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 New Role for Teacher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Contexts(论文文献综述)
赵忠君,赵鸿菱,张伟伟[1](2021)在《从“独角戏”到“分饰多角”: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嬗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叙事法访谈10位高校教师,总结其在智慧教学中角色转换的具体事件、经验及特征。教师的智慧教学意识或态度是角色转换的起点,教师对智慧学习环境存在观望等待、被动适应和主动尝试三种态度。教师在课堂外的备课和答疑环节分饰多角,在备课过程中担任"学情精细分析师""定制设计师""资源体系构建者"角色以充分分析与满足学生需求;在答疑过程中担任知识的推送者以及智能答疑团的组建者,服务于学生的答疑解惑。在课堂内担任"点灯人""弄潮儿""平衡者""评估者"等多重角色。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新手型、熟手型和专家型教师分别承担着团队中的"特效师""执行导演""导演"角色。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是角色定位的前提条件,明晰新角色的责任是角色转换的基础,创新教学设计是角色胜任的关键,加强团队协作是角色成长的方向。
郭江珊[2](2021)在《基于人机协同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王程程[3](2021)在《基于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的教师角色调查研究》文中提出
刘美然[4](2021)在《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有传统教学的优势,也有线上教学的优势,受到了国内外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大范围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电子教学资源。纵观已有的国内外学术研究,学者们都把翻转课堂的研究对象确定为高等院校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很少涉及中职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每年招收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是梳理了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是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详细构成。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构成元素,并结合研究实际,梳理出适用于中职学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三是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总结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设计相应问卷,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调查,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运用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并总结中职学生在学习方面呈现的特点。四是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设计。五是中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利用中职学校翻转课堂的教学平台,选取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作为研究案例,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相关经验教训。六是本文研究总结。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必须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清单,学习任务内容由易到难,并据此设置相应的检测试题,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二是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适当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设计理论运用到实践教学环节,并进行现场示范;三是教师及时查看学生上交的测试成绩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调整学习计划提供依据。
陈明珠[5](2021)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满目苍凉,而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应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以保证乡村教育的顺利推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那么乡村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应然角色是什么,是否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角色偏差,教师角色又该如何丰富与更新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促进教师完善教师角色,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同时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从理论上建构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然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在此基础上运用调查研究法,以发放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助的形式对教师实然的角色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是围绕教师的应然角色这五个维度,结合理论建构中的具体的角色内容编制问卷,并且设置了性别、教龄、学历、执教年级等四个人口学统计变量,了解目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情况。研究发现,教师群体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师-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教学科研意识差、水平低、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失。乡村教师、低学历以及低教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然的教师角色存在较多偏差。基于调查及综合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建议,以期帮助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提高教师的角色水平。第一,从教师自身出发,首先要充实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其次要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教育新模式;最后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第二,从外部支持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首先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其次要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再次要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最后要加强对乡村学校的教育投入。
张硕[6](2021)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角色具有社会互动性,教师通过互动来表现自己的角色行为,同时又通过互动来完成角色转变。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和角色认同理论,本文认为教师角色转变是一个从角色期望(角色定位)开始,逐渐到角色认同(角色认知、角色情意、角色行为),最后完成角色转变的动态过程。其中,角色定位是角色期望的重要条件,在角色期望中处于核心位置,角色认同是角色期望的继续和延伸,是角色转变的必经阶段。从已有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都是以上述角色理论的某个要素作为分析视角来判断教师角色转变的。本研究尝试整合上述基本要素,运用文本分析法,对已有教师角色定位研究和教师角色转变研究进行比较,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第二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别对已有教师角色理论定位和教师角色转变研究进行编码分析,通过比较发现教师角色理论定位与教师角色转变的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具体体现为:(1)在弱人工智能的早期阶段,教师对角色没有产生认知,整体上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期望模糊;(2)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开始知道自身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但角色情意投入不足,大部分教师没有发生角色转变。第四章对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师角色转变研究的差异进行了原因分析,主要包括:(1)教师角色的理论定位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全国不同发展地区教师的实际情况;(2)教师对角色理论定位缺乏系统的了解,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能认知不清,存在认知偏差;(3)教师在角色行为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同时外在因素也没有给予老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阻碍了教师的角色转变。第五章针对上述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程洁婷[7](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更应该担此重任,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本论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为内容,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借鉴我国学者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和创新教学的研究成果之上,将课堂创新教学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进行研究。在审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现状后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整体朝着新时代的方向与时俱进,但在课堂创新教学部分还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创新性教学深度不够、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在掌握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的几条路径:第一,增强教师课堂创新教学意识;第二,优化课堂创新教学过程;第三,以“优教”促“优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研究,以期能够增强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曲平[8](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指出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邓玉朋[9](2020)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身份认同》(1-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了马克·冯腾所着的英文书籍Autonomy,Agency and Identit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身份认同》)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翻译原文本。原着作者是一位在中国有着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培训语言教师的教育家。该书第一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者自主性的重要性。第二章论述了在英语作为外语教学领域中教师自主性的概念,强调了支持英语教师提高教师自主性的价值。原着是学术类的信息型文本,要想理解和翻译好它并不容易。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了来自词汇,句法和学科层面的困难。在词汇层面,遇到的翻译困难有一词多义现象以及词组和教育类专业术语的翻译;在句法层面,困难主要包括被动句,定语从句和长难句的翻译;在学科层面,根据该文本的特点,翻译困难是如何实现译文的简洁性,忠实性和可读性。在这篇报告中,译者归纳和分析了解决翻译困难的方法和技巧。针对词汇层面的困难,译者采用了语义选择,语义延伸和直译的方法。针对句法层面的困难,译者采取了变换语态,归化和拆译法。针对学科层面的困难,译者运用了省略法,意译法和转换法。在本次的翻译实践中,英语原文本的汉语翻译为目标语读者提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译者也积累了翻译经验,提高了翻译能力,这对于译者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郭彧宏[10](2020)在《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文中认为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随着远程直播教学的深入,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实施,学者们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远程直播教学推广后,为实现教育均衡做出一定的贡献,并得到了远端学校师生的欢迎,在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怎样才能将直播教学效益最大化?远端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教学?在直播教学下,远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重要力量,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由于远程教学的隔空性,进行授课的前端教师面对着庞大的学生,包括本班的学生和远端学校的学生,因而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远端教师显得特别重要,远端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直播课堂的利用效果。远程直播课堂下,远端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发生了改变,远端教师不仅需要作为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在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所需要的特殊教学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远端教师在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入手,一个半月亲身融入重庆市Z中学的直播课堂,通过观察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情况,访谈Z中学的远端教师和远端学生,结合访谈结果以及深入直播课堂的观察结果,重点分析了远端教师利用直播课堂时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调研现状分析出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的教学能力,从而尝试提炼出了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关于如何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远程直播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概念的阐述,提出了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所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笔者根据对文献的分析以及远程直播教学的特点构建了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框架,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第二部分笔者为调查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情况,做了一个研究设计。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研究样本进行了解读;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本研究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设计了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首先分析了Z中学的特征,其次分析了Z中学教师对远程直播课堂的应用情况以及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第四部分则根据文献的研究和所调查的资料对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能力进行提炼,构建了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第五部分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一些策略。
二、A New Role for Teacher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Contex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New Role for Teacher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Contexts(论文提纲范文)
(1)从“独角戏”到“分饰多角”: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对象 |
二、角色转换起点——教师的智慧教学意识与态度 |
三、智慧学习环境下课堂内外教师角色转换 |
(一)课堂外的教师角色转换:“研磨起笔”需有道 |
1.备课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
(1)“学情精细分析师”角色。 |
(2)“定制设计师”角色。 |
(3)“资源体系构建者”角色。 |
2.答疑中的教师角色。 |
(1)“知识的推送者”角色。 |
(2)智能答疑团的组建者。 |
(二)课堂内的教师角色转换:“挥墨泼毫”需风雅 |
1.知识迷雾的“点灯人”角色。 |
2.讲台下的“评估者”角色。 |
3.技术的“弄潮儿”和“平衡者”角色。 |
(三)团队中的教师角色转换:“辞人墨客”聚一堂 |
1.新手型教师:团队中的“特效师”角色。 |
2.熟手型教师:团队中的“执行导演”角色。 |
3.专家型教师:团队中的“导演”角色。 |
四、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建议 |
1.了解学生需求是角色定位的前提条件。 |
2.明晰新角色的责任是角色转换的基础。 |
3.教学创新设计是角色胜任的关键。 |
4.加强团队协作是角色范式成长的方向。 |
(4)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的研究现状 |
4.文献研究评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4.行动研究法 |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翻转课堂 |
2.网页设计与制作 |
3.教学设计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教学设计理论 |
三、中职学校网页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1.研究对象 |
2.问卷的设计 |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4.问卷的调查方式 |
(二)问卷调查前测数据分析 |
(三)调查现状分析 |
1.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
2.中职学生认知特征分析 |
3.中职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
四、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设计 |
1.知识与技能 |
2.过程与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二)教学内容设计 |
1.教师课前录制视频作为学习内容 |
2.以服务生活为宗旨的网页设计与制作 |
3.组合网络资源延伸网页设计与制作 |
(三)教学方法设计 |
1.课前设置Web制作学习任务清单 |
2.以网络技术应用职业为导向的情景教学 |
3.基于微信等信息化交流的交互式教学 |
(四)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
1.学生网页制作作品成果的师评和他评 |
2.学生参与情况评价 |
3.线上学习及线下课堂活跃度评价 |
五、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
(一)教学准备 |
1.教学对象 |
2.教学安排 |
3.教学内容 |
(二)教学实施 |
1.第一轮行动研究 |
2.第二轮行动研究 |
3.第三轮行动研究 |
(三)研究分析 |
1.问卷调查后测数据分析 |
2.教学分析 |
六、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教学学习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前测) |
附录二 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翻转教学学习现状调查学生问卷(后测)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1.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
2.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
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研究面临新挑战 |
(二)基本概念界定 |
1.教育信息化 |
2.角色 |
3.教师角色 |
(三)理论基础 |
1.角色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四)研究现状 |
1.文献趋势分析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六)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 |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定位 |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亟待转换 |
1.教育信息化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2.英语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应然角色 |
1.知识的引导者 |
2.教学活动的协作者 |
3.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
4.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5.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 |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 |
1.调查目的 |
2.问卷编制 |
3.信度分析 |
4.效度分析 |
5.正式发放问卷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总体情况 |
2.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分类剖析 |
3.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人口特征变量差异分析 |
4.不同教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教师角色总体上存在的问题 |
1.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
2.师-生、师-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 |
3.教学科研意识差、水平低 |
4.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失 |
(二)不同类别教师对教师角色存在的问题 |
1.乡村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
2.低学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
3.短教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水平存在不足 |
(三)教师角色转换问题原因分析 |
1.教师自身对教育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高 |
2.学校对教师角色转换的条件支持不够 |
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角色转换对策与建议 |
(一)乡村教师增强自身的角色修养 |
1.转变教师观念,学习教育新模式 |
2.充实教师自身专业知识 |
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
(二)学校助力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 |
1.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式 |
2.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
3.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 |
(三)社会帮扶乡村教师的角色转换 |
1.社会提高教师职业的认可度 |
2.政府优化乡村学校资源配置 |
六、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创新点与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教师访谈实录 |
致谢 |
(6)弱人工智能阶段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概况 |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分析视角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师角色 |
(二)人工智能 |
(三)弱人工智能阶段 |
五、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社会角色理论 |
二、角色认同理论 |
(一)角色认知 |
(二)角色情意 |
(三)角色行为 |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要素 |
第三章 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分析 |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的获取 |
二、教师角色理论定位的编码分析 |
(一)教师角色的基本理论定位 |
(二)教师角色理论定位的阶段性变迁 |
三、教师角色转变的编码分析 |
(一)开放式编码 |
(二)主轴式编码 |
(三)选择式编码 |
第四章 教师角色转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理论定位过于理想化 |
二、角色认知存在偏差 |
三、角色行为受到阻碍 |
第五章 弱人工智能阶段教师角色转变的对策 |
一、重塑角色理论定位,引导教师明确角色期望 |
(一)积极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者 |
(二)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的培养者 |
(三)深度学习的引导者 |
(四)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二、加强技术培训,帮助教师建立正确角色认知,积极投入情意 |
三、鼓励角色行为参与,助力教师角色转变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主要难点和创新点 |
1.4.1 主要难点 |
1.4.2 创新点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新课程改革 |
2.1.2 高中思想政治课 |
2.1.3 课堂创新教学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阿玛拜尔(Amabile)创造力理论 |
2.2.4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3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2 调查问卷的编写及测评方法 |
3.3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1 被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
3.3.2 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情况 |
3.3.3 教师的课堂创新教学情况 |
3.3.4 学生对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
3.3.5 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
4.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欠缺 |
4.1.2 教学内容重知识轻实践 |
4.1.3 创新性教学深度不够 |
4.1.4 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单一 |
4.1.5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自主性 |
4.2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素质不均衡 |
4.2.2 教师对新课改精神领悟不到位 |
4.2.3 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受到制约 |
4.2.4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
4.2.5 学生缺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 |
5.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的实现路径 |
5.1 增强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
5.1.1 深度学习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 |
5.1.2 创设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环境 |
5.1.3 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
5.2 优化课堂创新教学过程 |
5.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 |
5.2.2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打破传统“讲授式”为主的局面 |
5.2.3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生成 |
5.3 以“优教”促“优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5.3.1 践行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
5.3.2 兼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5.3.3 开展多种形式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
5.4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
5.4.1 评价主体多元化,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
5.4.2 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5.4.3 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8)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9)《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身份认同》(1-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1.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elected Chapters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
1.4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on Tools |
2.3 Reviews after 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1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Lexical Level |
3.1.1 Polysemy |
3.1.2 Phrases |
3.1.3 Educational Terminology |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Syntactic Level |
3.2.1 Passive Sentences |
3.2.2 Attributive Clauses |
3.2.3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
3.3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Discipline Level |
3.3.1 Conciseness |
3.3.2 Faithfulness |
3.3.3 Readability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CASE ANALYSIS |
4.1 Methods of Solving Lexical Difficulties |
4.1.1 Semantic Selection |
4.1.2 Extension |
4.1.3 Literal Translation |
4.2 Methods of Solving Syntactic Difficulties |
4.2.1 Change of Voice |
4.2.2 Domestication |
4.2.3 Division |
4.3 Methods of Solving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t Discipline Level |
4.3.1 Omission |
4.3.2 Free Translation |
4.3.3 Convers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Gai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5.2 Limita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
REFERENCES |
AppendixⅠ SOURCE TEXT |
AppendixⅡ TARGET TEXT |
(10)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五)研究创新 |
一、相关概念阐述和理论基础 |
(一)远程直播课堂相关概念 |
(二)教学能力相关概念 |
(三)理论基础 |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解读 |
(二)研究工具制定 |
(三)研究思路 |
三、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现状分析 |
(一)Z中学的特征 |
(二)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现状 |
四、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提炼 |
(一)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分析 |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图 |
五、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
(一)立足学校,优化远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 |
(二)立足个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A New Role for Teacher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Contexts(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独角戏”到“分饰多角”: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嬗变[J]. 赵忠君,赵鸿菱,张伟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6)
- [2]基于人机协同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应用[D]. 郭江珊.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3]基于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的教师角色调查研究[D]. 王程程. 青岛大学, 2021
- [4]基于翻转课堂的中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刘美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D]. 陈明珠.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弱人工智能阶段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研究[D]. 张硕.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7]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创新教学研究[D]. 程洁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身份认同》(1-2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邓玉朋.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10]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D]. 郭彧宏. 西南大学, 2020(01)