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指禅推法”教学方法浅探(论文文献综述)
代琪[1](2021)在《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方法:1.观察组采用火刃针为主的整合疗法进行干预。(1)火刃针治疗: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在患侧膝关节附近寻找筋结点,常规消毒后,取0.5mm×50mm一次性无菌刃针数枚,用酒精灯将针尖烧至通红,迅速刺入,每次治疗选2个筋结点,每个筋结点刺2次。(2)拔罐治疗:火刃针点刺出针后,选取适当大小的火罐迅速吸附在针刺点上方,留罐5min,出罐后常规消毒。(3)麦粒灸治疗:取穴大椎、双肝俞、双肾俞、命门、关元、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悬钟,每个穴位予麦粒灸5壮。2.对照组采用毫针结合电针治疗。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取穴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常规消毒后,选用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穴位30-35mm,针刺得气后,将犊鼻穴和内膝眼作为组穴接电子针疗仪,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20min。疗程:两组均3天治疗一次,每周2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评价方法:分别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ROM。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经治疗后,观察组痊愈患者为9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31.03%,显效率为89.66%,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痊愈患者为3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痊愈率为10.34%,显效率为31.03%,总有效率为86.2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ROM,经t检验分析:(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RO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1)两组治疗前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ROM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显着,可以快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总体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常规毫针针刺结合电针治疗。
陈燕燕[2](2021)在《透刺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次研究针对青少年假性近视,通过使用普通针刺法以及透刺法对患有假性近视的青少年进行治疗,观察青少年视力的改善情况,对假性近视常见临床治疗法(透刺法)展开效果评价,从而为假性近视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里,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青少年,共60例,且均为假性近视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透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为每周2次,共两个月,共治疗16次。分别在疗程开始前、结束后与治疗结束60天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具体指标有二,一是患者裸眼视力,二是散瞳前后的屈光度,其后再分析相关数据并得出结论。结果:①裸眼远视力: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的远视力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者远视力皆好转,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在完成治疗60天后,两组患者的远视力较治疗后都出现下滑,相较常规治疗,透刺法降幅相对更小(P<0.05)。组内比较:在停止治疗及疗程终止2个月后远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②屈光度:散瞳前:组间比较:未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屈光度数据同质可比(P>0.05);治疗完成之后,两组患者的屈光度都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完成治疗60天后,测试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发现均较刚结束治疗时有所上涨,但对照组增加程度大于治疗组,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屈光度较之治疗之前都出现显着降低(P<0.01),即两种疗法都能降低患者的屈光度。散瞳后:组间比较:在接受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屈光度方面的数据是同质可比的(P>0.05);完成治疗时及其后的60天后,测试两组患者的屈光度均没有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屈光度在完成治疗时及其后的60天后的变化不显着(P>0.05)。③疗效:完成治疗之后,两组间的总有效率差异不显着,可知两种治疗方案都是有效的,且效果差异不显着(P>0.05)。在治疗完成后的60天时,两组患者都能观察到明显疗效,且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同时,两组总有效率降低程度相似;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显效率降低程度较多,可见透刺组疗效维持较好。结论:①短期内透刺法与常规刺法均能改善青少年视力,且效果相似。②针对青少年假性近视,透刺法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刺法。
陈让[3](2021)在《调胸稳颈手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调胸稳颈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疗效,观察调胸稳颈手法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索其疗效依据,为临床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入组的患者72例,病例来源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02月期间,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和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患者。将72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导引)和试验组(调胸稳颈手法+常规推拿手法+导引)。隔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20分钟,共10次(2个疗程);导引1组做10次,每天两组,共20天。观察治疗前后颈痛量表评分(NPQ)和测量中上段斜方肌表面肌电图(s EMG),记录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值变化,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对照组各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均具有统计意义,说明调胸稳颈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均能一定程度改善病情,缓解颈项部的疼痛,而调胸稳颈手法结合常规推拿手法优于单一常规推拿手法。(2)斜方肌表面肌电图(s EMG)的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值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分别采用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调胸稳颈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都能提升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增强肌力,而二者结合时抗疲劳能力更好。(3)总体疗效和愈显率分析:试验组(调胸稳颈手法+常规推拿手法+导引)总有效率、愈显率高于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导引)总有效率、愈显率,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1)两组治疗都有一定疗效,常规推拿手法和调胸稳颈手法均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治疗有效。(2)调胸稳颈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均可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但是二者结合进行治疗时能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3)调胸稳颈手法和常规推拿手法都能一定程度使斜方肌表面肌电的MF、MPF值升高,都能缓解颈项部肌肉疲劳,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但经两组之间比较,试验组肌肉的疲劳情况改善更佳,两种手法结合时更能提升肌肉力量。(4)调胸稳颈手法结合常规推拿手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总体疗效、愈显率优于单一的常规推拿手法,说明调胸稳颈手法具有一定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王新宇,张远洋,陈从山[4](2020)在《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配合“特定小儿推拿”在假性近视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配合"特定小儿推拿"在假性近视临床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00例假性近视患儿,应用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配合"特定小儿推拿"8周规范化治疗后,进行视力评分和痉挛度数评分,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儿视力评分显着升高,痉挛度数指数显着降低(P<0.05);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配合"特定小儿推拿"在小儿假性近视中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尹训良[5](2020)在《基于BOLD醒脑开窍推拿法干预不寐(心脾两虚型)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文献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推拿治疗不寐的临床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分析,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并为本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临床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提供文献依据。临床研究:首先通过对比临床研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从患者主观感觉与客观指标两方面评价醒脑开窍推拿法的临床疗效;继而运用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醒脑开窍推拿法对不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脑区Re Ho值和ALFF值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从“醒脑开窍”角度治疗不寐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献研究:运用计算机检索推拿治疗不寐的文献,建立信息数据库,并采用计数资料描述性统计方法对诊断标准、治疗部位、推拿手法、主配穴、归经等进行分析,提取各证型腧穴导入SPSS Modeler软件中进行证-穴关联规则分析。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法,将纳入的92例患者分为醒脑开窍推拿法组(治疗组)和常规推拿法组(对照组),均在治疗4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PSQI、SF-36、DBAS评分变化及血浆5-HT、GABA含量变化。继而纳入35例志愿者,其中15例为健康志愿者,20例为不寐患者。对纳入的35例志愿者皆进行单次治疗前后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对20例不寐患者则继续进行为期4周的推拿治疗,并于治疗结束后再次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查,以观察手法对脑区Re Ho值和ALFF值改变的即时效应和累积效应。结果:文献研究:共纳入299篇相关文献,对其文献研究类型、不寐证型、干预方式、干预部位、手法、穴位、诊断标准等进行了详细统计与描述,并通过证-穴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各证型最常应用的腧穴组合形式。临床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是97.67%和95.45%。对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统计分析,PSQI和SF-36评分17个条目中仅5项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大多条目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DBAS评分方面,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血浆5-HT和GABA含量变化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PSQI评分与5-HT和GABA含量变化呈负相关性,而SF-36评分与两者呈正相关。基于BOLD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结果显示,醒脑开窍推拿法可以引起健康志愿者和不寐患者广泛的脑区功能改变;同样的推拿手法作用在健康志愿者与患者身上脑区的Re Ho和ALFF改变的即时效应不同;手法治疗的即时效应与累积效应在不寐患者身上也有不同的Re Ho和ALFF表现。结论:文献研究为醒脑开窍推拿法临床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及本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并可有效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临床研究证实醒脑开窍推拿法治疗不寐(心脾两虚型)临床可行,疗效突出。基于BOLD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显示推拿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相关脑区的ALFF值和Re Ho值,可能是其治疗不寐的中枢机制。
袁盛华,王德瑜[6](2018)在《青年教师一指禅推法传承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文中提出一指禅推法是《推拿手法学》课程中主要手法之一,笔者从一指禅推法的历史传承、动作要领分解以及传承创新实训三个方面阐述一指禅推法的教学。
王德瑜,詹育和,李迎红,袁盛华,谭文峰,汤令中[7](2018)在《一指禅推法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从一指禅推法的历史传承、动作要领分解及传承创新实训3个方面阐述一指禅推法的教学。认为了解一指禅推法的历史传承是学习掌握该法的前提,分解动作要领与步骤是学习掌握该法的重要细节,而提升传承与创新实践是学习掌握该法的关键所在。
林丽莉,许克祥,廖军,王志强,林栋[8](2017)在《传统康复手法教学中“实训过程评价量表”的信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实训过程评价量表"的信度,分析传统康复手法教学过程中的最相关因素。方法:传统康复手法一指禅推法实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3人1小组,分别设计手法操作者量表、被操作者量表和观察者量表,每次练习由3人根据3个不同分工角色分别完成3个量表,每周1次,连续观察8周。结果:"实训过程评价量表"的信度分析发现,操作者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91,被操作者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941,观察者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774,总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94。该数据表明上述量表均属高信度,且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对该量表因子分析发现,传统康复手法教学中影响较大的是力量因素、精神因素和肢体因素。结论:传统康复手法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训过程评价量表"属于高信度量表,符合实训教学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同时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相关因素,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王德瑜,雷伟,郭争鸣,李迎红,黄宇辉,袁盛华,詹育和[9](2016)在《推拿手法技能教学特色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推拿手法学》课程是推拿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关键是培养学生推拿手法操作技能。笔者遵循中医推拿传统文化传承理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如落地推拿练功"课中课",开展"师承"相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更快地达成培养目标。
沈爱明[10](2014)在《一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干眼是指多种因素所致的一种泪液和眼表疾病,包括眼表不适症状,视力变化和泪膜不稳定并且有潜在眼表损害,伴随泪液渗透压升高和眼表炎症反应[1]。干眼症是以液性泪液生成量降低、黏液分泌功能障碍、睑板腺功能衰退等原因引起眼表泪液减少、泪液膜液性成分绝对或相对缺乏、泪液蒸发增加为特征的综合征。该病包含水液缺乏型(aqueous tear deficiency, ATD)、蒸发过强型(evaporative dry eye)两大类。其中ATD分为SjOgren. S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的ATD和非SS的ATD。泪液蒸发过强型干眼不仅包括脂质性LTD (lipid tear deficiency, LTD),而且包括脂质异常(如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或其他原因(如瞬目不全)引起的蒸发加快等情况。蒸发过强型干眼主要是由于脂质腺分泌异常(量或质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睑缘炎等,眼睑的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ATD是由于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而引起的干眼,许多全身因素可引起此类干眼。该病可引起丝状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表面磨损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角膜混浊,甚至视力丧失[2]。本研究对象为水液缺乏型患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对干眼症病因病机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分析干眼症的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ATD,观察其临床疗效。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泪然”治疗对照组(以下简称“泪然组”),对主观症状积分、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进行观察。结果:在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改善眼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泪然组;在改善角膜染色、泪液分泌量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有较好的疗效。
二、“一指禅推法”教学方法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指禅推法”教学方法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
1.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病名溯源 |
1.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中医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概况 |
2.1 针灸治疗 |
2.1.1 常规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
2.1.2 电针结合其他疗法 |
2.1.3 温针灸治疗 |
2.1.4 其他针灸治疗方法 |
2.2 中药治疗 |
2.2.1 中药内服治疗 |
2.2.2 中药外治疗法 |
2.3 中医综合疗法 |
3 膝骨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3.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
3.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
3.2.1 炎症因子的高表达加速了KOA的关节软骨退变 |
3.2.2 炎症因子相关信号通路介导KOA的发生发展 |
3.2.3 其他通路对KOA的调控 |
3.3 现代医学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3.3.1 药物治疗 |
3.3.2 运动疗法 |
3.3.3 手术治疗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中医诊断标准 |
1.2.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标准 |
1.6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1.7 盲法 |
1.8 分组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观察组(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 |
2.1.2 对照组(常规毫针针刺结合电针) |
2.1.3 疗程 |
2.2 疗效评定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观察 |
2.5 健康宣教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不良反应 |
2.8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 |
3.3 两组VAS评分比较 |
3.4 两组WOMAC评分比较 |
3.5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 ROM 比较 |
4 不良反应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中医学对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 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是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内因 |
1.2 风寒湿外邪侵袭是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外因 |
1.3 肝肾亏虚,外邪侵袭,久病导致痰瘀痹阻 |
2 “温阳散结调气”法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概述 |
3 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选用依据 |
3.1 火刃针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 |
3.1.1 火针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 |
3.1.2 刃针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 |
3.1.3 火刃针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特点及优势 |
3.1.4 火刃针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选穴原则 |
3.2 拔罐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 |
3.3 麦粒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及选穴原则 |
3.3.1 麦粒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依据 |
3.3.2 麦粒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选穴原则 |
3.4 整合针灸疗法的渊源与定义 |
3.5 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
4 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
4.1 对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4.2 对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VAS评分的评价 |
4.3 对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WOMAC评分的评价 |
4.4 对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ROM的评价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近五年火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透刺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的研究现况 |
1.1 近视的流行病学 |
1.2 近视的致病因素 |
1.3 近视的发病机制 |
1.4 假性近视的症状及病因 |
1.5 近视的治疗概况 |
2. 传统医学的研究现况 |
2.1 病名探讨 |
2.2 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
2.3 中医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方法 |
4.1 病例来源 |
4.2 诊断标准 |
4.3 纳入标准 |
4.4 排除标准 |
4.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4.6 剔除后处理 |
5. 研究方法 |
5.1 分组方法 |
5.2 治疗方案 |
5.3 观察指标 |
5.4 疗效评定标准 |
5.5 意外情况处理 |
5.6 数据统计分析 |
6. 结果 |
6.1 病例完成情况 |
6.2 一般资料 |
6.3 两组治疗前后远视力比较 |
6.4 两组治疗前后屈光度比较 |
6.5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
6.6 典型病例 |
第三部分 讨论 |
7. 处方选穴依据 |
8. 透刺法的历史及认识 |
8.1 历史上透刺法的发展 |
8.2 现代对透刺法的认识 |
9.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9.1 裸眼视力的提高 |
9.2 屈光度的改善 |
9.3 总疗效 |
9.4 安全性 |
10. 不足及展望 |
10.1 存在不足 |
10.2 前景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198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调胸稳颈手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1.1 两组间性别比较情况 |
3.1.2 两组间年龄分布情况 |
3.1.3 两组间病程比较 |
3.2 主要疗效评定结果 |
3.2.1 NPQ评定结果 |
3.2.2 表面肌电图MF、MPF评定结果 |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
3.3.1 临床疗效对比(详见表16、图16-1、图16-2、图16-3) |
3.3.2 总有效率对比(详见表17、图17) |
3.3.3 显愈率对比(详见表18、图18) |
4 讨论 |
4.1 西医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
4.1.1 发病病因 |
4.1.2 发病病机 |
4.2 中医对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认识 |
4.2.1 筋骨平衡 |
4.2.2 筋骨失和 |
4.3 调胸稳颈手法的特点 |
4.3.1 注重颈胸整体观 |
4.3.2 重视动静相结合 |
4.3.3 强调呼吸顺势调整 |
4.4 调胸稳颈手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机制探讨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 依从性评价 |
7 问题与展望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知情同意书 |
附件2 颈痛量表(NPQ) |
致谢 |
(4)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配合“特定小儿推拿”在假性近视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头面部手法 |
1.2.2 双耳廓耳穴操作 |
1.2.3 腰背部操作 |
1.2.4 胸腹部、四肢部操作 |
1.2.5 头颈部操作 |
1.2.6 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实施方案 |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1.3.1 检测指标 |
1.3.2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患儿治疗前后头痛VAS比较 |
2.2 患儿治疗前后视力评分和痉挛度数评分比较 |
2.3 患儿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 |
3 讨论 |
(5)基于BOLD醒脑开窍推拿法干预不寐(心脾两虚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推拿治疗不寐的文献数据挖掘 |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源文献的选择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整理分类 |
2 研究结果 |
2.1 纳入文献时间分布 |
2.2 文献研究类型 |
2.3 病例数与男女比例 |
2.4 证型及病因 |
2.5 诊断标准 |
2.6 治疗组干预方式 |
2.7 对照组干预方式 |
2.8 推拿治疗干预部位 |
2.9 推拿治疗手法统计 |
2.10 推拿穴位统计 |
2.11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
2.12 证-穴关联规则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醒脑开窍推拿法治疗不寐(心脾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研究类型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随机分配方法 |
2.4 盲法及质量控制 |
2.5 治疗方案 |
2.6 疗效及评价指标 |
2.7 依从性保证 |
2.8 不良事件记录及处理 |
2.9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SAS/SDS评分比较 |
3.3 PSQI评分比较 |
3.4 SF-36 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DBAS评分比较 |
3.6 两组患者血浆5-HT含量比较 |
3.7 血浆GABA含量 |
3.8 相关性分析 |
3.9 临床疗效 |
3.10 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
3.11 随访 |
4 讨论 |
4.1 中医学对不寐的认识 |
4.2 不寐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5 醒脑开窍推拿法治疗不寐(心脾两虚型)疗效分析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醒脑开窍推拿法干预不寐(心脾两虚型)的f MRI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健康志愿者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选择 |
2.2 盲法及质量控制 |
2.3 治疗方案 |
2.4 f MRI数据采集 |
2.5 观察指标 |
2.6 f MRI数据处理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磁共振数据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BOLD常用的分析方法:Re Ho与 ALFF |
4.2 ReHo与 ALFF在不寐中的应用 |
5 基于功能磁共振技术醒脑开窍推拿法脑区效应分析 |
5.1 不寐(慢性失眠)患者累积效应分析 |
5.2 不寐(慢性失眠)患者即时效应分析 |
5.3 健康志愿者即时效应分析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6)青年教师一指禅推法传承教学实践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了解历史传承是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前提基础 |
1.1“师承相授”历史沿革, 让学生知晓学习一指禅推法传承要重视实践 |
1.2“医武同源”理念提示, 让学生理解一指禅推法学习要重视练功 |
2 分解动作要领是掌握一指禅推法的重要步骤 |
2.1 先做好“准备过程” |
2.2 再掌握“运动形式” |
2.3 修正“操作要领” |
3 重实训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是教好一指禅推法的关键所在 |
3.1 运用视频信息, 丰富技能教学 |
3.2 充分利用实训条件, 落地操作实训 |
3.3 提前摸拟场景, 提高手法技能 |
(7)一指禅推法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了解一指禅推法传承是学习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前提基础 |
1.1“师承相授”历史沿革, 让学生知晓学习一指禅推法传承要重视实践 |
1.2“医武同源”理念提示, 让学生理解练功在学习一指禅推法中的重要性 |
2 分解动作的要领与步骤是学习掌握一指禅推法的重要细节 |
2.1 做好准备过程 |
2.2 掌握运动形式 |
2.3 体会操作要点 |
3 提升传承与创新实践是学习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关键所在 |
3.1 运用视频信息, 丰富技能教学———由生到熟, 初与师合 |
3.2 创造实训条件, 落地操作实训———熟能生巧, 形神相似 |
3.3 运用行动导向, 提高手法技能———巧能生变, 终与师离 |
4 总结与体会 |
(8)传统康复手法教学中“实训过程评价量表”的信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操作评定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评价量表的信度分析 |
2.2 评价量表的因子分析 |
2.2.1 因子分析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
2.2.2 公因子的提取和判识 |
3 讨论 |
(9)推拿手法技能教学特色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传承文化理念,实施“课中课”教学 |
2 创新技能培养,推广三步教学方法 |
2.1 仿:初与师合 |
2.2 悟:形神相似 |
2.3 思:终与师离 |
3 根据职业岗位,创新现代教学方法 |
3.1 运用视频信息,丰富技能教学———由生到熟 |
3.2 创造实训条件,落地操作实训———熟能生巧 |
3.3 运用行动导向,提高手法技能———巧能生变 |
(10)一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综述一:中医学对干眼症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1 对干眼症的症状认识 |
2 对干眼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古代文献中的干眼症治疗方法 |
4 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进展 |
4.1 辨证治疗 |
4.2 验方治疗 |
4.3 针灸治疗 |
4.4 雷火灸治疗 |
4.5 熏灸治疗 |
4.6 雾化治疗 |
4.7 熏蒸治疗 |
4.8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 |
4.9 中药注射液静滴 |
4.10 湿热敷治疗 |
4.11 耳压配合睑板腺按摩 |
4.12 推拿治疗 |
4.13 超声凉雾加棒灸 |
4.14 穴位贴敷 |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泪液分泌的认识 |
1 眼睑解剖学知识 |
1.1 眼睑的形态特点 |
1.2 眼睑的组织结构 |
2 泪膜的结构、功能与特征 |
2.1 泪膜的结构 |
2.2 泪膜的功能 |
2.3 泪膜的相关特性 |
3 泪液分泌生理过程及动力学认识 |
3.1 泪液分泌的生理基础 |
3.2 泪液排泄的具体过程 |
3.3 正常泪液动力学的相关认识 |
综述三:现代医学对干眼症的认识 |
1 定义 |
2 流行病学 |
3 临床表现 |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
4.1 环境生活因素 |
4.2 性别因素 |
4.3 性激素失衡 |
4.4 免疫反应性疾病 |
4.5 神经因素 |
4.6 手术 |
4.7 细胞损伤 |
4.8 炎症因子 |
4.9 泪液成分和渗透压的改变 |
4.10 其他因素 |
5 诊断标准 |
5.1 泪液分泌试验 |
5.2 泪膜破裂时间 |
5.3 角膜荧光素染色 |
6 治疗 |
6.1 人工泪液 |
6.2 M胆碱受体激动药 |
6.3 生长因子 |
6.4 减少泪液蒸发 |
6.5 性激素 |
6.6 抗炎药物 |
6.7 手术 |
6.8 其他 |
7 结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实验病例选择标准 |
2 试验方法 |
2.1 药物 |
2.2 穴位 |
2.3 治疗组操作方法 |
2.4 对照组操作方法 |
2.5 合并用药 |
3 观察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测定方法 |
4 疗效标准 |
4.1 临床症状问卷评分 |
4.2 客观检查评分 |
4.3 疗效判定标准 |
5 受试者依从性控制 |
6 统计学处理 |
7 两组一般情况及结果比较 |
7.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7.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7.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7.4 两组疗效比较 |
7.5 两组治疗前后自觉症状比较 |
7.6 两组治疗前后SIt比较 |
7.7 两组治疗前后BUT比较 |
7.8 两组治疗前后FL比较 |
8 讨论 |
8.1 一指禅推法 |
8.2 一指禅推法所涉及的经络、经筋及穴位 |
8.3 “润目膏”方解 |
8.4 火龙疗法 |
8.5 眼周一指禅推拿及火龙疗法操作与泪液的排泄相关 |
8.6 关于辨证分型 |
8.7 关于对照组 |
8.8 目前ATD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 |
8.9 关于临床观察指标的分析 |
8.10 不足 |
8.11 今后研究方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英文缩略语 |
2 水液缺乏性干眼症症状评分表 |
3 操作准备(图片) |
4 操作程序(图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一指禅推法”教学方法浅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火刃针为主整合针灸治疗痰瘀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代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透刺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D]. 陈燕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调胸稳颈手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陈让.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清肝明目穴“一指禅推法”配合“特定小儿推拿”在假性近视中的疗效观察[J]. 王新宇,张远洋,陈从山.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0(03)
- [5]基于BOLD醒脑开窍推拿法干预不寐(心脾两虚型)的机制研究[D]. 尹训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青年教师一指禅推法传承教学实践经验总结[J]. 袁盛华,王德瑜.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21)
- [7]一指禅推法传承与创新教学实践探索[J]. 王德瑜,詹育和,李迎红,袁盛华,谭文峰,汤令中.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8)
- [8]传统康复手法教学中“实训过程评价量表”的信度研究[J]. 林丽莉,许克祥,廖军,王志强,林栋. 康复学报, 2017(06)
- [9]推拿手法技能教学特色探索与实践[J]. 王德瑜,雷伟,郭争鸣,李迎红,黄宇辉,袁盛华,詹育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10]一指禅推法配合火龙疗法治疗水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观察[D]. 沈爱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