体骨联合同种异体骨骨移植的研究进展[J]. 陈雄,尹东.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8(03)
  • [6]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50例[J]. 杨东,池晓峰,姜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8)
  • [7]骨混合移植法治疗良性骨肿瘤52例疗效观察[J]. 庄焕雄. 中国临床研究, 2015(08)
  • [8]同种异体、自体骨联合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手术后骨缺损效果[J]. 李少平,杨光勇,潘继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2)
  • [9]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骨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J]. 秦晓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4(32)
  • [10]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J]. 毕志伟,黄东,欧阳海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05)

标签:;  ;  ;  ;  

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1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