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论文文献综述)
成立[1](2018)在《任继愈宗教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任继愈的宗教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当时国内外关于宗教研究成果的同时,系统地对儒教、道教、佛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对宗教问题的理解和诠释体系。他将宗教的本质和性质界定在历史和文化的两个层面,认为宗教的构成元素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对象、信仰方式三个方面,这一认识具有超脱性、否定性、实用性、鲜明的阶级性和立场性特征。任继愈的宗教观是经过他本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也被后学者所发扬,这对于我们认识宗教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任继愈宗教思想主要围绕“儒教是教”说的判定和论证、道教性质与本质的定位与理解以及佛教文化论观点的廓清与诠释这三个问题上展开,把抽象的宗教观放在具体的对象中去考察和分析,构成了自己关于宗教问题的独特解释系统和运思方向。作为国内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者,他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和方法贯穿于始终,在这对于当前我们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无神论立场,正确的处理和对待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新的时代条件下构建新的宗教学科研究体系和创新研究方法、巩固多元文化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仍有现实性意义,需要我们更好地研究和发掘。
梁惟[2](2017)在《共产主义“宗教论”:重估与批判》文中提出共产主义“宗教论”就是通过夸大共产主义与宗教之间的相近之处,从而把共产主义判定为一种新宗教的一种论说。它是当代西方的一股重要思潮,包括罗素、汤因比在内的众多学者汇入其中。然而,在信仰共产主义的我国,学术界对这股思潮的反应却显得有些异常。异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共产主义“宗教论”的研究相当冷淡,相关研究者及研究成果皆可谓寥寥。二是学者们都对共产主义“宗教论”给予了否定,并认定所有共产主义“宗教论”皆怀有妖魔化共产主义之险恶企图。上述异常的出现是学者们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及文化不自信的体现。其实,并非所有类型的共产主义“宗教论”都怀有妖魔化共产主义的企图,我们不应对这股西方重要思潮视而不见,更不应死抱先入为主的认识偏见对其简单粗暴地一概否定了事,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估与批判。此举对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无疑大有裨益。认为20世纪30年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发现之后西方学界生造出一个人道主义的“青年马克思”,从而催生出共产主义“宗教论”,这是我国学术界对共产主义“宗教论”的一大误解。实际上,共产主义“宗教论”早在19世纪末就已出现,勒庞、罗素、凯恩斯等人远在《手稿》被发现之前就已抛出了他们的共产主义“宗教论”。这说明共产主义“宗教论”的产生与《手稿》的发现并无关联。事实上,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共产主义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因共产主义成为一种势力而兴起,也因共产主义势力的变化而流变。共产主义“宗教论”等于妖魔化共产主义,这是我国学术界对共产主义“宗教论”的又一误解。一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之间,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取得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于是西方学者们站在不同角度和不同立场上对共产主义进行评价,共产主义“宗教论”的类型因而随之多元化。如果按政治立场来分,共产主义“宗教论”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反共型,它的代表学者是罗素。作为一名“死不悔改的无神论者”和“马克思思想的死对头”,他把共产主义比作宗教显然是出于贬损与妖魔化共产主义之目的。第二种类型是拥共型,它的代表学者是汤因比。他一生热爱宗教,他认为共产主义是“第四种犹太教”,但他对这一“新宗教”却赞赏有加,认为它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精神的统一乃至世界政府的形成。第三种类型是纯学术型,它的代表学者是一生“为上帝而陶醉”的神学家蒂利希。他一方面对马克思的唯物论与唯物史观作出较为客观的推介,另一方面又对斯大林“专制主义”进行大力批判,认为要把斯大林主义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区别对待。把蒂利希的共产主义“宗教论”界定为纯学术型是合理的,无论如何,如果说他是为了妖魔化共产主义而把它比作宗教——他一生的至爱,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因此,共产主义“宗教论”不等于妖魔化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宗教论”的成因主要有: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学术界尚缺乏对宗教的权威界定,致使泛宗教论产生;共产主义与宗教之间存在一些相似的表象,相似表象的背后是两者在历史上曾有过的渊源;苏联等前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的现象。与成因相对应,共产主义“宗教论”具有泛宗教性、形而上学性、非专业性、非系统性、立场与目的多样性等特征。共产主义“宗教论”是泛宗教论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宗教论”者看到的只是共产主义与宗教之间相似的表象,以及斯大林模式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理解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宗教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也没有看到斯大林模式与真正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这体现了它的形而上学性;共产主义“宗教论”的支持者都不是宗教学学者,它并没有得到宗教学界的认可,这体现出它的非专业性。共产主义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它绝非一种宗教。宗教的本质在于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拜,超自然力量是无法被证伪的;而共产主义是一门科学,它敬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能被实践所证明的科学。宗教让人们把希望寄托于超自然力量,把幸福寄托于来世和天国;而共产主义则立足于当代人们的实践,强调创造现世的幸福生活;共产主义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宗教只是为信仰而信仰。“共有”、“集体”、“无剥削”、“人人劳动”等共产主义观念人类自古已有之,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从来就具有过上共产主义集体生活的愿望,《理想国》及早期基督教只是对这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相继在早期基督教的基础上对它们继承与发展。无论基督教还是共产主义,都是对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因而共产主义思想与基督教思想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表象绝非偶然,也绝非共产主义是一种宗教的证据。共产主义“宗教论”者们对两者进行再多的对比论证都纯粹是枉费功夫,“共产主义是宗教”这一结论是不可能得到宗教学界认可的。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确实曾具有教条主义、偶像崇拜等类似宗教的外观,但这些只是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是对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背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是人类走向进步与解放的指南,它绝非宗教。虽然并非所有的共产主义“宗教论”都怀有妖魔化共产主义的企图,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共产主义“宗教论”,无论居于何种目的,把共产主义这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推导出来的科学理论比作建立在主观臆想基础之上的宗教,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总之,我们要想取得对共产主义“宗教论”的科学认识,就应坚持现象与本质相统一、意识形态与学术研究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统一、事实与价值相统一这四大原则。
梁惟[3](2016)在《共产主义“宗教论”再认识》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学界对共产主义"宗教论"存在着先入为主的认识偏见,预先给它贴上了"妖魔化"共产主义的标签。再认识共产主义"宗教论"的意义重大。共产主义"宗教论"具有三种基本类型:反共型、拥共型和学术研究型,其中拥共型和学术研究型在主观上并没有妖魔化共产主义之目的。但共产主义绝不是宗教,它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无论如何,把共产主义比作宗教终究是贬低和庸俗化了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运动是有害的。
梁惟[4](2016)在《汤因比共产主义“宗教论”:辩护与批判》文中认为共产主义"宗教论"有不同类型,国内学界对它们的认识存在着先入为主的错误倾向,认为它们都是在丑化与妖魔化共产主义。汤因比的共产主义"宗教论"就是一例,共产主义"宗教"是他为解决人类文明危机而引荐的精神药方,他并没有妖魔化共产主义的本意,反而具有敬仰共产主义的明显气息,具有为人类文明指明通往未来之路之意。但共产主义毕竟不是宗教,它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把共产主义比作宗教终究是贬低了共产主义,对共产主义运动是有害的。不过,他的这一论说,对于拓宽人们对马克思思想来源的认识、启迪人类走向未来以及正确理解宗教与共产主义的关系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蒲长春[5](20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之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提法和研究,也逐渐进入理论界的视野。尽管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和专门研究是在十七大之后①,但就内容实质而言,改革开放以来就陆续有若干研究成果问世。本文试就这一专题的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尚可发掘的理论空间做出评析。一、关于正确理解、评价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问题第一,提出了要联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背景、理论语境,不能
吴保春[6](2005)在《人性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文中指出国家宗教事务局,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系统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基础上,2003年在《求是》杂志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其基本理论关涉到宗教问题的群众性、长期性以及复杂性三个方面。正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视野,思考“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而“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其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首次从人性的视野,思考“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主体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马克思主义宗教功能观,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力求探讨出一条既符合当今我国宗教现状,又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研究途径。理论探讨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现实,正是基于这一学术理念,笔者在认真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并结合国内有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相继思考与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提出“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的本质同样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他们从最根本处存在相通的地方”的结论。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哲学基础就是“僧侣主义”即唯心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正是基于这一差异以及某些历史原因,在一定时期,我们对宗教一直采取排斥的态度。但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宗教整体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向有利于社会和宗教自身发展的方面迈进。这就为大家提出了一个目前学界尚未彻底解决的理论难题: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与宗教的哲学基础的差异,是否会影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现实问题的解决。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同行们,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颇具价值的探讨。笔者在继承他们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力图进行一番新的思考,力求丰富与深化“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马志丽[7](2004)在《浅论“社会主义宗教论”》文中研究说明"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命题,它以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宗教论"中,"根本是长期性"是基础命题,"关键是群众性"是核心命题;"特殊的复杂性"是主要命题。"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
本刊特约[8](2003)在《让宗教工作者沐浴理论的春风——2003年全国“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研讨活动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叶小文[9](2003)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宗教论”》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宗教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宗教问题篇。“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立论基础,就是充分认识和深刻分析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的复杂性,并正确估计宗教的这三个特点带来的影响。这三个特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根本是长期性,关键是群众性,特殊的复杂性。“根本是长期性”,所以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是群众性”,所以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特殊的复杂性”,所以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中心学习组[10](2003)在《继承性·实践性·发展性——关于“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学习与思考》文中认为
二、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论文提纲范文)
(1)任继愈宗教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
绪论 1.1 |
任继愈生平简介 1.2 |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第2章 |
任继愈宗教观概述 2.1 |
宗教界说 2.2 |
宗教的构成要素 2.3 |
宗教的主要特征 2.4 |
任继愈宗教观评述 第3章 |
任继愈宗教观在儒释道三教研究中的运用 3.1 |
“儒教是教”说的判定与论证 3.2 |
道教性质与本质的定位与理解 3.3 |
关于佛教文化论观点的廓清与诠释 第4章 |
任继愈宗教观的现代性价值 4.1 |
坚定了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4.2 |
推动宗教学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4.3 |
引导人们理性的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第5章 |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
(2)共产主义“宗教论”:重估与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基本构思与创新 |
第一章 共产主义“宗教论”的产生与流变 |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宗教论”的缘起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势力的形成与共产主义“宗教论”的产生 |
第三节 世界的分裂与共产主义“宗教论”的流变 |
第二章 共产主义“宗教论”的形态 |
第一节 反共型共产主义“宗教论” |
第二节 拥共型共产主义“宗教论” |
第三节 纯学术型共产主义“宗教论” |
第三章 共产主义“宗教论”的成因 |
第一节 学术界缺乏对宗教的权威界定 |
第二节 共产主义与宗教之间的相似表象 |
第三节 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
第四章 共产主义“宗教论”的特征 |
第一节 泛宗教性 |
第二节 非专业性 |
第三节 形而上学性 |
第四节 立场与目的多样性 |
第五章 重估与批判 |
第一节 马克思、宗教及共产主义 |
第二节 共产主义“宗教论”与妖魔化共产主义 |
第三节 共产主义“宗教论”的错误与危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致谢 |
(3)共产主义“宗教论”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产主义“宗教论”再认识的重要性 |
二、共产主义“宗教论”不等于妖魔化共产主义 |
三、辩证认识马克思与犹太教的关系 |
四、共产主义“宗教论”的根本错误与危害 |
五、共产主义“宗教论”再认识的方法论 |
(4)汤因比共产主义“宗教论”:辩护与批判(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产主义“宗教论”的类型 |
二共产主义“宗教”是汤因比为人类文明危机而引荐的精神药方 |
三汤因比共产主义“宗教论”与妖魔化共产主义 |
四汤因比共产主义“宗教论”的局限性 |
五汤因比共产主义“宗教论”的启迪 |
(6)人性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人性思考的合理性根据 |
第一节 笔者意义下的人性 |
第二节 人性的历史思考 |
第三节 人性的现实构建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擅变范式 |
第一节 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主要学术观点 |
第二节 世俗基础是思考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立足点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历史范式 |
一、原始社会宗教本质观的历史范式 |
二、阶级社会宗教本质观的历史范式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未来范式初探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功能观的历史转换 |
第一节 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哲学思考 |
第二节 人性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功能观的历史逻辑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论宗教的主要功能 |
一、启蒙功能 |
二、阶级功能 |
三、文化功能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的人性调适 |
第一节 以自然异己力量为主要反映对象的自然宗教 |
第二节 以社会异己力量为主要反映对象的人为宗教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表现形态及其未来走向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人性思考的现实基础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贯彻 |
第二节 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 |
第三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相互适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浅论“社会主义宗教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8)让宗教工作者沐浴理论的春风——2003年全国“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研讨活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
形势喜人挑战又来 |
任务重大机遇难得 |
长期探索集体结晶 |
各方关注评价中肯 |
理论武装如沐春风 |
(9)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10)继承性·实践性·发展性——关于“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学习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的宗教论”是与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探索, 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
(一)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出发,正确处理和解决了无神论的执政党与有神论的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 |
(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正确处理和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整个历史阶段的关系。 |
(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深刻阐明了处理和解决错综复杂的宗教问题所应具备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原则。 |
二、“社会主义的宗教论”以广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时代眼光, 把宗教问题置于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中来观察和思考, 是工人阶级政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处理宗教问题的最新实践 |
(一)正确把握宗教“长期性”的特性,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二)把握宗教“群众性”的特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三)把握宗教“特殊复杂性”的特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好、理解好“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 并积极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一)坚持学习理论与努力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创新。 |
(二)坚持服务信教群众与引导信教群众相结合, 在服务中做好宗教工作。 |
(三)坚持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不断对工作实践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 |
四、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论文参考文献)
- [1]任继愈宗教观研究[D]. 成立. 南昌大学, 2018(01)
- [2]共产主义“宗教论”:重估与批判[D]. 梁惟.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3]共产主义“宗教论”再认识[J]. 梁惟.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4]汤因比共产主义“宗教论”:辩护与批判[J]. 梁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述评[A]. 蒲长春. 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6集), 2012
- [6]人性视野下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D]. 吴保春. 华侨大学, 2005(05)
- [7]浅论“社会主义宗教论”[J]. 马志丽.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4(05)
- [8]让宗教工作者沐浴理论的春风——2003年全国“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研讨活动综述[J]. 本刊特约. 中国宗教, 2003(12)
- [9]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宗教论”[J]. 叶小文. 世界宗教研究, 2003(03)
- [10]继承性·实践性·发展性——关于“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学习与思考[J].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中心学习组. 中国宗教, 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